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注射胰岛素可以改为口服药治疗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注射胰岛素可以改为口服药治疗吗?等
作者:
来源:《糖尿病新世界》2008年第06期
答疑专家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主任王建华
专家门诊:周一、三、四上午
联系电话:(0531)86722367
电子信箱:jianhua2003cn2001@
问题一:我注射胰岛素可以改为口服药治疗吗?
我是一位体形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因磺脲类药物失效转而接受胰岛素治疗已达半年,目前体重较前有所增加,血糖控制也比较满意。
请问:我这种情况能否重新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如果可以,时机如何把握?
专家:
目前认为,早期应用胰岛素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而且可以保护和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因此,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应用胰岛素的态度日趋积极。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经过严格的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以及足量的口服降糖药治疗仍不能将空腹血糖降至7.8mmol/L以下,就可以考虑使用胰岛素,特别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不足的消瘦患者。
因此,你及时换用胰岛素治疗是正确的,当然效果也十分明显。
至于像你这种曾对磺脲类药物失效的患者是否可以重新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主要取决于你目前胰岛功能的恢复状况,具体指征是:①全天胰岛素的用量少于28~30单位;②空腹C肽水平>0.4nmol/L,标准糖负荷后C肽>0.8nmol/L;③应激情况解除,病情平稳,血糖控制良好;④无明显肝肾功能不全。
只有满足上述条件后,方可考虑停用胰岛素,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否则,还是应继续坚持胰岛素治疗。
问题二:肥胖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药物?
半年前,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一直服用达美康,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
我原来就偏胖,现在更胖了,身高160厘米,体重80公斤。
听说高血糖、肥胖容易引起慢性并发症,我很担心。
请问肥胖糖尿病患者如何选择药物?
专家:
你的身高为1.60米,体重为80千克,体重指数(BMI)=80/(1.60)2=31(千克/米2),已达到肥胖标准。
磺脲类药物(如达美康)不宜作为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这是因为此类药物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使患者的体重增加,而肥胖可以加重胰岛素抵抗,是引发和加重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不仅如此,肥胖还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因此,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设法控制体重。
针对你目前的情况,首先要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在此基础上,首选双胍类药物,这类药物可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低血糖及体重,而不刺激胰岛素分泌,不会导致高胰岛素血症。
只有在以上方案效果不佳时,才考虑加用其他种类降糖药物(如磺脲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或胰岛素。
问题三:豆制品究竟能不能吃?如何掌握摄入量?
有的书上说,糖尿病患者安排合理膳食,应该在食谱中增加大豆及豆制品的比例。
可是有的书又说吃豆制品会增加肾脏负担,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能吃豆制品。
请问:豆制品究竟能不能吃?如果能吃,如何掌握摄入量?
专家:
糖尿病患者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及其制品,可补充因糖原异生而消耗的蛋白质,防止负氮平衡有利于健康。
豆类及其制品中含有一种多糖物质——豆胶,现代研究证实它具有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及改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的作用,可提高葡萄糖的利用率,有利于病情控制。
在北方,用黄豆粉、小麦面、荞麦面做的杂面窝头,很受糖尿病患者的欢迎。
豆芽、豆腐是人们常食用的菜,同样适合糖尿病患者。
红豆、黄豆、绿豆、蚕豆、豌豆及其制品,如粉皮、粉条,因其含糖量较高,倘若食用量较大,就要相应减少主食量。
豆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饮料,食用不宜加糖,较适合肥胖、血脂和血压比较高的人饮用。
现代研究表明:高蛋白饮食可引起肾小球滤过膜屏障的损害,引起肾小球高滤过,促进肾小球基质的增加,因而能促进肾小球硬化作用。
因此,对于有肾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则应采取低蛋白饮食,少吃豆类及其制品。
专家建议: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尚未出现肾功能不全之前,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供给蛋白质0.8~1.0g即可。
已出现肾功能不全时,蛋白质的供给应严格地控制在每天每公斤标准体重0.6g左右,且优质蛋白质的比例应占50%以上。
所谓“优质蛋白
质”是指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构成(种类)或比例(含量)与人体组织蛋白质中的氨基酸相似,被人体利用的效率高。
过去认为,只有动物蛋白(如蛋、乳、肉、鱼等)才属于优质蛋白,最新研究发现,植物性食物当中的豆类蛋白也属于优质蛋白,从这个角度上讲,大豆及大豆制品也不应是肾病患者的饮食禁区,只是要根据病情限制摄入量。
问题四:糖尿病患者可以洗热水浴、蒸桑拿吗?
