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第三章
第三章 光现象 综合实践活动 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三章光现象综合实践活动2023-2024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研学案学校:设计教师:设计时间:【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观察树荫下的光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发现并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培养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问题意识和能力。
2.体验探究树荫下光斑的过程,能针对问题提出猜想,设计简单实验,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用已学知识论证结果。
【教学重点】探究树荫下光斑的过程【教学难点】探究过程的设计【教法学法】观察法、实验法、科学探究法等【教学器材】有不同孔的卡片、光屏、照相机、直尺【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①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②小孔成像中所成像是什么性质?”两个问题引出新问题。
二、探究过程(活动方案)发现问题:晴天的正午,从树荫下走过,你会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光斑,如图所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光斑形状不规则,还有一些光斑是圆形的,这些圆形光斑的亮度较暗。
那么树荫下的光斑的形状和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猜想: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的缝隙的形状有关。
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缝隙的大小有关。
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的缝隙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光斑的亮度与树叶间缝隙的大小有关。
设计实验在卡片制作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孔。
卡片1带有孔的尺寸都为1cm 的四个小孔(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卡片2带有孔的尺寸都为3mm的四个小孔(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卡片3带有一个孔的尺寸为3mm的正方形小孔,卡片4带有三个孔的尺寸依次为1mm、2mm、3mm的正方形小孔。
收集证据针对猜想1和2进行探究,控制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让太阳光透过大小相近(孔的尺寸较大),形状不同的卡片1上的四个透光孔,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
拍照并进行记录。
小孔的形状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光斑的形状正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光斑的亮度通过四个小孔的光斑的亮度基本相同,均较亮注:孔的尺寸都为1cm,置于白纸上方1m处表1控制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让太阳光透过大小相近(孔的尺寸较小),形状不同的卡片2上的四个透光孔,观察光斑的形状和亮度。
第三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具有整体性、阶段性、持续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1)行为取向性目标
行为取向的课程目标是期待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功能与评价功能。
行为目标具体、明确,便于操作、评价,对于学习以训练知识、技能为主的课程内容较为适合。行为目标取向的课程目标理论主要有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问题设计
识记
对具体事实的记忆
学生是否已经记牢?能否进行识别?鉴别?
识别、描述、命名、列出、辨认、重现、遵循
说出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人数
这次交通事故中谁受伤了?
领会
把握知识材料的意义,对事实进行组织,从而搞清事物的意思
学生能否解释?转换?推断?对比?讨论?鉴别?
总结、转换、论证、解释、说明、举例
描述这起交通事故的经过
泰州学院备课教案纸
授课
课题
第三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课型
新授
课时
安排
2
授课
日期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的作用;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教学目标
了解课程目标的作用;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具体要求;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与学段目标、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你能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应用
应用信息和规则去解决问题或理解事物的本质
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进行计算?分类?展示?
建造、制造、构造、建模、预测、预备
运用交通法的规定解释这起交通事故的性质
它是一件大的交通事故吗?
