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合集下载

求解支座反力计算专题答案

求解支座反力计算专题答案

求解支座反力计算专题答案求解支座反力计算专题答案,还有根据剪力图画弯矩图的题目1、确定支反力的大小和方向(一般情况心算即可计算出支反力) 悬臂式刚架不必先求支反力; 简支式刚架取整体为分离体求反力; 求三铰式刚架的水平反力以中间铰C的某一边为分离体;对于主从结构的复杂式刚架,注意“先从后主”的计算顺序;对于复杂的组合结构,注意寻找求出支反力的突破口. 2、对于悬臂式刚架,从自由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对于其它形式的刚架,从支座端开始,按照分段叠加法,逐段求作M图(M图画在受拉一侧).如何计支座反力支座反力是理论力学里面的一个词汇,也可以叫做支座的约束反力,是一个支座对于被支撑物体的支撑力.支座反力(1张)支座(包括) (1)活动铰支座(2)固定铰支座(3)固定支座(4)滑动支座支座反力的计算简支梁可以用静力平衡,就是在竖向方向恒有等式∑F =0 ,对于铰接点有∑M=0 ,对于连续梁、刚构等超静定应该用力法或者位移法算.求出的竖向力为支点反力,具体算每个支座反力就是求出的支点竖向力除以支座数量建筑力学求支座反力公式解题如下:①列方程时,规定力偶逆时针转为正,所以m2为正,m1为负力偶(-m1) ②静定平衡公式:σma=0,得出方程,m2-m1+fb*l=0;解得b支座反力fb=(m1-m2)/l ③σmb=0:得出,m2-m1-fa*l=0,解得a支座反力fa=(m2-m1)/l求下面例题的支座反力支座(包括) (1)活动铰支座(2)固定铰支座(3)固定支座(4)滑动支座支座反力的计算简支梁可以用静力平衡,就是在竖向方向恒有等式∑f =0 , 对于铰接点有∑m=0 , 对于连续梁、刚构等超静定应该用力法或者位移法算. 求出的竖向力为支点反力,具体算每个支座反力就是求出的支点竖向力除以支座数量.理论力学求支座反力,题目如下,求解,谢谢! 设支座A反力为N,B反力为N' 以A为参考点,力矩平衡N'l-∫qxdx-P(l+a)=0 其中积分的下限为0,上限为l 解得N'=35kN 再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N+N'=ql+P得N=15kN试求图示梁的支座反力? 拆开成AB,BC两段进行解题并假设A支座反力方向向上静力学公式:ΣMB=0,有5*5*5/2-RA*5=0,解得A支座反力RA=12.5kN 由ΣY=0,解得C点的力FC=25-12.5=12.5kN 取BC段为研究对象,由ΣMC=0,有12.5*6+5*4*4+12*2-MC=0,解得C支座反力偶MC=179kN*M 由ΣY=0,有Yc-12.5-5*4-12=0,解得C支座反力Yc=44.5kN支座反力计算选d选项7a/6.设a水平方向支座反力为fax ,竖直方向支座反力为fay ,b竖直方向支座反力fby(b处没有水平方向支座反力,是由约束类型决定的).(1)算支座反力.三个平衡.材料力学支座反力计算A点支座反力为R1..对点B取矩R1*3a-qx3ax1.5a qaxa=0 R1=qax7/6 取x截面处脱立体求平衡R1=qxx=7a/6。

梁的剪力和弯矩概念讲解(剪力图弯矩图,含例题)

梁的剪力和弯矩概念讲解(剪力图弯矩图,含例题)

6kN
1
2
q 2kN m
3
4
5
B
1 2 3 4 5
2m
A
3m
C
3m
FA 13kN
FB 5kN
例题
4.5
为使在锯开处两端面的开裂最小,应使锯口处的 弯矩为零,木料放在两只锯木架上,一只锯木架 放置在木料的一端,试问另一只锯木架放置何处 才能使木料锯口处的弯矩为零。
q
B
A
C
D
MD 0
MD 0

剪力和弯矩的计算规则
梁任意横截面上的剪力,等于作用在该截面左边 (或右边)梁上所有横向外力的代数和。截面左 边向上的外力(右边向下的外力)使截面产生正的 剪力,反之相反。【左上右下为正,反之为负】 梁任意横截面上的弯矩,等于作用在该截面左 边(或右边)所有外力(包括外力偶)对该截面 形心之矩的代数和。截面左边(或右边)向上的 外力使截面产生正弯矩,反之相反。【左顺右逆 为正,反之为负】
2m
FB 2kN 1m
7
kN
3 3
x 1.56
2 2
kNm
2.44
2
例题
4.12
4kN m
6kN
2kN m
4.5
4.5
1m
1m
2m
5.5
kN 1.5
5.5
4
8.5 7
kNm
例题
4.13
80 kN m
A
160 kN
D E
40kN m
B
40 kN
F
C
310 kN 2m
120
30
190
D
FD
MA

