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论文: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中捷公司为例
浅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及其对策-以中捷公司为例一、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2002年沪、深两市大约有60%的上市公司资金被大股尔占用,占用资金曾高达千亿元以上。
为有效整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2005年10月国务院批准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同时加大了刑事打击力度,至2007年底没有解决的占用资金不到100亿左右。
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政策的改变,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又有所抬头。
2008年德勤对来自上交所及其他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受访公司称已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机制,但91%受访公司称在内部控制机制实施方面遇到困难,缺乏完整的模型和强制执行力。
因此内控机制不完善、不存在以及缺失强制执行力仍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败的主要原因。
其中2008年发生的中捷公司案例具有代表性利典型性。
(一)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实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执行不力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普遍存在关注企业扩张,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的现象,仅夜内部控制锄务管理部门的职责,而不是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策略高度来考虑,而有些企业即便是制定了较完善的制度,但其大多也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严格执行;再好的制度规范如果不去严格执行的话,再完美也是枉然。
(二)法制观念淡薄、规范意识不强某些高层管理人员,置法律与不顾,为了短期的利益,挪用、占用资金、指示下属伪造会计凭证、披露不真实的数据等。
(三)风险意识薄弱多数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风险预防及评估的重要性,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而少数已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应急机制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并未切实实施与执行。
夕中航油事件中,其建有非常完善的风险评估及防范机制,但恰是由于在风险发生时未及时启用风险防范机制而导致了巨额亏损的发生。
(四)财务人员素质不够某些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财会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火量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资金或与业务单位或个人相勾结,利用虚假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另外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业务培训还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作刚。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论文
本科论文摘要目前,全球经济快速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管理制度越来越完善,加上企业业务复杂程度地增加,需要用到制度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就此产生。
由于近年来上市公司实施了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企业的内控水平和防御风险的能力也显著提高,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情况时而发生,我们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个情形。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容、五要素、原则和内部控制的发展情况,分析了上市公司主要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并就这些问题给出了解决措施,以此希望给相关管理人员提供可以借鉴的参考。
关键词: 内部控制,上市公司,解决措施AbstractAt pres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with the expansion of enterprise scal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enterpris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erfect, and the complexity of enterprises business is increasing, so it is necessary to use the system to manage enterprises, and the internal controls is produced. As a result of a series of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mplemented by listed companies in recent years, the level of internal controls management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and the level of internal controls and the ability of enterprises to defend against risks have also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the same time, we have also found some problems, and the failure of internal controls in enterprises occurs sometimes, and we must find ways to solve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definition, content, five elements,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controls, analyzes the main internal controls problem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gives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so as to hope to provide relevant managers with reference.Keywords:Internal controls,listed company, Solving measures本科论文目录前言 (1)1.绪论 (2)1.1研究背景 (2)1.2研究意义 (2)1.3研究现状 (2)1.4研究方法 (2)2.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概述 (4)2.1内部控制的定义 (4)2.2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 (4)2.3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 (5)2.4内部控制的五个原则 (5)2.5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演进 (5)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7)3.1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7)3.2公司的内部审计独立性不够 (7)3.3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不及时 (7)3.4公司经营战略风险的影响 (8)3.5公司经营管理方法没效率 (8)3.6公司对人的影响因素重视不够 (8)4.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地解决对策 (9)4.1公司治理结构要合理 (9)4.2健全公司内部审计机制 (9)4.3加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9)4.4构建风险评估体系和制定风险评估措施 (10)4.5设定新的经营战略目标和健全生产运营体系 (10)4.6强化人力资源管理 (11)结论 (12)致谢 (13)参考文献 (14)本科论文前言当前经济全球化加剧,企业之间互相竞争的局面日益显著,由于美国的企业没有实行内部控制,导致了大量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这些案件的发生严重威胁到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引起理论界、实务界的深度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论文9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论文9篇第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自身建设探析近些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外上市公司爆发出越来越多的财务造假丑闻,使得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问题逐渐进入人们探究的视野,进而成为中外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上市公司是否能够健康发展,取决于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认识是否准确,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反映是否清楚。
