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2010-3-1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追新求异,事物都 有其基本规律
古人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立国之本:教育 ——教育之本:育人
教育首先要教人做人——育德 古人有“修身为本” 教育教学有基本的规律: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教师的使命:教书育人

朱熹:指引者,师之功也
教师的资格(条件)
荀子论“为师之道(术)”

《礼记· 内则》
琐碎性、反复性、持久性


5、教人做人的“大教育观” (“生活教育观”)

从内容看:
从“洒扫、应对、待人、接物”的生活小 节, 到“治国平天下”之大道。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言传身教——环境建设

家庭教育
6.启发诱导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朱熹: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 发谓达其辞。
11、 “终身教育”观
《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立”?
《论语》: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 “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一原则的针对性
这一教学原则蕴涵的教学思想
1.课外必须要学习 (符合巩固性原则); 2.课外学习要有明确目的 (安学); 3.课外学习更强调的是技能、艺能的练习 以及与“正业”的直接关联性; 4. “居学”与“安学”、“乐学”之间有 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 5. “居学”与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有直接 关系。
教育教学改革中的
思考
教书育人
启发诱导
本?
因材施教
……
二、话说儒家思想
认识偏误的原因:
没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 反帝反封:精华和糟粕辨别 批林批孔:断章取义
儒家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
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体系,在整个中国 封建社会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先秦朴素儒学--秦汉神学化儒学--宋明理学


“见利思义。” “义然后利,人不厌其取。”


董仲舒: 正其宜(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朱熹: “存天理,灭人欲”
(鱼和熊掌、生和义之辩)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三、传统教育之精华
1、“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三百六十行,做人为本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许多思想都发生了很大 的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变化。
“义利”观的变化
《道德中国》 当代青年人正面临十大伦理问题: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 面对 “利”和“义”,我该拒绝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学记》从理论上进一步总结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7.学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8.课内外学习相辅相成
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 ……不能乐学。 (不能安学)
举例
以学生为主体,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
而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当成容器…… 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程的新理念。 而传统的教育…… 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新理念。而传 统教育…… 于是,总被要求“转变观念”
观念怎么转变呢?
我们一定要转变观念,从让学生
学会转变为让学生会学;从传授 知识转变为培养能力……
陶行知:“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 毕业。” “为了整个寿命的教育” “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文明幸福的人” 朗格朗:“生命全程的教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六艺”:孔子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 七 十有二 “六经”:《诗》《书》《礼》《乐》 《易》《春秋》六部经典。 《论语》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 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4、养成教育
“洒扫、应对……”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 盘革,女盘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 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 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蓍艾而信,可以为师; 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 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王夫之:欲明人者先自明 陶行知:以教人者先教己
敬业
乐群
正名
定分
我是谁?
ຫໍສະໝຸດ Baidu
责任心
可以无力 我该做什么?
敬业
嗜好心
我该怎么做? 不可无心
上进心
乐群
(主动性、创新精神)
优美和悦的情操和共同合作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
北京教育学院 胡淑云 2010-3-11
一、课前对话 1、传统……=遥远? 2、新的……=好的? 3、中国的?……西方的?



美德: 和平 仁爱 幸福 合作 诚实 自由
尊敬 宽容 责任 传统 谦逊 美德 简朴 团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21世纪人类美德
孔子:仁者,爱人。 既往不咎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孟子: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曾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乐学” ——传统在身边,在心里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 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心” 是爱心之本。
把孝心作为爱心的基础,合理性?
自爱之心(自尊心)——羞耻之心 《论语》:“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羞耻之心——用以律己,是人不

断向善的内在动力
3、教人做人的“和谐教育观” ( “中庸观” )



5.预防为主 6.及时施教 7.循序渐进 8.相互观摩
9.长善救失

多——易博 寡——易专 易——勇于行 止——安其序 ——10.因材施教
10.教与学相互促进 王夫之: 施者不吝施,受者乐得其授. 善教者必有善学者,而后其教之益大.

一种现象要注意: ……是……新要求; ……是……新举措; ……是……新理念; ……是……新特点; …… 而传统的…………
陶行知对孔子思想的诠释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 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否 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 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2、“爱心为本”的德育观

《中庸》: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孔子:仁者,爱人。
仁爱——用以待人,是良好人际关系 的基础。

培养“仁爱”之心,本?(入手处)

以教人者先教己
——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