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小学语文主题学习
至真 至简 至新 至坚——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考察
案。
是我 们在 实验 之初 最大 的疑 问 。 “ 让学 生 用三分 之 一的课 堂 时 间学完 教材 ,其 余三 分 之二 的课 堂 时间 在教 师指 导 下 自 主、 自由地 阅读 。 ” 如 果说 去林 州前 我们 对 主题 学 习实验 目 标认 识 是含糊 的 、 碎 片化 的 , 那 么林 ' i t " l / k s J \ 的 四型 三读 单元
贴近生活的活动。比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性学 习
“ 遨游 汉 字王 国” 这一单元里 , 为 了提 高 学生 正 确 运 用汉 字
的 自觉性 , 我们开展 了许多子活动 : “ 我是啄木乌” 活动 , 成 立了“ 啄木乌” 小组 , 组织同学查找身边( 同学 的作文里 ) 出 现的错别字 , 然后拍照、 做P P T 汇报 ; 还有猜字谜活动, 谐音 俱乐部等活动。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 ,体会到汉字的作 用, 感受到汉字的无穷魅 力, 激发了他们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
3 . 学 生 的收获 正是 因为 有 了教 学 的本真 、课 堂 的真 实才 让我 们 看到
人的本真、 恒心震撼了我们。 如果说学习借鉴是推进改革的
必经 之路 , 不如 说反 思 、 行 动是 我 们前 行 的真 经 。三天 的林 帅 I / VJ  ̄ 、 -/ J \ 跟 班学 习 , 他 们教 育 的至 真 、 至简、 至新、 至坚 ,
李 希 贵 教 授 曾说 : “ 语 文 主题 学 习就 是 简 简单 单教 语 文, 轻轻 松 松 学语 文 , 扎 扎 实 实求 发 展 。 ” 实验 倡 导 反 三 归
一
,
质从 量 出。带 着疑 惑和 实验 的瓶 颈 , 我们 在这 找 到 了答 1 . 单元整 合 , 一课 一得 “ 海 量 阅读如 何 在课 内有 效 时 间内高 效 完成 ? ” 我想 这
名为特色 意在涵养——聚焦林州市市直八小的语文特色课
动 脑筋 。 形象 识 记 的方法 深深 吸 引 了学 生 , 有 的学
生 回家 依 然乐 此不 疲 , 提 前 闯关 , 准备 在 第二 天 的 “ 疯 狂猜 成 语 ” 课 堂 上露 一手 。 两年来, 我们 不 断丰 富完 善语 文特 色 课 , 不仅 培 养 了学 生 ,也有 效 提升 了教师 素养 。青年 教 师 方 晓 玉 每天 和 学 生 一起 学 《 论 语》 。如 今 , 她班 的
知 不 觉 中拥 有 了诗意 的心灵 ,获 得 了多 地 听课老
师 的称 赞 。
氤氲 在课 堂上 。 特色 课 的 目的 是涵养 师 生 的人 生 ,而 只 有 阅 读才 能真 正 提 升其 素养 , 使 每位 教师 都 能拥 有 一 张 自己 的“ 教育名片 ” , 使 每位 学 生都 获 得 良好 的 学 习习惯 和方 法 , 进 而 收获美 好 的人 生 。
并 介 绍经 验 。董 佩 霞 老 师特 别喜 欢 《 笠 翁 对 韵》 , 她 带着 学 生 用一 年 时 间背完 了整 本 书 。走进 她 的
合” , 形成课堂特色。 此外, 学校要重视展示, 充分利 用资源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 阅读 的道 路上 , 我们 的路途 依 然遥远 。 有 位 专家 说 了一 句话 : 走 进 一个 语文 课堂 一 看 , 就 知 道 大家 阅读 了多少 内容 。腹有 诗 书气 自华 。读 得 多
月亮 是不是太 阳公 公剪下 的一片指 甲? 他们会 同情 整 天 待 在 天 上 的 太 阳 ,会 担 心 小 鱼 夜 里 睡在 哪
想 法 写 下来 , 就成 了一 首 儿 童 诗 。 原来 作 诗 很 简
“ 疯 狂 猜成 语 ” 和“ 成 语接 龙 ” , 让 学 生观察 图画 , 开
相遇语文主题学习
语言:
《小兵张嘎》(节选):“哪去?”“白脖”把枪一横,眼
睛瞪成了两个三角。“找我爹吃饭。”小嘎子歪着脖子说,“老 总们要找什么?”“找八路!”“白脖”用枪苗子把他一戳,吆 喝说,“领我们进去!” 小嘎子翻翻眼睛,笑着耍开了赖皮:“我说老总,要什么我麻利 给你拿去不成吗?我家里有个八十多的老奶奶,见拿枪的就又拉 又尿,她害怕!……”可那两个小子举起枪来要捣他:“滚你的! 哪来的这些个废话!”小嘎子一见拦不住了,便朝里大声喊道: “奶奶!外边有老总,非要上咱们家来!” 就听区队长沉静的声音问道:“几位呀?” “两位!” “请进来吧,请进来一块儿吃饭!”
