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第7章作业解答

合集下载

信号分析与处理 作业7

信号分析与处理 作业7

信号分析与处理 第7次作业(系统时域、频域与复频域分析)适用专业班级:电气12 1-5、电力12 1-5、自升本13 1-21. 滑动平均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平滑的作用,一个三点滑动平均滤波器的差分方程为:{}1()(1)()(1)3y n x n x n x n =+++−。

(1)系统是否具有因果性,为什么?(2)求系统函数()H z ;(3)求单位脉冲响应()h n 。

2. 分析下列系统因果性,并说明理由(1)2()()y n x n = (2)()()y n x n =− (3)()()y n ax n b =+3. 分析下列系统是否具有线性性质、时不变性。

(1)()()y n ax n b =+ (2)2()()y t x t =4. 连续系统的描述有几种方法?离散系统的描述有几种方法?5. 已知离散系统如图所示。

(1)写出系统差分方程表达式; (2)求系统函数()H z ;(3)画出()H z 零、极点分布和收敛域;(4)求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5)求系统的频率响应。

6. 连续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系统函数21()43H s s s =++,求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

7. 一个线性时不变系统当输入2()()t x t e u t −=时的输出23()[]()t t y t e e u t −−=−。

(1)确定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h t ; (2)求幅度频谱和相位频谱。

8. 画出典型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结构图,并说明各环节作用。

9. 与模拟信号处理系统相比,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有哪些优点和不足?(自己找资料总结)10. 已知信号()()cos x t u t t =,()()()f t t u t δ′=+。

证明()()()x t f t t δ∗=。

信号与系统 于敏慧(第二版)第二周作业答案

信号与系统 于敏慧(第二版)第二周作业答案

y0(t)
1
t
0
2
4
(6) x(t) = dx0 (t) , h(t) = dh0 (t) 。
dt
dt
x(t) * h(t) = dx0 (t) * dh0 (t) = d 2 y0 (t)
dt dt
dt 2
x(t) ∗ h(t) = 0.5δ(t) − 0.5δ(t − 2)
2.10 求 y[n] = x1[n]* x2[n]* x3[n] 。 其 中 x1[n] = (0.5)n u[n] , x2[n] = u[n + 3] 和
(2)利用(1)的结果,求系统的逆系统的单位样值(脉冲)响应。
(3)利用(2)的结果,结合卷积性质,求一信号 x[n],使之满足
x[n]* h[n] = 2n (u[n] − u[n − 4])
解:(1) h[n] − Ah[n −1] = δ [n],其中 h[n] = (1 )n u[n] , 2
(通项: an = a1q n−1 )
n
∑ 此题: a1 = 1, q = 2 ; x[n]* h[n] = 2nu[n]*u[n] = ( 2k )u[n] = (2n+1 −1)u[n] k =0
2.6 计算图 2-45(b)与(c)所示信号 x(n)与 h(n)的卷积和,注意:N=4。 解:(b)利用脉冲信号δ(n)的卷积性质以及卷积的延时性质计算:
k =−∞
+ 3] =
u[n + 3] 0.5k
k =0

= 2(1 − 0.5n+4 )u[n + 3]
(2) x1[n]* x2[n]* x3[n] = 2(1 − 0.5n+4 )u[n + 3]* (δ [n] − δ [n −1]) ; = 2(1 − 0.5n+4 )u[n + 3] − 2(1 − 0.5n+3 )u[n + 2]

期末复习资料(信号与系统)

期末复习资料(信号与系统)

《信号与系统》期末复习材料一、考核目标和范围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限定在教材第1—8章内,对第9、10章不做要求。

二、考核方式三、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1)教材《信号与系统》第2版,陈后金,胡健,薛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

结合教材习题解答参考书(陈后金,胡健,薛健,钱满义,《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复习。

(2)离线作业。

两次离线作业题目要熟练掌握。

(3)复习方法: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与应用。

特别要建立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的概念以及系统函数的概念。

结合习题进行反复练习。

四、期末复习重难点第1章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1. 掌握信号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系统的描述、分类及特性。

3. 重点掌握确定信号及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

第2章信号的时域分析1.掌握典型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定义、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

3.掌握信号的分解,重点掌握任意连续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任意离散信号分解为单位脉冲序列的线性组合。

第3章系统的时域分析1.掌握线性非时变连续时间系统时域描述。

2.掌握用卷积法计算连续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3.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

4.掌握用卷积法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第4章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1.掌握连续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2.掌握离散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第5章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1.掌握常见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以及Fourier变换的基本性质及物理含义。

2.掌握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3.掌握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第三章作业答案_1-7

第三章作业答案_1-7

a2 N =
1 1 T 1 T − j (4 N π / T ) t 2 x t e dt = x(t )e− j (4 Nπ / T )t dt + ∫T x(t )e− j (4 Nπ / T )t dt ( ) ∫ ∫ T T T 0 T 2 =
T 1 T T ( ∫ 2 x(t )e − j (4 Nπ / T )t dt + ∫T − x(t − )e− j (4 Nπ / T )t dt ) T 0 2 2 T 1 T ( ∫ 2 x(t )e − j (4 Nπ / T ) t dt + ∫ 2 − x(t )e− j (4 Nπ / T )t dt ) = 0 0 T 0
+∞
e − j 2ω (答案) 2 + jω
+∞ +∞ −∞
X ( jϖ ) = ∫ x(t )e − jωt dt = ∫ e −2 ( t − 2) u (t − 2)e − jωt dt = ∫ e −2 ( t − 2) e − jωt dt
−∞ 2
= ∫ e −( 2+ jω )t + 4 dt =
jkπt
,由已知条件 k ≤ 4 时,H(jw)不为零,而 k ≥ 5 ,H(jw)=0
jkπt
故响应为: y k (t ) = H ( jkπ ) a k e 当 k > 5 时,激励 x k (t ) = a k e 此有 y (t ) =
= (1 −
k 5
)a k e jkπt , k ≤ 4
(2) 由于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 h(t)已知,可以据此而求出其频谱。因为 h(t)是方波脉冲,直 接由典型信号的频谱得:
FT h(t ) ←→ H ( jω ) =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及作业解答