结构力学计算题经典(有答案)

结构力学计算题经典(有答案)

结构力学 ——渐进法与近似法分析与计算题1.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答案:计算过程、弯矩图、剪力图及支座B 的反力分别如图(a )、(b )和(c )所示。

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难易程度:易知识点: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2.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A60kN 40kN·m EIEI B C4m4m6m(b)M 图(单位: )kN·m 图(单位: )(c)kNQ F (a)计算过程答案:图(a )为求解结点B 约束力矩的受力分析图。

计算过程、弯矩图、剪力图及支座B 的反力分别如图(b )、(c )和(d )所示。

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难易程度:中知识点: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答案:CD 段为静定悬臂梁,将其截开并暴露出截面C 的弯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如图(a )所示结构。

弯矩图和剪力图如图(b )、(c )所示。

BCEIN/m2EI m3m3m40kN(b)计算过程F BM (a)图(单位: )(c)M kN·m图(单位: )Q F (d)kN10kN20kN12kN/m ABCDEI 2EI 2m 4m4m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本题中悬臂段CD 若不切除,则可按B 、C 两个刚结点的结构进行计算。

难易程度:中知识点:单结点结构的力矩分配4.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连续梁,作弯矩图和剪力图,并求支座B 的反力。

答案:AB 段为静定悬臂梁,将其截开并暴露出截面B 的弯矩,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过程如图(a )所示。

弯矩图和剪力图图(b )、(c )所示。

kNQ F (c)图(单位: )m M 图(单位: )(b)RB F =63.02kN ( )计算过程(a)mkN·10kN/m 60kN EI 2IB CD2m6m2m解析:根据单结点结构力矩分配法的步骤计算即可。

剪 力和弯矩

剪 力和弯矩

∑Y=0 FA FS = 0

FS = FA
FS称为剪力。
目录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因剪力FS与支座反力FA组成一力偶,故在横截面m—m上必然 还存在一个内力偶与之平衡。设此内力偶的矩为M,则由平衡方程
∑MO=0 M FAx = 0

M = FAx
这里的矩心O是横截面m—m的形心。这个内力偶矩M称为弯矩,它 的矩矢垂直于梁的纵向对称面。
目录
力学
FA =FB =10kN
目录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2)求横截面1—1上的剪力和弯矩。取左段梁为研究对象,并 设截面上的剪力FS1和弯矩M1均为正(如图)。列出平衡方程
∑Y=0 FA FS1= 0

FS1=FA=10 kN
∑MO=0 M1FA1 m =0

M1=FA1 m =10 kN 1 m =10 kNm
如果取右段梁为研究对象,则同样可求得
横截面m—m上的剪力FS和弯矩M(如图), 且数值与上述结果相等,只是方向相反。
为了使无论取左段梁还是取右段梁得到的同一横截面上的FS和 M不仅大小相等,而且正负号一致,根据变形来规定FS、M的正负 号:
目录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1)剪力的正负号。梁截面上的剪力对所取梁段内任一点的矩为
顺时针方向转动趋势时为正,反之为负(图a); 2) 弯矩的正负号。梁截面上的弯矩使梁段产生上部受压、下部
受拉时为正,反之为负(图b)。
目录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例4.1】 简支梁如图所示。求横截面1—1、2—2、3—3上的 剪力和弯矩。
【解】 1)求支座反力。 由梁的平衡方程求得支座A、B处的反力为
得 M2= FA4 m F12 m =10 kN4 m10 kN 2 m=20 kNm 由计算结果知,M2为正弯矩。

建筑力学分类题型计算剪力弯矩图

建筑力学分类题型计算剪力弯矩图
(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2
《建筑力学》—剪力图和弯矩图
3. 试作图 2 所示外伸梁的内力图。
图2
(1).求支座反力
由 M A 0得,FBy 4 100 2 10 2 5 0
即FBy 75kN ( )
由 Fy 0得, FAy 100 10 2 75 45kN()
(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4 分) (6 分)
3
《建筑力学》—剪力图和弯矩图
4. 画出下图所示梁的内力图。
4
《建筑力学》—剪力图和弯矩图
5. 画出下图所示梁的内力图。 解:
5
《建筑力学》—剪力图和弯矩图
6. 画出下图所示梁的内力图。
6
1
《建筑力学》—剪力图和弯矩图
2. 试画出图 2 所示简支梁的内力图。 图2
(1)。求支座反力
由 M A 0得,FBy 10 40 2 10 4 8 1, FAy 40 10 4 30 50kN()
《建筑力学》—剪力图和弯矩图
1. 画出图 5 所示外伸梁的内力图。 图5
(1)求支座反力
由 M A 0得,FBy 4 10 2 2 2 5 0
即FBy 10kN ( )
由 Fy 0得, FAy 10 2 2 10 4kN()
(2)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第三章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

