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一)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两个抗凝药物,两者抗血栓的的机制都是抑制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但有所区别,普通肝素是干扰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在体内外多有抗凝作用,它作用于凝血酶和Ⅹa因子。
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短链剂,它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发挥其抗凝作用,但不能同时结合凝血酶,因此不能加强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的作用,仅保留抗凝血酶因子Ⅹa的作用。
与普通肝素对比具有抗Ⅹa因子作用强,抗凝血酶作用弱的特点。
另外,普通肝素与多种血浆蛋白结合而降低其抗凝活性,生物利用度低,且与其结合的血浆蛋白浓度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其抗凝活性不能预测,用药过程要严格检测APTT。
而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低,生物利用度高,其抗凝活性可以预测。
应用治疗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无需检测APTT,它的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倍-4倍。
生物利用度高和半衰期长是低分子肝素相对于普通肝素的优点。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均有一定副作用,较常见的是出血和血小板减少。
普通肝素抗凝作用复杂,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位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会比较高,而低分子肝素只能结合抗凝血酶Ⅲ,通过抑制凝血酶因子Ⅹa的活性而有效抑制血栓形成,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相对少见。
(二)临床应用的血小板腺苷二磷酸(ADP)受体抑制剂有两种:氯吡格雷(波立维)和噻氯匹定(力抗栓)。
通过抑制血小板表面的P2Y12ADP受体,选择性地不可逆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两者都经肝脏代谢,氯吡格雷以一种平衡的方式有尿液和粪便排泄,其血浆半衰期为8h;其抑制血小板作用需停药后5~7天才能消退,之后体内才有一定数量的功能性血小板参与凝血,所以建议停药7天后才能行椎管内麻醉。
噻氯匹定主要经尿液排泄,其血浆半衰期为12.6h,如果反复应用可延长到5天,由于其血液毒性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细胞缺乏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建议停药2周后在行椎管内麻醉。
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钠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
普通肝素钠与低分子肝素钠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脏功能衰竭的方法。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为了防止血液在体外透析器内发生凝固,通常会使用肝素类药物。
而在肝素类药物中,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是最常用的两种。
本文将对这两种药物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
普通肝素钠是一种由动物粘液和组织提取的天然肝素,具有较高的抗凝血作用。
它主要通过抑制凝血酶原的活化,从而阻止凝血酶形成,起到抗凝作用。
然而,普通肝素钠的抗凝作用较强,容易导致出血等副作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普通肝素钠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凝血指标等因素进行调整,以避免出血的风险。
与普通肝素钠相比,低分子肝素钠是一种抗凝作用更为平稳的药物。
低分子肝素钠是由普通肝素钠通过化学修饰而成,分子量较小,可以更容易地与抗凝血酶原结合,从而发挥抗凝作用。
与普通肝素钠相比,低分子肝素钠具有作用时间短、生物利用度高、不易与血浆蛋白结合等特点。
这些优点使低分子肝素钠在临床应用中更为方便和安全。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的应用都可以有效地预防血液凝固。
然而,两者在抗凝作用、使用方法以及副作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普通肝素钠的抗凝作用持久且强烈,但容易导致出血等副作用。
而低分子肝素钠的抗凝作用相对平稳,副作用较少,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低分子肝素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应用也更为方便。
由于其分子量较小,低分子肝素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无需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指标,更加便利。
而普通肝素钠需要通过静脉持续输注或间隔性注射的方式给药,还需要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较为繁琐。
尽管两种肝素类药物在血液透析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显示,低分子肝素钠在血液透析中更为常用和安全可靠。
低分子肝素钠具有更平稳的抗凝作用、方便的给药方式以及较少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综上所述,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是常用的血液透析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的抗凝治疗--综述
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的抗凝治疗陈纪言赵洪磊综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5101001.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区别[8--19]普通肝素,又称未分级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 UFH),是经典的凝血酶抑制剂,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首选药物。
低分子肝素(low weight molecular heparin LWMH)是通过有控制的酶或化学裂解UFH制备而成的各种长度的戊糖链,其平均分子量为UFH的1/3。
多数UFH分子在18个单位以上,对因子IIa和因子Xa的灭活比例几乎是一样的,约为1:1。
LWMH分子小于18个戊糖单位,其灭活因子Xa和因子IIa的比例约为2~4:1。
临床上LWMH的主要给药途径为皮下注射和静脉推注。
皮下注射后基本完全吸收,达肝素的生物利用度约为90%。
LWMH主要通过肾脏清除,静脉给药生物半衰期约为2-4小时,皮下注射生物半衰期约为3-6小时。
抗Xa因子活性与肌酐清除率有关,当肌酐清除率低于30-40mL/min时,抗Xa因子活性显著增强。
总之,LWMH相比UFH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无特异性结合蛋白结合,不易被PF4和富含组氨酸酶的糖蛋白灭活,所以血液中药物浓度水平比较稳定,临床使用过程中不需要活化的凝血时间(ACT Actived Clotting Time)及aPTT等指标的监测。
2.血浆半衰期比较长,主要在肾脏清除,清除速率固定。
皮下注射给药半衰期约3-5个小时,抗凝作用时间可以持续12个小时以上,所以不需要向UFH那样经常给药。
3.具有明显的抗Xa因子活性和相对较少的抑制组织因子旁路抑制剂(TFPI),可以有效抑制与血栓结合的纤维原,不产生UFH的“反跳”现象。
4.相对较少的促使血小板活性和血小板-内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加。
5.对vWF作用较弱。
2.低分子肝素在冠脉介入术中抗凝治疗的现状传统上,冠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中采用UFH 抗凝治疗,循证医学显示,PCI中监测ACT,并使之为此在250-300s之间则能保证手术的安全有效。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比较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栓栓塞的疗效比较
杨锋1 程小伟2常金峰2 (1.河南省淇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淇县456750;2.淇县人民医院)
