高二数学简易逻辑章节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数学简易逻辑章节教案
§1.1 命题、四种命题(1)
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的含义,能够正确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2、能正确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

3、能写出一个命题另外三个命题。

学习重点:真假命题的判断,一个命题另外三个命题。

学习难点:判断语句是否是命题。

主要内容:本节学习命题的概念、四种命题。

主要内容有: 1、 命题的概念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2)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3)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命题的一般形式
若p ,则q 。

其中p 为命题的条件,q 为命题的结论。

3、四种命题原命题:若 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 ,则q ⌝ 。

(即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逆否命题:若q ⌝ ,则p ⌝ 。

(即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同时否定)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
(1)三角函数是周期函数吗?(疑问句)
(2)但愿每一个三次方程都有三个实数根(祈使句)。

(3)指数函数真漂亮。

(感叹句) (4)2020年前,将有人登上火星。

(5)22=x 。

(6)3>x 。

(7)22+
是有理数。

(8)968能被11整除。

解: (1)、(2)、(3)不是命题,都不是陈述句。

(4)、(5)、(6) 不是命题,
虽然是陈述句,但不能判断真假。

(7)、(8)是命题,因为是陈述句,且能判断真假。

例2、 把下列命题改写成“
则 ”的形式,并写出它们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
(1)两条平行线不相交.
(2)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
分析:重点找出原命题的条件 p 与结论 q .
解:(1)原命题可写成:若两条直线平行,则两直线不相交;
逆命题: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两直线平行; 否命题:若两直线不平行,则两直线必相交;
逆否命题:若两直线相交,则两直线不平行. (2)原命题:若一个数是正数,则它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
逆命题: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则它是正数; 否命题:若一个数不是正数,则它的算术平方根不是正数;
逆否命题: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不是正数,则它不是正数.
例3、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也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1)
若0=ab ,则0=a ;(2) 当
时,若
,则
解:(1)该命题为真. 逆命题“若 ,则 ”.逆命题是假命题.
否命题“若
,则
”.否命题是假命题.
逆否命题“若 ,则 ”.逆否命题是真命题.
(2)该命题为假.
逆命题“当 时,若 ,则 ”.
否命题“当
时,若
,则
”.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当
时,若
,则
”.逆否命题为真.
评注:写出一个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及逆否命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然后依照定
义来写.
课后练习:
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
A .2是奇数。

