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32页PPT

合集下载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横断面设计教学PPT

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横断面设计教学PPT
横断面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道路的 通行能力、安全性和舒适度,同时满 足交通工程、道路工程、环境工程和 景观工程等方面的要求。源自横断面设计参数设计速度
根据道路等级和功能,确定道路的设计速度,作为 横断面设计的重要参数。
交通量
考虑道路的交通量,合理规划车道数和车行道宽度。
车辆类型
考虑道路上行驶的车辆类型,如小汽车、大客车、 货车等,以合理设置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
评价方法
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设计成果进行评 价,如专家打分、问卷调查、数学模型等。
评价结果
根据评价结果,总结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提 出改进建议,为后续的城市快速路横断面设 计提供参考。
05
横断面设计优化
设计优化原则
01
功能性原则
横断面设计应满足交通功能需求, 确保快速路交通流畅、安全。
景观协调性原则
02
03
案例三
某市快速路横断面的多目标优化:结 合交通、景观和生态等多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现了多方面的共赢。
06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教学内容
本课程重点介绍了城市快速 路横断面的设计原则、标准 、流程及案例分析,涵盖了 道路断面、车道布置、交通
设施等多个方面。
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 结合的方式,通过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等多 种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横断面设计流程
需求分析
分析道路的功能需求、交通量需求和安全需 求等。
方案制定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制定多个横断面设计方 案。
方案评估
对制定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环境和景观 等方面的评估。
方案优化
根据评估结果,对方案进行优化调整,确定 最终的横断面设计方案。

4 城市快速路

4  城市快速路
6.停车视距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控制标高,与城市设 计相协调,与环境相协调。纵断面设计应考虑地上、地下构 筑物、管线、水文、地质等条件,纵坡要均匀、缓顺。
一、纵坡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二、坡长
4.3 快速路纵断面设计
三、竖曲线
4.4 快速路出入口设计
快速路出入口在位置、间距及端部的几何设计上,应保证不让 主线的直行交通受到干扰,并安全、迅速的实现分、合流交通。
2.集散车道:交织车流严重时设。一般为双车道7m。 3. 变速车道:与辅路和匝道相接,设计宜为单车道。 4.紧急停车带:为保证行车安全,四车道快速路一般设置连续或不连续紧急
停车带,不连续时500m设置一处,高架路一般采用连续紧急停车带。 5.辅路:
集散车道
Ⅰ类交织区
Ⅱ类交织区
Ⅲ类交织区
停车带

5、分离式高架(双层)-1
分离式高架道路无匝道路 段横断面
5、分离式高架(双层)-2
分离式高架道路有匝道 路段横断面
6、堑式横断面-1
堑式快速路主路设置在地面以下双向行驶,辅路(地面 道路)应设置在主路两侧单向行驶或一侧双向行驶。 (1)路堑式
a、平面布置及层位 路堑式系堑式的一种,在地面以下开挖路堑修建的城市快速路,一般主路在地面以下,地面两侧或一侧修建辅路,主 路辅路通过上下匝道联系。 b、适宜条件 路堑式快速路适合修建在排水无问题的山丘城市。其优点是方便与其它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缺点是排水困难,占地较 大。由于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模式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3)入口应设在主线的下坡路段,以便于重型车辆利用下坡加速, 并使汇流车辆汇入主线之前保持充分的视距,以利合流。

第4章 城市快速路

第4章 城市快速路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二、平、纵线形设计 高架路平纵设计除了考虑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以外,还 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桥墩位置、尺寸对地面交通设施 影响;排水、工程造价等),灵活运用规范指标和设计手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三、匝道设计
1.原则与规定 1)最大限度满足交通需求,切实达到疏解市内交通、 集散对外交 通、分流过境交通的目的。 2)位置应符合交通现状和规划路网站中的主要流向。 3) 间距合理,确保快速道路的畅通,减少因匝道出入引 起的交通、合流、分流区段的影响范围;间距不宜过大, 致使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处的流量过于集中而阻塞交通。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本章主要内容及重点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横断面设计 ★平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 ★出入口设计、高架路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4-1 通行能力及服务水平
可能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水平(A~F等级)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快速路主线一般采用C级、匝道采用D级。


上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退 出
2.匝道形式
1)图示a,匝道平行高架道路布置,上下匝道的交通 可通过地面道路交叉口来集散。
2)图示b,c,将上下匝道直接布置在横向道路上,这 种布置形式需要有较完善的道路网。