【摘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目的研究对比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对急性静脉血栓栓塞(DVT)患者的有效性、效价比及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即、开放标签、裁定者单盲的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普通肝素组和低分子肝素组进行治疗,时间5—7 d。结果 两
杨锋, 程小伟, 常金峰 杨锋(河南省淇县卫生学校附属医院,淇县,456750), 程小伟,常金峰(淇县人民医院)
中原医刊 CENTRAL PLAINS MEDICAL JOURNAL 2007,34(10)
参考文献(4条) 1.叶任高;陆再英;谢毅 内科学 2000 2.赵秀丽 治疗指南·心血管分册 2006 3.李小鹰 最新心血管病用药 1997 4.陈新谦;金有豫;汤光 新编药物学 2003
静端DVT患者会发生肺栓塞(有症状或无症状),而下肢远端 DVT患者发生率为5%。60%的下肢DVT患者会发生栓塞后 综合症,表现为疼痛、肿胀及静脉高压可能造成的病理改变口’。
本人选择病例全部为下肢静脉血栓栓塞,未发现合并有典 型肺栓塞,可能有个别肺栓塞病人治疗过程中栓子溶解。由于 栓塞病人均存在高凝状态,两组肝素可通过以下作用机制而发 挥其抗栓作用pJ。①抗凝血酶Ⅲ和凝血酶;②抑制xa因子和 其他一些凝血因子;③直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虽然低分子肝 素生物利用度好,半衰期长,出血率低H1,但在本研究中,两组 在治疗后1周、2周时疗效相近,且严重并发症大出血、血栓复 发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治疗急性静脉血 栓栓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低于低分子肝素,加之两种肝素的 效价化比较,故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基层医院,普通肝素仍 为一价廉效优的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
h p r c t m o ada i ac o .Meh d 1 6p t ns eer d m ydv e t c n o go p n=8 , - e ai i aue y c ri frt n nn ln i t o s 7 a e t w r a o l i d di o o t l ru ( i n i n r 8 u
rkns , n sincm i dwt F j t n n bev gg u ( o i e adapr o bn i U H i e i )adosri r p n=8 ,rkns ,sin cm ie i a i e h n co n o 8 uo i e ap i,o bndwt a r h
d jl. 99 ji n 17 — 3 X 20 .2 05 o:03 6 /.s .6 1 3 2 .0 90 .2 s
急性心肌梗死溶 栓后应用抗 凝治疗 是必要 的。近年 来
予低分子肝素钠 40 0U皮下注射 , 0 以后 每 1 2h皮下注射 1
次, 连用 7d 。对照组立即皮 下注射普通肝 素钙 75 0U, 0 以
现代医院 2 0 0 9年 2月第 9卷第 2期
专 业 技 术 篇
Moe H si l e 0 9V l o dm opt b20 o 9N aF 2
低 分 子 肝 素 与普通 肝 素 治疗 急 , I F 死 的 疗 效对 比 I O ̄ 梗  ̄ - L
低分子肝素和小剂量肝素血液透析中的抗凝作用的比较
【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小剂量肝素; 血液透析 ; 抗凝 ; 出血/ 防和控制 预
【 中图分类号】 49 5 R 5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0 6— 99 2 1 )3— 0 3— 2 10 15 (00 0 0 4 0
医学信 息
21年3 第2卷 第3 0o 月 3 期
临床医学
低 分 子 肝 素 和 小 剂 量 肝 素 血 液 透 析 中 的抗 凝 作 用 的 比 较
肖 华
【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 高危 出血倾向患者血液透析 中抗凝作用的比较。方法: 比较 6 0例 出血倾 向血液 透 析 患者在 透 析前 用小 剂量 肝 素和 低 分 子肝 素 处理 后动 静 脉 瘘 穿刺 点 压 迫 所 需 时 间 、 透析 后 透析 器及 管路 凝 血 情 况. 比较 透 析 并 前后血小板计数、 凝血酶时间( r 。结果: T)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 素均顺利 完成整个透析过程。透析结束人工压迫止血 时间低分子 肝 素 明显短 于普通 肝 素组 。普通 肝 素 透析 l 出血 ( 消化 道 出血 , 例 出现 皮 下血 肿 , 例 眼底 出血 , 脑 出血 ) 经抢 救 2 O例 5例 2 2 1例 , 例 脑 出血 死 亡 , 余 经 治疗 出血 停 止 ,之 后 透析 中应 用低 分子 肝 素抗 凝 。观 察期 间血 红 蛋 白无 明 显 差异 , 其 , 5例 出现 血 小板 减 少 , 为 改 低 分子 肝 素抗 凝透 析 , 小板 数 逐 渐增 加 。低 分 子肝 素 组 未 出现 血 小板 减 少及 出血 并 发 症 。结 论 : 分 子肝 素较 小剂 量 肝 素 用 于 血 低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通过化学或酶解法降解得到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凝血活性 ,起效慢而作用时间长。
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
普通肝素
具有较高的抗凝效果,但出血风险相对较高,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过敏反 应等。
低分子量肝素
抗凝效果较弱,但出血风险较低,不良反应较少,耐受性较好。
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比较
普通肝素
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深部静脉血栓、肺栓塞等,禁忌症包括严重高血压、颅内出 血等。
肾病综合征
低分子量肝素可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促进血液流动,有助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07
总结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异同点
分子量
普通肝素的分子量较大,而低分子 量肝素的分子量较小。
抗凝效果
普通肝素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而 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效果较弱。
对血小板的影响
普通肝素对血小板有影响,可能导 致血小板减少症,而低分子量肝素 对血小板无影响。
普通肝素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脑卒中治疗
普通肝素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脊髓损伤治疗
对于脊髓损伤患者,普通肝素可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胞再生和修复。
普通肝素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肿瘤治疗
普通肝素可抑制肿瘤生长,减少肿瘤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感染治疗
普通肝素可辅助治疗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
肝素种类和特点
普通肝素
天然提取,分子量较大,抗凝效果不稳定,个体差异大,但价格相对低廉。
低分子量肝素
通过化学或酶解法降解普通肝素得到,分子量较小,抗凝效果相对稳定,但 仍存在一定的出血风险,价格较普通肝素昂贵。
02
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抗凝对比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 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 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
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
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
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
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
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
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比较——疗效和费用问题
自从 16 年 ,a e 和 Jr n 90 Br t o a 证实抗凝治疗可以 rt d 降低肺栓塞患者的死亡危险以来 肝素就开始用于治 , 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最初肝素的用法是每 4小时静脉 内推注一次 , 直到后来 临床试验发现连续静脉滴注普 通肝 素 出血 并发 症少 。连续 静 脉滴 注普 通肝 素时 需