分析
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解释因果关系,理解事物的本质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
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八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第三章“身边的科学”第二节“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蒸发的基本概念,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蒸发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验器材(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玻璃棒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如湿衣服晾干、水杯里的水逐渐减少等),引导学生思考蒸发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5分钟)(1)讲解蒸发的基本概念。
(2)介绍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风速、表面积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湿衣服晾干为例,讲解如何运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5分钟)(1)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受蒸发影响的现象。
(2)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提高生活品质。
5. 实验探究(4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让学生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 内容:(1)蒸发的基本概念。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温度、湿度、风速、表面积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实验结果,解释为什么夏天湿衣服晾干得更快。
(2)思考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为家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答案:(1)夏天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有利于蒸发,所以湿衣服晾干得更快。
(2)例如:在夏天,可以将衣物晾晒在通风、阳光充足的地方,以提高蒸发速度。
2024年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辽师版教案
2024年三年级上《综合实践活动》辽师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辽师版《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身边的科学”第一节“植物的秘密”和第二节“土壤的奥秘”。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分类及土壤的形成、特性等,增强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掌握土壤的基本特性,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土壤的特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践、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植物标本、土壤样本。
2.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小铁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分类及土壤的特性,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了解。
3. 实践活动:a. 观察植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生长特点,进行植物分类。
b. 土壤采样:学生分组在校园内采集土壤样本,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等特性。
4. 例题讲解:针对植物生长过程和土壤特性,设置相关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物的秘密与土壤的奥秘2. 板书内容:a. 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繁殖b. 植物分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c. 土壤的特性:颜色、质地、湿度、肥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家中或校园内的植物,记录其生长特点,进行分类。
b. 采集不同地点的土壤样本,观察其颜色、质地等特性,分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答案:见下节课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参考书(3篇)
第1篇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综合实践活动概述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义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活动。
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1. 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2. 主体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3. 全面性: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4. 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鼓励学生探索创新。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原则1. 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
2. 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3. 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应用。
4. 灵活多样,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课程内容1. 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考察、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
2. 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实验、科技创新、科技竞赛等。
3. 文化艺术活动: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
4. 体育健康活动:体育锻炼、竞赛活动、健康知识普及等。
5. 技术应用活动:信息技术、工程实践、农业技术等。
第二章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方法第一节活动设计一、活动目标1. 明确活动主题和目标。
2. 确定活动内容和方法。
3. 预测活动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二、活动步骤1. 活动准备:确定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
2. 活动实施: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3. 活动总结:总结活动成果,反思活动过程。
三、活动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活动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2. 评价方法:观察、访谈、作品展示、学生自评等。
第二节活动实施一、教师引导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五年级上册(1)1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五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探索自然规律,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观察、思考、实践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探索中。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挂图等。
学具:笔记本、笔、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导学生了解自然规律。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观察、思考、实践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填写观察记录表。
5. 小组讨论(5分钟)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观察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自然,探索奥秘2. 板书内容: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观察方法:看、听、摸、闻、尝环保意识:关爱自然,保护生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2. 答案:观察记录表(示例):观察对象:蝴蝶观察地点:公园观察时间:30分钟观察内容:1. 外形特点:翅膀上有美丽的花纹,颜色鲜艳。
2. 生活习性:喜欢在花丛中飞舞,吸食花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培养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观察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指导。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主题一:认识新朋友活动目标:1. 让学生学会主动与他人交流,结识新朋友。
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结识新朋友。
3. 分享结识新朋友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自我介绍:每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特长。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结识新朋友。
4. 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结识新朋友的喜悦,培养团队精神。
第二章:主题二:我们的学校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环境和文化,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学校的看法。
3. 分享学校的亮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观察学校: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了解学校的文化。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表达对学校的看法。
4. 分享感受:让学生分享学校的亮点,培养学生对学校的热爱。
第三章:主题三:家庭关系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关系,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关爱。
