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练习题总结,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第一章单元过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窒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3.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通过尿液排出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Na+、K+以重吸收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4.下列关于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中组织胺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B.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小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C.组织细胞代谢减弱,代谢产物减少时,引起组织液浓度下降D.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或细胞内蛋白质减少,使血浆浓度降低或细胞内液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5.人体血液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纤维素B.尿素C.激素D.维生素6.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减少C.组织液增加D.淋巴减少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8.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有下降趋势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神经调节紊乱造成的,与体液调节无关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9.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患肌无力病10.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11、人体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附答案)

第1章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人体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组织液、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2.人体出现组织水肿不可能是因为()A.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B.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C.血糖含量过高D.淋巴循环受阻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细胞核中DNA含量相对稳定B.血浆渗透压相对稳定C.血糖含量相对稳定D.血浆pH相对稳定4.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B.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指标都在一定范围内波动C.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就不会生病D.体内多对缓冲物质对维持体液pH相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5.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标号②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抗体与相应抗原的特异性结合B.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液中的含量先增后减C.人喝醋后,血浆中的pH不会下降D.细胞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可以不经过细胞膜7.“春捂秋冻”的意思是()A.秋冻身体健康B.捂是要适应冷的环境C.帮助机体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D.增加机体的产热抗冻能力8.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除哪项外,下列事实都支持这一观点()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9.下图为人体局部内环境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液体的pH能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2-4有关B.③中有氧呼吸的最终产物可参加体液调节C.①中液体有蛋白质,④中液体没有蛋白质D.②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③中的低10.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B.血红蛋白、氨基酸、激素、葡萄糖和CO2都是内环境的成分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保持不变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11.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12.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物质含量差别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13.下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直接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A.①B.②C.③D.④1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碳酸氢钠中和体内产生的过多的乳酸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蛋白质氧化分解D.胰岛素的合成15.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1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缓冲物质的主要作用是调节血浆渗透压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血浆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可作为评价内环境的指标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17.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主要成分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18.高等动物和人的内环境必须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维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维持稳态需要各种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2.下列有关血浆pH和渗透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吊针时,常配以0.9%的生理盐水,其目的主要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B.正常情况下血浆pH为7.34~7.54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D.两者都属于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3.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①小腿抽搐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①尿毒症①组织水肿A. ①①①B. ①①①C. ①①①D. ①①①4.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体液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B.泪液、尿液和消化液均不属于体液C.饮水过多,会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D.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发生在内环境中5.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①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处于绝对稳定状态①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①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即使外界环境剧变,人体也能保持稳态的平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7.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8.下列哪些离子在人血浆渗透压中起主要作用()A.钠离子和钾离子B.钠离子和氯离子C.钾离子和氯离子D.碳酸氢根离子和磷酸氢根离子9.下列关于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正确的是()A.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代谢废物的排出只能通过肾脏C.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实现间接的物质交换D.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结构获得10.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①①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①等处的渗透压会降低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水、无机盐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 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11.如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若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D. ①为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等物质可与淋巴进行交换,以避免营养物质的浪费1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血浆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①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B. ①属于血浆,①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①增多C. ①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分子13.下列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表示的含义相同B.由乙图可知,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C.甲图中淋巴和组织液是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D.由乙图可知,一般内环境中的氧气浓度比细胞内液中的高14.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B.内环境的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C.内环境稳态能使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理化性质处于一种不变状态D.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5.下列不属于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是()A.渗透压B. pHC.温度D.酶的活性1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若被破坏就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导致疾病。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推荐文档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食输碇逬(消化.吸收侔用)4俏址系绽 ■■比歸術秋(运输作用) 薄界物质、jfi 环軽1 _氛气」上 二慨化碳.少处水 其氽的代删 图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二、答案和提示(一) 问题探讨 1. 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 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 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 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 思考与讨论 11. 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 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 )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 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1生物必修3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的环境 单堀匏生物(细胞宜搖与丹那环驟港 杼物廣交换} 参纳岂主物f 细昭外液的慮分 细和夕卜戕 「计么足锂态 I 內坏境穂态』花峦的幅节规制翔側外楝的港邀压. 證您処生命垂统 的特征*也是执 体存皓的釆件. '它让稈_・6细胞 令耳、父靠所石 细胞共建 、资料内 泌尿系统4 ii (.肤-—(排泄作就% fit 芥樹威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及习题

