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实验作业指导书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1 实验原理

原理: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仪,注射器直接进样,分别测定样品中的总烃和甲烷含量,以两者之差得非甲烷总烃含量,以扣除总烃色谱峰中的氧峰干扰。

非甲烷总烃(NMHC),指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其中主要是C2~C8)的总称。

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为4×10-2ng。当色谱进样量为1.0ml时,方法的检出限浓度为4×10-2mg/m3,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0.12~32mg/m3。

2 试剂和材料

2.1 硅胶 5A分子筛活性炭

2.2 盐酸:ρ=1.19g/ml

2.3 磷酸:ρ=1.71g/ml

2.4 盐酸溶液:1+1。

2.5 磷酸溶液:c=

3.3mol/L。

用量筒量取ρ=1.71g/ml 磷酸38ml,缓慢倒入水中,再用水稀释到100ml。

2.6 氢气:经5A分子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7 空气:经5A分子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8 氮气:体积分数为99.5%,经5A分子筛、活性炭和硅胶净化处理。

2.9 四氧化三钴:6~10目

3.2.10 钯6201催化剂:60~80目

取一定量的氯化钯,在酸性条件下用水溶解,溶液量要能浸没10g (60~8o目)6201担体。放置24 h,在轻微搅拌下蒸干,然后装入U 型管置于加热炉中,在100℃下通入空气30 min,再升温至500℃灼烧4h,然后将温度降至400℃用氮气置换10 min,再通入氢气 9 h,再用氮气置换10min即可得钯6201催化剂,(参见GE/T15263--1994)。

2.11 甲烷标准气:浓度按需要而定。

2.12 丙烷标准气:浓度按需要而定。

2.13 除烃空气

借助于四氧化三钻或钯620的催化作用,除去空气中的烃类物质。详见本标准附录A。

2.14 高纯氮:体积分数为99.99%。

2.15 甲烷和丙烷混合标准气:浓度按需要而定。

100 ml玻璃注射器(预先放入聚四氟乙烯小片),先用高纯氮或除烃空气抽洗三次,然后抽取至所需体积,再用10 ml玻璃注射器(或其他体积)准确地将一定量的标准气注入100 ml玻璃注射器内,校核总体积,摇匀,并分别计算总烃和甲烷烃的浓度(参见《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1990) p42)。

混合标准气的浓度计算方法(例):

21 umol/mol (CH4/N2)甲烷标准气换算为以碳计的甲烷浓度=21 × 12.0/22.4=11.3 mg/m3;

20 umol/mol (C3H8/N2)丙烷标准气换算为以碳计的非甲烷浓度=20×(12.0×3)/22.4=32.1 mg/m3;

该混合标准气的总烃浓度(以碳计)=11.3+32.1=43.4 mg/m3。

3 仪器

3.1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3.2 色谱柱

a.甲烷柱:长3m,内径3mm的不锈钢柱,管内填充GDX-104高分子多孔微球载体60~80目。

b.总烃柱:装硅烷化玻璃微珠或不装任何填料,长1米,内径3mm的不锈钢柱。

3.3 注射器:全玻璃制1ml 5ml 20ml 50ml 100 ml若干个。

3.4 玻璃真空采样瓶:1L。

3.5 铝箔复合器体采样袋:3~5L。

3.6 无碱玻璃棉。

3.7 采样系统

参考GB 16157-1996中9. 3配置采样装置。

3.7.1 采样管

用不锈钢、硬质玻璃或氟树脂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

3.7.2 流量计量装置

见GB 16157-1996中9.3.6。

3.7.3 抽气泵

见GB 16157-1996中9.3.7。

3.7.4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 样品采集和保存

4.1 采样容器的洗涤

真空采样瓶或注射器使用前必须用3. 3 mol/L磷酸溶液洗涤,然后用水漂洗干净,干燥后用氮气置换。

4.2 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

按GB 16157-1996中9.3图29(真空瓶采样)或图30(注射器采样)连接采样装置,并按GB 16157-1998中9.4有关部分操作采集样品。若排气中具有固体颗粒物,应在采样管头部塞适量玻璃棉过滤。采样完毕后,将真空瓶活塞关闭,或将注射器用衬有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帽密封,带回实验室。

有组织排气的采样位置和采样点按GB 16157-1996中9.1.1和9.1.2规定执行。

在采样前,将2~3片聚四氟乙烯薄片放入真空瓶或注射器中,真空瓶应事先排出瓶内气体,使真空度达1.O×10-3~1.O×10-4 kPa。注射器在采样前用样品气反复抽洗3次。

4.3 无组织排放监恻采样

按GB 16297-1996附录C的规定,确定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位置,

或按其他特定要求确定采样点的位置。真空瓶、注射器按4.2作好准备,于现场直接采样。若采用铝箔复合气袋采样,亦应在采样前用

样品气反复置换3次。采样结束后,密封采样容器,避光带回实验室。

4.4 样品保存

采集好的样品应避光保存尽快分析,一般放置时间不超过12 h。

5 分析步骤

5.1 色谱条件

柱温: 70~80℃;