B .他是学生。

C .你学过高等数学吗?
D .明天不会下雨。

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 .语文和数学
B .0
sin 451= C .2
21x x +- D .集合与元素 3.命题“内错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的否命题为( )
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 .两直线不平行,则内错角不相等
C .内错角不相等,则两直线不平行
D .内错角不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4.命题“若a b >,则
1a
b
>”的逆否命题为( ) A .若
1a b
>,则a b > B .若a ≤b ,则b a
≤1
C .若a b >,则b a <
D .若b
a
≤1,则a ≤b
5.命题“正数a 的平方不等于0”是命题“若a 不是正数,则它的平方等于0”的( )
A .逆命题
B .否命题
C .逆否命题
D .否定命题
6.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①“若x 2
+y 2
≠0,则x ,y 不全为零”的否命题②“正多边形都相似”的逆命题
③“若m>0,则x 2
+x -m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④“若x -12
3是有理数,则x 是无理数”的逆否命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7.写出“若x 2
+y 2=0,则x =0且y =0”的逆否命题: ; 8.命题“不等式x 2
+x -6>0的解x <-3或x >2”的逆否命题是
9.把下列命题写成“若p 则q ”的形式,并判断其真假.
(1)实数的平方是非负数;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能被6整除的数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
(4)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平分弦所对的弧.
10.写出命题“若a 和b 都是偶数,则a+b 是偶数”的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参考答案:
1. C 2.B 3.C 4.D 5.B 6.D
7.逆否命题: 若x ≠0或y ≠0,则x 2
+y 2
≠0; 8.若x 23≤-≥x 且,则x 2
+x-60≤
9.(1)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一个数是实数,则它的平方是非负数.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2)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这个命题是假命题. (3)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一个数能被6整除,则它既能被3整除也能被2整除.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4)原命题可以写成:若一条直线是弦的垂直平分线,则这条直线经过圆心且平分弦所对的弧.这个命题是真命题.
10.否命题为:若a 和b 不都是偶数,则a+b 不是偶数;逆否命题为:若a+b 不是偶数,则a 和b 不都是偶数
§1.1 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2)
学习目标:1、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由原命题写出其他三种形式;
2、理解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真假间的关系;
3、初步掌握反证法的概念及反证法证题的基本步骤;
4、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四种命题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反证法的运用.
主要内容:1、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关系如下图:
由原命题构成道命题只要将和换位就可以.由原命题构成否命题只要和分别否定为和,但和不必换位.由原命题构成逆否命题时不但要将和换位,而且要将换位后的和否定·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因为互为逆否命题同真同假,所以讨论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只讨论原命题和逆否命题中的一个,逆命题和否命题中的一个,只讨论两种就可以了,不必对四种命题形式—一加以讨论.
2、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设结论的反面成立;
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③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典型例题:
例1、设原命题是“当时,若,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解:逆命题“当时,若,则”.
否命题“当时,若,则”.否命题为真.
逆否命题“当时,若,则”.逆否命题为真.
【总结】“当时”是大前提,写其他命题时应该将“当时”写在前面.原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是,“”的否定是“”,而不是“”,同样“”的否定是“”,而不是“”.
例2、我们年级有367名学生,请你证明这些学生中至少有两个学生在同一天过生日.
这个问题若用直接证法来解决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运用反证法.
解:运用反证法证明这个问题首先是根据“至少有两个学生在同一天过生日”的反面是“任何两个学生都不在同一天过生日”,也就是反设“假设任何两个学生都不在同一天过生日”,从这个反设出发就会推出这367人就会有不同的367天过生日,这就出现了与一年只有365天(闰年366天)的矛盾.产生这个矛盾的来源是由于开始的反设,因此反设不成立,这样得出了“至少有两个学生在同一天过生日”的结论.
例3、用反证法证明:若,则、、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
证明:假设、、都等于0,则

矛盾,所以 、 、
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0.
常见错误及分析:往往把 、 、 中至少有一个不等于零的否定错认为是 、 、 中最多有一
个不等于零,或错认为是 、 、 中最多有一个等于零
课后练习
1.如果一个命题的否命题是真命题,那么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 ) A .真命题, B . 假命题,
C .不一定是真命题,
D .不一定是假命题。

2.一个命题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个命题中( )
A .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奇数
B .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C .真命题的个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D .上述判断都不正确
3.已知原命题“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判断正确的是( )
A .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都为真
B .逆命题为真,否命题、逆否命题为假
C .逆命题为假,否命题、逆否命题为真
D .逆命题、否命题为假,逆否命题为真 4.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1,xy =则,x y 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周长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0b ≤,则关于若x 的方程若2
2
20x bx b b -++=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A
B B =,则A B ⊇”的逆否命题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 0
B . 1
C . 2
D .3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a 、b ∈N *
,ab 可被5整除,那么a ,b 中至少有一个能被5整除”,那么假设内容是( )
A .a 、b 都能被5整除
B .a 、b 都不能被5整除
C .a 不能被5整除
D .a 、b 有一个不能被5整除
6.下列4个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①“若
022=+y x 则x 、y 均为零”的逆命题 ②“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的否命题 ③“若B A A =则B A ⊆”的逆否命题
④“末位数字不是零的数可被3整除”的逆否命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7.“在整数范围内,a ,b 是偶数,则b a +是偶数”的逆否命题是 。

8.用反证法证明命题“5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不可能是一个完全平方数”时,反设成: .反设若用式子表示,则为: .
9. 判断下列命题“若在二次函数
中 ,则该二次函数图像与 轴有公共点”.的
真假,并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同时,也判断这些命题的真假.
10.(本小题满分12分)若a ,b ,c 均为实数,且a=x 2
-2y+
2π,b=y 2
-2z+3π,c=z-2x+6
π,求证: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参考答案:
1. C 2.B 3.D 4.C 5.B 6. C 7.在整数范围内,若b a +不是偶数则b a ,不都是偶数。

8.“假设5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是一个完全平方数”.用式子表示,则为“假设
是一个完全平方数(

