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教师版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主题:如“如何看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等。
3.过程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
1.学生在认知水平上,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情境来辅助,以便更好地内化对立统一的概念。
2.学生在思维习惯上,往往习惯于二元对立的思考方式,需要引导他们学会在矛盾中寻找平衡点,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可能对于矛盾和冲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应通过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矛盾观,认识到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7.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情分析
在高中的政治课程学习中,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框架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对立统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他们可能能够识别一些简单的对立统一现象,但在复杂问题的分析上,往往难以把握关键点,容易陷入片面或极端的思考。因此,在进行本章节的教学时,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对立统一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对立统一的观点下,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形成合作、共赢的价值观。
3.通过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结合政治学科的特点,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宗旨:
让学生们学会在看待问题时,利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彻底深入地分析问题,向更有价值地认识不同问题背后的道理。
具体安排:
一、热身活动:
鼓励学生们通过一系列简单的讨论活动,让他们尝试利用对立的思考方式,比如在看待一件事情时不仅看它的积极面,同时也要考虑它的消极面。
二、对立与统一:
教师首先指导学生们去把握概念,了解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即:认真看待每个问题,停止偏见和简单化,通过一种双重认知的方法(对立统一),去理解问题和把握不同观点。
三、案例分析:
以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让他们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以一个多方位而有全面性的视角去思考,这样一来便能更加深入地了解问题本质,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比较客观地看待和判断问题。
四、实战练习:
放一些具体的案例给学生,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当中,用对立统一的方法来看待问题,即首先要看到事物的对立面,然后才能从更有价值的角度统一看待问题。
五、总结: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的经验,帮助他们理解对立统一的思想,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灵活的思维能力,把这种思维方式应用于其他更有深度的问题中去。
本设计旨在让学生们达到理解对立统一思想,最终使他们具备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以激发他们更深入地思考,从而掌握问题的实质,把握不同观点。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对立统一观点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立统一的概念。
2.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设置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对立统一观点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鼓励彼此交流、合作,共同分析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Biblioteka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鼓励学生相互借鉴、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对立统一的概念解析;二是对立统一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三是对立统一观点在生活中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们掌握对立统一观点,培养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政治素养。在教学案例中,我将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政治理论。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节中,学生们需要理解对立统一的概念,学会运用这一观点分析问题。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一理论,我设计了一堂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
本次教学对象为高中生,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基础,但实际运用能力较弱。针对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对立统一观点的应用。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4.实例分析,学以致用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进行分析,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内化于心
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对立统一规律在本组事例中的具体表现;
2.分析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3.总结对立统一规律在本组事例中的实际意义。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设置以下课堂练习:
1.请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对立统一现象,并分析其矛盾双方的关系;
4.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选取一本与辩证法相关的书籍,阅读后撰写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读后感,要求结合所学对立统一规律,谈谈自己对辩证法的认识和理解。
作业布置时,注意以下几点:
1.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学会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作业的质量;
2.结合课本内容,让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某一政治事件,并撰写分析报告。
(五)总结归纳
课堂小结环节,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概念、特征和表现形式。然后,教师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在实际问题分析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辩证思维。
最后,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培养他们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要 求 , 全 书 中处 于 十 分 重 要 的地 位 。 在
二 、 情 分析 学
父 母是世一 对 我们最 好 的人 ! 1 - _ 我 们 的 校 园 生 活 是 丰 富 多 彩 的 , 是 , 家 仍 然 很 但 大 清楚 , 当前 主 要 任 务 应 该 是 学 习 , 为 学 习 在 我 们 高 中 因 生 活 中 处 于 支 配 地 位 , 至 对 前 途 起 着 决 定 性 作 用 。这 甚 就 是 我 们 当前 的 主 要 矛 盾 , 要 求 做 : 作 要 抓 中 心 、 这 I : 抓 重 点 、 关键 。 抓 问 题 : 知 哪 位 同 学 乐 意 介 绍 一 下 , 们 班 级 有 哪 不 我 些 精彩 的课 余 活动 ? 问题 : 画 中的观点 , 认 可 吗 ? 漫 你 经 过 交 流 、 成 共 识 : 把 主 要 精 力 放 在 学 习 卜的 达 在 同时 , 应 当发 展其 他方 而 的兴趣 爱好 。 也 这 就 是 说 次 要 矛 盾 t 要 处 理 好 ,看 着 班 级 舒 心 的 ! z 环 境 , 可 以 想 到 班 级 整 体 实 力 强 。这 也 说 明 我 们 恰 就
问题 : 知我 们 班有 没 有 这类 特 长生 , 不 能 将你 不 能
的 每 日学 习 训 练 生 活 分 享 一 下 , 谢 ! 谢 练 习 体 艺 的 同 学 目前 主 要 精 力放 在 训 练 卜, 非 常 辛 苦 ,我 们 不 能 因 为 他 们 文 化 成 绩 的 暂 时 不 理 想 而 歧 视 他 们 。 因 为 主 要 矛 盾 不 足 始 终 不 变 的 ,在 一 定 条 件
处 理好 了次要矛 盾 。
高 二 学 生 具 备 了 一 定 的 抽 象 思 维 和 综 合 分 析 的 能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案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立统一的观点。
2.掌握以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对立统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对立统一的方法和技巧。
3.对立统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你们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有没有尝试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请举例说明。