检测器温度:100~110℃;

汽化室温度:100~110℃;

氢气流量25ml/min ;

空气流量400ml/min;

氮气流量:甲烷柱约为20ml/min;总烃柱约为40~50ml/min。

进样量:1ml。

5.2 标准曲线绘制

5.2.1 标准系列的制备:用混合标准气稀释,配置5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气,形成标准系列。

5.2.2 标准系列的测定

在本标准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准确抽取1.o ml标准系列的气体样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分别在总烃柱和甲烷柱中进样,每个浓度重复3次,取峰高的平均值。

5.2.3 校准曲线绘制

以总烃含量(mg/m3)为横坐标(X轴),以相对应的平均峰高为纵坐标(Y轴),绘制总烃的校准曲线。

同样以甲烷含量(mg/m3)为横坐标(X轴),以相对应的平均峰高为纵坐标(Y轴),绘制甲烷的使准曲线。

并分别计算总燈及甲烷的校准曲线线性回归方程。

5.3 样品测定

按标准系列测定相同条件和步骤直接进样分析(如果样品浓度大于检测上限,应按2.15的方法作适当稀释),测定其峰高值。

5.4 氧峰测定

样品气体中含有氧气。由甲烷柱得到的色谱图中, 氧峰已与甲烷峰分开 (由于氧在氢火焰检测器中的响应值小, 所以在实际得到的色

谱图中不一定能看清氧峰) 。但由总烃柱得到的总烃峰中包含氧峰,

应予扣除。

与样品测定相同的条件,于总烃柱进除烃空气样,测得氧峰的峰高

度。

6 计算和结果表示

6.1 定性分析

根据标准样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定性,参见分别由总烃柱和甲烷

柱所得的标准色谱图。

6.2 定量分析

标准曲线法

样品中甲烷浓度和总烃浓度,可分别由被测组份的峰高h。直

接从校准曲线上查出,或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

c样=K×c稀

c稀=(h样-a)/b 式中:

H---样被测样品中的甲烷或总烃色谱峰高(或峰面积),mm;

c稀---被测样品中(稀释后)的甲烷或总烃浓度(以碳计),mg/m3;

c 样---样品中(稀释前)的甲烷或总烃浓度(以碳计),mg/m 3; a---回归方程中的截距; b---回归方程中的斜率; K---样品的稀释倍数,

样品中非甲烷总烃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NMHC c =TC c -4

c CH

式中:

NMHC c —样品中非甲烷总烃浓度(以碳计),mg/m 3; TC c —样品中总烃浓度(以碳计),mg/m 3; 4

c CH —样品中甲烷浓度(以碳计),mg/m 3。

在采用校准曲线法迸行定量分析时,每次开机测定样品之前,均要绘制校准曲线,然后每测定5~10个样品(根据仪器的稳定情况而定)插入校准曲线中任一浓度适当的标准样,其测值与原测值比较,变 化应不大于5%,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

粉煤灰三氧化硫含量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三氧化硫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测依据: 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6.5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试样制备: 采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约100g,经150μm方孔筛筛析后,除去杂物,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的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为150μm方孔筛,充分混匀,装入干净、干燥的试样瓶中,密封,进一步混匀供测试用。 提示:尽可能快的进行试样制备,以防吸潮。 试剂制备: ①盐酸1+1:将50mL的水加入洁净的适量容积的烧杯中,然后加入50mL的市售盐酸(浓度36%),边加边搅拌。然后转移入试剂瓶中。 ②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必要时过滤后使用。 ③硝酸银溶液(5g/L):将5g硝酸银(AgNO3)溶于水中,加入1mL 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试验步骤: 1、称取约0.5g试样(m1),精确至0.0001g,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入40mL的水搅拌试样使其完全分散。

2、在搅拌下加入10mL的盐酸(1+1)①,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的加热溶液直至水泥完全分解。 3、将溶液加热微沸5-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②,继续微沸数分钟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 4、将静置过的溶液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用胶头擦棒和定量滤纸片擦洗烧杯及玻璃棒,洗涤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用水冲洗一下漏斗的下端,继续用水洗涤滤纸和沉淀,将滤液收集于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溶液③,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浑浊。如果浑浊,继续洗涤并检验,直至用硝酸银检验不再浑浊为止)。 5、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6、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ωso3=(m2-m02)×0.343÷m1×100 式中: ωso3——硫酸盐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 m2——灼烧后沉淀的质量,单位为克(g);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XXXX铁路XXXXXX标无砟轨道工程 编号: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20XX年X月X日发布 20XX年X月X日实施