9.该命题为假. 逆命题:若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有公共点,则
.为假.
否命题:若二次函数 中,
,则该二次函数图象与 轴没有公共点.为假.
逆否命题:若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 轴没有公共点,则
.为假.
10、假设a 、b 、c 都不大于0,
即:a ≤0,b ≤0,c ≤0,则a+b+c ≤0 但a+b+c=(x 2
-2y+
2π)+(y 2-2z+3π)+(z 2
-2x+6
π) =(x-1)2
+(y-1)2
+(z-1)2
+(π-3) ∵π>3,且 (x-1)2
+(y-1)2
+(z-1)2
≥0.
对一切x ,y ,z ∈R 恒成立.
∴必有a+b+c >0,这与假设a+b+c ≤0矛盾.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
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概念;
2、能正确判断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
学习重点及难点:关于充要条件的判断
主要内容:1、在讨论条件
和条件 的关系时,要注意:
①若
,但
,则
是 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②若
,但
,则
是 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③若 ,且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④若
,且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⑤若
,且
,则
是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若条件
以集合 的形式出现,结论 以集合 的形式出现,则借助集合知识,有助于充要条件
的理解和判断.
①若 ,则 是 的充分条件;
显然,要使元素
,只需 就够了.类似地还有:
②若
,则
是 的必要条件;
③若
,则
是 的充要条件;
④若
,且
,则 是 的既不必要也不充分条件.
3、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就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
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题
逆否命题,逆命题
否命题,当我们证明
某一命题有困难时,可以证明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
典型例题:
例1、 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
是 的什么条件(在“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
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中选出一种)。

(1)
: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四边形是矩形。

(2)

; :抛物线
过原点。

(3)

; :。

(4)
:方程 有一根为1; : 。

(5)
: ; :方程 有实根。

解:(1)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四边形是矩形。

四边形是矩形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

所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2)抛物线过原点,
抛物线过原点。

所以是的充要条件。

(3)。

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4)方程有一根为。

方程有一根为1。

所以是的充要条件。

(5)方程有实根,方程有实根。

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6)利用集合的图示法(图1—13),知
所以是的充要条件。

注意,第(5)小题也可从集合观点入手研究其充分必要性。

实际上,
:,
:。

因为,所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请用集合观点解答第(3)小题。

例2、若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丙是丁的必要条件,丁是乙的必要条件,问甲是丙的什么条件?乙是丁的什么条件?
解:由题意,分析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示得:甲是丙的充分条件,乙是丁的充要条件.
课后练习
1.在如图的电路图中,“开关A的闭合”是“灯泡B亮”的________条件()
A.充分非必要 B.必要非充分
C.充要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
2.设a ∈R ,则a>1是a
1
<1 的 ( )
A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一次函数n
x n m y 1
+-=的图象同时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是( )
A .m>1,n<-1
B .mn<0
C .m>0,n<0
D .m<0,n<0
4、使四边形为菱形的必要条件是( )
A .对角线相等,
B .对角线互相垂直,
C .对角线相等且垂直,
D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设命题甲为:0<x <5,命题乙为|x -2|<3,那么甲是乙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如果,,a b c 都是实数,那么p :0ac <,是q :关于x 的方程2
0ax bx c ++=有一正根和一负根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用充分、必要条件填空:
①x ≠1且y ≠2是x+y ≠3的 ②x ≠1或y ≠2是x+y ≠3的 8.已知真命题“a ≥b
c >
d ”和“a <b
e ≤
f ”,则“c ≤d ”是“e ≤f ”的________条件.
9.已知p ∶x 2
-8x-20>0,q ∶x 2
-2x+1-a 2
>0。

若p 是q 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求正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 B 2.A 3.B 4.B 5.A 6. C
7.①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②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提示:画出集合图或考虑逆否命题). 9.解:p ∶A={x |x <-2,或x >10},q ∶B={x |x <1-a ,或x >1+a ,a >0}
如图,依题意,p ⇒q ,但q 不能推出p ,说明A ⊆B ,则有
⎪⎩