这样才有助于中小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决策;同时,也有利于上市公司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自身建设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建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的明确如果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得到了明确,就能从根本上明确经理层和董事会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承担的责任。
在中国目前的现实背景下,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董事会的独立性,因为公司信息的披露由董事会负责,监督由监事会负责,监事会有权对公司披露的内控信息进行评估。
如果公司的内部控制分工得到明确,公司管理层会十分注意他们的决策与股东的权益是否一致,有没有超过风险评估标准,公司股东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职责更加清楚,此时管理层的内部控制活动的评价与监督才能更加有效。
二、规范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一)内部自评报告的披露形式的统一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将内部自评报告披露在年度报告“内部控制”一章中;有些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在监事会报告或者“公司治理结构中”。
因此,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当为上市公司提供标准,对企业必须披露格式予以规范,以提高信息的有效性。
体现在披露形式层面上,为了减少上市公司逃避披露责任的概率,建议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为单独报告,以文件形式列出。
内控自评报告、注册会计师鉴证报告和其他信息均是企业内部控制信息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内部自评报告的标题的统一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载体是内部自评报告,内部自评报告的标题一般要统一。
标题可以统一为“某公司某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公司名称一般要用公司全称。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文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论文一、引言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保护企业资产、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促进企业运营的高效性。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还对外界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公司治理、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等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公司治理问题1. 权力集中导致内部控制失灵许多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的现象,决策主要由少数高层管理者做出,并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种情况下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存在盲区,例如高层管理者滥用职权、财务数据失实等。
2. 目标冲突影响内部控制执行在某些情况下,公司高层管理者可能由于自身利益追求与公司整体利益不一致,从而忽视甚至抵触执行良好的内部控制。
例如,在追求短期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下,高层管理者可能会放松对内部控制的要求。
三、人为因素问题1. 缺乏内部控制意识与培训很多员工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他们可能没有清晰的了解企业资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财务信息准确性的关键性。
同时,一些员工也可能缺乏必要的培训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商业环境。
2. 不当行为与道德风险问题一些员工存在不当行为风险,例如偷窃公司资产、伪造财务数据等。
这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个体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失范,并且与激励机制和内部控制监督密不可分。
四、技术因素问题1. 信息系统设计不合理企业信息系统是支持内部控制运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然而,某些企业在信息系统设计时存在薄弱环节,例如无法准确记录交易流程、安全漏洞多等,在这种情况下容易给企业带来数据欺诈等风险。
2. 技术更新不及时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应及时更新和升级信息系统以支持内部控制运作。
然而,一些企业可能对此缺乏重视,导致信息系统技术滞后、安全性较低,容易造成内部控制失灵。
五、改进建议1. 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作的基础。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及建议上市公司是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公司,其内部控制是公司财务报告准确性和企业经营管理有效性的保障,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问题也屡屡被曝光。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缺失、内部控制过程不规范、内部控制监督不力三个方面探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并提出建议。
一、内部控制缺失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失是上市公司倒闭以及内外部诈骗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内部控制缺失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制度不完善公司制度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化身,制度不完善就会导致公司管理的混乱、经营风险的加大。
比如,有些公司的董事会制度不完善,没有聘请独立董事或者独立董事不独立,导致董事会决策的失误。
还有一些公司的财务制度不完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混乱,资金管理的效果下降。
2、内部控制流程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流程缺失,导致了一些非法资金流通。
比如,有些公司的采购流程、销售流程、决策流程等等都不完善,导致了内部信息泄漏或者非法资金的流通,对公司的财务和声誉造成了重大威胁。
除了内部控制缺失之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过程也常常不规范。
这种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管理层失信公司管理层失信主要表现在对公司经营管理职责的不履行。
比如,有些公司在经营中存在操纵财务、虚假宣传、隐瞒重要信息等等不诚信行为,导致企业的经营效果不佳。
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部门缺乏专业人才,导致内部控制过程不规范。
