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30题学生版

合集下载

小学生国学常识试题有答案实用一份

小学生国学常识试题有答案实用一份

小学生国学常识试题有答案实用一份小学生国学常识试题有答案 1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A、月亮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__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__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A)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 )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30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过关试题30题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1.D(宗法是旧时以家族为中心)2..C(亲表“内亲”,戚表“外亲”)3A(二世。

四世。

六世居左)4..D(嫡长子为“伯”,庶出长子为“孟”)5B(土神叫“社”,谷神叫“稷”)6.B(“崩”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7.C(“棺”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椁”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8.B 觐礼规定,天子不得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失礼。

9.D 诸侯途中相逢,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主,地远的一方为宾,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

10.B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封”。

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禅”。

11D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12.C殇:没有到成年就死去:如殇折,殇夭13.D庐冢:指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庐,房屋;冢,坟墓。

14.B 拜礼中最重的是稽首。

15. C 黔首是秦朝对平民的贱称。

16.B 车座以左为尊。

17.C 出恭是讳言大小便的说法。

18. B “袍”和“裙”是不分衣和裳的。

19. D 容臭是香囊。

20. D “觥筹交错”中的筹不是酒器,是酒筹,就是喝酒时做投壶游戏用的矢,类似竹签。

朝簪:指戴朝帽时所用的头替,笏板是上朝时拿在手上的,一般为象牙制作。

如《项脊轩志》:顷之,(祖母)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21.C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改元年,从汉武帝起多用年号)22.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选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表现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23.B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两天,不是春节。

且春节为喜庆节日,清明是祭奠追思的日子。

24.A时节纪月法,“孟”“仲”“季”分别按照一季中的三个月份的顺序来排的25.A仲秋指农历八月26D寻:不久;俄顷:一会儿;姑:暂且;素:向来27.A髡刑最轻,宫刑最重28.A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1 2 3 5 6)29.C《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

60道最新古代文化常识题

60道最新古代文化常识题

60道最新古代文化常识题古代文化一直吸引着很多人,那么要是我们想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常识,我们不妨通过以下小编收集的题目,来做学习和探讨。

60道最新古代文化常识题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 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鲁班的姓氏不是鲁,姬姓,公输氏,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学生版(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学生版(附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学生版(附答案)“古代文化常识题”专项练查看答案请点击【阅读原文】(时间:30分钟满分:69分)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学,我国汉代出现的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D.循吏,指循礼守法的官吏。

“循”在这里用“顺着,沿着”的引申义“依照,遵守”。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科举的科目之一。

隋置明经、进士二科,唐增至六科,以经义取者为明经,以诗赋取者为进士。

明经废于宋。

B.行在,“行在所”的简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行幸所到的地方。

C.社稷,土神和谷神。

古时君主为了祈求国家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谷神,“社稷”便成了国家的代称。

D.视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

“视”是观察、考察的意思。

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如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

B.疏,又称“奏议”或“奏章”,是臣子向帝王进言使用的文书的统称。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在古代,官员的父母亲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守丧。

即丁忧期间,不能为官。

D.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似簸箕。

这种姿势是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

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

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以“六艺”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C.在古代地理术语中,“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学生版

古代文化常识150题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准确,对的打“√”, 错的打“×”。

1 .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 .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6 .( 2015·全国卷Ⅰ) 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 .“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 . “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水平,就正式授予官职。

9 .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10 .( 2017·全国卷Ⅰ)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11 .“起复”、“夺情”都是指古代官员守丧期满后,被重新起用,回到原职。

12 .“终养”又称“归养”,是指因亲人年老或病重而辞官侍奉。

13 .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14 .( 2017·全国卷Ⅲ) 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5 .( 2016·全国卷Ⅱ)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16 .( 2016·全国卷) 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二)、皇室官职17 .统治天下的君主、帝王均称为“皇帝”,又称为“天子”。