⎨⎧≤+-≥->.101,21,0a a a 解得0<a ≤3.
§1. 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2)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概念;
2、在充要条件的教学中,培养等价转化思想.
主要内容:1、要证明命题的条件是充要条件,就既要证明原命题成立,又要证明它的逆命题成立.证明原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充分性,证明逆命题即证明条件的必要性.由于原命题
逆否命题,逆命题
否命题,
当我们证明某一命题有困难时,可以证明该命题的逆否命题成立,从而得出原命题成立.
典型例题:
例1、已知p :2x y +≠-;q :x 、y 不都是1-,p 是q 的什么条件?
分析:要考虑p 是q 的什么条件,就是判断“若p 则q ”及“若q 则p ”的真假性
从正面很难判断是,我们从它们的逆否命题来判断其真假性 “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x 、y 都是1-,则2x y +=-”真的 “若q 则p ”的逆否命题是“若2x y +=-,则x 、y 都是1-”假的 故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注:当一个命题很难判断其真假性时,我们可以从其逆否命题来着手.
例2、 设关于 的一元二次不等式, 对一切实数均成立,求 的取值范围.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对一切 恒成立 二次函数 的图像全
在 轴上方

注:这里“的取值范围:”就是“二次不等式对一切实数都成立”的充要条件.
有些问题(如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我们必须通过等价变换,才能获得正确结果,这里的“等价变换”与“充要条件”是紧密相连的.我们所熟悉的解方程(或不等式)的过程,实质上是等价变换的过程.
例3、已知:;:.若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点拨可以有两个思路:
(1)先求出和,然后根据,,求得的取值范围;
(2)若原命题为“若,则”,其逆否命题是“若则”,由于它们是等价的,可以把求
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等价转换为求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解法一求出:或,
:或.由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知B A,它等价于
同样解得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根据思路二,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等价于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设
:;
:;
所以,A B,它等价于
同样解得的取值范围是.
课后练习
1、a b
>是33
a b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xy>0”是“|x+y|=|x|+|y|”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3.“A∩B=A”是A=B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x y
=,a b
=是
x y
a b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5、2
3
log2
x=是
3
log1
x=成立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6、已知p :231x ->,q :
21
06
x x >+-,则p 是q 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在下列电路图中,闭合开关A 是灯泡B 亮的什么条件: 如图(1)所示,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 条件; 如图(2)所示,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 条件; 如图(3)所示,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 条件; 如图(4)所示,开关A 闭合是灯泡B 亮的
条件;
8.抛物线y=ax 2
+bx+c (a ≠0)的对称轴为x=2的充要条件是
______________;
9.判断下列各题中条件是结论的什么条件:
(1)条件A ∶ax 2
+ax+1>0的解集为R ,结论B ∶0<a <4; (2)条件p ∶A
B ,结论q ∶A ∪B=B.
10.试寻求关于x 的方程x 2
+mx+n=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的一个充要条件.
参考答案:
1. C 2.A 3.B 4.D 5.B 6. B
7.图(1):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图(2):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图(3):充要条件; 图(4):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8.4a+b=0
9.解:(1)∵△=a 2
-4a <0,即0<a <4
∴当0<a <4时,ax 2
+ax+1>0恒成立.故B ⇒A.
而当a=0时,ax 2
+ax+1>0恒成立,∴A B.
故A 为B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2)∵A
B ⇒A ∪B=B ,而当A=B 时,A ∪B=B ,即q
p ,
∴p 为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10.解法1:关于x 的方程x 2
+mx+n=0有两个小于1的正根⇔方程在(0,1)内有实根
⇔⎪⎪⎪⎩⎪⎪⎪⎨⎧>><-<≥∆0
)1(0)0(12
00f f m ⇔⎪⎪⎩⎪⎪⎨⎧>++><<-≥-01002042n m n m n m ⇔⎪⎪⎩⎪⎪⎨⎧>++<<<<-≥-01100
2042
n m n m n m . 解法2:
在(0,1)内有实根⇔⎪⎪⎪⎩⎪⎪⎪⎨⎧>-->-+->>+≥∆0)1)(1(0)1()1(00
21
2
12121x x x x x x x x ⇔⎪⎪⎩⎪⎪⎨⎧>++><<-≥-01002042n m n m n m ⇔⎪⎪⎩⎪⎪⎨
⎧>++<<<<-≥-011
00
2042n m n m n m .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学实例,了解简单的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2.能正确地利用“或”、“且”、“非”表述相关的数学内容; 3.知道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掌握真值表的方法; 2.理解逻辑联结词的含义
主要内容:
1、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且”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记作p q ∧,读作“p 且q ”.
2、一般地,用逻辑联结词“或”把命题p 和命题q 联结起来,就得到一个新命题,
记作:p q ∨,读作:p 或q .
注:逻辑联结词中的“或”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它与日常用语中的“或”的含义不同.日常用语中的“或”
是两个中任选一个,不能都选,而逻辑联结词中的“或”,可以是两个都选,但又不是两个都选,而是两
个中至少选一个,因此,有三种可能的情况.
逻辑联结词中的“且”相当于集合中的“并集”即两个必须都选.
3、一般地,对一个命题p 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读作“非p ”或“p 的否定”. “非”命题最常见的几个正面词语的否定:
典型例题:
例1: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24既是8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2)李强是篮球运动员或跳高运动员;
(3)平行线不相交
解:(1)中的命题是p 且q 的形式,其中p :24是8的倍数;q :24是6的倍数.
(2)的命题是p 或q 的形式,其中p :李强是篮球运动员;q :李强是跳高运动员. (3)命题是非p 的形式,其中p :平行线相交。