语言:
读写结合,训练写法
想象当时的情景,补全对话: 又有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坐在河岸边上的夜莺,手里拿着 一根木头,一边削木头,一边从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喂,小孩子!看到一个女游击队员从这儿过去了吗?” 夜莺( )地说:“( )”。 “那你看见一个女人从这儿过去了吗?” “( )”。夜莺坚定地指着树林回答。 “那你能带我们去找她吗?找到了,我会给你很多好玩的东 西。” “( )”。夜莺说完,站起身往树林里走去。他一 会儿学夜莺叫,一会儿学杜鹃叫,带领德国鬼子进了游击队的埋 伏圈。
“一线”:以教材中的某一单元或某一篇课
文为出发点,发挥其例子作用,从作者、体裁、 内容、情感、方法等角度,延展、链接到《丛书》 及整本书的阅读,构建成新的课程资源。
“双主题”
• 一是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审美教育方面 的“内容情感主题”。 • 二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方法等方 面的“语文训练点主题”。
《夜莺的歌声》
内容情感主题:感受、学习小英雄的机智 勇敢、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语言训练点主题:抓住语言、动作描写表 现人物的高尚品质。
向林州学习什么——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有感
第 八 届 全 国小 学 “ 语 文主 题 学 习" 观 摩 研 讨 会 有 感
方紫燕
2 0 1 4年 5月 2 0 日, 我 有 幸 和 校 长 及 部 分 语 美 的佳 作 , 其 语 境 描 述 的美 妙 , 语 言 运 用 的精 妙 , 文教 师 一 起 赴 河 南 省 林 州 市 , 参 加 第 八 届 全 国小 思 想 表 达 的 深 邃 , 见 解 阐 述 的独 到 , 都 是 引 导 学 学“ 语 文主题学 习 ” 观摩 研 讨 会 . 近距 离 、 真 实 地 生 感 悟 的重 要 内容 。王 晓静 老师 上 《 我 们 都 是 好
学; 教 师的作 用体现在抓 落实 , 体现在引导 、 点拨 晓伟 老师上的“ 一篇带多篇” 的《 鱼游到 了纸上》 ,
上。 真 正 是 为 了学 生 的发 展 。“ 语 文 主题 学 习 ” 打 就 是 让 学 生 先 学 书 上 的 , 以精 读 课 文 为 例 . 然 后 开 了学 生 的 阅 读 视 野 ,让 学 生 插 上 想 象 的翅 膀 , 拓 展 阅 读 其 他 内容 的 示 范 。 李 老 师 已 把语 文 教 学
6年级 中的离别诗 , 教 师通过简单 而又实在 的引 也毫 不吝惜地 让学生 去思考 . 去争辩 , 真正 让学
导, 以一 篇 诗 歌 为 例 , 引 导 学 生 自己 去 悟 离 别 诗 生在学 习中体验到 了 自我价值 。让学 生通过写 , 悟. = I ) 《 主 题 学 ; ¨ _ I 9 . _ . . 词, 教师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 , 学 生仁者见仁 , 表 述 自己对 课 文 的理 解 和 感 悟 , 使 学 生 理 解 和 表 智者见智 。 在 思 索辩 论 中 , 教师穿针引线 , 巧 妙 点 达 , 输 入 和输 出相 辅 相 成 , 真 正 为 学 生 的 学 习提 拨, 以促 进 学 生 在 激 烈 的 争 辩 中 , 在 思 维 的 碰 撞 供 了广 阔 的舞 台 。 中, 得 到 语 言 的 升 华 和 灵 性 的开 发 。让 学 生 成 为 “ 语文主题学习 ” . 让我们教育 人的人拓宽 了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这样开展的
讨会上, 我 校侯 华丽老师自 勺 ‘ ‘ 一路诗歌吟别 离 ” 一课 , 受到 了全 国小语教 学专家崔 峦老师 的高度 评价 ; 在 “ 中 国好课 堂 ”评选 中,侯 华丽 的课 又获 得 了特 等 奖。 我 校李俊丽 老师也 是一位在“ 语文 主题学 习 ” 实 验 中成长 起来 的课 改名 师 , 她在 全 国小 ‘ 语文 主 题学 习” 课堂教学竞 赛决赛 中荣 获特 等奖 。在两 位 名师的引领下 , 我校 的付爱红、 王方 、 郭高伶 、 李晓云 、 常虹 、 邓 国玉等一批 教师也迅速 成长起 来 。 如今, 我
人 参考 , 相互 切磋 , 以求 进益 。
一
郭爱德
二、 组 团 队