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3. 分享家庭温馨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活动步骤:1. 热身活动: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活跃气氛。
2. 谈论家庭成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家庭关系。
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家人的关爱。
4. 分享故事:让学生分享家庭温馨故事,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
第四章:主题四:我们的身体活动目标:活动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结构。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身体。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主题活动一:认识校园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校园的环境和设施,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校园的基本环境,如教学楼、操场、图书馆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校园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学校,爱护校园环境。
第二章:主题活动二:我的家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人的特点和关系,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家庭成员,如爸爸、妈妈、哥哥、姐姐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家人的特点,如外貌、性格、爱好等。
教学活动:1. 学生带来家人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人。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人的特点和趣事。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爱家人,体谅家人的付出。
第三章:主题活动三:我的朋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朋友的特点和友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珍惜友谊的情感。
2. 培养学生描述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朋友的特点,如性格、爱好、优点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朋友的行为和习惯。
教学活动:1. 学生带来朋友的图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朋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朋友的优点和趣事。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珍惜友谊,关爱朋友。
第四章:主题活动四:我们的社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区的环境和设施,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的意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社区的基本环境,如商店、医院、学校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社区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所看到的事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热爱社区,关心社区发展。
第五章:主题活动五:节日习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024年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
2024年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下册教材,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探索太阳能”,第二节“绿色环保,从我做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对新能源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做起,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绿色环保的实践方法。
难点:太阳能发电实验的操作,绿色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太阳能电池板、实验器材、环保材料。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环保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引发学生对新能源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2. 新课内容:讲解太阳能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1)太阳能的原理:太阳光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2)太阳能的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等。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太阳能发电实验。
(1)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器材。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太阳能发电实验。
(3)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环保实践:讨论绿色环保,从我做起的方法。
(1)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心得。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太阳能的基本原理2. 太阳能的应用3. 环保实践: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七、作业设计(1)太阳能电池板是如何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的?(2)举例说明太阳能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作为一名小学生,你认为如何为绿色发展贡献力量?2. 答案:(1)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2)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汽车等。
(3)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太阳能的原理和应用,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3、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解析
《
“纸桥”片段
认知方面
1、了解桥的分类和桥的结构。 2、通过实验感受并理解力的存在和作用。 3、初步认识作用在一个结构上的各种力。 4、能粗浅知道各种不同类型的承重部位。
情感方面
1、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做事的责任心和细致踏 实的工作作风。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感情。
能力方面 1、能够搜索各种信息,并能对其进行分类。 2. 在周围环境中能寻找发现各种材料,并根据所选 材料性能进行设计、制作。 3、能对所设计制作的作品及所采用的材料进行评估, 能在与外界的交流对比中反思设计制作的过程,同时进 行进一步的修正。 4、尝试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路。
5、学会观察,用合理的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后 将结论运用到新问题中。
6、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同时考虑问题 的多个方面,并提出大胆设计和猜想。 《
明确目标的具体维度
课 程 目 标 的 具 体 化
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
采取合适的行为动词 总括式表达 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列点式表达 分层式表达
怎样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
思考
1.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具体化? 2.该如何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 标具体化?
“城区公交运行情况调查”片段
在确定 “城区公交运行情况调查”这个活动的目标时,通过 小时的分组讨论和自主选择,大家确定了如下一些需要达到的目 标: 1.了解市区公交车的线路、时间设置会计算实际运行状况。 2.对公交车现状存在的公交车公交车因素做出改进设想,并形成 书面报告提交公交部门。 3.开阔视野,拓展认知,关心社会公共事业,从小树立乐于服务 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 4.培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综合能力,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提高言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5.培养利用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在学习与生活中运用 现代技术的兴趣与自觉性。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活动主题与目标1.1 活动主题:探索与发现1.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章:活动内容与过程2.1 活动一:身边的科学2.1.1 活动准备:收集身边的日常物品。
2.1.2 活动过程:观察物品的特性,探讨物品的用途和原理。
2.2 活动二:科学实验2.2.1 活动准备:实验室用具。
2.2.2 活动过程: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章:活动评价与反思3.1 学生自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3.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章:活动拓展与延伸4.1 学生拓展: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深入了解活动内容的相关知识。
4.2 家庭延伸: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相关的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建议5.1 教学资源:推荐相关的教材、网站、视频等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5.2 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教学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完整版】第六章:活动主题与目标6.1 活动主题:我与自然6.2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审美能力。