例2: 分别指出下列复合命题的形式 (1)8≥7
(2)2是偶数且2是质数; (3)π不是整数;
解: (1)是“p q ∨”形式,p :87>,q :8=7;
(2)是“p q ∧”形式,p :2是偶数,q :2是质数; (3)是“p ⌝”形式,p :π是整数; 例3:写出下列命题的非命题:
(1)p:对任意实数x ,均有x 2
-2x+1≥0; (2)q :存在一个实数x ,使得x 2-9=0 (3)“AB ∥CD ”且“AB=CD ”;
(4)“△ABC 是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解:(1)存在一个实数x ,使得x 2
-2x+1<0; (2)不存在一个实数x ,使得x 2-9=0; (3)AB 不平行于CD 或AB ≠CD ;
(4)原命题是“p 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它的否定形式是:△ABC 既不是直角三角形又不是等腰三角形.
课后练习
1.命题“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是( ) A .简单命题 B .非p 形式的命题 C .p 或q 形式的命题 D .p 且q 的命题 2.命题“方程x 2
=2的解是x =±2是( )
A .简单命题
B .含“或”的复合命题
C .含“且”的复合命题
D .含“非”的复合命题
3.若命题,32:==y x p 且,则┐p ( )
A .32=≠y x 或
B .32≠≠y x 且
C .32≠=y x 或
D .32≠≠y x 或
4.命题“梯形的两对角线互相不平分”的形式为( )
A .p 或q
B .p 且q
C .非p
D .简单命题
5.x ≤0是指 ( )
A .x<0且x =0
B .x>0或x =0
C .x>0且x =0
D .x<0或x =0
6. 对命题p :A ∩∅=∅,命题q :A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 且q 为假
B .p 或q 为假
C .非p 为真
D .非p 为假 7.用“或”“且”“非”填空,使命题成为真命题: (1)x ∈A ∪B ,则x ∈A__________x ∈B ; (2)x ∈A ∩B ,则x ∈A__________x ∈B ; (3)a 、b ∈R ,a >0__________b >0,则ab >0.
8.分别用“p 或q ”,“p 且q ”,“非p ”填空
(1)命题“3的值不超过2”是_________形式.
(2)命题“方程(x-2)(x-3)=0的解是x=2或x=3”是_________形式.
(3)命题“方程(x-2)2+(y-3)2
=0的解是⎩
⎨⎧==32y x ”是_________形式.
9.把下列写法改写成复合命题“p 或q ”“p 且q ”或“非p ”的形式:
(1)(a -2)(a+2)=0; (2)⎩