上一页
下一页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1)、车辆停车与发车方式
前进式停、后退式发;
后退式停、前进式发;
前进式停、前进式发;
2)、车辆停放方式
平行式、垂直式、斜置式(30度、45度、60度)
3)、停车指标
露天停车场
25~30平方米/小车位
室内车库
30~35平方米/小车位
路边停车带
16~20平方米/小车位
自行车
1.5~2.0平方米/辆
混合交通 400
辆/小时.车道
多车道通行能力折减系数
中央车道 1.00、第二条 0.80~0.89、
第三条 0.65~0.78
自行车道
800~1000 辆/条.小时
人行道
1800~2可1编0辑0课件人PP次T /米.小时
13
2、道路宽度的确定
a .车道宽度:车道数×每条车道宽度(3.0~4.0米)
路缘高度:10~20厘米
可编辑课件PPT
15
3、道路横断面形式的选择与组合
a . 形式
一块板:混合式
两块板:分向式
三块板:分车式
四块板:分车分向式
b . 选择依据
道路性质
交通特征
用地条件
管线综合
远近结合
可编辑课件PPT
16
三、道路平面设计
1、道路平曲线(园曲线+缓和曲线)
园曲线最小半径:保证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不横向滑移、不
倾覆;
包括: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最小半径
设超高的推荐半径
设超高的极限最小半径
机动车的受力情况
平直路段基本受力:牵引动力、阻力(空气阻力、地面摩阻力)、
( 重力、地面支撑力)等。
弯道路段:基本受力+离心力

《城市道路系统》PPT课件

《城市道路系统》PPT课件

公路
A城
B城
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
整理ppt
6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 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
1、快速路
快速路主要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以交 通功能为主(小城市主干道可兼沿线服务功能)。快速路宜 采用四块板断面(小城市可用三块板),沿线进出口应采用 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 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 控制。
排水系统
其它地下管线:电力、电信、煤气、给水、路灯电缆、污水、
中水
地上设施:照明灯柱、架空电线杆、消火栓、广告架、报
刊亭、电信设备、整理景pp观t 设施
18
三、公路的组成
路基 路面 桥涵 隧道 排水系统: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跌水、暗沟、 盲沟、渗井、渡槽
防护工程:坡面防护、冲刷防护、支挡防护 交通服务设施:标志、标线、标牌、信号控制、监控、 护栏、隔音屏、绿化、加油站、服务区、检查站、养护管 理。
后悬 1.3 4.0 3.8
非机动车设计车辆外轮廓参考尺寸(m)
车辆类型
自行车 三轮车
板车 兽力车
总长 1.93 3.40 3.70 4.20
项目 总宽 0.60 1.25 1.50 1.70
总高 2.25 2.50 2.50 2.50
(二)设计速度义:计算行车速度是当气候条件良好、交通密度小、车辆 行驶只受公路本身的道路条件的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驾 驶人员能安全顺适地驾驶车辆的速度。
2、城市道路主要技术标准
类别
级别
设计年 限
(年)
计算行车 速度
(km/h)

3-5第五节城市快速路简介

3-5第五节城市快速路简介
小结: 在一般城市快速路中,主要采用高架式、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宽(70-80米),或拆迁量较大,或是新建道路,出于 对景观、环境的保护,应首先考虑地面整体式横断面;

当道路红线较窄(小于70米),或拆迁量受限,或需要跨越地面障 碍物(如铁路、河流等)时,由于条件所限,应首先考虑高架式横 断面;
停 车 带
2.5
辅路
横断面设计—分车带 中间带: • 快速路上、下行快速机动车道之间必须设中间带予
• 以分隔。 快速路的中间分隔带由中央分隔带及行车方向两左侧 路缘带组成。 为保证快速路机动车的速度及行车安全,中间带宜大 于3m.即中央分隔带大于2m,两侧路缘带各为1.5m。 中央分隔带两侧一般埋设混凝土路缘石,中间为绿化 带。 快速路上中央分隔带—般每1km设断口一道。
当地面道路无法改造时且地下排水、管线允许时,应考虑隧道式横 断面; 路堤式与路堑式横断面---主要应用于特殊地理环境。


4.3 快速路平面设计
快速路属于城市道路中类别最高的道路形式,机 动车快车道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封闭的快速交通系统, 其平面设计包括道路中线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红线范围 内的平面布置设计。 快速路平面线形也是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三 种几何线形构成,平面线形设计的原则、方法也完全 一样; 由于快速路的特点,其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 三种几何线形的控制标准与其它类别道路有所不同。