第七章:活动内容与过程7.1 活动一:走近大自然7.1.1 活动准备:户外活动所需装备。
7.1.2 活动过程:走进公园或郊外,观察自然景观,体验大自然的魅力。
7.2 活动二:自然之美7.2.1 活动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7.2.2 活动过程:学生现场作画,描绘出自己心中的自然之美。
第八章:活动评价与反思8.1 学生自评: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案教案:《综合实践活动》人教版五年级上下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我们的校园2. 第二章:我们的社区3. 第三章:我们的节日4. 第四章:我们的环保行动5. 第五章:我们的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校园、社区、节日、环保行动和健康成长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重点: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校园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环境,引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校园的认识和感受。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内容,讲解每个章节的核心知识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案例分析与分享(10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经历和感悟。
四、实践操作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是调查、采访、制作等形式的实践活动。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反思。
板书设计:1. 板书重点知识点,如校园环境、社区特点、节日文化等。
2. 板书实践活动流程,如实践设计、实践操作、实践展示等。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主题,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 作业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一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活动主题、目标、内容、方式等。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总体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是其他维度目标实现的前
提和基础。
一、总体目标
2.过程与方法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一种课程经历,经历活动
过程,获取相应的方法就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 目标的重要方面。将“过程”的“经历”与“方法” 的“获得”及“过程”的“体验”紧紧结合起来,这 也有助于教师把握和组织教学过程。
一、总体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一维度的目标一方面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独有的目标追求,同时也反映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对学生一般价值观的形成及情感的一般发展方面所 作出的贡献。
一、总体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
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 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发展学 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什么是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作用:
其次,课程目标一旦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技术、媒体的选择也就随之明确了。
再次,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标准有很多,但最 基本的标准还是课程目标。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1956年,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立足
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 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 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 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1.布卢姆的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 评价
综合 分析 应用 领会 知识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2.布卢姆的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 (1)接受。 (2)反应。 (3)价值化。 (4)组织。 (5)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综合实践活动-小孔成像练习
班级学号姓名探究学习1.如表是小明同学在硬纸板上挖孔所做的研究太阳的小孔成像实验记录表:小明和他的同学分析上表的结果,得出了一些结论,请你帮他们补充完整.(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形成的.(2)由于太阳距我们很远,到达地面的光线几乎平行,所以,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足够小,地面上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是(选填“一致的”、“不一致的”),这不是太阳的像.(3)要使太阳通过小孔成像,必须注意小孔的大小和小孔到地面的距离,当小孔到地面的距离一定时,小孔越(填“大”或“小”),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4)如上表所示,当小孔的最大外径为2 mm,小孔距地80cm时,用一张卡片覆盖在△孔上(相当于把孔变小),遮住孔的一部分,让太阳光透过小孔,与不遮住小孔相比,光斑的形状(选填“变化”、“不变”)亮度(选填“变暗”、“不变”、“变亮”)。
2.八年级科学探究小组的几个同学,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之后,进行了这样的实验:A.让太阳光通过纸片上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孔(三角形、方形、菱形、梯形),观察到太阳光通过小孔后在地面上的亮斑都是圆形的.B.将小孔换成大孔之后,观察到太阳光通过大孔后在地面上的亮斑和孔的形状相同.回答问题:(1)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亮斑,实际是通过小孔在地面成的像,亮斑的形状是由形状决定的.(2)太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形成一个个的圆形光斑的条件是()A.树叶间的缝隙必须是圆形的B.树叶间的缝隙必须是圆形,并且很小C.树叶间的缝隙可以为任意形状,必须是很小D.树叶间的缝隙可以为任意形状,大小不限(3)这两种现象都可用光的知识进行解释.3.小明同学用“可乐瓶”做小孔成像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图)所示.(1)请在甲图中的半透明纸上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蜡烛AB的像A′B′.(2)实验时小明发现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他测出了同一支蜡烛且距小孔的位置固定后,改变像到小孔不同距离时的像的高度(见下表).请根据表中的数据,一个数据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第一章:主题一:我的学校生活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内容:1.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环境。
2. 学习学校规章制度。
3. 学习如何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活动步骤:1. 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引导学生观察学校的环境、设施。
2. 讲解学校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白学校的要求。
3. 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礼貌待人,与同学友好相处。
第二章:主题二:我的家庭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1. 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2. 学习家庭规章制度,如:尊老爱幼、分工合作等。
3. 学习如何与家人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活动步骤:1. 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了解彼此的家庭情况。
2. 讲解家庭规章制度,引导学生明白家庭中的责任与担当。
3. 组织学生进行家庭角色扮演,学会与家人沟通、合作。
第三章:主题三:我的朋友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友谊,乐于助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学习如何交朋友,建立友谊。
2. 学习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 学习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交朋友。
2.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朋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朋友间的矛盾和冲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主题四:我的家乡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传承家乡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介绍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等。
2. 学习家乡的风土人情,如传统习俗、民间艺术等。
3. 学习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
活动步骤:1.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家乡的资料,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
2. 通过小组分享,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家乡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五章:主题五:我的身体活动目标:2. 培养学生懂得保护自己,防范危险的能力。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教案
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涉及教材的第三章“生活中的科学”。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第三节“能量转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测量力的大小。