Ac t r m b e bo i s a e u e Th o om l Di e s c
Is so f c c nd Co t sue fEf a y a s i
治疗的药物和家访护士费用比住院治疗要便宜得多。
Jf e C ro e ry L asn,MD
与低分子肝 素相似 , 普通肝素也 可以皮 下注射 。 经过临床试验验证 的用药方法 是 : 首先静脉推注 50 00 u, 然后皮下注射 1 50U, 1 7 0 每 2小时一次。注射后 6
子肝 素具 有优 异 的生物 利 用 度 , 天 一 次 或 两次 用 药 每
( 定义为严重 出血 ; 相对危 险度 ,.9 9 %可信 区间, 0 7 ;5
04 . 2~14 ) .8 。
在 JM A A杂志 中, ern K a 及其 同事H o 对下述假设 进行 了检验 , 即根据体重调整的固定剂量普通肝素皮 下注射( 不监测 a' 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 素一样安 P ̄) l 全有效 。普通肝 素皮 下 注 射 的负 荷 剂量 为 33U k , 3 / g 然后每 1 2小时皮下注射 20U k ; 5 / g低分子肝素 ( 达肝 素或依纳肝素) 1 每 2小时皮下 注射 10U k 。所 有 0 / g 患者均接受华法林治疗 3个月。研究 的主要终点 ( 亦 即血栓栓塞复发 )4 例普通肝素组患者的发生率为 35 38 , 2例低 分子肝素组患 者的发生 率为 34 .% 3 5 .%。 两组严重出血发生率相 当, 普通肝素组为 11 , . % 低分
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对普通肝素 的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 促等症状。
骨质疏松
长期使用普通肝素可能导致骨 质疏松,增加骨折的风险。
03
低分子量肝素
低分子量肝素的特性
01
02
03
低分子量
低分子量肝素由普通肝素 解聚而成,分子量较小, 更易于透过细胞膜。
抗凝作用
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抗凝作 用,可抑制血栓形成。
药代动力学
低分子量肝素的药代动力 学特点使其具有更好的生 物利用度和更长的半衰期 。
低分子量肝素的用途
预防血栓形成
低分子量肝素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如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辅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中,低分子 量肝素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使用, 降低血栓形成风险。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效比较
普通肝素
起效快,作用强,但持续时间短 ,需要频繁给药。
低分子量肝素
起效稍慢,但持续时间长,给药 频率较低。
使用方便性比较
普通肝素
需要严格控制注射时间和剂量,使用 较为不便。
低分子量肝素
使用方便,只需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 和时间进行注射。
价格比较
普通肝素
价格相对较低,适合经济条件有限的患者。
临床应用
普通肝素主要用于心血管手术、血 液透析等,而低分子量肝素则主要 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静 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未来研究方向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1
03
进一步研究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机制,以 更好地了解其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研究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在肿瘤治疗和免疫调节 等方面的应用,以拓展其临床应用范围。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疗效比较
血 液透析 是尿 毒 症 患 者 的主 要 治疗 方式 , 而血 液透 析需 保证 透析 器 与 管 路 内血 液 不凝 固 , 抗凝 剂
正好能有效的防止凝血。抗凝是否充分有效直接关 系 到血 液透析 能 否顺 利 进 行 及 血 液 透 析 的 充分 性 , 合理 应用 抗凝 剂是 透析 的关 键 。 目前 应用 比较广 的 抗凝剂有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尿毒症患者由于 血 管通 透性高 , 凝血 因子 数 量和 功 能 的异 常 , 往往存 在 出血倾 向 , 一 旦伴 有 出血 , 抗凝 剂 的选择 成 为至关 重要 的问题 。低分 子肝 素 和普通 肝 素在血 液 透析抗 凝 中 的效 果 , 以及 透后 患者 穿 刺 点 的压 迫 时 间及 并 发 出血情 况 , 我 们进 行 了 比较 。
泰
山
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
院
学
报
6 7 7
J O U R N A L O F T AI S HA N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V o 1 . 3 6 No . 6 2 0 1 5
低 分 子 肝 素 与普 通 肝 素 在 血 液 透 析 抗 凝 中 的疗 效 比较
宋 海 燕
( 泰安市第 四人 民医院 , 山东 泰安 2 7 1 0 0 0 )
摘要 : 目的 比较低 分子肝素和普通肝 素钙在血 液透析抗 凝 中的疗效 .方法 选取 2 0 1 1 年 6月 一1 2月在 我 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 的患者 2 4例 , 随机分 为两组, 低分 子肝 素组和普 通肝 素组 , 观 察所 有患者透 析前后 出凝 血指 标及穿刺点压迫止血 时间, 并进行 比较 。结果 两组 患者在穿刺 点压迫 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 P<0 . 0 5 ) , 透 前凝 血
低分子量肝素与肝素抗凝的比较研究
低分子量肝素与肝素抗凝的比较研究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用于多种病情下的预防和治疗。
肝素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是传统的肝素钠,另一种是低分子量肝素。
这两种药物虽然都能发挥抗凝作用,但是具体的差异还需要进行比较研究。
1. 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的区别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钠在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上存在差异,因此也会影响它们的作用机制和生物学效应。
低分子量肝素的分子量在4000-10000之间,相对较小,因此亲和力较传统肝素强,能更容易地形成与凝血因子Xa结合的极性化合物。
此外,由于低分子量肝素是由传统肝素钠水解而来,因此低分子量肝素也具有少量抗补体作用。
与传统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的生物利用度更高,半衰期更长,而且相对固定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能够保证其更可靠的临床效果。
另外,低分子量肝素还具有较低的皮肤过敏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因此相对更为安全。
2. 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的治疗效果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相比传统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具有更长的生物半衰期和更释放稳定的药物级别,因此在血栓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
针对高危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组别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降低。
另外,在心肌缺血、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病情中,低分子量肝素的疗效也得到了广泛的验证。
与传统肝素相比,低分子量肝素组发生严重出血的比例也明显降低。
3. 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的情况截至目前,多项研究和指南推荐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来预防深静脉血栓。
在包括肺栓塞、心肌梗死和脑梗死在内的其他虽然不是常规血栓形成却存在高风险的病情中,低分子量肝素也是一个常用的治疗选择。
此外,低分子量肝素还可以用于控制特定疾病的病情进展。