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3-1 单跨静定梁1.反力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图3-12.内力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拉者为正,如图3-2(b)(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

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

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

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

但通常采用的(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在荷载连续分布的直杆段内,取微段dx为隔离体,如图3-3所示。

若荷载以向下为正,x 轴以向右为正,则可由微段的平衡条件得出微分关系式(3-1)(2)内力图形的形状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由上述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可得出以下对应关系:图3-31) 在均布荷载作用的梁段,q(x) = q(常数),FS图为斜直线,M图为二次抛物线,其凸向与q的指向相同。

第六章 弯曲应力(习题解答)

第六章   弯曲应力(习题解答)

6-3、图示矩形截面梁受集中力作用,试计算1-1横截面上a 、b 、c 、d 四点的正应力。

解:(1)外力分析,判变形。

荷载在纵向对称面内,与轴线垂直,梁发生平面弯曲。

中性轴z 轴过形心C 与载荷垂直,沿水平方向。

(2)内力分析,弯矩图如图(b )所示,1-1横截面的弯矩为:1115230(M -=-⨯=-⋅kN m)(3)应力分析,梁上边有弯矩图,上侧纤维受拉。

1-1横截面上的a 点处于拉伸区,正应力为正;c 点处于中性层上,正应力为零;b 、d 两点处于压缩区,正应力为负。

3111111max2301011.1110.1800.36a a zzzM M M y y I I W σ---⨯=⋅=⋅===⨯⨯Pa MPa 。

11.11b a σσ=-=-MPa0c σ= 31133010(0.1500.050)7.4110.1800.312d d zM y I σ-⨯=-⋅=-⨯-=-⨯⨯Pa MPa37M kN V 图(kN)(a)(c)(b)(c)(e)(d)2+q l /8MkN ·m)(f)(b)180q题6-3图 题6-5图6-5、两根矩形截面简支木梁受均布荷载q 作用,如图所示。

梁的横截面有两种情况,一是如图(b)所示是整体,另一种情况如图(c)所示是由两根方木叠合而成(二方木间不加任何联系且不考虑摩擦)。

若已知第一种情况整体时梁的最大正应力为10MPa ,试计算第二种情况时梁中的最大正应力,并分别画出危险截面上正应力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图示。

解:(1)外力分析,判变形。

荷载在纵向对称面内,与轴线垂直,梁发生平面弯曲。

第一种情况中性层为过轴线的水平纵向面,中性轴z 轴过整体形心C 与载荷垂直,沿水平方向。

而第二种情况,两根木梁以各自的水平纵向面为中性层发生弯曲,两根中性轴为与荷载垂直的水平形心主轴。

如图所示。

(2)内力分析,判危险面:弯矩图如图(b )所示,跨中截面为危险面。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各类梁的弯矩剪力计算汇总表

专业知识分享表1 简单载荷下基本梁的剪力图与弯矩图梁的简图剪力Fs 图弯矩M 图1laFsF F la F l al -+-F la l a )(-+M2leMsF lM e +MeM +3laeMsF lM e +Me M lal -e M la +-4lqsF +-2ql 2qlM82ql +2l专业知识分享5lqasF +-la l qa 2)2(-lqa 22M2228)2(l a l qa -+la l qa 2)(2-la l a 2)2(-6lqsF +-30l q 60l qM3920l q +3)33(l-7aFlsF F+Fa-M8aleMsF+eM M9lqs F ql+M22ql -专业知识分享10lqsF 2l q +M620l q -注:外伸梁 = 悬臂梁 + 端部作用集中力偶的简支梁2.单跨梁的内力及变形表(表2-6~表2-10)(1)简支梁的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表2-6(2)悬臂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7(3)一端简支另一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8(4)两端固定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9(5)外伸梁的反力、剪力、弯矩和挠度表2-103.等截面连续梁的内力及变形表(1)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剪力及挠度系数表(表2-11~表2-14)1)二跨等跨梁的内力和挠度系数表2-11注:1.在均布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ql 2;V =表中系数×ql ;EI w 100ql 表中系数4⨯=。

