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4春版)《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李学聪冯燕编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二0一四年二月实验一 热电偶测温及校验一、 实验目的1.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2.掌握热电偶校验的基本方法;3.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及格。

二、 实验内容和要求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通过对K 型热电偶的测温和校验,了解热电偶的结构及测温工作原理;掌握热电偶的校验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定期检验热电偶误差,判断是否合格。

三、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1. CSY2001B 型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下称主机) 1台2. 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 1块3. 热电偶镍铬 ― 镍硅热电偶(K,作被校热电偶) 1支 镍铬 ― 锰白铜热电偶(E,作控温及标准热电偶) 1支4. 213位数字万用表 1只四、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测试1.观察热电偶,了解温控电加热器工作原理。

①拿起热电偶并握紧黑柄,然后旋开热电偶的金属保护套,缓慢抽出,观察热电偶的外形。

观察完后,将其旋紧并注意不可以让热电偶和金属保护套接触。

②温控器:作为热源的温度指示、控制、定温之用。

温度调节方式为时间比例式,绿灯亮时表示继电器吸合电炉加热,红灯亮时加热炉断电。

2.仪器连线(如图1所示)① 首先将综合实验台的电源开关置“关”, 然后将电源插头(实验桌前面)和加热炉电源插座插入综合实验台面板上的“220V 加热电源出”处;② 将热电偶工作端插进温度传感器实验模块上的加热炉炉膛内, E 和K 分度热电偶的冷端按极性(注意区分“+”和“—”)分别接在“温控”和“测试”端。

3.开启电源 将综合实验台和加热炉的电源开关打“开”。

4.设定温度和测量数据将功能开关置“设定”,调节旋钮设定温度为50℃, 然后将开关拨至“测量”位置;当炉温达到设定值时, 等待3―5分钟炉温恒定后,分别测量“温控”和“测试”的电压(开关保持在“温控”状态),交互测量四次,把输出的热电势记录于表2中。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2014

《现代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2014

实验一(1) 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εK R R =∆/式中R R /∆为电阻丝电阻的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的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是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状态。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O14/εEK =。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主控台上电压表)、±15V 电源、±4V 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检查应变传感器的安装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块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块的左上方的R 1、R 2、R 3、R 4。

加热丝也接于模块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各应变片初始阻值R 1= R 2= R 3= R 4=350Ω,加热丝初始阻值为50Ω左右。

2、差动放大器的调零首先将实验模块调节增益电位器Rw 3顺时针到底(即此时放大器增益最大。

然后将差动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相连并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上的电压表输入端Vi 相连。

检查无误后从主控台上接入模块电源±15V 以及地线。

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调节实验模块上的调零电位器Rw 4,使电压表显示为零(电压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 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

(注意: Rw 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一直到做完实验为止)3、电桥调零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适当调小增益Rw3(顺时针旋转3-4圈,电位器最大可顺时针旋转5圈),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片R1(即模块左上方的R1)接入电桥作为一个桥臂与R5、R6、R7接成直流电桥(R5、R6、R7模块内已连接好,其中模块上虚线电阻符号为示意符号,没有实际的电阻存在),按图1-2完成接线,接上桥路电源±4V(从主控箱引入),同时,将模块左上方拨段开关拨至左边“直流”档(直流档和交图1-2 应变式传感器单臂电桥实验接线图流档调零电阻阻值不同)。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样本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样本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物流工程学院港机实验室编武汉理工大学9月前言《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经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熟悉现代测试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及信号分析处理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科学试验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内容的安排, 特制定本实验教学指导书, 其内容包括信号分析实验、传感器原理实验、应变电桥输出特性与静态应变测量实验和结构动态应力应变测量实验。

本指导书由朱泽、宋强编写, 其中实验一、实验四由朱泽编写, 实验二、实验三由宋强编写。

编者9月目录实验一信号分析实验 (1)实验二传感器原理实验 (13)实验三应变电桥输出特性与静态应变测量实验 (18)实验四结构动态应力应变测量实验 (23)实验一信号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测试信号的分类和描述, 学会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相关分析。

