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要求---精品资料

智能卡技术课程设计要求---精品资料

2: 公司简介和资质证书
应该扬长避短地将公司的实力和特长表现给 客户,最好还有客户比较认同的经营理念的 描述。资质证书好歹要有几个。客户不是一 定要你有什么证书 , 只是客户习惯了,方案 中怎么都要有证书 , 最好将复印件附在方案 后面 , 包括彩页显得厚厚的。
SmartCard
要素
3: 设计原则和设计依据规范
几个原则 :
(4)描述要直观,最好是图文并茂,过于抽
象的文字描述,只会增加客户烦躁的心理, 特别是软件功能,一定要有界面的图片来佐 证。
SmartCard
设计方案书实例
SmartCard
一、概述
前言 1.2 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概述 1.3 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结构示意图 二、系统优势 2.1 无需布线、安全可靠、节能 2.2 智能、美观、维护方便 2.3 扩展性,多样性


SmartCard
七、设备清单
八、英杰物联网无线门禁系统质量保证方案
九、售后服务保障 十、结束语 附录1
传统有线联网门禁介绍 附录2 和传统有线联网门禁系统的优缺点对 比 附录3 工程项目 附录4 专利及检测报告
SmartCard
课程设计安排
1、分组及选题 2、进行任务的分解和方案的设计
4: 典型客户名单和样板工程 典型客户的名单越多越好,如果你自己的不 够,就借用厂家的客户名单来凑,如果客户 是特定行业的客户,该行业的其他客户名称 就要放在显眼的地方。 样板工程最好是根据客户的配置来展示,如 果客户是大型的门禁系统,样板工程一定要 是大型的。如果客户是小型的门禁系统,则 样板工程大型小型都要,让客户产生你既然 能做大型的做我的小型的门禁应该没有问题, 不要让客户产生你是做大型门禁的,会不会 我的小型门禁你反而做不好的心理。 SmartCard

单片机智能卡设计

单片机智能卡设计

单片机智能卡设计引言---智能卡(SmartCard)又称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即IC卡),将微电子技术和单片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高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灵活性,其广泛地应用于电信、金融、交通及公共事业等领域。

智能卡接口控制器是连接智能卡和主控设备的桥梁,是智能卡处理设备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各大芯片厂商都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卡接口控制器芯片,例如,Philips的8007、Linear的LTC1755/6等。

本文也提出一种实用的智能卡接口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单片机智能卡设计的硬件结构读写器的硬件组成如图1所示。

包括电源、单片机系统、RS 232接口、IC卡读写接口、多路时钟系统和复位电路等几个主要部分。

单片机系统由89C52CPU、三态地址锁存器和静态存贮器组成。

89C52的P0口与三态地址锁存器形成地址总线的低8位,即A0~A7,以及数据总线D0~D7;89C52的P2.0~P2.6形成地址总线的高8位,即A8~A12。

静态存贮器用于保存读写器运行过程中预设的一系列软件指令。

串行接口用于实现读写器与用户端设备,如PC机等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当前系统中采用了一片MAX232,其中的RXD、TXD做为数据的I/O通道接CPU串行口,完成读写器CPU与外部间的数据交换。

同时,外部用户端还可通过串口的RTS信号对IC卡读写器进行软件上的复位。

通用的智能卡多为异步型CPU卡,在其时钟方面多需要不同的控制和发生体系。

因此在读写器中设置有专门的时钟电路和时钟控制电路,主要由74LS253双四选一电路及D触发器等组成。

晶振提供的脉冲经分频产生时钟信号分别送到四选一电路输入端。

另外2个输入端分别接地和T0(89C52CPU的T0引脚),T0信号通过软件编程分频后向IC卡提供时钟信号,时钟频率、脉冲宽度可由具体编程决定。

四选一电路的选择控制端分别接P1.0和P1.1、P1.0和P1.1,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率关系。

