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1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
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原则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原则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是社会的主要创造者和推动力量,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历史阶段,但也是暂时的、矛盾的和不可持续的。
无产阶级最终会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是劳动。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这一基本规律。
劳动价值论对于理解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是因为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为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之一,巩固和发展这一理论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
1.2 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之一。
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核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劳动是创造一切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劳动价值论正是揭示了劳动与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理解商品经济的运行规律提供了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是分析社会财富分配问题的重要依据。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是商品,劳动力的价值决定了工资水平,而剩余价值的归属是劳资关系的核心问题。
只有通过劳动价值论的分析,我们才能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剥削的方式。
劳动价值论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下,劳动价值论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处理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更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现实的有力工具。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劳动价值理论
思考题
• 1、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2、简述商品经济在我国存在的条件。
• 3、为何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 • 4、马克思关于劳动二重性的学说。 • 5、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因素 • 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 • 7、既然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者为
• 通货膨胀:是指投入流通中的纸币量超过商品流通 量中的实际需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和物价普遍持 续上涨的现象。
• 分析通货膨胀原因,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主讲:毛孟凯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 凯恩斯写道:通货膨胀的伤害主要在于改 变财富的分配,而通货紧缩的破坏力则主 要是阻碍财富的产生。“所以说,通货膨 胀不公平,不聪明。只要不是德国那种过 度通货膨胀,两害相比,还是通货紧缩的 害处更大,因为在一个陷入贫困的世界上, 通货紧缩加剧失业,而不是损害‘食利 者’。”
解释:①客观条件,②主观条件,③简单劳动。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关系。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时间的关系 3、动态变化
主讲:毛孟凯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主要有 • 1、生产工具的改进、创新和利用程度; • 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 3、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
主讲:毛孟凯
二、货币的本质
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三、货币的职能
• 1、 价值尺度,即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 1)为什么可以充当价值尺度? • 2)充当价值尺度的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 2、 流通手段,即成为商品交换的媒介。 • 1)是一切现实货币或货币符号。 • 2)有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 3、贮藏手段 • 4、支付手段,即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支付税赋、工资等。 • 1)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经济危机的可能
【三维设计】高二政治人教版选修二课下作业:专题二第二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价值与使用价值两个因素,这是因为()①凡是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②没有价值的物品,虽然有使用价值也不能成为商品③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④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必然有价值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一切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就不会有价值,价值总是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
但是,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
答案:C2.商品的价值是()①由抽象劳动创造的②商品的社会属性③生产商品耗费的有用劳动④商品的本质属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生产商品耗费的有用劳动即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故③不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和本质属性,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①②④均符合题意。
答案:B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________决定的。
()A.商品的自然属性B.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C.生产资料私有制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解析: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答案:B4.体现在劳动中的二重性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解析: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
答案:A5.价值规律调节社会劳动在各个部门的分配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A.价格始终同价值相等B.价格高于价值C.价格低于价值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解析: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价格随着供求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答案:D6.关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互为基础和前提B.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寓于使用价值中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解析: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高中政治选修2精品课件:2.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归纳提升 正确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 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 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 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3)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1)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答案 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答案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案 劳动二重性学说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它阐明了 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 价值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 础。马克思利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并 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论。劳动二重 性学说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
提示
4.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因素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 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 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 一般等价物。 二、价值规律理论 1.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 价值量 相等的原则进行。
内容索引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达标检测
自主学习
一、商品、货币理论 1.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 劳动产品。 (2)使用价值和 价值 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 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温馨提醒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但是,生产者和消 费者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生产者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必须让渡使用价值;购买者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必须支付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强烈推荐)
热点透视
•
2010年9月12日新华社报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