2.熟练掌握对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步骤与作图方法, 熟知其频谱特性。

3.经过上机实验, 学会应用信号分析软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

4.要求上机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及实验步骤, 为顺利地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二、实验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若干台, 配以应用信号分析软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

三、实验步骤1.典型信号及谱分析(1)时域信号波形及其谱的观察, 数据检索和列表查看双击””打开信号分析软件。

点击右侧操作菜单””,在其下拉选项中选择””选项, 将会出现通道配置窗口, 对于AI1-01通道, 在该窗口的”参数”列中, 点击”类型”下的信号下拉选项, 选择”随机”信号, 如图1所示。

图1 随机信号的选择信号类型设置好后, 点击该随机信号右侧”幅值”参数下的数值, 该选项即被激活, 将其更改为”4000mv”, 最后点击通道配置窗口右下角的””按钮, 予以保存。

该软件在””模式下的菜单选项共4项: ”参数文件””存储规则””设置””测量”如图2所示。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完整版!!!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完整版!!!

苏州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报告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潘敬熙2012年5月【实验一】常规测试测量仪器综合使用一、实验目的:了解通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规测试测量仪器的原理、学习其一般的使用方法。

通过典型测量技术的计算机仿真与实验室电路搭建,掌握常规测试测量仪器综合使用的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学习通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万用表等常规测试测量仪器的原理。

应用通用示波器观测信号发生器发出的常用波形。

通过按钮操作,进一步了解通用示波器中触发及扫描电路的工作过程。

熟悉通用示波器的操作方法。

2、学习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的方法与过程,熟悉调幅系数的示波测量法。

仿真时,模拟乘法器1496可由学生自行设计。

3、学习二阶有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调试方法和步骤。

并参照学习材料,查资料自行设计一带通或带阻滤波器自拟实验步骤,测出电路中心频率,测量并画出电路的幅频特性。

三、参考学习材料 1、示波器的组成框图图1.12、调幅系数M 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设载波信号为:u c (t) = V c cos ωt ,调制信号为:u s (t) = V s cos Ωt 则调幅波信号的表达式为: u AM (t) = V c [1+(scV V )cos Ωt]·cos ωt = V c [1+M cos Ωt]•cos ωt其中,ω为载波信号的频率,Ω为调制信号的频率,scV M=V ——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幅度比,称为调幅系数。

从调幅波的表达式可以看出,已调幅波包络的最小值出现在cos Ωt= -1的瞬间,包络的最大值出现在cos Ωt = 1的瞬间。

设包络的最大峰峰值为B ,最小峰峰值为A ,有u AM (t)|max = V c (1+ M)cos ωt =B 2u AM (t)|min = V c (1- M)cos ωt =A 2由上两式可得: M=B-A100%B+A图1.23、调幅系数线性扫描测量法把已调幅信号加到示波器的Y 轴,X 轴采用示波器内的线性锯齿波电压,并把调制信号作为同步信号输入示波器的外触发或同步触发端,调整扫描电压的频率,应使其等于调制信号的频率(或是它的若干分之一),则可以在示波器屏幕上得到一稳定的调幅波波形(如上图所示)。

《现代测试技术》课堂实验教学指导书1

《现代测试技术》课堂实验教学指导书1
3、读数
(1)调节反光镜使读数窗亮度适当;
(2)旋转读数显微镜的目镜,使度盘及分微尺的刻划清晰,并区别水平度盘与竖盘读数窗;
(3)读取位于分微尺上的度盘刻划线所在位置的分数,估读至0.1ˊ(即6″的整倍数)。
盘左瞄准目标,读出水平度盘读数,纵转望远镜,盘右再瞄准该目标读数,两次读数之差约为180°,以此检核瞄准和读数是否正确。
4、瞄准水准尺、精平读数
(1)瞄准 竖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已松开水准仪制动旋钮,转动仪器,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水准尺,固定制动旋钮,用微动旋钮使水准尺大致位于视场中央;
转动目镜对光旋钮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旋钮看清水准尺影像;
转动水平微动旋钮,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予对消除。
7、计算检核:后视读数之和减前视读数之和应等于高差之和,也等于平均高差之和的二倍。
8、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改正数计算。
9、计算待定高程:根据已知高程点A的高程和各点间改正后的高差计算B、C、D、A四个点的高程,最后算得的A点高程应与已知值相等,以资校核。
四、可以依照课堂所讲授进行双面尺法进行普通水准测量实习

