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精编作业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精编作业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作业一、选择题1.原始时代,人们举行“傩”的主要目的是()A.祈求神灵保佑B.祭祀先祖C.出征仪式D.庆祝丰收答案: A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戏剧形式主要是()A.傩戏B.南戏C.杂剧D.昆曲答案: B3.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后人则充分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种风格反映了元代()A.城镇经济繁荣B.统治者政治清明C.戏曲创作者文化水平不高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解析:题干的“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反映了元杂剧通俗化的特点,其因是经济上的城镇经济繁荣,A项正确。

答案:A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答案: A5.“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书法B.绘画C.戏剧D.杂技解析:题干两句诗句体现了京剧的表演艺术更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的特点,故C项正确。

答案:C6.“比窦娥还冤”这是人们在含冤不白时常用的一个比喻。

历史上塑造了窦娥这个戏剧人物的是()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郑光祖答案: A7.“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材料主要说明()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解析:关键信息“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戏曲的社会教化功能。

答案:B8.徽班进京后能在北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京剧的因素不包括()A.北京经济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B.皇室喜好京剧艺术C.京剧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D.清政府定京剧为“国剧”答案: D9.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猛残暴D.刚直果敢解析:京剧红脸表示忠勇正义,例如关羽;白脸表示奸诈狡猾,例如曹操;黄脸表示凶猛残暴,例如宇文成都;黑色表示刚直果敢,例如包拯,故A项正确。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梨园春秋( 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梨园春秋( 测试)

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一、选择题1.有人曾对下图反映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如下描述“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

这一著名戏剧(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B.是士人群体逐步形成的直接产物C.与理学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有关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2.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

作为史料,它可以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②绘画艺术的演变③墓葬文化的沿革④火药武器的使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3.读下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③产生的宋元时期古代戏曲形式是( )A.皮影戏 B.南戏 C.杂剧 D.京剧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美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强调文学具有很强的时代性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5.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戏曲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呈衰落态势 D.经济繁荣促进文学发展6.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7.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美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D.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8.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造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体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一、戏曲的起源1.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先民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乐来祈求神灵保佑,这种带有①________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②________”,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3.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③________”,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4.宋代。

(1)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④________。

(2)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⑤________”。

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答案: ①巫术②傩③梨园④瓦舍⑤南戏♨温馨提示梨园的来源“梨园”创立于唐代,是唐代音乐机构之一。

梨园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在长安光化门外禁苑中。

唐玄宗精通音律,喜好歌曲,设梨园亲自教乐工、宫女演习音乐舞蹈。

后来,沿用梨园为戏院或戏曲界的别称。

梨园弟子,也称梨园子弟,指戏曲演员。

【应用提升】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A.政治因素B.宗教巫术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的创作解析:傩最初是古人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答案:B二、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

(1)艺术特点。

A.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①_______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②________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B.其中用演员③_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代表作品。

A.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④______________》。

B.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⑤________》。

2.昆曲。

(1)兴盛发展:兴起于江南昆山。

⑥________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风靡大江南北,发展成全国性剧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

选择题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 文人画B. 元杂剧C. 京剧D. 小说【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元朝统治之初,科举制停止,一批知识分子仕途无路转而研究元杂剧,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 项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吸收了其他剧中融合而成,但主要是徽剧、汉剧及民间曲调,不是吸收外来艺术,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本题答案选A项。

BCD不符合题意。

选择题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不是北京的地方戏)的徽戏剧团三庆班,进京献艺,徽班进京后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选择题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 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 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C. 标志着民间文学的正式诞生D. 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答案】B【解析】试题文学开始与现实结合的标志是《诗经》,故A错误;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爱的玄妙之处在于可以让生者悲痛欲绝,死者痴怨还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

第10课梨园春秋(测试)一、选择题1.有人曾对以下图反应的戏剧表演形式进行以下描绘“喝酒仰脸要翻手,品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余人物要遮口”。

这一有名戏剧( )A.由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交融而成B.是士人集体逐渐形成的直接产物C.与理学使文人着重心里涵养相关D.被称为“百戏之祖”且享誉世界2.以下图是山东汉代墓室中出土的乐舞百戏画像石拓片。