课 改初期 , 不可能每个教师都能跟上节奏 。 可是 如果让一两个人单打独斗 , 短期 内还可 以, 时间一长 也许就坚 持不下 去了。 我们的做法是组建 团队, 经报 名和考核 , 组建 了 1 3 个人 的课 改小组 , 提供条 件 , 也 压任务 。每人每年至少发 1 0 0 0元买书 的经费 , 但要 求坚持每周一天放学后教研 , 定期写博 客。一年后 , 课改 队伍不 断壮大 , 由原来 的 l 3人增 加到 3 0人 , 科
很 顷 利。
改变 教 师 的理 念 一 定 要先 让 教 师 走 出去 , 到 全 国做 得好 的地 方去 看看 。我 们 曾经 一年 内 6次 组 织教 师分 批到 山东 潍坊 等地 学 习 , 对 于 李虹 霞 、
韩 兴娥 、 毕英春、 赵 红等 名 师 的课 , 我 们一 次 次 地
“ 语文 主题 学 习” 实验之前大 家从没有想 到的 。
四、 找 规 律
“ 语 文主 题学 习 ” 实验 倡导 的 首先 是课 内大量
第八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
我们都是好孩子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王晓静一、小组互报组名与口号二、教师点明课题:我们都是好孩子三、读课文中的生字词1、学生齐读生字甸、胳、膊、停、具、柜、芒、售、货、药、兵、咱、抢、裕2、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读词语(每组两个词语)沉甸甸、嗓子、晃荡、停下、水桶、胳膊、拎着、玩具、柜台、光芒、售货员、药品、官兵咱们、抢先、富裕四、走进课文《三个儿子》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一遍课文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巡视)3、小组展示,抓住重要句子反复朗读①课件出示: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教师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如:得意、自豪、高兴)读出这位妈妈的话。
②课件出示:又一个妈妈(?)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教师:我们可以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句话吗?学生1:我可以手舞足蹈地读。
(手舞足蹈地读出了这句话)学生2:我可以唱着读这句话。
(以歌曲的形式唱出了这句话)③课件出示:第三个妈妈(?)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说很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出第三位妈妈的这句话?学生分别用淡定、小声等语气读出这句话。
④课件出示:老爷爷的话:“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老爷爷为什么这样说,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课文里的话和三字经里的“孝于亲,所当执”来解释老爷爷这样说的原因。
五、走进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1、师生共读课文2、全班合作,分角色(作者的话,售货员阿姨,孩子)读课文①在读的过程中,教师指出“不,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不,谢谢,我不要”这两句要读出抢的语气,鼓励学生抢读。
②教师问通过“不,谢谢,我不要”可以看出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学生分别回答是个懂事的孩子,是个懂礼貌的孩子……③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分析小男孩在说“不,谢谢,我不要”这句话时的心情,引导学生读这句话时一定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3、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准备表演2~13自然段小组代表到讲台上表演2~13自然段的内容教师总结学生的表演:他们的表演让老师感觉书上的文字都动来了。
语文主题学习,我们在路上