距离
(米)
观测高差
(米)
高差改正数(毫米)
改正后高差(米)
高程
(米)
备注
1
起始点应选用已知高程的实习基点,
并注明其点名和高程。

2

3

4

5

6

7

8

9

辅助计算
f h测=
f h容=Vi=V公里×Si=
成绩:教师:
实验三 经纬仪的认识和使用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样本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样本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物流工程学院港机实验室编武汉理工大学9月前言《现代测试技术》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经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熟悉现代测试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及信号分析处理方法, 培养和提高学生从事科学试验的实际动手能力。

根据《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学大纲内容的安排, 特制定本实验教学指导书, 其内容包括信号分析实验、传感器原理实验、应变电桥输出特性与静态应变测量实验和结构动态应力应变测量实验。

本指导书由朱泽、宋强编写, 其中实验一、实验四由朱泽编写, 实验二、实验三由宋强编写。

编者9月目录实验一信号分析实验 (1)实验二传感器原理实验 (13)实验三应变电桥输出特性与静态应变测量实验 (18)实验四结构动态应力应变测量实验 (23)实验一信号分析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测试信号的分类和描述, 学会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相关分析。

2.熟练掌握对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步骤与作图方法, 熟知其频谱特性。

3.经过上机实验, 学会应用信号分析软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

4.要求上机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的有关内容及实验步骤, 为顺利地完成实验做好准备。

二、实验设备微型电子计算机若干台, 配以应用信号分析软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

三、实验步骤1.典型信号及谱分析(1)时域信号波形及其谱的观察, 数据检索和列表查看双击””打开信号分析软件。

点击右侧操作菜单””,在其下拉选项中选择””选项, 将会出现通道配置窗口, 对于AI1-01通道, 在该窗口的”参数”列中, 点击”类型”下的信号下拉选项, 选择”随机”信号, 如图1所示。

图1 随机信号的选择信号类型设置好后, 点击该随机信号右侧”幅值”参数下的数值, 该选项即被激活, 将其更改为”4000mv”, 最后点击通道配置窗口右下角的””按钮, 予以保存。

该软件在””模式下的菜单选项共4项: ”参数文件””存储规则””设置””测量”如图2所示。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机电工程学院2015-08实验一常用信号的观察一. 目的要求1. 了解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点2. 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3. 学习示波器的使用二. 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3. PC机(已安装数字信号发生器软件)、串口通信线1根三. 实验内容1. 观察常用信号:(1) 正弦波;(2) 方波;(3) 三角波;(4) 锯齿波;(5)y=sin(n x)·sin(m x)2. 用THBCC-1实验平台产生波形信号,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绘制信号波形。

四. 实验原理波形发生器可以给出希望的标准波形信号,是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实验仪器。

信号的描述可以是数学表达式也可以是函数图形,即信号波形。

示波器是显示信号波形的一种实用仪器,利用示波器可以方便地显示波形的幅值与频率(周期),也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波形的比较。

五. 实验步骤1. 观察实验台信号发生器和低频信号发生器,了解其功能,学会调节各种信号的振幅和频率。

2. 分别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锯齿波,用示波器观察各种波形。

3. 将信号发生器和低频信号发生器都选择正弦波输出,分别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波形,将信号分别接如实验台的调制解调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入口1和载波信号输入口1。

4. 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输出口1的输出信号并记下图形。

5. 调整两路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观察调制信号输出口1的输出信号。

六. 思考题为什么要对信号的波形进行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主要对其观察哪几个参数?各参数的含义是什么?实验二:信号无失真传输一. 目的要求1. 了解信号无失真传输的基本原理2. 熟悉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结构与特性二. 实验设备及元器件1. 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 双踪示波器三. 实验内容1. 设计一个有源(或无源)的无失真传输系统2. 用THBCC-1实验平台产生一个幅值固定、频率可变的正弦信号,此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信息工程课程代码: 843000 总学时: 48 总学分:编写单位:信息工程系编写人:贺德全审核人:审批人:批准时间:年月日目录实验一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原理 (2)实验二数字存储示波器原理和应用 (6)实验三信号频谱分析和测试 (11)实验四(综合性实验)滤波器频率特性测试 (18)主要参考文献 (24)实验一电子计数器测频和测周的原理一、实验目的任务1. 了解频率测量的基本原理。