统计局1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
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上涨。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
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0.2百分
点。
•
针对房价过高的实际,自2006年开始国家不断加
强对土地使用的整顿、加大对个人购房转让的整顿、提
对比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必要 肯定并纠正了斯密的论述
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 值的提出
认识到:交换价值不由使用价值决定
未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有 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 二元论
①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大卫.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理论——
相同点
都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 度,都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决定
两位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对比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 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定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劳动价值的形成和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首先,劳动价值的形成。
劳动价值是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些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者通过劳动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有用价值,这个过程称为劳动的有用性。
而在商品交换中,劳动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
因此,劳动价值的形成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其次,劳动价值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交换是通过货币来实现的,而货币是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体现为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劳动价值是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基础。
在商品交换中,劳动价值决定着商品的相对交换比价,也就是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这就是所谓的“劳动价值规律”,即商品交换中的价值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揭示了商品交换的内在规律。
劳动价值论的提出,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未来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实际生产中,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也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生产者应当根据劳动价值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过程,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商品的价值,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总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核心,对于揭示商品经济的本质规律,对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矛盾,对于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
浅谈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2. 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3. 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4. 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5.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概述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劳动价值观是其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此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即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
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认为,个体的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其价值取决于其所含有的必要生活资料的数量。
因此,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资本家所剥削的价值。
二、劳动价值论对经济思想的影响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激发了经济学家对劳动和价值关系的深刻思考。
它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价值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和价值分配理论等方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成为了经济学中的经典命题。
三、评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是一种矛盾的价值理论。
虽然其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劳动价值论同样也存在着一些缺陷。
如:它只能适用于简单商品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复杂商品经济的形式也更加普遍。
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需要与现实经济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四、解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在现代经济中的应用在现代经济中,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当重要。
例如,劳动力的薪酬、商品的定价、纳税方法和政府公共物品的提供等都与劳动价值学说有关。
然而,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变化,劳动价值学说的适用性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观与现代价值理论的比较在现代经济学领域,有许多不同的价值理论,如效用价值学派、主观价值学派、价值链理论等等。
相对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些价值理论更加现代化和科学。
在理论和实践中,价值理论的适用性更为广泛。
案例:1. 一部手机的价值大约是人工制造所需劳动时间的10倍。
解析:换句话说,这就是说,对于一部手机的价值来说,其中90%来自非物质价值,而仅有10%的价值是由劳动力所创造的。
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
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由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观点贯穿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中,所以应当从马克思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出发来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内涵。
同时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本文将通过阐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内涵,分析其理论与实践意义。
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发展及各大文献的相关论述,总结自己关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观点。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理论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发展劳动价值论,即劳动创造价值。
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揭示商品内在矛盾的科学理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是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的指针。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基础和出发点,深刻认识解读劳动价值论对于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现实生活和工作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深化开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期、机遇期、挑战期,深入研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研究指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一个关于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及商品生产、交换遵循价值规律的逻辑紧密、内容丰富、结构完整、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其包括:1、价值实体,也就是劳动。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二因素理论指的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在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学说中,马克思强调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两种属性。
2、价值量的尺度,就是劳动时间。
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指出:“使用价值或财物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找里面。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 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 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