例如,在癌症治疗中,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血管生成,从而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总之,低分子量肝素和传统肝素相比,具有更长的生物半衰期和稳定的药物释放,因此其在血栓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没有使用传统肝素钠时存在的皮肤过敏和血小板减少的风险。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比较_李小琴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中的比较李小琴,兰脆霞(江西省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江西南昌330006)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血液透析中图分类号:R69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94(2003)06-0132-01 血液透析中重要的环节是抗凝,正确选择抗凝剂是透析的关键。
本文对4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别采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比较两者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选择2002年6月~10月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男26例,女20例,年龄20~88岁,平均54.2岁。
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30例,糖尿病肾病12例,高血压2例,多囊肾2例。
46例患者出凝血时间正常,肝功能正常无合并症等。
2 方法2.1 透析方法患者均采用费森优斯血透机,透析器为F6,透析液为碳酸氢盐,每次透析时间均为5h,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
2.2 抗凝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2组(n=23),一组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于透析前静脉推注,透析中不再追加,另一组用普通肝素,于透析前静脉推注30mg,透析中持续追加普通肝素5~8mg/h至透析结束前1h停止追加。
2.3 观察指标1) 透析器及管道凝血情况:透析器及管道不出现凝血块,下机时回收干净彻底,抗凝效果好。
2) 透析中及透析后出血情况:皮肤粘膜无出血点和淤点淤斑,无消化道、颅内出血。
3) 测定0h、2h、5h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 T),28~49s为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 T),11~16s为正常;出血时间(BT)1~3min,BT>4min为延长;凝血时间(CT)4~12 min,CT>12min为延长;出血点压迫时间大于60min为延长。
结果用x±s表示,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3 结果透析后观察指标比较见附表。
使用低分子肝素透析结束后,透析器内均无残留血,回血干净彻底,透析中和透析后无任何出血现象;而普通肝素透析中有5例透析器有残余血,其它回流干净彻底,透析中有1例并发脑出血,1例眼底出血,2例鼻粘膜、牙龈出血。
低分子肝素合理应用
分子结构
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较小,分子结构更稳定,通过 皮下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的抗凝效果。
用法
普通肝素需要静脉使用,而低分子肝素可以通过皮 下注射。
制备方法
普通肝素的制备需要从动物肺部提取,过程较为复 杂,而低分子肝素则是从普通肝素中酶解出来的。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学特点
起效快
皮下注射后,15分钟内开始起效,最大作用在35小时。
低分子肝素的安全性评估
• 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更安全,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 • 低分子肝素使用的主要不良反应是皮肤局部出血、皮下或肌肉组织出血。 • 临床应用中可发生过敏反应,如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应尽快停用。
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1 荨麻疹
停药、给予抗组胺药。
2 皮下出血
局部用压迫止血止血,必 要时进行补液输血。
低分子肝素合理应用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血剂。本演示将介绍低分子肝素的概念、 特点、剂量和用法、安全性评估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低分子肝素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普通肝素酶解出来的小分子量抗凝血剂。
2 作用
低分子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的形成,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散。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区别
剂量效应线性
剂量与效应之间呈线性关系,方便临床使用。
短效持续
半衰期较短,适合于短期应用,并可进行血液透 析患者使用。
减少出血风险
与普通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的抗凝效果相对平 稳,因此可以减少并发症。
低分子肝素的适应症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治疗 • 肺栓塞的治疗 • 心血管手术后的抗凝治疗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 血栓性脉管炎的治疗
停止使用普通肝素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效果的比较分析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效果的比较分析目的比较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对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效果。
方法对6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分别进行普通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合并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在治愈率及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结论由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病情特殊性,普通肝素更适合于ICU患者的深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标签:深静脉血栓(DVT);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静脉血栓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根据美国的资料,每年发生的静脉血栓约60万例,因漏诊没有得到治疗的患者中,26%将发生致命性血栓事件,还有26%的患者再次发生非致命性血栓事件而最终致死[1]。
存在于膝以上的血栓易合并肺栓塞,小腿部的血栓发生PE的风险较低,但有可能发生血栓后综合征。
因此,应重视早期诊断,做好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本研究选取院前确诊静脉血栓或既往无静脉血栓病史而是于住院期间发现静脉血栓,比较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在下肢静脉血栓抗凝效果的差别。
1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诊断为DVT 的病例60例,低分子肝素组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7 ~75岁,平均( 51 ± 12)岁;普通肝素组32例,男15例,女17 例,年龄24 ~70 岁,平均( 50 ± 14) 岁。
所选病例均经血管彩超明确诊断DVT,均符合DVT 診断标准[2]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行血管彩超检查,以确定血栓形成的部位、阻塞程度,动态观察血栓变化情况以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手段。
1. 2 药品依诺肝素钠注射液( 克赛,赛诺菲安万特) 每支含6000 U; 普通肝素(北京赛生药业有限公司) 每支含12 500 U。
1. 3 方法LMWH 组依诺肝素钠6000 U 腹部皮下注射,1 次/12 h;UFH 组: 普通肝素首剂4000 ~5000 U,即80 U/kg 静脉注射,然后按18 U/( kg·h) 静脉泵入,维持APTT在40~60s。
血液透析中为什么有人用低分子肝素,有人用普通肝素?