比如,有些公司的内审部门没有进行充分的审计工作,就给出了一个虚假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力内部控制监督是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司发展的关键环节。
但是目前一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监督不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监管机构过于宽松监管机构过于宽松,使得上市公司出现大量的财务报告造假、内部控制违规等问题,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和上市公司的信誉危机。
2、外部监督部门不力外部监督部门是上市公司的监督力量之一,但一些外部监督部门没有充分履行监督职责,对上市公司的行为没有进行及时监督和严格约束,导致了上市公司的滥用权力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成因和改进措施分析(共5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成因和改进措施分析(共5篇)第一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成因和改进措施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成因和改进措施分析摘要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对于保证资本市场和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侧重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现象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实证分析,系统地研究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产生的原因;其次,提出优化内控环境、规范授权机制、严格不相容职务分离及健全审计监督机制等措施,这是改进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机制作为应对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保持稳健发展的必要手段,内部控制往往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成败。
特别是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蔓延到实体经济后,不仅使全球财富损失惨重,也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企业整体业绩下滑、经营风险加大、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
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内部控制的失效。
因此,内部控制措施是否严密,内控管理体系是否完备,对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并恰当运用它,有利于减少疏忽、错误与违法违纪行为,有利于企业激励进取,促进企业长效发展。
近两年来,在政府、证券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监管机构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正经历着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
多数企业对内部控制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有所认识,建立了内控制度,初步形成了内控体系,但内控整体水平偏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内控程度不够,在执行、实施、评价和监督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执行力,损害了公司、股东和国家的利益。
因此,对内部控制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国上市公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受益无处不在,而内部控制松散的公司,势必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2006年4月,澳柯玛发布重大事项公告,称接到青岛国资委《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在公司治理方面,结构不完善可能导致决策不够科学合理;信息披露不及时不规范可能会给投资者和市场带来误导;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可能导致管理风险无法有效控制;人员素质和意识不够可能会造成管理漏洞和信任危机;监督机制薄弱可能会让公司内部出现不正当行为。
我们需要加强公司治理结构建设,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教育,以及强化监督机制,共同努力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市场信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关键环节,而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这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不足,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决策机制。
一些董事会成员可能是公司的高管或重要股东,缺乏独立性,影响了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和决策。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董事会成员之间的权力分配不均衡的情况。
一些董事会主席或关键董事会成员过于集中权力,导致董事会决策过于集权,缺乏有效的内部约束和平衡,容易出现权力滥用和公司决策失误的情况。
部分上市公司的董事会运作缺乏透明度和规范性,决策过程不够科学和民主,导致决策结果可能存在着偏颇和不公正的问题。
缺乏透明度也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有效监督。
针对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董事会独立性和专业性建设,明确董事会成员的职责和权利,建立健全的董事会运作制度和决策机制,提高公司治理的公平公正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才能更好地提升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实现可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的目标。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指公司自行建立的、为保障公司业务的有效运作以及保护股东和投资者利益而实施的各种制度、流程和管理方法。
然而,随着我国股市的不断发展,许多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却面临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的问题1、高管人员的利益驱动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尤其是股东代表、董事长等核心人物,他们往往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公司的整体利益。
为了实现个人利益,他们常常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或者不道德行为,如贪污受贿、违规交易等,从而导致内部控制缺陷的出现。
2、员工素质低下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公司员工的素质存在问题。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员工普遍存在道德观念淡薄、素质不高,甚至很多人没有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企业对管理者和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足,人员流动频繁。
这都是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原因。
对策:针对高管人员的问题,公司应建立健全的高管层的考核标准,明确各级领导的权利和义务,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针对员工素质低下的问题,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提高员工意识和素质,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出现。
二、流程问题1、审批流程与授权问题目前很多上市公司的审批流程不规范、授权不到位、审核不严密,导致控制力度不够。
一些员工滥用职权、欺骗高管人员,造成公司的经济损失。
2、信息披露不及时透明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如对公司财务、内部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进行隐藏、误导或虚假披露,对投资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影响。