《智能卡技术》课程教学教法探究与思考

《智能卡技术》课程教学教法探究与思考

智能卡技术课程教学教法探究与思考*韩丽苹杨晶(包头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智能卡技术课程是智能卡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在完成教研项目计算机硬件与外设智能卡专业方向建设研究过程中,以智能卡技术为例从课程研究重点、教学教法以及课程的讲授模式三个方面阐释项目建设中有关课程建设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智能卡技术;核心课;讲授模式目前,I C 卡的应用已经遍布全球。

未来中国I C 卡市场将出现快速增长。

首先,是居民身份证市场巨大。

其次,I C 卡市场的另一个热点则来自银行,2005年已经出台的E MV 标准要求银行磁条卡逐渐被I C 卡所代替。

除此之外,手机SI M 卡将保持增长的势头,特别是随着3G (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的启动,SI M 卡将出现一个较快的增长。

另外,社保卡由于政府的推动,参加社会保险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因而会稳步增长;交通卡则随着城市公交一卡通的实施将会出现一个大幅的增长。

基于智能卡广泛的应用前景,我们特将智能卡技术作为计算机硬件与外设专业的一个专业方向加以研究并不断的思考智能卡技术课程的教学教法,以期挖掘出该课程背后蕴藏的职业岗位,增强学生解决智能卡应用领域问题的本领,增加学生将来从事智能卡应用领域工作的信心。

1智能卡技术课程的教学重点智能卡从制造到失效主要包括制造、发行、使用、回收四个阶段,我们按照这四个阶段将智能卡技术的研究也分成四个领域。

芯片制造领域,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学生学习大量的芯片技术知识,需要大量的硬件设备投入;卡及设备制造领域;卡应用系统的开发及卡的发行;卡的使用。

在四个领域中,我们根据学校学生特点及目前的实习实训条件,我们将智能卡技术这门课程定位在卡应用系统开发上。

2智能卡技术课程前驱后继课程的探讨毫无疑问,智能卡本身并不能单独或直接使用,它必须与相关设备组合才能共同构成符合某种需求的应用系统。

一个标准智能卡应用系统的最基本构件包括智能卡、智能卡接口设备、PC 机,较大的系统还包括通信网络和主计算机等。

《 智能卡与RFID技术》教学大纲

《 智能卡与RFID技术》教学大纲

《智能卡与RFID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课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课程的任务:以智能卡与RFID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开发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分组完成产品的完整制作过程为教学过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智能卡与RFID应用产品的技术基础知识与软、硬件设计技能,达到能根据实际产品需求,设计、开发和维护各类智能卡与RFID读写设备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卡与RFID应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技术;并能根据系统应用需求设计、开发和维护各类智能卡与RFID读写设备。

前导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后续课程:《创新制作》、《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智能卡与RFID技术基础知识和产品开发技技能外,全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为核心组织教学。

其中包括:1. 技能要求:通过对智能卡与RFID行业四个典型产品对应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以下基本技能:(1)常用智能卡与RFID标签的选型、测试和应用能力。

(2)常用智能卡与RFID读写设备的硬件开发、制作、调试和维护能力。

(3)常用智能卡与RFID读写设备的软件开发、调试能力。

通过课程设计环节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技术综合运用能力:(1)具备完成一个电子产品完整的软、硬件设计和制作过程的能力。

(2)了解智能卡与RFID应用产品在一个完整的智能卡与RFID应用系统中的作用和互联技术,培养系统集成能力。

2. 知识要求: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基本原理与应用技术:(1)智能卡与RFID的基本概念(2)接触式逻辑加密卡存储结构、安全特性与读写接口技术(3)非接触式IC卡及高频RFID工作原理、卡片特性、读写接口技术及国际标准(4)智能(CPU)卡的COS、安全特性与读写接口技术(5)超高频RFID工作原理、标签特性、读写接口技术及国际标准(6)智能卡与RFID应用系统的构成与应用模式3. 素质要求:(1)培养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能卡技术IC卡与RFID标签第三版课程设计 (2)

智能卡技术IC卡与RFID标签第三版课程设计 (2)

