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

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翻译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的跨文化活动,是通过语言转换来展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随着世界日趋全球化,翻译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如何进行优秀的翻译,需从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翻译理论是从学术层面对翻译现象进行分类、解释和分析的过程。

其目的是为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撑,可以在翻译过程中提供各种公式、方法、原则和规则等,以便于进行准确、标准和符合语言习惯的翻译。

翻译理论主要包括等价理论、功能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等。

等价理论是翻译理论中比较主流和经典的理论之一。

他认为在翻译中需要寻求同等意义或近似意义,使译文与原文在语义和语用上达到一定的匹配度,从而使译文意义不失真、不失真实、不失健康和不失文采。

等价理论的核心是翻译中需要双重转换:语言之间的转换和文化之间的转换。

相对于等价理论,功能理论则更加关注的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它通过考虑翻译对读者的影响和作用来决定翻译取舍。

即使在不完全符合原文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某些方法来实现更好的翻译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实践的实效性成为评价翻译品质的核心标准。

文化转换理论是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通过翻译者的思维活动实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相转换。

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非常复杂,不仅需要翻译者有优秀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还需要有转换的思维观念和技巧。

翻译实践是通过词汇、语法、语义、上下文等多种手段将原文转换为目标语言的过程。

在翻译实践上,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例如语言能力、文化背景、技术素养、翻译规范等。

值得注意的是,翻译实践并不等同于语言的传递,因为翻译的本质是作为中介创建并解决两个文化或语言之间的联系。

一个好的翻译需要翻译者结合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进行切实可行的操作。

因此,好的翻译一定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翻译。

翻译者需要通过翻译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同时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适合自身的方法和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是相互交织着的。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

第三章:相关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3.1 相关翻译理论3.1.1翻译转换理论翻译转换(translation shift)是翻译中的普遍现象,指的是原文译为目的语时发生的语言变化。

“翻译转换”作为术语最早出现在英国学者卡特福德(Catford)的《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他认为翻译转换是“偏离形式对等的等值翻译”,并将将翻译定义为:“一种语言(SL) 中的语篇材料被另一种语言( TL) 中等值的语篇材料所取代。

”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是建立在弗斯和韩礼德的语言学模式之上,并借用了韩礼德的系统语法及其对语言“层次”的分类来说明翻译转换现象。

卡特福德的转换理论主要使用了语法和词汇两个层次,单位、结构、类别和系统四个语法范畴。

卡特福德认为,语言是交际性的,在上下文中发挥功能,而且这些功能的发挥通过不同的语言层次( 如语音、词形、语法及词汇) 和级阶( 句子、分句、片语、词及词素等)。

在对“形式对应”( formal correspondence) 和“文本等值”( textual equivalence) 做了区分后,卡特福德认为,既然这两个概念有很大差异,进行翻译转换就是必然的了,翻译转换因而在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过程中背离了形式对应。

卡特福德进而提出两种转换: 层次转( level shifts) 和范畴转换( category shifts)。

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对汉英翻译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层次转换所谓层次转换是指处于一种语言层次上的原语单位,具有处于不同语言层次上的译语翻译等值成分。

卡特福德的层次转换包括语音、词形、语法和词汇四个层面,但他认为翻译中惟一可能发生的层次转换就是语法和词汇之间的转移。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的语法项在翻译时可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词汇项,反之亦然。

例如,汉语中的“着”、“了”、“过”等词汇都可以用来英语中的“现在完成时( has/ have done)”和“过去完成时( had done)”这两种时态表达。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彼得纽马克的所有翻译理论