2. 了解电子计数器测频/测周的基本功能。

3. 熟悉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系统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 频率测量,并了解测频方式下:闸门时间与测量分辨率关系。

2. 周期测量,并了解测周方式下:时标、周期倍增与测量分辨率关系。

三、实验器材1. 计算机1台2. SJ-8002B电子测量实验箱1台3. Q9连接线1根四、实验原理1.测频原理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变化的次数。

电子计数器是严格按照f=N/T的定义进行测频,其对应的测频原理方框图和工作时间波形如图1-1 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测量过程:输入待测信号经过脉冲形成电路形成计数的窄脉冲,时基信号发生器产生计数闸门信号,待测信号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计数,即可得到其频率。

若闸门开启时间为T、待测信号频率为fx,在闸门时间T内计数器计数值为N,则待测频率为fx = N/T (1-1) 若假设闸门时间为1s,计数器的值为1000,则待测信号频率应为1000Hz或1.000kHz,此时,测频分辨力为1Hz。

图1-1 测频原理框图和时间波形2.测周原理由于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因此在测频的原理中对换一下待测信号和时基信号的输入通道就能完成周期的测量。

其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2 测周原理图待测信号Tx通过脉冲形成电路取出一个周期方波信号加到门控电路,若时基信号(亦称为时标信号)周期为To ,电子计数器读数为N ,则待测信号周期的表达式为O X T N T ⨯= (1-2) 例如:fx = 50Hz ,则主门打开1/50Hz (= 20ms )。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教案

一、实验地点K1-305测控技术实验室二、实验时间三、实验项目1. 常用信号观察2. 信号无失真传输3. 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4.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5.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转速实验注:以上为可选项目,本学期实验以实际安排项目为准四、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实验教学课程的核心是《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测试与处理,是测试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测试技术应用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特性、掌握常用信号的测试技术与处理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现象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在机电工程学院(K1)测控技术实验室展开。

采用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其中,每次实验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15分钟)课时,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虚拟)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使用测试设备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充分进行实验准备,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检查实验结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内容,按分组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完整、数据详实、结论合理。

2. 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按学号自然分组,可根据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适当调整,但必须报指导教师备案。

各班一般共分10组。

4. 指导教师严格考勤。

六、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可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实验项目,但不计课时,以学生自愿为主。

七、主要仪器设备介绍1. 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本实验台能满足“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USB数据采集卡,利用上位PC机提供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示波器,脚本编程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

本课程主要使用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电容式传感器发、霍尔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四种传感器,以及实验公共电路模块和四种相应的传感器实验模块。

实验公共电路模块:提供所有实验中所需的电桥、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荷放大器、移项器、相敏检波器等公用电路。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包含电阻应变及压力传感器):金属箔式标准商用称重传感器(带加热及温度补偿)、悬臂梁结构金属箔式、半导体应变、MPX扩散硅压阻式传感器、放大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同轴式差动电容组成的双T电桥检测电路,精密位移导轨。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霍尔传感器、梯度磁场、变换电路及日本进口高精度位移导轨。

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块:电涡流探头、变换电路及日本进口精密位移导轨。

常用信号的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点。

2.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

3.学习示波器的使用。

实验内容1. 观察常用信号:(1) 正弦波;(2) 方波;(3) 三角波;(4) 锯齿波;(5) y=sin(nx)·sin(mx)。

2. 用THBCC-1实验平台产生波形信号,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绘制信号波形。

实验设备和工具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如图3所示;2.双踪示波器,或者用已安装的相关软件、串口通信线1根。

图3 THBCC-1型实验平台实验原理波形发生器可以给出希望的标准波形信号,是信号分析与处理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实验仪器。

信号的描述可以是数学表达式也可以是函数图形,即信号波形。

示波器是显示信号波形的一种实用仪器,利用示波器可以方便地显示波形的幅值与频率(周期),也可以方便地进行不同波形的比较。

实验要求1. 正确认识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2. 正确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与曲线。