CPⅢ网布设测量作业指导书 1 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应XXXX铁路XXXX-X标CPⅢ网布设、测量工作。 2 作业准备 2.1 前期准备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变形满足且通过沉降评估后开展;收集设计院的CPⅠ、CP 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的贯通复测成果资料,完成对设计所交CPⅠ、CPⅡ控制点和水准点的贯通复测成果再进行一次复测。 2.2 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 根据现场区段CPⅠ、CPⅡ及二等水准控制网布设具体情况及线下工程已经竣工验收合格工程特点,编制轨道控制网(CPⅢ)布设技术方案,并报贵广公司进行审批。 2.3 仪器配置 ⑴标称精度不低于1″、1mm+2ppmm的智能型全站仪(具有自动搜索、自动照准、自动观测、自动记录功能)。 ⑵不低于DS05级的精密电子水准仪。 2.4 测量人员配备 每一个CPⅢ控制网布设区段设精测小组1个,每个小组成员8人,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测量技术人员1名,测量工6名。 2.5 测量人员培训

测量人员素质高,上岗前均经过培训,主要测量人员要持有贵广公司组织的CPⅢ测量数据采集与平差处理培训结业证书,持证上岗。 2.6仪器设备检定和日常检校 ⑴所有测量仪器、设备均有法定计量检定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⑵测量仪器有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均要进行检校。 3 主要技术要求 ⑴《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⑵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⑶铁道部关于印发《时速200公里及以上铁路工程基桩控制网(CPⅢ)测量管理工作办法》的通知(铁建设[2008]80 号) ⑷《客运专线几何状态测量仪技术暂行规定》(科技基[2008]86号) ⑸《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 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⑺《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⑻贵广铁路设计文件及铁道部相关规定 4 测量程序及工艺流程 4.1 测量程序 测量准备CPⅢ轨道控制网布设CPⅢ轨道控制测量CPⅢ轨道控制复测与维护 4.2 测量工艺流程

外加剂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土建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1997《混凝土外加剂》 3.2GB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3.3JC473-2001、JC474-1999、JC475-1992、JC476-2001、JC477-1992、J(混凝土外 加剂) 3.4GB1345-2005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 3.5GBJ82-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3.6GB/J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3.7GB/J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3.8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3.9GB/T28001-2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4作业项目概述 5作业准备 5.1人员配备: 5.1.1一般工作条件下,要求应配备试验人员3~4人,有专人负责,均必须持证上岗。 5.1.2负责人员必须持有中级证以上的资格证书。 5.2仪器、设备: 强制式搅拌机、2000kN压力试验机 坍落度筒、台秤 50kg 、感量50g 电子天平: 500g、感量0.01g ;1000g、感量1g 砼贯入阻力仪、砼含气量测定仪 容量筒:内径18.5cm、高20cm,容积为5L。 带塞量筒、水泥净浆搅拌机、玻璃板:直径350~400mm 载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4mm,高度60mm。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范围是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TB10101-99);《城市轨道交通标准汇编》等规程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

HJT 31-1999 固定污染源排气 光气 方法证实

1方法依据 本方法依据HJ/T 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 2仪器和设备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分析步骤 参考HJ/T 31-1999固定污染源排气中光气的测定苯胺紫外分光光度法 4.验证结果 4.1校准曲线及线性范围 按HJ/T 31-1999方法操作,数据见表1 表1校准曲线数据 浓度(μg) 0.000.200.50 1.00 2.00 5.0010.0吸光度(As) 0.0020.0070.0170.0330.0630.1600.315吸光度(As-Ao) 0.0000.0050.0150.0310.0610.1580.313 回归方程:y=0.0314x-0.0006 r=0.9999

4.2 检出限实验 在10个空白样品中分别加入5倍检出限浓度的标准物质(即0.24μg/mL ),以15L 采样体积进行测定,按HJ 168-2010规定MDL=S n t ?-)99.0,1(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表2 方法检出限测定结果(N=10) 根据光气,0 *a *)3/(V Vnd V W m mg C = 计算得出方法检出限。 其中:C —光气含量(mg/m 3); Va —样品溶液总体积(mL ); W —测定时所分取的样品溶液中光气含量(g ); V 0—分析时所分取的样品溶液体积(mL ); Va —所采气体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干采气体积(L ); 4.3精密度实验 取2个高低浓度水平的样品,低浓度样品1浓度为1.00μg /ml ,高浓度样品2浓度为6.00μg /ml ,按照步骤3,分别做6次平行实验,计算出样品的浓度平均值,标准偏差并求出相对标准偏差,结果见表3

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细度作业指导书 1、检测目的 为了有效地进行粉煤灰的物理性能检测工作,统一检测方法,确保可操作性和试验数据。 2、检测标准 GB/T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3、检测设备 负压筛析仪、天平 4、实验步骤 1、将测试用粉煤灰样品置于温度为105~110℃烘箱内烘干至恒温,取出放在 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2 、称取试样约10g,精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2,倒在0.075mm方孔筛网上, 将筛子置于筛座上,盖上筛盖。 3 、接通电源,将定时开关固定在3min,开始筛析。 4、开始工作后,观察负压表,使负压稳定在4000~6000Pa。若负压小于4000Pa, 则应停机,清理收尘器中的积灰后再进行筛析。 5、在筛析过程中,可用轻质木棒或硬橡胶棒轻轻敲打筛盖,以防吸附。