对策:加强公司治理,规范和完善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相应的授权流程。
同时,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投资者公布公司的信息,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信任度。
三、制度问题1、制度不完善一些上市公司的制度不完善,如缺乏完整、连贯和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这会使得公司内部的流程管理不完善,难以发现问题和弥补风险。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营运 报告
监督 信息和沟通
控制活动 风险评估 控制环境
合规性
业 部务 总门层 体层面 层面 面
图 1 内部控制综合框架
上 图 基 于 COSO《内 部 控 制 ——— 综 合 框 架》,其 具 体 含义是企业为了达成目标,各层次各部门应当依据五 大要素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工作。
1.控制环境。 环境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企业的长远发 展与业绩增长受到控制环境的稳定性影响。良好的内 控环境有利于企业在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它是内控 其 他 部 分 的 基 础 ,包 含 了 内 部 控 制 政 策 、企 业 的 组 织 结 构 、人 力 资 源 等 各 方 面 。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作为关键要素,是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环 。在 企 业 的 发 展 进 程 中 ,往 往 是 风 险 与 机 遇 并 存 ,如 何 规 避 风 险 是 管 理 者 重 点 关 注 的 问 题 。要 想 规 避 风 险 ,就 必 须 先 对 风 险 进 行 合 理 的 评 估 ,度 量 风 险 的 水 平 和 影 响 程 度 。不 论 是 一 线 的 业 务 部 门 ,还 是 行 政 管 理 部 门 ,它 们 的 日 常 活 动 都 离 不 开 风 险 评 估 ,风 险 评估可以说是贯穿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方面。
时效性。沟通是指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在企业内
部 上 下 、左 右 得 到 纵 向 和 横 向 的 及 时 充 分 的 交 流 、传 递
和 交 换 。沟 通 不 仅 是 指 企 业 内 部 成 员 、不 同 部 门 之 间 的
交流,还包括和企业的客户、投资者和竞争对手的交
流 。沟 通 可 以 减 少 企 业 内 控 在 各 个 环 节 的 障 碍 ,增 强 企
上市公司“三会运作”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上市公司“三会运作”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内部控制是指上市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为实现业务目标、保护资产、提高效益,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与权责衔接、信息沟通和监督机制等。
本文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三会运作”中存在的内部控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董事会问题:董事会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应对公司经营管理起到决策、监督和指导作用。
由于一些董事会成员水平不足、独立性不强,导致决策质量下降,监督机制不健全,无法有效防止公司违规经营行为。
2. 监事会问题:监事会是对公司内部业务、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的机构,应保持独立性、专业性,发现并防止公司违规行为。
在实际运作中,监事会的监督力度不够,对于公司财务状况、重大决策等方面的关注不足,导致监管不到位,无法有效防范内部违规行为。
3. 股东大会问题: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应对公司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和决策。
由于部分股东对公司经营管理不关注,参与度低,导致股东大会的监督力度不够,决策效果较差,无法保障公司的正常经营。
二、对策建议1. 董事会问题对策:加强董事会成员的岗位职责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健全独立董事选拔机制,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
加强对董事会成员的监督,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和追责。
三、结论上市公司“三会运作”是实现公司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一些问题,如董事会决策质量低下、监事会监管不到位和股东大会监督力度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董事会成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其独立性;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范围;引导股东关注公司经营管理,增加股东大会的议案数量和真实性。
通过这些对策,可以提升上市公司“三会运作”的内部控制水平,保障公司的正常经营。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鲁清 仿 ( 2 0 0 9 ) 把 内控 重大 缺陷 分为 上市 公 司 中报 或 年
股2 0 0 0个公 司年度的数据作为研究对 象: 对财务报告 内
部控 制 缺 陷的 驱动 因素 进 行 了 实证研 究 ,构 建 了一 个 关
报 中有 修订 或 “ 补 丁 ”行 为 、存在 审计 师 变更 。齐保 垒等
国 内对 内部 控制 缺 陷驱动 因素研 究也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
果。 杨有红、 陈凌 云 ( 2 0 0 9 ) 发 现管理 层 出具 内部控 制 自我评 价报 告对 改善 内部控 制质 量有 显著 作用 。程 晓陵 、王 怀 明
( 2 0 0 8 ) 发 现控 制 环境 对 内部 控 制效 率 具 有 相关 性 , 董 事会
二、 文 献 回顾
Hale Waihona Puke 内部 控制 与财 务报 告生 成过 程整 合在一 起 ,监控 整 个 信 息生 产过程 的 运行 , 为信 息 的可靠 性提 供合 理保 证 , 但 薄
弱 的 内部控 制会 降低信 息 的可靠 性 。A s h b a u g h e t . a l ( 2 0 0 8 )
发 现 内部控 制 薄弱 的公 司信 息 质量 较低 。Ha m me r s l e y e t . a l ( 2 0 0 8 ) 发现 , 内部 控 制 缺 陷越 严重 、 披 露 的信 息 越 模糊 , 市 场负 面反应 越大 。
( 一) 关 于 内部 控制 缺 陷的分 类 与识别 根据 P C AO B( 美 国 公众 公 司 会计 监 管 委 员 会 ) 关 于 内 部 控制 缺 陷 的定 义 , G e 、 Mc v a y ( 2 0 0 5 ) 将 其 细 分 为账 户 特定 式 等九 大类 型 : 账户 特定 式 、 培训 、 期 末报 告与 会计 政策 、 收 入 确认 、 职责划 分与 授权 、 对账 、 子公 司特 定式 、 高级 管理 层 和技术 问题 。穆迪 投 资者 服务机 构将 内部 控制 重大 漏洞 分 为 了与特定 账 户余额 或交 易处 理程 序 有关 的 “ A类 ” 和 与公 司层 面 控 制有 关 的“ B类 ” , 认 为 审计 师 能 够通 过 进 一 步 的 实 质性 测 试对 “ A类 ” 重大 漏 洞 进行 有 效 的 审计 , 而“ B类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论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论文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披露不透明。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信息披露对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许多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信息公开不透明,往往只披露好的消息,而对不利信息进行掩盖或延迟披露,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2.财务报表不真实。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是投资者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
然而,一些不良上市公司存在虚增利润、隐匿亏损、虚假会计处理等行为,导致财务报表不真实。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破坏市场信誉。
3.内部控制体系薄弱。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自我监督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公司财产安全和运营顺利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薄弱,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审计机制,导致公司内部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极易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和声誉风险的发生。