2. 认识简单机械,了解其工作原理,学会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测量,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能量转换的应用。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简单机械的使用,能量转换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弹簧测力计,杠杆,滑轮,斜面,电能转换器。
学具:直尺,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现象,如拉门、推车等,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
2. 例题讲解:(1)力的作用效果:讲解力的定义,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简单机械:介绍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讲解其工作原理。
(3)能量转换:以电能转换为实例,讲解能量转换的原理。
3. 随堂练习:(1)测量力的大小:分组进行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练习。
(2)简单机械应用:分组讨论并设计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能量转换实践:分组进行电能转换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简单机械分类:杠杆、滑轮、斜面等。
原理:利用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改变。
3. 能量转换原理:能量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实例: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热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
(2)简单机械应用:设计一个利用杠杆原理的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3)能量转换:观察家中电器的工作,分析其能量转换过程。
2. 答案:(1)记录测量结果,计算平均值。
(2)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力臂和力的大小。
(3)列出能量转换的方程式,计算能量转换效率。
陕师大版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教案(2)
陕师大版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陕师大版综合实践五年级上册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界的多样性,生物的分类,以及如何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界多样性、生物分类、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教学视频。
学具:笔记本、笔、放大镜、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自然界的多样性、生物分类,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活动,指导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昆虫等,填写观察记录表。
4. 例题讲解: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多样性2. 生物分类3. 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观察并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如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天气变化等。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自然现象,开展家庭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指导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指导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解析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应紧密围绕课程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核心知识。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第一章:主题一:我是小学生啦教学目标: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内容:1. 参观校园,了解学校环境。
2. 学习课堂常规,熟悉课堂纪律。
3.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进行自我介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活动:1. 参观校园,让学生对学校环境有初步了解。
2. 课堂常规训练,让学生熟悉课堂纪律。
3. 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自我介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第二章:主题二:认识我的家人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关心家人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介绍自己的家人。
3. 进行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教学活动:1. 学习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家庭有更深的认识。
2. 学生绘画、讲述自己家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家庭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第三章:主题三:我爱我的学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增强集体荣誉感。
2. 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及功能。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学校的基本设施及功能。
2. 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等方式了解学校环境。
3. 进行校园寻宝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教学活动:1. 学习学校的基本设施及功能,让学生对学校有更深的了解。
2. 观察学校环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表达能力。
3. 校园寻宝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
第四章:主题四:我的好朋友教学目标:2. 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朋友。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2. 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结识新朋友。
3. 分享友谊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2. 结识新朋友,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024年最新综合实践教案六年级
2024年最新综合实践教案六年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上册,具体内容为第三章《探索自然奥秘》的第一节《大自然的规律》。
教材通过介绍大自然的规律,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的规律,掌握简单的自然科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自然的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规律。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大大自然的规律2. 副探索自然奥秘3. 内容:自然规律的定义自然规律的特点自然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大自然的实践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所了解的大自然规律,并简要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身边的大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背后的规律。
答案:(1)例如:四季更替、潮汐现象、光合作用等。
它们在生活中分别应用于农业、渔业、环保等领域。
(2)示例:观察蚂蚁搬家,发现它们遵循一定的规律,如分工合作、路线规划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大自然,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探索星空奥秘等。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精彩教案
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探索自然奥秘》的第二节“走进动植物世界”和第四节“环保小卫士”。
详细内容包括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增强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了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如何将环保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动植物的基本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图片、卡片、投影仪、黑板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动植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植物,讨论其生活习性和特点,并进行汇报。
4. 环保小卫士活动(15分钟)介绍环保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组织学生进行捡拾垃圾、分类投放等实践活动。
六、板书设计1. 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3. 环保小卫士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并结合环保知识,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动植物,描述其生活习性和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环保建议。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提高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进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的感受
第一次调查日记:失败加失落 2001年10月12日 星期四 这是我们第一次调查。我们一行四人风风火火地 来到河南省林业研究所。我们对工作人员提出问题 后,他的回答却让我们大吃一惊。原来他们只负责科 研工作,而我们提出的却都是数据问题,他对我们说 :“你们的问题应该去问林业局。”得了!扑了个空 我们都十分失望,毕竟出师不利乃兵家大忌呀!我说: “我们真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啊,太鲁莽了!”