小学历史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历史常识试题及答案

小学历史常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答案:C2. 唐朝时期,被尊称为“诗圣”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3. 下列哪一项不是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算盘答案:E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往来B. 宣扬国威C. 寻找宝藏D. 寻找新大陆答案:B5. 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是:A. 洋务运动B. 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D. 新文化运动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被汉朝皇帝______派遣到匈奴和亲。

答案:汉元帝2. 唐朝时期,著名的“开元盛世”是在______皇帝的统治下出现的。

答案:唐玄宗3.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______朝,结束于清朝的______年。

答案:隋朝;1905年4.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______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

答案:三次5.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统一了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货币;度量衡;文字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任命官员管理;二是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加强了国家的统一性;三是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四是修建长城,加强边防,抵御外敌入侵。

2. 请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治上,国家政治稳定,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二是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财政充裕;三是文化上,文学、艺术、科技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如唐诗、唐三彩等;四是外交上,唐朝与周边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对外贸易频繁,国际影响力大。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备知识(小学)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备知识(小学)

《战国策》)
32、西汉扬马指的是?(扬雄、司马相如) 33、请问秦汉之际受“胯下之辱”的是哪一位人物?(韩信) 34、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作者是?(曹操) 35、请问在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是哪一位人物?(诸葛亮) 36、请问和“草船借箭”这一成语相关的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哪位人物(诸葛亮) 37、请问“七步成诗”指的是哪一位诗人?(曹植) 38、乐府双璧指的是?( 《木兰词》、《孔雀东南飞》 ) 39、诗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 《长歌行》)
8、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作者是?(屈原) 9、屈宋指的是?(屈原、宋玉) 10、儒家至圣指的是? (孔子)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 《论语》) 1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 《论语》)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 《论语》) 14、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 《孟子》)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 《孟子》) 16、“孟母三迁”中的“孟母”指的是哪一位人物的母亲?(孟子)
110、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111、二八佳人是几岁的女孩?( 16 岁) 112、四大石窟中的莫高窟位于 ?(甘肃敦煌) 113、四大石窟中的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 114、中国第一座佛寺是?(白马寺) 115、中国书法、书画使用的是什么纸?(宣纸) 116、中国已经发现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117、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金文) 118、一甲子是多少年?( 60 年) 119、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代表《诗经》的(国风)和代表《楚辞》的(
/清团)
15、端午节传承是为了纪念那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16、端午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五月初五) 17、端午节有着吃什么事物的习俗?(粽子) 18、端午节这一天和雄黄酒是为了?(克制蛇、蝎等百虫) 19、什么节日有挂菖蒲、蒿草、艾叶的习俗?(端午节) 20、赛龙舟是什么节日的习俗?(端午节) 21、苏轼词“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描绘的是那个节日?(端午节) 22、七夕节是农历的那一天?(七月初七) 22、乞巧节指的是什么节日?(七夕节) 22、牛郎织女的传说家喻户晓,那么他们相会正好是我们的什么节日(七夕节) 23、穿针乞巧是什么节日的习俗?(七夕节) 24、“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描绘的什么节日?(七夕节)

日常三十题

日常三十题

日常三十题历史文化常识知识问答30题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2.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答案:京剧、国画、中医、书法。

3.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传入欧洲的时间是何时?答案: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公元7世纪,指南针传入欧洲的时间是13世纪,火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14世纪,印刷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是15世纪。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答案:《诗经》。

5.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什么?答案:《离骚》。

6.中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是什么?答案:《孔雀东南飞》。

7.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答案:《诗经》。

8.中国古代最早的散文总集是什么?答案:《尚书》。

9.中国古代最早的史书是什么?答案:《尚书》。

10.中国古代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是什么?答案:《春秋》。

11.中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什么?答案:《史记》。

12.中国古代最早的断代体史书是什么?答案:《汉书》。

13.中国古代最早的目录书是什么?答案:《汉书·艺文志》。

14.中国古代最早的地理书是什么?答案:《山海经》。

15.中国四大名园是指哪四个地方?答案: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16.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是指哪四个地方?答案:峨眉山、五台山、普陀山、九华山。