语文主题学习,我们在路上南梁中心校西堡完小陈霞随着语文主题学习的深入开展,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再把语文定位为一种知识的教学,而更多的是一种生命的体验、生活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
初听“语文主题学习”是在开学初,当时对它并不了解,可以说是懵懵懂懂。
听了第一次赴林州学习回来的老师的介绍和作课,开始对它有了更多地认识,思考如何让语文主题学习落实到自己的课堂,我不断地学习、摸索,甚至尝试把别人的方法引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但都收效甚微。
后来有幸赴河南林州参加语文主题学习,看着课堂上孩子们一张张求知若渴的面孔,听着他们抑扬顿挫的读书声,感受着他们积极主动探究学习的氛围,惊讶着孩子们语文素养的提升,我不禁感叹:能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的孩子真幸福!时至今日,思绪仍盘桓其间。
我们的课堂要想达到同样的效果,我觉得要不断学习、大胆放手、转变观念、提升自己。
学习:“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大量的课内外阅读,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主题学习正是把阅读落到了实处,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通过对重点文本的讲解,推敲,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内涵和语言魅力,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广阔的阅读天地,进行主题阅读拓展。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学生的阅读量大大提高,“读书”不再只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与习惯尚未形成,所以就需要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借助声情并茂的导语、音乐、录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进入课文境界。
初读:让学生快速阅读,大致了解课文,锻炼学生的速读理解能力,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对课文有整体感受。
精读:阅读的重要任务就是能从大量材料的比较中选出最重要的、最本质的部分,并把它加以集中,挑出文章之筋骨,筛选文章之精华,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更深层次地与文本积极对话,品赏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当,良好地吸收语言营养,用多种读书方法让学生逐渐提高品悟。
畅享“语文主题学习”之乐
课后 ,学生 都把 自己写 的小诗 补 充完 整 , 配 上插 图, 交 给班 长 。班长 不 负重 托 , 用 心整 理 出班级 第一 本 诗集 , 并画 上鲜 花 , 加 上题 词 : “ 诚 信 之路 , 鲜 花 朵朵 , 芬 芳扑 鼻 。”
一
还在 辅 导 弟弟做 功课 我赶 紧端着 盆
能言。 不 能动 , 唯有 左手 稍微 能 动 。每
次去 看望 母 亲 。 只要 轻轻 推 门 . 母 亲便
第二天 , 天刚 蒙 蒙亮 . 妈 妈 已经起 来做 饭 .她给 我烙 了我最 爱吃 的鸡蛋 饼, 一 口咬 下去 , 满嘴 香 , 我 都 不 忍咽 下去 。吃 完饭 .妈 妈破 天荒 地骑 车送
读完后 , 学生都深 受感动 。只有 一
名女生表 情木然 , 一声不 吭 。我请她 谈 谈 感受 , 她说 自己现在 的妈 妈 是后 妈 , 所 以感 受不到这种母 爱 。 我 启发道 : “ 爱
生: “ 缔 你 相信 ,我 一 定 回来》 告 诉我, 诚信 可 以创 造人 生 的奇迹 。” 生: “ 《 诚 实 的分 量》 告诉我 , 诚 信
课, 供 大 家观 摩 , 这种谦虚、 乐 教 的奉 献精 神感 染 着所 有 的教 师 。 我在“ 语文 主题 学 习 ” 的路 上边 学
边仿 , 比葫 芦 画瓢 。
案例 一 :
我上 学. 临走 又给我 买 了零食 . 让 我饿
了就吃 。我把 零 食 紧 紧抱 在 怀 里 . 感 激 地 目送 妈 妈 离去 。我 咧 开嘴 笑 了 .