另外,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如果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学生也会乐意去做,觉得他们的劳动有价值。在这一 活动中,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 时,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精益求精 的意志品质也得到了培养。很多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似乎 细心些了。潘虹辰的爷爷还找到我,激动地说:“老师,如 果您不搞这个活动,我们还真不知道这个成天要人操心的孩 子,还知道关心人呢!”因为,潘虹辰根据爷爷每次要爬梯 子去摘石榴发明了“简易摘果器”,有了“高空摘果器”爷 爷再也不用搭楼梯摘果子了 。
3、课程目标特性
①以学生为主体,即课程所描述的是以学生作为主 体所应呈现的状态; ②可观测和评价,即课程目标所描述的具体状态应 当是可以外部观察、直接把握或采用一定手段可 以评价的; ③反映基本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 面,课程目标作为学生课程学习的成就标准,是 对学生学习所必须达到的最低要求的设定,它应 当是每个学生都应达到的;另一方面,它作为一 个标准只要求学生基本达到即可,并不要求每个 学生在这方面都是优秀。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目标的具体内容
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 体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 然、对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Leabharlann 质。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体验是人对生命意义的把握,是作为一个人和 谐成长和发展、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功能的最基本的 要素。亲身参与实践中的种种体验能拓展人的精神 生命空间,触动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综合实践活 动强调使学生亲身参与实践,自主学习和实践,在 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 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人生来就存在于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中,一个 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基本要素构成的世界,时时 刻刻处于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或社会、个人与 自然的关系之中。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形成对自我、 对社会、对自然的整体性认识”、“发展对自然的 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使自身与社会、 自然协调发展。
小结:
课程目标
目标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特性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课程目标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舒伯特课程目标形 式取向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 三、目标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是一个由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 构成的目标体系。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 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 现的状态。总体目标原则性和稳定性较高,概括性强、 较为抽象、适应面较广,适用于整个课程建设和管理 过程。 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段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 学段目标也较为抽象和概括,与总体目标相比,学段目 标具体一些,适用面窄一些,只适用于某一学段的课程 建设和管理。
又犯难啦,说他们的字写得不好,画也画得挺糟糕。我又 问:“你们组谁擅长这些?”他们便推荐万琼。他们请来万 琼写好了牌子,再插在菜地。 协作还包括资源共享。这里所讲的资源包括人力、物力 、财力等。种植小组负责出种植专刊的同学,要有相关内容 才能出好。万琼为没资料而苦恼,我便要查找资料的同学把 资料给他,在蔬菜展示交谈会上,能说会道的负责人,如果 不知道这种蔬菜的生长过程又怎能把它的特点介绍清楚。进 行田间管理的所有同学写的观察日记,无疑能使他滔滔不绝。 协作还包括生活上的关心和彼此的激励。比如在挖地 时,李晃威不小心摔了一跤,额角撞出了血,其他组员便扶 他到医务室去包扎好伤口后,我又示意,谢拒送他回家。当 某个组员有什么新的发现,获得点滴进步时,我又要他们互 相祝贺。
但是学段目标与广大教师所熟悉的教学目标还是 有较大区别的。教学目标即教学目的和要求,它是指 学生通过一定的技术过程所形成的在知识、技能、能 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因此,教学 目标更为具体、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一定的灵活性、 适应面较小,仅限于微观的教学过程,其实施主体仅 涉及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及教辅人员。当然。学 段目标与教学目标也有紧密的联系,学段目标指导教 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学段目标的具体化,是学 段目标实现的基础。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组 织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 在与同伴分工合作、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 息、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表 达自己的观点、与别人达成一致、分享共同的成果 等。
第二次调查日记:喜悦加懊恼 2001年 12月16日 星期一 今天,我们通过114查到了林业局的电话。我 们准备了五个问题。毕竟是林业局,我们的第一个 问题得到了答案。我们很高兴。可是没想到,其他 四个问题他们却不知道。哎,真是的,我们顿时又 气又恼,各个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我们这可真叫 “甜尽苦来”呀。