思考题习题解答第1章 绪论( 思考题 )1–2 何为数字信号?何为模拟信号?答:如果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则称之为数字信号。

如果电信号的参量取值连续(不可数、无穷多),则称之为模拟信号。

1–3 何为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答: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称之为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的优点及缺点如下:优点:抗干扰能力强,且噪声不积累;传输差错可控;便于处理、变换、存储;便于将来自不同信源的信号综合到一起传输;易于集成,使通信设备微型化,重量轻;易于加密处理,且保密性好。

缺点: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对同步要求高。

1–9 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哪两种通信方式?它们的适用场合及特点?答:按数字信号码元的排列顺序可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两种通信方式。

并行传输只适用于设备之间的近距离通信。

其优点是节省传输时间,速度快;不需要字符同步措施。

缺点是需要 n 条通信线路,成本高。

串行传输适用于远距离数字传输。

其优点是只需一条通信信道,节省线路铺设费用。

缺点是速度慢,需要外加码组或字符同步措施。

1–11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哪些?答: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有效性的性能指标有:码元传输速率R B 、信息传输速率R b 、频带利用率η。

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性能指标有:误码率P e 和误信(比特)率P b 。

1–12 何谓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码元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每秒)传送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B )。

信息速率R b 是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平均信息量或比特数,单位为比特/秒(b/s 或bps )。

码元速率和信息速率的关系: 或 其中 M 为M 进制(M =2 k ,k = 1, 2, 3, …)。

1–13 何谓误码率和误信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误码率P e 是指错误接收的码元数在传输总码元数中所占的比例。

误信率P b 是指错误接收的比特数在传输总比特数中所占的比例。

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复习题参考答案

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解答1.9解:(b )jt t t j e e e t x --+-==)1(2)(由于)()(2)1()1())(1(2t x e e e T t x T j t j T t j ≠==++-+-++-,故不是周期信号;(或者:由于该函数的包络随t 增长衰减的指数信号,故其不是周期信号;) (c )n j e n x π73][= 则πω70= 7220=ωπ是有理数,故其周期为N=2; 1.12解:]4[1][1)1(]1[1][43--=--==+---=∑∑∞=∞=n u m n mk k n n x m k δδ-3 –2 –1 0 1 2 3 4 5 6 n1…减去:-3 –2 –1 0 1 2 3 4 5 6 nu[n-4]等于:-3 –2 –1 0 1 23 4 5 6 n…故:]3[+-n u 即:M=-1,n 0=-3。

1.14解:x(t)的一个周期如图(a)所示,x(t)如图(b)所示:而:g(t)如图(c)所示……dtt dx )(如图(d )所示:……故:)1(3)(3)(--=t g t g dtt dx 则:1t ,0t 3,32121==-==;A A 1.15解:该系统如下图所示: 2[n](1)]4[2]3[5]2[2]}4[4]3[2{21]}3[4]2[2{]3[21]2[][][1111111222-+-+-=-+-+-+-=-+-==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n y n y即:]4[2]3[5]2[2][-+-+-=n x n x n x n y(2)若系统级联顺序改变,该系统不会改变,因为该系统是线性时不变系统。

(也可以通过改变顺序求取输入、输出关系,与前面做对比)。

1.17解:(a )因果性:)(sin )(t x t y =举一反例:当)0()y(,0int s x t =-=-=ππ则时输出与以后的输入有关,不是因果的;(b )线性:按照线性的证明过程(这里略),该系统是线性的。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5
-4 -3 -2
-1
2 1
2
3
-1
x(-t+4)
t
45
6
2 1
4
6
-1
x(-t/2+4)
t 8 10 12
(e)[x(t)+x(-t)]u(t)
-2
-1
2
x(-t)
1
t
01
2
-1
(f)
x(t)[δ(t +
3) − δ(t - 3)]
2
2
3
[x(t)+x(-t)]u(t)
1 t
01
2
-1
-3/2 (-1/2)
x(t)[δ(t + 3) − δ(t - 3)]
2
2
3/2
t
0 (-1/2)
6
1.22
(a)x[n-4]
x[n-4]
11 1 1
1/2 1/2
1/2 n
0 1 23 4 5 6 7 8
-1/2
-1
(b)x[3-n]
x[n+3]
11 1 1
1/2 1/2
1/2 n
-7 -6 -5 -4 -3 -2 -1 0 1
=
2π 4
=π 2
则:整个信号的周期为:T = LCM{T1,T2} = π
1.11
j 4πn
解: e 7

ω1
=
4πn 7
,则:
2π ω1
=
2π 4π
=7= 2
N1 k
,⇒
N1
=
7
7
j 2πn
e5
→ ω2

第七章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

第七章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

第六讲GPS接收机学习指导主要介绍GPS接收机及其系统,内容包括:GPS接收机的组成及基本原理、GPS 卫星信号接收机的分类、常见GPS测量接收机、GPS卫星接收机的选用与检验。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GPS接收机的组成及基本原理,了解GPS接收机的分类、各类GPS 测量接收机的特征,学习GPS卫星接收机的选用与检验。

为GPS接收机选购、GPS测量的外业实施和数据处理打下理论基础。

本讲内容的特点是设备硬件概念多、技术指标多,不涉及技能训练。

学习时重点掌握各类GPS接收机的组成、各种常见GPS测量接收机。

对于GPS卫星接收机的检验过程不要求掌握,但对检验的项目应当理解并熟练掌握运用。

应能结合GPS卫星接收机的选用,从中看出影响定位精度的各种因素,并能通过以后章节学习,掌握相应的GPS测量接收机分类,选择合适的GPS接收机以保证测量精度的措施。