血液透析中为什么有人用低分子肝素,有人用普通肝素?
肝素是抗凝血药物。
透析的时候使用肝素,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液在体外凝固,因为透析的时候血液是需要在体外循环的。
使用哪种肝素,主要根据其作用效果,副作用来考虑。
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的主要区别:
普通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
低分子肝素为生物合成,分子量小于6000。
临床常用的有达肝素钠、依诺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具有更强的抗凝效果,对血小板影响小,所以其出血倾向较弱。
使用普通肝素期间需要监测凝血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同时还需要监测血小板。
而低分子肝素通常不需要监测。
另外低分子肝素半衰期更长,所以维持时间就长。
总体上低分子肝素优于普通肝素,所以目前临床会更优先选用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
大会交流璺三厘全国盟焦壅:遂整照鱼挂型盛堂查金这迨塞正缱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研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10016)陈丽英应可净洪武军周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PIE)是心肺血管系统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其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
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改善预后。
我们的研究对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的疗效、副作用和治疗费用进行比较,以寻求一种有效、安全且经济的抗凝药物,指导临床用药。
我院2000年9月~2003年4月诊断为非大面积急性PIE患者共33例。
低分子肝素组17例,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st4-13)岁。
原发疾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2例,肺炎1例,剖腹产后2例,脑梗死1例,肺癌l例,乳腺肿瘤1例,冠心病1例,结肠癌1例;另有1例无基础疾病。
普通肝素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4±16)岁。
原发疾病分别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肺癌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冠心病1例,乳腺肿瘤1例,左趾骨折1例,食道癌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l例;另有1例元基础疾病。
PIE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
研究方法:低分子肝素组的具体方法:低分子肝索针0.1ml/10奴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
24小时后加用华法令,当连续2天Pr的INlt达到2.0~3.0或Pr延长至对照值的1.5。
2.5倍时,停用低分子肝素,单独用华法令抗凝,总疗程3个月。
普通肝素组的具体方法:普通肝素首剂80IU/b静脉注射,然后18IU·妇-1-h-1静脉泵入,根据AP丌调整剂量,AP丌达到对照值的1.5—2.5倍后加用华法令,当连续2天Pr的INR达到2.0—3.0或w延长至对照值的1.5~2.5倍时,停普通肝素,单独用华法令抗凝,抗凝疗程和监测方法同低分子肝素组。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
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医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之杨若古兰创作【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医治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疗效和平安性.方法:85例D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和华法令抗凝;肝素组给予普通肝素和华法令抗凝.比较医治前后症状、体征和血管黑色B超检查情况.结果:UFH组总无效力达95.24%,LMWH组总无效力达93.02%,两组间医治后果无明显差别;UF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LMWH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3%,两组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医治DVT均平安无效.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罕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可形成下肢血流妨碍和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可能发生急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医治次要目的是减少肺栓塞,预防血栓后综合征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抗凝医治是DVT的次要医治方法,能无效改善侧枝轮回,防止再发血栓.本陈述采取低分子肝素(LMWH)和普通肝素(UFH)医治DVT,比较它们的疗效,以指点临床用药.1 材料和方法1.1 普通材料选择我院4月~4月诊断为DVT的病例85例,普通肝素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4岁~70岁,平均年龄(50±14)岁.其中单纯DVT 12例,陪伴2型糖尿病4例,骨折4例,妊娠4例,高血压病4例,剖宫产术后2例,脑梗死2例,脑出血2例,子宫切除术后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闭塞性颅脑损伤1例,宫颈癌放疗术后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干燥综合征1例,合并肺栓塞1例.低分子肝素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年龄27岁~75岁,平均年龄(51±12)岁,其中单纯DVT 14例,陪伴骨折6例,2型糖尿病5例,高血压5例,妊娠3例,脑梗死2例,肺癌2例,乳腺癌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睡眠呼吸暂停1例,贫血1例.所选病例均经血管黑色B超明确诊断DVT.1.2 诊断尺度[1]①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肢肿胀、疼痛、发热、皮温增高,股三角区或小腿有明显压痛,Homan征阳性,肿胀严重者可导致肢体供血妨碍而出现青肿等.排除急性动脉栓塞、急性淋巴管炎、小腿损伤性血肿等疾病.②肢围的测定:以髌骨上15 cm和髌骨下10 cm测量患肢及健侧肢围,求出肢围差,可作为观察医治的尺度之一.③血管黑色B超检查:下肢静脉黑色B超示病变的深静脉管腔内有实质性回声,部分或全部占领血管腔.两组病例医治前后均行血管黑色B超检查,以确定血栓构成的部位,梗阻程度及作为判断疗效的次要手段.1.3 给药方法低分子肝素组:低分子肝素钙6 150 U腹部皮下打针,每1次/12 h,至多利用5 d.24 h~48 h加用口服华法令,初始剂量2.5 mg/d~3.0 mg/d,堆叠4 d~5 d,连续2 d测得国际尺度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达2.0~3.0或凝血酶原时间(PT)耽误至对照值的1.5倍~2.5倍时,停用LMWH,单用华法令抗凝,疗程3个~6个月,期间根据INR调整华法令用量,使INR保持在2.0~3.0.普通肝素组:普通肝素首剂4 000 U~5 000 U,即80 U/kg静脉打针,然后按18 U/(kg·h)静脉泵入,开始24 h内每6 h测APTT,据APTT值调整剂量,当前每天测APTT两次,APTT达对照值的1.5倍~2.5倍时加用口服华法令,华法令初始剂量2.5 mg/d~3.0 mg/d,与普通肝素堆叠4 d~5 d,连续2 d INR达2.0~3.0或PT耽误至对照值的1.5倍~2.5倍时停用UFH,单用华法令,用法及疗程同LMWH组.1.4 疗效判断尺度[2]①治愈:症状体征消逝;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无肿胀;血管黑色B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且无返流.②显效:症状体征消逝;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肢体轻度肿胀;血管黑色B超检查:深静脉通畅但瓣膜功能被破坏,有轻~中度返流.③无效:症状减轻;肿胀基本减退;血管黑色B超检查:深静脉部分通畅.④无效:医治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水肿无减轻;血管黑色B超检查较医治前比较无明显变更.1.5 药物来源低分子肝素钙打针液(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无限公司)每支含6 150 U;普通肝素(天津生物化学制药厂)每支含12 500 U.1.6 统计学处理以均数±尺度差(x±s)暗示.