智能卡技术IC卡与RFID标签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是基于智能卡技术IC卡与RFID标签进行开发与设计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深入了解智能卡技术IC卡与RFID标签的原理和运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优化设计与管理能力。

二、课程设计思路2.1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智能卡技术IC卡与RFID标签操作及应用,掌握智能卡制卡、读写操作、存储等基本原理,以及RFID标签的应用场景、识别距离、标签类型等基本知识。

2.2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卡技术IC卡的原理与应用:介绍智能卡技术的发展历史、IC卡的原理和应用场景,以及IC卡读写操作等基本知识。

2.智能卡制卡技术:介绍智能卡制卡技术的发展过程、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学习智能卡的制卡技术。

3.RFID标签的原理与应用:介绍RFID标签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识别距离、标签类型等基本知识。

4.RFID标签的读写操作:学习RFID标签的读写操作,掌握RFID标签的编程技巧和应用技术。

5.智能卡与RFID标签的优化应用:通过实践操作,熟练掌握智能卡与RFID标签的优化应用技术。

三、课程设计实施方案3.1 实施步骤本课程设计主要实施步骤如下:1.制定课程设计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2.学生进行智能卡技术IC卡和RFID标签的基础理论学习,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基本的实践操作;3.学生根据课程设计任务完成个人或小组实践项目;4.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成果展示和实验报告撰写。

3.2 实施条件1.实验室设施齐全,包括智能卡读写器、RFID标签读写器等必要设备;2.教师需要具有扎实的智能卡技术和RFID标签应用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操作经验;3.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使用编程工具、调试硬件等基本操作。

四、课程设计目标评估本课程设计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估:1.学生实践操作水平:通过学生实验成果和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进行评估;2.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实践项目,能够实现智能卡技术IC卡和RFID标签相应的应用功能;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在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同时也需要独立查阅相关资料完成任务。

精品文档-智能卡技术(刘守义)-第2章

精品文档-智能卡技术(刘守义)-第2章

第2章 接触式IC卡技术 2.3 接触式IC卡的芯片技术
2.3.1 存储器卡 1.存储器卡的逻辑结构
串行链接 无芯片安全保护措施,无安 通信接口 全控制逻辑 触点
EEP RO M 存储器
图2.9 存储器卡的逻辑结构图
第2章 接触式IC卡技术
2.存储器卡的特点 (1) 卡内嵌入的芯片多为通用EEPROM(或Flash Memory)。 (2) 无安全控制逻辑,可对片内信息不受限制地任意存取。 (3) 卡片制造中也很少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4) 不完全符合或支持ISO/IEC 7816国际协议,而多采用 2线串行通信协议(I2C总线协议)或3线串行通信协议(SPI协议)。
接触式IC卡有8个触点,即集成电路引脚,从C1到C8, 如图2.8所示。国际标准ISO/IEC 7816-2对接触式集成电路卡的 触点尺寸和芯片位置以及功能作了具体的规定。
第2章 接触式IC卡技术
塑料基片
上边沿
19.23max 20.93min 21.77max 23.47min 24.31max 26.01min 26.85max 28.55min
第2章 接触式IC卡技术
表2.41 C2 C3
C4
功能 VCC(电源电压) RST(复位信号)
CLK(时钟) ISO/IEC JTC1/SC17
保留使用
触点编号 C5 C6 C7
C8
功能 GND(地) VPP(编程电压) I/O(数据输入/输出端) ISO/IEC JTC1/SC17 保留使用
第2章 接触式IC卡技术
表2.5 EEPROM存储器卡芯片
AT24C 系列 容量/Kb
内存组织形式 页面写入方式/B
通信协议 工作频率 工作电压 ICC 电流 工作温度 写/擦除次数 数据保护 应用领域

IC考勤卡课程设计

IC考勤卡课程设计

IC考勤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IC考勤卡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描述IC考勤卡的数据存储、读取和传输过程。

3. 学生了解我国智能卡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IC考勤卡,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

2. 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使用IC考勤卡进行考勤的基本操作流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IC考勤卡应用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智能化产品的兴趣,提高对科技创新的热情。