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4、GPS接收机的结构。

教学目标1、熟悉GPS接收机的结构;2、了解GPS接收机的分类;3、了解GPS接收机的天线装置。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是GPS导航卫星的用户关键设备,是实现GPS卫星导航定位的终端仪器。

它是一种能够接收、跟踪、变换和测量GPS卫星导航定位信号的无线电接收设备,既具有常用无线电接收设备的共性,又具有捕获、跟踪和处理卫星微弱信号的特性。

本章针对GPS信号接收机的特性,论述了GPS信号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原理和GPS卫星接收机的选用与基本性能检验。

同时、简要介绍了依据当前国际上GPS接收机的发展现状和我国拥有GPS接收机的实际情况, GPS卫星信号接收机类型的测量型与GPS接收机选择。

一、GPS接收机的结构原理1 GPS接收机的基本结构144145信号通道变频 器电源频率综合基准频率前置放大 器频率变换 器信号解扩解调D(t)伪码 测量载波相位 测量显示器C/A 码发生器P 码发生器控制信号GPS 天线存储器CPU 数据输出GPS 接收机主要由GPS 接收机天线单元、GPS 接收机主机单元和电源三部组成。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解答

计算机网络基础作业解答

作者:010402137第一章1.说出数据通信系统的五个组成部分?答:数据通信系统五个组成部分:报文发送方接受方传输介质协议。

7.半双工和全双工传输模式的区别是什么?答:在半双工下,每台主机均能发送和接收,但是不能同时进行。

当一台设备发送时,另一台只能接收,反之亦然。

而全双工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

11.什么事互联网?什么事因特网?答:由多个网络 (局域网,城域网或广域网) 通过路由器彼此连接而形成的新网络,称为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将两台计算机或者是两台以上的计算机终端、客户端、服务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手段互相联系起来的结果,人们可以与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相互发送邮件、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共同娱乐。

因特网:在全球范围,由采用TCP/IP协议族的众多计算机网相互连接而成的最大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

其前身是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

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集合。

2.广播技术和交换技术使用的网络有什么不同?答:广播技术;通过介质传输数据,适用小型的,本地的网络。

交换技术;通过共享路由器实现数据传输,适用大型的远程的网络。

第二章1.研究电磁信号的方法有哪两种?适合于网络技术的是哪一种?答:研究电磁信号的方法有:时域和频域这两种,适合网络技术的是频域。

2. 傅立叶分析有哪两种技术?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信号的分析?答:傅里叶分析有傅里叶极限和傅里叶变换,傅里叶极限用于研究周期性信号,傅里叶变换用于分析非性周期信号。

3. 为什么说数字信号不可能无失真传输?答:(1)根据傅里叶分析可知数字信号的带宽变化范围是从0到无穷大,只有把它无限大频率范围内的全部频率分量都传送到接收端,才能保证信号的不失真,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信道从经济、技术上知道现有的传输介质都不能实现全频率范围的传输;又由于信号通过介质进行传输会发生三种类型的减损:衰减、失真和噪声。

信号与系统 于敏慧(第二版)第八周作业答案

信号与系统 于敏慧(第二版)第八周作业答案

n=−∞ 3
m=0
1− 3z z − 1
3
3
∑ ∑ ∑ ∑ (6)x[n]是左边序列, X (z) =

x[n]z −n =
0
(1 n)z −n

=−
(1 m)z m = − 1

mz m
n=−∞
n=−∞ 2
m=0 2
2 m=0
∑ 有多种方法可得

mz m =
z −1

m=0
(1 − z −1 )2
z
>a
#############################################
第八周作业 2
7.4; 7.9 (2)、(4); 7.11; 7.14 (2); 7.19; 7.20;7.22
7.4 用长除法、留数定理、部分分式法求以下 X(z)的 Z 反变换。
1 − 1 z −1 (1) 2 ,
1 + 1 z −1
2
4
8
16
2
x[n] = {1,− 1 , 1 ,− 1 ,+ 1 − } = (− 1 )n u[n] 2 4 8 16 2
法二:留数定理:
x[n]
=
{Re
s{X
(
z)
z
n−1}
z
=−
1
u[n]
=
{(
z
+
2
1) 2
z ⋅ z n−1
z+
1
} z=−
1
2
= (− 1 )n u[n] 2
(2) z < 0.5 对应的左边序列
x[n] = Z −1{ z − z } = [−0.5n + 2n ]u[−n −1] z − 0.5 z − 2

信号系统习题解答 3版 徐天成 南理工老师留地平时作业题

信号系统习题解答 3版 徐天成 南理工老师留地平时作业题

第2章习题答案2-1 绘出下列各时间函数的波形图。

(1)1()(1)f t tu t =-(2)2()[()(1)](1)f t t u t u t u t =--+-(3)3()(1)[()(1)]f t t u t u t =---- (4)4()[(2)(3)]f t t u t u t =--- (5)5()(2)[(2)(3)]f t t u t u t =---- (6)6()()2(1)(2)f t u t u t u t =--+-解:2-5 已知()f t 波形如图题2-5所示,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图。

t图 题2-5(3)3()(36)f t f t =+ (5)511()36ft f t ⎛⎫=-- ⎪⎝⎭解:t f 3(t)2-5/31-7/3tf 5(t)2-1/21-7/25/2002-6 已知()f t 波形如图题2-6所示,试画出下列信号的波形图。

图 题2-6(4)4()(2)(2)f t f t u t =-- (6)6()(1)[()(2)]f t f t u t u t =--- 解:tf 4(t)2120tf 6(t)21/23/22-7 计算下列各式。

