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文 经典中的人生智慧感受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言行被记录在《论语》中,成为了后人学习借鉴的宝贵遗产。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人生智慧的教导,这些教导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阐述《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一、做人的态度孔子注重做人的态度,他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意思是君子以德为怀,而小人只顾着个人私利。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态度决定了他的行为和生活。
一个真正的君子应该心怀仁爱之心,待人诚恳、宽容、有礼貌,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忽视他人的感受。
二、修身养性孔子主张修身养性,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学习并时常实践,不也是一件愉快的事吗?这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学习和修身养性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修养,做到知行合一。
三、尊重他人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了对他人的尊重,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
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直接,但很多人却常常忽略了它。
只有在对待他人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四、诚信为本孔子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他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告而行,不可则止,不亦善诗乎”,意思是君子不与人争斗,但如果有必要争斗,那就像射箭一样直接而有力。
这告诉我们要坚守诚信,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五、知己知彼孔子非常重视知己知彼,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知道与了解之间不如喜欢与欣赏之间来得重要,喜欢与欣赏之间不如享受与喜悦之间来得重要。
这告诉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兴趣,并尽量去满足对方的需求和兴趣。
六、尊重老师和学习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了对老师的尊重和学习的重要性,他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三个人一起行走的时候,肯定有一个人是我的老师。
这告诉我们要尊重老师的教导,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与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一段时间,通过阅读《论语》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
而其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虽不是孔子的言论,却也是《论语》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它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作为一种反省自己的指标,它给我们的启迪实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导我们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错。
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应当注意的三个细节:办事、交友与学习。
只有做到了这些细节,生活才变得完整。
作为捣蛋大王,我做的调皮事实在太多了,也的确应该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让我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一下。
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想:算了,把这章看完了再去。
可妈妈一走,我就把这件事抛到脑后去了,只顾着看书,好不容易把这本书看完了,妈妈却回来了。
这时我才想到妈妈交代我的事我没做,不由的低下了头,免不了有被妈妈批评了一顿。
而在学习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
那天我们班学习《虎口藏宝》,下课后,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纳塔莉,那为什么提到其他人物的细节会更多些呢?那这种叙事特点又要归纳进那种写作特点中呢?我便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可直到放学,我还是没有丝毫头绪。
本想第二天去请教老师,可一起床,这个问题却又被我遗忘了。
唉!对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怜。
若是朋友伤害了我,就算创伤不大,我也会好几天不理他,弄得我俩很是尴尬,关系也越闹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在哪里摔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来。
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复犯错的最好措施。
多想想自己犯了什么错,以后怎么办,才可以避免自己重复的犯错。
人都会犯错,这是肯定的。
但一个错决不能犯两次。
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弯路。
论语读后心得体会(精选篇2)窗外的风正呼啸着打在窗户上,透过玻璃,我可以看到猛烈的北风把奄奄一息的枯叶拉扯到了远方。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心得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心得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
以下是一些人们从《论语》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的道德品质完善,然后才能治家理国、平天下。
2. 仁爱和礼制:《论语》对于仁爱、人际关系和社会礼制有深刻的思考。
孔子认为仁爱是一种彻底的关怀他人之心,而礼制则是一种行为准则,帮助维系社会和谐。
3. 学习进取:《论语》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实践和进步。
4. 自省和自律:《论语》重视个人的自省,通过不断反思和自我约束,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5. 诚信和守信:《论语》强调诚信和守信的重要性,认为人应以诚实守信作为处事原则,取信于人并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6. 忍让和谦逊:《论语》鼓励人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学会忍让和退让,以和平与善良的心态与他人相处。
7. 适应改变和变通:《论语》强调人们应适应时代的变化,明确指出各个时代需要不同的行为准则和处理方式,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这些心得体会突出了《论语》中的一些重要思想和价值观,对于指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和谐相处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然而,要理解《论语》还需要从具体的篇章和背景中深入研读,将其内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更广泛的理解和智慧。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优秀8篇)
论语感悟心得体会(优秀8篇)论语感悟心得体会篇1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
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