语义对等性的实现方法
为了实现语义对等性,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词汇和语法结构,同时还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语义对等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区别
语义翻译更注重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力求保持原文的语义和句法结构,而交际翻译则更注重译文的交际效果,强调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的联系
交际翻译的对等性
彼得纽马克认为,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根据文本的类型和功能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对于信息型文本,如新闻报道、科技文献等,应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以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对于表达型文本,如诗歌、散文等,应该采用交际翻译方法,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04
文化翻译理论
VS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是一种将源语言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目标语言读者的过程,其原则包括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
详细描述
彼得纽马克认为,文化翻译的主要目的是在目标语言中再现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和内涵,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文化翻译应遵循以下原则:保持源语言的文化特色,尊重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及在必要时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或注释。
在实际翻译中,两种方法常常需要结合使用,以确保译文既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够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01
02
03
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关系
优点
交际翻译强调译文的交际效果,能够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交际翻译的对等性要求也提高了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直译的定义与原则
直译的原则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梳理20世纪以来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 ,包括语言学派、文化学派、功能学 派等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和思想。
中世纪翻译理论
分析中世纪欧洲翻译活动,如文艺复 兴时期的翻译实践,以及东西方文化 交流中的翻译角色。
翻译理论基本原则
01
忠实原则
要求译者忠实于原文,准确传达 原文信息,避免增删、改动或歪 曲。
通顺原则
解。
03
认知语言学视角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译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原文的语义结构和文
化内涵,从而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处理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跨文化交流中译者素养要求
1 2 3
双语能力
译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双语基础,能够熟练掌握源 语言和目标语言,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文化意识
译者需要具备敏锐的文化意识,能够识别和理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从而在翻译 过程中作出恰当的处理。
专业知识
针对不同领域的翻译任务,译者需要具备相关的 专业知识,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05
翻译产业发展趋势及挑战分析
翻译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化推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翻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需求不断增长。
技术创新
机器翻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翻 译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
多元化需求
不同领域、行业对翻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要求翻译人才具备专业素养和跨学 科知识。
翻译理论在跨文化交流中应用
01
功能对等理论
该理论强调译文应在目标语言中实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以确保跨文化
交流的有效性。通过运用这一理论,译者可以更加关注译文的传达效果
,提高翻译质量。

翻译理论(汉译英)

翻译理论(汉译英)

六、表示谚语的无主句英译时可译为无主句,
亦可译为人称句,要视情况而定 a)三思而后行。 First think,then speak. b)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c)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翻译理论(汉译英)
第一章汉语单句句型的翻译(一)
第一节 无主语的译法 无主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主语的句子。
英语中除谚语外,只有省略了主语的祈使句为 无主句。而汉语中无主句却比比皆是,一般用 来表示自然现象、命令、谚语、存现、叙述等 意义。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时常采用下列方式: 一、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一般 译作英语的无人称句 英语的无人称句由“代词it”作主语,其表意 功能与汉语表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 相同,翻译时常可对译。如: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而英语的非限定动词有不 定式与分词的区别,翻译英中必须注意宾补动词形式 的运用。“使、令”类兼语式的宾补多为不定式, 有的动词只能用分词作宾朴,有的不定式,分词皆 有,意思不同,须加区别使用。 如: a)不要让你妈一直等你。 Don't keep your mother waiting. b)这话使我们都笑了。 The words set us all laughing c)他觉得房子在摇动。 He felt the house shaking 1)当动词是“keep,catch,set,feel”等时。宾补 动词应用现在分词以表进行中的动作。

翻译理论(英译汉)

翻译理论(英译汉)
现以“down”为例:
❖ (1)When the boy came back, the old man was asleep in the chair and the sun went down
❖ 孩子回来的时候,老头儿已在椅子上睡着,太阳已经西 沉了。
❖ (2)He was bending his head down,his right hand tightly clenched upon the edge of the bench.
❖ 再比如“past”这个词: ❖ (1)The days are past when Jewish blood could be
shed with impunity. ❖ 可以不受惩罚地屠杀犹太人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 (2)The old man sitting in a chair is a past president. ❖ 坐在椅子上的那位老人是一位卸任的总统。 ❖ (以上两例中past是形容词) ❖ (3)There was no question that Chrysler had a
(8)Time appears to run more slowly for a moving clock than for a clock at rest.
对于正在运动的时钟来说,时间似乎过得比静止的时 钟慢些。
(9)A fifty foot navy boat was waiting at the dock,its diesel motors running.
现在一切取决于我们打这手牌时是否冷静而审 慎。
(6)The clock hands pointed to ten minutes after five.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

翻译的六大理论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指在进行翻译时,会参考和考虑的六种不同的理论,它们分别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

一、文本结构理论文本结构理论认为,文本中包含的信息是通过特定的结构来表达的,而翻译的目标就是要把原文的结构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从而使其具有相同的意义。

英国文学家普鲁士(R.C.Powell)曾提出“文本的结构是它的意义”,他认为文本的内容是结构决定的,翻译者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结构。

二、意义理论意义理论认为,翻译的重点是意义,即原文和译文应该拥有相同的意义。

文学翻译者应该在意义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而技术翻译者则要注重意义上的准确性。