2. 学习对立统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对立统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但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对于一些问题,我们需要从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通过分析和解决对立关系,找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的办法。
3. 学习对立统一的方法和技巧(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对立统一的方法和技巧。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整体与局部、客观与主观、必然与偶然等之间的辩证关系。
•矛盾分析:对问题进行矛盾分析,找到问题的矛盾双方,分析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综合统一:在对立双方存在的基础上,寻求综合统一的办法,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调和、妥协、转化等方式来达到综合统一。
•逆向思维:通过逆向思维,反其道而行之,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创新的办法。
4. 对立统一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从对立的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对立统一的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醒学生今后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思考,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同时,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了解相关知识,扩展对立统一观点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授课对象高二课题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设计人【教材分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上一框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
本讲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我们看具体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方法。
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
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需要教师多举例子让学生理解。
【教学策略】1、探究性学习法。
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2、理论联系实际法。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学会区别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运用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及原理和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学习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展示致我们的高中时代,引出高中生活话题。
过渡:在2020年,湖南省一位叫钟芳蓉的学姐通过高中努力学习,考得不错得成绩,但是她的专业选择却在网络上引发了热议。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材料: 2020年7月,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芳蓉,因其高考676分,位居湖南省文科第4名,却选择了北大“冷门”考古专业而受到各方关注。
《第6课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中职思想政治高教版23哲学与人生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巩固学生对于“对立统一”这一哲学观点的理解与掌握。
2. 培养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围绕“对立统一”的原理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复习并理解“对立统一”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涵、特征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2. 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等,分析其中蕴含的对立统一关系。
3. 课堂讨论:分组进行课堂讨论,每组选取一个案例,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准备发言提纲。
4. 撰写小论文: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写一篇关于“对立统一”观点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短文,字数不少于500字。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作品。
2. 案例分析要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剖析,言之有据。
3. 课堂讨论时,每位学生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4. 小论文需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紧扣主题。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掌握程度、案例分析深度、课堂讨论表现及小论文质量等方面。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及时指出并给予指导。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讲评,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对于学生的小论文,教师将选取部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全班同学学习借鉴。
3. 针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教师将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
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通过上这个作业设计方案,期望学生在理论学习、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及小论文写作等多方面的练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对立统一”的哲学观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设计

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其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个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在教案设计中,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也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和教学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
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一些学生可能学习能力较弱,有一些则可能相对聪明,但缺乏动力。
如果教师能够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些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不同特点,从而更好地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从鼓励他们的角度出发,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障碍。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对立”的方法来激发这些学生学习的热情,如通过与学生互动、通过复杂的教学任务来激励学生的自信心。
对于较智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案、挑战他们的能力来提升他们的学习动力。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使用一些诸如“对立”的方法,如将学生分为两个对立的团队,让他们在教学任务中互相竞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平衡教学负担和效率、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等等。
如果教师能够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看待这些问题,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同变量,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如何平衡教学负担和效率的问题,教师可以使用“对立”的方法,如在学习更多的新材料之前,让学生反复熟悉一些旧的材料,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材料。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类似KWL (Know, Want to Know, Learned)这样的“对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新材料的同时,更好地吸收旧材料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考虑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高中政治四《生活与哲学》-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教案

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3)运用所学原理,说明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意义.【能力目标】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培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教学重点】矛盾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难点】矛盾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方法】启发式、图示法、探究式教学为主,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回顾】1。