——题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富含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读了这篇著作,我受益匪浅,不仅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还知道了许多读书学习的方法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这本书,记载着孔子说的每一句有道理的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表现了孔子好问好学的学习精神,他自己成了老师,但仍然不断求学,而我们,遇到一点点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小小的困难就不理不睬。
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活中我们常常能接触到有长处的人。
这些长处值得我们学习。
因为只有谦虚,才能有进步。
所以,我们应该放下骄傲,虚心向别人请教。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对这句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它说的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有害。
我觉得很有道理,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学习重要,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如果只是死读书,肯定没有多少收获,所以就应该将读书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会有所收益。
论语中还有一话我也很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思是我不喜欢的,你肯定也不喜欢,所以我不会给你,他不愿意做我肯定也不愿意做,所以你不会勉强我去做这件事情。
让我深刻领悟到,做人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绝不要强人所难。
《论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我们应该认真地去读。
它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启迪着我们的心灵,它告诉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修身养性。
《论语》,我喜欢!论语感悟心得体会篇2说到学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论语》,而《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言之记录。
论语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仁德孝学礼和知”七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追求的。
时至今日,论语已经被世人们牢牢铭记在心。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对《论语》敬佩的原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
《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方面:面对缺憾与苦难: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重要的启示。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如何正确面对并处理这些问题,孔子的话给我提供了很多指导。
比如,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让我明白,不必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自己是否了解他人。
不断学习与进步:孔子自己就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习者,他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这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在生活和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他也强调了对于学习的热爱和对于知识的追求,这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和动力。
重视自我修养: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他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不断反思自己,从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修养。
秉持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即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
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启示。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秉持中庸之道,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和协调,从而避免走向极端。
推崇仁爱之心: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仁爱之心的重要性。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让我明白,我们应该以一种仁爱的心态来对待他人,尽可能地帮助他人,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氛围。
总的来说,《论语》对我的人生启示非常多,它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如何面对生活中的问题与挑战、如何保持不断学习、如何重视自我修养、如何秉持中庸之道以及如何推崇仁爱之心。
这些启示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论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文献之一。
论语中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依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本文将论述论语中的一些人生智慧,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仁爱之道论语中强调仁爱之道,即待人以仁心,宽容待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这一思想对于维系社会和谐、促进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论语·子曰》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告诫我们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仁心待人,不做对他人有害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秉持这一理念,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益,以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二、学习与修身论语中强调学习与修身的重要性。
如《论语·子曰》中所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说明了通过学习知识、修身养性可以达到人生的快乐与成就。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不断学习、追求知识,修身养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完善,使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三、治国理政论语中也提及了一些治国理政的智慧。
如《论语·子张》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告诫了我们在治理国家时应以德为先,善待百姓,以德征服人心。
在现代社会,政府应具备良好的治理能力,注重人民的利益,倾听群众的声音,以德行和以民众的福祉为出发点,推动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四、勤俭节约论语中也强调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如《论语·子贡》中所言:“麻冕,礼也。
今也纯,俭,吾从众。
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