计数材料用t检验,计量材料用χ2检验.2 结果2.1 普通材料LMWH组和UFH组性别、年龄及其陪伴症状如患肢肿胀、疼痛、发热、皮温增高均无统计学差别(见表1).2.2 医治结果85例DVT患者经LMWH或UFH抗凝后,均取得必定疗效,两组总无效力无明显差别(P>0.05)(见表2).2.3 不良反应LMWH组:5例发生出血,发生率11.63%,均为腹部皮下淤斑.UFH组:3例发生出血,发生率7.14%,其中1例消化道出血,1例为大便潜血强阳性,1例为鼻出血.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表1 两组普通材料比较表2 两组抗凝医治疗效比较3 讨论DVT的三大致病身分为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形态[3].抗凝医治可以防止血栓再构成或复发.抗凝剂对曾经构成的血栓无溶解感化,但可以防止血栓扩展和新血栓构成,有益于促进血栓初期自溶[4].而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是目前临床比较经常使用的两个抗凝药物,两者抗血栓的机制都是按捺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但有所区别.普通肝素通过干扰凝血过程的很多环节,在体内外都有抗凝感化.它感化于凝血酶和Xa因子.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的短链剂,它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而发挥其抗凝感化,但不克不及同时结合凝血酶,是以不克不及加强抗凝血酶Ⅲ抗凝血酶的感化,仅保存抗凝血因子Xa的感化.与普通肝素对比具有抗Xa因子感化强,抗凝血酶感化弱的特点[5~8].另外,普通肝素与多种血浆蛋白结合而降低其抗凝活性,生物利费用低,且与其结合的血浆蛋白浓度有很大的差别性,所以其抗凝活性不克不及猜测,用药过程要严酷检测APTT.而低分子肝素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力低,生物利费用高,其抗凝活性可以猜测.利用医治剂量的低分子肝素无需检测APTT[5],它的半衰期为普通肝素的2倍~4倍.生物利费用高和半衰期长是低分子肝素绝对于普通肝素的长处.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医治DVT疗效确切,但有必定的副感化,较罕见的是出血和血小板减少.普通肝素抗凝感化复杂,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位点较多,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都有影响,出血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会比较高,而低分子肝素只能结合抗凝血酶Ⅲ,通过按捺Xa凝血因子的活性而无效按捺血栓构成,对其他凝血因子影响小,出血和血小板减少绝对少见[5~7].本观察显示:低分子肝素组总出血率略高于普通肝素组,但均为皮下瘀斑,普通肝素组总出血率较低,其中1例为较严重的消化道出血,经停药及加用质子泵按捺剂后出血很快停止.总之,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医治DVT均有较好的疗效.低分子肝素的次要长处是:使用方便,不需检测血凝系列,出血的发生率极低.普通肝素在密切监测APTT的条件下亦平安无效.本观察显示两组患者均无血小板减少景象.低分子肝素与肝素区别10月29日礼拜三 21:21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平均分子量1到12KD. 与普通肝素比拟,其特点在于:1.对Xa和XIIa因子的按捺感化比对IIa因子的按捺感化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感化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按捺,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费用高.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惹起的出血并发症少,普通无需监测抗凝活性.我个人觉得最初一点最次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利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方透析插管,利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构成,同时又不必太担心出血的风险,所以只需病人经济答应(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肝素钠与低分子量肝素钠在临床利用上有什么分歧?肝素的临床利用 1. 血栓栓塞性疾病用于心肌梗死、肺栓塞、脑血管栓塞、外周静脉血栓和血汗管手术时栓塞等.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症(DIC)的高凝期可防止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耗竭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但DIC的低凝期禁用,防止加重出血.3. 其他体内外抗凝,用于输血,体外轮回和血液透析等的抗凝.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感化弱,抗栓感化较强.对Ⅹa按捺感化强,对Ⅱa的按捺感化弱.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用于深部静脉血栓或手术后血栓构成.肝素分类(1) 普通(尺度)肝素是由猪或羊黏膜提取,平均分子量为15000,相当波动.(2) 通常把分子量小于6000的称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其半衰期较长,抗血栓后果好,而抗凝出血倾向较弱,有取代普通肝素的趋势.近年临床经常使用的有:达肝素钠(法安明)、依诺肝素钠(克赛)、低分子肝素钙(速避凝、那屈肝素钙).(3) 目前正在深入研讨的肝素制剂中还有低抗凝活性肝素、改构型肝素、类肝素等, 这些药物特点是具有低抗凝、高抗栓、感化时间长和出血感化少的长处,很有开发前途.肝素钠:本品系自猪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属粘多糖类物资,通过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而发挥抗凝感化.它对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均有影响,在体内外均有抗凝感化,可耽误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口服不接收,皮下、肌肉或静脉给药均接收良好.肝素钙与肝素钠感化类似,但本品皮下打针后不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也不改变血管通透性,基本上克服了肝素钠皮下打针易致出血的副感化.本品还有明显的抗肾素和抗醛固酮的活性.低分子肝素钠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07029702【摘要】目的:是研讨低分子肝素钠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用低分子肝素钠医治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惯例用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 3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医治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医治组30例用低分子肝素钠4000AxaIU,Bid×10d;对照组32例用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qd×10d.开始用药时间均在起病48h内.结果:低分子肝素钠医治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较好,出血不良反应小.【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舒血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低分子肝素钠是从猪肠黏膜制备的肝素钠通过可控亚硝酸解聚感化而生产的,它是由强酸性的硫酸化多糖链构成的,其平均绝对分子量为3500~5500道尔顿,它保存了肝素的抗血栓感化,而抗凝血活性低,出血不良反应小.我院于1~12月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观察低分子肝素钠对医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现陈述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符合48h内发病,超出48h不计在内,经头颅CT 确诊并排除脑出血,肌力在4级以下,首次发病或过去患病后未留下神经功能缺损者.符合上述尺度者共62例,入院后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钠组(医治组)和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对照组).医治组共30例,其中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4.13±5.94)岁.对照组共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62.18±6.35)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及医治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1.2 给药方法:医治组用低分子肝素钠(Clexane Injection,依诺肝素钠,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生产)0.4ml(4000AxaIU).