3. 正确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4. 实验报告完整无误。

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与曲线、理论分析、回答思考题、总结收获。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现代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应变片的温度效应及温度补偿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传感器实验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了解电阻应变片传感器的粘贴方法。

3.掌握实际的电路连接。

4.熟悉电阻应变片温度效应的原理。

5.掌握常用的温度补偿方法。

二、实验原理:1、温度变化引起应变片阻值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应变片电阻丝的温度系数及电阻丝与测试中的膨胀系数不同。

由此引起测试系统输出电压发生变化。

2、用补偿片法是应变电桥温度补偿方法中的一种,如图1-1所示。

在电桥中,R 1为工作片,R 2为补偿片,R 1=R 2。

当温度变化时两应变片的电阻变化△R 1与△R 2符号相同,数量相等,桥路如原来是平衡的,则温度变化后R 1R 4=R 2R 3,电桥仍满足平衡条件,无漂移电压输出,由于补偿片所贴位置与工作片成90°,所以只感受温度变化,而不感受悬臂梁的应变。

图1-1图1-2三、实验所需部件:+-1、可调直流稳压电源(±4V档);2、-15V不可调直流电源;3、电桥;4、差动放大器;5、箔式应变片;6、测微头;7、电压表(F/V表);8、加热器;9、双平行梁;10、主、副电源。

四、实验步骤:1、了解加热器在实验仪所在的位置及加热符号,加热器封装在双平行的上片梁与下片梁之间,结构为电阻丝。

2、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插口与F/V表的输入插口Vi相连。

(差动放大器调零步骤)3、开启主、副电源,调节差放零点旋钮,使F/V表显示零。

再把F/V 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细调差放零点,使F/V表显示零。

关闭主、副电源,F/V表的切换开关置20V档,拆去差动放大器输入端的连线。

4、按图1-2接线,开启主副电源,调电桥平衡网络的W1电位器,使F /V表显示零,然后将F/V表的切换开关置2V档,调W1电位器,使F/V 表显示零。

5、在双平行梁的自由端(可动端)装上测微头,并调节测微头,使F/V 表显示零。

6、将-15V电源连到加热器的一端插口,加热器另一端插口接地;F/V 表的显示在变化,待F/V表显示稳定后,记下显示数值。

现代测试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测试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测试技术教学设计前言现代测试技术在当前软件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随着软件应用领域广泛化和复杂化,传统测试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怎样有效地传授现代测试技术知识成为测试专业老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从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设计本科测试技术教学方案。

知识点简述现代测试技术主要涉及的是软件测试的过程、方法和技术,其中重点内容包括:•软件测试基础知识:涉及软件测试的概念、原则和分类等基础知识,首要目的是测试人员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特点。

•软件测试方法: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功能测试等多种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工具:主要介绍测试用的常见工具,包括Junit、TestNG、selenium等。

•软件测试管理:涵盖测试工程师分析、检查、执行和跟踪测试活动中的文档、任务管理和缺陷管理等。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软件测试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并掌握软件测试中的常见方法、流程和工具。

教学目标1.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分类、原则和标准。

2.掌握各种测试方法的基本原理,能够进行测试用例的分析和设计。

3.了解常用的软件测试工具操作和应用,掌握自动化测试方法。

4.熟悉软件测试的流程和管理过程,通过对测试效果的评估和缺陷管理等方式提升软件测试质量。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软件测试技术与实战应用结合起来,采用讲授、演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通过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软件测试的各种方法和工具。

2.演示:教师利用PPT和计算机进行软件测试工具的操作演示,带领学生了解测试工具并掌握使用方法。

3.实践:设置测试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验练习,包括测试用例的设计、软件测试过程和流程的实现,以及测试结果和缺陷报告的生成和处理等。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软件测试原理1.基本概念:软件测试的定义、目的、测试分类、测试原则和标准。

2.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准则、技巧、策略、分析和实现。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进行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现代检测技术的兴趣,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1. 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主要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现代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和案例分析。