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立足于原文的意义,要把原文的意义完整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三、功能理论功能理论认为,文本的功能是其最重要的特征,翻译的目标就是要在文本的功能上尽可能保持原文的完整性。

翻译者在翻译时需要考虑文本的功能,并尽量保持译文的功能和原文的功能相同,即保证译文能够发挥出原文所想要传达的意义。

四、交际理论交际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译文应当有效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这意味着,翻译者在翻译时,要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水平,要尽量使译文能够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五、多元翻译理论多元翻译理论认为,翻译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

翻译者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尽量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译文的读者。

六、双系翻译理论双系翻译理论认为,译文既要把原文的含义准确地传达给读者,又要确保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尽可能成为一种可接受的作品。

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原文的内容,还要考虑译文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从而使译文更加准确、生动、接近原文。

总而言之,翻译的六大理论是文本结构理论、意义理论、功能理论、交际理论、多元翻译理论和双系翻译理论,它们都是翻译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理论,翻译者应当熟知这些理论,从而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有哪些
翻译理论是研究翻译的原则、方法和规律的学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翻译理论。

1.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文字层面的转换,还涉及两个不同文化之间的知识和观念的转移。

翻译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2. 契诃夫式的翻译理论:俄国文学家契诃夫提出的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意义,而不仅仅是机械地翻译文字。

译者应当有创造性地进行翻译,使得译文在目标文化中能够产生类似的效果。

3. 统一性翻译理论:统一性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应当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色,忠实于原文的意义。

译者不应进行大幅度的改动或添加,而应尽量忠实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4. 语际翻译理论:语际翻译理论关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转换,主张翻译应在不同语言系统之间进行。

翻译者需要准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用,以便进行有效的转换。

5. 文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研究文学作品的翻译原则和方法。

文学翻译要求译者不仅仅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的艺术风格和情感。

文学翻译理论也探讨了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文学作品的翻译。

6. 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当追求在目标文化中达到与原文相当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机械的翻译。

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习惯,以及文化差异,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得译文能够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情感。

这些翻译理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译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翻译工作。

同时,翻译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化,会出现新的理论和方法。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

翻译理论基本原理一、引言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将一种语言的信息传达到另一种语言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翻译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翻译理论作为翻译研究的基础,探讨了翻译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以及文化转换理论。

二、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它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实现相似的功能,而不是字面意义的对应。

根据功能对等理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目的,而不仅仅是字面上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通过重视翻译的实际效果,提出了“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的翻译原则。

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还要适应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使译文更加流利自然。

三、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对功能对等理论的一种延伸。

它认为翻译是一种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和读者的需求来调整翻译策略。

根据动态对等理论,翻译应该注重解释和表达原文的意思,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字面对应。

翻译者需要考虑到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做出恰当的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和创造性,为翻译实践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法。

四、文化转换理论文化转换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它认为翻译不仅涉及语言之间的转换,还包括文化之间的转换。

文化转换理论指出,翻译者必须了解原文所处的文化背景,并将其转化为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的形式。

文化转换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包括对语言表达方式、社会习俗、价值观念等文化因素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能力,理解文化差异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到翻译过程中,使译文更加接近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要求。

五、结论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涵盖了功能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化转换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中传达意义和实现功能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提倡根据语境和读者需求灵活调整翻译策略;文化转换理论强调了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文化的转换。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

专业的语言翻译理论语言翻译是一项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工具,能够促进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沟通。

在现代社会中,语言翻译成为了一项越来越受重视的专业领域。

本文将以专业的角度,介绍语言翻译的理论基础。

一、语言翻译的定义和作用语言翻译是指将一种语言的表达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它在国际交流、商务活动、学术研究等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言翻译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各领域的跨国合作。

二、翻译理论的分类翻译理论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流派:等效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目的理论。

1. 等效理论等效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追求在目的语言中传达出与源语言相同的意义和效果。

这种理论强调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要保持两种语言之间的等效性,使译文具有与源语言相同的效果。

2.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的是根据接受者的需求和情景,调整译文的形式和内容,以传达源语言的目的和意图。

这种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满足接受者的需求,同时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 目的理论目的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实现某种特定的效果,通过翻译来实现特定的目的。

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对翻译目标的思考和理解,以此来确定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三、翻译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哪种翻译理论,都需要依赖一些基本的原则来指导翻译实践。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翻译原则: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意图,不能随意增删或改变原文的信息。

