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
slmp协议手册
slmp协议手册一、概述SLMP(Smart Link Manifold Protocol)是一种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通信协议。
该协议通过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实现了智能控制和监测功能。
SLMP协议具有高效稳定、灵活可扩展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系统。
二、协议结构SLMP协议采用分层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1. 物理层物理层负责传输介质的定义和接口规范。
在SLMP协议中,物理层采用Ethernet、RS-485等常见的通信接口标准。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帧的传输和错误检测。
SLMP协议在数据链路层采用了帧校验序列(FCS)进行数据完整性验证。
3. 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寻址。
SLMP协议中的网络层使用了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设备的定位和通信。
4. 传输层传输层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SLMP协议使用了基于TCP/IP的传输机制,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性。
5. 应用层应用层是SLMP协议的最上层,负责定义数据交换的格式和传输协议。
SLMP协议支持多种数据格式,如二进制、ASCII码等。
三、协议特性SLMP协议具有以下特点:1. 高效稳定SLMP协议采用了优化的数据传输机制,实现了高效的数据交换。
同时,协议对通信错误进行了检测和纠正,提高了通信的稳定性。
2. 灵活可扩展SLMP协议支持灵活的数据格式定义,可以适应不同设备的需求。
同时,协议还提供了扩展功能,方便用户自定义和拓展。
3. 多种通信方式SLMP协议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点对点通信、多点通信和广播通信等。
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4. 安全性SLMP协议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提供了安全性保障。
通过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等机制,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四、应用场景SLMP协议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各种设备和系统。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1. 工厂自动化SLMP协议可以应用于工厂自动化系统中,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实时监测。
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
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应用层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不同应用程序之间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有HTTP、FTP、SMTP等,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特定需求自定义一种应用层通信协议。
本文将介绍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的意义、设计原则以及实现过程,并且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挑战。
一、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的意义1.1 提高效率和性能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可以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精确地设计消息格式和通信机制,避免了不必要的开销和冗余数据传输,从而提高通信效率和性能。
通过自定义协议,可以有效减少通信过程中的延迟和带宽占用,提升用户体验。
1.2 弥补已有协议的不足某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下,现有的通用协议可能无法满足需求。
自定义协议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化设计,弥补已有协议的不足。
例如,在物联网领域,由于设备类型繁多、通信要求复杂多样,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可以更好地满足各类设备的需求。
1.3 提高安全性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可以增加安全认证和加密机制,保护通信数据的隐私和完整性。
通过自定义协议,可以有效预防黑客攻击、信息窃取等安全威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二、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的设计原则2.1 简洁明了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冗余和复杂的设计。
合理定义消息格式和通信机制,确保协议的易理解性和可扩展性。
2.2 可靠性和稳定性自定义协议在设计时要考虑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要保证数据传输的有效性,尽量避免丢包和错误,可以采用差错校验、重传机制等手段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2.3 可扩展性自定义协议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
在设计协议时,要考虑到新功能的引入和协议的升级,保证协议的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自定义应用层通信协议的实现过程3.1 协议设计在协议设计阶段,首先确定通信的目标和需求,然后定义消息的格式和通信机制。
消息格式包括消息头、消息体和消息尾等部分,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zigbee协议规范
zigbee协议规范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无线网络通信协议,旨在为物联网设备提供高效的通信方式。
它基于IEEE 802.15.4标准,并使用了一套自己的通信协议规范。
本文将介绍ZigBee协议规范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一、ZigBee协议框架ZigBee协议规范采用分层架构,包括应用层、网络层、MAC层和物理层。
应用层负责定义设备之间的应用通信协议,网络层处理设备之间的路由和组网,MAC层管理设备之间的访问和数据传输,物理层负责无线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二、ZigBee网络拓扑结构ZigBee支持多种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星型、网状、集群树型等。
星型拓扑结构是最简单的,以一个协调器为中心,与多个终端设备直接通信。
网状拓扑结构允许多个设备之间进行直接通信,具有自组织和自修复的能力。
集群树型拓扑结构是一种分层的网络结构,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三、ZigBee通信协议ZigBee协议规范定义了一组通信协议,包括应用层协议、网络层协议、MAC层协议和物理层协议。