洗脚 、 擦干、 穿拖 鞋 、 倒 水 。 自始 至终 .
妈 妈 感 动 得 说 不 出 一 句 话 .反 而像 个
这里的学生最精彩——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写意
这里的学生最精彩——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
实验写意
毕唐书
【期刊名称】《河南教育(上旬)》
【年(卷),期】2015(000)004
【总页数】5页(P15-19)
【作者】毕唐书
【作者单位】北京新学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一所写意水韵的魅力校园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 [J],
2.课堂上的诗和远方——记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常虹和她的特色课 [J], 马红
芳
3.从教师的精彩到学生的精彩——访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华应龙副校长[J], 池春燕
4.以文化人,从书写开始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北校区甲骨文特色教育活动回顾 [J], 侯华丽
5.红旗渠畔的书香墨韵——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掠影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同名33206)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篇一:【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林州市第一实验小学马中青我校自开展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新的教学理念正在逐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语文课堂上更注重学生长期积累,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发展,注重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思想正在形成,并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的提升,逐步形成了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初见成效1、主题阅读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带着主题来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主题阅读的基础是学生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广泛地去阅读。
学生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2、主题阅读有力地开发了教材,让学生有书可读,读得全面。
“海量阅读”的课堂教学艺术以及“1+X”单元阅读教学模式,使读书已经不再成为需要,而那些必读篇目也不再是学生心上的一笔笔债务。
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成了当今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主题阅读丛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借助一本书了解一个主题的,借助一本书读很多篇书,借助一本书丰富阅读积累。
3、语文主题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它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让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并且让个人的兴趣完成由浅入深、由粗到精的蜕变,同时又充分利用学生相互间的影响、学习作用,通过交流,达到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体会目的,另外,它不只是停留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层面上,读可以促进写。
二、具体措施1、主题阅读操作方式是每教学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就补充与单元或课文相关的文章或背景资料、补注等等,让学生充分阅读,通过这种补充和拓展阅读,促进学生对本单元本篇课文的理解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丰富思想情感和语言积累。
教学一篇课文至少要另外补充三篇左右的相关的文章让学生课内阅读。
每周设立两节阅读课,隔周到学校阅览室阅读,另一周在教室阅读。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润物细无声
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心得——润物细无声3月20日在上街区教研室吴金焕教师的率领下,我们学校一行六人伴着阳春三月的一路繁花来到安阳林州市,参加了豫、陕、晋、湘四省与林州二实小“语文主习题学习”联谊教研活动。
聆听了专家讲座,参观了林州一中、林州实验二小,观摩了几节名师优质课,听了几节随堂课。
之后,我们集体备课,李红教师借班上课,把“语文主习题学习”真正落实到实践中。
在本次学习中,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科学规划,合理安排。
之前教语文,我总感觉没有方向,仿佛处处是方向又处处没有方向,整天单纯围着课本打转,效果甚微。
而语文主习题学习恰恰解决了这个问习题,它将语文书和丛书链接语用点,一课一得,再将每个单元提炼出一到两个语用点,每节课都安排十多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丛书。
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对整册所有课文进行整合与分类,确定好单元教学的学习中心,确定好一篇精读课文。
精读完一篇课文后,及时总结归纳这一类文章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利用这种方法略读其它篇目,触类旁通,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基础上,将“主习题学习丛书”的配套书目融入课堂。
主习题学习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从复杂混乱中解脱出来,教师简简单单地教,学生简简单单地学,这既夯实了知识点,又使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很浓重。
