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芳香化浊和中解暑广藿香

合集下载

广藿香

广藿香

石牌藿香
广州近郊石牌、宝岗等地 原本是广藿香的主要产地,商 品称“石牌藿香”(“牌 香”),传统经验认为其品质 最优,是道地药材。
传统的石牌藿香,产地为广东 暨南大学所在区域,但随着近年来 校园发展,要找到正宗的石牌藿香 已很困难。
变成
农田 城市
变成
工业区
调查发现随着广州城市建设的 发展,有些适合种植中药材的地方 已从农田变成工业园、甚至变为城 市,这种情况导致很多优良的品种 处于濒危状态。广州近郊早已无藿 香种植。
此“霍香”草的名声越 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 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 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 了一个“草”头,将霍香写 成了“藿香”。
听完关于藿香的传统故 事,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的悠久历史吧!
藿香始载于《名医别录》,但早在晋嵇含的 《南方草木状》即有记载:“出交趾、九真、武平、 兴谷诸地,吏民自种之,……曰干乃芬香”。其后 历代本草均有记录,唐《通典》:“顿逊国出藿香, 插枝便生”。
此外,还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
藿香叶偏于发表,藿 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 暑之力较强,夏季泡汤代 茶,可作清暑饮料。
又到了同学们 动脑筋的时候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大家回顾与思考一下: 种植广藿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广藿香要在平地或缓坡种植,土 质要疏松、肥沃,要选择排水良好 的沙质壤土。
嫂子听后顿时神情紧张, 赶紧脱下霍香右脚的鞋袜。 只见在霍香的脚面上有两排 蛇咬的牙印,右脚又红又肿, 连小腿也肿胀变粗了。
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 霍香的右脚,准备用嘴从伤口 处吮吸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 中毒,死活不肯。等乡亲们听 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 为时已晚。
嫂子用小姑采来的药草治 好了病,并在乡亲们的帮助下 埋葬了霍香。为牢记小姑之情, 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 切地称为“霍香”,并让大家 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 旁,以便随时采用。

《中国药典》广藿香

《中国药典》广藿香

广蕾香目录“广蕾香”在《中国药典》“广蕾香”在《*辞典》“广蕾香”在《中华本草》《中国药典》:广蕾香【拼音名】GUdngHuδXiang【英文名】HERBΛP OGOSTEMONIS【别名】蕾香、排香草【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誉香POgOStCInOnCabIin(Blanco)Bc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蓍香及海南广着香。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nu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 n b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蕾香:枝条较瘦小,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节间长3〜7cm,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

叶片较小而厚,暗绿褐色或灰棕色。

海南广番香:枝条较粗壮,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节间长5〜13Cnb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断面呈钝方形。

叶片较大而薄,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

【鉴别】(1)本品叶片粉末淡棕色。

叶表皮细胞不规则形,气孔直轴式。

非腺毛1〜6细胞,平直或先端弯曲,长约至590um,壁具刺状突起,有的胞腔含黄棕色物。

腺鳞头部单细胞状,顶面观常作窗形或缝状开裂,直径37〜70μm;柄单细胞,极短。

间隙腺毛存在于栅栏组织或薄壁组织的细胞间隙中,头部单细胞,呈不规则囊状,直径13〜50口明长约至113口叱柄短,单细胞。

小腺毛头部2细胞;柄1〜3细胞,甚短。

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叶肉细胞中,长约至27Um。

(2)取木品粗粉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D)分取所得挥发油,进行以下试验。

取挥发油1滴,加氯仿0.5ml,滴加5%滨的氯仿溶液数滴。

广藿香的鉴别

广藿香的鉴别

┃2010.08(上)┃首都医药 CAPITAL MEDICINE36文◎陈瑞生 陈相银广藿香为常用芳香化湿中药,始载于《嘉祐本草》、《名医别录》,其后历代本草专著均有记载,是著名成药“藿香正气丸(水/口服液)”的重要组成药物。

本草考证结果认为,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原产菲律宾等亚洲国家,我国广东、海南与广西有栽培,主产于海南、广东等地。

广藿香的药材性状及采收加工药材性状 广藿香全株长30~60cm,多分枝,枝条稍曲折。

茎钝方形,基部老茎类圆柱形,直径约2~7mm,节间长3~13cm,外表皮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髓,直径1~1.2cm。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

叶柄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采收加工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广藿香的功效主治广藿香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用治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现代药理学实验表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挥发油类,如广藿香酮、广藿香醇等,具有抗菌、抗病毒等药理作用。

广藿香的商品分类广藿香商品以前多按产地划分:产于广州石牌者称为“石牌藿香”;产于高要者称为“高要藿香”;产于湛江者称为“湛江藿香”;产于海南者则称为“海南藿香”。

石牌藿香主茎粗短,直径可达2cm,全长约30~80cm,多分枝,顺直;叶片脱落较少,且叶质厚,叶片表面呈灰黄色(俗称“金花叶”),气清香醇。

高要藿香及湛江蕾香主茎较长,全长100cm 左右,枝叶稍疏而顺直,叶片稍有脱落且叶质稍薄,叶色灰绿。

茎枝质地不及石牌藿香结实,断面髓部略大,气香而不醇,味甘而略涩微苦。

形态与石牌藿香基本相同,但枝条较细、稍幼嫩、略轻泡,自中段起则带有较多的叶片,茎叶上被有较多毛茸,气味略同于石牌藿香。

06化湿药的简单归纳

06化湿药的简单归纳

06化湿药的简单归纳【广藿香】《名医别录》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脘腹痞闷: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2.呕吐:以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最为捷要。

3.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佩兰】《神农本草经》菊科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芳香,味微苦。

以叶多、色绿、质嫩、香气浓者为佳。

切段,生用。

【药性】辛,平。

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

【应用】1.湿浊中阻,脘痞呕恶:化湿和中之功与藿香相似,治湿阻中焦证,常相须为用2.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口臭,多涎:治脾经湿热,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的脾瘅症3.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用法用量】煎服,3~10g。