4.人员操控和利益冲突。
一些上市公司存在人员操控和利益冲突的问题,高管利用公司资源谋取私利,导致公司资产流失甚至破产。
此外,高管与下属之间存在权力关系,往往会对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5.监管缺位。
在某些领域,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够强大,监管措施不严格,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惩治违法违规行为,给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带来隐患。
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措施为了解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1.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
上市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信息披露制度,及时、真实、全面地披露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
同时,要提高投资者的知情权,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和追责。
2.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报表真实性。
加强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审核和监管,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准则,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提高其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加强内部控制建设。
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论文
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论文一、引言内部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贯穿于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
它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管理,也是保障股东权益、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1. 角色定位不明确:在许多公司中,对于内部控制责任的界定并不清晰明确。
有时候会出现重复或遗漏职责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任务未尽如人意。
2. 人为因素影响:由于员工行为标准存在差异或个体利益驱动等原因,可能会给整个内部控制体系带来潜在威胁。
例如,财务造假、资产侵占等行为都可能损害公司利益。
3. 外界扰动干扰:外界因素如审计机构、法务监管等也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干扰。
特别是当新法规频繁出台时,企业需要及时调整自身控制机制以适应法规的要求。
4. 系统技术薄弱: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和技术漏洞可能给内部控制带来风险。
病毒攻击、数据丢失等情况都会对企业运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1. 全球化与跨境经营:新时代下,许多企业进行跨国交易和投资,导致监管环境复杂多样化。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标准化、一体化管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科技创新浪潮:互联网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给传统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如何将先进技术与内部控制结合,增强对数字资产安全管理能力成为亟需关注的焦点。
3. 人才缺口问题: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诚信意识和专业素养极具必要性。
然而,在人员培养方面存在缺口,并不是所有员工都具备较高水平的内部控制意识和技能。
4. 快速变革的业务环境: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和新兴业务形态持续涌现,给内部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尤其是在企业不断扩张、并购与重组时,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四、解决方案1. 角色定位明确:公司需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并加强内外部各层级之间沟通和交流,确保每个角色都清楚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所起到的作用。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作者:刘丽芬沙威来源:《会计之友》2012年第34期【摘要】经历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寒冬,部分上市公司已采取适应经济环境的内控制度,但仍有相当多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并没有改善,建设和加强适合企业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已成为企业当务之急。
我国企业内控的关键与我国市场环境和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联系,要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就是要在分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保证企业平稳地渡过危机。
文章对2009年我国企业披露内控缺陷的情况研究发现,相对没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拥有更多的子公司,上市时间更长,近期更可能经历了兼并或重组。
另外,近期频繁经历亏损和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更可能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因为这些公司没有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关键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上市公司一、研究背景近年来,上市公司的高官违规、违法事件屡屡曝光,证券市场可谓风波不断。
这虽然和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司法手段相对滞后有关,但更多地应该归咎于上市公司内控机制的严重缺位。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失控和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失控两方面。
据监管部门有关人士表示,导致这些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管理层对于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大量疑点不闻不问、不理不睬。
甚至很多事件曝光后,上市公司仍不积极主动调查核实潜在的深层次问题。
所以说,是内控制度存在的漏洞导致了证券市场一起又一起恶性事件。
因此,引导并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完整的内控制度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通过收集统计数据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集中于财务报告缺陷的比例很大,因此通过实证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缺陷驱动因素分析不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实务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研究意义企业内不同的内控实施主体可能对内部控制的目标界定不同,如监管部门的目标是保证企业合法合规经营,保证市场份额稳定,其目标可能更多地关注企业实施内控制度所达到的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而企业对自身实施内控制度,其目标不应局限于此。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运营顺利、防范风险、增强财务透明度的关键机制。
然而,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内部控制缺陷。
本文将就这些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完善措施,以期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效率。