其中,应用层协议提供了设备之间的应用通信接口,可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自定义;网络层协议负责路由选择和组网管理,实现了多跳传输和自动路由;MAC层协议管理设备之间的通信时间和频率,以实现低功耗和高效通信;物理层协议定义了无线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方式,包括频率、带宽和调制类型等。
四、ZigBee应用领域ZigBee协议规范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包括家庭自动化、智能城市、工业控制和农业监测等。
在家庭自动化中,ZigBee可以连接家庭中的各种设备,如灯光、门窗、温度传感器等,实现智能化的控制和管理。
在智能城市中,ZigBee可以应用于智能交通、环境监测和智能能源管理等领域,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和生活质量。
在工业控制中,ZigBee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和监测,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在农业监测中,ZigBee可以应用于土壤湿度、气象信息等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层协议概述
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层协议概述应用层协议是通信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网络应用程序如何在网络之间进行通信。
在通信技术中,应用层协议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使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
通信技术中的应用层协议概述在通信技术中,应用层协议概述是指对应用层协议进行总结和概况性的介绍。
应用层协议是一种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通信规则的协议,它决定了数据如何打包、发送和接收。
具体来说,应用层协议定义了消息格式、数据编码和解码方式,以及通信双方之间的交互规则。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和DNS等。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的协议,它是Web应用的基础。
FTP (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的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电子邮件的协议。
DNS(域名系统)是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协议。
在应用层协议中,消息格式是通信双方之间交换信息的基础。
通常,消息格式由头部和数据两个部分组成。
头部包含了关于消息的元数据,例如消息类型、目标地址和源地址等。
数据部分包含了实际的消息内容。
消息格式的设计要考虑到数据的可读性、传输效率和安全性等因素。
数据编码和解码方式是应用层协议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数据编码是将消息中的数据转换成二进制形式,以便在网络上传输。
数据解码则是将接收到的二进制数据转换回原始的消息格式。
常见的数据编码和解码方式包括ASCII码、UTF-8和Base64等。
不同的编码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数据类型和传输需求。
通信双方之间的交互规则也是应用层协议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交互规则定义了通信双方在发送和接收消息时应遵循的规范。
例如,通信双方可以约定一定的消息顺序和时间间隔,以确保消息的正确传输和顺序执行。
除了以上提到的常见应用层协议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应用层协议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例如,VoIP(网络语音)协议用于实现通过Internet进行语音通话;IMAP(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协议用于从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邮件;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协议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等。
自定义通信协议
自定义通信协议1. 引言通信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的规则和约定。
自定义通信协议是指根据特定需求,自行设计和制定的通信规则。
本文将介绍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以及示例。
2. 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自定义通信协议是一种特定领域的通信规则,在该协议下,通信的双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格式和规则进行信息交换。
自定义通信协议的设计可以灵活地满足特定需求,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3. 自定义通信协议的设计原则设计一个好的自定义通信协议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3.1 简洁性通信协议应该尽量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冗余信息和复杂的操作步骤。
简洁的通信协议能够提高通信效率,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3.2 安全性通信协议应该具备一定的安全性,防止信息被非法篡改和窃取。
可以采用加密算法和身份验证等手段来增强通信的安全性。
3.3 可扩展性通信协议应该具备一定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需求和新技术。
设计时应考虑到通信协议的可升级性,以便后续的功能扩展。
4. 自定义通信协议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自定义通信协议示例,用于传输传感器数据:4.1 协议格式自定义通信协议的格式如下:| 数据类型 | 数据长度 | 数据 |•数据类型:表示数据的类型,如温度、湿度等。
•数据长度:表示数据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数据:实际的传感器数据。
4.2 示例协议包以下是一个示例的通信协议包:| 温度 | 1字节 | 25℃ |该协议包表示传输的是温度数据,数据长度为1字节,具体的数据为25℃。
4.3 示例协议流程示例通信协议的流程如下:1.传感器将数据按照协议格式打包。
2.数据包通过网络传输到接收端。
3.接收端按照协议格式解析数据包,获取传感器数据。
4.接收端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
5. 总结自定义通信协议是一种根据特定需求自行设计和制定的通信规则。
本文介绍了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以及一个示例。
设计一个好的自定义通信协议需要考虑简洁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以提高通信效率和安全性。
c语言自定义通讯协议的具体实现
c语言自定义通讯协议的具体实现在开发嵌入式系统或者网络应用程序时,通讯协议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现有的通讯协议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应用场景,有时候需要自定义一种通讯协议。