(1)它首先是把价值现象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考察,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的普遍内 容。而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象。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坚 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不同于从某种客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尺度”的理解,用主客体 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产生的秘密和价值的本质。它指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 和能力之间的一种统一,是世界的存在对人的意义;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之中。这样,它对价值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就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过程相联系,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 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系。而不是象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人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表现,也 不是象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3.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简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理论的基本内涵:1.科学的劳动价值论2.劳动的二重性理论3.劳动力商品理论4.劳动与人的本质理论1.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理论表示,商品的价值来源于凝固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换言之,商品的价值依赖于人类的抽象劳动。
具体内容而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三部分:一就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指出商品价值具备二重性,包含价值和使用价值。
其中,价值就是商品中凝固的无差别劳动,使用价值则所指的就是商品对人的可以采用性。
通过商品价值二重性理论,马克思明晰了阐明出来商品就是用以互换的劳动产品的本质。
二就是商品价值量理论,马克思指出,劳动就是有价值的,其可以通过商品市场和消费者证实。
因此,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并不由个人劳动时间同意,而依赖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这一理论不仅多样了劳动价值的内涵,还将其推向课堂教学层面。
三就是价值规律理论。
马克思指出,商品的价格可以紧紧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并按照价值成正比的原则展开互换。
2.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在马克思劳动理论范畴内占有着关键地位,就是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其他有关理论的基础[2]。
马克思基于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理论的抨击,创造性地明确提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备二重性:一就是具体内容的劳动,其目的是生产出来满足用户人们消费市场需求的产品。
这种劳动不仅存有生产原料上的差异,还主要整体表现在劳动形式上的差异。
此外,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具备永恒性,只不过劳动形态本身可以随着历史的进步而不断变化。
二就是抽象化的劳动,也就是通常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马克思指出,如果不考量具体内容的劳动形态,那么所有的人类劳动均可视作劳动者体力或脑力的消耗,也就是生理学意义上的.花费。
经济常识专题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
注: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的的表示方法:
1、每个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出来的产 品数量
2、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时间 价值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货币理论
问题探究之二
能后才能从事的劳动,为复杂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劳动表现为倍加的简单劳动。所以在 同样的时间里,复杂劳动能创造出更多的、 更大的价值。
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 < 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
(四)货币的起源与本质 (经济生活中已学过) 探究三:
阅读教材P28第二个方框中的内容,回忆经济 生活中已学过的关天货币的知识,思考: ⑴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征途》实现轻松跨越服务区,让玩家跨 越服务区互动、PK、聊天和交友。 此外, 该款游戏还设计了诸如“财产保护”等特色 功能,保障玩家利益。
? 《领征先优途势》
技术不再领先
个别劳动 生产率高
个别劳动时间 低于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商品价值 量减少
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缩短
技术提高
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3)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
抽象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
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①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具体劳动 和自然物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源泉; 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注意:二者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
①贮藏手段 ⑵其它职能 ②支付手段
第二讲马克思关于劳动理论
•
当然,我们应当明确,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各种形式的劳动都体现了社会分工,
有的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有的属于
不创造价值但对社会有益的非生产劳动(如
党政机关的工作、社会公共服务等)。不能
把生产劳动拓宽到一切社会需要的有益的
职业领域,如果把所有有益的劳动都说成
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或者把一切与国内生
产总值相关的活动都看作是生产劳动,这
• (2)在对商品价值形成过程的考察 中,他论证了,生产商品的劳动存在 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私 人劳动只有经过迂回曲折的道路,经 过市场上的商品交换,才能被承认为 社会劳动;
• (3)在对价值量的进一步考察中, 他揭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 指出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少 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
第二讲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理论
•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 • 二、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劳动的理论 • 三、劳动内涵的深化与外延的拓展 • 四、各种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
• 1、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问题
•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中长 期争论不休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
• (3)科技劳动对生产和经济生活 的作用日益突出
•
严格来说,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主
要指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侧重于探索未知世
界,属于认知领域的范畴,是潜在的生产力;而
技术是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际经验去开发新技能、
新工艺、新流程、创造新产品,它更强调改造世
界,侧重于对已有知识的运用和实践。因此,技
• 4、当代劳动的新特点
• 人类社会的劳动与生产力的发展紧密相 联,生产力的每一次飞跃都推进了社会分 工与劳动形式的发展。与马克思所处的时 代相比,当今世界的劳动出现了一系列的 新变化:
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关键词: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当代价值、社会主义一、引言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影响深遥,至今依旧产生着重大影响。
其中,马克思的劳动解放理论是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刻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者受到的剥削和压迫。
在当今时代,劳动解放依旧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旨在从马克思的劳动解放观出发,探讨劳动解放的定义、特点以及实现路径,继而探究现代劳动解放理念在我国的运用和实践。
二、马克思劳动解放理论概述1. 劳动解放的定义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进步,而实现这一目标务必通过劳动解放。
劳动解放的详尽含义是,使劳动者从被动地、被迫地进行生产劳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而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能力。
这种劳动解放不仅指解放劳动者的身体,还指解放他们的思想和意识,使之获得自由而充分的进步空间。
2. 劳动解放的特点劳动解放的特点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解放劳动者的身体。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往往处于口粮社会、无产者社会和红色社会的地位下,被迫从事重复性劳动、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等体力劳动,长期累积下来给他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不行逆转的负面影响。
(2)解放劳动者的头脑。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不仅被迫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还需要时刻忍受资本家的管理和控制,劳动者的思想和意识遭受极大的压制,难以自由沉思和表达。
(3)解放社会生产力。
劳动解放可以释放劳动者巨大的乐观性、创设力和创新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进步。
同时,劳动解放也可以增进全社会的进步,推动社会制度与生产力的不息协调进步。
3. 劳动解放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张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劳动解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解放了劳动者,使之享有更高的生产和生活水平。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相关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论相关
原理
劳动价值论、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1. 劳动价值论:
•基本原理: 劳动价值论是指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要的劳动量。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商品的供求关系或者主观意志所决定的。