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3。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如何?4。
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方法论要求是什么?5.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具体表现有哪些?6。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如何?方法论意义是什么?生:答略导入新课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这要求我们用矛盾的观点来看问题;矛盾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具体情况如何呢?投影教材中的材料1.在辽沈战役中存在哪些矛盾?2.为什么把首攻地点选在锦州?生:思考作答略师:在整个战役中,存在着我军与沈阳之敌,我军与锦州之敌,我军与长春之敌等矛盾,由于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在陆地上的唯一通道,因此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是诸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这说明,在一个复杂事物中包含的众多矛盾,有主次之分,那么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二者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生:看书作答略师:对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来说,其存在必须具备下列的条件:复杂事物中同时存在多个矛盾(矛盾个数≥2),在一个时期、阶段由于矛盾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主要矛盾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shan教案)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Shan教案)一、教学整体设计:本框内容多,难度大,在一节课内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是新课程目标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本框拟用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准确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并能把它们区别开来。
(2)运用坚持一分为二,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矛盾分析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意愿与能力.(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原则,通过比较、讨论、举例、质疑研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感体验,使学生认真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参与讨论研究、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学习氛围。
充分体现启发式教育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指导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教学:从微观来说,要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成就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从宏观来说,通过对立统一观点的学习深刻理解党和政府在面对客观经济形势和面临种种危机时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提高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和贯彻的自觉性,增强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原则。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情景设置】P72课本虚框提问思考:◇课堂探究:(1)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第一篇:2016江西教师招聘面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教学原则为理念,我将会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七个内容来进行本次说课。
一、说教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普通高中课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二框的内容。
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学情,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
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要求和本课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层次。
知识目标: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相关原理,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教学目标的设立,以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是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难点是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节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难理解。
教学中结合学生自身的困惑,引发学生探究问题,通过师生对话,组织探究活动。
与中国目前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并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情境当中,在参与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探究分析,分析一个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各种矛盾,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能力目标运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的矛盾分析法来认识和解决问题,避免思维片面性和行动的盲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解决矛盾的关键。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来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对立统一观点学习,理解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
三、教学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难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
五、教学策略情景陶冶式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复习旧课1.什么是矛盾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3.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既然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具有特殊性,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用矛盾的观点正确看待我们个人及国家的问题。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困惑的我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二以来,困扰你的主要问题有哪些你认为哪一个是最主要的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学习与休息身体健康与否人际关系问题(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心情的好坏理想与现实学与玩感情问题亲近与疏远得与失学习进步与退步青春期的你们要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问题,学习上的,心理上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等,根据矛盾特殊性原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是学习的进步与退步问题。
哲学上称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全2课时)

重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难点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法
讲述法、激励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设备
多媒体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内容及组织过程
个案补充
教
学
内
容
一、导入新课
讲述“飞艇误入事件”,回顾50年前“乒乓外交”。(中美关系)
提问:中美关系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那么重要?路在何方?
1.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
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从属状态的一方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双方的地位相互转化。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哲学依据: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发现小明的开放性伤口还是止不住血,当天晚上小明发烧了。通过血液检查发现,小明的血小板指数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其中有什么关系?