虽欲从之,末能违也。
”这说明了在生活中我们应当遵循节俭的原则,珍惜资源,崇尚简朴的生活方式。
现代社会,我们应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态度,避免奢侈浪费,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论语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人生智慧,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应更加深入地研读论语,把其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改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升自我修养,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读论语的智慧心得体会
读论语的智慧心得体会读论语的智慧心得体会1“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每每读到《论语》中的这句话,总会生发些许感慨。
是啊,在这浮躁的时代,人们总是知易行难。
临睡前脑海中的激情澎湃,在第二天却连早起都做不到。
人在做事前说得慷慨激昂,似乎一切艰难险阻都无所畏惧,却在实施时,由于自己的懒惰和好逸恶劳使计划往往以失败告终,不仅没有完成自己的目标,还使别人对自己的信誉产生怀疑。
闻一多先生说“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他似乎并没有“说”,但他却刻苦研学,不屈不挠,实现真理,不顾一切,做出了辉煌的成就。
回顾往昔,又有哪一位伟人不是像闻一多先生一样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呢?大禹治水,我们歌颂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却不知他三次在家门前驻足的叹息与泪水。
绝世智者卧龙诸葛为兴复汉室,一生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而死,只为报三顾茅庐之恩和践行对先帝刘备的许诺。
周恩来总理从小立下宏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他的努力和不断奋斗,使他没有辜负这句话,他所创建的丰功伟业,使中国人民敬仰,也赢得了世界人民尊敬。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表明的不仅仅是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亦是对社会和国家的信誉的保障。
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社会的口号,如今医疗保障,城乡建设,脱贫攻坚战略等民生政策的实施和不断改善,是社会对其承诺的践行。
国家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不断发展进步,使中华民族的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多边贸易,对外开放,现代丝绸之路亦是国与国之间的承诺。
吾辈若欲成芳华,必须无问东西,走遍风雨兼程。
与其对别人侃侃而谈自身星辰,不如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斩破眼前的黑色长空,用自身不懈的努力和拼搏,使心中的梦在汗水的浇灌下熠熠生辉。
只有无问东西砥砺前行,梦想之花才会灿然开放。
读论语的智慧心得体会2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也是全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治学态度,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
读《论语》学生个人感想和体会 (推荐6篇)1. 《论语》是一部让我印象深刻的书,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什么是“诚信”和“人伦道德”。
在《论语》中提到的“诚信至死不变”的精神让我感到非常震撼,它告诉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诚信,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下社会缺失的品质。
同时,在《论语》中,孔子讲的很多道理都是围绕“仁”的核心展开的,这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阅读《论语》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它富有哲理性、深刻而生动,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引导着我思考。
《论语》中孔子对于如何做人和如何做好事的教导一针见血,让我深受启发。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孔子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人类道德底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个道理,尽可能做到不伤害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3. 阅读《论语》是一次精神之旅,它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让我在个人修养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论语》中不仅包含了孔子的思想和观点,还融合了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精华。
孔子在《论语》中主张“礼貌待人”、“仁爱天下”,强调谦虚、耐心、自律等品质,这些都让我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一种和谐、互相尊重的关系。
4. 在《论语》中,孔子所阐述的理念和观点让我领悟到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尤其是在生活中,不断提醒自己要坚持“中庸”之道并能够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
在我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培养自己的耐心、温和,和自主学习并且善于思考的品质,更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5. 阅读《论语》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它的思想和观点犹如一片灯塔,不仅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更是成就了我们的人生。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诚实”、“正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价值观,这些让我在平凡的生活中更加明白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对待人际关系和尊重他人。
因此,我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它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五篇,欢迎查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1《论语》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将平日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一些言行合为一处而成的,其中孔子的言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甚至有了专门的学派:儒家.孔子没有留下任何一本可以完全证明是他写的著作,我们了解他的思想,仅仅能从《论语》中寻找线索,可见这本书的历史价值.《论语》中,多为孔子讲礼.仁.君子之言语,也有许多评价名人的话,但我觉得,我们读《论语》,应将重点放在孔子以老师口吻说的话上,这样,如同他穿越时间,在向我们讲课一样,让我们明白事理.并且,在这些话中,孔子所提倡的大多数都是我们普通人做得到的,是有益处的,何不试试呢?比如整本书的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我最喜欢的章节之一.它分三句,我认为第一句其实是提倡不读死书,即学习知识.道理,不能一直存着不动,最好时不时去实践一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确实,我也试过几次,其中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运用刚学的简便运算,对着长长的收银条快速帮爸爸完成了核对,我真的感到很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要珍惜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能获得快乐;如果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自己,自己感到快乐,是因为知道朋友在乎和珍惜自己.