17.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指哪五个?答案: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18.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19..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指的是哪四部小说?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0.中国古代“四大名画”指的是哪四幅画?答案:《清明上河图》、《洛神赋图》、《簪花仕女图》、《五牛图》。

21.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指的是哪四位书法家?答案: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柳公权。

22.中国古代“四大名玉”指的是哪四种玉石?答案:和田玉、独山玉、蓝田玉、岫玉。

23.中国古代“四大名石”指的是哪四种石头?答案: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1.称韩愈为韩吏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和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

""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

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文化常识试题及答案)。

15.古代授官叫、,降官贬官叫、。

16.汉代郡的长官称,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和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和答案

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全套题库和答案为了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国学知识,我们特别整理了这套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题库和答案。

题库涵盖了诗词、成语、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学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一、诗词题目和答案1.1 单选题1. 以下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A. 李白B. 王之涣C. 杜甫答案:A2. 以下哪首诗是王之涣所作?A. 《登鹳雀楼》B. 《静夜思》C. 《望庐山瀑布》答案:A...1.2 多选题1. 以下哪些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A. 苏轼B. 柳宗元C. 王安石D. 李清照答案:A、B、C2. 以下哪些诗是唐代诗人所作?A. 《静夜思》B. 《登鹳雀楼》C. 《望庐山瀑布》D. 《咏柳》答案:A、B、C、D...二、成语题目和答案2.1 单选题1. 以下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A. 井底之蛙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答案:B2. 以下哪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做事勤奋,不懈努力”?A. 孜孜不倦B. 滥竽充数C. 半途而废答案:A...2.2 多选题1. 以下哪些成语与动物有关?A. 井底之蛙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对牛弹琴答案:A、B、D2. 以下哪些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A. 井底之蛙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对牛弹琴答案:A、B、D...三、历史文化题目和答案3.1 单选题1. 以下哪个朝代被称为“贞观之治”?A. 唐朝B. 宋朝C. 元朝答案:A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丞相?A. 曹操B. 诸葛亮C. 关羽答案:B...3.2 多选题1. 以下哪些历史事件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A. 孔子诞生B. 百家争鸣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屈原投江答案:A、B、D2.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角色?A. 曹操B. 诸葛亮C. 关羽D. 吕布答案:A、B、C...以上仅为部分题库和答案,如需更多内容,请随时联系我们。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国学试题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B.阴、阳C.文、武2.“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的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3.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A.黄帝B.张仲景C.秦始皇4.“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形式,它得名于()。

A.初演的两人都姓黄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伍子胥B.范蠡C.屈原7.“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A.新疆B.甘肃C.宁夏8.中医把人的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下面哪个不属于我国中医所说的“五脏”?()A.肺B.胃C.肝二、阅读思考题如何区分我国古代官员的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

汉代以禄石多寡作为官位高低的标志,例如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之类是二千石,县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禄石不同,月俸收入不同。

曹魏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阶,共有三十级。

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十八级。

隋唐时九品以内的职官称为流内,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

流外官经过考铨转授流内官,唐代称为入流。

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阶——隋代把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

唐代把前代散官官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通称为阶官。

例如文官阶是: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称特进,从二品称光禄大夫,等等。

六品及以下的文官阶称郎,例如正六品上称朝仪郎,正六品下称承仪郎,等等。

唐代采取前代各种将军和校尉的官号作为武官阶。

宋元明清都有阶官,只是名称和品级不尽相同而已。

(完整word)古代文化常识50题答案版

(完整word)古代文化常识50题答案版

(完整word)古代文化常识50题答案版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高二语文(此卷长期使用,请同学们妥善保管)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

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如“项脊轩”即是归有光的书斋名.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如“卑职知罪”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gǔ(不善)。

B。

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

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古代文化常识习题30道

古代文化常识习题30道
6、答案:C “致仕”指辞官或退休。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 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 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 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 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 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 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12、答案:A (“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 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 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 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 有“迁”“谪”“转”“徙”“改”“移”“补” 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 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 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 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8、答案:D (是古代君主、诸侯、大 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传主胡世宁就 是大臣)。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殿试,是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宫 廷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策问一场。 B.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尚书是古代官职; “政和”“建炎”和“绍兴”是皇帝年号。 C.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 外任;除,指降职或免去官职。 D.行伍,我国古代兵制,五人为伍,五伍为行, 后用“行伍”泛指军队。