2. 通顺原则译文应该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以使译文通顺自然。

3. 文化适应原则翻译应该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适应,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读者的文化环境。

4. 语法准确原则翻译应该遵循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保证译文的语言结构正确。

五、专业翻译的要求和技巧作为一名专业的翻译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要求和技巧:1. 语言能力:掌握专业的目标语言和源语言,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进行翻译。

2. 文化背景:了解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差异,能够在翻译过程中针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翻译理论目的论翻译理论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主要研究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它的核心观点是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效果,翻译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和满足特定的需求。

目的论翻译理论首先强调了翻译的目的性。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方式,它的出发点和目标是将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信息转化为另一种语言和文化的信息,以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和沟通。

因此,翻译的目的往往与交流、理解、传达和表达相关。

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定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信息的准确传递。

其次,目的论翻译理论强调了翻译的功能性。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重要的是达到特定的功能和效果。

例如,商务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商业交流和合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准确和专业化;文学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意境,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传神和思维跳跃。

翻译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文化传播、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翻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此外,目的论翻译理论还强调了目的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翻译是以受众为中心的,翻译的目的就是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望。

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考虑受众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习惯和偏好等因素,以确保翻译结果能够被受众理解和接受。

因此,翻译者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来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与受众的有效沟通。

总之,目的论翻译理论通过强调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提出了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和效果的观点。

翻译者应根据特定的目的、功能和受众来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目标。

这一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郭沫若的翻译思想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创作论”是他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

总的来说,郭沫若的“创作论”翻译思想强调:1、“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可以超过创作。

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体验的生活2、翻译家不是“鹦鹉名士”,强调“个人研究”在翻译中的作用,个人的研究有利于翻译工作,翻译作品也是要有翻译家自己的创作精神在里面的;3、“风韵译”,两种文化意识的融合,两种语言的转换和审美风格的再度创造;4、“共鸣说”,诗是从心坎中流露出来的,译者和作者要“心声共鸣、心声交感、合二为一”;5、“生活体验论”,在下笔之前,对于一部作品的时代、环境、生活都要有深刻的了解。

6、“译文同样是一件艺术品”,郭沫若特别重视对雅的理解,雅不是指“高深或讲修饰”,而是指译文的“文学价值或艺术价值”。

原作是一件艺术品,译作也必须是一件艺术品。

尤金.奈达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功能对等的核心在于:从源语言的意义、风格以及读者反应出发,实现最高对等或者最低对等。

为使源语言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

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叶君健的主要翻译理论是“精品论”。

1、译者介入——“我们需要有个性的译作”。

翻译不能说是“复制”,而确有“再创造”的一面,因而也是一种文学“创作”。

因此,译者的个人因素在翻译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决不能忽视的。

描述翻译理论

描述翻译理论

描述翻译理论定义翻译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指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达成跨语言、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以便把原文中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语言读者。

在翻译过程中,不仅要面对词汇、语法、语境等语言层面的问题,还需要考虑到文化、阅读习惯、价值观、人类心理等多个因素。

因此,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常见翻译理论等效理论等效理论是翻译理论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力求在目标语言中用最准确、最恰当的语言表达来传递原文的信息,以实现语言等效性。

这一理论认为,目标语言中的文化、习惯、价值等因素应当尽可能地贴近原文,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以功能为导向的翻译理论,指能够通过翻译将原文所实现的交际目的在目标语言中得以实现。

在该理论下,翻译者应在保留原文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适应目标语言的特点,使译文在表达交际目的的同时,能够恰当地吸引目标语言读者。

文化转移理论文化转移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

该理论认为,文化在交际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应力求传递原文的文化信息,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理解原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翻译者应有广泛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理解并传递原文文化信息。

功能等效理论功能等效理论是将等效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相结合的一种翻译理论。

在该理论下,翻译者应当在保证原文信息传递的同时,能够考虑到目标语言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语言特点,让译文在功能上能够尽可能地与原文相等。

翻译实践中的理论应用在实际的翻译生产中,翻译者常常需要结合多种理论,灵活运用,以达到准确、流畅、自然的翻译效果。

在翻译技巧上,翻译者还需要掌握一系列技巧,如译者词、省略、增补等,以优化翻译质量。

而对于技术翻译、医学翻译等领域,翻译者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总之,翻译作为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需要翻译者具有广博的文化的文化素养、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不同理论和技巧,实现原文信息在目标语言中的准确传递。

