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垂直分层(各层主要特点)气温变化
⑴对流层主要特点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热上
冷);上升1000米,下降6.5
度。
原因 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
大气运动状况 对流显著 天气状况
天气和气候变化显著。
原因 水汽尘埃含量多
对流层
厚度
8-18千米.因纬度和季节
根讨据论对:流对运流动层的气规温律上,低其下厚高度,的原 的不同而不同。 因时是空什分么布?有会何引规起律哪?些现象?
山顶风大,与周围大气间的交换较频繁,气温受自 由大气影响小;
夜间近地面的冷空气沿坡下降,周围的暖空气来补 充等原因----故日较差较小
B、高原>平原
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 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 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 平原(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 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 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 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四: “十雾九晴”
⑤
雾的形成是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较差,地面强烈冷却使得近地面大气层中的水汽遇冷 凝结形成雾
雾在夜间逐渐形成,至清晨浓度最高;太阳出来后,地面温度 升高,浓雾就会逐渐变薄,直至消散 。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五: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⑤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六: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不如月球大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一: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晴朗的天空空气分子多)
②(散射)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归纳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力与太阳高度角大小之间关系。
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归纳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力与地面反射率之间关系。 地面反射率越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能力越强。
气温
对“气温”的要求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 气温……等值线图图形语言的解读和应
用。
一.气温及其量测
C、地势 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
原因: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C、植被:好_<___差
③天气状况:
晴天__>___阴天
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 夜晚地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
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例1.图3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 变化状况。
▪ 1.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
➢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
二.气温的日变化
10 12 14
▪ 1.温度高低取决于热量收支状况,
地方时
▪ 由盈余转为亏损时,温度最高(14),
▪ 由亏损转为盈余时,温度最低(日出前后)。
▪ 2. 13时---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最强。
2.弊:
(1)对环境影响: 空气对流运动被抑制,
加重大气污染
(2)对天气影响:
易产生大雾天气 阴雨天气(锋面逆温) 冻雨天气
(3)对交通影响: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
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完成3~4题。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
3.该地当日大气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D
A.地面辐射减弱
3.平流逆温
由于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 时,底层空气因受下垫面的影响迅速降温,上层空气因 距离较远,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
逆温的强弱,主要由暖空气和冷地表的温差决定,温 差大,逆温越强。
冬半年,在中纬度沿海地区,因为那里海陆温差显著, 当海上暖空气流到大陆上时,形成逆温。
例、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 3. 14时---气温最高,日出前后----最低
二.气温日变化
▪ 4.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 ①纬度和季节(太阳高度)
➢ 低纬_>___高纬;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
➢ 夏季>___冬季(尤以中纬最明显)
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
②地A表、海性陆质:沿海_<___内陆
(2) 太阳辐射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近地面大气最 主要和直接的热源是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 了保温作用.
据图说明大气的热力作用
宇宙空间
50km 反射
12km
散射 0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大
气 辐 射
大 气 吸
大气 收
逆辐
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的削弱作用
B.大气逆辐射减弱
C.空气水平运动减弱 D.空气对流运动减弱
4.下列时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D )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太阳辐 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
(1)图中箭头代表的地理意义: 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辐射 ④ 大气逆辐射
现象二: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②(反射)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三: “高处不胜寒”
③
1、因大为气地的面直才接是热大源气来的自直哪接里热?源,山顶的大气通过 2地、面山辐顶射的得大到气的与热山量脚一的定大比气山相脚比的,大气少,所以山 顶的获大得气的温地度面比辐山射下谁的多低?