1.内因与外因的含义与作用
(1)含义: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内因;事物外部的矛盾,是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即外因。
(2)地位和作用:
对于高速穿越大气层的航天器来说,质量与射程密切相关。例如,火箭末级每减轻1千克质量,就能增加约15千米的射程。嫦城五号探测器返回地球时,面对地月平均距离38.5万千米的遥远路程,探测器外衣需要既能防热又尽可能轻便。
为了解决质量和射程之间的矛盾,科学家们在航天器的迎风面、背风面等不同部位采用了7种不同密度的防热材料,保每1克质量都用在刀刃上。穿着“拼接款防热外衣”的嫦娥五号返回器由此实现了“轻装上阵”。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学案例高二政治优秀教学案例议题式教学卡(人教版必修4)

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环保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环保意识,并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同时,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通过讲述环保的重要性和我国在环保方面的努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感。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对立统一观点,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分析中。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需要共同探讨并回答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去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五、案例亮点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贴近生活:本节课的主题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选取的环保问题作为教学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互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这些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一道关于对立统一观点应用的实践作业。这道作业需要学生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去分析一个实际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通过这道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立统一观点的应用,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我还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教学进行调整,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对立统一观点应用能力。
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政治老师在上高二政治课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一份政治教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欢迎参考!高二...政治老师在上高二政治课的时候,一定要事先准备好一份政治教案,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欢迎参考!高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课时)新课程学习9.2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2、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矛盾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片面性,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和理论根据,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 教学重点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并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哲学对生活的影响。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学习,我们知道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的矛盾又是各不相同的,认识、改造世界就必须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这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
(二)进行新课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2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要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含义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材分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第二框。
本框共有两个目:第一目从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出发,引出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第二目分析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原则的涵义、地位及意义。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一框学习的“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通过本框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属方法论的要求,在全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
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淆,学生较难理解。
三、设计理念参考和运用建构主义的合理要素,结合在教学设计模式中,以学生为本,贯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哲学教学过程的生活性、生成性、发展性理念,在教学中,所举事例力求从学生生活中寻找,也让学生将所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2)通过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涵义的学习,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辩证分析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身边事例的对比分析,使学生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能自觉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分析现实问题,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认识事物。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D.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5、一般来说,互联网对社会发展利大于 弊, 其积极作用是 主流,而对于痴迷网络的少数青少年来 说,则弊大于利。 这是由于 (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发生了 转化 ②外因起 了决定性的作用 ③具体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特殊性决定的 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发生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下列表述中,能够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是( ) 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斗争,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说明( )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平衡、不稳定的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不可捉摸的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8、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9、下列作法体现或违背了什么原理或要求 A、眉毛胡子一把抓 不分主次、抓不住重点、中心 B、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颠倒主次 C、十个指头按跳蚤 违背了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关键 D、一个好汉三个帮 既要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和关键,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 矛盾 E、擒贼先擒王 要抓住主要矛盾 F、一个篱笆三个桩 既要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 G、学会“谈钢琴”的工作方法 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主次矛盾 H、荷花好看也要绿叶相扶 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也有影响,不能忽视 I、牵牛要牵牛鼻子 要抓住主要矛盾 抓住重点和关键 教 后 反 思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法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对事物发展起 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叫 。 