也许,有朋自远方来,古人会比现在的人更加感到快乐,因为他们与朋友的每一次相聚和离别,都有可能是最后一聚.最后一别,交通不便是他们最大的敌人,我所在的四川省,古人就曾说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认为是劝我们不要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诋毁自己,可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动机,不了解自己,并非恶意伤人心.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必生气了,为什么非要让别人了解自己?孔子这句活中,提到对〝君子〞(我认为是指道德高尚的人)的一点要求.即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在整本《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了对君子的要求,但每次不尽相同,有时为了突出君子的高尚,孔子还以〝小人〞(我认为是指道德较低下的人)与君子作对比,如:〝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我觉得,虽然身处两千多年后,我们仍然可以用《论语》中君子的道德标准来规范自己,尽力去做一个现代的〝君子〞.《论语》中可以引申出很多东西,里面运用古文讲述的道理也可以让我们思考良久,我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写出了对《论语》中一章的片面理解,已经有一些字数,可见整部《论语》及孔子学问的深奥无比,很难理解透彻,孔子的弟子子贡也说过:〝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编撰而成.包含着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是经典中的经典.〞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是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则,它的意思是:后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房子,便敬爱兄长;寡言少语,说则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后,有剩余力量,再去学习文献.孔子认为,弟子首先要懂得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如果还有闲暇时间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对于知识,则放在第二位.中国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古人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懂得孝的做人之道.古时候,有一则关于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小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久满足父母的这的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了疲劳,邻居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可见,孝道在炎黄子孙心中的地位了.孝,是孔子提倡的美德,父母生我,育我,作为子女,怎么不做到孝呢?小时候,父母有好吃的东西,总会让给我们吃;我们长大了,能承担一些家务活吗;父母交代的事我们做到了吗?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是否去关心他们了吗?这些看上去的小事,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不仅如此《论语》也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阅读《论语》我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做人的仁德,以及品味哲学的思想情操.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是说:几个人在一起出自2000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今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己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曾经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是说教师对自己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我只不过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在《论语》里对曾经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应该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直点缀装扮着孔子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是我们忧虑的.通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是得益非浅!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4这个寒假我读了论语这本书,虽然不是很复杂的古文,但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5《论语》十则读后感触频多,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整理以前的书本时,会不时有新的发现;偶尔翻起一本老书浏览几页,有时也会有新的收获.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论语》十则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另外〝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给我感触很深,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忍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通过学习《论语》十则,我明白了:学习要讲究方法;遇到困难,就得去克服它;还懂得了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感悟人生读后感。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读后感(精选7篇)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实,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
你会写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读后感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读后感(精选篇1)一代智者万代师,被称为”至圣“的孔圣人孔丘,以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在腐朽的世界上闪耀着自己的光芒,他坚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使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学习方式,他贯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为人处世之道……那一句句论语,倾诉着他的心声,那一句句论语,凝聚着他的智慧。
哪怕相隔几千年,我们依旧聆听着他的教诲,我们懂得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中心,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中孔子的告诫,我们明白了”礼之用,和为贵,贤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中他的教导。
而那一条条论语中,最令我触动的,还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在孔子的眼中,有智慧的人,修为就是不会迷惑,这样的人,早已看破了世间红尘。
经历了太多,在谜题中徘徊,最终拥有了现在的成就,因为见过太多,所以自信,也不会被事情迷惑;而有仁德的人,修为就是不会忧愁,因为仁德,所以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担忧,见识过了风风浪浪,经历过了大风大雨,才有了如今的平静。
