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Ⅰ.核查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益于选拔拥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涵养。
化学科命题侧重丈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本质,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术、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汲取、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识,并能交融贯通。
(2)经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得相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汲取、有序储存。
(3)从供给的新信息中,正确地提取本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解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本质问题分解,经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纳解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解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就,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说。
3.化学实验与研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研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认识、理解 ( 掌握 ) 、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认识: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可以正确复述、再现、辨识或直接使用。
理解 ( 掌握 ) :意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可以正确判断、解说和说明相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可以“知其因此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差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需的解析、类推或计算,解说、论证一些详尽的化学问题。
2019年化学考试大纲解读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解读一、 2019 考试大纲分析2017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相比 2016 年,修订处相当多, 2018 年《考试大纲》基本没有变动, 2019 年化学《考试大纲》同 2018 年相比,只在第 I 部分考试目标与要求中略有变化,提出了高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并第一次把“思维方法”写进考纲。
强调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 ,即考查内容中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使考查内容更具体化。
备考时,考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知识,还需加强“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提升化学科学素养,提升核心价值。
化学科命题不仅要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还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回顾 2017 年《考试大纲》的修订1.修订的主要目的(1)贯彻落实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精神,体现国家人才培养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进一步强化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2)加强高考命题的标准建设,进一步密切高考测评标准与正在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突出高考作为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桥梁的功能。
(3)进一步完善考核目标和考试内容。
结合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完善考核目标的内涵,增强科学性和规范性;适当调整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修订方向。
2.修订的主要意义(1)指导高考内容改革。
(2)规范高考命题:①提高质量,②倡现成果,③确定标准(3)“一体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
3.修订的主要内容【选考模块的调整】修订后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
(完整版)2019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2019 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I.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 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 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 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 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 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 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 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 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 掌握) 、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理解( 掌握) :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1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2008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安排的通知》(京人发[2008]11号)文件的要求,从2008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以考代评的评价方式。
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初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七年一月2 基本要求2.1 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主要应用基本理论,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
要求申报人员具备运用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2.1.1 无机化学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掌握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熟悉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反应平衡及相关知识。
2.1.2 有机化学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知识;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鉴别方法。
2.1.3 分析化学熟悉数据处理知识;了解常见无机、有机物化学定性分析知识;掌握称量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了解常用物性测试方法;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应用知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了解质谱分析法;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掌握液相色谱法。
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847《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