【苍术】《神农本草经》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

以产于江苏茅山一带者质量最好,故名茅苍术。

茅苍术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香气较淡,味辛、苦。

以切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或麸炒用。

【药性】辛、苦,温。

归脾、胃、肝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应用】1.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湿阻中焦,脾失健运而致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症,最为适宜2.风湿痹痛,脚气痿躄:辛散苦燥,长于祛湿,故痹证湿胜者尤宜3.风寒感冒:以风寒表证夹湿者最为适宜4.夜盲,眼目昏涩【用法用量】煎服,3~9g。

【鉴别用药】苍术、藿香、佩兰均为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之力,用于湿阻中焦证。

但苍术苦温燥烈,可燥湿健脾,不仅适用于湿阻中焦,亦可用于其他湿邪泛滥之证;而藿香、佩兰性微温或平,以化湿醒脾为主,多用于湿邪困脾之证。

【厚朴】《神农本草经》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气香,味辛辣、微苦。

以皮厚、油性足、断面紫棕色、有小亮星、气味浓厚者为佳。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芳香化浊和中解暑广藿香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芳香化浊和中解暑广藿香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芳香化浊和中解暑广藿香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枝香、藿香、刺蕊草。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原植物广藿香栽培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本种以海南为大宗,销全国,并供香料厂用。

本品药材性状: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高30~70cm。

主茎粗短,分枝较多,节较密集,节间长3~6cm,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约占直径的1/3~1/2。

枝条较瘦小,稍曲折,枝叶茂密,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密被短毛茸,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叶片较小而厚,油润,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暗绿褐色或灰棕色,长:宽为 1.23,叶面较皱缩。

气纯香,味甘而不苦涩。

高要藿香植株高80~100cm,主茎粗而长,分枝较少,节稍稀,节间长5~11cm,断面髓部约占直径的1/2。

枝条较顺直,枝叶稍稀疏,毛茸较密集。

叶椭圆形,黄色或灰褐色,长:宽为1.38,叶薄纸质,稍润,叶面较平坦。

气清香,味甘、微苦涩。

湛江藿香植株高80~100cm,主茎粗而长,分枝较少,节稍稀,节间长6~13cm,断面髓部约占直径的1/2。

枝条顺直,枝叶稀疏,毛茸细长而疏。

叶长椭圆形,灰棕色,长:宽为 1.75,叶薄纸质,稍干涩,叶面较平坦。

气香,味甘、微苦涩。

海南广藿香植株高100~120cm,主茎长,分枝多,节较密集,节间长5~7cm,断面呈钝方形,髓部较大,约大于直径1/2。

夏日三香化湿邪

夏日三香化湿邪

轩岐纵横橘井一瓢芳香三药即藿香、香薷、佩兰,为夏令解暑良药。

藿香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揉有香气,分布较广,常见栽培,可作为园林或庭院栽植美化环境。

喜温旺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

入药有土藿香与广藿香之分,两者是同科不同属的两种不同植物。

土藿香,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地藿香,又称鲜藿香、川藿香,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等省。

广藿香是在广东栽培,中医大夫认为还是广藿香品质好一些。

中医认为,藿香性味辛、微温,入脾、胃、肺经,有芳香化湿,解暑发表,和中止呕之功,本品性温而燥热,既可化在里之湿浊,又可解在表之暑湿,用于暑湿症及湿温症初起,为暑令常用之品,有“夏日良药”之誉。

《本草纲目》言其“治脾胃呕逆,为最要之药”。

《本草述》说它:“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治外感寒邪,内伤饮食或饮食伤冷湿、不服水土、寒热作疟等症。

”《本草正义》言:“藿香芳香不嫌其猛烈,温煦不偏于燥热,能祛除阴霾湿邪,而助脾胃正气,为湿困脾阳,倦怠无力,饮食不甘,舌苔浊垢者最捷之药。

”药理研究表明,藿香含有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防腐作用。

藿香有扩张微血管功效并略有发汗作用,对致病性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藿香的果可作香料,叶及茎均富含挥发性芳香油,有浓郁的香味,为芳香油原料: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藿香入肴,既美味可口,又具有保健的作用。

香薷又称陈香薷、香菜、香茅、香绒、石香茅等,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海州香薷的带花全草。

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性味:味辛甘,微温,无毒。

入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阴大肠、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发汗解暑,行水散湿,温胃调中。

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30041广藿香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30041广藿香饮片生产工艺规程

1.产品概述1.1 品名:广藿香,成品代码CP30041。

1.2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被柔毛。

切面有白色髓。

叶破碎或皱缩成团,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1.3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1.4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1.5 用法用量:3~10g。

1.6规格与包装规格:短段、1kg/包、2kg/包、5kg/包。

1.7贮存: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2.处方依据及制法2.1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江西中药炮制规范》(2008年版)。

2.2 处方广藿香2.3 批量每批按100kg进行换算物料消耗定额。

2.4制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稍润,切短段,干燥。

3.生产工艺流程图4.饮片批过程、工艺条件及质量风险控制点和风险控制措施4.1生产准备4.1.1 文件准备4.1.1.1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明确了饮片批品名、批号、生产批量、炮制加工基本流程、原药材进厂编号及检验单号、投料量等。

4.1.1.2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明确了包装品种名称、规格、批号、包装规格、包装批量、包材用量等。

4.1.1.3生产品种应有质量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标准操作程序等相关文件。

4.1.1.4生产场所应有卫生要求的文件规定和卫生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5使用设备应有相应的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清洁标准操作程序。

4.1.1.6容器具清洁应有相应的标准操作程序。

4.1.1.7应有岗位所需生产记录(含清场),工序运行状态标志、设备运行状态标志、物料领料单、工序操作记录等空白表格。

4.1.1.8其他有关执行文件。

4.1.1.9上述文件均应为现行文件。

4.1.2物料准备4.1.2所用物料与中药饮片批生产指令或中药饮片批包装指令或工艺规程相符。

广藿香功效及应用进展

广藿香功效及应用进展

2019年12月Dec.2019第39卷第12期Vol.39,No.12热带农业科学CHINESE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E广藿香功效及应用进展①常怡雪1)②甘君妍1)王玮哲1)寇新宇1)冯志攀1)李普旺2)杨子明2)陈煜1)③(1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1;2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01)摘要广藿香是我国道地南药之一,具有芳香化浊、祛暑化湿、和胃止呕的功效,是治疗暑湿感冒和消化系统疾病时的常用中药。