9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9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什么?: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2. 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七十二贤”的有多少人?:答案:72人3.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答案:“风”是指各地民间歌谣,“雅”是指宫廷和贵族的诗歌,“颂”是祭祀用的诗歌。

4.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5.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答案:屈原6.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7. 京剧中“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哪五种角色行当?:答案:“生”指男性角色,“旦”指女性角色,“净”指花脸,“末”指老年男性角色,“丑”指滑稽角色或反派。

8. “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谁?:答案:三皇一般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9.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10.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哪三省?:答案: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11.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什么?:答案:“诗仙”12. 宋代词人苏轼的号是什么?:答案:东坡居士13.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4. 《史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司马迁15.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个城市?:答案:长安(今天的西安)16.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答案:1919年17. 中国的国粹指的是什么?:答案:京剧、国画、中医、武术18. 《论语》主要是记录谁的言论和思想?:答案:孔子及其弟子19.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案: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20. “八卦”的创始人是谁?:答案:伏羲2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答案:老子2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答案:楚汉战争23.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谁?:答案:王羲之24.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答案:张择端25. 中国的第一首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6. “贞观之治”指的是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答案:唐太宗李世民27.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答案:李时珍28.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29.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宋太祖赵匡胤30. 《离骚》的作者是谁?:答案:屈原31. “满江红”这种词牌名最初是由谁创作的?:答案:岳飞32.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谁?:答案:马致远33.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答案:吴国和魏国34.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答案:孙武35. “三曹”指的是哪三个人?:答案:曹操、曹丕、曹植36. “竹林七贤”中包括以下哪几个人?(列举三个即可):答案: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任选三个)37.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答案:王勃38.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答案:陶渊明39.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答案:张若虚40.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答案:《说文解字》41. “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种物品?:答案:笔、墨、纸、砚42. “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指的是什么?:答案: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43. “中庸之道”是谁提出的哲学思想?:答案:孔子44. 《周易》又称为哪一部经典?:答案:《易经》45. “庄周梦蝶”的故事出自哪本书?:答案:《庄子》46.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与哪位文学家有关?:答案:左思47.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场战役?:答案:巨鹿之战48.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49. “胡服骑射”的典故与哪位战国君主有关?:答案:赵武灵王50.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答案:司马光51. “精忠报国”四个字是谁刺在身上的?:答案:岳飞52.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勾践53. 《金刚经》的中文译本最初的译者是谁?:答案:鸠摩罗什54.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事件?:答案:淝水之战55.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答案:王实甫56.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答案:赵高57.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答案:蒲松龄58. “孟母三迁”的故事与哪位古代思想家的母亲有关?:答案:孟子59.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答案:吴敬梓60. “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与哪部古籍有关?:答案:《庄子》61.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是谁?:答案:兰陵笑笑生(实际作者有争议)62.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蔺相如63. 《围炉诗话》的作者是谁?:答案:袁枚64.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廉颇65.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故事?:答案:商末周初66.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谁的书法?:答案:王羲之67.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神话传说、地理、民俗、动植物等方面的百科全书68. “萧规曹随”这个成语与哪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答案:萧何、曹参69.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编纂的?:答案:明朝70. “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答案:《韩非子》71.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医学经典著作72.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叶公(沈诸梁)73.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谁?:答案:李诫74. “图穷匕见”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答案:《战国策》75. 《茶经》的作者是谁?:答案:陆羽76.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项羽77. 《九章算术》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数学著作78. “东床快婿”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王羲之79.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答案:贾思勰80. “约法三章”是谁提出的?:答案:刘邦(汉高祖)81. 《康熙字典》是哪个朝代编纂的?:答案:清朝82.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刘禅(阿斗)83. 《容斋随笔》的作者是谁?:答案:洪迈84.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吕不韦85.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徐霞客86. “请君入瓮”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来俊臣、周兴(二人相关)87. 《洗髓经》的作者是谁?:答案:慧可(达摩祖师的二祖)88. “鸿篇巨制”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哪部书?:答案:《清庙》等祭祀用的大型乐章(但此成语现多用于形容规模宏大的著作)89. 《尔雅》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词典、训诂学著作,解释古代词语意义及分类的工具书。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含答案)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8."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9.B (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 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 (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