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847《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上海理工大学分析化学试题主要考什么?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847《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847《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分析化学试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 占60%参考书:《分析化学》(上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 占40%参考书: 《仪器分析》,方惠群等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部分, 化学分析第1章定量分析化学概述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作用及分析方法分类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要求:理解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初步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基准物质的条件了解种试样的采集、制备及分解方法第2章误差与数据处理主要内容:误差及其来源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显著性检验及可疑值取舍回归分析法要求:掌握误差的表示方法、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特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运算规则及数字修约规则初步掌握数据取舍方法,显著性检验的含义和方法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与t分布的区别与联系初步掌握回归分析法第3章酸碱滴定法主要内容: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Ka与Kb的换算;离子强度、活度系数和离子活度的计算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强酸(碱)、一元(多元)强酸(碱)、强酸和弱酸的混合酸及两性物质的PH计算缓冲溶液的PH计算;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和理论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滴定曲线、滴定突跃、指示剂的选择;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一元弱碱;多元酸和多元碱的滴定滴定强酸及弱酸的终点误差计算酸碱滴定法的应用要求:了解酸碱质子理论的酸碱定义、共轭酸碱对以及酸碱强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分析浓度和平衡浓度的区别,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和质子等衡式的写法掌握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系数的计算及其应用掌握酸碱平衡中溶液酸碱度的计算掌握缓冲溶液的PH计算,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与选择、常用缓冲溶液、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等概念了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变色范围,变色点,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熟悉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的绘制及其有关的问题,熟悉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PH的计算,指示剂的选择等熟悉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测定结果的有关计算第4章络合滴定法主要内容:常用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及条件稳定常数络合滴定基本原理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要求:了解EDTA的性质及其与金属离子的络合能力和特点了解络合平衡体系中各种形成常数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络合平衡中有关各型体的分布及浓度的计算理解络合滴定中的主反应和副反应,掌握各副反应系数的定义和计算、络合物条件形成常数的意义和计算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了解金属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常用的金属指示剂,掌握终点与指示剂的变色点的关系掌握林邦公式及其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中级化学检验工鉴定大纲
(5)掌握下列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1酸碱滴定法
2沉淀滴定法
3氧化还原滴定法
4络合滴定法
5重量分析法
6吸光光度法
24%
5、工具、
仪器设备 的用途和 使用方法
(1)熟悉常用仪器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性能、使 用、应用范围和维护保养方法。熟悉常用仪器设 备的安装、调试方法及一般故障的排除方法。
(5)了解化学反应速度、可逆反应、化学平衡 常数和化学平衡的移动。
(6)了解电解质溶液、强弱电解质及其电离平 衡、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和发生反应的条件。
(7)了解强酸、弱酸、强碱、弱碱间反应所生 成的盐,缓冲作用及其原理和缓冲溶液的组成。
(8)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性、结构和分类,烃 类中开链烃和闭链烃的基本知识。
7%
2、常检涂 料产品的 标准、常检 项目的检 验方法和 操作规程
(1)熟悉涂料产品常用物理性能、使用性能及 常检理化项目的检验方法。如:
涂料分类、外观、细度、贮存稳定性、遮盖力、 粘度、固体含量、漆膜厚度、弹性、耐磨性、干 燥时间、硬度、附着力、冲击强度、耐水性、老 化等。
6%
3、常检胶 粘剂产品 的标准、常 检项目的 检验方法 和操作规 程
25%
相关技能
安全与其 它
(1)能分析处理检验工作中遇到的一般技术和 安全问题。
20%
参考书:
1、《无机化学》,高职高专化学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机化学》,高鸿宾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3、《实用分析化验工读本》,刘世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4、《涂料制造技术》,倪玉德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5、《化妆品检验》,张丽卿编,中国纺织出版社
分析化学 中级分析化学大纲
中级分析化学课程号:01034610新课号:CHE-0-019课程名称:中级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 3)周学时: 2 学分:2开课学期:秋季先修课程:定量分析化学和基础仪器分析一、目的和要求中级分析化学是化学学院的基础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讲授在定量分析化学和基础仪器分析化学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但在科研和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分析化学技能、技术和方法,使本院的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需要而设置的。
主要介绍分析测试过程的质量保证;分析样品的取样、处理和制备;常用分离与富集方法;各种联用技术、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一些case study。
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国际上最新的分析化学的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的应用。
由于分析化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所以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应该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
具体的要求如下:1.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分析化学的社会责任和分析化学的分类;掌握分析测定过程的概貌、质量控制;掌握分析样品的取样、处理与制备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常用的分离与富集的方法原理和应用;4.掌握传感器的一般构成;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5.了解光电子能谱技术,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等一些表面分析技术;6.了解一些联用技术,如生物质谱(电喷雾质谱;MALDI质谱),质谱与分离技术的联用;光谱与电化学联用;激光诱导荧光与分离技术的联用;7.了解流动注射分析,微型全分析系统(微流控系统和生物芯片)。
8.分析化学实际应用case study。
对本大纲制定的说明由于没有查到国内相应课程的情况,本大纲的拟定主要根据授课老师对于本课程的理解,以及当前本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参照国外著名专家的授课内容及最新教科书,进行本课程的授课工作。
参考教材为“分析化学教程”,李克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出版。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共分七章,总授课学时为30学时。