2.在集中荷载作用下:M =表中系数×Fl ;V =表中系数×F ;EIw 100Fl 表中系数3⨯=。

[例1] 已知二跨等跨梁l =5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每跨各有一集中荷载F =29.4kN ,求中间支座的最大弯矩和剪力。

[解] M B 支=(-0.125×11.76×52)+(-0.188×29.4×5)=(-36.75)+(-27.64)=-64.39kN ·mV B 左=(-0.625×11.76×5)+(-0.688×29.4)=(-36.75)+(-20.23)=-56.98kN[例2] 已知三跨等跨梁l =6m ,均布荷载q =11.76kN/m ,求边跨最大跨中弯矩。

剪力图和弯矩图4例题-弯矩图例题

剪力图和弯矩图4例题-弯矩图例题

02 在绘制剪力图时,需要将剪力值标在相应的位置 上,并使用箭头表示剪力的方向。
03 剪力图应与弯矩图一起绘制,以便更好地理解斜 梁的受力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简支梁的弯矩图绘制
根据简支梁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跨 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弯矩值。
将确定的弯矩值按照比例绘制在相应 的位置上,连接各点即可得到弯矩图 。
简支梁的剪力图绘制
剪力图是表示剪力随截面位置变 化的图形。
根据简支梁的受力分析,可以确 定跨中截面和支座截面的剪力值。
将确定的剪力值按照比例绘制在 相应的位置上,连接各点即可得
剪力图和弯矩图4例题-弯矩图例 题 弯矩图例题二:悬臂梁 • 弯矩图例题三:连续梁 • 弯矩图例题四:斜梁
01 弯矩图例题一:简支梁
简支梁的受力分析
01
简支梁在均布载荷作用下,其跨 中截面只承受正弯矩,而支座截 面只承受负弯矩。
02
简支梁在集中载荷作用下,其跨 中截面和支座截面均承受弯矩, 但弯矩值不同。
到剪力图。
02 弯矩图例题二:悬臂梁
悬臂梁的受力分析
悬臂梁一端固定,另 一端自由,主要承受 垂直于梁轴线方向的 力。
悬臂梁的受力分析需 要考虑梁的长度、截 面尺寸、材料属性等 因素。
悬臂梁在自由端受到 集中力作用时,会产 生弯曲变形,并产生 弯矩。
悬臂梁的弯矩图绘制
根据受力分析,确定弯矩零点位置,通常在固定 端和自由端。
03
斜梁的剪力和弯矩随梁的长度和倾斜角度而变化。
斜梁的弯矩图绘制
根据斜梁的受力分析,可以确定弯矩的大小和 方向。
在绘制弯矩图时,需要将弯矩值标在相应的位 置上,并使用箭头表示弯矩的方向。

各类梁支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计算公式一览表

各类梁支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计算公式一览表

各类梁支反力剪力弯矩挠度计算公式一览表一、简支梁1、支反力对于均布荷载 q 作用下的简支梁,两端支反力大小相等,均为 R = qL / 2 ,其中 L 为梁的跨度。

2、剪力距离左端为 x 处的剪力 V = qx qL / 2 (0 < x < L )3、弯矩距离左端为 x 处的弯矩 M = qx^2 / 2 qLx / 2 (0 < x < L )最大弯矩发生在跨中,Mmax = qL^2 / 84、挠度均布荷载下的挠度ω = 5qL^4 / 384EI ,其中 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 为梁截面的惯性矩。

二、悬臂梁1、支反力固定端支反力 R = qL ,支反力矩 M = qL^2 / 22、剪力距离固定端为 x 处的剪力 V = qL + qx (0 < x < L )3、弯矩距离固定端为 x 处的弯矩 M = qLx + qx^2 / 2 (0 < x < L )最大弯矩发生在固定端,Mmax = qL^2 / 24、挠度均布荷载下的挠度ω = qL^4 / 8EI三、外伸梁外伸梁的计算较为复杂,需要根据具体的荷载分布和外伸长度进行分析。

1、支反力一般通过对梁的整体受力平衡和力矩平衡方程求解得出。

2、剪力分别计算各段的剪力表达式。

3、弯矩同样分段计算弯矩表达式。

4、挠度利用叠加原理,将各段的挠度贡献相加。

四、连续梁连续梁由多个跨度组成,各跨之间通过中间支座相连。

1、支反力通过结构力学的方法,如力法、位移法等求解。

2、剪力和弯矩根据求得的支反力,计算各跨的剪力和弯矩。

3、挠度通常采用结构力学的方法或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计算。

五、变截面梁对于变截面梁,其截面特性(惯性矩I 等)沿梁长度方向发生变化。

1、支反力计算方法与等截面梁类似,但需考虑截面变化的影响。

2、剪力和弯矩采用积分的方法求解。

3、挠度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可能需要借助数值方法或专业软件。

在实际工程中,梁的受力情况往往较为复杂,可能同时受到多种荷载的作用,如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荷载等。