“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

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

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

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

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

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

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

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

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

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

“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

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

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六亲泛指亲属。

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

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

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

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

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

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

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五常“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

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

一般来说,“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有时也称为“孟”,但二者有区别。

嫡长子称为“孟”,庶出长子称为“伯”。

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

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

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毛色纯一的叫“牺”。

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

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

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

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

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

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

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

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

“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

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

“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

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

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

“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

“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

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

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

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会出兵征伐。

B.觐:朝拜皇帝。

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

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

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觐礼规定,天子要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表明天子有礼。

C.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

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

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

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

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

诸侯相聘,使者还带着玉帛,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

D.国家之间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称。

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彼国往此国叫“聘”。

9.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誓”。

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

举行这种仪式,不要杀牲、歃血。

B.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

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

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

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

C.歃血: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

结盟之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

D.遇: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就叫“遇”。

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

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宾,地远的一方为主,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

10.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祖:古代践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

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

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

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去举行。

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禅”。

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封”。

C.斋戒: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

D.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11.以下古代宗法中关于祭祀之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这是一种礼制,凡重要器物制成,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

B.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C.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

D.少牢:古代祭品,指猪一头。

12.、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崩: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

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

C.殇:古代称成年人死为殇。

D.死:古代平民之死亡。

13.、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殓:给尸体穿衣下棺。

也叫”入殓”。

殡:古代指殓而未葬。

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B.旧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

C.七七: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

D.庐冢:也作”庐墓”。

古时指为父母或师长而修的坟墓。

庐,房屋;冢,坟墓。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坐是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

坐席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坐席时要尽量把身体靠后坐一点,以表示谦虚恭敬。

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

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素拜。

此外还有稽首、顿首、空首等。

C.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

D.执手是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

如《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士是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称谓,在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

B.小人是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

又指道德低下的人。

另外,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称。

C.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贵族阶层的称呼。

D.百姓是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

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

B.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右为尊。

C.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左迁”。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讳言“钱”字,所以把请人作诗作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两汉将买官叫做“铜臭”。

B.避讳主要分两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

C.古人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入土,出恭。

D.《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素追于宇内。

”“更衣”讳言大小便的说法。

18. 以下关于古代的服饰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百姓只能用巾包头。

巾又称梢头、幅巾、巾幘。

唐朝时称幞头,后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乌纱帽”。

B 古人穿衣称“上衣下裳”,“襦”“袍”属于上衣,“裙”“裤”属于下裳。

C 古人的鞋,又称屦、履,分革、丝、麻、草四种。

革履、丝鞋是有钱人才能穿的。

D古代的袴只有两个裤筒,没有裆。

裈(裩)是大裤衩。

煞风景的行为“花上晒裩”,就是指在花上晒裤衩。

19. 下列关于官员服饰说法错误的是()A 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武官官服皆为兽。

B唐宋时期,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

白色庶人可以穿。

C 布衣、褐衣、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

“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D 环、玦、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饰。

《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0. 下列关于古代器物说法错误的是()A 鼎、镬、鬲、甑、釜都是古代煮或蒸东西的器具。

豆、笾、箪都是盛东西的的器具。

B 尊(也作樽)、壶、觞、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箪食壶.浆”、“一樽.还酹江月”“觥.筹交错”提到的就是酒器。

C 榻、床是古代坐具,形似床而较矮。

几、案是古代桌子。

D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

朝簪:朝廷官员上朝时手拿的笏板。

2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的纪年法是属于()A干支纪年法B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C年号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法2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3.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A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B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

在春节前一、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