本课程的学时分配内容学时内容学时分析化学概论与产品的质量保证样品的取样、处理与制备常用分离与富集方法化学与生物传感器42.52.54表面分析技术联用技术自动分析技术/芯片实验室分析化学case study4.564.52 基本内容1. 概论与产品的质量保证分析化学概论(分析化学发展简史);分析测定过程;分析化学分类及特点;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分析化学中的计量单位与符号;质量保证,分析数据处理。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概述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教育部制定了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对2019年的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进行详细解读。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知识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形式与评价标准以及命题要求和试题分析。
我们将分别对这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考试的要求和内容。
首先是知识与能力要求。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原理、化学反应等方面的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此外,考试还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是考试内容与要求。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的内容包括常见元素、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和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与化学相关的问题,灵活运用表征物质性质的物理量,并运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过程。
第三是考试形式与评价标准。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采取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分析题、综合题等多种考试形式。
考试将侧重于对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察,注重考查学生的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最后是命题要求和试题分析。
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要求试题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实际,既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也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试题要求清晰明确,避免歧义和模糊不清的情况,以确保考试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2019年全国新课标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当注意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并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化学分析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化学分析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1.1前言根据《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化学分析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化学分析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考试题型为客观题。
《化学分析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七年三月2.2考试要求及内容⑴考试要求①化学反应原理了解热力学函数的概念;质子、电子理论;同离子效应、盐效应、缓冲溶液;强电解质理论;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溶度积;原电池的组成、电极反应、电极电势、电动势的概念和应用。
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及有关计算;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限度;反应速率理论;酸碱、沉淀溶解、氧化还原、配位平衡和化学平衡移动及有关计算。
②物质结构基础熟悉原子半径、电负性、离子极化、晶格能,量子数的概念;s、p、d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电子排布规则与周期系;杂化轨道。
③元素及其化合物了解s区元素单质的性质;锗、锡、铅的单质的性质;f区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东北林业大学2019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东北林业大学2019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东北林业大学2019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由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东北林业大学2019自命题科目考研大纲: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考试科目代码:844 考试科目名称: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内容与范围:一、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1、要求考生掌握误差的基本知识;明确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来源及减免方法。
2、要求考生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掌握有效数字的应用、可疑数据的取舍和分析结果的正确表达。
二、滴定分析1、要求考生了解滴定分析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2、要求考生掌握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沉淀滴定的基本原理、指示剂的选择,滴定可行性的判断和有关计算。
三、重量分析1、要求考生掌握重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明确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四、光谱分析1、要求考生掌握原子发射光谱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的结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2、要求考生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的结构和分析操作技术。
了解分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及应用。
五、电分析化学1、要求考生掌握电池、电极、电极电位、电极极化等基本概念。
2、要求考生掌握电位分析基本原理、离子选择电极的响应机理、选择性、重要实验条件和定量测定方法。
3、要求考生了解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装置和实验方法,了解影响电位的有关因素。
六、色谱分析1、要求考生掌握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分析理论、分离条件、色谱固定相、流动相、检测器,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参考资料:1、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合编,《分析化学》,第六版,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2、朱明华,胡坪编,《仪器分析》,第四版,2008,高等教育出版社3、武汉大学编,《分析化学》,第五版,2010,高等教育出版社考试总分:150分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方式:笔试(需要携带计算器)考试题型:选择题(40分) 填空题(40分) 问答题(30分) 计算题(40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化学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将在测试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1)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能正确复述、再现、辨认,并能融会贯通。
(2)通过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以及实验现象、实物、模型的观察,对图形、图表的阅读,获取有关的感性知识和印象,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
(3)从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