2.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合作意识,提高集体荣誉感。

本课程针对中学生设计,结合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以实用性和操作性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1. IC考勤卡概述:介绍IC考勤卡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智能卡概述2. IC考勤卡工作原理:讲解IC考勤卡的数据存储、读取、写入和传输原理。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智能卡工作原理3. IC考勤卡的操作流程:详细讲解如何使用IC考勤卡进行考勤,包括硬件设备连接、软件操作等。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智能卡应用实例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IC考勤卡操作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5. 应用案例分析:分析IC考勤卡在实际应用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场景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智能卡行业应用案例6. 行业发展趋势:介绍我国IC考勤卡及智能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相关教材章节:第六章 智能卡行业发展趋势教学内容按照以上六个方面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了解IC考勤卡的应用和发展。

ar卡片课程设计

ar卡片课程设计

ar卡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增强现实(A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掌握AR卡片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解其与课本知识的关联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AR卡片应用于实际学习场景,提高学习效果。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像识别、3D建模等技术制作AR卡片,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完成AR卡片的设计与制作。

3. 学生能够通过AR卡片的应用,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AR技术产生兴趣,树立科技改变生活的观念。

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认识到AR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激发对学科知识的探索欲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课程,结合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以增强现实技术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喜欢动手实践,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运用AR技术进行学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AR技术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习效果。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增强现实(AR)技术概念,介绍其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AR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结合课本知识,讲解AR卡片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包括图像识别、3D建模等技术的运用。

- 教材章节:《信息技术》六年级下册第二章“图像的加工与处理”。

- 教学内容:图像识别技术、3D建模技术、AR卡片设计与制作。

3. 实践操作环节:- 学生分组进行AR卡片设计与制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引导学生将AR卡片应用于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实现跨学科融合。

- 教材章节:《语文》六年级下册、《数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六年级下册相关内容。

rfid课程设计校园卡

rfid课程设计校园卡

rfid课程设计校园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掌握RFID校园卡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1.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

2.掌握RFID校园卡的制作流程。

3.了解RFID技术在校园管理中的应用。

4.能够独立完成RFID校园卡的制作。

5.能够熟练使用RFID设备进行数据读取和写入。

6.能够运用RFID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校园安全和管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RFID校园卡的制作、RFID技术的应用。

1.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组成和分类。

2.RFID校园卡的制作:讲解RFID校园卡的制作流程,包括硬件选择、软件开发等。

3.RFID技术的应用:介绍RFID技术在校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如学生考勤、图书管理、校园安全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用于讲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制作流程。

2.讨论法:学生讨论RFID技术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RFID技术在校园管理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动手制作RFID校园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RFID技术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和案例分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RFID技术。

4.实验设备:准备RFID校园卡制作所需的硬件设备,如RFID读写器、芯片编程器等。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条形码逻辑值:对于两种元素宽条形码,宽元素 的逻辑值为1,窄元素的逻辑值为0;对于 多种元素宽条形码,若单位元素宽度是条, 则逻辑值为1;若单位元素宽度是空,则 逻辑值为0。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连续型,离散型条形码: 取决于字符间是否有空位。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长度固定,长度可变条形码:在条形码符号中,如 果符号所包含的条形码字符的个数是固定的, 则称此种码制是长度固定条形码,否则称为长 度可变条形码。
条形码元素:用以表示条形码的条和空,简称 为元素。
条形码字符:用以表示一个数字,字母及特殊 符号的一组条形码元素。
条:在条形码符号中,反射率较低的元素。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空:在条形码符号中,反射率较高的元素。 位空:在条形码符号中,位于两个相邻的条
形码符号之间且不代表任何信息的空。 条高:在条的二维尺寸中较长的那个尺寸。 条宽:在条的二维尺寸中较短的那个尺寸。 条形码符号长度:在条形码符号中,排除两侧静
自校验条形码:如果一个印刷错误不引起一个字符 被译成此码制中的另一个字符,则称此种码制 为自校验条形码。
(n,k)码:具有多种元素宽度的连续性条形码,又 叫做(n,k)码。 n指一个条形码字符中所含 单位元素宽度的个数, k指一个字符中条或空 的个数。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条形码符号的结构: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优秀课件
UPC码的编码 UPC码的特点: (1)长度固定的连续型数字式码制,字符集为0-9 (2)采用四种元素宽度,每个条或空是1,2,3或4
倍单位元素宽度。 (3)它包括 UPC-A 码和 UPC-E 码 UPC-A 码: (1)前6个字符为左手字符,后6个字符为右手字符 (2)起始字符和终止字符是两个警戒条 (3)每个字符有两个条和两个空,共7个单位元素宽