剪力弯矩计算

剪力弯矩计算

M A 0, P1 2 P2 3 YB 6 0 YB 9kN
校核: Y YA YB P1 P2 14 9 3 20 0反力无误。
2、求1-1截面上得内力:取左半段研究
Y 0,YA P1 Q1 0 Q1 YA P1 14 3 11kN
M o 0, P1 3 YA 1 M1 0 矩心o—1-1截面形心
计算时可按二瞧一定得顺序进行:一瞧截面一侧有几个力,二 瞧各力使梁段产生得变形,最后确定该截面内力得数值。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例3-3:简支梁如图所示。试计算1-1、2-2、
3-3、4-4 截面上得剪力与弯矩。
解:1)求支座反力
MA 0
pL 2
P
2L 3
VB
L
0
VB
7P 6
()
MB 0
PL 2
得起止点,梁得支座与端点等。) 3、 绘内力图;(先确定控制截面内力值,再按
内力图特绘征图,
最后用内力图特征检验。控制截面即梁分界截面。注意P、m作用
Q1
P
1 2
ql
M0 0
l1 l
P 2 ( 2 ql) 4 M1 0
M1
1 2
Pl
1 8
ql 2
求得得 Q1 、M1 均为负值,说明内力实际方 向与假设方向相反。矩心 O 就是1-1截面得形心
。 2)求2-2截面上得内力
Y 0
P ql Q2 0
Q2 P ql为斜直线。
返回 下一张 上一张 小结
例3-5 作图示简支梁得内力图。
解:1、列内力方程:先求支座反力
QM利((x用x))对VVA称Ax性q12x:qxV122 Aql12qqV(lxxB, (0x2 )12x, (0qll)x( l))

梁的剪力和弯矩概念讲解(剪力图弯矩图,含例题)

梁的剪力和弯矩概念讲解(剪力图弯矩图,含例题)
10kN m
X2
40 kN m
A
35kN
B
FS x1 20kN
M x1 20 x1
0 x1 1 0 x1 1
1m
15
4m
2.5
25kN
FS x2 25 10 x2
25
2 x2 M x2 25 x2 10 2
20
20
kN
0 x2 4
F=8kN
2、计算1-1
截面的内力 F A
3、计算2-2
FS1
q=12kN/m
M 1 F F F 7kN S1 A M1 FA 2 F (2 1.5) 26kN m
FS2 q 1.5 FB 11kN
FB
截面的内力
M2
FS2
M 2 FB 1.5 q 1.5
M >0
M<0
剪力:使脱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弯矩:使脱离体产生向下凸变形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6.2
例 题
试确定截面C及截面D上的剪力和弯矩
2 Fl
F
A
l
FCs
C
l
D
B
截面法求解
2 Fl
D
FCs F
C截面
F
B
M C Fl
FDs F
MC C
FDs
MD
D

l
F
B
D截面
2q1 x FA 2 x
x
l 2m a 0 .6 m
2 l a M C FA l a q
2
0
2q1 x 1.4 2 1.4 q 0 2 x 2

方钢简支梁受力计算实例

方钢简支梁受力计算实例

方钢简支梁受力计算实例一、问题描述假设有一根长为L米的方钢简支梁,宽为b米,高为h米,材料为钢,弹性模量为E,横纵向的泊松比分别为μ1和μ2、梁下有一个集中荷载作用,荷载大小为F牛顿,作用位置距离梁端距离为a米。