2.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1)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知识,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2)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成果,能正确地运用化学术语及文字、图表、模型、图形等进行表达,并做出合理解释。
3.化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1)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的一般过程。
(2)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化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能设计合理方案,初步实践科学探究。
二、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层次高考化学命题对知识内容的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低层次的要求。
其含义分别为:了解:对所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1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
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的化学问题。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1.分析化学基础知识1.化学计量学基本概念2.溶液的配制与稀释3.晶体学与物相学基础4.化学反应平衡理论5.有机化学基本概念2.分析化学分离与测定1.分离技术与原理2.光谱学与分析光谱技术3.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技术4.质谱技术与等离子体技术5.氧化还原滴定与电化学分析技术6.分子光谱学与原子光谱学技术3.检验实务1.化学试剂的质量控制2.组织学与细胞学基础3.生物化学实验技术4.分析化学实验与检验方法5.医学检验与质量控制二、考试形式本次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三、考试要点1.要熟悉化学计量学基本概念,掌握溶液的配制与稀释方法。
2.要熟悉晶体学与物相学基础,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理论。
3.要理解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掌握手性分离技术。
4.要了解分离技术与原理,掌握常见的光谱分析技术。
5.要熟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6.要了解质谱技术与等离子体技术,掌握氧化还原滴定与电化学分析技术。
7.要理解分子光谱学与原子光谱学技术,掌握常见的生化检验方法。
8.要了解化学试剂的质量控制,掌握组织学与细胞学基础。
9.要熟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掌握医学检验与质量控制。
四、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措施,考生应加强自身的基础知识学习,掌握常见的分析化学分离与测定技术、检验实务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应用。
本次考试难度较大,需要认真答题,认真阅读题目,掌握答题技巧,避免犯错。
同时,也要注重考试心理调整,保持镇静和冷静,稳定心态,以最佳的状态去应对考试。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9药物分析学专业分析化学考研大纲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9药物分析学专业分析化学考研大纲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2019药物分析学专业分析化学考研大纲由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的更新!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医工总院药物分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是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础理论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化学分析包括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它是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而仪器分析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来测定物质的组成及相对含量,根据仪器测定的方法原理不同,可分为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其他分析法等。
要求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学分析、色谱分析等各类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正确掌握有关科学实验的技能,了解分析化学的最新进展,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硕士研究生入学分析化学考试为闭卷,笔试。
专业基础综合(本专业为“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合计300分。
本部分“分析化学”试卷满分为150分。
试卷结构(题型):名词解释、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和问答题。
1、绪论考试内容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分析测试的过程。
考试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分析测试的基本步骤,分析结果的表示和分析方法的验证。
2、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考试内容分析化学中的测量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误差的传递,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分析方法的质量保证。
考试要求了解误差的种类、及减小方法。
掌握准确度及精密度的基本概念、关系及各种误差及偏差的计算,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规则,修约及计算。
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847《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2】
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847《分析化学》考研大纲和参考书目【2】第二部分, 仪器分析第1章绪论主要内容:分析化学的发展仪器分析的分类分析仪器的组成要求:了解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了解仪器分析的分类、特点;了解分析仪器的组成部分。
第2章电化学分析概论主要内容:原电池和电解池能斯特方程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电极电极溶液界面的传质过程法拉第定律要求:掌握表示电极电位和电池电动势的能特斯方程;理解条件电位的意义;了解电极的类型,能特斯表达式;掌握三种传质过程及其Cottrell方程;掌握法拉定律。
第3章电位分析法主要内容:离子选择电极及其分类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参数分析方法离子计和自动电位滴定计应用要求:了解各粒子选择电极的能特斯表达式;掌握离子选择电极的特性;掌握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和Cran作图法的应用。
第4章电重量分析和库仑分析法主要内容:电解的原理电重量分析法库仑分析法要求:了解控制电位电解和控制电流电解的原理、特点;掌握库仑滴定法和微库仑分析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5章伏安法和极谱分析法主要内容:直流极谱法单扫描极谱法脉冲极谱法溶出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控制电流极谱法要求:掌握直流极谱法的基本原理及其不足之处;掌握尤考维奇方程和极谱波方程;理解单扫描极谱法、脉冲极谱法和阳极溶出伏安法灵敏度高的原因;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原理及应用。
第6章色谱分析导论主要内容:色谱法及其分类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色谱分析基本原理要求:理解混合物中各组分在色谱柱内得到分离的原因; 理解柱效率的物理意义及其计算方法;理解速率理论方程对实际分离的指导意义掌握分离度的计算及影响分离度的重要色谱参数。
第7章气相色谱法主要内容:气相色谱仪检测器填充柱气相色谱固定相开管柱气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气相色谱法的应用要求:了解气相色谱法的有点及适用范围;了解固定相及重要操作条件选择的原则;理解常用检测器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理解常用定性方法及定量方法的优缺点。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9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9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的更新!郑州轻工业学院2019考研大纲:819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郑州轻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科目代码:819)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郑州轻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
