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说课稿 (完美)

合集下载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2020/12/2
18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二)、教育任务分析 (三)、教学环境描述 (四)、教学策略
2020/12/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9
(四)、教学策略
教法:
问题探究式教法 1.讲授法、讨论法
——问题探究式
2020/12/2
7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2020/12/2
8
【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生学情分析
(二)、教育任务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教学目标

识 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
与 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技 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

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020/12/2
13
【教材深入剖析】 【学生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选择】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教学目标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与前后章节联系
2020/12/2
5
分难度梯度的练习实践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

《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通用3篇)《物质的量》教案篇1本节内容概念多,理论性强,教学难度较大。

本文尝试以三个W的处理为理念设计课堂教学。

详细来说,三个W就是What(什么)——物质的量、摩尔、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什么?How(怎样)——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Why(为何)——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在使用摩尔时,为什么必需指明粒子的种类?【新课引入】以前一章刚刚学习的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对象,引出微观与宏观的对立关系:2Na+2H2O==2NaOH+H2↑该反应式可以表示⑴2个Na原子可与2个H2O分子发生反应……(2个Na原子或2个H2O分子皆不行见、不行称——微观领域)⑴46gNa与36gH2O恰好完全反应……(46gNa或36gH2O 皆既可见又可称——宏观领域)【问题推出】一个方面,化学反应是在粒子的层面发生的;另一方面,人们讨论化学反应需要在可见可称的条件下定量进行。

如何将不行见不行称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与可见可称的宏观物质联系起来呢?(微观粒子——宏观物质)【老师点拨】微观粒子因体积小而不行见、质量小而不行称。

若集合肯定数量(不妨设为N个)的微粒以增大体积和质量,则能达到既可见又可称的目的。

那么,N该为多少才合适呢?【同学争论】每小组点派一个同学发言。

〖设计意图〗摆出冲突,激发参加。

同时让同学懂得新概念的诞生源于科学讨论或解决问题的需要。

【老师讲解】同学们的见解并不统一。

实际上,在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这里的N被规定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并打算用摩尔作为计量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即1摩尔粒子为“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同学活动】已知12C的质量为1.9927×10-26㎏,试计算0.012㎏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由两名同学上台演算)【老师讲解】为了表彰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人们特将这个数称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A(板书)。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
 本节课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必修1)化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一课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能用于简单的化学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1.教材分析
 1.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3个内容中占主导地位。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是高中化学中经常使用的物理量,这些概念的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份量,正确理解它们的内涵及正确使用这些物理量进行计算也是高中生必备的化学素养,因此搞好这部分的教学尤其重要。

 1.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摩尔质量的概念以及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它在学生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物质的量进行了介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物质的量,使学生认识到化学计量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概念;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

二、说学情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但对于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类比、比喻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引导学生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三、说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采用讲授法、类比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四、说学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杯水和一试管水,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合适的单位来表示它们所含的水分子数,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讲授新课:- 通过类比米粒和水分子的计数方法,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 讲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摩尔的使用方法。

-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推导出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物质的量的理解。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优秀6篇)

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我精心为您带来了高一化学教案:物质的量 (优秀 6 篇) ,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化学必修 1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三节内容。

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后,建立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可以帮助我们从定量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

其中“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学生必做实验。

对于定量认识物质及化学变化,学生初中学习过基于质量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并且掌握情况较好。

所以当学生接触“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概念,是比较难主动使用的。

所以教学过程,应该突出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使用过程,在使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的的建立,确实为化学研究链接微观和宏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物质的量、摩尔概念的内涵,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使学生初步掌握用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描述微观粒子的量,学生初步掌握微粒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换算。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3、认识物质的量在化学定量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能结合实验或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数据,并应用物质的量计算物质的组成和物质转化过程中的质量关系。

1、“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对“物质的量” 、“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名称和符号,以及他们之间的基本关系。

( 一) 环节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任务 1]教师引导:讨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物质的量》说课稿1

《物质的量》说课稿1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指导思想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物质的量》属于基本概念的教学。

对概念教学来说,既没有生动有趣的实验,又没有具体的研究对象,一直是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的难点。

我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概念本身抽象难懂,物质的量、摩尔、N A具有很高的知识陌生性;二是高一学生本身的抽象思维、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对概念的理解模糊,存在认识误区。

如何使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呢?我选取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作为尝试。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三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的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与讨论中,培养与人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成因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

物质的量说课稿[推荐五篇]第一篇: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b.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因此,我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确定为本节重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因此,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类比及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使老师很快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更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化难为易。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即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物质的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己说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苏教版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范文大全)