(1)0()()f t t t δ+ (2)00()()d f t t t t t δ∞-∞+-⎰(3)24e (3)d t t t δ-+⎰(4)e sin (1)d tt t t δ∞-+⎰(5)d [e ()]d t t tδ-(6)0()()d f t t t tδ∞-∞-⎰(7)0()()d f t t t tδ∞-∞-⎰(8)00()d 2t t t u t t δ∞-∞⎛⎫--⎪⎝⎭⎰(9)00()(2)d t t u t t t δ∞-∞--⎰(10)(e )(2)d t t t t δ∞-∞++⎰(11)(sin )d 6t t t tδ∞-∞π⎛⎫+- ⎪⎝⎭⎰(12)j 0e [()()]d t t t t t Ωδδ∞--∞--⎰解:(1) 原式0()()f t t δ=(2)原式)2()()(0000t f dt t t t t f =-+=⎰+∞∞-δ(3)原式2334(3)e t dt e δ---=+=⎰(4)原式10sin(1)(1)0((1))e t dt t δδ+∞-=-+=+⎰不在积分区间内(5)原式)()](['0t t e dtd δδ== (6)原式)()()0(00t f dt t t f -=-=⎰+∞∞-δ(7)原式00(0)()()f t t dt f t δ+∞-∞=-=⎰(8)原式⎩⎨⎧><==--=⎰∞+∞-0100)2()2()(000000t t t u dt t t u t t δ(9)原式⎩⎨⎧<>=-=--=⎰∞+∞-0100)()2()(000000t t t u dt t t u t t δ(10)原式22(2)(2)2e t dt e δ+∞---∞=-+=-⎰(11)原式1(sin )()66662t dt ππππδ+∞-∞=+-=+⎰ (12)原式000[()()]1j t j t e t e t t dt e δδ+∞-Ω-Ω-∞=--=-⎰2-8 画出图题2-8所示各信号的偶分量和奇分量的波形。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 第7章作业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通信原理(陈启兴版) 第7章作业和思考题参考答案

Ms( f )
400
-300
f
0
300
(a)
f
-400 -200
0 200 400
(b)
7-2. 对模拟信号 m(t) = sin(200πt)/(200t)进行抽样。试问:(1)无失真恢复所要求的最小抽样频率 为多少?(2)在用最小抽样频率抽样时,1 分钟有多少个抽样值?
解: (1) 信号的最高频率为 fH=200Hz,抽样定理要求无失真恢复所要求的最小抽样频率为
Ms f
1
M f*
T
n
f nfs
当抽样速率 fs =1 T =300Hz 时
fs M f nfs
Ms f 300 M f 300n
其频谱如图 7-18 (a)所示。
(2) 当抽样速率 fs 1 T
400 Hz 时
Ms f 400 M f 400n
其频谱如图 9-18 (b)所示。
Ms( f )
300
解 (1) 由抽样频率 fs 8 kHz,可知抽样间隔
11
T
(s)
fs 8000
对抽样后信号 8 级量化,故需要 3 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占用时间为
T
1
Tb 3 3 8000
又因占空比为 1,所以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
1
(s)
24000
τ Tb
1
(s)
24000
故 PCM 基带信号频谱的第一零点频率
B 1 24 (kHz) τ
(2) 若抽样后信号按 128 级量化,故需要 7 位二进制码编码,每位码元的矩形脉冲宽度为
T
1
1
τ Tb
7
7 8000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第七章 CTCS-3级列控系统

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第七章  CTCS-3级列控系统
信号数据传输网络四部分。
1
7.1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
2
7.2 CTCS-3级系统结构
3
7.3 CTCS-3级列控车载设备
4
7.4 CTCS-3级列控地面设备
5
7.5 DMI显示器
7.1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
7.1.1 主要技术原则
(1)满足运营速度
350 km/h、最小追踪间隔 3 min
定为超速
2 km/h报警、超速
发紧急制动。
5 km/h
触发常用制动、超速15km/h

7.1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
7.1.1 主要技术原则
(11)RBC 向装备
CTCS-3 级车载设备的列车、应答器向装备CTCS-2级
车载设备的列车分别发送分相区信息,实现自动过分相。
(12)CTCS-3级列控系统统一接口标准,涉及安全的信息采用满足IEC 62280
7.1.1 技术特点
(5)临时限速的灵活设置。可以实现任意地点、长度和数量的临时限速设置。
(6)RBC可集中设置,也可以分散设置。
(7)RBC向装备CTCS-3级车载设备的列车、应答器向装备CTCS-2级车载设备
的列车分别发送分相区信息,实现自动过分相。
7.1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
7.1.3 主要工作模式
当列车越过禁止信号时触发紧急制动。
7.1 CTCS-3级列控系统运营需求
7.1.3 牵引计算
1.计算模型
列车运行距离和运行时分的计算采用如下公式:
1000 (1 r ) (v v )
ds
25.92 g c
(m)
1 000 (1 r ) (v2 v1 )

信号与系统作业答案郑君里版

信号与系统作业答案郑君里版

信号与系统作业答案郑君里版1.1 1.2 1.3画出信号f(t)sin a(t t0) 的波形。

a(t t0)已知信号f(t) (t 1) u(t 1) u(t 2) ,画出f( 2t 3)的波形。

已知信号f(t) (t 1) u(t 1) u(t 2) ,试求它的直流分量。

答案:01.4 已知信号f(t) (t 1) u(t 1) u(t 2) ,试求它的奇分量和偶分量。

答案:偶分量:0.5(1 t) u(t 2) u(t 1) u(t 1) u(t 1) 0.5(t 1) u(t 1) u(t 2)奇分量:0.5(t 1) u(t 2) u(t 1) t u(t 1) u(t 1) 0.5(t 1) u(t 1) u(t 2)1.5 信号f(t)2 tt 0是否是奇异信号。