这样的人,哪怕天塌了下来,也只会安安静静的去补救;而那些有勇气的人,修为就是不会畏惧,有了勇气,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哪怕困难再大,风浪再急,就算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就是因为勇气,有了支撑下去的信念,因此,无论什么样的危险,也会慢慢在他们心中的勇气下慢慢灰飞烟灭。
从古至今,成为圣人的人太少太少,只是因为心中的杂念,唯有孔丘,不仅见多识广,待人宽厚,更是无所畏惧。
或许我无法真正理解孔子,解析论语,但是,我知道,唯有孔子,能在乱世中,依旧驰聘神思妙想。
论语读后感智慧与人生的启示
论语读后感智慧与人生的启示论语读后感:智慧与人生的启示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者所记录的一部经典著作,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受其中蕴含的智慧与人生的启示所触动。
以下是我对论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论语教导了我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述而》一章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让我认识到单纯地追求知识而不去思考,只会使知识没有实际的意义和应用。
智慧的人应当思考问题,去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并通过实际的学习来强化自己的智力。
其次,论语让我明白了与人相处的道理。
在《有朋自远方来》一章中,孔子谈到朋友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这启示我要以家人为重,不要远离家园去追求个人的目标,同时也要选择合适的人际关系,与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的朋友相交,相互支持,互相成长。
另外,论语中的“仁”、“义”、“礼”等观念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颜渊》一章中,孔子讲到仁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和尊重的核心价值。
这使我意识到要成为一个有仁心的人,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同时,论语中还提到了义和礼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守规矩、遵守道德规范的必要性,不仅对自己有益,也对社会有好处。
此外,通过阅读论语,我也认识到了努力奋斗的重要性。
在《述而》一章中,孔子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永远保持进取的心态。
只有持续不断地努力奋斗,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最后,论语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也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学而》一章中,孔子讲到了修身以及恢复国家的重要性。
这使我明白了个人修身齐家才能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要从自己做起,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论语,我感受到了智慧与人生的启示。
它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追求仁义礼和努力奋斗,并且让我明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论语的学习与人生智慧的领悟
论语的学习与人生智慧的领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孔子的《论语》被广泛地奉为经典著作,对于后世的影响持久而深远。
《论语》中蕴含的智慧和思想,成为了人们追求人生意义和智慧的重要源泉。
本文将探讨《论语》的学习对于人生智慧的领悟。
一、读《论语》的启示通过学习《论语》,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人生智慧。
孔子的言行传承下来,成为了人们引导生活的重要准则。
例如,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教导我们要对他人怀有同情和体谅之心,待人以诚。
此外,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启示我们要持续学习和修炼,不断提升自我。
二、《论语》中的智慧理念《论语》中的众多格言和道德准则,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指引。
例如,孔子说“温故而知新”,这是在强调人们要通过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不断积累智慧和见解。
另外,孔子提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意味着从每个人身上我们都可以学到一些东西,这就要求我们虚心接受他人的观点,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三、通过《论语》的学习实践智慧学习《论语》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智慧,还需要将其转化为行动并运用于生活中。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论语》,自省自身的言行是否符合孔子的标准,以此促使自我成长。
例如,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这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和接受知识,更要通过实践和不断重复巩固所学的智慧,将其转化为能力和信念。
四、《论语》与现代生活的结合虽然《论语》是古代的智慧之书,但其中的智慧理念与现代生活仍然有着相当的适用性。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人们更加需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论语》教导人们要保持真诚、宽容、敬业和尊重他人。
这些智慧教导我们在面对现代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时,如何保持自己的定力和智慧。
综上所述,《论语》的学习对于人生智慧的领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与实践,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深刻的人生启示和智慧指引。
《论语》中的智慧准则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有助于我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追求个人成长和终身学习。
论语智慧解读经典的思考人生的启迪
论语智慧解读经典的思考人生的启迪在论语中,孔子的智慧与思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和指导。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论语进行智慧解读,探讨其对人生的思考启迪。
第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个人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的这一观点提醒着我们要重视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以及与家人和社会的关系。
只有通过个人修身,我们才能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将个人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知易行难。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知与行的关系。
他认为知易行难。
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在当今社会,人们容易获得各种知识,但真正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人却并不多见。
我们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才能够培养自己的实际能力。
此外,只有在行动中我们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困难和挫折,通过战胜困难和挫折,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第三,学而时习之。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在当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通过学习,我们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