二、受力分析在进行受力分析之前,需要先确定梁的边界条件。

方钢简支梁是指两端支座固定,并且不受弯矩和剪力的约束,因此可以推断出以下边界条件:梁两端的位移为零,其对应的反力为零。

受力分析主要包括弯矩和剪力的计算。

首先,考虑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分布。

根据梁的几何形状,可知弯矩最大值出现在受力点附近的一侧。

在假设为单纯弯曲的情况下,根据“梁的受力分析方法”,可得弯矩公式:M=F*a*(b*h)/L其中,M为弯矩值,单位为牛顿-米。

接下来,考虑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剪力分布。

根据梁的受力平衡条件,可知剪力大小与距离梁端的位置有关,且剪力图形为三角形。

根据“梁的受力分析方法”,可得到剪力公式:V=F*(L-a)/L其中,V为剪力值,单位为牛顿。

三、应力计算根据弯矩和剪力的计算结果,可以进一步计算出梁中心剖面的最大应力。

方钢简支梁是一种对称结构,其应力主要由弯矩和剪力引起。

由于方钢截面为矩形,可以采用莫尔法则进行应力分析。

莫尔法则认为,在弯曲和剪切共同作用下,材料中心剖面上的应力分布满足以下关系:σ=(M*y)/(Iy)+(V*z)/(Iz)其中,σ为应力值,单位为帕斯卡;M为弯矩值,单位为牛顿-米;y为离中性轴距离,单位为米;Iy为关于中性轴的惯性矩,单位为米的四次方;V为剪力值,单位为牛顿;z为截面的高度,单位为米;Iz为关于中性轴的惯性矩,单位为米的四次方。

由于方钢简支梁为矩形截面,其惯性矩的计算公式为:Iy=(1/12)*b*h^3Iz=(1/12)*h*b^3代入之前计算得到的弯矩和剪力值,可以计算出中心剖面的最大应力。

四、位移计算在受力分析中,还需要考虑方钢简支梁的位移。

根据“梁的受力分析方法”,可以得到位移计算公式。

例题试画出图示有中间铰梁的剪力图和弯矩_OK

例题试画出图示有中间铰梁的剪力图和弯矩_OK

FB
qa y
例题试画出图示有中间铰 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确定约束力 从铰处将梁截开
qa
(+)
(-)
(-)
qa/2 qa2/2
MA FAy
FDy
q
FDy qa / 2
FAy qa / 2
目录
FDy FBy
FBy 3qa / 2
2
M A qa2 / 2
平面刚架:
某些机器的机身(压力机等)由几根直杆组成,而各杆在 其联接处的夹角不能改变,这种联接称为刚节点。有刚节点 的框架称为刚架。各直杆和外力均在同一平面内的刚架为平 面刚架。平面刚架的内力一般有轴力、剪力和弯矩。
ql2 解:1、确定约束力
2
2、写出各段的内力方程
横杆CB:C点向左为x
Fx 0
FN x 0 0 x l
Fy 0 FS x ql / 2 0
ql2 FS x ql / 2 0 x l
2
M x 0
M x qlx / 2 0 5
M x qlx / 2 0 x l
目录
B
目录目录画出该曲杆的内力图sinfr1熟练求解各种形式静定梁的支座反力2明确剪力和弯矩的概念理解剪力和弯矩的正负号规定3熟练计算任意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的数值4熟练建立剪力方程弯矩方程正确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目录
2021/8/11
1
(-)
MA
A
FA a
y
qa/2
Fs
M qa2/2
(+)
qa
q
D
B
C
a
a
面曲杆。当外力与平面曲杆均在同一平面内时, 曲杆的内力有轴力、剪力和弯矩。
7

3受弯构件----例题

3受弯构件----例题

M Mu 1 fcbx(h0 x / 2)
例3.5 (教材P77例3.6)
1 fcb h0 f y As M M u s1 fcbh02
尺 力寸 钢某b筋×钢的h筋数=2砼量00矩。×形45截0m面m简,支采梁用,C跨25中砼x弯,矩H1设RbBh计4010值0或钢M2筋=8s ,0k试Nbm求,所梁需的纵截向面受
解 1.求支座反力
2.列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A
讨论
无荷载作用区段(如AC、BC段),剪力 图为水平线(平行于梁轴线),弯矩图为 斜直线,且当剪力图为正时,弯矩图为下 斜直线(从左向右倾斜),当剪力图为负 时,弯矩图为上斜直线。
FA
V图
在集中力F作用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 值等于该集中力P的大小,弯矩图无变化, 但有转折角。
设纵向受力钢筋单排布置: h0 h 35 415mm
基本公式法 见教材,略
查 表 法 1.求αs、ξ
s

M
1 fcbh02
0.195
没有超筋
1 1 2s 0.219<b 0.518
3.2.2单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1 f计cbx算 f y As
例题

Fa l
(l

(a
x2 )

x2

l)
3.画剪力图和弯矩图
求控制截面的剪力值和弯矩值
A
FA
V图
控制 截面
A
C左
C右
B
x
0
a
a
l
V Fb/l Fb/l -Fa/l -Fa/l
M图
M
0
Fab/l Fab/l (下拉) (下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

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3-1 单跨静定梁1.反力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图3-12.内力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拉者为正,如图3-2(b)(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