C语言是一种非常常用的编程语言,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来实现自定义通讯协议。
1. 确定通讯协议格式首先,我们需要确定通讯协议的格式,这个格式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头部信息:标识通讯协议的类型和版本号等信息。
(2)数据长度:表示本次通讯的数据长度。
(3)数据内容:包含本次通讯所需要传输的数据。
(4)校验信息:用于校验数据完整性和正确性。
2. 实现通讯协议接下来,我们需要使用C语言来实现上述通讯协议,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现代码:``` ctypedef struct _CommProtocol{unsigned char header[4]; //头部信息unsigned short dataLen; //数据长度unsigned char data[1024]; //数据内容unsigned char checkSum; //校验信息}CommProtocol;void sendCommProtocolData(CommProtocol* pData){//发送头部信息//发送数据长度//发送数据内容//发送校验信息}void receiveCommProtocolData(CommProtocol* pData){//接收头部信息//接收数据长度//接收数据内容//接收校验信息}```3. 实现校验函数为了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我们需要实现一个校验函数,通常使用CRC校验或者校验和等方式来实现。
以下是一个使用校验和的实现方法:``` cunsigned char checksum(unsigned char* pData, unsigned short len){unsigned char checkSum = 0;for (unsigned short i = 0; i < len; i++){checkSum += pData[i];}return checkSum;}```4. 可扩展性设计在实现通讯协议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协议的可扩展性,因为有时候需要添加新的功能或者修改协议格式。
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
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是为了保护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安全而设计的一种协议。
在现代网络通信中,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复杂性,传统的通信方式往往无法满足安全性的要求。
因此,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的出现,能够在应用层对通信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并防止中间人攻击和篡改。
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组成部分:身份认证、加密传输、完整性校验和会话管理。
首先,身份认证是建立在通信双方的身份确认基础上的。
协议中会定义一种机制,用于验证通信双方的身份,并确保双方都是合法的。
常见的身份认证方式包括用户名/密码验证、数字证书和令牌认证等。
其次,加密传输是保证通信内容安全的关键环节。
通过采用对称密钥或非对称密钥加密算法,将通信内容进行加密,确保只有合法的通信双方能够解密和读取内容。
同时,配合使用密钥交换协议,确保密钥的安全传递,减少密钥泄漏的风险。
完整性校验是为了防止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篡改而设置的。
通过在通信数据中添加校验和或数字签名等机制,可以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校验,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这样即使数据被修改,接收方也能够发现并拒绝非法的数据。
最后,会话管理是为了保证通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而设计的。
通过会话管理协议,在通信的开始和结束时建立和终止会话,并对会话过程进行管理。
包括会话建立、维护和结束,以及会话超时的处理等,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在保证应用程序之间通信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能够提供身份认证、加密传输、完整性校验和会话管理等功能,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今后的网络通信中,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将会越来越重要,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通信环境。
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在现代网络通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保护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安全,确保通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讨论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的相关内容。
一、身份认证是应用层安全通信协议的基础之一。
485自定义通讯协议
00字节4
00字节5
00字节6
08字节7
F1字节8FF其中:
第1个字节02为采集模块地址
第2个字节04为读取数据功能码
第3~6个字节00 00 00 08代表读取采集模块指令码
第7~8个字节F1 FF为采集模块设备的校验码
2.电压采集时发送指令为:
字节1
03字节2
04字节3
00字节4
00字节5
485
本项目通过485与采集模块通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上位机与下位机DSP均能实现数据的采集和显示。上位机数据采集与ADAM4117和ADAM4118的数据采集采用485通讯模式。
其中,485通讯默认波特率9600,采用modbus协议。
一、上位机发送
1.温度采集时发送指令为:
字节1
02字节2
xx3
10
14
xx15
xx16
xx17
x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xx5
xx6
xx7
xx
18
xx数据
19
xx20
-21
-8
xx9
xx10xx11xx数据
其中:
第1个字节为02,表示接收到的数据为温度数据;
03,表示接收到的数据为电压数据。
第2个字节04,可以作为校验使用;
第3个字节10,可以作为校验使用。
第4~19个字节,共16个字节,为8个通道的温度或电压数据。即2个字节表示一个通道的数据值。
00字节6
08字节7
F0字节82E其中:03为采集模块地址
04为读取数据功能码
第3~6个字节00 00 00 08代表读取采集模块指令码
第7~8个字节F0 2E为采集模块设备的检验码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的示例代码:```pythonimport serial# 打开串口ser = serial.Serial('COM1', 9600)# 定义通信协议相关的常量CMD_START = b'\x02' # 命令起始标志CMD_END = b'\x03' # 命令结束标志READ_CMD = b'\x10' # 读取数据命令WRITE_CMD = b'\x20' # 写入数据命令ACK = b'\x06' # 命令执行成功响应# 自定义的处理命令函数def process_command(command):if command == READ_CMD:# 读取数据的操作data = b'\x01\x02\x03' # 假设读取到的数据是 0x01, 0x02, 0x03return dataelif command.startswith(WRITE_CMD):# 写入数据的操作data = command[1:] # 假设要写入的数据是命令后面的字节# 执行写入操作return ACK # 写入成功响应else:# 未知命令return b'\x15' # 命令错误响应while True:# 读取串口数据data = ser.read_until(CMD_END)# 解析命令if data.startswith(CMD_START) and data.endswith(CMD_END): command = data[1:-1]# 处理命令并返回响应response = process_command(command)# 发送响应数据ser.write(CMD_START + response + CMD_END)```这是一个基于Python的串口通信程序,使用了自定义的通信协议。