同时,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之成为我们的实际能力。
第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论语中,孔子谈到了领导者应该有的准则。
他强调了领导者应该以天下人民的福祉为己任,首先关心人民的困难和忧虑。
这是一种为人民着想的价值观,也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将这种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我们应该关心身边的人,关注他们的困难和忧虑,积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以共同的福祉为目标。
第五,不耻下问。
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不耻下问的价值。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谦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论语思想解读学经典的智慧人生的启示
论语思想解读学经典的智慧人生的启示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集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论语的思想解读学习,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关于智慧人生的启示,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思想。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指一个人应该先修身,使自己的品德和能力得到提升,然后才能够应付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这种思想教导我们:只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影响他人,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不断学习的精神论语中对于学习的强调,告诉我们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无论职业或社会地位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谦虚和学习的心态。
对于智慧人生的启示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和提高自己。
三、持之以恒的毅力论语中经常强调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事业上,只有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才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取得成功。
这种毅力的精神启示我们:要有耐心、信心和毅力,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长远的成就。
四、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论语中强调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才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这种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告诫我们:在智慧人生中,诚实守信是人格的基础,只有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才能够赢得他人的认同和赞赏。
五、勤奋进取的工作态度论语中强调勤奋进取的工作态度,告诉我们只有通过艰苦努力,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工作态度的智慧启示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勇往直前,才能够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六、谦逊和宽容的心态论语中强调谦逊和宽容的心态,教导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学会宽容他人的不足和错误,互相尊重和理解。
这种心态的引导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虚,不争不抢,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总结起来,论语思想解读给我们的智慧人生带来了许多启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断学习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勤奋进取的工作态度、谦逊和宽容的心态等等,都是论语思想中所强调的智慧人生的重要特征。
论语智慧人生的读后感
论语智慧人生的读后感《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教诲,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智慧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下面是我对《论语》智慧人生的读后感。
人生智慧是《论语》一书所探讨的核心主题之一。
在《论语》中,孔子以自己的言行为范本,教导人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经过我对《论语》的悉心研读,我深受孔子的智慧哲学启发。
首先,孔子强调修养内功。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首先要从内心做起。
孔子在《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志向,要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要以德行为准则,要有仁爱之心。
同时,孔子还提到了艺术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学习艺术可以修身养性,提高审美能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感启发,意味着要全面发展自己,不仅要注重学术知识,还要注重个人修养和艺术修养。
其次,孔子注重人际关系的处理。
在《论语》中,孔子频繁地与他的学生、朋友进行讨论和交流,这些对话中蕴含着深刻的人际智慧。
孔子教导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要善于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观点,要学会与人相处,并通过相互影响和启发来提高自己。
同时,孔子也强调了约束自己的言行,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进取,做到言行一致,使自己成为人们喜欢和敬重的人。
这些教诲让我深刻认识到在人际关系中,理解与尊重是建立友谊的基石。
第三,孔子注重政治和社会伦理。
他认为,要治理国家和平天下,首先要在家庭中营造和谐的氛围,努力实现家庭和睦、社会稳定。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仁者爱人,尊重礼法,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他强调君子应该宽容包容,以德治国,而不是以权力压迫。
这一思想对于社会的稳定和持久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研读《论语》,我深刻认识到,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需要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高尚的品德,才能真正为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繁荣贡献力量。
最后,孔子注重自我反思和修正。
论语智慧箴言的人生启示
论语智慧箴言的人生启示孔子的《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和深邃的道理。
这些智慧箴言不仅是古代社会的智慧结晶,更是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论语》中的智慧箴言对人生的启示,从而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塑造更丰盛的人生。
第一,仁义礼智的培养孔子认为,一个人应当持有仁义礼智的德性并加以培养,才能在人际关系与社会交往中获得成功。