6 、3min后筛析自动停止,停机后观察筛余物,如出现 颗粒呈球、粘筛或有细颗粒沉积在筛框边缘,用毛刷将细颗粒轻轻刷开,将定时开关固定在手动位置,再筛析1~3min直至筛分彻底为止。将筛网内的筛余物收集并称量,精确至0.01g,记录筛余物质量m1。 7 、称取试样约100g,准确至0.01g,记录试样质量m3,倒入0.3mm方孔筛网上,使粉煤灰在筛面上同时有水平方向及上下方向的不停顿的运动,使小于筛孔的粉煤灰通过筛孔,直至1min内通过筛孔的质量小于筛上残余量的0.1﹪为止。记录筛子上面粉煤灰的质量m4。 5、结果计算 45μm方孔筛筛余按下公式计算: ×100 F=1G G 式中:F-45μm方孔筛筛余,单位为百分数(%); G1-筛余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G-称取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6、其它事项 筛网的校正 筛网校正采用粉煤灰细度标准样品或其它同等级标准样品,按4条方法测定。筛网的校正系数按下式计算: K=0m m 式中: K-筛网校正系数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 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要了解以下内容: 2.1原有的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的位置,了解觇标、标石 和标志的现状,其造标埋石的质量,以便决定有无利用价值。 2.2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着重踏勘增加了哪些 建筑物,为控制网图上设计做准备。 2.3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高程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 当的交通工具。 2.4现场踏勘应作好记录,并编写踏勘报告。 3.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 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

粉煤灰分析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分析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保证粉煤灰分析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2 范围 粉煤灰化学分析。 3 引用标准 GB/T176-2008 水泥化学分析 熟料分析操作规程 生料分析操作规程 4 主要内容 4.1 测定方法 准确称取约0.5g已在105℃烘过2小时的试样,置于银坩埚中,加入6~7g氢氧化钠,盖上坩埚盖(应留有一定缝隙),放入已升温至400℃的高温炉中,继续升温至650~700℃后,保温20min( 中间可摇动熔物一次)。 取出坩埚,冷却后放入盛有100mL热水的烧杯中,盖上表面皿,适当加热,待熔融物完全浸出后取出坩埚,用热水和盐酸(1+5)洗净坩埚及盖,洗液并入烧杯中.然后一次加入25mL盐酸,立即用玻璃棒搅拌,加入数滴硝酸,加热煮沸,将所得澄清溶液冷却至室温。移入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4.1.1二氧化硅的测定 吸取25mL溶液,放入250~300mL塑料杯中,加入10~15mL硝酸,搅拌,冷却至30℃以下,加入氯化钾,不断仔细搅拌至饱和并有少量氯化钾析出。再加2g氯化钾及10mL

氟化钾溶液(150g/L )仔细搅拌(如氯化钾析出量不够,应再补充加入),放置15~20min 。用中速滤纸过滤,用氯化钾溶液(50g/L )洗涤塑料杯及沉淀3次。将滤纸连同沉淀取下,置于原塑料杯中,沿杯壁加入10mL 30℃5氯化钾---乙醇溶液(150g/L )及1mL 酚酞指示剂溶液(10g/L ),用[c (NOaH )=0.15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中和未洗尽的酸,仔细搅动滤纸并随之擦洗杯壁直至溶液呈红色。向杯中加入200mL 沸水(煮沸并用氢氧化钠中和至酚酞呈微红色),以[c (NOaH )=0.15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到微红色。 二氧化硅的质量百分数按下式计算: ωm V T m V T SiO SiO SiO *100*100*10** 222== 式中T SiO 2——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对二氧化硅滴定度,单位为毫克每毫升(mg/mL ); V ——滴定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 m ——试料的质量,单位为克(g ) 4.1.2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吸取25.00mL 溶液放入300mL 烧杯中,加水稀释至约100mL ,用氨水(1+1)和盐酸(1+1)调节溶液pH 值在1.8~2.0(精密pH 试纸检验),将溶液加热至70℃,加入10滴磺基水杨酸钠指示剂,用0.015mol/L EDTA 标准滴定溶液缓慢滴定至溶液呈亮黄色(终点时温度应不低于60℃)。保留此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控制测量作业指导书(一)施工控制测量工艺流程图

分局试验检测中心 (二)施工控制测量方法及要求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施工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二等以下施工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如业主有特殊要求的,按业主要求执行。 一、准备工作 1.收集资料 1.1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 (1)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 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 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 (2)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 (3)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 1.2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 1.3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1.4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 2.现场踏勘 携带收集到的测区地形图、控制展点图、点之记等资料到现场踏勘。踏勘主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丙烯腈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T 37-1999