2. 学生运用现代检测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检测技术?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回答问题,总结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二、新课讲授1. 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介绍现代检测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 讲解现代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主要检测技术- 光学检测技术:介绍光学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 声波检测技术:讲解声波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 电磁检测技术:介绍电磁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 红外检测技术:讲解红外检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3. 案例分析- 通过实际案例,展示现代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 分析案例中的检测技术和实验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一种现代检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 实验内容:选择一种检测技术,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3. 实验步骤:a. 准备实验器材和样品。

b. 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c. 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d. 完成实验报告。

四、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现代检测技术知识。

2. 强调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他现代检测技术。

五、课后作业1. 查找资料,了解一种现代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应用领域。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范文模板

现代检测技术教案范文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常用方法和原理;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2. 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理解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2. 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实验器材:检测仪器、实验样品、实验数据记录表等;3. 实验室安全常识介绍。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传统检测方法,提出现代检测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趋势;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授1. 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介绍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背景和意义;- 讲解现代检测技术的特点,如自动化、智能化、高精度等;- 分析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如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

2. 常用检测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介绍常用检测方法,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等;- 针对每种检测方法,讲解其原理和操作步骤;- 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三、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2. 实验内容:选择一种常用检测方法,对实验样品进行检测;3. 实验过程中,强调实验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四、实验数据分析和讨论1. 学生分组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 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 总结实验经验,提出改进建议。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总结实验经验,提出学习建议。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新型检测技术;2. 分析该新型检测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领域。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了现代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和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测试技术课程设计背景介绍随着软件行业的不断发展,测试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软件测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评估软件质量,还能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软件产品符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然而,传统的测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软件开发的需求。

软件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功能日益复杂,测试的质量和效率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此,现代测试技术成为了测试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未来测试工作的主要趋势之一。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现代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测试思维和测试技能,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现代测试技术,提高测试效率和质量。

课程设计内容第一部分:测试基础本部分主要介绍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流程,包括测试的定义、测试类型、测试等级、测试过程、测试策略等内容。

同时,还会讲解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等具体操作方法,以及常见的测试工具和技术。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测试的基本框架,并掌握基本的测试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现代测试方法本部分主要介绍现代软件测试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包括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移动测试、云测试等。

通过学习本部分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现代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并学习相关的测试方法和工具。

第三部分:测试实践本部分主要是针对一些实际项目的测试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测试思维和测试技能。

学生将通过案例学习、小组讨论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深入了解测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并掌握如何针对具体项目进行测试计划、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

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达到目的,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和讨论相结合。

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了解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答疑解惑,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和练习相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测试工具和编写测试用例,学生可以掌握测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地点K1-305测控技术实验室二、实验时间三、实验项目1. 常用信号观察2. 信号无失真传输3. 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性能实验4. 电容式传感器性能实验5. 电涡流式传感器测转速实验注:以上为可选项目,本学期实验以实际安排项目为准四、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本实验教学课程的核心是《现代测试技术》课程中的信息测试与处理,是测试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是一门面向应用的综合性专业基础训练课程,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测试技术应用能力,达到熟练掌握常用信号的特性、掌握常用信号的测试技术与处理方法、初步掌握实验现象的相关理论分析方法的目的。

实验教学在机电工程学院(K1)测控技术实验室展开。

采用教师讲授、辅导和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其中,每次实验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3(15分钟)课时,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虚拟)示波器等仪器设备的使用,了解测试技术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达到熟练使用测试设备的目的,为以后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五、实验教学基本要求1. 充分进行实验准备,并进行现场实验指导,检查实验结果,认真批改实验报告。

要求学生充分阅读实验指导书及相关教学内容,按分组独立完成每个实验,每完成一个实验,必须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报告完整、数据详实、结论合理。

2. 介绍实验仪器设备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3. 学生分组按学号自然分组,可根据学习成绩由学生自己适当调整,但必须报指导教师备案。

各班一般共分10组。

4. 指导教师严格考勤。

六、实验项目、学时分配、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可根据教学实际要求适当增加实验项目,但不计课时,以学生自愿为主。

七、主要仪器设备介绍1. 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本实验台能满足“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实验教学,通过USB数据采集卡,利用上位PC机提供的信号发生器,虚拟示波器,脚本编程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