▪ 1.含义:气温是大气热力状况(冷热程度)的数值度 量。
▪ 2.单位:摄氏(℃)温标。
•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水冰点为零度,沸点为100度, 其间等分100等分即为1 ℃。
• 理论研究上常用绝对温标,以K表示,其一度的间隔与℃ 相同,但其零度为-273.16 ℃。
▪ 3.观测:
➢ 一天观测3~4次(8、14、20、2点) ➢ 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
太阳辐射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情况?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太阳辐射 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
波长 小于0.4 0.4-0.76 大于0.76
绝大部分 被臭氧层 吸收
一部分被大 大部分被大
气分子和云 气中的二氧
散射、反射、化碳和云直
吸收
接吸收
为什么夏季白天,阴天的气温不是很高?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及原因
平流层
臭氧层
对流层
范围
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臭氧层 在20-30千米处.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原因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运动状况 大气水平流动 天气状况 晴朗
为水天何平气有运晴利动朗于,,高大 能空气 见飞平 度行稳 好?; 。
⑶中间层主要特点
热层
范围 平流层顶至85千米 气温变化
B、地形地势: a、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平地>凸地(如小山丘) 低凹地(谷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白天 增热夜间冷却影响大;通风不良,气温受自由大气 影响小; 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 上辐射冷却,夜间气温低,而白天受热急剧增温;
故气温日较差大。 凸地(山顶):与地面接触面积小,受地面白天增 热夜间冷却影响小;
对流层厚度的变化
随季节变化
夏季:厚 冬季:薄
上海:夏季16千米 冬季11千米
随纬度变化 厚度(KM)
20
17~18
15
10~12
10 8~9
10~12 8~9
5
N 90° 60° 30° 0° 30° 60° 90°S纬度
对流层的厚度为什么存在时空差异?
地表气温差异导致对
流强度不同。
⑵平流层主要特点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 ,
②
判断理由是
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升高。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这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地形原因: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 气象原因: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工厂排放煤烟、粉尘,空气污染。
高度m
高度m
正常现象
温度℃
逆温现象 温度℃
逆温形成的因素:
有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1.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 辐射很强,近地面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降温较 少,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 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
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七:玻璃温室
的保温效应,写出
射地
保温的过程。
面 长
波
辐
② 太阳 ① 地面 ③
大气
⑤
④ 宇宙
①
②
④
③⑤
下列现象反映的是“大气受热过程”中哪一环节?指出标号。
现象八:为什么一天当 中早晨的气温往往低于 正午? 一年当中冬季的 气温低于夏季?高纬地 区气温低于低纬地区?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下热 上冷)
大气运动状况 高空对流
中间层 ⑷热层主要特点
范围 中间层顶至800千米 平流层 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
对流层 下冷)
大部分气体以离子态存在, 能反射无线电波。
原因
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
无线电波
电离层 反射无线电波
地面
⑸散逸层主要特点
范围:热层顶以上 大气十分稀薄,常有粒子散逸。
为什么四川盆地最少?
地形,盛行 气 流,多 天气,大气 的 作用强。
为什么西北地区较多?
为什么青藏高原最丰富?
深居 ,距海 , 气候 ,多 天气, 大气的削弱作用 。
位于青藏高原,纬度 ,海拔 ,大气
,
光照时间 ,光照强度 。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长波 辐射,并且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 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从而对地 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地形逆温:
常发生在山地、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山 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 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这样的 逆温主要是在一定的地形条件下形成的,所以称为地形 逆温。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周围三面环山,每年有两百多 天出现逆温现象。
山坡冷气流向山底滑落,导致空气上热下冷
4.锋面逆温
对流层中,暖空气平移到冷空气之上,形成冷暖相交的锋面. 在冷 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上,若锋面上下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便形成 逆温。逆温只能在冷空气所控制的地区内观察到,在冬半年有时会形 成冻雨一些恶劣性天气。
思考:锋面附近垂直方向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图为:
逆温的利与弊
1.利: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 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 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 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名称 厚度 气温 热源
对流层 12km 上冷 地面 下热
平流层 12~50k 上热 臭氧层 m 下冷
高层大 50km —— 电离层 气 以上
运动
对流 运动
平流 运动
——
应用
天气变 化
高空飞 行
无线电 通信
热点探究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但有时可能出现温度随高 度上升而增高现象,称为气温逆温,简称逆温。出现逆温的大气有 一定的厚度,这层大气称为逆温层。如下图
别可能是( ) B
▪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典 例
1.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C
2下图中,ABCD四地位于同一纬度,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D
三.气温的年变化
▪ 1.北半球:
➢ 陆地(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8月最高,2月最低)
大气专题复习
表示天气的图例
晴
多云
阴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小雪 中雪
大雪 雨夹雪
台风
雾
雷雨
S
冰雹
霜冻
沙尘暴
风杆
每一道风 尾代表 风力2级
每一道风 尾代表 风力1级
北风5级
学习目标:
三个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大气环流形成过程 三个天气系统:锋面系统、气压系统、锋面气旋 三种大气运动: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 三个原理:保温作用、风的形成、降水形成 三种判断:风向判断、气候类型、天气系统 三种等值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面) 一个难点:理解气候的成因、特征及其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