采取腹壁前外侧皮下打针,每天2次,连续10d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每天1次,连续10d.两组中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肺内感染患者均对症处理.同时所有病例均在48h内用药.1.3 辅助检查:用药前及用药后第11天作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检查.1.4 疗效判定:按照1986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评分尺度评分[1],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3,7及14d各测定1次,转归分五个等级:①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明显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更: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添加18%之内;⑤死亡.2 结果2.1 用药后两组功能恢复差别(见表1):从表1中看出低分子肝素钠医治后1,3,7,14d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2.2 用药后两组疗效比较:低分子肝素钠组痊愈率40%,总无效力86.7%.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痊愈率6.25%,总无效力46.9%,经卡方检验,P值均小于0.01.说明低分子肝素钠组明显优于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2.3 两组医治前后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均在正常范围内,肝肾功能无损害.两组医治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见表 2.从表2中可以看出低分子肝素钠医治后纤维蛋白原降低明显,生理盐水250ml+舒血宁20ml组医治后纤维蛋白原变更不大.2.4 不良反应:医治组头颅CT复查未见出血灶.3 讨论人体血管内血栓构成是极其复杂的过程,动脉内和静脉内的血栓生成亦有所分歧.在动脉轮回中的血小板黏附于病变的内膜处并释放ADP,血小板聚集也随之发生,白色血栓接踵构成,当动脉腔内血流缓慢时则出现血液淤滞,凝血得以启动,在白色血栓四周构成红色血栓.起初构成的以血小板为次要成分的白色血栓不安定,但血小板释放的物资可激活凝血瀑布,凝血酶得以生成,凝血酶不但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而且更次要的感化是促使纤维蛋白原酿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则可使血栓更加牢固.而抗凝医治的目的恰是感化于抗凝血过程,减少血管腔内血栓和栓塞构成,防止血管梗阻及由此而惹起的缺血性损害.因肝素本人可惹起血小板,使出血的频度添加,故临床利用有必定风险性.低分子肝素钠抗血栓构成感化通过抗凝血酶而加强按捺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低分子肝素钠对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黏附性的影响比肝素小.低分子肝素钠保存了肝素抗凝的活性,却不影响血小板及其功能,对出血时间无影响.因为低分子肝素以抗Xa活性为主,且不容易与血小板因子4结合构成复合物导致伴随血栓构成的血小板减少,故出血风险小.低分子肝素钠医治脑梗死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医治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低分子肝素钠5000 u腹壁皮下打针,12 h 1次,连用5天,14天后评定疗效.结果医治组的总无效力和显效力分别为90.25%和67.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68%和34.0 2%(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医治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具有很好的临床用前景.[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钠;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对脑梗死的医治,超初期(3~6 h)可选择溶栓医治,但大多数患者其实不克不及在此时段接受医治而错失最好医治时机,而从临床实际看,并发脑出血及再梗死的风险较大.患者家属不容易接受,大夫承担风险太大.事实上开展溶栓医治的病院很少.低分子肝素钠对脑梗死医治有明显疗效且平安可靠.现将我院自2月~8月期间的住院医治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进行比较,结果陈述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入选尺度:(1)符合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诊修订的诊断尺度[1],并经CT 确诊;(2)发病时间72 h内;(3)年龄小于75岁;(4)血压低于200/120 mmHg;(5)血小板正常;(6)近期无手术史及出血史;(7)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血液零碎疾病.1.2 病例分组随机分为医治组及对照组,医治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63±12)岁,其中高血压34例,冠芥蒂4例,糖尿病2例.对照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64±10)岁,其中高血压32例,冠芥蒂4例,糖尿病2例.医治前两组均采取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尺度[2]评分.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45分为重型.医治组:轻型10例,中型22例,重型8例.对照组:轻型11例,中型20例,重型7例.两组医治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性别、年龄、发病时间、伴发疾病、既往史差别无明显性(P>0.05).1.3 医治方法检查血惯例、肝肾功能、PT、KPTT等.两组惯例利用藻酸双酯钠改善脑轮回,控制脑水肿,呵护脑细胞,调控血压及对症等医治.医治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股份无限公司生产)5000 u腹壁皮下打针,12 h 1次,连用5天.观察目标:(1)出血景象:局部瘀点、瘀斑不需停药,热敷,广泛皮下出血则停药;(2)肌力改善等情况[3];(3)PT、KPTT.1.4 疗效判定尺度医治后14天,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尺度再度评分.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尺度[4]:(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0级;(2)明显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 0%,病残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 8%~45%,生活自理;(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或添加18%之内;(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添加18%以上或死亡.1.5 统计学方法两组比较采取χ2检验.2 结果2.1 医治后果经医治,医治组显效力67.5%,总无效力90.25%,对照组显效力34.02%,总无效力73.68%,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非常明显性(P<0.01),见表1.表1 两组医治后果比较(略)2.2 副感化医治组有32例出现局部瘀点、瘀斑,无一例广泛皮下出血及颅内出血、再梗死.医治前后PT、KPTT 无明显改善.3 讨论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主如果纤维蛋白质等各种身分介入下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黏附血液中的有构成分构成血栓.血栓构成后出现坏死区及四周构成缺血半暗带.坏死区因为完整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轮回,有部分血液供应,留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正常脑细胞血流量50 ml/100 min以上,如果血流量低于18 ml/100 min则脑细胞发生不成逆损害.半暗带脑血量介于18~50 ml/100 min之间).如果缺血半暗带血流敏捷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抢救缺血半暗带,呵护可逆损伤神经元是脑梗死医治的关键.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分离得到的一些组分或裂解后发生的片断,其绝对分子量4000~6500 D[5].具有凝血酶Ⅲ依附性抗Ⅹa因子活性及纤维蛋白酶原活性.其抗Ⅹa因子和抗Ⅱa因子的比值为3.2∶1.抗血栓优于普通肝素,抗凝血感化无明显差别,出血风险小,生物利费用高(皮下给药利费用明显提高,接近98%).对KPTT影响不明显,量效关系明确,预期浓度和疗效精确,无需药物监测.