1 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丙烯腈测定。 1.2 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 mg/m3。方法的定量测定浓度范围为0.26~33.0 mg/m3。 2 方法原理 丙烯腈(CH 2=CHCH 2 CN)用活性炭常温吸附富集,再经二硫化碳常温解吸,解吸 液中各组分通过色谱柱得到分离后进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从测得的丙烯腈色谱峰高(或面积),对解吸液中丙烯腈浓度定量,最后由解吸液体积、浓度和采样体积计算出气体样品中丙烯腈的浓度。 3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GB 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6157-1996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和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4 试剂和材料 4.1 丙烯腈:色谱纯(或分析纯,但必须对丙烯腈无色谱干扰峰)。 4.2 二硫化碳:分析纯(对丙烯腈的色谱测定无干扰峰,否则需进行蒸馏,取46~47℃的馏分)。 4.3 气相色谱固定相:GDX-502, 60~80目。 4.4 氮气:纯度99.99%,并用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净化. 4.5 氢气:纯度99.99%,并用分子筛或活性氧化铝净化。 4.6 空气。 4.7 活性炭吸附管 活性炭吸附管的结构如图1所示。玻璃管的两端熔封密闭,并配有两个塑胶帽盖,以备采样完毕后盖紧密闭用。管内填装活性炭粒度为20~40目,A段含100mg, B段含50mg。A段活性炭前的玻璃棉上压着一个V字型弹簧钩,以免炭粒松动。活性炭应对气态丙烯腈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可用二硫化碳解吸被吸附的丙烯腈。目前市售的用于采集空气中有机蒸气,并以二硫化碳作解吸溶剂的活性炭吸附管能满足要求。 4.8 丙烯腊标准储备液:c=10. 0 mg/ml。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t的丙烯腈(4.1)于容量瓶中,小心加人二硫化碳至刻度,配制成溶液的丙烯腈浓度为10.0 mg/ml,作为储备液,密闭存放于低温(4~8℃)下,备用。存放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4.9 丙烯腈标准使用液:c=1.00 mg/ml。 取1.00ml丙烯睛标准储备液(4.8)于10ml容量瓶中,用二硫化碳稀释至刻度。 5 仪器 5.1 气相色谱仪:附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5.2 色谱柱

固定污染源采样

第二节污染源采样 (一)固定污染源采样 一、填空题 1.对除尘器进出口管道内气体压力进行测定时,可采用校准后得标准皮托管或其她经过校正得非标准型皮托管(如S形皮托管),配压力计或倾斜式压力计进行测定。 2.按等速采样原则测定锅炉烟尘浓度时,每个断面采样次数不得少于次,每个测点连续采样时间不得少于 min,每台锅炉测定时所采集样品累计得总采气量应不少于1m3,取3次采样得算术均值作为管道得烟尘浓度值。 3。采集烟尘得常用滤筒有玻璃纤维滤筒与滤筒两种。 4。烟尘测试中得预测流速法,适用于工况得污染源。 5。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等速采样得原理就是:将烟尘采样管由采样孔插入烟道中,采样嘴气流,使采样嘴得吸气速度与测点处气流速度,并抽取一定量得含尘气体,根据采样管上捕集到得颗粒物量与同时抽取得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浓度、 6。在烟尘采样中,形状呈弯成90°得双层同心圆管皮托管,也称型皮托管。 7。在矩形烟道内采集烟尘,若管道断面积〈0.1m2,且流速分布、对称并符合断面布设得技术要求时,可取断面中心作为测点。 8.蒸汽锅炉负荷就是指锅炉得蒸发量,即锅炉每小时能产生多少吨得,单位为比。9.测定锅炉烟尘时,测点位置应尽量选择在垂直管段,并不宜靠近管道弯头及断面形状急剧变化得部位、测点位置应在距弯头、接头、阀门与其她变径管段得下游方向大于倍直径处。 10。用S形皮托管与U形压力计测量烟气得压力时,可将S形皮托管一路出口端用乳胶管与U形压力计一端相连,并将S形皮托管插入烟道近中心处,使其测量端开口平面平行于气流方向,所测得得压力为。 11、通常在风机后得压入式管道中进行烟尘采样,管道中得静压与动压都为(填“正”或“负”),全压为 (填“正"或“负”)、

外加剂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规范试验室对外加剂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标准化操作,特制定此作业指导书。 2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砂浆用普通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缓凝剂、防水剂等外加剂的进货检验。 3编制依据 3.1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4 材料 4.1`水泥: 采用本标准附录A规定的水泥。 4.2砂: 采用细度模数为2.6~2.9的砂,含泥量小于1%。符合GB/T14684中II区要求的中砂。 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4.4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符合JGJ63混凝土拌合用水要求。 4.5外加剂:需要检测的外加剂。 5配合比 5.1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按普通砼JGJ/T55进行设计。?掺非引气型外加剂的受检混凝土和其对应的基准混凝土的水泥、砂、石的比例相同。配合比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 A)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60kg/m3。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3。 B)砂率: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均为43%~ 47%。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砂率为36%~~40%;但掺引气减水剂或引气剂的受检混凝土的砂率应比基准混凝土的砂率低1%~~3%。C)外加剂掺量:按生产厂家推荐掺量 D)用水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塌落度控制