t 0答案:二阶以上导数不连续,是奇异信号。

1.6 已知f(t)是有界信号,且当t 时f(t) 0,试问f(t)是否是能量有限信号。

答案:不一定。

1.7 对一连续三角信号进行抽样,每周期抽样8点,求抽样所得离散三角序列的离散角频率。

答案:/41.8 以Ts 0.5s的抽样间隔对下列两个三角信号抽样,写出抽样所得离散序列的表达式,画出它们的波形。

比较和说明两波形的差别,为什么?(1)f1(t) cos4t (2)f2(t) cos15t 4答案:两个离散序列是相同的。

1.9 判断下列信号是否是周期信号。

如果是周期信号,试确定其周期。

(1)f(t) Asin4t Bcos7t Ccos9t 答案:是周期函数,周期T 2 。

(2)fd(n) ejn8答案:是周期信号,周期N 161.10 求下列表达式的函数值(1)(2)(3)(4)(5)(6)(7)f(t t0) (t)dt;答案:f( t0)f(t0 t) (t)dt;答案:f(t0)(t t0)u(t t02)dt;答案:当t0 0时为1;当t0 0时为0 (t t0)u(t 2t0)dt;答案:当t0 0时为1;当t0 0时为0(e t t) (t 2)dt;答案:e2 2 (t sint) (t 6)dt;答案:/6 1/2e j t (2t) (t t0) dt;答案:1/2 e j t01.11 判断下列系统是否线性、时不变和因果de(t);答案:线性,时不变,因果dt(2)r(t) e(t)u(t);答案:线性,时变,因果(1)r(t)(3)r(t) sin e(t) u(t);答案:非线性,时变,因果(4)r(t) e(1 t);答案:线性,时变,非因果(5)r(t) e(2t);答案:线性,时变,非因果(6)r(r) e2(t);答案:非线性,时不变,因果1.12 试证明:f(t) '(t) f(0) '(t) f'(0) (t)。

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通过整理,两种结论是一致的。
2.23
解: x (t ) =
k = −∞
∑ δ (t − kT ) , y(t ) = x(t ) * h(t ) = x(t ) *
+∞
k = −∞
∑ δ (t − kT ) =
+∞
k = −∞
∑ x(t − kT )
+∞
(根据: x (t ) * δ (t − t 0 ) = x (t − t 0 ) ) 故: (a) T=4,则 y(t)为 x(t)以周期 4 做周期拓延;
第二章作业解答
2.1
解: (a)由多项式相乘法: x[n] = {1,2,0,−1}n =0,1, 2,3
h[n] = {2,0,2}n = −1, 0,1
1 2 0 -1 2 0 2 2 4 0 -2 2 4 0 -2 2 4 2 2 0 -2
定义域为:[0-1:3+1]=[-1,4] 即: y[n] = {2,4,2,2,0,−2}n = −1, 0,1, 2,3, 4 (b)由性质: (若 x[n] * h[n] = y[n], 则:x[n] * h[n − n0 ] = y[n − n0 ] )得:
1 τ
τ
t
(1) α ≠
β
0 t<0 ⎧ ⎪ y (t ) = x(t ) * h(t ) = ⎨ t − aτ − β ( t −τ ) e e dτ t>0 ⎪ ⎩∫0 t<0 ⎧0 = ⎨ − β t − (α − β ) t − 1] t > 0 ⎩e [e t<0 ⎧0 ⎪ −αt − βt = ⎨ e −e t>0 ⎪[ α − β ] ⎩ e −αt − e − βt =( )u (t ) β −α

1.第7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习题作业

1.第7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习题作业

第七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一、选择题1.下列哪种细胞器与内质网在结构功能以及发生有联系,同属内膜系统( )A.高尔基体B.线粒体C.叶绿体D.过氧化物酶体2.细胞中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往往在( )被降解A.溶酶体B.蛋白酶体C.高尔基体D.胞内体3.以下哪种蛋白不属于分子伴侣( )A.HSP70B.结合蛋白(binding protein)C.蛋白二硫键异构酶D.泛素4.在下列哪种细胞中发生的其代谢反应需要氧( )A.内质网B.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D.过氧化物酶体5.细胞内对合成蛋白进行“质量监控”的重要细胞器是( )A.溶酶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6.内质网合成的磷脂分子转运到溶酶体膜上去的方式是( )A.以出芽方式通过膜泡转运B.通过磷脂交换蛋白转运C.跨膜转运D.自由扩散7.生物膜具有不对称性,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膜蛋白具有不对称性B.膜脂具有不对称性C.糖蛋白或糖脂的寡糖链都位于非胞质一侧D.膜蛋白或膜脂的不对称性与高尔基体有关,而与内质网无关8.下列有关蛋白质糖基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N-连接的糖基化起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体B.O-连接的糖基化发生在高尔基体中C.在高尔基体中发生N-连接糖基化时是将14糖的寡糖链通过酶转移天冬酰胺酰基残疾上D.高尔基体糖基化相关酶的活性在其腔面9.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细胞器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质膜D.光面内质网10.以下哪种蛋白质在合成过程中与糙面内质网上有关( )A.向细胞外分泌的蛋白C.细胞质基质中的驻留蛋白D.核糖体蛋白11.与内质网应急反应启动无关的是( )A.钙稳态失衡B.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超量积累C.错误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超量积累D.无蛋白质合成12.细胞中能够分选胞吞的大分子物质的是( )A.胞内体B.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结构(TGN)C.滑面内质网D.糙面内质网13.高尔基体是一种极性细胞器,对其理解错误的是( )A.在结构上有顺面和反面之别B.在内含物上各膜囊中的成分不一样C.在功能上个膜囊中的生化反应不一样D.在发生上各膜囊没有相关性14.蛋白质糖基化通常有两种连接方式,即N-连接和O-连接( )A.它们先后在rER和sER上形成B.它们先后在rER和高尔基体上形成C.它们先后在sER和高尔基体上形成D.它们先后在rER和细胞质里形成15.O-连接糖基化的寡糖链连接在蛋白质的下列哪个氨基酸残基上( )A.天冬酰胺C.谷氨酸D.丝氨酸或苏氨酸16.对溶酶体描述错误的是()A.膜上富含质子泵B.含有大量酸性水解酶C.能消化降解细胞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D.是细胞内一种消化性细胞器17.在蛋白质糖基化过程中,连接在多肽链的第一个糖基通常是( )A.N-乙酰氨基半乳糖B.N-乙酰氨基葡糖胺C.N-乙酰氨基甘露糖D.N-乙酰氨基木糖18.以下不存在6-磷酸甘露糖(M6P)受体的结构是( )A.细胞质膜B.高尔基体反面膜囊C.次级溶酶体D.初级溶酶体19.以下哪种途径不是溶酶体消化降解的底物来源途径( )A.吞噬作用降解的蛋白B.胞饮作用降解的蛋白C.自噬作用降解的蛋白D.泛素标记的蛋白20.有关过氧化物酶体,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物酶体又称微粒体B.过氧化物酶体不含有自身遗传物质C.新的过氧化物酶体可以由成熟过氧化物酶体经分裂增殖产生D.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器二、判断题1.合成进入内膜系统的蛋白质的核糖体与合成停留在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核糖体结构不同。