作为史料,它能够用来研究古代中国( )①戏曲表演的发展药武器的使用A.①②③B④火②绘画艺术的演变③墓葬文化的沿革.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3.读以下图,依据所学判断,在地域③产生的宋元期间古代戏曲形式是()A.皮影戏 B .南戏 C .杂剧 D .京剧4.王国维在《宋元戏剧史序》中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尔后代莫能继焉者也。

”此话的主要含义是()A.赞叹古代文学形式的多样化 B .重申文学拥有很强的时代性C.指出各个朝代的文学成就 D .哀叹古代文学时间的短暂5.明朝吴江派代表王骥德的《曲律》记录:“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

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

”对资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戏曲发展表现世俗化趋向 B .文人修养影响文学创作C.元曲发展渐呈衰败态势 D .经济繁华促使文学发展6.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由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华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特意的娱乐场所——瓦舍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7.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要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以下对其艺术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发展出一套近乎完满的艺术程式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用铜锣和京胡、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衬着氛围D.角色区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8.山东剧院演出的京剧《郑和下西洋》,创建性地将传统京剧与交响乐有机地结合在一同,将东西方文化很好地在一部戏中表现。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题第10课:梨园春秋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后跟踪训练题第10课:梨园春秋

第10课:梨园春秋1.《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瓦中多有货药、卖卦……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材料中的“瓦”是( )A.专门的贸易场所B.专门的娱乐场所C.旅舍D.学校2.中唐以来,寺院“俗讲”盛行,内容是地道的世俗生活、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愚夫冶妇,乐闻其说,听者填咽。

寺舍瞻礼崇奉,呼为‘和尚’。

教坊效其声调,以为歌曲”。

与出现这种现象相关的因素是( )A.理学兴盛B.民族融合C.宗教虔诚D.市民阶层3.“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A.文人山水画B.杂剧C.昆曲D.京剧4.“京剧的形成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

”材料反映京剧的特点是( )A.百戏之祖B.达到高峰C.推陈出新D.日臻成熟5.道光八年(1828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

这主要说明了( )A.京剧是在融合了各剧种的基础上形成的B.京剧属于我国的“国剧”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6.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

”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元杂剧( )A.是完整的戏剧形式B.以抒情写志为主流C.豪迈奔放婉丽飘逸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7.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由此可见,京剧在清朝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 )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内容贴近民众生活C.符合清朝政治潮流D.迎合民众文化需求8.《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2-10梨园春秋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同步练习:2-10梨园春秋

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一、选择题1.《家有儿女》里刘星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怎么比窦娥还冤呢”。

“窦娥”这一形象出自下列哪位戏剧家的代表作品()A.关汉卿B.白朴C.马致远D.王实甫【答案】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窦娥出自元杂剧的奠基者关汉卿的代表作《感天动地窦娥冤》。

B、C、D各项所指也都是元代杂剧作家,但与窦娥无关。

2.在唐代宫廷中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为宫女们传诵B.皇帝和大臣们欣赏带有西域风情的歌舞C.梨园院向王公贵族们展示新排练的京剧剧目D.大臣把张旭的狂草送给皇帝鉴赏【答案】 C【解析】京剧形成于清朝。

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为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色”表示()A.忠勇正义B.奸诈狡猾C.凶狠残暴D.铁面无私【答案】 A【解析】“白色”表示奸诈狡猾,“黑色”表示铁面无私。

4.江苏省作为教育部新课程试点地区,从2008年开始在20所中小学试点开设京剧课程。

学生在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还可以增长一些历史知识,主要是因为京剧()A.是兼收其他剧种的长处而形成的B.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C.继承了古代戏曲歌舞并重的传统D.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答案】 B【解析】京剧中有很多剧目都是表演历史故事的,所以学生在学习、欣赏京剧,受到艺术熏陶时,还可以学习一些历史知识。

5.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A.生B.旦C.净D.丑【答案】 B【解析】京剧中旦主要是指女性人物的扮演者。

6.2007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于2007年2月3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答案】 C【解析】中外文化交流,京剧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

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

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doc

第10课梨园春秋课时作业(岳麓版必修3)1.下图物品在当时的用途不可能是()A.驱魔B.娱神C.避邪消灾D.戏剧的道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早期戏曲形成的认识。