蒸压粉煤灰砖作业指导书

蒸压粉煤灰砖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实验方法适用于以粉煤灰、生石灰为主要原料,可掺加适量石膏等外加剂和其他集料,经坯料制备、压制成型、高压蒸汽养护而制成的砖。 2、引用标准 《蒸压粉煤灰砖》JC239-2014 3、规格及试验项目 3.1 规格 砖的外观为直角六面体。砖的公称尺寸为长度240mm,宽度115mm,高度53mm。生产其他规格尺寸产品,由用户与生产厂协商确定。 3.2 强度级别 根据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级。 3.3试验项目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外观质量。 4、技术要求 4.1尺寸允许偏差和外观质量

项目指标 尺寸允许偏差, mm 长度L +2,-1 宽度 B ±2 高度H +2,-1 缺棱掉角 个数,不多于(个) 2 三个方向投影尺寸不大于, mm 15 层裂不允许 裂纹 裂纹延伸的投影尺寸累计不大 于,mm 20 4.2强度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抗折强度 平均值不小于单块值不小于平均值不小于单块值不小于MU30 30.0 24.0 4.8 3.8 MU25 25.0 20.0 4.5 3.6 MU20 20.0 16.0 4.0 3.2 MU15 15.0 12.0 3.7 3.0 MU10 10.0 8.0 2.5 2.0 5.试验方法

5.1抗折强度试验 5.1.1仪器设备: 材料试验机:实验机的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预期最大破坏荷载应在量程的20%~80%之间。 抗折夹具:抗折试验的加荷形式为三点加荷,其上压棍和下支棍的曲率半径为15mm,下支棍应有一个为绞接固定。 钢直尺:规格为400mm,分度值为1mm。 5.1.2试样 试样数量:10块。 试样处理:样品应放在温度为(20±5)℃的水中浸泡24h后取出,用湿布拭去其表面水分进行抗折强度试验。 5.1.3试验步骤 5.1.3.1样品测量:测量试样宽度B和高度H,分别测量两次取平均值,精确至1mm。 5.1.3.2调整抗折夹具下支棍的跨距为砖规格长度减去40mm。但规格长度为190mm的砖,其跨距为160mm。 5.1.3.3将试样大面平放在下支棍上,试样两端面与下支棍的距 离应相同,当试样有裂缝或凹陷时,应使有裂缝或凹陷的大面朝下, 以(50~150)N/S的速度均匀加荷,直至试样断裂,记录最大破坏 荷载P。 5.1.3.4结果计算与评定 每块试样的抗折强度(Rc)按式(1)计算,精确至0.01MPa。

混凝土实验室操作规程完整

压力试验机操作规程 1.接通电源,仪器预热5分钟以上,按下启动按钮,关闭回油阀,缓慢打开送油阀,使活塞浮起。 2.输入试样组号P0000(试验编号),设定试件的截面代号S (100×100mm设定1,150×150mm设定2,200×*200mm设定3)。 3.加荷在试件即将接触上压板时按至零,消除系统零误差,继续加荷,直至试件破裂,仪器显示最大力值,依次做完本组试验,自动打印该组数据。 4.按“取消”键,可以结束本组试验,已测数据被存在仪器内。 5.关闭送油阀,同时打开回油阀,切断电源。 6.加载过程中,根据GB/T500812002的规范,对不同时间应控制的加荷率范围如下: 100mm*100mm立方体试块 强度≦C30时,为3.16—5.26KN/s 强度≧C30并为