对广藿香的种植概况、成分分析、功效作用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广藿香的特点性状、有效成分的种类及影响因素;整理归纳了广藿香的药理功效;阐述了广藿香的主要加工提取物广藿香精油的应用途径,对其在临床医学、中医药学、化工等方面的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广藿香;种植情况;成分分析;功效作用;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DOI :10.12008/j.issn.1009-2196.2019.12.011The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Pogostemon cablinCHANG Yixue 1)GAN Junyan 1)WANG Weizhe 1)KOU Xinyu 1)FENG Zhipan 1)LI Puwang 2)YANG Ziming 2)CHEN Yu 1)(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2Agriculture Products Process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s,Zhanjiang,Guangdong 524001)Abstract Pogostemon cablin is one of the genuine medicinal plants in the South of China.It had the functions of eliminating turbid pathogen with aromatics,expelling summer heat and resolving and stopping nausea in the stomach.It is a comm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solve summer-dampness cold and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s.The plant profile,component analysis,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value of P.cablin were summarized.The characteristics,active ingredi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cablin were analyzed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which reflected the medicinal value were generalized.Finally,the application ways of its main processing extract,patchouli oil,were expounded.This review has a reference value for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linical medici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chem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Pogostemon cablin ;planting situation ;component analysis ;efficacy ;application value广藿香是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别名刺蕊草、霍香,学名为Pogostemon Cablin ,与椒槟、沉香、降香檀、益智、巴戟、天葵绿、豆蔻、筚拨和天仙南并称为“十大南药”[1]。

芳香化湿药藿香,治疗口臭效果尤佳

芳香化湿药藿香,治疗口臭效果尤佳

芳香化湿药藿香,治疗口臭效果尤佳
性味与归经:味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本品芳香辛散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善于散邪辟恶、醒脾开胃、理气化湿、和中止呕。

主治:
1.外感风寒、内伤湿滯引起的寒热头痛,脘腹痞满,呕恶泄泻等症。

常配伍苏叶、白芷、厚朴等。

方如藿香正气散,用于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

2.湿浊内阻,脾胃气滞,升降失调而致胸膈满闷,腹痛吐泻,纳呆身困,舌苔垢腻等症。

每与苍术、厚朴等配伍。

用法与用量:3~9g。

注意:本品香燥,阴虚无湿者忌用。

1.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暑之力较强。

2.藿梗与苏梗:藿梗辛温芳香,醒脾开胃,化湿止呕,行气止痛;苏梗辛香温通,长于宽中行气,温中止痛。

苏梗与藿梗配伍,可加强理气宽中,消胀止痛的力量。

3.藿梗与荷梗:荷梗味苦性平,中空体轻,长于升发脾胃清阳,理气宽胸,清暑解热;藿梗芳香化湿,醒脾和胃,降逆止呕。

二药配伍,一升一降,启运脾胃,化湿快膈,消胀除满之功增强。

4)临床常将藿香与佩兰、杭菊合用,清热解毒,芳香辟秽,化湿除腐,可用于治疗口气秽浊、口臭等症。

广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广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广藿香的功效与作用广藿香别称大叶薄荷、山茴香、水蔴叶等,为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具有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等功效,对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等有治疗作用,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广藿香的功效与作用吧!广藿香的药用价值【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广藿香的相关论述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

3、《珍珠囊》:补卫气,益胃气,进饮食,又治吐逆霍乱。

广藿香的药用功效1、芳香化湿:广藿香为芳化湿浊的要药。

若湿浊内阻,中气不运,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者,常与苍术、厚朴、半夏等配伍,如不换金正气散。

2、解暑发表:广藿香性温而不燥,化湿又能发表,对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呕恶泄泻者,可与紫苏、半夏、厚朴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散。

3、和中止呕:广藿香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治湿浊中阻所致的呕吐最适宜,常与半夏配伍,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

广藿香的药理作用1、增强消化:广藿香有调节胃肠功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的作用。

2、抗菌作用:广藿香水煎剂试管内有较强的抑制真菌作用和抗菌作用。

3、镇定作用:广藿香对神经衰弱有帮助,强化中枢神经,高剂量有刺激作用,低剂量具有镇定作用。

广藿香的药用选方1、治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

为末,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

2、治霍乱吐泻:陈皮(去白)、藿香叶(去土)。

上等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温服,不拘时候。

3、治疟:高良姜、藿香各半两。

上为末,均分为四服,每服以水一碗,煎至一盏,温服,未定再服。

4、治小儿牙疳溃烂出脓血,口臭,嘴肿:土藿香,入枯矾少许为末,搽牙根上。

关于藿香正气丸里面的成分——广藿香,你了解多少?

关于藿香正气丸里面的成分——广藿香,你了解多少?

关于藿香正气丸里面的成分——广藿香,你了解多少?藿香在岭南地区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化湿药,在众多家庭必备的非处方药里,肯定少不了“藿香正气丸”。

由于广东地区天气偏湿热,特别是春夏季节交换的时候,霉湿天气特别严重,很多疾病也在这时候侵袭人体。

一些化湿、解毒、截疟、和胃的药物就很适合使用,也能治疗很多类似的疾病。

藿香,是芳香化湿药的代表药物,也是主要药物之一,据《本草纲目》记载:“藿香岭南多有之,人家亦多种。

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须黄色乃可收。

”又记曰:“藿香方茎有节中虚,叶微似茄叶。

洁古、东垣惟用其叶,不用枝梗。

今人并枝梗用之,因叶多伪故耳。

”藿香的来源和功效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

产地:主产地为广东、海南。

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藿香的服用藿香能化湿、止呕、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1湿阻中焦本品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浊要药。

又因其性微温,故多用于寒湿困脾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与苍术、厚朴等同用。

2呕吐本品既能化湿,又能和中止呕。

治湿浊中阻所致之呕吐,常与半夏、丁香等同用。

3暑湿、湿温本品既能化湿,又可解暑。

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发热,头痛脘闷,呕恶吐泻暑湿证者,配紫苏、厚朴、半夏等。