网络通信的传输层与应用层协议
网络通信的传输层与应用层协议网络通信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而在网络通信中,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讨论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一、传输层协议传输层协议是实现数据传输的核心部分,它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标主机。
在网络中,最常见的传输层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 传输控制协议(TCP)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
在发送数据之前,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先进行握手,以确保双方都能够正常通信。
TCP提供了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同时,TCP还可以进行数据分段和重组,以适应不同网络环境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2.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DP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相比于TCP更加轻量级。
UDP传输数据时不需要进行握手,因此传输延迟更低。
但是,UDP并不能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保证,因为它没有流量控制和重传机制。
UDP适用于对数据传输延迟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比如语音通话和实时视频流传输。
二、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构建在传输层之上的协议,它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所需的规则和格式。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和域名系统协议(DNS)等。
1.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TTP是一种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应用层协议,主要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数据。
通过HTTP,用户可以从Web服务器上获取和发送各种资源,如文本、图片、视频等。
HTTP使用TCP作为传输协议,在传输层建立连接后,通过发送请求和接收响应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2. 文件传输协议(FTP)FTP是一种用于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
它可以实现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等操作。
FTP使用TCP作为传输层协议,并且需要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才能进行文件传输操作。
tcpip自定义协议规则
tcpip自定义协议规则TCP/IP自定义协议规则自定义协议是指根据特定需求和场景,通过TCP/IP协议栈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制化的协议规则。
通过自定义协议,可以满足特定的通信需求,提高网络传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一、自定义协议的概念和作用:自定义协议是在TCP/IP协议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开发,通过自定义协议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安全和灵活的网络通信。
自定义协议可以包括协议头、协议体和协议尾等组成部分,用于定义数据的格式、传输方式和校验机制等。
自定义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格式定义:通过自定义协议可以规定数据的格式,包括数据的类型、长度、字段顺序等,以保证数据的正确解析和处理。
2. 传输方式定义:自定义协议可以定义数据的传输方式,如分包、组包、压缩等,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3. 安全性增强:通过自定义协议可以加入加密、认证、权限控制等机制,增强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4. 灵活性扩展:自定义协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增加新的功能和特性,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自定义协议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自定义协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以确保协议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1. 简洁性:自定义协议应尽量简洁,避免冗余和复杂的结构,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2. 可读性:自定义协议的数据格式应易于理解和解析,以方便开发和维护。
3. 可扩展性:自定义协议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方便后续功能的增加和升级。
4. 安全性:自定义协议应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加入合适的加密和认证机制,以防止数据被篡改和窃取。
5. 兼容性:自定义协议应与现有的网络设备和应用程序兼容,以保证与已有系统的互通性。
三、自定义协议的实现步骤:设计和实现自定义协议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定义需求:明确通信需求和目标,确定自定义协议的功能和特性。
2. 协议设计:根据需求,设计自定义协议的数据格式、传输方式和校验机制等。
3. 协议开发:根据设计的协议规则,进行协议的开发和编码工作。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在现代信息传输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通信协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通信协议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信息传输的需求。
因此,研究和设计一种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显得尤为重要。
串口通信协议是指通过串行接口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规范。