横断面设计—一般规定

城市快速路车行道车道数一般应按交通发展预测的交 通量与道路通行能力的关系来确定。

高架路的宽度应满足按交通发展需要而确定的车道 数.高架路的车道数以6车道为宜,至少应为4车道, 并考虑增加紧急停车带。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2、快速路的形成将有力地支撑或推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调整 (1)联系各功能组团或分区,支撑城市规模的合理扩展。 (2)快速路系统布局与土地利用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它的形
成会带动周围地区土地开发利用。 3、快速路系统的建立完善了市内交通与市际交通的有序衔接,
扩大了城市的辐射吸引能力,提升城市区位优势。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 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 的多车道的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 间距及型式,并实现道路连续流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 快速交通干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介绍提纲
若干基本概念(定义、功能、设计车速) 城市快速路的敷设形式 苏州城市快速路网的规划 苏州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概况
若干基本概念(定义、功能、设计车速)
城市快速路的定义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 中的定义
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 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 分控制。
86总规路网
96总规路网
快速路规划03年:两环 八射加两纵
快速放射规划路网
综合交通规划路网
苏州城市快速路网(苏州综合交通规划(2007-2020) )
“五纵四横”、 “井字加环”
➢ 保护古城,加强外 围组团
➢ 支持城市空间结构 调整
苏州城市快速路的建设概况
苏州城市快速路Biblioteka 建设概况 已建快速路北环快速路西延
北环快速路东延 二期
在建快速路

苏州快速路系统综合改善规划

苏州快速路系统综合改善规划

第一章快速内环现状及快速路发展规划1.1快速内环建设情况随着苏州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加强与完善,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幅扩大,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主骨架,建设快速路系统,以缓解苏州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交通可达性,成为苏州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措施。

伴随苏州城市空间拓展,经过苏州市的长期努力,目前快速内环及部分放射线已经建成,同时新的快速路放射线建设已经启动。

官渎里立交、东南环立交、友新立交和新庄立交等重要节点枢纽已经建成。

图1-1 现状快速路布局截止2009年上半年,共完成快速路建设49.04km,预计2010年快速路通车里程61.34km。

届时,苏州市区快速路路网密度达0.19km/km2,低于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大城市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0.5km/km2的要求,仍需持续加大快速路系统建设力度。

表1-1 内环快速路系统建设情况道路名称起讫长度(公里)通车时间南环高架一期南环桥—盘蠡路 3.3 2003年12月南环高架二期盘蠡路—友新立交 1.9 2004年5月友新高架友新立交以南 5.47 2004年5月西环路沪宁高速—友新高架11.43 2004年5月东环高架官渎里立交—南环东路 4.8 2004年6月独墅湖大道东南环立交—车斜路7.37 2007年10月北环快速路官渎里立交—新庄立交 6.13 2007年12月北环快速路东延官渎里立交—唐庄立交 6.11 2007年12月苏福快速路一期友新立交—滨河路 1.45 2007年12月东南环立交完善南环桥桥面—南园南路 1.08 2008年10月北环快速路西延新庄立交—太湖大道8.3 2010年5月(预计)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星港街立交—星湖街 4 2010年6月(预计)1.2快速路系统与城市形态关系快速路网络布局应适应并引导城市空拓展,同时处理好市际、市域和市内三个层次的的交通衔接与协调。

城市道路设计全套PPT课件(全十章329p)

城市道路设计全套PPT课件(全十章329p)

第一节 城市道路的组成、功能及特点 一、城市道路组成
1.供各种车辆行驶的车行道。其中供机动车行驶的称为机动车 道,供自行车、三轮车等行驶的为非机动车道; 2.专供行人步行交通用的人行道(地下人行道、人行天桥); 3.交叉口、交通广场、停车场、公共汽车停靠站台; 4. 交通安全设施。如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岛、护栏等; 5.排水系统。如街沟、边沟、雨水口、雨水管等; 6.沿街地上设施。如照明灯柱、电杆、邮筒、清洁箱等; 7.地下各种管线。如电缆、煤气管、给水管等; 8.具有卫生、防护和美化作用的绿带; 9.交通发达的现代化城市,还建有地下铁道、高架道路等。
汽车行驶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公路。 城市道路
在城市范围内,供车辆及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
条件和设施的道路,称为城市道路。
厂矿道路
在工厂、矿区、码头内部的专用道路。 林区道路
用于林区内部的生产、生活专用道路。
乡村道路 连接乡、村、居民点的道路,主要供行人及各种农业运输 工具通行。
二、城市道路的功能 交通设施功能
公用空间功能 防灾救灾功能
城市结构功能
1、交通设施功能
是指城市各种活动产生的交通需求中,对应于道路交通需求的交通供给功能。也
就是道路的运输和集散功能。 2、公用空间功能
随着城市发展,道路除了采光、日照、通风、景观作用外,还为供水、供电、通讯、
电力热力等提供布设空间。 3、防灾救灾功能
第二节 城市道路分类与分级
• 我国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根据道路在城市道路 系统中的地位、交通性质和交通特征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 车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功能等,将城市道路分为四类或三 类。大城市一般分为四类,即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 支路。小城市一般分为三类,即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中等城市可视规模按四类或三类考虑。除快速路外,每类 道路按照所在城市的规模、设计交通量、地形等分为Ⅰ、 Ⅱ、Ⅲ级。大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的Ⅰ级标准;中等城 市应采用各类道路的Ⅱ级标准,小城市应采用各类道路中 的Ⅲ级标准。