首先,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一大缺陷是信息不对称。
在决策层面上,高层管理者往往能够获取更多与公司运营相关的信息,而低层员工则往往被隔离在信息外部。
这种不均衡的信息流动会导致决策的失效,增加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为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应实施透明度政策,鼓励与员工沟通,并建立一个透明的信息共享平台。
其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另一个缺陷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在某些情况下,管理层可能滥用职权,为个人谋取私利,而外部监管机构的力度又不足以防止这种行为。
为减少这类违规行为的发生,上市公司应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或董事会,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管,并规范内部监督机制的运作。
第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中的难题之一是治理结构不合理。
一些公司在治理结构上存在问题,例如,董事会成员缺乏独立性,高级管理人员多头职务等。
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公司的决策失效、风险增加。
因此,上市公司应采取措施,确保董事会成员具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并且高级管理人员具备专业背景和相关经验。
此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陷还表现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方面。
有些公司可能存在虚报利润、隐瞒负债或资产等行为,以追求短期经济利益。
为解决这一问题,上市公司应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加强财务报告的审核和监管力度。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功能,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总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一系列缺陷,包括信息不对称、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合理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与准确性问题。
为了改进这些缺陷,上市公司应积极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内部监管与审计力度,优化治理结构,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摘要】本文围绕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展开研究。
在对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正文部分首先对上市公司组织架构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及重要性,接着分析了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的影响。
随后通过驱动因素分析,探讨了人员因素和制度因素在内部控制缺陷中的作用。
最后在结论部分给出了应对措施建议和未来研究展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形成机制,为相关公司提供有效的管理建议,同时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影响因素、人员因素、制度因素、应对措施、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情况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运作和发展。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事件,给市场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和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生原因并不单一,其中存在着多种驱动因素。
有必要针对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以期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风险,保障上市公司的正常运作。
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组织架构概述、内部控制概念及重要性、内部控制缺陷对公司的影响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分析人员因素和制度因素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最终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为未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组织架构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公司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而内部控制缺陷往往是导致公司经营风险和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识别和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减少经营风险,增强公司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作者:李璇来源:《财会通讯》2013年第09期摘要:本文选取2008年至2010年沪深两市10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董事长任职年限越长,企业组织架构缺陷越少;企业子公司数量越多,越不容易出现组织架构缺陷;规模越大的企业越不容易出现组织架构缺陷;董事长兼任总经理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组织架构缺陷;国有控股股东的公司比个人控股股东的公司更容易出现组织架构缺陷;西部地区的企业容易存在组织架构缺陷;工业企业较其他行业较不易存在组织架构缺陷,为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参考。
关键词:组织架构驱动因素内部控制缺陷一、引言自2001年底美国的安然事件发生以来,国内外大型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丑闻,如美国的世界通信、施乐公司,我国的中航油、四川长虹等。
暴露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徒具形式等问题。
为此,美国在2002年率先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随后,中国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制度,包括在2007年沪深两市相继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2008年5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
本文对上市公司2008年至2010年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在《指引》实施及《基本规范》出台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组织架构缺陷的现状如何?是哪些因素导致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出现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哪里还需完善?对我国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认识组织架构缺陷,改善组织架构缺陷,。
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1)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
2008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内部控制审计准则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5)。
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
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论文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资产利用效率、防范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千差万别。