藿香的单方1 升降诸气∶藿香一两,香附(炒)五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钱。

(《经效济世方》)2 霍乱吐泻垂死者,服之回生。

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百一选方》)3 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

每服一二钱,淅米泔调服。

(禹讲师《经验方》)4 胎气不安,气不升降,呕吐酸水。

香附、藿香、甘草二钱。

为末。

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调服之。

(《圣惠》)5 香口去臭∶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

(《摘玄方》)6 冷露疮烂∶藿香叶、细茶等分,烧灰,油调涂叶上,贴之。

化湿药——广藿香

化湿药——广藿香

化湿药——广藿香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之症候,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

用于湿温出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同用。

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

对于胃寒呕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临床经常与佩兰配伍同用。

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的症候,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

此外,可治鼻渊,常配猪胆汁等同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鲜者加倍,不宜久煎;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含漱,或浸泡患部;或研末调敷。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枝叶茂盛时釆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与广西有栽培。

原产菲律宾等热带亚洲。

性状本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炮制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饮片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段。

茎略呈方柱形,表面灰褐色、灰黄色或带红棕色,被柔毛。

切面有白色髓。

叶破碎或皱缩成团,完整者展平后呈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复方1.小儿至宝丸《中国药典》紫苏叶50g 广藿香50g 薄荷50g 羌活50g 陈皮50g 白附子(制)50g 胆南星50g 白芥子(炒)30g 川贝母50g 槟榔50g 山楂(炒)50g 茯苓200g 六神曲(炒)200g 麦芽(炒)50g 琥珀30g 冰片4g 天麻50g 钩藤50g 僵蚕(炒)50g 蝉蜕50g 全蝎50g 牛黄6g 雄黄50g 滑石50g 朱砂10g以上二十五味,除牛黄、冰片外,雄黄、朱砂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紫苏叶等二十一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

广藿香的介绍广藿香的功效作用

广藿香的介绍广藿香的功效作用

广藿香的介绍广藿香的功效作用广藿香,中药名。

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什么是广藿香?广藿香的功效作用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广藿香的资料,欢迎阅读。

广藿香的介绍入药部位植物的的干燥地上部分。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相关配伍1、治疗暑湿表证,或湿温初起,湿温并重,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可与黄苓、滑石、茵陈等同用。

(《温热经纬》)2、治湿浊中阻所致的脘腹痞闷,少食作呕,神疲体倦等症:常于半夏、丁香等同用。

(《和剂局方》)用法用量3~l0g。

禁忌阴虚者禁服。

炮制方法除去残根和杂质,先抖下叶,筛净另放;茎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再与叶混匀。

生理特性品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1500px,直径0.2~0. 175px;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30px,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225px,宽3~175px;两面均被灰白色绒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125px,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产地主产于广东。

相关论述1、《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2、《本草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阴。

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

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

凡时行疫疠,山岚瘴疟,用此醒脾健胃,则邪气自无容而愈矣。

广藿香的功效作用本品为常用中药。

始载于《嘉佑本草》。

别名:藿香,枝香(广东)。

来源: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霍香的地上干燥全株。

均为人工栽培。

产地:主产于广东省。

产于广州市市郊名“石牌霍香”产于高要地区的称“高要藿香”,产于海南岛地区万宁县者,称“海藿香”,产于湛江者称“湛江藿香”。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广藿香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广藿香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广藿香小编导读藿香气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湿,为芳化湿浊之要药,药用者习称广藿香。

常用于湿阻中焦,表现为脘闷、纳呆的症状。

藿香既芳香,又能辟秽浊、理脾胃,适用于呕吐泄泻,藿香正气水正是用此功效。

另外,藿香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又善于解暑,为解暑要药。

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应用,中暑时可用藿香擦鼻,能大大改善头晕胸闷的症状。

下面小编为大家具体介绍。

药用广藿香《名医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本经逢原》:“藿香入手足太阴。

芳香之气助脾醒胃,故能止呕逆,开胃进食。

温中快气,去瘴气,止霍乱,治心腹痛。

”藿香气味芳香,功能醒脾化湿,为芳化湿浊之要药,故适用于湿阻中焦、脘闷纳呆,在临床上常与佩兰等同用。

用于湿温初起,可配薄荷、茵陈、黄芩等。

藿香芳香辟秽浊而能和理脾胃,适用于感受秽浊、呕吐泄泻,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同用。

用于胃寒呕吐,可配半夏;有湿热者,可配黄连、竹茹;脾胃虚弱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伍砂仁。

藿香既能化湿,又能解表,故适用于外感风寒兼有湿阻中焦,常配伍紫苏、陈皮等同用(如藿香正气水)。

广藿香《名医别录》【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异名】大叶薄荷、山茴香、水蔴叶。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注意事项】阴虚者禁服。

【用法用量】3~10g。

食膳与实际应用广藿香以茎粗、结实、断面呈绿色、叶厚柔软、香气浓郁、味微苦者为佳。

藿香吃法,以泡水、煎汁为主,6~9g 为适,鲜品可达15g。

或不作食用,仅作熏香,也有芳香醒脾的作用。

广藿香食疗藿香粥醒脾养胃,和中化湿【做法】粳米50g,鲜藿香叶30g。

将藿香洗净,撕碎;粳米洗净,放在清水中浸泡半小时。

第一节芳香化湿药-藿香(《名医别录》)

第一节芳香化湿药-藿香(《名医别录》)

第一节芳香化湿药-藿香(《名医别录》)第一节芳香化湿药藿香(《名医别录》)藿香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均系栽培。

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原植物喜生于山坡或路旁。

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寒,怕旱,一般土壤均可生长。

味辛,性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效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临床用名有藿香、广藿香。