翻译理论名词解释

翻译理论名词解释

翻译理论名词解释翻译理论是指对翻译过程和翻译实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的学科领域。

翻译理论的研究涉及翻译的原则、方法、技能以及对翻译现象和过程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以下是对几个常见翻译理论名词的解释:1. 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翻译的目的可以是与原文意义等效,也可以是达到接受目标语读者的特定需求和期望。

翻译目的论关注译文的功能和使用情境,并根据具体目的确定翻译策略,强调翻译的灵活性和自由度。

2. 等同译法(Equivalent Effect)等同译法认为翻译要在保持与源语言文本等效的前提下传达译文的意义。

翻译的目标是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源语言的观点、感情和风格,使译文读者能够与源语言的读者有类似的阅读体验。

3. 文化转移(Cultural Transfer)文化转移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涉及到文化的转移。

翻译过程中,源语言中的文化元素需要转移到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中,以保持文化信息的准确传达。

翻译者需要有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转化策略。

4.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直译强调以原文字面意义为依据进行翻译,注重原文的语法结构和词义的传达。

意译则更加注重把握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弹性地运用目标语的表达方式。

在实际翻译中,直译和意译往往是结合使用的,翻译者需要根据具体文本和翻译目标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5.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动态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追求与源语文本相同的效果和反应,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语义层面的等效翻译。

翻译的目标是在目标语的文化和语境中呈现出与源语文本相似的意义和效果。

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

翻译理论的研究对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以及研究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翻译理论

翻译理论
4、翻译的四个标准:传达信息 2、传达原作的精神与风格 3、语言顺畅自然。完全符合 译语规范和惯例 4、读者反应类似
5、在阐述翻译性质的时候,为译者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指导原则,指明了这些矛盾中 应优先考虑的因素:1、上下文等同优先于词汇等同 2、动态对等优先于形式对应 3、 语言的口头形式优先于书面形式 4、听众及读者通用、接受的形式 优先于传统的享有威望的形式
乔姆斯基:理论三个层次:1、由“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构成的基础成分(base component)生成; 2、深层结构(deep structure),这一结构通过转换规(transformational rules)变换成 3、表层结构(surface stucture)
奈达EugeneA. nida:1、从信息论的观点出发,奈达将翻译定义为: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 值现原语的信息
2、动态对等是奈达翻译论的核心
3、三个发展阶段:描写语言学阶段|交际理论阶段|社会符号学阶段
西塞罗:《论善与恶的定义》《论最优秀的演说家》“我不是作为解释员,而是作为演说家进行翻译的”
贺拉斯:《论诗艺》坚持活译,意义对意义(sense for sense)\忠实原作的译者不适合逐字死译,必要时可创 造新词或引进外来词
哲罗姆:西方四大权威神学家之一、
提出四大翻译原则:
5、认为有必要区别文本等值关系和形式对应关系
威尔斯wilss:1、认为翻译科学应该是认知性cognitive、解释性hermeneutic、联想性associative科学
2、翻译过程的重要特征是翻译的语际性、单向性和不可逆性,这特征决定了回译法back translation来对翻译进行客观检验时只能起有限作用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

翻译理论的作用认识

02 03
语料库与计算机辅助翻译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和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的发展为翻 译理论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大规模语料的分析和处理, 可以更好地理解翻译过程中的规律和现象。
翻译伦理与文化交流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翻译理论越来越关注翻译在文化交流 和传播中的作用,如何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冲突成为 研究的重点。同时,翻译伦理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 译者的责任、知识产权等问题。
服务经济发展
03
翻译理论有助于提高科技翻译的质量和水平,为经济
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
05 翻译理论的挑战与发展趋 势
翻译理论的现有问题与挑战
01
翻译标准的界定
02
翻译过程的复杂性
翻译理论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是翻译 标准的确定。翻译标准是衡量翻译质 量的重要尺度,但不同的文化背景、 语言类型和翻译目的使得翻译标准难 以统一。
翻译理论分类
翻译理论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根据研究重点、学科领域、适用范 围等。常见的分类包括:语言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跨文化翻译理论等 。
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
古代翻译理论
古代的翻译理论主要基于经验和传统,如古希腊的翻译理论 、中国的佛经翻译理论等。这些理论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 精神,而非语言层面的对应。
传承历史文化
翻译理论有助于传承和弘 扬历史文化,让更多人了 解和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 价值。
翻译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传递科技信息
01
翻译理论可以帮助我们准确传递科技信息,促进科技
交流和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
02 通过翻译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先进
的科技成果和经验,为我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纽马克翻译理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