•价值形成: 商品的价值是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
因此,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和比较。
2. 价值规律:
•价值转化规律: 价值规律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交换是按照其价值相等进行的。
这意味着在交换中,一定数量的一种商品可以用来交换另一种商品,前提是它们的价值相等。
•市场交换: 市场中商品的交换和价值的实现受到价值规律的制约,即价值决定交换比例。
这也就是著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
3. 剩余价值论:
•剩余价值来源: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出其工资的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的工资,这部分超出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剥削和阶级斗争: 剩余价值的存在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剥削现象,这是资本家通过占有和控制生产资料而获取的。
这些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劳动价值论解释了价值的来源,价值规律解释了市场交换的基本规则,而剩余价值论则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基本矛盾,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具有统一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的存 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具有使用 价值的商品必须通过交换,满足他人的需 要,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才能表现为价值。 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互相对 立和矛盾的。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2.马克思的货币理论。 3.价值规律。
授课时数:6 学时
3
第一节 商品
第二节 货币
第三节 价值规律
4
第一节 商品
一. 商品二因素和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一)商品及其二因素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具有两个基本因素:使用价值和价 值。 (1)商品的使用价值:物的有用性即物的 使用价值。它是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 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本身并不反映社会的生 产关系。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都存在,它构 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13
(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1.简单劳动是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 劳动,复杂劳动是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 从事的劳动。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 尺度来计量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复杂 劳动可以还原为倍加的简单劳动。
14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例
1.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的生产效率,常 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数 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时 间来表示。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成为简 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的原因。
17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 经济中各种内在矛盾和相应的一系列经济范 畴产生的根源。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贯穿于 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能否解 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2)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 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经 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 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
11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一)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 间决定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价值量 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劳动生产率变化而 变化。同一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会随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 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同一劳动时 间内生产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15
3.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使企业的投入产出比率提高,由此获得比 同行业其他企业更多的价值。这些产品按 社会价值出售,可以获得更多的报酬。
5
(2)商品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交换价值首先 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 量的比例关系,马克思从商品的交换价值入手分 析商品价值,指出: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 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 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也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体现着生产者之间交换劳 动的关系(社会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范畴。
7
(1)对于商品生产者而言,有意义的是 商品的价值,为此,他首先必须让渡商品的 使用价值;对于商的购买者而言,有意义的 是要取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他首先就 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
(2)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必须通过交 换才能得到解决。交换成功,商品生产者得到 了价值,购买者得到了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 值和价值分别得到了实现。如果交换不成功,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有不能实现,商品这 一内在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 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6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源自 于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 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属于不同所有者(其 最初表现形式就是私有制)。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具体 表现在: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是私人 劳动,必须通过交换才能转化为社会劳 动,被社会所承认。
3.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1)抽象劳动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 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只有量的不同。
(2)抽象劳动体现商品生产者的经济关 系,是形成价值的惟一源泉。
10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 两个方面。
(1)生产商品的过程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 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
四、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18
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经济 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第二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授课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参考文献与书目 复习思考题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有关商品与货币的基本 原理,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及它们和劳动 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掌握价值质和量的规 定性,商品价值量变化的规律。把握商品 经济的基本矛盾,并学会运用马克思的劳 动价值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价值形 式的演变、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货币的职 能和货币流通规律。深刻认识价值规律是 商品经济的其本规律,了解价值规律在不 同性质的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1.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 劳动量来决定的。衡量劳动的自然尺度是 劳动时间。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个别劳动时 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 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 时间。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的形成,是在同一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 间的竞争中自发形成的。
8
(三)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1.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 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抽象 劳动形成商品价值的过程。 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1)不同的具体劳动,生产不同的使用 价值,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不同需要。
9
(2)具体劳动虽然创造使用价值,但不 是使用价值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与自然物 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