【本草汇言】《本草图经》:脾胃吐逆为要药。

《药类法象》:气微温,味甘辛。

疗风水,去恶气。

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

《药性赋》:味甘,气温,无毒。

可升可降,阳也。

其用其二:开胃口能进食,止霍乱仍除呕逆。

《汤液本草》:气微温,味甘辛,阳也。

甘苦,纯阳,无毒。

入手足太阴经。

《象》云:治风水,去恶气,治脾胃吐逆,霍乱心痛。

去枝、梗用叶。

《心》云:芳馨之气,助脾开胃止呕。

《珍》云:补卫气,益胃进食。

《本草》云:主脾胃呕逆,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温中快气,治口臭,上焦壅,煎汤漱口。

入手、足太阴,入顺气乌药汤则补肺,入黄芪四君子汤则补脾。

《本草发挥》:洁古云:性温味苦,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

补肾气,进饮食。

去枝茎,用叶。

《本草经疏》:藿香禀清和芬烈之气,故其味辛,其气微温、无毒。

洁古:辛甘,又曰甘苦。

气厚味薄,浮而升,阳也。

东垣:可升可降,阳也。

入手足太阴,亦入足阳明经。

风水毒肿,病在于脾,恶气内侵,亦由脾虚邪入,霍乱心腹痛皆中焦不治之证。

脾主中焦,香气先入脾,理脾开胃,正气通畅,则前证自除矣。

苏颂以为脾胃吐逆为要药。

洁古谓其助胃气,开胃口,进饮食。

海藏谓其温中快气。

肺虚有寒,及寒郁热壅于上焦,饮酒口臭,煎汤饮之。

皆辛温入肺入脾,清上治中之功也。

简误:藿香虽能止呕治呃逆,若病因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本草蒙筌》:味辛、甘,气微温。

味薄气厚,可升可降,阳也。

无毒。

专治脾肺二经。

加乌药顺气散中,奏功于肺;加黄芪四君子汤内,取效在脾。

芳香化湿解暑止呕首选——藿香

芳香化湿解暑止呕首选——藿香

芳香化湿解暑止呕首选——藿香贴敷加减用药之④藿香藿香,中药名。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广藿香或藿香的地上部份。

前者习称“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台湾等地。

后者习称“土藿香”,全国各地均产。

广藿香中,产于广州郊区者名“石牌藿香”,产于广东高要地区者称“高要藿香”,产于广东湛江者称“湛江藿香”,这些品种高约30~90厘米,以茎坚实、叶少、气味香浓者为佳。

藿香属于芳香化湿药,中医理论中又有寒湿、湿热之分,因此,在使用芳香化湿药时要合理配伍。

寒湿者配伍温里药,湿热者配伍清热燥湿药,这就是中医强调的“辨证用药”。

由于芳香化湿药多属辛温香燥之品,容易耗气伤阴,因此阴虚、气虚体质者要慎用。

性味归经辛,微温。

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

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相关配伍1、《和局方剂》:藿香、厚朴、陈皮、大腹皮、桔梗、半夏、白芷、茯苓、苏叶、甘草。

治外感不正之气,内伤饮食,头痛发热,或霍乱吐泻,或发疟疾。

2、《本草纲目》:霍乱腹痛垂死,同橘皮煎服;暑月,同丁香、滑石末服。

3、《普济方》:玉液散,用桂府滑石(烧)四两,藿香一钱,丁香一钱。

为末,米汤服二钱。

用于伏暑吐泄,或吐,或泄,或疟,小便赤,烦渴。

4、《经效济世方》升降诸气∶藿香一两,香附(炒)五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钱。

5、《百一选方》:霍乱吐泻垂死者,服之回生。

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相关论述1、《本草正义》:清芬微温,善理中州湿浊痰涎,为醒脾外胃,振动清阳妙品……霍乱心腹痛者,湿浊阻滞,伤及脾土清阳之气则猝然撩乱,而吐泻绞痛,芳香能助中州清气,胜湿辟秽,故为暑湿时令要药。

2、《药品化义》:其气方香,善行胃气,以此调中,治呕吐霍乱,以此快气,除秽恶痞闷。

且香能和合五脏,若脾胃不和,用之助胃而进饮食,有醒脾开胃之功。

3、《本草纲目》:升降诸气,脾胃吐逆为要药。

4、《别录》:风水毒肿,去恶气,止霍乱心腹痛。

广藿香,来自民间的去暑高手

广藿香,来自民间的去暑高手

广藿香,来自民间的去暑高手最近的天气热浪高涨,时而下几场“开水”,热得让人快喘不过气来。

老广们每天都是汗流浃背,加之喝水少,很容易引起中暑。

说到解暑祛湿,广东本土就有一味中药——广藿香。

“十大广药”之广藿香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

枝叶茂盛时,开始采割广藿香,经反复日晒夜闷至干即可。

如今的市场上,藿香类药材有两种,一种为“广藿香”,另一种为“土藿香”。

两者为同科不同属的同名异物植物。

传统中药正品的藿香应是指广藿香,而非土藿香。

广藿香的地位广藿香最早以“藿香”之名出现,始载于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藿香交趾有之”。

广藿香主产于广东,历史上广州石牌产者为道地药材,现湛江、阳春、肇庆等地为主产地。

广藿香为首批“岭南道地药材保护品种”之一,也是“十大广药”之一。

鉴别广藿香广藿香的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

广藿香叶对生,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边缘有大小不规则的钝齿。

气香特异,味微苦。

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防暑祛湿中药材广藿香与普通藿香一样,既是名贵的植物香料,又是老广熟知的中药材。

中医认为,广藿香性味辛、微温,归脾、胃、肺经,具有发表解暑、芳香化湿、开胃止呕等作用。

发表解暑广藿香辛散发表而不峻烈,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常被用于治疗夏季寒热头痛、胸膈满闷、腹痛吐泻等症状。

芳香化湿广藿香气味芳香,为芳香化湿之要药,常被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脾湿健运所导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恶泄泻、身体困倦。

开胃止呕广藿香富含芳香挥发性油,具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的功能,对肠胃的蠕动有双向调节的功能,可以开胃止呕。

夏日解暑药膳湿热正盛的夏季,解暑祛湿是当务之急,老广们不妨利用地道中药“广藿香”做一些清淡的粥品、茶水和靓汤,可以预防暑热感冒。

藿香粥食材新鲜藿香25克粳米100克做法1先将鲜藿香摘去老叶,清水洗净,煎汁去渣备用;2粳米淘洗干净后,放入铝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煮沸后小火熬煮;3待梗米煮成粥后,加入藿香汁,再煮开3分钟即可食用。