纽马克翻译理论纽马克翻译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劳维·纽马克于1966年提出的,是对翻译过程中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进行思考和研究的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张翻译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活动,不仅是为了传递信息,还包括对原文语境、文化背景和意义的理解与转换。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核心观点是“等效”,即在翻译过程中要寻求源语和译语之间的最佳对等关系。

这种对等关系不仅仅是词语的对应,还包括语法结构、句子成分、篇章结构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对等。

纽马克认为,在译语中只有找到和源语尽可能相近的等效元素,才能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和信息。

纽马克翻译理论还注重对源语与译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

他认为翻译不是简单的单向转换过程,而是源语和译语之间的双向互动。

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源语的信息和结构来生成译文,同时还需要在译语中反映出自己的思维和文化背景。

这种双向互动使得翻译过程更丰富、灵活,使译文更贴近译者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另外,纽马克翻译理论还强调了语境的重要性。

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源语和译语之间的语境差异,并在译文中重新建立适当的语境。

语境包括文化背景、社会环境、语用规范等各种因素,影响着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背景,能够理解并恰当地转换这些语境因素,从而保证译文的准确性和通达性。

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翻译思路和方法,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该理论强调了翻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交互性,强调了译者对语境的敏感度和理解力,使得翻译不再是简单的语义转换,而是一种更加复杂的思维和沟通活动。

此外,纽马克翻译理论的强调了译文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使得翻译不再受限于严格的对等要求,而是可以根据不同翻译目的和接受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

总而言之,纽马克翻译理论是对翻译过程中语言差异与等效关系的思考和研究,强调了翻译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需要考虑到语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该理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指导,使译者能够更加准确地传达源语的意义和信息。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翻译理论
目的论三个原则:
一、目的法则
翻译“目的论”认为目的性原则是翻译的首要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交际目的。

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的过程应该以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达到它预期的功能为标准,翻译只是以原语文本为基础的一种翻译行为。

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不再以对等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及其功能为标准,而是注重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所要实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

目的性原则是决定翻译过程的根本原则。

二、连贯性原则
译文必须语内连贯,换言之,译文必须对于具有目的语交际环境和知识背景的接受者是可理解的。

也就是说“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交际环境和文化中有意义”。

三、忠实原则
在目的论中,忠实性法则仅仅是指原文和译文中应该存在某种对应关系,并不要求原文和译文在内容上一字不差。

忠实的程度与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的目的。

诺德认为,“在能够达到译文预期功能的情况下,译者应尽可能保持译文与原文在语言特色上的一致。

”。

翻译有哪些理论

翻译有哪些理论

翻译有哪些理论翻译学中的理论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理论:1.等效理论(Equivalence Theory):由Eugene Nida和Charles Taber于1960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在不同语言之间传达与源文本相等或相似的意义。

它强调翻译的等级和程度,分为准确传递(充分等效)、部分传递(偏远等效)和恢复信息(零等效)。

2.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由Christiane Nord于1991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读者需求,在功能上等效于源文本。

它强调翻译的目的是满足读者对论述、表述和信息的期望,并做出相应调整。

3.文化翻译理论(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由AndréLefevere于1992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间的传递和变革过程,强调翻译的文化因素对于意义的建构和解读至关重要。

它探讨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提出了译者作为文化中介者的角色。

4.再现理论(Relevance Theory):由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于1986年提出。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传递有效沟通所需的信息,并尽可能减少读者的认知努力。

它强调翻译要遵循言语交际原则,提供最相关和最明确的信息,以确保双方的理解和交流。

5.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源于歧义和误会的语言干扰现象。

干扰理论认为翻译是在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进行的,源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会对译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干扰理论研究译者如何解决干扰问题,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6.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由Lev Vygotsky于20世纪初提出。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实践,翻译活动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它研究翻译与社会和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译者的角色和社会文化认知对翻译的重要性。

常见的翻译理论

常见的翻译理论

1.诠释学理论(hermeneutics )
误读(mistranslation),误译(mistranslation)
recreation
2. 多元系统论与翻译(polysystem theory and translation)
翻译在文学系统中的作用。