上图是傩戏面具,当时人们为避邪消灾,戴着面具,口呼“傩傩”之声,以惊吓、驱逐恶魔。

这种仪式只是古代戏曲萌芽,当时还没有产生戏剧,不可能作为戏剧道具。

2.下列关于南戏的叙述错误的是()A.南戏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C.南戏主要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D.南戏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答案B3.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答案B解析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使市民队伍扩大,适应城市发展的世俗文学也随之兴起,如话本、杂剧等,它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4.元杂剧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促成元杂剧昌盛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B.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C.知识分子地位的变化D.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C解析“直接原因”,要求时间最近,事件最具体的。

知识分子地位变化是元朝才出现的,元朝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常说“九儒十丐”,许多知识分子进取无望,直接投入社会生活化的元曲创作。

A、D项的内容在宋朝就已出现,是元曲兴盛的基础条件之一,而非直接原因。

5.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艺术表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亚洲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其中,中国的某一剧种以其精彩绝伦的表演感染和震撼了所有观众,表现“国剧”的博大精深。

该剧应该是()A.黄梅戏B.豫剧C.京剧D.越剧答案C解析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是中国“国粹”。

[能力提升]6.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

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①城市经济繁荣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

高中历史2.10梨园春秋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2.10梨园春秋课后作业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一、选择题1.右图为温州南戏《张协状元》演出照,这一剧种起源于宋代南方,当时南戏发展的原因与下列哪项无关( )A.社会经济的发展B.瓦舍的出现C.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D.傩戏处于兴盛时期解析:傩戏是我国戏剧的源头,A、B、C三项都是南戏产生的原因。

答案:D2.“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A.文人山水画B.杂剧C.昆曲D.京剧解析:元朝文艺的新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蒙古族入主中原后,汉族士大夫们苦于仕途不得志,便将才学用于文艺创作上;另一方面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壮大,也促进了戏曲繁荣。

因此,元杂剧应运而生。

答案:B3.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

”这一观点主要是基于元杂剧( )A.是完整的戏剧形式B.以抒情写志为主流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作者是强调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元杂剧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据此排除B、C、D三项。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融合了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成为完整的戏剧形式,从而“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也”,故选择A项。

答案:A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A.魔术B.绘画C.戏剧D.杂技解析: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答案:C5.清朝人钱泳在《履园丛话》说:“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材料表明我国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戏曲地域性色彩浓厚B.思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C.商业发展与市民阶层壮大D.我国经济中心日趋南移解析:题干虽然提到各地的戏曲,但更主要的是强调经济活动和市民对于戏曲的需求,故A项错误,C 项正确;思想解放运动,题干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经济中心南移题干中也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 作业

2018-2019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10课梨园春秋 作业

自我小测1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是()A.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歌舞B.春秋战国时期的宫廷晏乐C.唐代宫廷中设立的专门教练艺人的场所——梨园D.宋代城市中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2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

”这是说杂剧()A.产生的背景复杂B.反映的内容丰富C.演出的情态逼真D.刻画的人物生动3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是()A.傩戏的出现B.昆曲的出现C.元杂剧的兴起D.清京剧的兴起4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B.朝廷扬“雅部”抑“花部”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D.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5根据下图来判断1790年徽班进京的直接原因是()弘历观剧图A.谋求艺术的发展B.满足皇室文化娱乐的需要C.庆祝康熙寿辰D.与昆曲进行竞争6京剧艺术兴起的原因主要有()①统治者大力提倡②汉、徽合流,并渐融京字京韵③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④京剧是京城土生土长的艺术A.②③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7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化妆方法。

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红色代表忠勇正义等。

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推断一下,表示“铁面无私”的主色调应该是()A.白色B.蓝色C.黑色D.黄色8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2009年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

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

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9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A.生B.旦C.净D.丑10歌曲《说唱脸谱》中唱道:“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训练题 第10课:梨园春秋

_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加强训练题 第10课:梨园春秋

第10课:梨园春秋1.宋代南戏能够在泉州、福州流行的根本原因是( )A.此地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B.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C.民间艺人的推动D.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盛行2.先秦时期,统治者把傩仪吸收到国家礼仪中的主观目的是( )A.神化王权 B.巩固统治C.敬神保民 D.驱邪纳吉3.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是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