2、 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 其中处于 地位, 起 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 叫做矛盾的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的 决 定 的 。 矛 盾 的 主 要 方 面 与 次 要 方 面 既 又 ,并在一定条件下 。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 面的关系原理的共同的方法论要求 (1)两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 到 ,又要看到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 盾时,既要看到 ,又要看 到 。 (2)重点论: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它 的 ;②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 要抓住 。 (3)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论是 的两点论,而不 是 ;重点论是 中的重点,而不 是 。 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 看问题办事情,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课题: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课型:新授课 编写:张莲莲 审核:二政组 【教师版】 1、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含义、地 位和关系 2、理解: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重点论和两点论相统一等原理及其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3、运用 :初步学会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 方法分析具体问题,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分析具体问题。 4、情感:培养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的意识。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意义。 课 时 过程及内容 教师个性化处理 (教师批注)
专注脚下,心存梦想,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
导语: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 论和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 ) 4 、 具 体 问 题 具 体 分 析 :( 1 ) 含 义 : 是 指 在 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 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 (2)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 的基础,也 是 的关键。 【合作探究】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探究 1】材料一: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 之一。敌军卫立煌集团共四十八万余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 个孤立的地区。毛泽东全面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认为,虽然攻打 锦州比攻打长春、沈阳要困难得多,但先攻打锦州是夺取这一战役胜 利的关键。因为锦州是通向关内的咽喉,是东北敌人在陆地上的唯一 通道,这里的敌人消灭了,就可以把东北大门堵死,关起门来打狗。 辽沈战役的胜利证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材料二:我军攻克了锦州之后长春之敌悲观失望,军长司令被迫 投降。蒋介石企图夺回锦州,出动沈阳十万余军队,我军将其围而歼 之,乘胜解放了沈阳。我军攻克锦州后,顺利地解放了长春和沈阳。 思考: (1)在辽沈战役中,就存在着许多矛盾。仅从首攻地的选择来说, 存在着哪些矛盾? 敌军卫立煌集团共四十八万余人,分布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 的地区,与我东北野战军构成三对矛盾。能否攻克锦州是主要矛盾。 (2)为什么说能否攻克锦州是辽沈战役中的主要矛盾? (攻克锦州,关上了东北大门,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消灭其他 方面的敌人就比较容易。能否解决我军与锦州之敌的矛盾,直接决定 着辽沈战役的胜败,也关系到全国战局的发展。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 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 展的进程。 ) (3)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中首攻地的选择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启示是什 么? (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 材料三:如果我军攻克了锦州之后,不乘胜解决我军与长春、沈 阳之敌的矛盾,也就不能取得辽沈战役的全局性胜利。锦州也有可能 面临长春、沈阳之敌包围的威胁。 (4)我军攻克了锦州,为什么不放弃解决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
专注脚下,心存梦想,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矛盾? (如果不解决,锦州也有可能面临长春、沈阳之敌包围的危险。 次要矛盾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解决了我军与锦州之敌这 个主要矛盾,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 矛盾。次要矛盾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5)我军攻克锦州后,不放弃解决我军与长春、沈阳之敌的矛盾给 我们什么思想方法启示? (想问题,办事情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 ) 【探究 2】在学校工作中,主要有三项工作任务,一是教学,二是后 勤供应,三是行政管理。 思考: (1)以上三个矛盾中,哪个矛盾之主要矛盾?为什么? (2)学校工作能否只注重教学,忽视其他问题?为什么? 【探究 3】材料:磁悬浮列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具有速度快、能耗 低、污染少等优越性,但人们对其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又有一定 的担心。但这并没有阻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对此有关专 家解释说, 磁悬浮列车的安全性远远高于飞机、 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 其磁辐射比彩电的磁辐射还低得多。思考: (1)磁悬浮列车该不该投入使用?为什么? (该。磁悬浮列车的优越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它有着广阔 的发展前景。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 (2)为什么说磁悬浮列车的优越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磁悬浮列车既有优越性,又有风险性,且优越性大于风险性。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 (3)磁悬浮列车尽管存在安全性、磁辐射等危险性,但这并没有阻 挡人们将它作为代步工具的步伐。这给我们的思想方法启示是什么? 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主流。 (4)对于磁悬浮列车存在的风险性,人们不断地通过技术改良加以 控制。如果任其自流,不加控制,将会怎样?说明了什么? 风险不断积聚,最终酿成大祸。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 化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 转化,就会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 (5)这给我们什么思想方法启示?
作 用 别 方 法 论 要 求 实 践 方 面 联 系
判断主要矛盾字眼,如重 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字 点、中心、关键、突破口 眼如主流、方向、大局、 (注重、解决处理问题) 性质、主体、优势(注 重看、分析问题评价事、 物
复杂事物包含着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 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而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所规定。
专注脚下,心存梦想,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看问题在抓主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支流。 【探究 4】 (1)常言道:“水火不相容”。着了火用水浇就行了。你 认为如何? (2)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能说出几个蕴含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吗?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量力而行 量入而出 随机 应变 抽薪止沸 入乡随俗 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类 别 外 延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相对“许多矛盾”而言, “同一矛盾”而言,主 一般只有一个 次方面更远,飞得更高 !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二政治(必修四)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内涵 区
主 、 次 矛 盾 指 “ 矛 盾 主、次方面指“矛盾侧 体”,可称为“一个”或 面”,只能叫“一方” “一种”,内部又含主、 或“方面”。 次方面 决定事物发展进程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 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 次要 决定事物的性质 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 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