强度≦C30时,为6.75—11.25KN/s 强度≧C30并为

流态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流态粉煤灰作业指导书 流态粉煤灰台背回填是河北省高速公路施工中推广的一项新材料和新工艺,它利用了流态粉煤灰自重轻、密实性好、压缩性小的特点,大大减小了台背后基底上的附加应力,有利于减少了桥台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减少桥头跳车起到了较好的作用。该法适用于台背面积狭窄,不适合机械作业以及软土地基和距粉煤灰料源较近地段。液态粉煤灰应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用罐车运到现场浇筑。其施工要求如下: 1、材料要求: (1)粉煤灰: a、粉煤灰中Sio2、A1203、和Fe2O3的总含量大于70%; b、烧失量不应超过20%; c、粉煤灰的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d、干粉煤灰和湿煤灰都可以用,干粉煤灰如堆放于空地上,应防止飞扬造成污染,湿粉煤灰含水量不宜超过35%。 e、施工拌和之前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同时清除有害杂质。 (2)水泥:宜采用P.O.32.5普通水泥,水泥堆放应注意防潮; (3)水:凡人或牲畜的饮用水均可用于施工; (4)外加剂:承包人自己根据要求配置。一般采用减水剂,其性能应能激发粉煤灰的早期活性,并具有早强、增稠和减水的作用,具体的技术标准如下 a、细度:比表面积不得小于300m2/kg、筛余量(0. 08mm)不得超过8%; b、抗压强度符合下表规定: c、初凝时间不得大于30min; d、单浆可泵时间不得小于24h凝固。 施工之前应进行混合料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设计时各项材料参考用量为水泥:粉煤灰=4.96—10.90,外加剂用量为水泥用量的1%左右,具体材料用量应以混合料试验强度确定,强度应满足7d达到0.4MPa,28d达到0.6 Mpa。混合料含水量应控制在50%—60%;稠度:可用砂浆稠度仪检测,一般控制在13—15s(注:稠度控制、施工流动速度是流态粉煤灰能否正常施工的关键)。 混合料拌制要求如下: (1)拌制混合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材料的含水率,应经常地进行检测,据以调整水泥和水的用量。配料数量允许偏差:(质量计)水泥:土2%,粉煤灰:士3%水、外加剂:士2% (2)混合料应使用机械搅拌,最好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搅拌时间不应小于3分钟,。 (3)外加剂应先调成适当浓度的溶液再掺入拌和。 3 混合料浇筑 A、浇筑之前基坑的准备:当采用流态粉煤灰进行台背回填时,应将台背回填范围内清理

(完整)高铁CP3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新建合肥至福州铁路(闽赣段) CPⅢ控制网测量作业指导书 1.1CPⅢ控制网测量的准备工作 1.1.1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评估 无砟轨道对线下基础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CPⅢ控制网测量应在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满足规范要求且通过沉降评估(以沉降评估单位出具的线下工程沉降评估报告为准)后开展。 1.1.2CPⅡ控制网加密 为了高效、准确地建立CPⅢ轨道控制网,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加密CP Ⅱ控制网。CPⅡ加密的主要目地是为了方便轨道控制网CPⅢ的观测,以及弥补被损毁的和无法利用的CPⅡ点。在路基、桥梁地段CPⅡ加密可采用GPS测量在原精密平面控制网基础上按同精度内插方式加密;隧道地段应根据隧道长度布设相应精度要求的洞内CPⅡ控制网。 1.1.3精测网全面复测 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要求, CPⅢ建网前应对精测网(CPI、CP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并采用复测合格的精测网(CPI、CP Ⅱ及二等高程控制网)成果进行CPⅢ轨道控制网测设。 (1)采用GPS复测CPⅠ、CPⅡ控制点时,复测与原测成果较差应满足表1.2-1、表1.2-2的规定。

注:表中坐标较差限差指X 、Y 坐标分量较差。 表1.2-2 GPS 复测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限差 注:表中相邻点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度按式1.2.3计算 ()s Z Y X 2ij 2ij 2ij ?+?+?=s d s 式1.2.3 式中:△Xij=(Xj –Xi )复 –(Xj –Xi )原 △Yij=(Yj –Yi )复 –(Yj –Yi )原 △Zij=(Zj –Zi )复 –(Zj –Zi )原 s---相邻点间的二维平面距离或三维空间距离; △Xij ,△Yij — 相邻点i 与j 间二维坐标差之差(m ); △Zij — 相邻点i 与j 间Z 方向坐标差之差,当只统计二维坐标差之差的相对精 度时该值为零(m )。 (2)采用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时,满足相应等级规定后,应进行水平角、边长和平面点位较差的分析比较,较差应符合表1.2-3的规定: 表1.2-3 导线复测CP Ⅱ控制点精度要求 (3)水准点间的复测高差与原测高差之较差限差为±L 6。 2 技术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关于进一步规范铁路工程测量控制网管理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9]20号);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氯气的测定甲基橙分光光度法 HJ/T 30-1999 1.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氯气测定。 1.2 当采集无组织排放样品体积为3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03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086~3.3mg/m3,当采集有组织排气样品体积为5.0L时,方法的检出限为0.2mg/m3,定量测定的浓度范围为0.52~20mg/m3。 1.3 游离溴有和氯相同的反应而产生正干扰,微量二氧化硫对测定有明显负干扰。 2. 方法原理 含溴化钾、甲基橙的酸性溶液和氯气反应,氯气将溴离子氧化成溴,溴能在酸性溶液中将甲基橙溶液的红色减退,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退色的程度来确定氯气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过程中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 3.1 浓硫酸:ρ=1.84g/ml。 3.2 甲基橙。 3.3 溴化钾。 3.4 溴酸钾:基准试剂。 3.5 硫酸溶液:1+6。 量取100ml浓硫酸,缓慢地、边倒边搅拌加入到600ml水中 3.6 甲基橙吸收贮备液 称取0.1000 g甲基橙,溶解于100ml 40~50℃的水中,冷却至室温,加无水乙醇2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7 甲基橙吸收使用液 用吸管移取甲基橙吸收储备液250ml,置于1000ml容量瓶中,加入500ml 1+6硫酸溶液,再加入5.0g溴化钾,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

