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语文)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 附答案 ) 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回答。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二人弈。

其一人心致志,惟弈秋之听;一人听之,一心以有将至,思援弓而射之。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自《孟子·告子》)。

(1)解以下句子中划的。

①其一人心致志 ________②其名 ________③及其家穿井 ________④其真无邪 ________(2)与“惟弈秋之听”句式相同的一是()A. 死于槽之B. 但少人如吾两人者耳C. 何陋之有D. 甚矣,汝之不惠(3)本文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

(4)把两篇文章中的画句子翻成代。

①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 天之,其正色邪?其而无所至极邪?【答案】( 1)此中的;它的;他;道(2) C(3)( 4)① 另一个人然和他一同学,却比不上他。

② 天气湛,是它真切的色?是因大空高而看不到尽呢?【解析】【解析】⑴ 解文言文意包含:要点、一多、活用、通假字、古今异等,同注意系上下文理解。

① 其:代,此中的;② 其:代,它的;③ 其:代,他;④ 其:表反气,道。

⑵ “惟弈秋之听”和“何陋之有”都属于前置句式,A、 B、D 三句都是倒装句,故C。

⑶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句意是:道是因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不是的。

一一答,起到作用,属于句。

⑷ 意,依据“字字有下落,直、意相合,以直主”的原。

句子中的每个字,只要它有必然的在乎,都必字字落,号入坐。

① :然。

俱:一同。

若:比。

句意是:另一个人然和他一同学,却比不上他。

②其:表疑,是⋯是⋯。

句意是:天气湛,是它真切的色?是因大空高而看不到尽呢?故答案:⑴①此中的;②它的;③他;④ 道。

⑵C;⑶ ;⑷ ① 另一个人然和他一同学,却比不上他。

② 天气湛,是它真切的色?是因大空高而看不到尽呢?【谈论】⑴ 此题观察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60篇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 (含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翻译练习100篇 (含译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100篇(含译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翻译: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翻译: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推、敲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云________②又欲作“推”字________(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

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答案】(1)在;想要(2)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3)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结合课内所学①“于”翻译为“在”;②“欲”翻译为“想要”。

(2)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引手:伸手;势:动作。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

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故答案为:⑴在;想要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

⑶敲显得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 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 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含答案)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3、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顾②悉③将④诸⑤援2、翻译:善属文;②奈何请人;③太祖甚异之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4、默写《七步诗》。

4、鲍子难客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

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

”众客和之。

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课外拓展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曹彬仁爱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

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

”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其仁心爱物盖如此。

(张光祖《言行龟鉴》)[注释] 蛰:动物在冬眠时潜伏在土中或洞穴中不食不动的状态。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其所居.堂屋敝()(2)吾为.将()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虫所蛰,不可伤其生。

3.文章开头介绍曹武惠王是“国朝名将”,其作用是什么?4.文章通过、这两件事刻画了曹武惠王“”的德行。

(二)狄仁杰狄仁杰为并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使.绝域。

仁杰曰:“太夫人有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

”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行。

时仁基与司马李孝廉不协,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相待如初。

(孔平仲《续世说》)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当使.绝域()(2)乃诣.长史蔺仁基()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

因谓曰:“吾等独无愧耶。

”3. 文章后半部分写仁基与司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么?4.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三)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1)能诵读诗文;(2)向客人问安;(3);(4)。

5-9年级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答案

5-9年级课外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答案

一木兰从军1、(1)小时候(2)买(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1、(1)毛病(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三卖柴翁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2、A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四居安思危1、(1)使……巩固(2)治好,安定(3)戒除2、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不赞同。

理由略。

五陈元方1、③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3、A4、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5、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六三人成虎1、C2、街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有老虎了。

3、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七太宗有骏马1、(1)突然(2)因为(3)轻视,看不起(4)免去2、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3、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解才改变主意。

4、劝谏齐谏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八长者子1、(1)告诉。

(2)地方或处所。

(3)权。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

一次入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3、答案示例:(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

(2)不盲从,不轻信。

或:听其言,观其行。

九李惠拷皮1、(1)认为(2)等到(3)原因(4)……的原因2、(1)捧着进献给厉王。

(2)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3)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4、略。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2020-2021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20-2021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 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_______③伛偻提携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 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有馈一木者,家僮①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②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③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节选自吕坤《呻吟录》)【注】①僮:未成年的仆人。