仁者爱人,有善心善意;义者尊重公平与正义;礼者注重规范与仪式;智者重视知识与智慧。
这几个方面的培养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
而在当今社会,培养仁义礼智的品质,无疑是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基础。
第二,谦虚和学习的重要性《论语》中强调了谦虚和学习的必要性。
孔子教导学生要“虚心使人有进步的机会”,并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
只有知道自己的不足,谦逊的接受他人的指导,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里,学无止境的观念更加重要,只有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够不被淘汰,适应社会的变革。
第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体修身和家庭、社会规范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从内心开始修身养性,追求个人的德行和品德,然后将这些修养因素应用到家庭、社会,最终达到治理国家,造福天下的境地。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应当从自己、家庭以及所处的社区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秉持公正和谐的原则,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勤劳和诚实的品质在《论语》中,孔子多次提到勤劳和诚实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勤奋工作能够带来成功和幸福,而诚实则是个人性格的基础。
通过勤劳和诚实的品质,我们能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建立良好的声誉,并与他人建立起可信赖的关系。
这种品质也是我们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始终应该坚守和发展的。
第五,追求道德的价值《论语》中强调了追求道德的价值以及道德的力量。
道德是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和责任感的反映,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观后感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观后感一、论语中的人生智慧观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万世师表。
《论语》是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的言行录,深刻阐述了许多关于人生的智慧观。
通过研读《论语》,可以获得丰富而深邃的人生哲理,引导我们正确面对人生起伏与困境,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
二、孔子对待学问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论语》中,孔子非常注重“学问”,认为学问是进步和成功的基础。
他告诫年轻人要勤奋苦学,不断修炼自己。
同时,孔子也强调要与社会相互交流,以实际行动去实践自己所学到的道德品质。
他建议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的好公民,在家庭中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并积极参与到国家事务中去。
三、道德修养和个人意志力孔子经常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理念,在这种理念中,个人的道德修养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廉洁正直,更关注个人内心深处的道德品质。
他鼓励人们培养自己对善恶判断力和意志力的发展,在逆境中也能坚守正道。
同时,孔子也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教导我们要待人以真诚和善意,用宽容和理解去对待别人。
他认为只有我将自己放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才能建立起良好互信互助的社会,并引领我们走向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
四、知行合一和持之以恒“知行合一”是孔子思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知识与行动相结合,并且二者互相支持并促进。
孔子认为只有塑造良好品质无法使一个人完美;同样地,没有实践无法发展我们思维和智慧。
只有将所学到的道理付诸实践,并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才能真正取得成长与成功。
在《论语》中,孔子还强调了坚持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他教导我们要有恒心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不断的反省和调整。
他相信只有通过长期坚持努力,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进步。
五、谦虚与自律在孔子提倡的修身养性中,谦虚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
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这意味着一个真正道德高尚的人应该关注精神成长而非物质追求。
从《论语》中寻找人生智慧
从《论语》中寻找人生智慧纵览人类文明的历史,先进的技术来在西方,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我们中国。
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
最近,笔者品读了《论语》,自己深受启发,改善了心智模式,借此把一点学习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学《论语》意义所在在笔者看来,凡夫度日、觉者度己、圣贤度人。
品读孔子的《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能使我们在纷繁万象中拔云见日,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
近代大儒梁濑溟从出世、出世的观点出发,归纳出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曰“逐求”,二则“厌离”,三乃“郑重”,并分别作了深刻阐述。
笔者试解析如下:一是“争名夺利、为我独尊”的人生态度。
通常表现为追逐物质享受,以及表面的虚荣,比如攀比吃穿、居所、声色,豪夺金钱、利益乃至地盘等,一面受利益驱使,一面受问题困扰,不断向外索取,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
这种思想主要盛行于西方国家,比如欧洲早期的“大帝国”,都是通过战争、掠夺发展起来的,包括近代“一战”和“二战”也是从欧洲打响的。
二是“悲观厌世、修身养性”的人生态度。
这类人的基本特征是,感到人生太苦或过分悲观,对生活没有追求,对大多事物不感兴趣;他们向往极乐世界,不重今生、而修来世,通常信奉宗教。
其发源地是印度,所有印度人为宗教而生活。
尤其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在我国比较盛行,影响力大有超过佛教之势。
三是“郑重生活、实现价值”的人生态度。
其特征是,他们立于天地之中,行人间正义,尊重生命、尊重规律、尊重自然;以平和的心态对人,以不苛求完美的心态对事,既全力以赴,又顺其自然。
这种思想主要在我们中国,只有中国人才有这种境界,正是儒家思想几千年影响的结果。
现在,“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儒家思想倍受推崇,说明外国人更热衷于探寻东方智慧。
不同的人生态度,必然有不同的命运结果。
“功利者”永远痛苦迷离、怨怨相抱,为天下所不耻;“厌世者”痛不欲生、修道练佛,失去了人生斗志;唯有郑重生活的人,崇尚道德、秉承大义,过有意义的人生,实现最大价值。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
那么读者们读后有什么收获呢?请往下看。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希望你喜欢。
论语读后感之人生感悟篇一何为人?还是孔子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人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去干自己需要干的事情,踏踏实实的将眼前要干的事干好,那么样样事都会变得有条不紊起来。
不问收获,只求耕耘也是我们能做成一件事之大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当初都是默默无闻的,所以说你若是到了“老之将至”而一无所成的话,真不是你太笨恐怕是太聪明的原因了。