1/ 2二、借力丛书,辅助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没有视野,“语文主习题学习”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学生围绕着主习题进行阅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认真地去阅读;只有明确了学习的主习题,才能深入地去研究,才能通过阅读找到其中的快乐。
这样才能使教师轻轻松松地教,使学生快快乐乐地学。
想要语文的教学工作更深入,我们必须继续认真领悟“语文主习题学习”的真理,创新地运用主习题学习的方法,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兴趣浓重地学语文,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真正提高语文素养!总之,这次的学习真是收获巨大。
因为我不单单在“阅读教学”和“语文拓展阅读”方面得到了启发和指导,更主要的是对于“语文教学”、“新潮教学理念”、“语文教学研究”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我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改良课堂教学,让学生能早点搭上“语文主习题学习”的快车,从中受益。
感想
林州市二实小学习有感张林清一、什么是“语文主题学习”?“语文主题学习”是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语文教改实验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新学校行动研究”的重点项目。
课题的主持人是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强调的是课内大量阅读,语文是学生读出来的,不是老师教出来的。
二、林州市二实小初印象初到林州市二实小,整个人都被震撼了——脚之所到、眼之所及,处处是文化的殿堂!校门口左墙上,赫然写着大大的楷书“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令人赞叹不已的是这字正方圆、舒展自如的字体,竟是学生所做而非教师之手。
踏入校门,首先看到的是一条长长的书写墙——教师粉笔一日一练,教师名字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早到的老师已经写下今日内容“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刚到校的几个老师正上前书写,一笔一划,一人一句,一天一练,简单有效。
“踏校即写”的习惯诠释了书写墙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真正震撼的是来到教学楼前。
两座楼每层都悬挂由学生书写的格言标语“比昨天更好让明天更美”、“一颗心明礼守纪两件事读书写字”等内容,大大的优美的字体在彩色喷绘的效果下让朴实的教学楼显得气势磅礴,校门口的学生所写让我一度认为只是学生个例,校园里的一字一画已经让我深服这是学生常态了。
教室里外的墙墙面面、地面上的角角落落,都是一面会说话的墙,粘贴着《弟子规》《千字文》等经典佳文及学生美术书法等作品,连每一级台阶上都是一句句唐诗宋词,从一楼到顶楼,那么多台阶那么多诗词,真是雄伟壮观!不曾想到,厕所里厕位的一面面隔墙上,也是一个个经典小故事。
总之,想到想不到的地方,看到看不到的角落,都是文化的熏陶无形的学习,整个人完全融化在浓郁的文化气息里。
听报告前先参观校园文化和各个展室,全程都由一个个小学生带领讲解,这一个个小导游,笑容甜美、体态大方、语言流利、礼貌真诚,博得我们一阵阵掌声喝彩(事后我特地“采访”了这些小导游,他们都是三四年级的学生,班级每个学生轮流为来校参观的老师解说),怪不得,魏书生校长曾说“林州的孩子们是优秀的”而不是说“林州的老师们是优秀的”。
这里的学生最精彩——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写意
这里的学生最精彩——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写意毕唐书【期刊名称】《河南教育(上旬)》【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5页(P15-19)【作者】毕唐书【作者单位】北京新学校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记得那时/你牵着我的手我仰望着你/高大温柔而如今/轻轻抽出我的手知道思念从此生根热泪在心中汇成河流……这首小诗,是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李雨潞在课堂上即兴创作的,诗的题目是《握别》。
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是当地一所远近闻名的小学。
在林州课改大背景的影响和推动下,新学校(北京)教育科技研究院主抓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和林州市教体局倡导的“高效课堂”在二实小邂逅,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2014年5月,全国第八届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在林州举行。
会上,二实小侯华丽老师执教的主题为“一路诗歌吟别离”的课赢得了来自全国的1500余名教师的热烈掌声。
侯华丽老师带领学生复习了14首离别诗,重点品味了《诗经·渭阳》《西厢记·长亭送别(节选)》等,接着请学生提笔抒发自己对离情别绪的认识。
当李雨潞的《握别》一诗在幻灯片上展示时,全场一片惊叹!这不仅是因为她诗写得好,真切地抒发了即将离别小学母校、离别自己热爱的恩师的感情,也因为她的书写太精彩了,字迹规整而优美。
参会老师们议论说:“这字太美了,无法想象是出自六年级孩子之手!”专家这样评价侯华丽的课堂:“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放松、活跃,知识积累多,旁征博引,理解多元,看得出功夫在平时。
”一个山区县级市的小学,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仅仅两三年时间,就成为在全国“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颇有影响的学校;教师,特别是学生展示出了如此的素质,其中的原因很值得探究和追寻。
提起二实小的校长郭爱德,大家都知道他是个书迷。
每次外出学习,他都要上书店抱一大摞书回来,见缝插针地读。
郭校长还有一个爱好是书法。
公余闲暇,他徜徉在碑山帖海中,挥毫泼墨,不知夜阑之人静,不知东方之既白。
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有感
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有感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有感河南林州语文主题学习有感周登举秋天,收获的季节,开学之初,带着我对语文主题性学习中的种种困惑和不解,有幸和教体局的领导以及兄弟乡镇的同仁们赴河南林州参加语文主题学习,时至今日,思绪仍盘桓其间,就学习感受,做以下盘点。