在实际应用中,通信双方需要遵循一定的通信规则,以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传统的串口通信协议如RS-232、RS-485等虽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是在特定应用场景下可能并不适合。
因此,设计一种针对特定应用需求的自定义通信协议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通常会采用自定义通信协议。
通过自定义通信协议,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设计通信规则,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同时,自定义通信协议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在设计自定义通信协议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需要分析应用场景的特点,确定通信双方的需求和约束条件。
然后,根据这些需求和约束条件,设计合适的通信规则和数据格式。
此外,还需要考虑通信协议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以便在未来应用中进行升级和扩展。
为了有效地设计自定义通信协议,通常会采用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
其中,状态机是一种常用的设计工具。
通过状态机,可以清晰地描述通信协议的各种状态和状态转移条件,从而实现通信规则的精确设计。
另外,还可以采用CRC校验、数据压缩等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除了设计自定义通信协议之外,还需要考虑通信协议的实现和测试。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使用一些开发工具和仿真软件来对通信协议进行验证和调试。
通过仿真测试,可以发现通信协议中的问题,并及时修复。
同时,在通信协议的实现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系统资源的限制和通信性能的优化。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在现代信息传输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可以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和可靠。
tcp自定义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tcp自定义协议篇一:tcp实验报告专业_姓名__学号_日期1、实验目的:1、掌握tcp协议的首部格式。
2、掌握tcp协议的序号确认机制。
3、掌握tcp协议的流量控制机制。
4、学会协议分析软件发送自定义数据包的方法。
2、实验原理和内容tcp协议是面向连接服务和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协议,通过抓包分析tcp的如何建立连接,数据传输,释放连接来分析tcp协议。
tcp协议是通过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通过序列号和确认号来维护双方的通信,通过发送窗口的大小来控制流量。
通过多台电脑建立一台电脑的tcp连接,可以分析tcp 流量控制的实质3、实验步骤1、在pc机上运行wireshark抓包工具准备抓包;2、在web浏览器上,输入网址(比如或者其他uRl)后回车,待页面打开完毕后停止抓包。
3、在filter中输入tcp进行过滤,则可以开始对tcp 进行分析4、实验分析与思考tcp报文段的首部格式篇二:tcpip协议知识总结/***********************0809tcp/ip知识总结*********************************/1.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理想化的状态,在这个状态内给个层各司其职)总共有7层。
应用层:Ftp,www,telnet,nFs,smtp,gateway,snmp表示层:tiFF,giF,jpeg(编解码),pict,ascii,ebcdic, encryption,mpeg,midi,html会话层:Rpc,sql,nFs,netbios,names,appletalk,asp,decnet,scp传输层:tcp,udp,spx网络层:ip(寻址方式),ipx(),appletalk(苹果自定义的协议)数据链路层:FrameRelay,hdlc,ppp(点对点),ieee802.3/802.2,Fddi,atm,ieee802.5/802.2物理层:eia/tia-232,eia/tia-499,V.35,V.24,Rj45, ethernet,802.3(tcp自定义协议),802.5,Fddi,nRzi,nRz,b8zs2.tcp/ip协议架构体系应用层:telnet(超级终端,远程登录),Ftp,smtp,snmp.用户进行操作;传输层:tcp(重),udp(重),ugp获取数据;网络层:ip(地址标识符),icmp(跳过传输层,ping 命令...),igmp主要用于寻找地址;数据链路层:aRp,RaRp包括驱动和硬件;ethernet(以太网);ie802.ng(无线)3.数据链路层:负责在不同的传输媒介上处理物理信号硬件细节,从而实现数据在不同媒介直接传送对应我们所说的驱动程序和网卡网络层:控制数据在网络中传输路径,即是数据传送给谁,包括地址标识和寻址方式管理协议:icmp,icmpv,igmp,mld传输层:提供两个主机之间的应用程序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基于stm32的自定义通信协议—模拟串行通信
作业1模拟串行通讯一、作业背景题目:模拟串行通讯一、题目:通过数字通道进行两个计算机系统的通讯二、目标:设计、实现一个用于数字通道串行通讯的协议三、思路与方法1. 硬件2. 软件CLK 上升沿检测DTA 的值,作为1bit ,存入寄存器中。
3. 编写程序并测试二、课程作业方案设计(一)自定义协议格式START帧头 数据长度 标识 数据 数据效验 帧尾 1Byte1Byte 1Byte 1Byte 1Byte 2Byte 1Byte 0x53 0xFE 0x01 0xDD 0x0D0C 0xFF1、起始标志:协议数据帧开始的标志,保留字为0x53。
2、帧头:同其他设备通信时首要的一致性保证,此次为0xFE 。
计算机1 计算机2GND CLKDTA3、数据长度:表示当前数据包的大小。
4、标识:可以自定义,对于不同的数据包,采用不同的标识。
比如当为温度采样问题时,该为温度采集器序号。
当为湿度采样问题时,该为湿度采集器序号。
5、真实数据:发送的数据内容,对于温度采样问题。
6、数据校验:根据前述数据所得的CRC32校验码。
7、结束标志:即帧尾,协议数据结束的标志,保留字为0xFF。
(二)、自定义协议详解1、自定义协议采用的是端到端的通信。
2、自定义的通信协议采用2条信号线,1条时钟线(CLK)和1条数据线(DTA),属于串行半双工通信。
每个从设备有自己的标识、帧头、数据、数据长度、数据校验、帧尾,主设备发送START信号(0x53)后,紧跟着发送想要数据的帧头(0xFE),当验证了帧头之后,该数据包即是我们所需的对应数据包。
3、CLK上升沿检测DTA的值,作为1bit,存入寄存器中。
没有数据传输时,DAT上恒保持高电平。
4、START信号:当检测到DAT的值为0x53时,开始传输数据。
5、帧头:0xFE—>即在CLK时钟的8个周期内,此时传输了8bit数据为1111 1110时(即0xFE),该数据包即是正确的数据包,在第一个字节后,主机立即读从机,开始接收该数据包。
H3C配置SNMP协议
H3C配置SNMP协议协议名称:H3C配置SNMP协议一、引言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一种用于管理网络设备的应用层协议。
本协议旨在详细描述如何在H3C网络设备上配置SNMP协议,以便实现网络设备的监控和管理。
二、背景在网络管理中,SNMP协议被广泛应用于监控和管理网络设备。
通过配置SNMP协议,管理员可以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收集性能数据、进行远程管理等操作。
本协议旨在帮助管理员准确配置H3C设备上的SNMP协议,以满足网络管理的需求。
三、配置SNMP协议的步骤1. 确认设备型号和操作系统版本在配置SNMP协议之前,管理员需确认H3C设备的型号和操作系统版本,以便选择适合的SNMP配置方法和参数。