⎧==21
y x ; (3)a >b ≥0. 10.在一次模拟打飞机的游戏中,小李接连射击了两次,设命题p 1是“第一次射击中飞机”,命题p 2是“第二次射击中飞机”试用p 1、p 2以及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表示下列命题:
命题S :两次都击中飞机; 命题r :两次都没击中飞机; 命题t :恰有一次击中了飞机; 命题u :至少有一次击中了飞机.
参考答案:
1. D 2.B 3.D 4.C 5.D 6.D 7. (1)或 (2)且 (3)且 8. (1)非p (2)p 或q (3)p 且q 9.(1)p :a -2=0或q :a+2=0; (2)p :x=1且q: y=2 (3)p :a >b 且q :b ≥0
10.(1)p q ∧ (2)p q ⌝∧⌝(3)()()p q p q ∧⌝∨⌝∧(4)()p q ⌝⌝∧⌝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2)
学习目标:1、加深对“或”“且”“非”的含义的理解,
2、能利用真值表判断含有复合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及难点: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
主要内容:1、简单命题: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
2、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3.复合命题的构成形式是:
p 或q(记作“p ∨q ” ); p 且q(记作“p ∨q ” );非p(记作“┑q ” )
4.“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当p 为真时,非p 为假; 当p 为假时,非p 为真.
(真假相反)
5.“p 且q ”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当p 、q 为真时,p 且q 为真; 当p 、q 中至少
有一个为假时,p 且q 为假。

(一假必假)
6.“p 或q ”形式的复合命题真假:
当p 、q 中至少有一个为真时,p 或q 为真;
当p 、q 都为假时,p 或q 为假。

(一真必真)
注:1°像上面表示命题真假的表叫真值表;
2°由真值表得:
“非p ”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p 的真假相
反;
“p 且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真时
为真,其他情况为假;
“p 或q ”形式复合命题当p 与q 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为真; 3°真值表是根据简单命题的真假,判断由这些简单命题构成的
p 非p 真 假 假

p q p 且q 真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真 假 假 假 假 p q P 或q
真 真 真
真 假 真
假 真 真



复合命题的真假,而不涉及简单命题的具体内容。

如:p 表示“圆周率π是无理数”,q 表示“△ABC 是直角三角形”,尽管p 与q 的内容毫无关系,但并不妨碍我们利用真值表判断其命题p 或q 的真假。

4°介绍“或门电路”“与门电路”。

或门电路(或) 与门电路(且)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4≥3 (2)4≥4 (3)4≥5 (4)对一切实数01,2
≥++x x x
分析:(4)为例:
第一步:把命题写成“对一切实数01,2>++x x x 或012=++x x ”是p 或q 形式
第二步:其中p 是“对一切实数01,2
>++x x x ”为真命题;q 是“对一切实数,x 012
=++x x ”是假命题。

第三步:因为p 真q 假,
由真值表得:“对一切实数01,2≥++x x x ”是真命题。

例2、分别指出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1)p :2+2=5; q :3>2
(2)p :9是质数; q :8是12的约数; (3)p :1∈{1,2}; q :{1}⊂{1,2} (4)p :⊂Φ{0};
q :=Φ{0}
解:①p 或q :2+2=5或3>2 ;p 且q :2+2=5且3>2 ;非p :2+2≠5.
∵p 假q 真,∴“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真.
②p 或q :9是质数或8是12的约数;p 且q :9是质数且8是12的约数;非p :9不是质数. ∵p 假q 假,∴“p 或q ”为假,“p 且q ”为假,“非p ”为真.
③p 或q :1∈{1,2}或{1}⊂{1,2};p 且q :1∈{1,2}且{1}⊂{1,2}; 非p :1∉{1,2}.
∵p 真q 真,∴“p 或q ”为真,“p 且q ”为真,“非p ”为假.
④p 或q :φ⊂{0}或φ={0};p 且q :φ⊂{0}且φ={0} ;非p :φ⊄{0}. ∵p 真q 假,∴“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非p ”为假.
课后练习
1.如果命题p 是假命题,命题q 是真命题,则下列错误的是( ) A .“p 且q ”是假命题 B .“p 或q ”是真命题 C .“非p ”是真命题
D .“非q ”是真命题
2.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有( )
A .5>2且7<3
B .3>4或3<4
C .7≥8
D .方程x 2
-3x+4=0的判别式Δ≥0
3.若命题p :2n -1是奇数,q :2n +1是偶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p 或q 为真
B .p 且q 为真
C . 非p 为真
D . 非p 为假
4.如果命题“非p”与命题“p 或q”都是真命题,那么( B )
A .命题p 与命题q 的真值相同
B .命题q 一定是真命题
C .命题q 不一定是真命题
D .命题p 不一定是真命题 5.由下列各组命题构成的复合命题中,“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 “非p ”为真的一组为( )
A .p :3为偶数,q :4为奇数
B .p :π<3,q :5>3
C .p :a ∈{a ,b},q :{a}{a ,b}
D .p :Q R ,q :N=Z 6. 在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p q ∧为真是""p q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p q ∧为假是""p q ∨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③""p q ∨为真是""p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④""p ⌝为真是""p q ∧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7.(1)如果命题“p 或q ”和“非p ”都是真命题,则命题q 的真假是_________。