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

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

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

但通常采用的(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在荷载连续分布的直杆段内,取微段dx为隔离体,如图3-3所示。

若荷载以向下为正,x 轴以向右为正,则可由微段的平衡条件得出微分关系式(3-1)(2)内力图形的形状与荷载之间的关系由上述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可得出以下对应关系:图3-31) 在均布荷载作用的梁段,q(x) = q(常数),FS图为斜直线,M图为二次抛物线,其凸向与q的指向相同。

在FS = 0处,弯矩图将产生极值。

2) 无荷载的梁段,q(x) = 0,FS = 常数,FS图为矩形,当FS= 0时,FS图与基线重合。

弯矩图为斜直线。

3) 在集中力F作用处,FS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F;弯矩图在该处出现尖角,且尖角的方向与F的指向相同。

在FS图变号处,M图中出现极值。

4) 在集中力偶Me作用处,FS图无变化;M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力偶Me的大小。

4.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当梁同时受几个荷载作用时,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很方便。

此时可不必求出支座反力。

如要作图3-4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可先绘出梁两端力偶MA、MB和集中力F分别作用时的弯矩图,再将两图的竖标叠加,即可求得所求的弯矩图,如图3-4所示。

实际作图时,先将两端弯矩MA、MB绘出并联以直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再以此虚线为基线绘出简支梁在荷载F 作用下的弯矩图。

值得注意的是竖标Fab/l仍应沿竖向量取(而不是从垂直于虚线的方向量取)。

最后所得的图线与水平基线之间的图形即为叠加后所得的弯矩图。

图3-4上述叠加法对直杆的任何区段都是适用的。

只需将直杆段的两端弯矩求出并连以直线(虚线),然后在此直线上再叠加相应简支梁在荷载下的弯矩图,这种方法称为区段叠加法或简支梁叠加法,也简称叠加法。

5(1) 求支座反力。

(2) 求控制截面的内力(分段、定点)。

所谓控制截面是指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的两侧截面、均布荷载的起点及终点等外力不连续点所在的截面。

用截面法求出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后在内力图的基线上用竖标标出。

(3)连线。

利用微分关系,将各控制截面之间内力图的形状绘出。

例3-1 试作图3-5(a)解:1.求支座反力ΣMB=0, FA=16 kN(↑);ΣMA=0, FB=40 kN(↑)ΣFy=16+40-8-8×4-16=02.绘FS图(1) 求控制截面的FS值。

FSAR = FSCL= 16kN;FSCR= FSD = 8 kN;FSGL= FSBR= 16 kN;FSBL= FSE = -24 kN(2) 求出上述各控制截面的剪力后,按微分关系联线即可绘出FS图,如图3-5(b)所示。

3.绘M图(1) 求控制截面的M值MA = 0;MC = 16×1 = 16 kN·m;MD = 16×2-8×1=24 kN·m;MG = 0,MB = -16×1 = -16 kN·mMFR = -16×2+40×1 = 8 kN·mMFL = -16×2+40×1-40 = -32 kN·mME = -16×3+40×2-40 = -8 kN·m图3-5(2) 根据微分关系,可绘出M图如图3-4(c) 所示。

在均布荷载作用区段DE,剪力图有变号处,在FS=0处对应截面M值应有极值,必须求出。

欲求M的最大值,可由图3-5(b)中求出截面所在位置x值,由得,x = 1 m取AI段为隔离体,由ΣMI=0,可得:MI= 16×3-8×2-8×1×1/2 = 28 kN·m。

§3-21. 多跨静定梁的组成多跨静定梁是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通过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联而组成的静定结构。

图3-7(a)为用于公路桥的多跨静定梁,其计算简图如图3-7(b)所示。

从几何组成看,多跨静定梁各部分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

如上述多跨静定梁中的AB 和CD部分均直接用三根链杆与基础相联,它们不依赖于其他部分的存在而能独立维持几何不变性,称为基本部分。

而BC梁必须依赖AB、CD部分才能维持几何不变。

必须依赖其他部分才能维持几何不变的部分,称为附属部分。

为了清晰地表示各部分之间的支承关系,可将基本部分画在下层,而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这样得到的图形称为层叠图,如图3-7(c)所示。

图3-72. 多跨静定梁的传力关系从受力分析看,当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上时,该部分能将荷载直接传向地基,而当荷载作用在附属部分上时,则必须通过基本部分才能传向地基。

故当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上时,只有该部分受力,附属部分不受力。

而当荷载作用在附属部分上时,除该部分受力外,基本部分也受力。

3. 多跨静定梁的计算步骤由上述传力关系可知,计算多跨静定梁的顺序应该是先附属部分,后基本部分。

即由最上层的附属部分开始,利用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后,将其反向作用在基本部分上,如图3-7(d)所示。