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1.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_____)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 ) 血浆淋巴(淋巴循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成分水, ___ __ , __ ___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 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__________ ,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血浆化学成分的_____及_____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_____ ,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渗透压.无机盐在维持血浆___ __,___ __ 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一般来说,___ __越多,_____ 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和__ ___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_____ ,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维持细胞_____ 的重要因素。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_____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_________ NaH2PO4/Na2HPO4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内环境是_______ 与_______ 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_______ ,呼吸系统,_______ ,_______ 系统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_______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 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三章测试题

第一、二、三章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唾液淀粉酶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下列哪些疾病是由内环境稳态的破坏直接引起的()①血友病②色盲③糖尿病④尿毒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4.在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5.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6.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会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D.pH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独立完成的7.如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②可以进入A、C、DB.血浆蛋白主要存在于B中C.O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8.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A.血浆中尿素过多B.皮下脂肪积存过多C.血糖含量过少D.血浆蛋白质含量过少9.学生甲在进行1500 m比赛时,刚跑至1000 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A.碳酸B.乳酸C.二氧化碳D.胃酸10.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是()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消化C.消化酶活性受影响D.抑制消化酶的分泌1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测试(答案)Chapter 1: Passing the Unit1.Multiple Choice ns1.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component of the human body's internal environment?a。

Plasma。

tissue fluid。

and lymphb。

Hemoglobin。

O2.and glucosec。

Glucose。

CO2.and insulind。

Hormones。

neurotransmitter vesicles。

and amino acids Answer: a2.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part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mammals and humans?a。

Gases in the alveoli of the lungsb。

Digestive juices in the small intestinec。

Plasma in the heart chambersd。

Urine in the bladderAnswer: d3.Which of the following XXX incorrect?a。

XXX plasma。

tissue fluid。

and lymph.b。

XXX.c。

Plasma is the most active part of the internal XXX.d。

Na+ and K+ enter the internal XXX.Answer: b4.Which of the following XXX incorrect?a。

XXX。

XXX release increases capillary permeability。

XXX fluid。

XXX.b。

When small lymphatic vessels are obstructed。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 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单选题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A.维持体温处于较低水平B.使体内各处pH保持相同C.保持体内渗透压绝对不变D.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2.下列有关人体内的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为细胞外液D.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3.下列所述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稳态范畴的是()A.血糖的平衡B.水盐的平衡C.血红蛋白的平衡D.温度的平衡4.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5。

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下的伤员,保持内环境的稳态能加大生存机会,对内环境稳态起调节作用的机制是()A.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B.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C.泌尿系统和神经系统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6。

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C.无机盐D.血浆蛋白7.如图为恒温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请据图判断下列正确的是()①3中的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②图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2,氧气浓度最高的是4 ③正常情况下图中的2不能穿过1进入5 ④3液成分与5液成分相比,含蛋白质较多⑤如果该动物的肾小球病变(产生蛋白尿),可能会导致5中液体增多A.上述说法都不正确B.只有一种说法正确C.有2种说法正确D. 3种说法正确8.下列几种物质中,不属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 )A.血浆中的Na+和Cl﹣B.神经细胞释放的递质C. 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D.胃腺分泌的胃酸9.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10。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三生物必修三—第一章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本章练测(人教版必修3)一、非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浓度差异最大的一组是()A.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B.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C.血浆与组织液的Cl-D.组织液与淋巴的Na+2.下列哪项不是由人体内环境成清楚显变更引起的病症?()A.浮肿B.手足抽搐C.贫血D.尿毒症3.正常状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汲取O2的数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O2的浓度B.细胞膜上O2载体的数量C.细胞液中CO2的浓度D.细胞中ATP的数量4.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A.甲状腺激素、O2、尿素、小分子蛋白质B.氨基酸、麦芽糖、CO2、Na+C.蛋白酶、Ca2+、血红蛋白、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5.人体内环境必需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保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干脆关系的是()A.尿液与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CO2浓度上升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与废物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都存在于细胞内B.体液构成人体内细胞生活的干脆环境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两局部D.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与淋巴三局部7.(2012·北京海淀区模拟)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展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淌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②为肝脏细胞,则①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B.④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C.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详细环境是③④⑤D.③④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互相交换8.血浆中Na+与Cl-起的作用是()A.维持体温B.维持血浆的酸碱度C.维持血浆的浸透压D.维持血浆的黏稠度9.(2012·山东聊城模拟)下列物质中,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一组是()①抗体②激素③糖原④呼吸氧化酶⑤染色体⑥胰淀粉酶⑦无机盐A.①②③⑥B.②④⑥⑦C.①②⑤⑦D.①②⑦10.下列关于浸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浸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B.溶液中溶质微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C.血浆浸透压主要与无机盐离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细胞外液浸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多则浸透压大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下实现的B.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与去除功能实现的C.猛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的pH会发生较大的变更D.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组成12.稳态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A.酶促反响速率的加快B.儿童患佝偻病C.细胞代谢紊乱D.成年人出现抽筋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14.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整的描绘,不正确的是()A.通过人体自身调整实现B.包括水与无机盐平衡的调整C.包括pH的调整、血糖的调整D.体温的调整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整的范畴15.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肯定不会发生疾病B.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响的正常进展C.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D.稳态是机体进展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6.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需与血浆浓度根本一样,其缘由是()A.维持内环境浸透压的稳定B.使体内增加水分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D.使体内养分物质保持稳定1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B.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对血浆的酸碱度起缓冲作用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靠于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D.内环境的稳态是体液调整的结果18.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上升等病症。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第 1 章第 1 节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激素④激素、细胞内液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组成成分有水、O2和CO2等气体,以及各种无机离子;脂质、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维生素、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及细胞代谢的废物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组成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答案: A 2.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