《智能卡技术》教学日历

《智能卡技术》教学日历

一、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智能卡与RFID应用系统的基础知识与核心技术;并能根据系统应用需求设计、开发和维护各类智能卡与RFID读写设备。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重点专业课程,课程采用产品引导、项目驱动的宏观课程模式和边学边做,层层递进的微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和对技能主动练习。

实训教学中采用纠错排障教学法:在实训过程中,提倡“出错”,甚至教师人为设置错误,让学生在出错、请教、纠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学会系统软、硬件调试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电子课件、板书、动画演示、实际系统讲解操作、企业参观学习等相结合。

三、课程考核方法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课程的考试成绩由课程各个教学模块的过程成绩组成,考核模块的分数比例如下:4个核心技术模块在课程教学期间随实训项目、单元教学进行,每个学生单独考核,分数比例依次为:单元考核20%、实训项目30%、作业报告30%、平时表现20%其中,单元考核采用实操考核与笔试测验相结合的方式,实操考核考察该技术模块的项目实现能力,笔试测验考察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表现强调平时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实训项目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报告包括平时作业、实训报告及综合调查报告。

综合设计模块以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课程设计分小组(3-4人/组)进行,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选题,由组长分配任务,小组讨论确立设计方案,课后分工制作、调试完成。

课程设计评价的分数比例依次为:产品性能验收60%、设计报告10%、答辩10%、组长评价20%,其中,产品性能与设计报告按组评价;答辩按个人答辩时的表现评价;每个组员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和贡献则由组长评价,组长的工作情况由教师评价。

具体评分标准见课程设计任务书。

四、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作业参见五、作业列表)课程组1五、作业列表:1. 分组完成智能卡与RFID技术行业应用调查,制作调查报告演示文稿,准备课堂演讲。

IC卡身份识别课程设计

IC卡身份识别课程设计

目录绪论 (2)1、IC卡技术概论 (3)1.1、概述 (3)1.2、身份识别技术概述 (4)2、指纹识别技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指纹识别技术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指纹识别技术应用 (5)3、设计 (5)3.1、系统结构及工作过程 (5)3.2、芯片电路原理 (7)3.3、数据结构与通信方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3.4、芯片版图设计 (9)4、应用 (9)4.1、智能大厦管理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门禁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心得体会................ 错误!未定义书签。

6、元器件清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集成电路卡),有些国家和地区也称智能卡、智慧卡、微电路卡或微芯片卡等。

它是将一个微电子芯片嵌入符合ISO 7816标准的卡基中,做成卡片形式。

IC卡读写器是IC 卡与应用系统间的桥梁,在ISO国际标准中称之为接口设备IFD。

IFD内CPU通过一个接口电路与IC卡相连并进行通信。

IC卡接口电路是IC卡读写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根据实际应用系统的不同,可选择并行通信、半双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读写芯片。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

IC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型信息工具。

IC卡是指集成电路卡,一般用的公交车卡就是IC卡的一种,一般常见的IC卡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的读卡器进行通讯。

IC卡与磁卡是有区别的,IC卡是通过卡里的集成电路存储信息,而磁卡是通过卡内的磁力记录信息。

IC 卡的成本一般比磁卡高,但保密性更好。

非接触式IC 卡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本文介绍了非接触式指纹IC卡身份认证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详细分析了系统的原理,相关算法的设计和软硬件的实现。