一、总体目标 (一)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其总体 目标涉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是不可或缺、贯穿过程始终的目标;“过程与方 法”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它强调学生亲历实 践性学习的过程,在实践情景中运用并掌握各种实践 的方法,使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经验。“知识 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但它服务和服从于上述两个 维度的目标需要。在课程实施中,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应注意融合与协调,努力实 现三者的统一。课本P58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实践取向,它引导学 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 问题中去,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 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 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学生探究和创 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案例“餐具洗涤剂去污力和毒性的比较”
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
学习目标 1、认识课程目标的作用; 2、熟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的具体要求; 3、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学段目标、 学段目标与学段目标的关系; 4、初步具备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 的意识; 5、初步养成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目标 的能力。
第一节
课程目标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课程目标 1、目标 目标是预先设定的意欲达到的状态。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应学龄段教育的性质、 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 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是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 和标准。它受国家为基础教育规定的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 所制约,由课程的性质、任务、价值、社会的发展需要和 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发展需要等因素所决定。相对于 目的而言,目标更为具体、更具有可测性,是目的指导之 下所设定的学生应该达成的状态。
(三)舒伯特的课程目标形式取向 美国课程论专家舒伯特将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 归结为典型的四种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 现性目标”取向。其中“普遍性目标”取向是政 治和教育教学经验取向;“行为目标”取向是以 具体的、外显的、可测量的行为为取向;“生成 性目标”取向是以过程性和情境性为取向;“表 现性目标”取向是以多元性和创造性为取向。 1、普遍性目标 2、行为目标 3、生成性目标 4、表现性目标 课本P56
“我们一起走进首义园”的目标
①通过对首义园的经营现状及经营特色的研究,培 养学生“我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的意识,培养 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从小争取做到“国事、家事、 身边事,事事关心”。加深我与首义园的关系认 识,认识自我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合作、环 保、社会责任意识。 ②通过了解首义园特色,弘扬首义文化,以首义园 为荣,从而激发爱首义园的情感,由此升华到爱武 汉爱祖国。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 (一)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1、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分六级) (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 (6)评价 2、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分五级) (1)接受(2)反应(3)价值化(4)组织(5)价值 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3、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由低级到高级的水平分七级) (1)知觉(2)定向(3)有指导的反应(4)机械动作 (5)复杂的外显反应(6)适应(7)创新 布卢姆将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这样基本上涵盖了个体发展的所有内容,为制定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
“植物的一生”
研究“植物的一生”小组是这样分工的,一个学生负责查 一种蔬菜的资料、一个孩子负责种子、两个负责挖地,一 个负责播种,两个负责出版报,“田间管理”是轮流进行, 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学习团体,分工后,每个人必须对 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分工之外还必须进行协作。 协作首先要会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互相帮助。种植小组 中负责挖地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是从乡下转来的,挖地挺 在行,另一个却是挖一锄踩一脚。便问我,“为什么他挖得 又快又好”?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说:“我也不明白, 你可以问问他。”那个孩子便乐意地手把手地教他。种植小组 的同学在进行“田间管理”时,发现有低年级的小朋友踩他们 的菜,他们向我告状,我说:“你们几个一起商量,该怎样制 止他们的行为。”他们最后决定写警示牌,可这来两个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