城市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

主要内容发展历程技术内容主要特点主要条文解说1.发展历程70年代,城市中心市区是以客货混行以及自行车为主的一幅式断面,通行能力低,行车安全性差。

为解决机非矛盾,提高行车安全与通行能力,三、四幅式断面得到大规模应用。

一幅式道路断面三幅式道路断面四幅式道路断面80年代,改革开放,城市建设迅速发展,全国掀起修建城市环线、立体交叉。

环线就是城市快速路的雏形。

城市环线立体交叉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二环路33km,31座立交,中国第一条城市快速环路90年代初——1994年:三环路48.2km, 48座立交,快速路标准改建90年代末期——2001年:四环路65.3km, 51座立交,全国最高标准的城市快速路2000年——至今:五环路98km, 86座立交2000年开始:加强联络线和放射线的建设,并对二三环路及部分节点进行了改造北京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桥—建于1974年1979年的建国门桥—二层长条苜蓿叶立交1980年,通车不久的西直门立交桥—车辆寥寥无几1986年,广州天河立交通车典礼-市民上桥参观的盛况1991年8月1日颁布实施第一节道路分类与分级第2.1.1条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四类;一、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第二节计算行车速度第2.2.1条计算行车速度的规定见表2.2.1.当旧路改建有特殊困难,如商业街、文化街等,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合理时,可适当降低计算行车速度,但应考虑夜间行车安全。

各类各级道路计算行车速度表2.2.1道路类别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级别-I II III I II III I II III 计算行车速度(km/h)80,60 60,50 50,40 40,30 50,40 40,30 30,20 40,30 30,20 20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大值。

快速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规程PPT课件

快速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规程PPT课件
示。
匝道、交织影响区
基本路段
匝道、交织影响区
第4页/共78页
快速分/合流示意图
第5页/共78页
交织区(分类)示意图
第6页/共78页
3 通行能力定义
道路通行能力:
• 是指道路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人或车辆 的最大小时流率;
• 是度量道路疏导交通能力指标,也是道路规划、设计 和运营的一项重要参数。
最大服务交通
V/C
量 ( pcu/h/车道

0.30 550
0.55 1000
0.77
接近 1.00
1400 1800
• 4.2.3 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的一条车道设计通 行能力可采用表4.2.3中的数值。
表4.2.3 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车速(km/h) 设计通行能力值(pcu/h)
100 2000
80 1800
第40页/共78页
四 级 服 务 水 平 下 半 段
第41页/共78页
表1 设计速度100km/h的快速路基本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服务水平等级
密度( pcu/ km/车道)
速度 (km/h)
V/C
一级(自由流)
二级(稳定流上 段)
三级(稳定流)
≤ 10 ≤ 20 ≤ 32
≥ 88 ≥ 76 ≥ 62
• 4.2.1条文说明
• 设计车速确定:根据调查结果分为三级:
• 100km/h • 80km/h • 60km/h。
第27页/共78页
设 计 速 度 分 级
级别代码 Ⅰ