本文将从管理层与员工意识不足、组织架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缺陷、技术手段不完善四个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问题;原因;建议一、管理层与员工意识不足管理层与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对内部控制的投入,导致内部控制的实施不到位。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部分管理层忽视内部控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层通常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业务运营层面,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不高,缺乏相应的资源投入和人员培养,致使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
其次,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内部控制规范的理解不深入。
有些员工提不起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对于内部控制相关制度和规则了解不多,缺乏对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对于这一问题,企业管理层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强调每个员工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和责任,以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组织架构不合理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组织架构不合理,职责不明确,就容易出现职权错置、责权不匹配等问题,阻碍了内部控制的正常运行。
造成组织架构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企业管理层在组织架构设计上缺乏科学性。
一些企业在组织架构设计时忽视实际业务需要,而是按照个人偏好或传统习惯进行安排,导致职责重复、职权不明确等问题。
其次,企业经营规模扩大,组织架构没有相应地进行优化和调整。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复杂度不断增加,原有的组织架构无法适应新的业务需求,导致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降低。
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管理层应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合理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各级职责和权限,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5992 公司研究论文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驱动因素分析一、引言自2001年底美国的安然事件发生以来,国内外大型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丑闻,如美国的世界通信、施乐公司,我国的中航油、四川长虹等。
暴露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的薄弱以及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徒具形式等问题。
为此,美国在2002年率先颁布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强制要求美国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随后,中国也陆续颁布了一些有关内部控制的制度,包括在2007年沪深两市相继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 2008年5月财政部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
本文对上市公司2008年至20xx年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分析,探讨在《指引》实施及《基本规范》出台的前提下,上市公司组织架构缺陷的现状如何?是哪些因素导致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出现缺陷的?内部控制制度哪里还需完善?对我国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上市公司更好的认识组织架构缺陷,改善组织架构缺陷,。
同时也为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一些理论参考。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1)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
2008年,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发布了内部控制审计准则5号――《与财务报表审计相结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AS5)。
AS5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和“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的定义进行了修改。
重大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缺陷或其集合有可能导致年报或中期报告中的并非无关紧要的错漏无法被预防或发现。
实质性漏洞是指内部控制缺陷或其集合有可能导致年报或中期报告中的重大错漏无法被预防或发现。
Hamersley等(2008)认为内部控制缺陷可分为实质性弱点、重要缺陷、控制缺陷。
Doyle等(2007)则认为可将内部控制缺陷分为公司层面缺陷、会计账户和交易层面缺陷。
虽然美国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规范对缺陷的识别和严重程度评价有较为具体的操作指南,但这些操作指南仅限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是围绕“重要账户和披露以及它们的相关认定”来进行的。
我国的《评价指引》要求企业基于五目标进行全面评价,《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美国基于财务报告内控的缺陷识别与认定对基于五目标内控评价与审计中的缺陷识别与认定的借鉴意义是十分有限的。
(2)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驱动因素。
Ge等(2005)认为,较弱的内部控制通常与投入会计控制的资源不足有关;那些收益确认政策有缺陷、缺乏职责的分离、期末会计报告的程序和会计政策有误、不恰当的会计调整的公司更容易产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Ashbaugh-Skaife等(2007)认为,那些经营业务比较复杂、组织结构刚刚发生变化、会计风险较高、独立审计师辞职频繁以及对内部控制系统投入较少资源的公司更容易产生内部控制缺陷。
Doyle等(2007)认为,那些规模小、成立时间短、盈利能力较弱、业务复杂、成长速度快或者正在重组的公司更有可能存在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二)国内文献国内学者研究也取得了一些相关成果:(1)关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分类和识别。
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缺陷也相应地分为五部分。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三大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进一步可以细分为十八个小部分,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这十八个内部控制部分也相应对应着十八个内部控制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中,将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
杨有红和李宇立(2007)认为,无论是内控评价还是内控审计,对内控缺陷的识别以及缺陷严重程度的划分都应该基于目标导向来进行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和评估。
田勇(20xx年限越长,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越小。
随着董事长任职年限的增加,董事长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
与新上任的董事长相比,任职年限较长的董事长较能做好公司治理和内部机构设置的工作。
同时,任职年限长的董事长对企业也具有了较大的忠诚度,对工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4:董事长任职年限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5)公司子公司数量越多,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越大。
公司的子公司数目越多,经营情况越复杂,其内部控制出现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大(DeFond et al.,2002;Bushman.,2004)。
一般情况下,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市场,经营环境和法规环境不同,这会增加公司内部控制的难度。