2. 进入设备配置界面使用SSH、Telnet或串口等方式登录到H3C设备,并进入设备的命令行界面。
3. 进入系统视图在命令行界面下,输入以下命令进入系统视图:```<设备名称> system-view```4. 配置SNMP协议在系统视图下,输入以下命令配置SNMP协议:```<设备名称> snmp-agent```5. 配置SNMP团体名输入以下命令配置SNMP团体名,用于设备和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身份验证: ```<设备名称> snmp-agent community read <团体名> mib-view <视图名称> [ro | rw]```其中,团体名为管理员自定义的名称,视图名称为管理员自定义的视图名称,ro表示只读权限,rw表示读写权限。
6. 配置SNMP Trap功能(可选)输入以下命令配置SNMP Trap功能,用于向网络管理系统发送设备状态变化的通知:```<设备名称> snmp-agent trap enable```7. 配置SNMP Trap服务器地址(可选)输入以下命令配置SNMP Trap服务器地址,用于指定接收Trap通知的网络管理系统:```<设备名称> snmp-agent trap receiver <IP地址> [udp-port <端口号>] [community <团体名>]```其中,IP地址为网络管理系统的IP地址,端口号为接收Trap通知的端口号,团体名为管理员自定义的团体名。
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协议
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一种重要的协议类型,它为网络应用程序提供了各种服务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应用层协议的定义、特点、常见的应用层协议以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
一、应用层协议的定义与特点应用层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最高层,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进行通信、数据的格式和规则。
应用层协议的特点如下:1. 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和功能:应用层协议可以为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不同的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2. 独立于底层协议:应用层协议不依赖于底层传输协议,可以在不同网络环境中使用。
3. 多样性:应用层协议有着多种不同的实现方式和协议标准,满足了不同应用的需求。
二、常见的应用层协议1.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是基于TCP/IP协议的应用层协议,用于传输万维网上的超文本数据。
它是现代互联网中使用最广泛的协议之一,支持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与交互。
2. DNS(域名系统):DNS是用于将域名与IP地址相互映射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它通过域名解析将人类可读的域名转换为计算机可理解的IP地址,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访问互联网上的资源。
3.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是一种用于电子邮件传输的协议,它定义了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规则。
每当发送方要向接收方发送邮件时,SMTP负责将邮件从发送方传送至接收方的邮件服务器。
4. FTP(文件传输协议):FTP是一种用于文件传输的协议,支持文件的上传和下载。
通过FTP,用户可以在不同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方便了文件共享和数据备份等操作。
三、应用层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应用层协议在网络通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使得不同的应用程序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
以下是应用层协议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举例:1. 在网页浏览中,我们使用HTTP协议来获取和显示网页内容。
当我们在浏览器上输入一个URL,HTTP协议会根据URL的格式提供相应的服务,将网页内容传输给用户。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
串口自定义通信协议程序摘要:一、什么是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二、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的应用实例三、如何实现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四、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的优缺点五、总结正文:一、什么是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是指在串口通信过程中,通过约定好的规则和格式来进行数据传输的一套通信规则。
这套规则通常包括数据格式、传输速率、校验方式等,以便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电子设备、计算机外设、通信设备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的应用实例以温度采集器与上位机的串行通信协议为例,可以实现温度采集数据上传和上位机控制每路温度测量通的开启功能。
具体的通信协议可以参考如下步骤来实现:首先选择层通信协议设计相应的通信协议,然后编写相关的下位机程序和上位机程序,最后实现通信协议的收发机制。
三、如何实现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实现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合适的硬件层通信协议。
常见的硬件层通信协议有RS-232、RS-485 等。
2.设计数据格式和传输速率。
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数据格式(如字节、字符等)和传输速率。
3.实现校验和错误检测。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准确性,需要实现校验和错误检测机制,如奇偶校验、CRC 校验等。
4.编写上下位机程序。
根据通信协议的规则,编写下位机程序(如温度采集器)和上位机程序(如上位计算机)。
5.实现通信协议的收发机制。
通过硬件设备(如串口模块)或软件(如串口通信库)实现通信协议的收发机制。
四、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的优缺点优点:1.灵活性高: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2.适用范围广:串口通信协议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计算机外设、通信设备等领域。
3.实现简单:相对于其他通信协议(如TCPIP),串口通信协议实现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缺点:1.传输速率有限:串口通信协议的传输速率有限,不适合高速数据传输。
2.抗干扰能力较弱:串口通信协议的抗干扰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环境干扰。
五层协议详解
五层协议详解1. osi七层协议简单串联每层协议以及作⽤互联⽹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我们将应⽤层,表⽰层,会话层并作应⽤层,从tcp/ip五层协议的⾓度来阐述每层的由来与功能,搞清楚了每层的主要协议就理解了整个互联⽹通信的原理。