【药食同源】藿香芳香化湿,为暑湿时令的要药

【药食同源】藿香芳香化湿,为暑湿时令的要药

【药食同源】藿香芳香化湿,为暑湿时令的要药藿香,岭南多有,二月生苗,六月七月采之,茎梗甚密,作丛。

茎有节而中虚,叶微似茄叶。

藿香是广东省著名的十大“地道药材”之一,习称“广藿香”,以植株的地上部分入药,包括叶和枝梗。

藿香是芳香类的中药,擅长祛湿。

中医祛除湿邪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即淡渗利湿、苦温燥湿、芳香化湿。

这三种祛湿方法实际上指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的祛湿药。

具体而言:茯苓、泽泻这类药性甘淡的祛湿药是淡渗利湿的代表药;厚朴、苍术这类药性苦温的祛湿药是苦温燥湿的代表药;藿香、佩兰这类气味芳香的祛湿药是芳香化湿的代表药。

暑夏时节,湿气当令,而人体中的脾是最恶湿的,所以暑夏时节最容易出现一些因湿邪犯脾而导致的疾病,轻则怠惰嗜卧、不欲饮食,重则恶心呕吐、肠鸣泄泻,治疗上都应以化湿为主。

有个古方叫藿香正气散,这是一个化湿和中的千古名方,夏天应用的机会最多。

藿香正气散之所以用藿香为君药,就是取藿香芳香化湿的功效。

藿香清芬微温,是治疗湿邪阻滞,脾土清阳之气猝然缭乱而吐利、绞痛的要药。

李东垣云:“芳香之气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进饮食”。

凡因脾受湿邪,脾气失常而导致的上吐下泻都是藿香的适应证。

下面是《本草纲目》中藿香的附方:升降中气:藿香一两、香附炒五两,为末,每以白汤点服一钱。

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温服。

暑月吐泻:滑石炒二两,藿香二钱半,丁香五分,为末。

每服一二钱。

附方中所说的霍乱吐泻、暑月吐泻都是脾气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所致。

藿香除了能够治疗脾受湿邪而致的吐泻以外,对于口臭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取香气浓郁的藿香洗净,煎汤,时时噙漱可以香口除臭。

/完/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夏季除湿浊,熏香最适合

夏季除湿浊,熏香最适合

夏季除湿浊,熏香最适合多雨的夏天最容易使湿热交织,最终酿成浊气,这也是使得蚊虫滋扰、病毒肆虐,同时导致人们很容易在夏天患病的重要源头。

古人会用熏香和佩香,除湿避蚊避疫。

著名养生专家指出,浊臭之气滋生病菌,芳香之气则能解毒杀菌。

芳香有开窍的功能,能打开人体的孔窍,使人体头脑清醒,气机通畅。

而人体的气机一通畅,排毒、化浊的机能也就自然增强了。

因此,在暑天湿热困脾的情况下,利用熏香、佩戴香囊等方法化浊醒脾,是很有必要的。

苍术熏香1 .古人有“烧苍术”的做法,一般是夏季在家中、入住长久无人居住的房子时、湿气重的时候等等。

苍术是一味燥湿健脾、祛风湿的药。

用苍术熏香,可除空气中的湿浊,更关键的是它能除湿健脾。

2 .苍术不仅除湿,而且对避蚊、避疫也有良好效果。

因为蚊子、疫气都依赖湿浊的环境。

3.熏香苍术要用生苍术而不是炒苍术,熏出来气味是非常香的。

4.以30平方米的空间为例,每次使用药粉30-50克。

单纯的苍术粉末不容易点燃,可配上艾叶一起打碎,一般来说,30克苍术可配20克艾叶。

熏香避疫配方:百部+苍术+橘皮+艾叶1.这四味药,按1:1:1:2的量配好。

2.从药理上讲,百部能润肺、下气、止咳、杀虫。

在临床上,无论新久咳嗽,方子中都可以用百部。

不但止咳,还能防止肺部感染,因为百部有杀虫的作用。

杀虫,意味着杀菌、杀死病毒。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百部煮水给宠物洗澡,不但可以杀死宠物身上的很多病菌,还能防治虱子、跳蚤等,都不用专门去买杀虫药了。

3 .用生百部。

药店中多为炙百部,黏黏糊糊的,不易打粉。

因为百部含有糖分,所以熏出来的烟会比较大、比较黑。

4 .橘皮就是普通的橘子皮,晾干了之后就可以用。

或者在药店里买陈皮、橘皮,均可。

香囊:藿香和佩兰化浊解暑配方:藿香+佩兰+艾叶+菖蒲+冰片(微量)1.自古人们就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其中藿香、佩兰、菖蒲是最经典的配方,它们一起能芳香化浊,醒神开窍,驱虫避秽,避疫防病。

既能化解空气中的湿浊邪气,又能使人自身增强抵抗力。

中药功效之最知多少——(金银花、霍香、麝香、朱砂、石膏)

中药功效之最知多少——(金银花、霍香、麝香、朱砂、石膏)

中药功效之最知多少——(金银花、霍香、麝香、朱砂、石膏)原创2021-07-17 09:56·昆仑之子前言:作为国粹的中医药近年来发展迅速,国家层面也出台了很多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

那么中药中那些功效之最你了解么?一、清热解毒之最———金银花金银花为忍冬属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发热,中暑,热毒血痢,痈肿疔疮,喉痹,多种感染性疾病。

植物忍冬多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辽宁、陕西、甘肃等地;华南忍冬多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菰腺忍冬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台湾等;黄褐毛忍冬分布于广西、贵州、云南。

二、芳香化湿之最———藿香又名合香、苍告、山茴香等,是唇形目、唇形科、藿香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霍香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主要功效: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之功效,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中国各地广泛分布,主产于四川、江苏、浙江、湖南、广东等地。