本次主要使用模块为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和实验单元电路。

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该实验平台配有两个函数信号发生器。

一个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波形输出,输出频率范围2Hz~80kHz,峰值为0~15V 可调;另一个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斜坡、抛物波五种波形输出,输出频率范围0.3Hz~6kHz,峰值为0~15V 可调。

实验单元电路:由运放、电容、电阻、电位器和一些自由布线区等组成。

通过接线和短路帽的选择,可以模拟各种受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2. CSY2001(CSY2001B型)型传感器综合实验台CSY系列传感器系统综合实验台为完全模块式结构,分主机、实验模块和实验桌三部分。

根据用户不同的需求分为基本型和增强性两种配臵。

主机由实验工作平台,传感器综合系统、高稳定交、直流信号源,温控电加热源,旋转源、位移机构、振动机构、仪表显示、电动气压源、数据采集处理和通信系统(RS232接口)、实验软件等组成。

全套12个实验模块中均包含一种或一类传感器及实验所需的电路和执行机构(位移装臵均由进口精密导轨组成,以确保纯直线性位移),实验时模块可按实验要求灵活组合,仪器性能稳定可靠,方便实用。

本课程主要使用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电容式传感器发、霍尔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四种传感器,以及实验公共电路模块和四种相应的传感器实验模块。

实验公共电路模块:提供所有实验中所需的电桥、差动放大器、低通滤波器、电荷放大器、移项器、相敏检波器等公用电路。

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包含电阻应变及压力传感器):金属箔式标准商用称重传感器(带加热及温度补偿)、悬臂梁结构金属箔式、半导体应变、MPX扩散硅压阻式传感器、放大电路。

电容式传感器实验模块:同轴式差动电容组成的双T电桥检测电路,精密位移导轨。

霍尔传感器实验模块:霍尔传感器、梯度磁场、变换电路及日本进口高精度位移导轨。

电涡流传感器实验模块:电涡流探头、变换电路及日本进口精密位移导轨。

八、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一实验项目名称常用信号的观察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信号的波形和特点;了解相应信号的参数;学习示波器的使用。

2.本次实验是为加强学生对常用信号的认识与了解而设臵。

通过本次实验,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实验设备的性能与使用。

实验设备仪器THBCC-1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实验平台、示波器。

实验要求1. 正确认识实验仪器设备的功能与使用方法。

2. 正确观察、记录实验数据与曲线。

3. 正确进行相关理论分析。

4. 实验报告完整无误。

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与曲线、理论分析、回答思考题、总结收获。

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常用信号:(1) 正弦波;(2) 方波;(3) 三角波;(4) 锯齿波;(5) y=sin(n x)·sin(m x)2. 用THBCC-1实验平台产生波形信号,利用示波器测量信号,读取信号的幅值与频率,绘制信号波形。

3. 调整信号的幅值与频率,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

4. 将信号发生器和低频信号发生器都选择正弦波输出,分别用示波器观察并记录波形,将信号分别接入实验台的调制解调模块的调制信号输入口1和载波信号输入口1。

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输出口1的输出信号并记下图形。

5. 调整两路输入信号的频率和振幅,观察调制信号输出口1的输出信号。

实验主要要求及注意事项1. 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联接。

2. 观察波形、数据的完整正确记录。

3. 对于信号y=sin(n x)·sin(m x)的观察为本实验重点。

教学过程中注意适当介绍回顾信号的调制解调相关理论内容。

4. 教学过程主要为:简单介绍、操作演示、指导学生操作、答疑。

实验思考题为什么要对信号的波形进行观察?信号波形的变化主要对其观察哪几个参数?各参数的含义是什么?答:对信号的波形进行观察可以帮助了解熟悉常用信号,加强理论教学的效果。

信号波形的变化主要应对其观察信号的幅值、频率等参数。

信号x(t)的幅值即是│x(t)│,它主要表征了信号的大小。

信号x(t)的频率即是单位时间内完成波动的次数,是描述波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表示,单位为Hz。

实验项目二实验项目名称信号无失真传输实验目的1.掌握信号无失真传输的基本原理;熟悉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结构与特性。