一个人能做到踏实稳重,便是有礼了。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他必定成了一位有尊严的人。
我们在社会上所做的一切努力不过就是想让自己活的体面一些,能得到虽不是周围人的尊重最起码不会受到轻视。
在这个社会上,越是卑微的人越是看重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世俗大众们努力的生活,努力的维护世俗的人情关系,可是终归落下的却是东家长李家短的是非人生。
古人说:“儿女情长,英雄气短。
”当今社会用情不如用礼,“礼之用,和为贵,”与其为情所困,不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处理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合作关系都应礼字当先。
礼便是尊重,便是宽容。
这才是人之大爱,也是对己获得的最大的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受辱,很可能是我们自己轻浮不稳重的原因造成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便是受辱之一;克,伐,怨,欲为二(好胜,自夸,怨恨,贪欲);巧言令色为三。
孔子言:“刚﹑毅﹑木﹑讷近仁。
”就是教我们学会忍让,坚持,敦厚而谦卑。
如若再能做到:“贫而无諂,富而不骄。
”那我们便可为一个真正的无忧无惧,坦坦荡荡的人了。
做好了自身又如何处事呢? 孔子便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世俗之人。
“识时务者为俊杰”是他最大的处事原则。
在生活中他处处审时度势,他教你怎样和乡党们相处,如何表现。
在工作中如何和上级交流,如何在上级面前表现自己。
与自己水平相当的人怎样相处,比自己差的又另当别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读《论语》——经典中的人生智慧
论语乃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作,其中简洁且精炼的句子,蕴含着治国治民、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等方面的人生大智慧。
我就论语中第一章学而里的第八小节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钱穆先生在《论语新解》中对此的解读如是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所学的也不会巩固。
要以忠和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先说说第一句,“君子不重则不威。
“重”字由“壬”和“里”构成。
“壬”意为掌握并肩任,“里”意为居里、故里,可以理解为人类生命的源泉和存在的本质。
可见“重”所表现的就是肩负着的人类重大的道德使命,如果看成动词的话,也是君子对自身所具备的道德品质的重视。
即使是一个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如果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珍贵价值不加重视,那么他在社会生活中就不可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获得应有的影响力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本句话,我非常同意钱穆先生的解读,能肩负起人类道德品质的人必然是厚重的、稳重的。
人不厚重,则失威严,就不为人所敬重,就很难树立威信。
君子的威严出自哪里,就是平时的庄重稳重。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英雄无言,平色生威”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英雄不用说过多的言语,他的威严是靠平日里的庄重的脸色,稳重的行为展现。
这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威严的气质,能让人不自觉地尊重敬重他。
从古到今,对“学则不固”的理解有很多种。
有一种说法说“固”是指“坚固”,另一种认为是“蔽”的意思。
在《论语注疏》中,孔安国注:“固,蔽也。
一曰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义理。
”人们应当学习先王之道,以至博闻强识,则不固蔽也。
言人不能敦重,既无威严学又不能坚固识其道理也。
明须敦重也。
”而有的人认为,此句里面应有一个逗点,即“学,则不固。
”那么意思就是:从事于学,则不会有“固”的弊病。
因为“固”在《论语》里面几乎全是负面的意思。
例如孔子四绝中的“毋固”;“固”有鄙陋、无知、顽固、蔽固的意思。
还有人却认为这里漏掉了一个“不”字。
没有这个“不”字,语言及逻辑结构就不具对称性,加上这个“不”字,其良好的对称性就立即出现了,这是古今中外所有作者写作时努力追求的美。
(《发现论语》)在我看来,可以先从字形入手来解读。
首先,这个“固”字,是由一个“口”与一个“古”组成,许慎注曰:“四塞者,无罅漏之谓。
”固,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已然者曰固,即故之假借字也。
从字形入手,当为固字的本义。
由此引申,则有“坚固”、“执一不通”、“鄙陋”“本然”“已然”“常然”“固然”“固守”等义。
(《康熙字典》)所以,对“固”的解释,“坚固、固守”和“蔽、鄙陋”本是一致的,区别就是前者是就其积极的意义而言,坚固,不易受侵害。
而后者则是就其消极的方面而言,在思想上的固则为固守己见、执一不通。
我认为,从知识论角度看,知识的增加无论对个人还是人类总体而言都是无止境的,因此须夯实基础,然后不断地添砖加瓦,所以要讲要“坚固”。
而如果把“学”仅仅限定在现有的知识的范围内,则无法体会对生活、生命的更高层次的感悟。
而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须认识到现有知识的不足、弊病与局限性,懂得变化,懂得发现,懂得延伸,君子必须“无固行”才能“时中”,才能获得更高层次的智慧与领悟。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此处的“无友不如己者”一句成
为千古争辩的焦点。
钱穆先生认为“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与不如己者为友,无益有损。
”李零持类似观点,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孔夫子主张就是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南怀谨则认为孔子的意思是“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
”李泽厚持类似观点。
我不太赞同钱穆先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并不认为孔子这句话是教我们“莫和不如己的人交朋友”,如果你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你不如别人,别人也不与你交朋友,你如何求得进步?社会如何求得进步?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那么这说明,他本人是主张向别人学习的,甚至是某些地方不如自己的人。
“无友不如己”不是叫我们跟所有不如自己的人都不成为朋友,根据儒家的一贯主张,他在此处应该是强调不要和人品很差道德败坏的人成为朋友。
联系前文,可以理解成一个人不要经常和那些“道德修为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为朋友,如果这样,他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便会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难树立起来。
南师有反讽:“照这么说,比如司马迁这样的人要和谁成为朋友?大学校长只能跟教育部长交朋友,部长只能跟院长做朋友,院长只能跟总统做朋友,总统只能跟上帝做朋友了?”如果一味跟比自己道德水平高的人交往,而比你道德水平高的人想和比他道德水平更高的人做朋友,那你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圣人岂不是寂寞死?
当你抱着接纳和学习的心态面对他人,你会发现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人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
而且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我们看人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有时也要适当的放过别人的缺点。
就比如这个人懦弱游移,但是做事稳妥,三思后行,和自己的感情用事、轻率随意比起来,难道不应该学习这点么?那个人粗鲁专制,但是做事果敢,敢作敢当,和自己凡事不能决断比起来,不也是该看齐的么?就连有时在那些有关黑社会电影中,也能从那些老大身上看到有情有义、荡气回肠的好品质。
对待朋友,就更不用说了。
只要你能保持一颗谦逊的态度,就一定能在你身边的朋友身上发现一些你所欠缺的值得你学习的宝贵的品质。
只有在这样的互相学习中,才能一起收获,一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