还可用于园林、营养、食用、药用、杀菌等。

三、芳香开窍之最———麝香中药材名。

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的功效。

主治闭证神昏,疮疡肿毒,瘰疬痰核,咽喉肿痛,血瘀经闭,症瘕,心腹暴痛,头痛,跌打损伤,风寒湿痹,难产,死胎,胞衣不下。

四、重镇安神之最———朱砂辰砂又称鬼仙朱砂、丹砂、赤丹、汞沙,是硫化汞(HgS)矿物。

是炼汞最主要的矿物原料,其晶体可作为激光技术的重要材料。

作为中药材朱砂具镇静、安神和杀菌等功效。

过去以产在辰州(今湖南沅陵等地)的品质最佳而得名。

[中国是世界上出产鬼仙辰砂最多的国家之一五、清热之最———石膏石膏是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

生用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功效;煅用具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芳香化浊和中解暑广藿香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

又名:枝香、藿香、刺蕊草。

按产地不同分石牌广藿香及海南广藿香。

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

原植物广藿香栽培于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本种以海南为大宗,销全国,并供香料厂用。

本品药材性状:茎略呈方柱形,多分枝,枝条稍曲折,长30~60cm,直径0.2~0.7cm;表面被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老茎类圆柱形,直径1~1.2cm,被灰褐色栓皮。

叶对生,皱缩成团,展平后叶片呈卵形或椭圆形,长4~9cm,宽3~7cm;两面均被灰白色茸毛;先端短尖或钝圆,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具大小不规则的钝齿;叶柄细,长2~5cm,被柔毛。

气香特异,味微苦。

石牌广藿香高30~70cm。

主茎粗短,分枝较多,节较密集,节间长3~6cm,断面渐呈类圆形,髓部较小,约占直径的1/3~1/2。

枝条较瘦小,稍曲折,枝叶茂密,表面较皱缩,灰黄色或灰褐色,密被短毛茸,叶痕较大而凸出,中部以下被栓皮,纵皱较深,叶片较小而厚,油润,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暗绿褐色或灰棕色,长:宽为 1.23,叶面较皱缩。

气纯香,味甘而不苦涩。

高要藿香植株高80~100cm,主茎粗而长,分枝较少,节稍稀,节间长5~11cm,断面髓部约占直径的1/2。

枝条较顺直,枝叶稍稀疏,毛茸较密集。

叶椭圆形,黄色或灰褐色,长:宽为1.38,叶薄纸质,稍润,叶面较平坦。

气清香,味甘、微苦涩。

湛江藿香植株高80~100cm,主茎粗而长,分枝较少,节稍稀,节间长6~13cm,断面髓部约占直径的1/2。

枝条顺直,枝叶稀疏,毛茸细长而疏。

叶长椭圆形,灰棕色,长:宽为 1.75,叶薄纸质,稍干涩,叶面较平坦。

气香,味甘、微苦涩。

海南广藿香植株高100~120cm,主茎长,分枝多,节较密集,节间长5~7cm,断面呈钝方形,髓部较大,约大于直径1/2。

枝条较粗壮,多弯曲,叶多脱落,毛茸较稀疏,表面较平坦,灰棕色至浅紫棕色,叶痕较小,不明显凸出,枝条近下部始有栓皮,纵皱较浅。

叶片较大而薄,长卵形或长椭圆形,浅棕褐色或浅黄棕色,长:宽为1.99,叶薄纸质,稍干涩,叶面平坦。

气香浓郁,味微苦涩。

本品味辛,性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能: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

中医临床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广藿香和土藿香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及钩端螺旋体,防腐,拮抗钙离子,助消化,解痉,镇痛,镇吐等作用,可抑制胃肠推进运动,抑制锌异常所致的肠道损害,对实验性腹泻有影响。

但二者化学成分有别,抗菌药理活性也不同,因此在中医临床使用中,应有所区别。

广藿香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嘉祐本草》。

谓“微温。

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

《本草图经》曰:“藿香,旧附五香条,不著所出州土,今岭南郡多有之,人家亦多种植。

二月生苗,茎梗甚密,作丛,叶似桑而小薄,六月、七月采之,暴干,乃芬香,须黄色然后可收。

又《金楼子》及《俞益期笺》皆云:扶南国人言:众香共是一木。

根便是梅檀,节是沉水,花是鸡舌,叶是藿香,胶是薰陆。

详《本经》所以与沉香等共条,盖义出于此。

然今南中所有,乃是草类。

”郝近大等本草考证认为,一般文献均认为藿香最早见于宋代的《嘉祐本草》,其实唐代的《新修本草》和《千金翼方》本草卷中就已收载藿香,但未单独分条,而与沉香、熏陆香、鸡舌香等合为一条。

另据考证,其最早的文献出处可追溯到东汉杨孚的《异物志》。

藿香在我国历史上最初并不是作为药物,而是作为香料为人们所应用。

所以直到宋代以前,许多医家对藿香均不十分熟悉。

我国古代最早应用的藿香是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传入的一种插枝繁殖的草本芳香植物。

罗集鹏等报道,广藿香商品有两大类,一类称为“石牌藿香”,主要产于广州石牌、棠下、宝岗等地,是道地药材,传统经验认为品质最优。

20世纪50年代末,广东肇庆地区亦大量种植广藿香,称为“肇香”或“枝香”,经验认为,其品质与“石牌藿香”相近,亦供药用。

另一类称为“海南藿香”,主产于海南万宁、琼海等地。

此类藿香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华侨从印尼爪哇带回种植,早期亦供药用,后来则主要用作提取“藿香油”(百秋李油Patchouli oil)的原料。

传统经验认为此类藿香品质较差,一般不供药用。

50年代末,广东湛江地区吴川、遂溪、雷州和徐闻相继从海南引种藿香,并大面积种植,一度称为广藿香的主要产区,此类藿香主要用来提取“藿香油”,供出口。

习惯上,将湛江地区产的藿香也划为“海南藿香”范畴,其品质亦与“海南藿香”相似。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广州已无藿香种植,广州市药材公司为保存“石牌藿香”,在广州黄村,后移至花县,种植面积不足一亩,道地药材“石牌藿香”濒临灭绝的境地。