智能卡技术实验指导书

智能卡技术实验指导书

《智能卡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2015.05实验一存储器卡读写实验一.实验目的I2串行总线的工作原理;1.了解C2.通过实验了解存储器卡存、取数据的过程。

二.实验器材1.KEIL软件;2.PROTEUS仿真软件。

三.实验内容往24C04芯片中写入一个数据(如“129”),然后再从24C04芯片中读出刚才的数据并把它显示在数码管上。

四.实验步骤1.硬件电路仿真使用Proteus软件画出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要求:使用两个按钮来分别模拟读卡和拔卡(清除数据)的过程,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来模拟卡座上电的过程。

(注:电路图画好后,给存储器24C04导入24C04.bin文件,给51单片机导入hex文件)本次实验用到的元器件名称如下:24C04A,80C51,BUTTON,CAP,CAP-ELEC,CRYSTAL,LED-GREEN,NPN,RESPACK-8,SWITCH,7SEG-MPX4-CA-BLUE图 1 硬件电路图2.软件编写程序编写的思路见图2,请同学们自行完成。

图2 程序流程图3.实验结果刚开始运行时,单片机没有读取任何数据,此时数码管显示数字为0;当“读卡”按钮按下时,此时发光二极管亮,数码管显示预先存入24C04芯片的数值;当“清除”按钮按下时,此时此时发光二极管灭,数码管数值清零。

实验二基本对话框编程实验一、实验目的1、练习VC环境下,工程的创建、编译、调试方法2、掌握基本对话框编程的方法3、理解Windows程序的运行原理二、实验要求编写基本对话框实现计算器的功能,具体可实现两个数的加、减、乘、除等运算。

参考界面如图2所示。

图2 计算器对话框界面三、实验步骤1、建立基于MFC的基本对话框工程;2、删除、添加相关控件,设计软件界面;3、设定控件ID并关联变量;4、向工程添加实现计算器功能的类模版;5、添加消息处理函数;6、编译并运行。

四、实验结果能够正常编译运行的计算器。

实验三非接触式逻辑加密卡(M1卡)读写控制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掌握M!卡的存储结构;2、熟悉数据块操作和值块操作的方法(值块的数据格式);3、掌握第0扇区第一块(即厂商块)的数据格式;4、掌握各扇区密码操作和存取控制原理和方法。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MCS51-2010-20110419104302

《智能卡识别技术及应用》实验指导书MCS51-2010-20110419104302

《智能卡识别技术》实验指导书执笔人:李济生总学时:16实验对象:计算机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实验组数以及每组人数:8组,每组2人实验平台:DVCC-8286JH(MCS51单片机实验平台)《智能卡识别技术》实验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磁卡、IC卡和射频卡;这些内容都是我国当今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的速度令人吃惊,使得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它;并且还在不断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磁卡、IC卡和射频卡是当今高科技的产物,也是高科技应用在人们实际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对高科技产物的认识,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开发计算机应用设备的能力。

本课程安排了4个实验,磁卡、IC卡和射频卡各有1个实验;它们都属于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实验。

它要求学生具有单片机应用的基本知识。

实验一、MCS51单片机程序设计实验(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DVCC-5286实验平台的使用2.掌握MCS51单片机程序设计方法3.掌握单片机程序调试方法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仔细的阅读程序,理解端口控制、中断和串行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