如翻译在中国新文学大系中的影响
3.意识形态与翻译
误译,删译,编译,变译,翻译中文化词汇的处理
主要逻辑在于:意识形态时怎样对译者进行操控
4.诗学观与翻译
基本逻辑在于:不同的译者具有不同的诗学观。

这种不同的诗学观对其译著具有不同的操控。

如许渊冲与洛维尔的中国诗英译。

5.语言学理论与翻译
1.语义学理论(意义理论)与翻译(见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
2.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根据具体情景,灵活运用翻译策略、方法和技能。

3.篇章语言学
篇章连贯与篇章衔接理论:
基本逻辑:两种语言在篇章衔接上的差异导致翻译上对原文的篇章的重组。

6.功能(目的)论(《翻译百科全书》p235)
不同的文本具有不同的功能,其翻译方法或侧重点就不同。

语言功能论可以用来解释汉英公示语的翻译。

译者翻译的目的不同导致不同的取舍(包括文本选择,翻译策略的选择,忠实与非忠实)。

7.文化转向论
文化转向论主要从文化途径对翻译的种种现象加以文化的阐释。

它涉及到翻译现象的方方面面。

8.接受理论
主要以译文读者为本位,强调译文读者的接收效果来阐释翻译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本《翻译理论与实践》考试理论部分复习提纲一、翻译定义:1. 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10. “Translation is the express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has been expressed in another language, preserving semantic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s.” --- Dubois12. “Translation is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 --- Peter Newmark13.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ng is a communicative activity or dynamic process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makes great effort to thoroughly comprehend a written message or text i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works very hard to achieve an adequate or an almost identical reproduc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version of the written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or text.二、翻译标准1. 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

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

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2.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3. “泰特勒三原则”:(1)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original composition.”(1)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2)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性质;(3)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

”5. 奈达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

他对翻译所下的定义: 所谓翻译, 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 首先是意义, 其次是文体。

这一定义明确指出翻译的本质和任务是用译语再现源语信息, 翻译的方法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

7. Vermeer的“目的论”:通常情况下,“目的”是指译文的交际目的。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的发起者(initiator)决定译文的交际目的,但当发起者因专业知识不足或其他原因对译文目的不甚明了的时候,译者可以与发起者协商,从特殊的翻译情况中得出译文目的。

目的性原则要求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和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即应以实现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为首要原则。

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三、翻译过程4.从翻译的题材来看明,翻译可分为专业性翻译(翻译法律、科技文献、专业学术论著等)、文学翻译(翻译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和一般性翻译(翻译各种应用文和新闻报道等)。

5. 从翻译方式上来看,翻译可分为全译、摘译和编译。

五、中西语言差异: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形合”和“意合”是已故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所译。

形合指句子内部的连接或树枝流水六、中国翻译简史1. 古代佛经翻译的三个阶段2. 中国近现代翻译民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明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马杜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书。

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前著名的禁烟英雄林则徐决心“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始“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被誉为“组织翻译活动的先驱”。

语言学家马建忠在其《拟设翻译书院议》一文中留下了一些有关翻译的论述。

他提甲午战争后最著名的翻译家当首推严复。

严复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济学说,如赫胥黎的《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亚当•斯密的《原富》(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Nations),斯宾塞尔的《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甄克斯的《社会通诠》(TheStudy of Politics)等、并提出简洁凝练的翻译标准“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

清林纾和他的合作者以口述笔记的方式译了一百六十多部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黑奴吁天记》(Uncle Tom’s Cabin),《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王子复仇记》(Hamlet)等(现用新译名)。

晚清时期中国译者对国外文学名著的翻译也情有独钟,所出版的译作主要有《伊索寓言》、《天方夜谭》、《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遗事》、《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妮娜》等等。

这一时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探索文学翻译理论的翻译家主要有林纾、周桂笙、徐念慈、伍光建、苏曼殊和王国维等。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译坛又陆续涌现出一大批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大家,其中有很多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如鲁迅、胡适、林语堂、茅盾、郭沫若、瞿秋白、朱生豪、朱光潜等。

3. 中国当代翻译到了1990年,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出版,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传统译论也就圆满地划上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的现代翻译理论。

七、西方翻译简史1. 古代翻译活动:西方翻译活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

当时有文字记载的翻译作品已经问世:七十二位犹太学者在自己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翻译了《圣经•旧约》,即后人所称的《七十子希腊文本》;罗马文学家安德罗尼科用拉丁文翻译了《奥德赛》。