⾸先,⽤户感知到的只是最上⾯⼀层应⽤层,⾃上⽽下每层都依赖于下⼀层,所以我们从最下⼀层开始切⼊,⽐较好理解每层都运⾏特定的协议,越往上越靠近⽤户,越往下越靠近硬件。
接下来我们⾃下往上进⾏详细的分析。
物理层物理层就是⽹线,交换机,路由器等⼀堆物理连接介质,他连接就是你的⽹卡。
我在这发⼀堆010********* ⾼低⾼低⾼⾼⾼⾼电平他在那边会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收到⼀堆 010********* ,单纯的电信号没有意义,物理层只是发⼀堆01010101,但是你应该对数据进⾏分组、划分,(类⽐与⼆进制8bit == 1bytes)这个就不是物理层⼲的,物理层只是发⼀堆0101010.要想让⼆进制有真正的意义就必须对⼆进制进⾏分组,分组不是物理层做的事⼉,分组是数据链路层做的事情。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就是对这些⼆进制数据也就是⽐特流进⾏分组,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的分组⽅式,后来形成了统⼀的标准。
对数据进⾏分组有什么意义?我们都写过信么?写信除去写信的内容之外,还要注意什么?你要写寄信⼈,收信⼈的地址。
⽹络通信同理,我们要发数据,数据从哪⾥来,发到哪⾥去?我们⼀定要有注明。
所以数据链路层是给你的数据进⾏分组,共同遵守的这个分组协议就是以太⽹协议ethernet 。
⼀组电信号为⼀帧,构成⼀个数据报,每⼀组数据报分为报头和数据两部分。
head | data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接收者/⽬标地址,6个字节数据类型,6个字节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数据包的具体内容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限制就分⽚发送。
自定义CAN通信协议
自定义CAN通信协议一、资源节点分配。
1.I/O输入地址00H---1FH2.I/O输出地址20H----3FH3.模拟量输入地址40H---5FH4.模拟量输出地址60H---7FH5.设备标识地址80H----9FH6.通信参数地址A0H----BFH6.1. A0H 本机物理地址(生产者地址)6.2. A1H 主机物理地址(消费者地址1默认第一个为主机地址0)6.3 A2H 主机物理地址(消费者地址2)6.4 A3H 主机物理地址(消费者地址3)6.5 A4H 主机物理地址(消费者地址4)6.6 A5H 主机物理地址(消费者地址5)6.7 A6H 主机物理地址(消费者地址6)A7H 从机物理地址(服务者地址1)A8H 从机物理地址(服务者地址2)A9H 从机物理地址(服务者地址3)AAH 从机物理地址(服务者地址4)ABH 从机物理地址(服务者地址5)ACH 从机物理地址(服务者地址6)6.8. ADH CAN波特率(1=10K,2=50K,3=100K,4=200K,5=500K)6.9. AEH 用户设置波特率(1=10K,2=50K,3=100K,4=200K,5=500K)6.10. AFH 从站循环发送时间单位为2ms6.11 B0H 节点心跳时间单位5ms6.12 B1H 节点发送数据方式(0主从方式。
1循环发送。
2主动发送。
)6.13 B2H 节点主动发送的资源节点起始地址6.14 B3H 节点主动发送的数据量6.15 B4H 本机为主机或者从机7. 自定义地址区域C0H----FFH二、29位标识符分配1. 物理地址分配28—23位(源地址)2. 目的地址分配22----17位3. 功能码地址分配16——13位4. 被操作的资源节点起始地址分配12---5位5. 主动帧/应答帧分配4位6. 保留位3----0位三、数据域分配第一个数据为分段码。
(6---7位表示分段标识,0----5位表示分段计数器)四、功能码编码1. 00H保留2.01H删除连接3. 02H建立连接4. 03H通信参数设置5. 04H写连续的资源节点6. 05H读连续的资源节点7. 06H节点心跳(由从机主动发送节点心跳)此功能码不用应答8.07H五、功能码解析1. 01H删除连接和02建立连接:一个节点可以是其他节点的主机也可以是其他节点的从机,但是在整个网络中绝对主机是地址为00的主机,他管理整个网络的网络联机,即各个相对主机的分配或者取消,网络参数的设置由00绝对主机设置。
ipmc通信协议书
ipmc通信协议书IPMC(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Controller,智能平台管理控制器)是一种用于服务器、网络设备和数据中心的远程管理技术。
它通过与主处理器分离,提供了对硬件系统的监视、控制和初始设置的能力。
IPMC通信协议用于定义IPMC与其他设备或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接口。
本文将详细介绍IPMC通信协议。
一、协议概述IPMC通信协议基于网络协议栈,如TCP/IP和HTTP等,用于实现IPM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命令交互。
协议定义了通信的数据格式、命令规范和状态信息等。
二、协议架构IPMC通信协议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其中IPMC作为服务器,其他设备作为客户端。
客户端可以是管理服务器、监控系统或用户终端等。
协议在物理层、链路层和应用层等不同层次上进行通信。
1. 物理层物理层定义了IPMC通信的物理接口和传输介质,如以太网、RS-232串口等。
2. 链路层链路层定义了数据帧的格式和传输方式,使用MAC地址进行设备识别和寻址。
该层负责数据的传输、错误检测和纠错功能。
3. IP层IP层定义了数据包的格式和路径选择,使用IP地址进行设备寻址。
该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4. TCP/UDP层TCP/UDP层定义了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方式,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而UDP提供无连接的通信方式。
5. 应用层应用层定义了协议的具体命令和数据格式。
IPMC通信协议支持多种应用层协议,如HTTP、SNMP等。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命令的格式、数据的编解码规则和错误处理方式。
三、通信过程IPMC通信协议的通信过程主要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消息处理等步骤。
1. 连接建立通信双方通过物理接口建立连接,例如以太网接口。
连接建立后,客户端向IPMC发送连接请求,并等待IPMC的响应。
一旦连接建立成功,通信双方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命令交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通信协议的概念及其要素
在OSI开放互联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之间数据单元在发送方逐层封装,在接收方的逐层解析。
发送方N层实体从N+1层实体得到的数据包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
N层实体只将其视为需要本实体提供服务的数据,将服务数据单元进行封装,使其成为一个对方能够理解的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封装过程实际上是为SDU增加对等实体间约定的控制信息(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PCI)的过程。
为了保证网络的各个功能的相对独立性,以及便于实现和维护,通常将协议划分为多个子协议,并且让这些协议保持一种层次结构,子协议的集合通常称为协议簇。
网络协议的分层有利于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从而分而治之。
各层的协议由各层的实体实现,通信双方对等层中完成相同协议功能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