一、考试内容及基本要求1.绪论(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2) 分析化学的分类方法(3) 分析化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化学的分类。
2.滴定分析概述(1) 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和主要滴定方法(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4) 滴定分析的几种滴定方式(5) 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 滴定分析计算难点:滴定度的计算。
重点: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滴定度的计算和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3.误差及分析数据处理(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2) 误差的检验方法(3)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难点:理解偶然误差的分布。
重点:误差减免办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要求学生:掌握有效数据的处理方法,能够区分准确度与精密度。
4. 酸碱平衡及酸碱滴定(1) 酸碱平衡理论(2) 质子条件及溶液pH值的计算(3) 酸碱指示剂(4) 强酸碱和一元酸碱滴定曲线(5) 酸碱滴定法应用难点:酸碱滴定过程中滴定突跃计算。
重点:酸碱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要求学生:掌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和滴定突跃计算。
5. 配位滴定法(1) EDTA及其配合物的分布系数(2)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3) 配位滴定法基本原理(4) 配位滴定曲线(5) 配位滴定的可行性判据(6) 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7) 混合金属离子滴定(8) 掩蔽剂对配位滴定的影响(9) 配位滴定应用难点:副反应系数的计算。
重点:配位滴定方式的判断。
要求学生:掌握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的技术,达到根据配位滴定方式有效选择指示剂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1前言根据原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人事局关于工程技术等系列中、初级职称试行专业技术资格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26号)及《关于北京市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发[2005]34号)文件的要求,从2005年起,我市工程技术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试行考评结合的评价方式,为了做好考试工作,我们编写了本大纲。
本大纲既是申报人参加考试的复习备考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的依据。
在考试知识体系及知识点的知晓程度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应具备的学识和技能要求出发,在考试要求中提出了“掌握”、“熟悉”和“了解”共3个层次的要求,这3个层次的具体涵义为:掌握系指在理解准确、透彻的基础上,能熟练自如地运用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熟悉系指能说明其要点,并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系指概略知道其原理及应用范畴。
在考试内容的安排上,本大纲从对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的工作需要和综合素质要求出发,主要考核申报人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命题在本大纲所规定的范围内。
考试采取笔试、闭卷的方式。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础与实务(中级)》考试大纲编写组二○一六年四月2 基本要求2.1 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主要应用基本理论,它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
要求申报人员具备运用基础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分析专业技术、分析和解决化学分析专业问题的能力。
2.1.1 无机化学熟悉原子结构和元素知识;掌握分子结构及相关知识;熟悉物质的聚集状态及相关知识;掌握化学反应、反应平衡及相关知识。
2.1.2 有机化学熟悉常见有机物的分类、命名及分子结构知识;掌握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和化学鉴别方法。
2.1.3 分析化学熟悉数据处理知识;了解常见无机、有机物化学定性分析知识;掌握称量分析法;掌握滴定分析法;了解常用物性测试方法;了解常见仪器分析方法分类及应用知识;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了解质谱分析法;了解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掌握气相色谱法;掌握液相色谱法。
2.2 实务及相关知识通过考试认定申报人员能够掌握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常用标准与方法;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了解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具有解决本专业领域内技术问题的能力,并能指导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2.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掌握常用分析化学专业术语与词汇;熟悉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技术;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技术;掌握与化学分析专业工作相关的安全与环保技术;熟悉标准编制及标准化知识;熟悉实验室常用分析检验设备的性能评定与维护方法;熟悉化学分析实验室相关技术工作内容;具备从事分析实验室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
2.2.2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性分析技术了解常见阴、阳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了解常见有机物及官能团的定性分析方法和应用;具有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正确使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2.2.3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定量分析技术掌握常用的滴定分析方法、称量分析方法、常量气体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常见有机官能团定量分析方法;具备在化学分析专业工作中熟练运用上述方法的能力。
2.2.4 仪器分析技术熟悉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常用仪器分析方法;掌握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应用技术;熟悉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伏安分析法、电导滴定法、电质量分析法等电化学分析法的应用技术;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光光度法-下同)的应用技术;了解火焰发射及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应用技术;掌握紫外及可见光吸收光谱法的应用技术;了解红外吸收光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的应用技术;掌握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的应用技术;能正确运用常用仪器分析方法完成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技术工作。
2.2.5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专业知识熟悉与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熟悉质量管理知识;熟悉实验室认证认可知识;了解知识产权保护知识。
3 复习要点3.1 专业基础知识3.1.1 无机化学知识1、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四个量子数的相关知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2、分子结构(1)价键理论:共价键的本质;共价键的特征;类型;离子键的本质和特征;配位键的本质和特征。