一、对语文主题学习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语文主题性学习,它强调的是通过"课内阅读、课内学习"来学好语文,简单地说就是用课堂上1/3的时间来学教材,其余2/3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自由地阅读。
观摩了林州二小二年级常虹老师执教的《诗意的秋》,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一年的时间,孩子们就积累了三百多首古诗。
有关教学中的古诗,孩子们随口吟来。
整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组长引领,老师只是适时点拨,课内完成了大量古诗的阅读,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后来听了常虹老师的介绍,才相信这是真的。
还有胡东风老师《生活启示录》,整节课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学习方法,然后把学习方法再运用到本单元其他课文中。
林州八小董佩霞执教的《人和动物和谐之美》,重点展示了"整体预习"的流程。
通过三节课的观摩以及和老师的交流,使我对语文主题学习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首先,语文主题学习是"课内海量阅读、课内自主学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语文主题学习改变了以往的一课一学,变成了单元教学,把每单元所有课文整合在一起,通过整体预习、基础阅读、拓展阅读、读写结合等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总课时量和原先相比没有发生变化,只不过是把内容进行了组合,增加了课内阅读量。
第三、自主学习小组的建立和组长的培养非常重要。
任何事都是相通的,语文自主学习和学校管理一样,要有一部分得力的助手。
在建立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学习情况,选出组长和副组长,同时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均衡搭配小组成员,这样才能使各小组在自主学习时,齐头并进,相互竞争;使组内互相配合,共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主题学习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语文阅读实践,坚持听、说、读、写结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能力。
因此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主题学习能够强烈地体现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阅读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阅读更精彩。
主题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个性化的阅读,富有情感创造性的阅读。
让学生在与作品、作者的直接对话中,发挥联想与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学会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创意阅读、多元解读,从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和帮助,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老师对作品的理解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让学生与作者、作品直接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首先,学习目标的制定。
要求:1、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2、确立主题意识,能够理解并按照语文主题的要求,确定实践材料的内容,搜集、整理阅读实践材料;3、在阅读实践中,提升实践能力。
4、结合高效课堂导学案的相关目标,分解、统合学习目标。
其次,阅读实践的过程。
1、自主阅读(读一读,读起来)。
自主阅读的路是:先课内后课外。
顺序是:先线性后整体。
过渡是:珠联璧合。
过渡语言,过渡标题要彰显教师的教学机智。
自主阅读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教材的自主阅读。
对教材的自主阅读,学生必须解决基础知识的内容,即,字、词、句。
然后才是阅读理解。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采用“读”、“悟”的方式,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学生读的过程要有目的、有层次,默读思考和动笔圈画结合,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自己的见解。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品味要求是不一样的。
中年级学生可以引导读懂课文的内容,品味课文的语言;到了高年级以后,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揣摩文本的表达顺序。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
这种阅读能否开避,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
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的信心。
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
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
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更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
第一学段的学生,应以词语、儿歌、儿童诗等为主,导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二、三学段的学生,再次基础上,拓展到诗歌、文章等,应以自主阅读为主。
第二部分是对丛书的自主阅读。
对丛书的自主阅读,学生是要将自己搜集的阅读材料,主要是将教师搜集的阅读材料,在小组内,自己阅读。
这一环节目的是在理解、感悟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