2.本次实验是为加强学生对信号无失真传输的基本原理及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结构与特性的认识与了解而设臵。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无失真传输系统的结构变化时其相应传输特性的变化。

实验内容提要1. 设计一个有源(或无源)的无失真传输系统,并联接的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模拟电路。

2. 用THBCC-1实验平台产生一个幅值固定、频率可变的正弦信号,此信号作为系统的输入信号。

利用示波器测量系统输出信号的幅值与相位。

3. 改变输入正弦信号的频率,用示波器观察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与相位,比较两个信号,记录R1、R2、C1、C2的值。

4. 改变电路中的R1、R2、C1、C2的值,使得R1•C1≠R2•C2,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直到输出信号发生失真为止,记下R1、R2、C1、C2的值。

5. 比较步骤3、4得到的R1、R2、C1、C2的值,验证信号无失真传输条件。

实验主要要求及注意事项1. 基本原理。

信号无失真传输是指通过系统后,输出信号的波形与输入信号的波形完全相同,只有幅值上的差异与一定的延迟产生,具有特性的系统称为无失真传输系统。

输入信号为x(t)时,系统输出为y(t)=kx(t-t0),其幅频特性与相率特性分别为|H(jω)|=k,φ(ω)=-t0ω2. 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联接。

3. 无失真传输系统的正确设计。

4. 无失真传输系统的正确分析。

由电路可知其频率特性为)j ω1/()j ω1/()j ω1/()j ω(U )j ω(U H(j ω(222111222C R R C R R C R R i o ++++== 由此可见,当R 1C 1= R 2C 2时H(jω)=R 2/(R 1+R 2)为一常数,满足测试系统不实真的条件。

否则H(jω)为一与ω相关的函数,不满足测试系统不实真的条件。

5. 在R 1=R 2,C 1=C 2的情况下,在模拟电路的输入端输入一个正弦信号,并改变其频率,用示波器观察模拟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与相位,比较两个信号,记下R 1、R 2、C 1、C 2的值。

6. 改变电路中的R 1、R 2、C 1、C 2的值,使得R 1•C 1≠R 2•C 2,观察电路输入输出波形直到输出信号发生失真为止,记下R 1、R 2、C 1、C 2的值。

7. 要求学生自行比较5、6中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并记录输入输出波形。

8. 要求学生自行比较5、6中所得到的R 1、R 2、C 1、C 2的值,验证信号无失真传输条件。

注:为实验方便,在联接电路时可设R 1=20k Ω,C 1=C 2=1μF ,R 2为一可变电阻,联接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模拟电路。

9. 观察波形、数据的完整正确记录。

10. 教学过程中注意适当介绍回顾信号无失真传输相关理论内容。

11. 教学过程主要为:简单介绍、操作演示、指导学生操作、答疑。

实验思考题1. 为什么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同?信号无失真传输系统有什么结构特点?答:该电路在R 1=R 2,C 1=C 2的情况下为信号无失真传输电路,所以输出信号波形与输入信号波形相同。

对信号传输系统进行观察分析可见,该电路由2个电阻电容并联结构串联而成,从输出点看为对称结构。

2. 如果R 1•C 1≠R 2•C 2,则系统的|H(j ω)|与φ(ω)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答:如果R 1•C 1≠R 2•C 2,则系统的|H(j ω)|与φ(ω) 均为与ω有关的函数,不满足测试系统不实真的条件|H(j ω)|=k ,φ(ω)=-t 0ω。

实验项目三实验项目名称金属箔式电阻应变片式性能实验 实验目的1.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

2.本次实验是为加强学生对应变片结构及性能的认识与了解而设臵。

通过本次实验,同时使学生初步掌握相关实验设备的性能与使用。

实验内容提要1. 观察实验仪器,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观察应变片的外形结构、粘贴位臵、方向。

3. 联接主机与模块电路,调节模块的相应参数。

4. 调节悬臂梁的位移,记录输出电压信号数值。

5. 绘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进行实际输出特性分析。

实验主要要求及注意事项1. 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联接。

2. 设计应变片对应的单电桥、双电桥及全桥电路图。

3. 分析应变片对应的单电桥、双电桥及全桥电路输入输出关系。

4. 正确完成差动放大器调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