八、常用翻译方法、策略与技巧1.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注:在翻译界通用的方法是将“直译”与“意译”相互结合。

任何一篇好的翻译作品,并不是单纯的某一种翻译方法贯穿始终,而是在保持原文内容的准确性,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将这两种翻译方法在同一翻译作品中并用,相得益彰。

笔者对翻译界的这种做法完全认同。

笔者认为,两种翻译方法在任何一篇翻译作品中都能并用的话,一定可以译出一部优秀的翻译作品。

2. 归化和异化(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它应尽可能的使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它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

面试问题收集1. 从大学翻译课程里学到了什么?①国内外的翻译史 the translation theorie at home and abroad②一些知名的翻译派别及其各自学说 famous translation methods represented by famous translators③翻译技巧 translating skills and methods.2. 知道哪些翻译技巧?①加注(annotation):由于英汉文化存在许多差异,因此英语中某些文化词语在汉语中根本就没有对等词,形成了词义上的空缺。

在这种情况下,英译汉时常常要采用加注法来弥补空缺。

加注通常可以用来补充诸如背景材料、词语起源等相关信息,便于读者理解。

加注法可②增词(amplification):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常常有必要在译文的词量上作适当的增加,使译文既能忠实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但是增词必须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非增加不可的词语。

增词一般用于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为了语法上的需要;二是为了意义上的需要;三是为了修辞上的需要。

③减词(Omission):减词是指将原文中需要、而译文中又不需要的词语省去。

减省的词语应是那些在译文中保留下来反而使行文累赘噜嗦、且不合汉语语言表达习惯的词语。

减词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一是从语法角度进行减省;二是从修饰角度进行减省。

④转换(conversion):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常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转换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可分为7种:词类转换,句子成分转换,表达方式转换,自然语序与倒装语序转换;正面表达与反面表达转换,主动式与被动式转换,分句转换。

⑤正说反译,反说正译(negation):e.g. The question is above me. 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

TransliterationLiteral TranslationLiteral translation, or direct translation, is the rendering of text 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word-for-word rather than conveying the sense of the original.the approach of literal translation is a good way to fill the gap without going against its cultural convention, causing unfavorable association, or misunderstanding. This method can retain the national or local flavor to some extent. Free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 also called creative translation, is a supplementary translation method. A free translation is a translation that reproduces the general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text. It may or may not closely follow the form or organization of the original. It emphasizes on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of the original text, because in some cases, the original meaning can not be fully conveyed if translated word-by-word.Combination of transliter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attaches more attention to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makes every effort to associate the source language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sort out the best association. It not only requires translator’s f ull mastery of both source and target language, but also requires a creative mind. Through applying this method, a good brand name is more likely to achieve.4. 平时怎样提高自己翻译水平:①去译言网②研读名家译文one way is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works by famous translator, but only appreciating other translation work will be far away from being a good translator, we also should take out our pen and try to translate in person as often as possible. And compare the two versions, yours and others, find out the difference and figure out the reason, and give yourself a neutral evaluation, take notes and make a conclusion.5. 是否读过翻译方面原著: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ng by Eugene NidaI read part of it, because of read it as a reference when I wrote my thesis paper during last year.6. 你知道哪些翻译理论或者原则:Dynamic equivalence (also known 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Scopostheorie veer mireDifferent from other translation theories, Skopotheorie is a subdivision of Function theory, which insists that translation is a target language-oriented activity with intended function. The prime principle determining any translation is the purpose of the overall translational action. And the translator has the right to determine when and how to translate. That is to say, translator should use proper translation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urposes and has the right to determine what to be remained, or molded.7. Do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Do you know formal equivalence?Do you have you own translation criteria?Owning to my translation experience is not enough; I spelled out several rules that I have to obey. Firstly, faithfulness, as a green handed translator, carrying out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the speaker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thing that we have to obey, with nothing extra added and nothing removed.8. 对翻译的理解;translation, in my opinion, is like a matchmaker, an agent that bridge the gap between two different speakers. Sometimes, it is like a magic, which can remover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two speakers by the careful translator. If he have noticed the improperness of the speaker and it’s not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speaker, the translator can modify or make a little fix of the translation so that can achieve a better result.9. 选择翻译的理由;实用10. 个人素养(包括中英文背景知识——读过的文学书籍等、翻译理论的了解、翻译过的东西);11. 对MTI的理解和读MTI期间的打算;对未来的规划;MTI学习同你的规划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