《信号与系统》复习重点

《信号与系统》复习重点

《信号与系统》期末复习重点一、考核目标和范围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所提高,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限定在教材第1—8章内,对第9、10章不做要求。

二、考核方式三、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1)教材《信号与系统》第2版,陈后金,胡健,薛健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结合教材习题解答参考书(陈后金,胡健,薛健,钱满义,《信号与系统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进行课后习题的练习、复习。

(2)离线作业。

两次离线作业题目要熟练掌握。

(3)复习方法:掌握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变换域分析方法,理解各种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的基本内容、性质与应用。

特别要建立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的概念以及系统函数的概念。

结合习题进行反复练习。

四、期末复习重难点第1章信号与系统分析导论1. 掌握信号的定义及分类。

2. 掌握系统的描述、分类及特性。

3. 重点掌握确定信号及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

第2章信号的时域分析1.掌握典型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定义、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2.掌握连续信号与离散信号的基本运算。

3.掌握信号的分解,重点掌握任意连续信号分解为冲激信号的线性组合,任意离散信号分解为单位脉冲序列的线性组合。

第3章系统的时域分析1.掌握线性非时变连续时间系统时域描述。

2.掌握用卷积法计算连续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3.掌握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描述。

4.掌握用卷积法计算离散时间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第4章 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1.掌握连续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2.掌握离散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方法。

第5章 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1.掌握常见连续时间信号的频谱,以及Fourier 变换的基本性质及物理含义。

2.掌握连续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3.掌握离散非周期信号的频域分析。

信号与系统【习题作业与答案】第2章 习题

信号与系统【习题作业与答案】第2章 习题

标,其下限为 n 2,上限为 n 6 ,如图(b)所示。
(b )
x1 m

4




o 1 23 4 5
m
x 2 m
x2 n m
1
• • • ••
1
• • •• •
o
2
6m
o n2
n6 m
再将 x2n m 平移,并分区间求出卷积结果。
当n 6 0时,即n 6
sn x1n x2n 0
如图(c)所示
x
n
3
•2

1
9






3
•o
• •3 n
1


2
(c)
第三步将 y2n右移2位即得
y
n
-
n0
2,0,0,0,0,0,1,0 ,0,2,
,0,0,-1
如图(d)所示。
x
n 3
2 3
2• •1
7 • • • • • 1 o • 2 • • 5 n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2
例3 求下列函数值
x(t t0 ) h(t) x(t) h(t t0 ) y(t t0 )
例1 粗略绘出下列各函数式的波形图
(1) f1t u t2 1
(2)
f2
t
d dt
et cos tut
描绘信号波形是本课程的一项基本训练,在绘 图时应注意信号的基本特征,对所绘出的波形,应标 出信号的初值、终值及一些关键的值,如极大值和极 小值等,同时应注意阶跃、冲激信号的特点。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

信号与系统教案第1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课题(章节)第一章绪论引言信号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号与常用信号,熟练掌握信号描述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该课程的认识,强调该课的研究方法和要求,以及该课程在今后课程中的作用。

信号的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以通信系统为例,导入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任务,简单介绍通信系统的知识,让学生逐渐进入专业研究,领会该课程在今后专业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常见信号,并通过若干例子进一步阐述所讲内容,深化理解信号的表示方法。

课堂练、作业:课后小结:按计划完成内容,通过通信系统实例讲解信号与系统课程作用,使学生对专业有进一步了解。

讲解常见信号,使学生能运用表达式、图形等来描述信号。

第2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课题(章节)2信号运算教学目的与要求:熟练掌握信号描述的各种方法,及信号的基本变换,能熟练进行信号的运算。

教学重点、难点:信号的变换及计算。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渐渐引见信号的加、减、乘、除,和时移、反转等变更。

通过部分题例子来讲解信号是如何变更及计算的,最后布置题,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通过题对其加深理解。

课堂练、作业:补充题课后小结:本节是重点内容,讲解稍慢。

通过多举题,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与学生互动发现学生接收过程偏慢,其缘故原由是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还需求提高,应讲解更详尽更慢。

第3次课2学时授课时间课题(章节)3系统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系统分类的思路,熟练掌握连续﹑动态﹑时不变线性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对算子法表示系统应能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线性时不变系统的辨别,强调线性、时不变性、因果性的独立。

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设计:先列举部分系统,导入LTI系统,然后列举题,让学生判别LTI系统。