对等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所以协议反映的是对等层的对等实体之间的一种横向关系,严格地说,协议是对等实体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通信协议精确地定义了双方通信控制信息和解释信息:发送方能将特定信息(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按协议封装成指定格式的数据包,最终以串行化比特流在网络上传输;接收方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协议将比特流解析为本地化数据,从而获取对方发送过来的原始信息。
通信协议包括三个要素:
(1)语法:规定了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2)语义:表明信息要表达的内容;
(3)同步:规则涉及双方的交互关系和事件顺序。
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实现体现为协议的实现,TCP/IP协议是Internet互联网的核心协议。
2.通信协议开发步骤
(1)协议的开发主要包括协议设计、协议形式描述、协议实现和协议一致性测试。
协议的开发过程与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协议开发过程与步骤
(2)协议设计过程中的分组发送接收模型如图2所示。
图2协议设计过程中的分组发送接收模型
(3)协议的一致性测试
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是指测试协议能否按照预想的控制策略实现正确的通信,主要体现在数据包通过信道从信源传送到信宿后,信宿能够根据协议正确的解析出原始信息。
协议的一致性测试如图3所示。
图3 协议一致性测试环境
根据测试环境的可以分为局部测试和分布式测试,如图4所示。
图4局部测试法、分布式测试法
3.数据包和数据报
为方便描述自定义协议,还是借用数据包和数据报来描述封装数据单元和传输数据单元,但这里的数据包和数据报完全不同于TCP/IP架构中的Packet和Datagram概念。
下文所述的数据包指封装的基本单位,以TLV(Type-Length-Value)格式封装基本消息单位;数据报Package是传输的基本单位,头部包含序列号和命令信息。
接收端根据命令信息分辨事件类型,做出不同的解析。
报文实体是多个TLV数据包组成的链表。
4.数据包TLV的设计
从应用层HTTP协议,到超文本置标语言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再
到可扩展置标语言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它们提供了数据的格式化存储、传输和格式化显示的规范,是网络通信的基石。
然而HTTP协议以及HTML/XML置标语言的本质就是定义一堆标签(Tag)对数据进行串行化序列化,然后接收方再根据标签解析、还原数据。
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关键是对数据包的合理构造(construct)和正确解析(parse),即制定编解码规则。
抽象语法标记ASN(Abstract Syntax Notation)BER的长度确定的编码方式,由3部分组成Identifier octets、Length octets和Contents octets,实际上这就是一中TLV (Type-Length-Value)模型:类型字段(Type或Tag)是关于标签和编码格式的信息;长度字段(Length)定义数值的长度;内容字段(Value)表示实际的数值。
因此,一个编码值又称TLV三元组。
编码可以是基本型或结构型,如果它表示一个简单类型的、完整的显式值,那么编码就是基本型(primitive);如果它表示的值具有嵌套结构,那么编码就是结构型(constructed)。
TLV编码就是指对Type(Tag)、Length和Value进行编码,形成比特流数据包;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是从比特流缓冲区中解析还原出原始数据。
采用C++编程语言设计TLV协议类,其类视图如图5所示。
图5 CTLV类视图
目前只提供设置整形值(int型)的setValue_Int和设置字符串值(C_String型)的SetValue_Cstring两个接口。
TLV将数据封装成包的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TLV包格式
TLV包
头部包实体
m_dwTa g m_nLe
n
m_pVal
ue
TLV的接口说明:
(1)值类型标签m_vtTag是内部辅助枚举变量,它根据构造TLV时传递的服务类型标签m_dwTag来确定。
(2)TLV::m_nLen在为TLV设置具体值时确定。
(3)TLV包的封装:
1)使用Tag参数创建一个TLV对象后,调用TLV::setValue_*方法为TLV填充具体值;2)调用TLV::toBuffer方法打包到缓冲区streamBuffer。
(4)TLV包的解析:创建一个TLV对象后,调用TLV::fromBuffer方法从缓冲区streamBuffer解析出TLV。
(5)封装和解析涉及到本机字节顺序和网络字节顺序的转换问题。
(6)调用TLV::setValue_*方法填充TLV时,统一字节边界数为4。
5.数据报Package的设计
不同于底层的数据包/数据报只是对数据层次的封装解析,实际应用程序是以事件驱动的,因此必须注册不同的信令(事件类型标签),然后填充到数据报中。
接收端根据信令做出相应的事件处理。
例如在C/S通信系统中,客户端往往要先登录,通过服务器端的校验才能进行后续通信。
因此客户端运行后,需要构造并向服务器端发送含有LOGIN信令的包含用户名字符串strUserName和密码字符串strPassWord的数据报;服务器端解析LOGIN信令后做校验处理,然后发送含有LOGIN_RESPONSE信令和校验结果的回执数据报给客户端。
采用C++编程语言设计Package类,其类视图如图6所示。
图6 CPackage类视图
Package类将TLV封装成包的格式如表2所示。
表2 Package包格式
Package包
头部序列号包实体
m_nCmd
Len m_dwCm
dID
m_dwCmd
State
m_nSe
qNo
Count*
Tlv
Package的接口说明:
(1)Package::m_nCmdLen是整个Package包的长度,将其作为首个字段的好处在于当传送大数据包时,接收方可以根据数据长度来控制读状态,从而将一个大数据包分批接收。
(2)Package::m_nCmdLen在构造函数中初始化为16,在调用Package::addTLV方法填充包实体时增长。
(3)Package包的封装:
1)创建Package对象后,调用Package::setHeader方法填充头部信令;
2)创建TLV对象并填充数据,再调用Package::addTLV方法填充包实体;
3)调用Package::toBuffer方法将Package打包到缓冲区streamBuffer。
(4)Package包的解析:
1)先创建一个Package对象,调用Package::fromBuffer方法从缓冲区streamBuffer 先解析出Package的头部和序列号,再从剩余缓冲区中解析出TLV并将其串行化到链表。
2)调用Package::getTLV方法根据Tag从链表中查找具体TLV包,再调用TLV::getValue 方法取得具体值。
(5)Package::toBuffer方法和Package::fromBuffer方法主要遍历
Package::m_TLV_List列表,然后调用TLV::toBuffer方法和TLV::fromBuffer方法解析出TLV数据单元。
TLV数据包的功能测试(主要是本地测试)
鉴于实际通信数据最后都要转换成比特流,故只测试发送字符串类型的变量,仅测试协议能否正确打包、解析。
其他类型的普通数据都可以转换成字符串传输,最后,接收方根据
m_dwTag确定值类型m_vtTag,解析出具体值。
对TLV::setValue_C_String方法填充TLV的测试,需要考虑字节对齐问题。
对于长度为4字节倍数的C状态字符串,打包时省去末尾的‘/0’结束标志符。
需要测试长度非4倍数的字符串和长度为4倍数的字符串。
经本地测试,调用TLV::setValue_Int方法和TLV::setValue_C_String方法构造整形和字符串时,能够正确封装、正确解析。
Package数据报的功能测试,主要是将TLV组合成包,然后添加信令,完成特定的通信。
对登陆LOGIN和发送消息SUBMIT_SM的测试表明Package协议能正确封装、正确解析。
在实际项目中使用Package通信协议,对于稍大一点的数据块需要控制好读的步骤,以便能接收整包完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