专家:
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洗热水浴时,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可以加速注射胰岛素的吸收,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引起低血糖。
此外糖尿病可并发自主神经病变,热水浴容易导致全身血管扩张,加之多汗脱水,可使血压降低,脑供血不足,也易引起头昏、心慌,甚至虚脱。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马上用血糖仪检测血糖。
若属低血糖,宜于热水浴前适当减少胰岛素的注射剂量,并吃些小点心。
若非低血糖引起者,可多饮水,再行入浴,但不宜超过30分钟。
但不论是哪一种原因,只要出现眩晕、胸闷、眼花、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大汗虚脱或血糖﹤6.0mmol/L的情况,均不宜泡热水浴或蒸桑拿。
问题五:便秘该如何治疗?
专家:
便秘也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以老年患者最为多见,那么,糖尿病为何会引起便秘呢?主要是因为长期高血糖损害了胃肠道自主神经,导致胃肠蠕动无力,大便不易排出。
另外,患糖尿病时,由于代谢紊乱,蛋白质呈负平衡,以致腹肌和会阴肌张力不足,排便无力。
便秘患者在平时饮食中可以多吃些高容积、高纤维素的事物,如芹菜、韭菜、西芹、莴笋等等,这些粗纤维的食物有助于排便。
可以用番泻叶泡水喝,用法和泡茶叶一样,可以缓解便秘的症状。
另外可适量增加运动,尤其锻炼腹肌力量,也可每日做提肛运动。
必要时采用药物通便措施,但注意应选择作用相对缓和的药物,如通便灵、麻仁润肠丸等,切记不可长期服用一些强刺激的泻药,如果导片,这类药物如果长期服用可使肠道肌肉松弛变形,反而会加重便秘。
如果上述方法都没有用,应该到医院去看一下,可以让专科医生看情况给予灌肠等处置。
问题六:在感冒发烧期间没有食欲,胰岛素需要减量吗?
专家:
在感冒发烧等应激状态下,患者的血糖往往升高,同时因为发烧出汗,进水不足,有时还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或非酮症高渗昏迷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患病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如血糖过高应前往医院就诊。
至于胰岛素,通常应该继续注射,但如注射后不进餐可能会导致低血糖,所以如果已经注射,又不想进食,可以适当补充具有相当热量的水果和饮料,如果仍不愿食用,就应该适当静脉补充热量了。
总之,疾病期间仍应继续注射胰岛素,但最好使用短效或超短效胰岛素,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注射胰岛素后又未进食发生低血糖的情况。
问题七:饮食控制会导致营养不良吗?
专家:
糖尿病饮食对食物品种及热量都有严格的限制,有的病友误认为这样做会影响许多营养素的摄入,时间一长,就会发生营养不良,影响健康。
有这种顾虑的病友主要是对糖尿病饮食不很了解。
其实,这种饮食是根据病友的病情、饮食习惯和营养需要量由营养师合理制定的,只会有利于健康而不会导致营养不良。
相反,如果不实行饮食疗法,血糖就会不稳定,使糖的代谢发生严重紊乱,最终引起其他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可能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例如,血糖不稳定时,会导致B族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和流失加速,最终可致B族维生素不足或缺乏。
同样,钙的流失增加可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可见,饮食疗法不仅不会导致营养不良,而且有利于营养代谢失衡的纠正。
需要指出的是,肥胖病友实施饮食控制时,若总热量低于1200千卡,由于食物总量的减少,某些营养素(如B族维生素、钙、铁等)可能难以满足代谢的需要,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相应制剂。
问题八:糖尿病患者能睡懒觉吗?
我有晚睡晚起的习惯,前不久查出有糖尿病,现已开始降糖药治疗,请问,糖尿病患者能睡懒觉吗?
专家:
起居饮食及用药的规律化对于血糖的平稳控制是非常必要的,而睡眠时间过长会影响进餐的时间,当然就影响了吃药的时间,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早晨4点到上午9点,是血糖最容易升高的时段。
所以早晨用药量较大,如果早晨没有按时起床,按时吃饭用药,会使上午血糖的升高,进而影响整个白天的血糖控制。
还有些用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如果早晨不按时起床吃饭,前一天晚上用的药的还在起作用,容易造成低血糖的风险。
尤其对一些年纪较大的患者,睡眠中的低血糖会导致昏迷,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因此,糖尿病患者的睡眠必须遵循科学的时间,晚上睡觉的时间不要太迟,最好在10点之前,而第二天早晨在6点至8点起床。
问题九:糖尿病患者为何好发会阴部真菌感染?
我因会阴部瘙痒、出现红疹和小溃疡,被诊断为会阴部真菌感染。
医生告诉我感染与糖尿病有关。
请问,为何糖尿病患者好发会阴部真菌感染?