②病:担心,忧虑。

③湿:名词活用作动词,淋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人有馈一木者馈:________②木小不堪也堪:________③为余生炭满炉余:________④乃尽湿之乃:________(2)翻译下面句子。

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3)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常常为此担心。

请你从小明的角度,结合这篇文言文内容,给妈妈说几句话,加以劝慰。

【答案】(1)馈赠,赠送;胜任,胜用;我;于是,就(2)你听我说这个道理,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哪里只是木头才这样呢?(3)示例1:事物各自有适宜的用途,我性格内向,也一定有我的用武之地。

示例2:正如炉火太大太小都不好,我也会在性格上作一些改变的。

【解析】【分析】⑴①有人送来一根木料。

馈,赠送。

②木料太小,不能做房梁。

堪,能承受。

③为我生炉子,装了满炉子炭。

余,我。

④就都用水浇灭了。

乃,就。

⑵对重点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

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重点词语有:宜,合适;岂,难道;句意为:小子,你听我说,物品各有它的用处。

岂只是木料呢!⑶本文通过同一木料“我”的不同评价,告诉了我们的道理是:事物都有它合适的用途。

小明性格内向,妈妈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不是说内向就是坏事,其实内向的人思维缜密和谨慎,外向的人是发散性的思维,很明显的一点是外向的人是先说话再考虑,内向的人是先考虑再说话。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参考答案

七年级文言文课外拓展训练参考答案71、《东坡食汤饼》1、A 吃 B 告诉、对......说 C 听说、听见 2、例句“之”是代词,代“汤饼”,AD(A 代词 D 代他的诗 B 结构助词“的” C 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 3、黄门公(苏辙)放下筷子叹气,而(这时)苏东坡已经吃完了(面条)。

4、豁达(乐观、洒脱)或幽默、乐观、开朗的人。

72、《东坡画扇》1、A 欠 2、BD(B 把 D 终于 A 指代制扇者/他 C 指代制扇者/我的) 3、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卖。

快去外面卖了还钱。

4、为官宽和,为人仁厚。

73、《一字师》1、C 有一天 2、AD(A 副词,于是 D 语气助词,用在句末,用于停顿 B因为/缘故 C ......的样子/是的,对的)3、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己的一字之师。

就请小吏面南坐下,自己向他行拜师礼。

4、都表现了他们尊重知识,尊重老师的美德。

5、如“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为“敲”。

74、《习惯说》与《陈蕃立志》1、A 踩 2、C(C 好像 A 看/回头看 B ......样子/这样 D 结构助词,表示停顿/代词,指洼)3、一间书房都管理不好,还说什么治理家庭、国家、天下呢, 大丈夫处世,当以扫除天下为己任,怎么能局限于整理一间房呢, 4、甲文作者意在通过日常走在室内,久而久之对地面产生习惯这件小事,揭示出“习之中人甚矣哉”这个道理,并进而提出“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的主张。

乙文作者意在表现陈蕃从小就有立志的胸怀。

75、《胸有成竹》与《胸中之竹》1、A 见,同“现”,眼前浮现 2、D(D 完成/就 A 在 B 这样 C 稍微,略微)3、所以画竹的人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

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不变的法则。

4、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5、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76、《陈太丘与友期》与《杨氏之子》1、D 对对方的尊称,如:“您”2、AD(A “您”,古代对对方的尊称 D 离去 B 来,以便/认为 C才/于是,就)3、等了您很久您都没来,他便离开了。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加答案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一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2)买(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2)(3)¥1、(1)毛病(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三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2021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21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欧阳光明(2021.03.07)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之欧阳美创编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之欧阳美创编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之欧阳歌谷创编

2018年中考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00篇(含答案)欧阳歌谷(2021.02.01)第一辑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觉: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忿:③故欲杀之故:④天下无冤狱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答案】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评分】每题1分,共4分。

2.【答案】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评分】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答案】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评分】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附译文】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诚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

(一次)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拓展阅读100篇一木兰从军木兰者,古时一女子也。

少习骑射,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少.习骑射()(2)市.鞍马()(3)长而益.精()(4)木兰乃易.男装()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4、木兰是古代的女英雄。

古往今来,其实像她这样不让须眉的女子还有很多。

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人和事吗?1、(1)小时候(2)买(3)更加(4)换2、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3、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4、略。