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位较古代的音乐下降。

”据此可知( )A.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B.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C.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D.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4.《永顺县志》载:“永俗酬神,必延辰郡师巫唱演□……至晚,演□。

敲锣击鼓,人各纸面……”其中□处最可能是( )A.傩戏B.南戏C.杂剧D.昆曲5.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更是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后人称其“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B.民主思想闪现其间C.浪漫主义色彩浓厚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6.当今在湖南土家族、贵州彝族、广西融水苗族、江西婺源都有傩仪的活动。

下列有关原始时代“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蕴涵着古代戏曲的萌芽B.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C.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D.具有一定的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7.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B.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C.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D.把元杂剧艺术推向顶峰8.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唯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百姓与士大夫有矛盾B.朝廷扬“雅部”抑“花部”C.秦声、罗、弋比昆曲好听D.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9.在戏曲舞台上,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同步练习3 岳麓版必修3

第十课《梨园春秋》课后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A 政治因素B 宗教巫术C 经济因素D 文化艺人的创作()2、以下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在举行傩的活动时,由巫师扮成神灵进行歌舞,通过娱神祈求神灵保佑;②汉代时傩仪很盛行;③唐代时人们不再进行傩仪;④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3、下列对南戏叙述错误的是:A 随着元代社会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B 主要在民间流行C 体制比较自由D 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4、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A 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 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 出现了专门娱乐场所——瓦舍D 推行民族分化政策()5、关于元杂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钟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B、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C、知识分子地位的提高,促成了元杂剧的昌盛D、主要在北方地区兴起()6、杂剧作者人才辈出,以“元曲四大家”最为著名,下列人物中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A 关汉卿B 白朴C 马致远D 王实甫()7、京剧中行当分四大类:生、旦、净、丑,角色归类的标准是:A 依据各剧种流传的习惯B 依照人物的年龄、性别、身份和性格C 依据儒家传统道德的标准D 依照剧情的要求不断变化()8、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B 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 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D 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9、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剧”。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 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 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 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10、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①词的兴起和流行②唐朝诗歌的兴盛③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④元杂剧的繁荣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描述的中国传统艺术是A.魔术B.戏剧C.绘画D.杂技2.历史上有这样一批文人,仕进无路,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拂郁感慨之怀”,从而推动了中国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据此推断“这批文人”的主要成就是A.文人画B.元杂剧C.京剧D.小说3.有学者指出,昆曲在获得它的崇高地位时,作为一门表演艺术却并没有在市场上得到充分认可,它是千百年来雅文化传统在表演艺术领域里最集中,最典型的结晶,而在演出市场上,民众比起文人士大夫群体来,却是更具有发言权的群体。

由此可见,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京剧A.艺术审美价值更高B.迎合民众文化需求C.内容贴近民众生活D.符合晚清政治潮流4.徽班进京后能在京扎根,并最终形成一种新剧,主要因素有①北京社会繁荣,文化娱乐需求面广②皇室等上层权贵的喜好③艺术家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吸收外来艺术的成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清朝前期,中国戏曲艺术出现了“花雅之争”,从目前尚能看到的花部戏剧本,如《卖胭脂》、《打面缸》、《探亲相骂》、《借靴》等来看,明显可以看出可以看出它们与雅部剧本有着显著的区别,即大量的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其根本原因是A.大众审美趣味的变化B.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C.清政府放宽文化控制D.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6.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京剧是中国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京剧是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因此称京剧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7.汤显祖《牡丹亭》题词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下列对这段话的解读,正确的是A.表明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B.是对当时的官方哲学的否定C.标志着世俗文学的诞生D.是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体现8.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④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9.与元杂剧相比,京剧的特点是A.融合多种表演形式B.吸收汉调、昆曲和秦腔等剧种腔调C.以演员虚拟动作表现时空更替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10.有学者在其论文中整理素材(部分)如下表,其可能得出的结论是A.昆曲与徽汉两调之差异B.京剧起源,昆曲贡献更大C.徽、汉两调各有其特点D.京剧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二、材料分析题1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梅兰芳在其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不但把京剧生旦净末丑的优秀唱腔作为学习的蓝本,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首创京剧唱腔南都子,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梅兰芳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立了诚挚的友谊。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区,他先后编演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当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侵略者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梅兰芳先后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先后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1961年病逝于北京。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梅兰芳一生所作的重要贡献。

