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点思考
浅谈物理实验教学的⼏点思考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从⽣活⾛向物理,从物理⾛向社会”。
也就是⼒求贴近学⽣⽣活,激发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其中的物理规律;教学过程强调发展学⽣的认知过程,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法,培养学⽣的探究精神、实践能⼒以及创新意识,在课堂上让学⽣体会探究实验的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学⽣动⼿操作的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培养学⽣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
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的潜能,培养了学⽣的创造能⼒。
如何合理利⽤课堂有限的时间来实现物理课堂效率的最⼤化尤其必要,接下来我就谈谈在利⽤主题课堂教学模式开展课堂教学的⼏点想法:
⼀、通过⾃主探索培养参与积极性
就初中阶段的学⽣所研究的题⽬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
之所以要学⽣去主动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法,同时获取知识。
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的能⼒,让学⽣在充分动脑、动⼿、动⼝过程中主动积极的学,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急于得出结论。
学⽣在探索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家发明和创造过程的重要性,这样可培养学⽣对科学研究浓厚的兴趣与爱好。
激发学⽣的⾃主探索热情便能顺利地建⽴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
例如:在讲声⾳的特征性时,可以采取让班上⼀个同学两次朗读同⼀段⽂字,⼀次⼤声朗读,⼀次低声诵读;或者播放⼀段⾳乐前后两次调节⾳量,从⽽引出响度的概念,由常见的⾝边的现象⼊⼿先激发学⽣的兴趣,从⽽为主动探索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样我们由⼀个男同学和⼀个⼥同学⼀起来朗读同⼀篇课⽂来激发学⽣探究⾳调与什么因素有关,⼏个同学演唱同⼀⾸歌来⽐较⾳⾊的不同!
知识的获得过程贯穿于⾃⼰动⼿实验的探索过程,学⽣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物理知识、规律,并内化为⾃⾝的能⼒,对知识的掌握相对更深刻,动⼿能⼒也得到提⾼。
通过⾃主探索,学⽣思维活动经历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阶段,由形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较好地达到培养思维品质的⽬标。
同时有利于交流能⼒、合作精神的培养。
新模式⿎励学⽣积极发⾔提出疑问,⼤胆创新,在交流和合作中学习。
⼆、⼩组合作讨论探究进⼀步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当学⽣实验探索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感到分⾝乏术。
通常的办法是利⽤部分好学⽣以点带⾯,充分发扬团队的合作精神。
学会主动参与讨论,主动与他⼈进⾏交流,善于发表⾃⼰的见解。
由于⼈的个性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有能⼒解决问题;也有⼀些学⽣不愿意与他⼈交往。
教师要使学⽣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每个⼈的能⼒,使⼤家友好相处,从⽽对合作学习产⽣认同感。
教师还要⿎励学⽣主动参与讨论,对学⽣进⾏合作学习的⽅法指导;⿎励学⽣主动与他⼈进⾏交流,细⼼地听取别⼈的意见,学会从倾听中博采众长,萌发灵感;⿎励他们敢于发表⾃⼰的意见,有计划地培养学⽣的合作技能,引导学⽣认真进⾏讨论和学习。
例如,在“电阻”这⼀节的教学中,对于影响电阻⼤⼩的因素,如果只是将结论直接给学⽣,学⽣往往很难记住或者搞不清长度、粗细、材料三者与电阻的⽐例关系是正⽐还是反⽐。
如果采⽤⼩组合作探究式教学,让学⽣分别在三种情况下(①材料、长度相同,粗细不同;②材料、粗细相同,长度不同;③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下同)进⾏探究,通过⾃⼰的实验得出结论,将会使他们对三个因素的影响理解得更透彻。
在探究过程教师还可让学⽣互相交流讨论,就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换意见,寻求解决的⽅法,有的学⽣在交流过程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实验中导体的温度都要保持⼀致呢?难道温度也是⼀个影响因素?于是学⽣动⼿设计⽅案,动⼿做实验,终于发现导体温度越⾼电阻越⼩,也即温度也是影响导体电阻⼤⼩的⼀个因素。
还有在探究“影响摩擦⼒⼤⼩的因素”后。
师:“影响摩擦⼒⼤⼩的因素”咱们探究出来了,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谁能指出咱们实验过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
⽣:在拉动⽊块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能保证⽊块完全做匀速直线运动。
⽣:有时在⽊块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计的⽰数在变。
⽣:⽊块在运动时,有时会被绊住,导致读数不准确。
………
师:那哪⼀些同学能利⽤咱们前⾯学过的知识来改进这些地⽅呢?下⾯分组讨论,看哪⼀组能设计出更好、更合理、更准确的测量⽅法?
学⽣分组讨论。
⽣: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咱们可以把弹簧测⼒计和⽊块固定,拉动⽊板,观察弹簧测⼒计的⽰数。
师:⼤家讨论⼀下这种⽅案⾏吗?如果这种⽅案好,好在哪⾥?
学⽣讨论。
⽣:这种⽅案⽐咱们做实验⽤的⽅法好。
优点在如果拉动⽊板,⽊块就不会动,弹簧测⼒计的⽰数也⽐较稳定。
⽣:⽤这种⽅法读出的结果更准确。
⽣:⽽且这种⽅法还可以得出摩擦⼒的⼤⼩与⽊板拉动的速度⽆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