板书与PPT演示相结合介绍其系统的描述方法和数学模型。

课堂练、作业:课后小结:此部分内容稍易,大多数同学在研究过程中思路清晰,理解较为容易。

奥本海姆 信号与系统 习题参考答案

奥本海姆   信号与系统  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作业解答4.1解:ωωωj e dt eet u eF j tj t t +==--∞------⎰2)}1({1)1(2)1(2 4.2解:ωωδδj j e e F -+=-++)}1t )1t {((4.3)}(21{}42{sin )42()42(ππππππ+-+-=+t j t j e e jF t F)2()2()2(221)2(221)}(21{444424)24πωδππωδππωπδπωπδππππππππ++--=+⨯--⨯=-=----jjj j t j j t j jej e j e j e j e e e e jF 4.4(b )解:⎩⎨⎧>≤=1||01||2)(ωωωj G 定义 则ttt g πsin 2)(=而:))1(())1(()(2--+=ωωωj G j G j X故由频移特性:tt j t t t j e e tt e e t g t x jt jtjt jt πππ22sin 4sin sin 4)(sin 2))(()(-=-=-=-=-- (也可以直接用反变换公式求解)解:由公式{ωωa 00)(||1)}(tj e aj X a t at x F -=-直接得到结果(见书后答案)4.21(a)解:)}()(21{)}(cos {000t u e e eF t tu e F t j tj atat ωωω---+= 而:ωj a t u e F at+=-1)}({则根据频移特性:)()(1)(121)}()(21{0000ωωωωωω+++-+=+--j a j a t u e e eF t j t j at4.22解:(a )因为⎩⎨⎧>≤=-3||03||1}3sin 2{1t t F ωω根据频移特性:⎩⎨⎧>≤=3||03||)(2t t e t x t j π (b))4(21)4(21}2121{)}4{cos(4411-++=+=---t t e e F F j j δδωωω则根据频移特性:t j e t t t x 3)]4()4([21)(πδδ--++=(d))(23)(1)]}2()2([3)]1()1([2{221tj t j jt jt e e e e F πππππωδπωδωδωδ----+-=+--++--解:(a )设)1()(1+=t x t x ,如下图所示,则)1()(1-=t x t x故:ωωωj e j X j X -=)()(1又因为:)(1t x 是实偶信号,则)(1ωj X 也为实偶,故:⎩⎨⎧<-≥-=-∠=∠0)(0)()()(111ωωπωωωωωj X j X j X j X(b) 因为:dt e t x j X t j ⎰∞∞--=ωω)()(则:dt t x j X ⎰∞∞-=)()0(即为x(t)的面积,故:7)()0(==⎰∞∞-dt t x j X(c) 因为:ωωπωd e j X t x t j ⎰∞∞-=)(21)(则:ωωπd j X x ⎰∞∞-=)(21)0( ππωω4)0(2)(==⇒⎰∞∞-x d j X(d) 令:ωωωsin 2)(=j G 则:)()()(ωωωj G j X j Y =则:)(*)()(t g t x t y = 其中g(t)如下图所示:则:)2(2)(sin 2)(22y d e j Y d e j X j j πωωωωωωωω==⎰⎰∞∞-∞∞-而:τττd t g x t g t x t y )()()(*)()(⎰∞∞--==τττππd g x y )2()(2)2(2⎰∞∞--=1 2 3 τ则:ππτττππ3232)2()(2)2(2=⨯=-=⎰∞∞-d g x y(e )根据帕斯瓦尔关系式:πππωω26132|)(|2|)(|22=⨯==⎰⎰∞∞-∞∞-dt t x d j X(f )2)()()()}({1t x t x t x j X F e -+==-ω(图略)4.28解:(a )以为p(t)是周期信号,其傅里叶级数为:tjn n n o e a t p ω∑∞-∞==)(则其傅里叶变换为:)(2)(on nn a j P ωωδπω-=∑∞-∞=由于:)()()(t p t x t y =则:])(2*)([21)(*)(21)(0∑∞-∞=-==n n n a j X j P j X j Y ωωδπωπωωπω ))((0∑∞-∞=-=n nn j X aωω(b)(1)22cos )(22t jtjeet t p -+== 则:πω4210==T⎪⎩⎪⎨⎧=±==00121n n a n则:))21((21))21((21))(()(0++-=-=∑∞-∞=ωωωωωj X j X n j X a j Y n n(6) 解:∑∞-∞=-=n n t t p )()(πδ周期π=T20=ω π11==T a n故:))2((1))(()(0∑∑∞-∞=∞-∞=-=-=n n nn j X n j X aj Y ωπωωω4.32解:⎩⎨⎧<=otherst tF 04||1}4sin {ωπ则根据时移特性:⎩⎨⎧<=--=otherse t t F j H j 04||})1()1(4sin {)(ωπωω(a) 因为][21)26cos()()26()26(1πππ+-++=+=t j t j e et t x 则:60=ω 根据特征函数特征值的概念:0])6([)6([21)()26()26(1=-+=+-+ππt j t j e H eH t y。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7 0.1z 1
1
9 0.2 z 1
1
3 0.1z 1
1
3 0.2 z 1
y(n) 10 u(n) 10 (0.1)n u(n) 10 (0.2)n u(n) 53 (0.1)n u(n) 136 (0.2)n u(n)
1.08
27
9
3
3
7.
10 u(n) 467 (0.1)n u(n) 398 (0.2)n u(n)
h(n)
*
u
(n)
1
1 az
1
1
1 z
1
1 1 a
a 1 az1
1
1 z
1
h(n)
*
u
(n)
1
1
a
u
(n)
a
a
nu
(n)
1 an1 1 a
u
(n)
y(n) 1 an1 u(n) 1 an1N u(n N )
1 a
1 a
p302 7.23
(2)解:
y(n) 0.1y(n 1) 0.02 y(n 2) 10u(n)
z 4
可见
X
(z)
1
z 1
1
z
2
2
1 22
z
3
1 23
z
4
x(n) (n) ( 1)n1 u(n 1) 2
P301 7.10
(4) 已知 (5) 已知
x(n) x(z)
x*(n)
x*(n)zn
x(n)(
z*)
n
*
n
n
=
n
x(n)(
z*
)
n
*
X
( z* ) *
X
*(z*)
ROC: z 3
j Im[z]
╳ 3
Re[ z ]
(7)
1 n 2
u(n 1)
1 ( 1 )n zn 2 n
(2z)n
n1
z
z
1
2
ROC: z 1 2
j Im[z]
╳ 1/2
Re[ z ]
1 n
(8) 2
u(n) u(n 10)
9 (1)nzn n0 2
1 (2z)10 1 (2z)1
X( 1 ) z0
则 1 是 X (1) 的一个零点
z0
z
p302 7.21
解:
h(n) anu(n) z za
x(n) GN (n) u(n) u(n N ) u(n) u(n) * (n N ) y(n) h(n)* x(n) h(n)*u(n) h(n)*u(n)* (n N)
n
4
u(n)
7
2
z2 z 6
3z 6
2 z2 z 1 z2 z 1
3 9
3 9
7
2 2
z(z 1 6
z2 z
3) 6 1
7
39
2
z(z 1 3) 66
2
(z
1
e
j 3
)(z
1
i
e3
)
3
3