在他身上体现了哪些可贵的精神?参考答案1.B【详解】据材料“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戏剧的场景虚拟化的特点,故B正确;魔术与““三五步走遍天下,……几更时万古千秋”无关,故A排除;绘画通过笔墨线条表现事物,与材料无关,故C排除;杂技通过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动作,故D排除。

2.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元朝统治之初,科举制停止,一批知识分子仕途无路转而研究元杂剧,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符合题意的是B项,ACD项不符合题意。

3.B【详解】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价值,不能说京剧的艺术价值高于其他曲艺,故A错误。

只有受到民众的喜爱才能成为大众潮流,京剧之所以在晚清有如此发展是因为与广大民众距离较近,易于民众接受和欣赏,满足了当时人们的文化需求,故B正确。

其他曲艺选取的内容也多来自于百姓的生活,故C错误。

京剧发展与晚清政治潮流无关,故D错误。

4.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选择题,解题的最佳方法是采用排除法。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在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吸收了其他剧中融合而成,但主要是徽剧、汉剧及民间曲调,不是吸收外来艺术,故排除含有④的选项,本题答案选A项。

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艺术·京剧形成的原因【名师点睛】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是中国戏曲的繁荣的代表。

清乾隆末期(1790年),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而来。

5.D【解析】试题分析:题目中显示了商人、市民成了剧中的主要人物,说明大众的审美情趣成为一种时尚,但这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并没有表明民间文化的迅速繁荣,故B项错误;这也不是清政府对文化控制的放宽,故C项错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阶层扩大,使戏曲出现了为市民服务的变化,故D项正确。

难度:较难6.C【详解】试题分析:乾隆五十五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安徽一带(不是北京的地方戏)的徽戏剧团三庆班,进京献艺,徽班进京后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故C项正确;排除ABD。

7.B【详解】汤显祖借《牡丹亭》歌颂了伟大的爱情,这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否定,即否定了当时的官方哲学——宋明理学,故B项正确;文学开始与现实相结合开始于《诗经》,故A项错误;宋代世俗文学诞生,故C项错误;早期民主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反专制,材料无法体现,故D 项错误。

8.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社会状况知识点。

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时间信息“清乾隆年间”。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①不可能,京剧是在清朝道光年间形成的;②不可能,明清中国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不可能做出口贸易;③可以,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小农经济,可排除;④可以,清朝中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票号,可以排除。

综上,排除含有③或者④的A.C.D 三项;①②符合题干要求,即B项正确。

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中国的古代艺术·京剧艺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9.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京剧。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元杂剧本身也是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并以演员虚拟动作表现时空更替,故排除A、C项;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的是元杂剧的出现,故排除D项;与元杂剧相比,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故选B。

【点睛】比较型选择题,就是要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物作出比较分析的选择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

一般分为求同型和求异型两类,即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

解答关键在于,抓住历史事物的共性和个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作出正确比较。

10.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戏曲。

根据表格内容可知是体现了徽、汉调与京剧的比较,不是昆曲与徽汉调的差异,更不是徽、汉两调的比较,故排除A、C项;京剧是我国古代多种剧种融合的产物,而不是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故排除D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京剧在发音和唱腔方面,主要借鉴采用了昆曲的特点,所以昆曲对京剧的贡献更大,故选B。

11.(1)原因:出身京剧世家;本人刻苦勤奋,博采众长,勇于创新。

(2)贡献: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促进我国与国际间文化交流;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精神:爱国精神;钻研精神;创新精神。

【解析】试题分析:(1)“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说明了家族对其影响深远;“还向中国的曲艺学习,向国外的歌剧和芭蕾舞剧学习”说明了他博采众长;“在京剧的表演、服饰道具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法”说明他勇于创新。

(2)而他的贡献,从材料中可总结出以下方面:推动了京剧的进一步发展;加强了与海外的联系;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推动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在总结过程中,要善于从每段文字中总结出相关答案。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成就、贡献(课标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