苏教版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范文大全)

苏教版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范文大全)第一篇:苏教版化学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设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专题一第一单元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中第2课时物质的量。

我将从教材、教法及教学过程三大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认识和想法。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作为联系物质宏观数量和微观粒子数量的桥梁,本节教材编排在“物质的分类和转化”之后,为学生定量认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提供了新的视角。

同时,“物质的量”及相关概念是属于“工具性”概念,是学生掌握化学的必备知识,是化学学习中最重要的概念,贯穿在高中化学所有学习的内容中。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物质的量及摩尔质量的涵义;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微粒之间运算关系。

2、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二、教学策略针对本节内容拟采用:故事导入----启发----分析---归纳---应用教学方法。

本节内容概念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而且比较抽象,因此要想办法采用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讲解。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主要采具体应用、对比、类比、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教学,锻炼他们逻辑思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和思考结合,逐步训练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思维能力。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2019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

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它要求学生从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

因此,物质的量的概念一直都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学情分析(1)学习兴趣: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探究,好奇心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较高,主观上有学好的愿望。

(2)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对宏观概念有比较清楚了解;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3)学习能力: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对高中探究式学习方法的印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欠缺。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掌握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计算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推导和相关计算,形成逻辑推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培养并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定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认识物质的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贡献,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单位换算和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物质的量吗?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有什么区别?2. 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物质中所含粒子的数量。

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等。

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摩尔(mol)。

3. 计算方法(20分钟)3.1 计算公式讲解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物质的量 = 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

例如:某个物质的质量为m克,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为M,那么物质的量n = m / M。

3.2 实例演练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例题1:已知某物质的质量为80g,相对分子质量为40g/mol,求物质的量。

例题2:已知某物质的质量为20g,原子质量为10g/mol,求物质的量。

4. 单位换算(15分钟)4.1 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讲解摩尔与物质的量的关系:1摩尔(mol)是指物质的量,其中包含6.02×10^23个粒子。

即1mol = 6.02×10^23粒子。

4.2 单位换算方法讲解单位换算方法:摩尔与粒子数之间的换算。

例如:已知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为n摩尔,求粒子数N。

N = n × 6.02×10^23。

5. 实际应用(15分钟)5.1 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讲解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比。

例如:2H₂ + O₂ → 2H₂O,表示2摩尔的氢气与1摩尔的氧气反应生成2摩尔的水。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

第1篇: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物质的量第一课时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与教材处理: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内容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学习这些概念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有重要意义。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分析学习化学知识,而《物质的量反应热》这一章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关于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B、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C、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A、通过概念的引入、推导及应用,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3、重点、难点:使学生掌握摩尔的概念及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间的转化。

4、教材处理:(1)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方法,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尽管已经进行了两章内容的学习,但学生仍然表现出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的特点。

由于摩尔这一章的概念比较多又比较抽象,对有些概念,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中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在注意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要恰当掌握教材的深广度,更要防止不必要的加深拔高,加重学生的负担。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2.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摩尔计算公式解决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摩尔的理解;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验材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量,提问:“你们知道物质的量是什么吗?它与质量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思量和讨论。

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是物质中含有的基本单位个数的多少。

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3. 计量单位摩尔的引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计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通过实例解释摩尔的概念。

引导学生理解1摩尔物质中含有6.022×10^23个基本单位(原子、份子或者离子)。

4. 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和实验演示,向学生说明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质量,并通过计算,引导学生发现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

5. 摩尔质量的引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摩尔质量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摩尔质量是1摩尔物质的质量。

6. 摩尔计算公式的应用(2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和实例演算,向学生讲解摩尔计算公式的应用。

引导学生根据摩尔计算公式解决与物质的量相关的计算问题。

7.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摩尔计算问题,并引导学生思量物质的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8. 总结与归纳(5分钟)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回答问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物质的量与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并对摩尔计算公式的应用进行归纳。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

咱们先来说说为啥要学“物质的量”这个东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去超市买鸡蛋,我们不会说“我要买几个原子的鸡蛋”,而是说“我要买几斤鸡蛋”或者“我要买几个鸡蛋”。

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像鸡蛋这样的宏观物体,我们用“斤”“个”这样的单位来衡量就很方便。

但是在化学世界里,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微粒非常非常小,小到我们根本没法一个一个去数。

就像沙滩上的沙粒,多到数不清。

那咋办呢?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新的工具来衡量它们,这个工具就是“物质的量”。

接下来咱们看看教材对这部分内容是怎么安排的。

教材从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引入,比如说“一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一下就抓住了同学们的好奇心。