尤其在子公司的发展战略、年度财务预决算、重大投融资、重大担保、大额资金使用、主要资产处置、重要人事任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5:子公司数量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6)公司规模越大,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越小。
大公司拥有充足的资源去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架构,制定完善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还可享受规模经济的好处。
而且,大公司会有更多资源用于内部审计和管理咨询,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组织架构内部控制质量。
此外,根据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可知,公司规模越大,其代理成本就越高,委托人就越关注代理人的责任履行情况。
大规模的公司其治理结构比较完善,更容易受到委托人的监督,代理人会建立严密的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系统,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相对较少。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6:公司规模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7)控股股东的性质会影响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
控股股东是拥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股东,即掌握50%以上绝对控股权,或者虽不占绝对控股地位但与其他股东相比具有优势表决权的股东。
控股股东性质是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因素。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可知,国有股东存在着较严重的代理问题,所有者权益被严重弱化,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国有股股东为了更好的监督代理人,会对企业采取一些相应的行政干预。
宋绍清、张瑶(2008)认为,在缺乏外部监督的情况下,控股股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选择牺牲小股东的利益。
因此,提出以下假设:假设7:国有控股股东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显著正相关,境外和境内自然人控股股东与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显著负相关(二)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模型中具体变量定义为:(1)因变量定义。
本文选取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organization_stru_d )作为因变量。
当上市公司存在以下情况时,本文认为上市公司存在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一是企业在年报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自愿披露的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二是年报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各地证监局现场检查发现上市公司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并要求上市公司限期整改。
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为1,不存在缺陷为0。
(2)自变量定义。
自变量符号及具体描述见表(1)。
值得说明的是,本论文所指企业所在的地区主要是指经济区域,不是指自然地理区域。
根据国务院关于经济区域的划分,东部地区包括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琼、港,中部地区包括黑、吉、晋、豫、皖、鄂、赣、湘,西部地区包括陕、甘、宁、云、贵、川、渝、青、藏、疆、广西、内蒙。
(王傲兰,2003)。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首先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平台,以及结合各上市公司官方网站投资者关系这一栏披露的年报信息,下载上市公司2008年至20xx年的PDF格式的年报,研究共采集了109份上市公司2008年至20xx年的年度报告信息。
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信息,首先,通过查找上市公司的年报,从年报附录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查找出公司存在的内控缺陷所在。
由于有些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未必会将缺陷在年报中披露,所以,还要通过其他渠道查找公司所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利用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国泰安数据库,通过《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查找当年上市公司的审计意见、审计师以及审计报告时间等信息;通过《中国上市公司违规处理研究数据库》,从“违规公司”与“违规个人”两个不同角度收集上市公司违规处理数据,从而找出公司所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通过《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查找上市公司管理层人员基本情况、持股数量、股权结构变动情况、董事长和总经理变更情况及股东大会情况等数据资讯。
通过《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数据库》,查找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包括净利润、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总资产等。
除了以上的数据库之外,还通过检索相关财经类网站报道,采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相关解释变量信息。
如在新浪财经频道,通过对各个上市公司的检索,在其披露的公司简介、诉讼仲裁、违规记录、公司高管等栏目查找所需要的内控缺陷以及相关驱动因素的信息。
在109个公司样本中,存在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有60个,不存在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的样本为49个。
四、实证检验分析(一)描述性统计表(2)列示了在全部样本中,存在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组和不存在组织架构内部控制缺陷组的上市公司样本的均值、标准差、中位数与总数。
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重组的均值与总数为0.067和4,经检验显著低于不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的均值0和总数0。
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CEO兼任董事长的比例为13.33%,经检验显著高于不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的CEO兼任董事长的比例8.16%。
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控股股东特征的均值0.424和中位数0,经检验显著低于不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控股股东特征的均值0.612和中位数1。
初步说明相关假设的正确,基本符合预期。
而公司上市年份、当年亏损、子公司的数量、企业规模和交叉上市在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的均值和中位数均为显示出于不存在组织架构缺陷组的显著差异,其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
按照地区分类,可以看到,在东部(region1)、中部(region2)和西部(region3)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51、40、18,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6.79%、36.70%和16.51%,由此可见注册地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占了绝大多数,西部地区的数量很少。
按照行业分类,金融行业(hy1)、公共事业(hy2)、房地产业(hy3)、综合业务业(hy4)、工业(hy5)和商业(hy6)的样本量分别为:0、21、13、13、54、8,分别占样本总数的0%、19.27%、11.93%、11.93%、49.5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