(2)如果命题“p 且q ”和“非p ”都是假命题,则命题q 的真假是_________。

8.由命题p :“矩形有外接圆”,q :“矩形有内切圆”组成的复合命题“p 或q ”“p 且q ”“非p ”形式的命题中真命题是__________.
9.已知p :方程x 2+mx+1=0有两个不等的负实根,q:方程4x 2+4(m-2)x+1=0无实根,若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求m 的取值范围。

10.已知命题2:6,:,p x x q x Z -≥∈∧若“p q?”⌝与“q?”同时为假命题,求x 的值。

参考答案:
1. D 2.A 3.B 4.B 5.B 6.B 7.(1)真;(2)假 8.p ∨q
9.由p 命题可解得m >2,由q 命题可解得1<m <3;
由命题p 或q 为真,p 且q 为假,所以命题p 或q 中有一个是真,另一个是假 (1)若命题p 真而q 为假则有2
1,3
m m m >≤≥⎧⎨
⎩或3m ⇒≥
(2)若命题p 真而q 为假,则有2
13m m ≤<<⎧⎨⎩
12m ⇒<≤
所以m ≥3或1<m ≤2
10.26x x -≥等价于2
6x x -≥或2
6x x -≤-,解得3x ≥或2x ≤-
∵p q ∧与q ⌝同时为假命题 ∴q 为真命题,p 为假命题。

于是有23
x x Z
-<<⎧⎨∈⎩,解得1,0,1,2x =-
§1.4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
学习目标:1、了解量词在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命题中的作用
2、正确区分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概念,并能准确使用和理解两类量词。

学习重点及难点:理解全称量词、存在量词的概念区别;正确使用全称命题、存在性命题;
主要内容:1、 全称量词 :日常生活和数学中所用的“一切的”,“所有的”,“每一个”,“任意的”,“凡”,
“都”等词可统称为全称量词,记作x ∀、y ∀等,表示个体域里的所有个体。

2、 存在量词:日常生活和数学中所用的“存在”,“有一个”,“有的”,“至少有一个”等词统称为存在量词,记作x ∃,y ∃等,表示个体域里有的个体。

3.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存在性称命题。

全称命题的格式:“对M 中的所有x ,p(x)”的命题,记为:,()x M p x ∀∈ 存在性命题的格式:“存在集合M 中的元素x ,q(x)”的命题,记为:,()x M q x ∃∈
注:全称量词就是“任意”,写成上下颠倒过来的大写字母A ,实际上就是英语"any"中的首字母。

存在量词就是“存在”、“有”,写成左右反过来的大写字母E ,实际上就是英语"exist"中的首字母。

存在量词的“否”就是全称量词。

典型例题:
例1判断以下命题的真假:
(1)2
,x R x x ∃∈> (2)2
,x R x x ∀∈> (3)2
,80x Q x ∃∈-= (4)2
,20x R x ∀∈+> 分析:(1)真;(2)假;(3)假;(4)真; 例2指出下述推理过程的逻辑上的错误:
第一步:设a =b ,则有a 2
=ab
第二步:等式两边都减去b 2
,得a 2
-b 2
=ab -b 2
第三步:因式分解得 (a+b )(a-b )=b (a-b ) 第四步:等式两边都除以a-b 得,a+b=b 第五步:由a =b 代人得,2b=b 第六步:两边都除以b 得,2=1
分析:第四步错:因a-b =0,等式两边不能除以a-b
第六步错:因b 可能为0,两边不能立即除以b ,需讨论。

心得:(a+b )(a-b )=b (a-b )⇒ a+b=b 是存在性命题,不是全称命题,由此得到的结论不可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