“肇香”也仅在高要有少量种植(不足10亩)。

目前使用的广藿香主要是湛江地区吴川和遂溪所产,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

石牌藿香类老茎基部类圆柱形,分枝角多数小于60°,中上部茎枝和嫩叶带紫色的少见,栅表比小于10(5.05,9.26);海南藿香类老茎类方柱形,分枝角多数大于60°,中上部茎枝和嫩叶多带紫色,栅表比大于10(14.35,13.18,13.84,14.33)。

自宋金元以来藿香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对脾胃吐逆、内伤湿滞、夏季伤暑外感等常见病症具有特殊疗效,故临床用量较大,而藿香产于岭南,内地得之不易,至明代藿香正品药材已出现供不应求、常有伪品混充的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家势必寻找与它具有同等疗效或功效相似的新品种,以解决药源不足的问题。

土藿香入药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大约成书于明正统年间的《滇南本草》。

从1985年以后各版中国药典不收载土藿香的情况看,目前对其是否可作为藿香的药用正品仍有不同的看法。

若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分析,土藿香与广藿香为同科而不同属,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但较远;而若从化学成分来看,二者所含成分的差异则更大。

但中药新兴品种的确认与区分主要的依据不是这两点,重要的是考察其长期的临床疗效。

在众多中药材品种之中,具有相近植物亲缘关系或完全没有亲缘关系,化学成分相同和不同,而临床疗效相同或相似者是不乏其例的。

从目前临床应用实际来看,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当地所产之土藿香均占有很大的比例。

过去老药铺中常备的鲜藿香亦即土藿香,素为温病学派医家所喜用。

如解放前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先生,擅长以鲜藿香与鲜佩兰为伍,治疗暑温暑热、外感内湿、腹痛吐逆等症,每获良效。

故可以认为,土藿香入药已有着长期而坚实的临床基础,其主治疗效与广藿香基本相似。

其入药历史若从《滇南本草》算起大约已有500 余年。

广藿香含挥发油即广藿香油2%~2.8%,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约占52%~57%,另含α-及β-广藿香萜烯等多种倍半萜类成分,广藿香酮、木栓酮、表木栓醇、3,3’,7-三甲氧-4’,5-二羟黄酮、3,3’,4’,7-四甲氧-5-羟黄酮、齐墩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苷等,尚含少量苯甲醛、丁香油酚及桂皮醛等。

张广文等从广藿香中分离出5-羟基-3’,7,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5-羟基-7,4’-二甲氧基二氢黄酮、3,5-二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5,4-二羟基-7-甲氧基黄酮及3,5,7,3’,4’-五羟基黄酮等。

苏镜娱等从广西梧州产广藿香精油中共分离到30种成分,鉴定出其中19种化合物,占精油总量的93.94%。

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43.84%)、广藿香酮(12.07%)、δ-愈创木烯(14.54%)、α-愈创木烯(8.20%)、γ-广藿香烯(3.84%)、α-广藿香烯(4.13%)、β-丁香烯(1.28%)及瓦伦烯(1.70%)等。

罗集鹏等从广东特产药材“石牌藿香”4月和7月采收的茎油中分离鉴定出62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6.63%,主要含广藿香酮(71.87%和71.72%)、广藿香醇(2.57%和3.39%)以及十六烷酸、d-苦橙油醇、δ-愈创木烯和反式-丁香烯等;从叶油中分离鉴定出56个化合物,占总量的91.03%,主要含广藿香酮(16.69%和65.15%)、广藿香醇(18.95%和6.10%)以及反式-丁香烯、α-愈创木烯、法呢醇、十六烷酸、刺蕊草烯等。

石牌藿香的茎油和叶油中均以广藿香酮的含量最高,与其它产地的明显不同;且以7月采收的含量最高,与传统采收期相一致。

海南产广藿香挥发油成分与广东湛江地区产的相似,以7月和6月采收较为合适。

从11月采收的吴川产广藿香茎挥发油中分离出135个色谱峰,鉴定出53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89.96%;从叶挥发油中分离出58个色谱峰,鉴定出37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4.78%。

其中含量在1%以上的成分,茎油中有11个(鉴定出10个),叶油中有12个(鉴定出11个),主要是醇、酮、烯、醛、烷、烃、酸和酯类,以广藿香醇含量最高(35.67%~41.07%),广藿香酮在茎油中含量较高(10.40%),而叶油中未能检出,这与高要和石牌藿香明显不同,而与雷州产的相似,但含有较多δ-愈创木烯(11.63%~14.83%)和α-愈创木烯(8.19%~9.90%)。

如以挥发油含量及广藿香醇和广藿香酮总量,结合产量考虑,以10~11月采收较为合适,与传统的采收时间一致。

11月份采收的全株含油率最高,与传统采收期相符。

叶油中广藿香酮以7月和9月最高,以后逐渐降低,广藿香醇含量则以9~11月较高,其它月份相对较低;茎油中,广藿香酮含量以7月、10月和1月为最高峰,11月最低,而广藿香醇含量全年变化不显著,11月份之后含量较高。

其它成分未显示其规律性变化。

冯承浩等从组织化学反应结果中可看到,根、茎、叶中均有挥发油的分布。

由此可见,传统的只取地上部分的采收方式不尽合理,既耗费工时,又浪费了资源,所以应当予以改进。

同时可以观察到,在叶内,挥发油滴密集且体积较大,根内次之,茎内挥发油滴最小,而且仅局限在占茎比例小的皮层和韧皮部中。

因此,挥发油在叶内的相对含量最高,根内次之,茎内最低。

罗集鹏等也曾有报道广藿香根含油率为0.2%,茎含油率约为0.1%,叶含油率约为0.4%。

故广藿香的叶应是药用的重点部位,叶片的多少也可作为评价广藿香药材的一个重要指标。

罗集鹏等应用X射线荧光法对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及其种植地土壤中宏量与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存在差异,说明产地对其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广藿香内元素含量有一定规律,呈现某种指纹特性。

土壤中元素含量与广藿香元素含量有一定关系,但不存在对应的线性关系。

罗集鹏等比较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的广藿香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含量,为广藿香物种和道地性与品质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