(2)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
3、分子间力和氢键的相关知识。
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的三态以及相互变化;溶液的组成、溶液浓度的表示、稀溶液的性质等相关知识;等离子体的相关知识。
4、化学平衡化学平衡、平衡常数和相关计算;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化学平衡的方向。
5、完成并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6、利用溶解度进行相关的化学计算。
7、主族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相关化学反应的解释和判断。
8、铁、铜、锌、锰、铬等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变化规律。
9、常用酸碱理论;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和相关反应。
10、常见无机化工产品的性质、用途。
11、常见化学品性质、用途。
3.1.2 有机化学知识1、烷烃的物理、化学性质,8个碳以内烷烃的系统命名法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常见不饱和脂肪烃的化学性质,8个碳以内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和化学鉴别方法。
3、常见芳香烃的化学性质和系统命名法。
4、常见醇、酚、醚、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5、常见醛、酮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6、常见羧酸及衍生物的化学性质、系统命名法和化学鉴别方法。
7、常见有机化学品的性质、用途。
3.1.3 分析化学知识1、误差及偏差的概念、分类、表示方法与减免方法,有效数字的概念及其运算。
2、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分析的条件与滴定方式,标准物与处理条件、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滴定度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3、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反应平衡常数与酸碱强度,酸碱水溶液平衡组分的计算,酸碱滴定可行性判断,典型酸、碱、盐溶液的pH值的计算以及缓冲溶液等的相关知识。
4、典型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掌握典型酸、碱、盐化合物的酸碱滴定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5、典型金属指示剂的性质及使用方法。
6、EDTA溶液的性质,掌握典型化合物的EDTA滴定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7、电极电势的意义及其影响因素(能斯特方程式),并能利用电极电势判断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次序,典型氧化还原指示剂的使用。
8、高锰酸钾法和碘量法滴定条件的选择,掌握典型化合物的高锰酸钾法法或碘量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9、沉淀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溶解的次序,掌握典型化合物的沉淀滴定法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10、重量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典型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及相关计算。
11、化学分离的相关理论和典型化合物的分离操作。
12、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基本原理;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与实例,使用玻璃电极的注意事项;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操作过程;电位分析法的有关计算和仪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库仑分析法的原理、分类与应用;极谱分析法原理、分类与应用;伏安分析法原理、分类与应用;电导滴定法原理与应用;电质量分析法原理与应用。
13、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步骤、测定条件的选择与确定的依据;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定性、定量方法和相关计算;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
14、光的吸收定律及其有关计算;显色条件和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方法;紫外及可见光光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分析步骤及注意事项;紫外及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相关知识。
15、红外吸收光谱法原理与应用;质谱分析法原理与应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原理与应用。
16、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气相色谱仪、流动相、固定相、色谱柱、检测器等相关知识;气相色谱常用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和相关计算;气相色谱与其它仪器联合使用的相关知识。
17、液相色谱法基本原理,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和固定相、检测器等相关知识;掌握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方法;品预处理方法。
18、沸点(沸程)、蒸汽压、闪点、熔点(结晶点)、折光率、比旋光度、黏度、密度等常用物理常数测定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有关计算。
3.2 实务及相关知识3.2.1 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基本技术1、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相关的量纲(有关量、单位和符号)。
本部分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标准:(注:未标注年份的标准,以最新发布或修订的年份版本为准。
下同)GB 3100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 3102(系列)有关各专业量和单位的标准2、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标准化知识;化学分析专业标准的编制方法。
本部分内容可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20000.1-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GB/T 20000.2-2009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GB/T 20000.3-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3部分:引用文件GB/T 20000.6-2006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6部分:标准化良好行为规范GB/T 20000.7-2006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7部分:管理体系标准的论证和制定GB/T 20000.8-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8部分:阶段代码系统的使用原则和指南GB/T 20000.9-2014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9部分:采用其他国际标准化文件GB/T 20001.1 标准编写规则第1部分术语GB/T 20001.3-2015标准编写规则第2部分:符号标准GB/T 20001.3-2015 标准编写规则第3部分:分类标准GB/T 20001.4-2015 标准编写规则第4部分:试验方法标准GB/T 20001.10-2014 标准编写规则第10部分:产品标准HG/T 2954-2008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HG/T 2955-2008 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标准编写格式3、分析化学与检验专业的基本操作技术与专业术语与词汇;分析实验室常用分析化学仪器(包括分析天平、定性与定量分析用玻璃仪器及其它材质器皿等)和基本操作技术(包括分析天平使用及称量分析操作、玻璃仪器使用、洗涤及校正等)。
本部分专业术语与词汇内容应参照如下国家及行业标准:GB/T 4650-2012 工业用化学产品采样词汇GB/T 14666 分析化学术语GB/T 13966-2013 分析仪器术语GB/T 4470 火焰发射、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术语GB/T 8322-2008 分子吸收光谱法术语GB/T 4946-2008 气相色谱法术语GB/T 9008-2007 液相色谱法术语柱色谱法和平面色谱法GB/T 14850-2008 气体分析词汇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4、试样的采取与制备方法、要求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