2.理解实验程序涉及到的硬件连接方法,注意实验设备的安全。

3.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方法。

三.实验内容1.I/O端口的输出控制,输入检测实验根据P1.1口的开关值点亮P1.0口的LED灯(置P1.0低灯灭)。

连线示意图如下:图1.1 MCS51实验1连线图2.中断控制实验中断口P3.2接入开关K12,当拨动开关K12时,接在P1.0口的LED指示灯交替点亮和息灭。

连线示意图如下:图1.2 MCS51实验2连线图3.自环串行通信实验在发送32个数据的同时,也要接收这32个数据。

要求发送采用查询方式,接收采用中断方式。

连线示意图如下:图1.3 MCS51实验3连线图四.实验步骤1.将实验程序(文件名中不能有汉字)拷贝到DVCC-5286JH实验系统的目录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W-P B R1
SW-P B
S5
S6
U3
GAAAVDDDNCCCCDC123
PA 0/ AD C0
PB4/ SS PB 0/ X C K /T 0
PB1/ T 1
PPBB23//AAIINN01//IONCT02
SW-P B
SW-P B
SI SO SC K RS T V CC G ND X2 X1 RX D T XD AL M
S15 SW-P B
S10 SW-P B S12 SW-P B S14 SW-P B
S16 SW-P B
C7 10u F
G ND C1 2
V CC 0.1uF
G ND
C1 3
2 0.1uF ,16V
V+
G ND
C1 4
6 0.1uF ,16V
V-
R1 1 33
14
R1 2 33
13
T 1OU T R1 IN
14
15
P P P
A A A
1/ 2/ 3/
P A4/A DC 4 P A5/A DC 5 P A6/A DC 6 P A7/A DC 7
AR E F G ND AV CC T OSC 2 P C6/TO SC1 P C5/TD I P C4/TD O
33 BEEP 32 RES 31 IB T 30 CH AR GE 29 VCC 28 G ND 27 VCC 26 LCM_CS 25 D /C 24 T DI 23 T DO
G ND SH IE L D
CO M M
C6 10u F
V CC
C9 0.1G ND
1 2 3 4 5
D1 1N4148
CO N 8
V CC
32.76 8K
Y2
U2
G ND BT1
1 2 3 G ND 4 BT
X1 V DD X2 O UT IN T SC L V SS SD A
J2
P CF8 563
总体方案设计
物业管理软件
存档、统计、分析
巡检点
设备与地 点标志
巡检器
读入标志, 记录时间与 巡检参数
巡检点信息载体的选择
条形码:可视读取,操作不方便,容易损坏 非接触式IC卡:成本太高,接口复杂 TM卡(iBUTTON信息纽扣):
1. 极具竞争力的低成本优势 ; 2. 显著降低了主机接口的设计成本和技术复杂度 有效简化了系统设计; 3. 不需要天线、不需要考虑干扰或冲突问题、不 存在暴露在空中的窃听安全性问题。
选用DALLAS公司的DA1990A,具有全球唯一ROM码
手持式巡检器硬件设计
系统硬件主要由AVR单片机、键盘、存储器 AT45DB041B、时钟芯片PCF8563、通信接口、 LCD接口、TM卡接口电路及充电控制电路等模块组 成。
3310显示屏
巡更点信息输入 DS1990A
电池电压检测与 充电控制
C1
15P G ND
R2 R3
X1
Y1 3.686 4M
BA T
S7 SW-P B
R1 4 51
S8 SW-P B
D4 LED
D5
LED
L IG HT 1
T M S 21 22
CV3C C 16 G ND 17 SCL 18 SD A 19 T CK 20
C2
C1
C0
C2
X2
J5
15P
SI SC K
实时时钟
实时时钟采用PCF8563芯片,通过I2C总 线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内置一个钽电容进 行电池更换时供电。
V CC
32 .76 8K
Y2
1
2
G ND
3
G ND4
BT1 BT
D1 1N 4 14 8
U2
C510 0u F
XV1DD XO2 UT INSTC L VSSDSA
8
G ND
7 6
ALM SCL
TM卡的操作
TM卡也称为iButton,是一个封装在纽扣型不锈 钢外壳里的只读ID芯片,数据传输使用单总线协 议,使得引脚数目降至最少:一根数据线,一根 地线。不锈钢封装的内圈圆面作为数据线,外圈 圆面作为地线。每个iButton带有工厂设置的、全 球唯一的64位ROM码
将此纽扣安装在小区 的各个巡检点,巡检 员持巡检器触碰一下, 只需要数毫秒就可完 成巡检点ROM码读取