二好书之人有三病好书之人有三病:其一,浮慕时名,徒为架上观美,牙签锦轴,装潢炫耀,骊牝之外,一切不知,谓之无书可也。

其一,广收远括,毕尽心力,但图多蓄,不事讨论,徒污灰尘,半束高阁,谓之书肆可也。

其一,博学多识,兀兀穷年,而慧根短浅,难以自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视之肉食面墙诚有间矣,其于没世无闻,均也。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好书之人有三病.()(2)徒.为架上观美()(3)其于没世无闻,均.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知而能好,好而能运,古人犹难之,况今日乎?3、用简明的话概括“好书之人”中的“三病”。

(1)(2)(3)1、(1)毛病(2)只是(3)一样2、至于真的懂书而又能喜好它,喜好它又能运用它,古人也以为是很难的,何况在今天呢!3、(1)追求虚名,把书作为装饰品,而不阅读学习。

(2)多方搜集,只图占有,却不研究探讨。

(3)终年苦读,也“博学多识”,但不能把知识灵活运用,一生没有什么建树。

三卖柴翁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

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

”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

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上初登位,禁之。

至大赦,又明禁。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文中卖柴农夫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2、A3、我有父母亲、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四居安思危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于居安思危戒贪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必固.其根本()(2)德不厚而思国之理.()(3)戒.奢以俭()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3、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4、有人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世界也很和平了,不需要再谈什么居安思危了。

对这种说法你赞同吗?谈谈你的看法和理解。

1、(1)使……巩固(2)治好,安定(3)戒除2、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4、不赞同。

理由略。

五陈元方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1、“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

②方法,做法。

③效法,仿效。

④标准,法则。

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3、下面对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B、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C、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D、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文中“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5、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③2、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3、A4、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5、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六三人成虎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矣。

”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

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距离B、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诽谤C、愿王察.之矣观察D、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结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3、后人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成语“三人成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什么?1、C2、街市上没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变成真有老虎了。

3、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七太宗有骏马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①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②。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无病而暴.死()(2)使公以.马杀人()(3)必轻.吾国()(4)公乃释.罪()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3、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1、(1)突然(2)因为(3)轻视,看不起(4)免去2、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3、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解才改变主意。

4、劝谏齐谏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八长者子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

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众人闻之,深信其语。

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旋流处,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

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语.众人言()(2)不能前进至于宝所.()(3)举.船商人没水而死()2、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3、读了这则故事,联系实际,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1)告诉。

(2)地方或处所。

(3)权。

2、一位富家子弟熟背驾船方法,夸夸其谈,却没有实践经验。

一次入海采宝途中,船师猝死,由他驾船,结果船沉人亡。

3、答案示例:(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或:既要重知识,也要重能力。

(2)不盲从,不轻信。

或:听其言,观其行。

九李惠拷皮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同释.重担()(2)惠遣.争者出()(3)以杖击之.()(4)薪者乃.服而就罪()2、李惠对州纲纪(即州主簿)说出了断此案的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3、从文中可以看出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1、(1)认为(2)等到(3)原因(4)……的原因2、(1)捧着进献给厉王。

(2)和氏就抱着他的玉石在楚山之下大哭(3)眼泪流干就继续流着血3、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4、略。

十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

厉王使玉工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

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

”王又以为诳,而刖其右足。

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璞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

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其宝焉。

遂命曰:“和氏之璧。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王以.和为诳()(2)及.厉王薨,武王即位()(3)使人问其故.()(4)此吾所以..悲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奉而献之厉王。

(2)和乃抱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3)泣尽而继之以血。

3、卞和为什么大哭?(用原文句回答)4、自选角度,简要评价这件事。

1 、(1)通“悦”,高兴(2)①使命②出使(3)对2、D3、哪里有舍弃主要的而问次要的问题呢?4、以民为本十一苟无民,何以有君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注释】①赵威后:赵惠文王妻。

②书未发:国书没有打开。

③岁:年成。

④恙:忧患。

⑤苟:如果。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使者不说.:()(2)臣奉使使..威后:()()(3)不然.()2、下列句子与文中:“何以有民”句式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何恃而往B、卖炭得钱何所营C、彼不我恩也D、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4、文中赵威后的最后一句话连用了三个反问,强调了什么样的思想?1、D2、(1)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2)就算国君赏赐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3、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启示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