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浓度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B.②C.③D.④解析:题干中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渗透压<组织液渗透压,组织液会从血浆中渗透吸水,从而使组织液增多。

答案:B3.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是图中的⑥B.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降低,使图中液体②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细胞①和③生活的具体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了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指图中的②解析:首先识别图中各结构的名称: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②为组织液,③为组织细胞,④为淋巴,⑤为血浆,⑥为红细胞。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形态为镰刀型,A 正确;组织液增加会引起组织水肿,B 正确;烫伤后出现的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 正确;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是由一层细胞构成的,这层细胞的内侧液体是血浆,外侧液体是组织液,C 错误。

答案: C4.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解析:组织液与血浆相互渗透,组织液渗透进入淋巴管形成淋巴,但淋巴不能回渗到组织液,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汇集后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分×14=28分)1.下列各项中,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腔B.牛奶被饮入胃中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里D.胰岛素被注射到皮下组织中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B.组织间隙积累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0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 5 C.6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9.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盐分的量()A.盐增多,糖未增多B.糖增多,盐未增多C.两者都增多D两者都未增多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3.人血液不可能出现的是()A、纤维蛋白原B、激素C、纤维素D、淋巴细胞14.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练习.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综合练习.总结

一、选择题(新课标Ⅰ卷) 1. 内环境稳态是保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需条件,以下表达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固有益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益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响的正常进行C.保持内环境中 Na+、 K+浓度的相对稳固有益于保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喜悦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供给能量,有益于生命活动的进行(新课标Ⅱ卷) 2.对于正常状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表达,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停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向均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江苏卷) 3. 以下对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理的表达,错误..的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经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加机体产热调理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理,也受神经调理D.饮水不足会惹起垂体开释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会合管重汲取水(海南卷) 4.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必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必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添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添D.血浆浸透压快速高升(上海卷) 5.有机磷农药可克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A.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逝B.封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C.乙酰胆碱连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D.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明显变化6.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交融需要Ca2+ 参加,以下有关突触传达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若瞬时增大突触前膜对组织液中Ca2+的通透性,可使突触后膜连续喜悦B.突触前膜开释递质的过程表现了细胞膜的构造特色C.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联合后进入细胞内,进而惹起突触后膜喜悦或克制D.若突触小泡开释的是克制性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安徽卷) 7. 给狗喂食会惹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节:1、人体的体液由存在于细胞内的和存在于细胞外的组成。

2、由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主要包括、和等。

3、用箭头连接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

5、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溶液。

6、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7、溶液渗透压与溶液的成正比。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和。

8、正常人的血浆近性,血浆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等离子有关。

9、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0、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环境是和;毛细淋巴管的直接环境是和。

11、目前普遍认为,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1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的必要条件。