观测点名称
样本量 (个)
自由流速度 (km/h)
BJ 永定门外环Leabharlann 100898.78

城市快速路讲解课件

城市快速路讲解课件

三、匝道设计
• 单车道单方向的转弯道路——匝道
匝道的组成
• 高架路匝道形式
图a)所示为匝道平行高架。 图b)、c)为匝道直接布置在横向道路上。 图d)为上下匝道对称跨越。 图e)为上下匝道布置在高架路中间
• 高架路的驶入、驶出匝道的连接点是路段通行能力最小的控制 路段。
• 高架路由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连接点组成。
主路辅路的衔接及出入口车道数平 衡。 公交车停靠站及人行道衔接。 分隔带及其断口设计。 非机动车及行人过街的交通组织。
第四节 纵断面设计
一、纵坡
• 最小纵坡不小于0.5%;最大纵坡大中桥梁及引桥4%、隧道 3%。详见表4-9
计算行车速度Km/h 100 80 60
一般最大纵坡%
3
45
极限最大纵坡%
4
56
• 二、坡长
陡坡最大坡长;缓坡最小坡长。
计算行车速度(km/h) 100
8
1000
4% 最大坡长
5%
800
900
700
6%
60 170
700 500 300
三 竖曲线
• 最小半径;最小长度。 表4-16
计算行车速度km/h 凸形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 凹形竖曲线 一般最小半径
• 一般设于主线行车道右侧且便于识别:
• 5. 与辅路相连B型出入口应用缘石等与其他道路明显区分,应防止 辅路车辆通过出口进入主路或主路的车辆通过入口进入辅路。
二 、出入口间距
• 应能保证主线交通不受分、合流的干扰并为分合流交通加减 速及转换车道提供安全、可靠的几何条件。
• 出入口间距指两出入口端部之间的距离。 • 四种类型:出-出,出-入,入-入,入-出。 • 出入口间距由变速车道长度、交织距离和安全距离组成。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苏州城市快速路系统介绍
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 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 的多车道的城市道路,中央分隔带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 间距及型式,并实现道路连续流的交通设施,是城市中大运量 快速交通干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
城市快速路的功能
1、快速路系统运输效益巨大,成为缓解大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 措施。 (1)将长短距离、快慢速度交通分离出来,提高地面交通效 率,降低出行时耗,从整体上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 (2)客观上形成快速大容量的交通走廊,满足城市内部中长 距离机动车交通、对外交通之需求。 (3)屏蔽过境交通,避免过境交通对城市的干扰,避免市内 大量交通穿越市中心。
在建快速路
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
工程动画
在建快速路
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
玲珑街立交
玲珑街立交主要功能为:沟通快速路与娄江南部的交通及快速路进出园区城 际站。
在建快速路
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
星湖街立交
星湖街立交主要功能为:沟通快速路与娄江南部的交通,娄江 南部进出城铁车站。
在建快速路 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
城铁园区站采用高进 低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至和西路采用高架道 路将快速路与站前高 架落客平台衔接。
城市快速路的设计车速
《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根据城镇道路功能、设计交通量、地形条件等,将 各类道路均分为 3 个等级。
100 公里/小时 80 公里/小时 60 公里/小时
苏州快速路设计车速60、80公里/小时
城市快速路的敷设形式
城市快速路的敷设形式(1)
高架快速路+地面辅助道路 代表城市:东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等

苏州快速路系统综合改善规划

苏州快速路系统综合改善规划

第一章快速内环现状及快速路发展规划1.1快速内环建设情况随着苏州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功能的日益加强与完善,城市建设规模的大幅扩大,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城市道路网络的主骨架,建设快速路系统,以缓解苏州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增强城市交通可达性,成为苏州市交通建设的重要措施。

伴随苏州城市空间拓展,经过苏州市的长期努力,目前快速内环及部分放射线已经建成,同时新的快速路放射线建设已经启动。

官渎里立交、东南环立交、友新立交和新庄立交等重要节点枢纽已经建成。

图1-1 现状快速路布局截止2009年上半年,共完成快速路建设49.04km,预计2010年快速路通车里程61.34km。

届时,苏州市区快速路路网密度达0.19km/km2,低于国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大城市快速路路网密度为0.4~0.5km/km2的要求,仍需持续加大快速路系统建设力度。

表1-1 内环快速路系统建设情况道路名称起讫长度(公里)通车时间南环高架一期南环桥—盘蠡路 3.3 2003年12月南环高架二期盘蠡路—友新立交 1.9 2004年5月友新高架友新立交以南 5.47 2004年5月西环路沪宁高速—友新高架11.43 2004年5月东环高架官渎里立交—南环东路 4.8 2004年6月独墅湖大道东南环立交—车斜路7.37 2007年10月北环快速路官渎里立交—新庄立交 6.13 2007年12月北环快速路东延官渎里立交—唐庄立交 6.11 2007年12月苏福快速路一期友新立交—滨河路 1.45 2007年12月东南环立交完善南环桥桥面—南园南路 1.08 2008年10月北环快速路西延新庄立交—太湖大道8.3 2010年5月(预计)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星港街立交—星湖街 4 2010年6月(预计)1.2快速路系统与城市形态关系快速路网络布局应适应并引导城市空拓展,同时处理好市际、市域和市内三个层次的的交通衔接与协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