1
e
j
3
3
3 1

6
1
e
j
3
3
p299 7.4
(1) X(z)=1 z 因果序列 (n)
x( n) X ( z)
x( n) X 1( ) z
又 x( n) x( n)
7.10 (5)已证明
X ( z) X 1( ) z
(2)
X (z) X (1)
z
若存在 z z0
使得 X (z)
z z0
X ( 1) z
z z0
是 X (1) 的一个极点 z
同理
,可证
若 X (z0 ) 0
2 6
n
4
u(n)
7
1 n 3
2 2
cos
n 3
sin
n 3
u(n)
1 n 3
cos
n 3
u(n)
3z
3z
cos
3
(3z)2 2(3z) cos
1
z2 z2
z
z 6
1
3
39
(1)n sin n u(n)
3z 6
3
3
z2 z 1
39
7
1 n 3
cos
2 6
y(1) 4, y(2) 6
Y
(z)
0.1z 1
Y
(
z)
zy(1)
0.02z
2
Y
(
z)
zy(1)
z2
y(2)
10
1 1 z
1
Y
(z)
(1
z 1 )(1
10 0.1z 1 )(1
0.2 z 1 )
(1
0.08z1 0.28 0.1z1)(1 0.2z1)
10
10
10
53
136
1.08 1 z1
2
2
2
2
(1 1 z1)Y (z) (1 1 z1) X (z) 1
2
2
2
Y(z) X (z) 1 1 2 1 1 z1 2
y(n) u(n) 1 (1)n u(n) u(n) (1)n1u(n)
22
2
p303 7.25
解: H (z)
9.5z
(z 0.5)(10 z)
z
z
1 0.5
1
1 1 z1 2
当 z1 时 2
x(n)
1 2
n
u
n
(2)
1 1 z1 X (z) 2 1
z 1
1 1 z1
1 1 z1
2
2
z1 1 z2 1 z3
2
22
1 1 z1 z1 2
z1 1 z2 2
1 z2 2
1 z2 1 z3 24
1 22
z 3
1 z3 1 z4
22
23
1 23
3z 1 2 5z1 2z2
3z 2
(z 1)(z 2)
z z
1
z z2
2
2
(1) z 2
x(n)
1 2
n
2n
u(n)
(2)
z 0.5
x(n)
1 2
n
2n
u(n
1)
(3) 0.5 z 2
x(n) (1 n )u(n) 2n u(n 1) 2
p302 7.17
(1)
z
1 10
若 10 z 则 h(n) 0.5n u(n) 10n u(n) 因果,但不稳定
若 0.5 z 10 则 h(n) 0.5n u(n 1) 10n u(n) 非因果,但稳定
p304 7.31
解: y(n) y(n 1) y(n 2) x(n 1)
Y (z) z1Y (z) z2Y (z) z1X (z)
1 z10 210 z9 z 1
2
ROC: z 0
j Im[z]
(9)
╳ ╳ Re[z]
1/2
(9)
1 2
n
u
n
1
n
3
un
1
1 1 2
z 1
1
1 1 3
z 1
2z(z 5 ) 12
z
1 2
z
1 3
z 1 2
5/12


1/3
1/2
p299 7.3
解:
7
1 3
n
cos
5
)n
u(n)
p328 8.3
解: H (z)
z
2 z 2 z
z2 5 z 1 3 z 2 3 z 1
2
2
系统有两个极点 1/2,2,做出极零点图如下
j Im[z]
×
0 1/2
× Re[z]
2
当 0 z 1 , h(n) 2 [(1)n 2n ]u(n 1)
2
32
(1)
当 1 z 2, h(n) 2 (1)n u(n) 2 2n u(n 1)
(2)X(z)= z3 z (n 3 )
3 X z z1 0 z (n 1 )
(4)
X z 2z2 2z 1 0 z (n ) 2 n( 1 ) 2 n ( 2 )
P300 7.5
解(1)
X (z) 1 2z1 1 5 z1 z2 2
且 x(n) 绝对可和
(1 2
5 )n
(1 2
5
)
n
u
(n)

1 1 5
2
(3) 当 H(z)的收敛域为 1 5 z 1 5 时,系统是稳定的。
2
2
H(z)= 1 ( z z )
5 z 1 5 z 1 5
2
2
且 ROC 为: 1 5 z 1 5
2
2
则 h(n)
1 5
(1
2
5 )n u(n 1) (1 2
x(n) x(z)
k n
x(n) x(n)zn x(k)zk
n
k
x(k)(z1)k X (z1) k
P301 7.11
(1)
z X (z) (z 1)2 (z 2)
z 2
z
z
z
z 2 z 12 z 1
x(n) 2n n 1 u(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