然后逐步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以及它和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知识目标就是让同学们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它的单位摩尔,还有阿伏伽德罗常数。

能力目标呢,是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计算。

情感目标则是激发同学们对化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化学的神奇和魅力。

教学重点当然就是物质的量的概念和单位啦,这可是后面学习的基础。

教学难点在于让同学们理解为什么要引入物质的量这个概念,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进行计算。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内容,我打算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比如说,通过举例子,让同学们感受宏观和微观的差异,从而明白物质的量存在的必要性。

再比如说,通过课堂练习,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下面我详细说说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给同学们展示一杯水,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杯水里有多少个水分子吗?”同学们肯定会一脸茫然,这时候我就趁机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然后是讲解环节,我会用很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比如说,我会说:“假如把一个水分子看成一个苹果,那一杯水里的水分子就像一筐苹果,我们总不能一个一个去数吧,所以就需要一个新的单位来衡量这一筐苹果的数量,这个单位就是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 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的量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的掌握。

2.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关系的理解,计算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教室、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生活实例,如制作蛋糕时需要准确计量食材的分量,引起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思量,并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准确地计量物质的量呢?”2. 概念解释(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解释:“物质的量是物质中含有的基本单位数量的多少。

”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如一克铁和一克铜的物质的量是相等的。

3. 计量单位(15分钟)介绍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并与其他计量单位进行对照,如质量的单位是克,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等。

通过课件展示不同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摩尔=6.02×10²³个粒子。

4. 实验探索(20分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量某种物质的量。

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和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5. 计算方法(15分钟)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

如给出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让学生计算其物质的量。

引导学生运用摩尔质量的概念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过程。

6. 拓展应用(10分钟)通过多个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计算某种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等。

7. 归纳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物质的量的概念、计量单位和计算方法,并进行小结。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

物质的量说课稿《物质的量》说课稿(第一课时)一、说教科书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物质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是本章、本册乃至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教好本节课,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数量和单位,以及物质的数量和微粒数量之间的关系。

b.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b.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c.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什么之中的一个。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依据:学好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对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数量和浓度的计算也为以后相关计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因此,我确定“物质的数量及其单位”是本节的重点。

(2)、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基础:物质的数量和单位不熟悉、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因此我将此确定为本节难点。

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理论性比较强的特点,采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对比、类比及逻辑推理、形象化的启发式方法解决抽象问题,同时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教师快速掌握学生的情况,达到有针对性的目标,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法指导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学习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感受学习乐趣,化难为易。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程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即这节课学习第一节物质的量,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本44页表“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己说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要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又为以后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化学定量分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和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高中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会影响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可以使学生把微观量和宏观量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也能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表征物质的相应量的数量时带来的方便。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了解,采用“质量”和“物质的量”的类比,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标准、单位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 学习类比、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类比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掌握
难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确立依据:之所以这样确定教学目的,一方面是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想在学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我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类比”探究式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等。

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学内容和采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做到授之于渔)
六、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1)、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表达物质多少的物理量有哪些。

(2)、让学生回顾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如何界定的?
(3)、“一打等于12个”中这个“打数”概念的提出的意义是什么?
2、导入新课
熟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实际,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这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以教材“联想质疑”中一滴水的数目的巨大性”作为本节课的开篇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本节课感兴趣。

至此进入今天的课题“物质的量”
3、新授课教学
(1)通过教材“资料卡片”认识七个基本物理量
(2)回顾质量的学习思路
(3)类比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符号、单位、衡量标准N A,并对其作详细剖析,尤其是对N A的讲解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其意义,使重点难点一举突破。

(4)引导学生找出: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粒子数(N)它们之间的联系(5)向学生强调指出物质的量的量度对象只能是微观粒子,且在使用时一般要注明微粒的化学式。

(6)在课堂上做一些强化练习,帮助学生尽快接受物质的量这一个新的物理量。

课的结尾,我将会给学生们作一个简单的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由于本节是第一课时,我同时又会提出新的进一步的要求,既给学生留下一个美好的悬念,又给学生课下自主探究学习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指明了方向。

最后为了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我会留下适量的书面作业。

(下面我对本堂课的知识内容的板书设计如下:)
七、板书设计
第1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4、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5、(物质的量) 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三者之间的关系
6、温馨提示:物质的量的量度对象只能是微观粒子,且在使用时一般要注明微粒的化学式。

八、结束语(教学效果分析)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我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

我将这片“舞台”让给学生,他们尽情发挥、表演,自己扮演他们的学习合作伙伴,为他们获取知识提供服务。

我相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将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竞争力,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