G ND SH I E LD
CO MM
1 2 3 4 5
G ND
R11 R12
C14 33 33
6 0.1uF,16V
V-
14
T 1O UT
13
R1IN
7
T 2O UT
C1T 1IN R1O U T T 2IN R2U O T
3
0.1uF,16V
11
TXD
12
RX D
10
9
8
R2IN
C2+
4
C16
G ND 15
R3 10K
5 SDA
V CC
PC F8 56 3
R4 10K
通信电路设计
巡检器采集的数据通过RS232接口上传到
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处理,以便管理人员查
看及报表。
C7 10uF
G ND C12
V CC 0.1uF
VCC 16
U5
G ND
C13
2 0.1uF,16V
V+
C1+
1
C15
J5
V BU S DD+
G ND
C2-
5
0.1uF,16V
M A X3232
键盘电路设计
使用了标准的矩阵扫描电路,R2和R3是接在 ATMEGA16的INT1和INT2上,使得S5到S16之 间的键盘可以用中断控制(可以只针对某一个 按键触发到中断,而其他键触发不到中断), 这在控制系统启动的时候利用中断唤醒 ATMEGA16是十分有用的。
SPI
嵌入式单片机 ATMEGA16L
SPI DataFLAH存储器 AT45DB041
I2C 实时时钟 PCF8536
16键矩阵键盘
RS232通信接口 MAX3232
手持式巡检器外壳与显示器设计
考虑到诺基亚3310手机配件很便宜以及网上 已有3310手机液晶接口编程资料,所以采用 诺基亚3310外壳及液晶作为巡更器的硬件载 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P B5/M O SI P B6/M ISO P B7/S CK RS T V CC G ND X2 X1 P D0/ RXD P D1/ TX D P D2/ IN T0
AT M E GA 16L _Q FP
12
13
PD 3/ INT 1 PD 4/ OC1 B PD 5/ OC1 A PD 6/ ICP PD 7/ OC2 PC0/ SCL PVCC1/CSD A PGCN2/DT C K PC3/ T M S
谢谢大家!
初始化
N 检测应答脉冲?
Y 发READ ROM
命令
单片机发出复位脉冲 ResetPulse 碰碰卡回送在线应答脉 冲Presence Pulse
READ ROM命令 0FH
读64位 ROM码
课程设计感想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的知识财富又增 加了不少。在与企业合作设计和制作一 个实际产品的过程中,我不但掌握和巩 固了以前学过的知识,还学习和掌握以 前从来没接触过的新知识。总的来说, 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真实的产品,我的 电子理论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了 很大的提高。
巡检器硬件电路原理图
C0 C1 C2 C3 V CC 16
S1
S2
SW-P B
SW-P B
SPI-CS 44 43 R3 42 R2 41 R1 40 RG0ND 39 V CC 38 LAIDG0H T 1 37 36 L IGH T 35 34
R0
V CC C4
S3
S4
10u F
C8 0.1 G ND
SP I-CS
U1
1 2 3 4
SI
SO
SC K G ND
RS T VCC
CS WP
AT 45D B0 41B
8 SO
7 G ND
6
V CC
5
V CC
J4
G ND
C1 1 4.7uF
V CC SC K SI D /C LCM_CS G ND
V OU T RES
1 2 3 4 5 6 7 8
G ND
V BU S DD+
7
T 2OU T
8
R2 IN
G ND 15
G ND
U5 C1 + C1 T 1IN R1 OU T T 2IN R2 UO T C2 + C2 -
M AX 3232
G ND BA T V CC
U4
1 2 3
H T75 33
1
C1 5
3
0.1uF ,16V
11 T XD
12 RXD
10
9
4 C1 6
5 0.1uF ,16V
软件设计
TM卡信息读取程序设计
信息读取过程:初始化、ROM 功能命令、 读取数据。
初始化序列由主机发出的复位脉冲 ResetPulse 和从机发出的在线应答脉冲 Presence Pulse 组成。
一旦主机检测到应答脉冲就可以发出ROM 功能命令。Read ROM [0FH] 主机接收64位ROM码数据。
C5 100 uF
8
G 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