稳态遭到破坏,会出现细胞代谢。

习题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 、HPO 2-等参与维持血浆pH 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4.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B.② 中含激素、血红蛋白、乳酸、CO2等物质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7.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 的变化趋势、引起pH 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1、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扩散与渗透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4、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C.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D. 细胞内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血浆和淋巴中含量很少7、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A.喝牛奶,进入胃中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C.口服抗菌药物D.肌肉注射青霉素9、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①胆汁②胰液③血浆④淋巴⑤原尿⑥脑脊液⑦组织液⑧核液⑨细胞内液⑩胃液A.③④⑥⑦⑧⑨B.③④⑤⑦⑨⑩C.②③④⑤⑦⑨D.①②③④⑤⑦10、人体发生花粉过敏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B.组织液增加C.组织液减少D.淋巴减少11、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 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A、B、C 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12、由于轻微创伤使小腿某处皮下青紫并且局部水肿,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B.毛细淋巴管破裂,淋巴外流,使局部组织液回渗到血管C.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D.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使局部组织液含量减少1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A.血浆B.组织液C.淋巴D.消化液14、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消化道、组织液、淋巴D.淋巴、组织液16、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可以进入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③C.图中02浓度最低的液体是③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其中①②④属于内环境2.通常情况下,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C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D.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3.组织液大量积累在组织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毛细淋巴管阻塞C.毛细血管破裂,部分血液外流,使局部组织液渗透压增高D.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5.血浆中的水来自()A.组织液B.血浆、消化道C.淋巴、组织液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成分的是()A.CO2、血浆蛋白B.神经递质、Na+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有氧呼吸的酶8.人体组织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的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淋巴D.血浆9、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10、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 )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11、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 发生剧烈的变化。

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 )A.碳酸氢钠B.碳酸C.三磷酸腺苷D.钾离子12、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1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各组成成分的关系,正确的是( )20、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 )A.3 B.5 C.6 D.1021、如图表示血液、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示意图,指出图中哪个箭头表示是错误的? ()A.①中性粒细胞B.②组织液C·③水 D .④红细胞25、在正常情况下,下列哪种蛋白质存在于内环境中?( )A.淀粉酶B.脂肪酶C.溶菌酶D.抗体3.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B.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 C02和吸入 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4.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加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钙离子B.呼吸酶C.葡萄糖D.血浆蛋白6.人体组织液中的 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化分子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A.2 B.2 C.3 D.67.大气中的氧气要与人的血红蛋白结合,需要穿过几层磷脂分子( )A.3B. 5 C.6 D.108.人体血液的pH7.35~7.45,能维持pH 范围而变化不大,主要是因为血液中含有下列哪对物质()A、NaCl——HClB、NaHCO3——H2CO3C、NaOH——HClD、NaHCO3——NaCl10.当人体进行深呼吸时,血液中的pH 与平静呼吸时相比,暂时会( )A.增大B.减小C.不变D.趋于酸性11.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蛙的代谢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的是( )12.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的途径是(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14. 人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 浓度的食盐水相当。

而浸在y 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 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

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B.y>z>zC.z>y>zD.z>x>y15.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作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1 取稀释尿液2ml ;○2 加0.1g/ml NaOH 溶液2ml,摇匀;○3 加0.01 g/ml CuSO4溶液3~4 滴,摇匀;○4 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

此病人可能患()A. 糖尿病B.肾小球肾炎C. 脂肪肝D.过敏性皮炎16.下列疾病与内环境的稳态无关的是()○1 糖尿病○2 抽搐○3 色盲○4 性腺发育不全A.○1 ○2 B. ○2 ○3 C. ○3 ○4 D. ○1 ○41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到细胞间隙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从细胞间隙吸收回的液体b 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 之间的关系是()A. a=bB.a=b+cC. a=cD.a>b+c18.刚进入西藏的上海援藏干部,对高原缺氧环境所产生的生理性反应是()①造血功能增强,红细胞数增多②呼吸频率加快③细胞大多以无氧呼吸获得能量④心率加快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20.肾小管与周围毛细血管间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原尿中的葡萄糖浓度明显提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量将会()A. 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22.(14 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

以氧气为例,氧气从血液中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通过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

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

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5)如果该图为肝脏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则B 端与A 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6)如果图中①细胞为B 淋巴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部位(填标号)。

12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3箭头图4含有较多的蛋白质5盐6渗透压酸碱度温度7洪都无机盐蛋白质钠离子Na+ 氯离子Cl-8中HCO3- HPO4 2-9内环境10血浆组织液淋巴组织液11神经-体液-免疫有一定限度12正常生命活动紊乱1 解析: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