专家:
糖尿病患者合并会阴部真菌感染的概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与糖尿病本身降低机体抵抗力有关,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并发症越多,发生率越高。
血糖的持续升高,可造成全身的单核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引起菌群失调而诱发真菌感染;②女性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妇女受到体内激素变化的影响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作用,引起尿失禁发生率升高,再加上尿糖增高,使患者会阴部的皮肤长期处于局部高糖环境之下而有利于真菌的滋长,会阴部的皮肤被真菌感染;③糖尿病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时,若长期使用抗生素,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话,可能造成菌群失调和抵抗力降低而促使真菌滋生,继发真菌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
综上所述,血糖升高、尿失禁、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是引起糖尿病病患者会阴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
因此,治愈后,务必严格控制血糖,使之长期保持在正常范围以内。
如果合并有神经病变,可考虑应用甲基维生素B12(弥可保)和硫酸软骨素等药物,改善神经功能。
伴有尿失禁时,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卫生,经常更换卫生巾,避免穿着紧身衣、牛仔裤和尼龙内裤。
如果伴有其他系统感染,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长期、大剂量使用而致菌群失调。
一旦出现会阴部真菌感染,应彻底治疗。
问题十:注射胰岛素产后如何哺乳和用药?
我已怀孕6个月,由于我患有2型糖尿病,现在每天都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目前血糖指数控制得很好,没有出现什么异常。
我所担心的是,产后我可否喂孩子母乳?哺乳期间该如何用药?
专家:
一般情况下,能够分娩的妈妈就可以哺乳,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虽然不稳定,但其乳汁的甜度不足以导致幼儿得糖尿病,因此不要轻易停止哺乳。
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不会影响正常哺乳,因为胰岛素的分子较大,幼儿食用含有胰岛素的母乳后,胰岛素会在消化道里被破坏,不易被吸收,因此不会影响乳汁质量,所以,你可以给你的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如果你平时口服降糖药,在哺乳期间就要注意了,因为磺脲类药物很可能会导致幼儿胰岛β细胞增生,使幼儿容易发生低血糖;磺脲类药物还会影响幼儿的发育。
因此,不主张哺乳期的母亲服用口服降糖药,最好选用正规的人工胰岛素,不要用动物胰岛素,也不推荐使用胰岛素类似物。
此外,为了减少低血糖发生,哺乳期的母亲应定时、定量进食碳水化合物,在喂乳之前适量进食,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问题十一: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如何掌握水的摄入量?
我是一位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素氮、肌酐轻度升高,目前还没有明显水肿。
有的医生告诉我要限制饮水,有的医生说不必限制,请问:我目前应当如何掌握进水量?
专家:
对于没有明显心衰及肾功能不全等慢性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一般不需要限制饮水量。
这是因为高血糖可以导致渗透性利尿,患者失水增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势必会引起体内脱水,导致血液浓缩及血糖升高,甚至可发生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同时,由于患者脱水,致使血粘度增高,容易导致循环障碍及血栓形成,使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大增;脱水还会损害神经纤维,促进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或恶化。
但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就不同了,这种患者对水的摄入量要酌情控制。
当患者的肾功能处于代偿期,尿量正常,无颜面及下肢水肿,也无胸闷、憋气等心衰表现,此时患者不必严格控制饮水量。
而一旦患者肾功能失代偿,出现下肢或颜面部出现了水肿或有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就必须提高警惕,将饮水量尽量控制在每日1000毫升以下,应计算一下24小时的尿量,使饮水量稍少于尿量,这样利于尽快消肿。
需要注意的是,天气炎热或体温升高时,要在尿量的基础上加上700毫升左右的身体不显性失水量(即呼吸和出汗排出的体液),以便适当补充饮水,防止脱水。
水的摄入量要遵循四字原则:“量出为入”,即每24小时的尿量有多少,患者的每日饮水量就可以控制在多少。
当然,这里的水要包括进入人体的一切液体(包括稀饭及菜汤)。
问题十二:静脉血血糖与指血血糖有什么不同?
专家:
在医院用生化仪所测的静脉血糖一般是静脉血浆血糖而不是静脉全血血糖,也就是将静脉血中的红细胞分离掉以后,用余下的血浆所测的血糖。
指血是毛细血管全血,包含血浆和红细胞。
红细胞中含葡萄糖比血浆中少,因此空腹时指血全血的血糖值应该比静脉血的血浆血糖值低约12%,又由于采取指血时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使指血血糖更容易低于静脉血浆血糖。
不过当进食后,人体吸收的葡萄糖先到动脉,以后经毛细血管外周代谢消耗部分葡萄糖后再回到静脉,因此,此时动脉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高。
而毛细血管接近动脉,所以进食后毛细血管血糖比静脉血糖也相应要高,但这正好与上述由于红细胞和组织液而导致的指血血糖低于静脉血浆血糖关系相反,所以在进食后,这两个因素相互抵消,使毛细血管全血血糖和静脉血浆血糖大致相同。
诊断糖尿病必须依据静脉血糖的检测结果,而末梢血糖主要作为平常的病情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