3.8 溴酸钾标准贮备液:c(l/6KBrO3)1.41×10-1mol/L。 称取1.9627g溴酸钾,用少量水溶解,移入5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溴酸钾标准贮备溶液每毫升相当于5.00mg氯。放置暗处,可保存半年。 3.9 溴酸钾标准使用液:c(l/6KBrO3)1.41×10-3mol/L。 用吸管移取溴酸钾标准贮备液10ml,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溴酸钾标准使用液每毫升相当于50.0μg氯。 4. 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具1cm比色皿。 4.2 采样仪器 4.2.1 有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参照GB 16157—1996中9.3有关部分配置采样仪器。 4.2.1.1 采样管 以硬质玻璃、氟树脂或氯乙烯树脂为材质,具有适当尺寸的管料为采样管。 4.2.1.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1.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4.2.1.4 抽气泵 按GB 16157—1996中9.3.7配置抽气泵。 4.2.1.5 连接管 聚四氟乙烯软管或内衬聚四氟乙烯薄膜的硅橡胶管。 4.2.2 无组织排放监测采样仪器 4.2.2.1 引气管 以聚四氟乙烯或聚乙烯软管作引气管,在其头部接一玻璃漏斗。 4.2.2.2 取样装置 25ml多孔玻板吸收管。 4.2.2.3 流量计量装置 按GB 16157—1996中9.3.6配置流量计量装置。

粉煤灰三氧化硫含量作业指导书

粉煤灰三氧化硫检验作业指导书检测依据: GB/T176-2017《水泥化学分析方法》硫酸盐三氧化硫的测定——硫酸钡重量法(基准法)。 试样制备: 采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分至约100g,经150μm方孔筛筛析后,除去杂物,用磁铁吸去筛余物中的金属铁。将筛余物经过研磨后使其全部通过孔径为150μm方孔筛,充分混匀,装入干净、干燥的试样瓶中,密封,进一步混匀供测试用。 提示:尽可能快的进行试样制备,以防吸潮。 试剂制备: ①盐酸1+1:将50mL的水加入洁净的适量容积的烧杯中,然后加入50mL的市售盐酸(浓度36%),边加边搅拌。然后转移入试剂瓶中。 ②氯化钡溶液(100g/L):将100g氯化钡(BaCl2·2H2O)溶于水中,加水稀释至1L,必要时过滤后使用。 ③硝酸银溶液(5g/L):将5g硝酸银(AgNO3)溶于水中,加入1mL硝酸,加水稀释至1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 试验步骤: 1、称取约试样(m1),精确至,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入40mL的水搅拌试样使其完全分散。

2、在搅拌下加入10mL的盐酸(1+1)①,用平头玻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的加热溶液直至水泥完全分解。 3、将溶液加热微沸5-10min,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10-12次,滤液及洗液收集与400mL烧杯中。加水稀释至250mL,玻璃棒底部压一小片定量滤纸,盖上表面皿,加热煮沸,在微沸下从杯口缓慢逐滴加入10mL热的氯化钡溶液②,继续微沸数分钟使沉淀良好地形成,然后在常温下静置12h-24h,溶液的体积应保持在约200mL。 4、将静置过的溶液用慢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用胶头擦棒和定量滤纸片擦洗烧杯及玻璃棒,洗涤至检验无氯离子为止(用水冲洗一下漏斗的下端,继续用水洗涤滤纸和沉淀,将滤液收集于试管中,加几滴硝酸银溶液③,观察试管中的溶液是否浑浊。如果浑浊,继续洗涤并检验,直至用硝酸银检验不再浑浊为止)。 5、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入灼烧恒量的瓷坩埚中,灰化完全后,放入800-950℃的高温炉内灼烧30min以上。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量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m2)。 6、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ωso3=(m2-m02)×÷m1×100 式中: ωso3— — 硫酸盐三氧化硫的质量分数(%);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

地形测量作业指导书(一)地形测量工艺流程图

(二)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说明 本指导书只适用于工程施工中局部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地形测量控制网点是在施工控制网基础上加密得到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应与施工坐标系、高程系统相一致。远离工区时,也可以采用北京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统。比例尺为1:200、1:500、1:1000和1:2000,按正方形或矩形法分幅。图式符号执行国家最新版本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地形测量由于外业数据采集和内业成图所使用的仪器和软件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成图都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和用户要求。 本指导书中用字母M表示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二、图根控制点(包括测站点)的测量 1.一般规定 1.1图根点是直接供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可在各等级控制点上采用经纬仪交会法、测距导线法、全站仪坐标法、三角高程、水准测量、GPS等方法测量。 1.2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其点位中误差不应超过图上±0.1㎜;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1.3为了节约,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1.4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1.5测站点可以在测图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测放。 2.图根点测量(略) 三、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 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4 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