这样便把多跨静定梁拆成了若干根单跨梁,按单跨梁作内力图的方法,即可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从而可避免解联立方程。

例3-2 作图3-10(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解:(1) 画层叠图。

ABC与DEF部分为基本部分,CD部分为附属部分。

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基本部分画在下层,得到图3-10(b)所示的层叠图。

(2) 求反力。

先求附属部分BC的反力,将其反向作用在基本部分上,然后再求基本部分的反力,如图3-10(c)所示。

(3) 作内力图。

首先求出各单跨梁控制截面的M、FS值,然后按微分关系联线,也可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其内力图如图3-10(d)、(e)图3-10例3-3 如图3-11(a)所示为一两跨静定梁,承受均布荷载q,试确定铰D的位置,使梁内正、负弯矩峰值相等。

解:(1) 画层叠图,如图3-11(b)所示。

(2) 求各单跨梁的反力。

由本题题意可看出,只需求出FDy便可得出铰D的位置。

设铰D距B支座的距离为x,由ΣMA=0,可得出FDy = q(l-x)/2,如图3-11(c)所示。

(3) 绘M图。

如图3-11(d)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全梁的最大正弯矩发生在AD梁跨中截面,其值为q(l-x)2/8;最大负弯矩发生在B支座处,其值为q(l-x)x/2+qx2/2。

依题意,令正负弯矩峰值相等,即可得x = 0.172铰D的位置确定后,可作出弯矩图,如图3-11(e)所示,正负弯矩的峰值为0.0857q2。

图3-11如果改用两个跨度为的简支梁,弯矩图如图3-11(f)所示。

比较可知,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峰值比两跨简支梁的要小,是简支梁的68.6%。

一般而言,在荷载与跨度总长相同的情况下,多跨静定梁与一系列简支梁相比,材料用料较省,但由于有中间铰,使得构造上要复杂一些。

例3-4 试作图3-12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并求出各支座的反力。

解:按一般步骤是先求出各支座反力及铰结处的约束力,然后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但是,如果能熟练地应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以及叠加法,则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计算反力而首先绘出弯矩图。

有了弯矩图,剪力图即可根据微分关系或平衡条件求得。

对于弯矩图为直线的区段,可利用弯矩图的斜率来求剪力,如CE段梁的剪力值为至于剪力的正负号,看按以下方法确定:若弯矩图是从基线顺时针方向转的(以小于90°的转角),则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据此可知,应为正。

对于弯矩图为曲线的区段,可利用杆段的平衡条件来求得其两端剪力。

例如BC段梁,取BC梁为隔离体,由和可分别求得,剪力图作出后,可由结点平衡来求支座反力。

取结点为隔离体,由可得图3-12§3-3 静定平面刚架1. 刚架的组成及其特征刚架是由直杆组成的具有刚结点的结构。

静定平面刚架常见的形式有悬臂刚架(如图3-13所示站台雨棚)、简支刚架(如图3-14所示渡槽)及三铰刚架(如图3-15所示屋架)等。

当刚架受力变形时,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的夹角保持不变。

这种结点称为刚结点,具有刚结点是刚架的特点。

从变形角度看,在刚结点处各杆不能发生相对转动。

从受力角度看,刚结点可以承受和传递弯矩,因而在刚架中弯矩是其主要的内力。

图3-13 图3-14 图3-152. 刚架的内力计算关系或叠加法再作内力图。

(1) 支座反力的计算基之间是按两刚片规则组成时,支座反力有三个,可取整个刚架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求出反力;当刚架与地基之间是按三刚片规则组成时,支座反力有四个,除三个整体平衡方程外,还可利用中间铰处弯矩为零的条件建立一个补充方程,从而可求出四个支座反力;而当刚架是由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组成时,应先计算附属部分的反力,再计算基本部分的反力。

(2) 刚架中各杆的杆端内力刚架中控制截面大多即是各杆的杆端截面,故作内力图时,首先要用截面法求出各杆端内力。

在刚架中,剪力和轴力的正负号规定与梁相同,剪力图和轴力图可绘在杆件的任一侧,但必须注明正负号;弯矩则不规定正负号,但弯矩图应绘在杆件的受拉侧而不注正负号。

为了明确地表示刚架上不同截面的内力,尤其是区分汇交于同一结点的各杆端截面的内力而不致于混淆,在内力符号后引用两个下标:第一个下标表示内力所在的截面,第二个下标表示该截面所属杆件的另一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