半衰期长(3.5 h摆布).1982年低分子肝素作为肝素类第二代制剂开始利用于临床.初期患者接受低分子肝素钠医治可按捺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高凝形态,敏捷溶解微血栓,按捺血栓扩展,降低血栓扩大几率和进一步血管梗阻,预防再次血栓构成.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侧支轮回,促进血管再通,利于缺血半暗带供血而起到抢救缺血半暗带,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感化,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致残率[6].低分子肝素钠医治脑梗死给药方便,无需特殊监测,平安高效,费用较低廉,值得基层病院推广利用,是医治脑梗死的理想药物.低分子肝素钠与脉络宁联合医治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1)【摘要】目的观察脉络宁打针液并低分子肝素钠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脉络宁并低分子肝素钠医治组(医治组)及复方丹参组(对照组),医治组给予脉络宁打针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5000U,每日2次脐周皮下打针,10天1个疗程,观察医治后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医治组无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脉络宁打针并低分子肝素钠医治进展性脑梗死近期疗效好.【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脉络宁低分子肝素钠临床观察进展性脑梗死后24~72h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仍不竭发展加重,3~5天达高峰,个别7~15天仍不波动,临床医治也难以逆转其病程,而使病死率、致残率添加,我们利用脉络宁打针液并低分子肝素钠进行综合医治,取得了满意的后果,现陈述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普通材料拔取在我院近3年来医治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均经头颅CT证明并排除颅内出血,发病至入院1~72h,共计120例,随机分为医治组和对照组,医治组60 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48~71岁,平均59.5岁.对照组60例,两组年龄及病程差别均无明显性(P>0.05).1.2 病例诊断尺度该组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诊断尺度.1.3 医治方法医治组用脉络宁打针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250ml静点每日1次,低分子肝素钠每次5000U,脐周皮下打针,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打针液20ml加入5%葡萄250ml中静点,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组惯例医治不异,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控制血糖和处理响应的并发症.1.4 观察目标于医治前后检测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流变学等和神经评分功能缺损程序(NDS).1.5 疗效判定按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临床疗效判断尺度[1].基本痊愈:NDS减少≥90%;明显进步:NDS减少46%~89%;进步:NDS减少18%~45%;无变更:DNS减少或添加17%;恶化:NDS添加18%以上.1.6 统计学方法计量材料以x 2 结果2.1 医治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1.2.3 医治前后两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见表3.3 讨论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主如果在各种身分介入下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黏附血液中的有构成分构成血栓.血栓构成后出现坏死区及四周构成缺血半暗带.坏死区因为完整性缺血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轮回,有部分血液供应,留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正常脑细胞血流量 50ml/100min以上,如果血流量低于18ml/100min则脑细胞发生不成逆损害.半暗带脑血量介于18~50ml/100min之间).如果缺血半暗带血流敏捷恢复使脑代谢改善,损伤仍然可逆,神经细胞仍可存活并恢复功能.抢救缺血半暗带,呵护可逆损伤神经元是脑梗死医治的关键.进展性脑梗死据文献报导约占所有脑卒中发生的26%~43%,次要发病机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小板聚集构成白色血栓,同时激活血小板启动凝血机制,使纤维蛋白原构成纤维蛋白,与红细胞一路构成牢固的血栓,终极使动脉管腔狭隘,狭隘的血管腔又使血流缓慢,甚至停滞,使已构成的血栓向近心端发展耽误,加重管腔的狭隘甚至闭塞,导致梗死区逐步扩大,临床上表示为神经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是以,按捺血栓的蔓延,抢救半暗带是防止脑梗死进一步扩大、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好转,是改善进展性脑梗死预后的关键.血流变学杂乱是脑梗死风险身分之一,血粘度增高时脑血流量降低二者呈反比.脉络宁打针液是由玄参、牛膝等中药制成的复方静脉滴注剂.具有。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比较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比较【摘要】目的比较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2014年-2016年我院治疗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对照组用普通肝素治疗。
结果两组治疗疗效对比,观察组总有效率 93.3%;对照组有效率 68.9%;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治疗组出现 3 例,出现率为 6.7%,对照组6例,发生率为13.3%。
结论低分子肝素及普通肝素均能有效抗凝,其中低分子肝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优于普通肝素,建议临床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急性肺栓塞【中图分类号】R5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1-167-01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是心肺血管系统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较高,其防治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医疗保健问题[1]。
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改善预后。
我们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治疗非大面积肺栓塞,比较它们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于2014年-2016年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患者90例,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气急者14例,胸痛17例、晕厥5例、意识障碍5例、休克9例、明显紫绀12例、听诊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6例,呼吸音减弱、胸腔积液者16例、肺动脉瓣第二音亢进者3例、心房纤颤者3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低分子肝素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0±12)岁,原发疾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5例,慢性阻塞肺疾病9例,下肢静脉曲张9例,下肢外伤5例,肺癌3例,,结肠癌术后1例,肥胖1例,冠心病2例;对照组(普通肝素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龄22~73岁,平均(52±14)岁。
原发疾病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下肢静脉曲张10例,下肢外伤4例,乳腺癌1例,冠心病3例,1例无基础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的
抗凝对比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低分子肝素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抗凝血药物,是普通肝素经过化学分离方法制备的一种短链制剂。
与普通肝素相比,其特点在于:1.对Xa和XIIa因子的抑制作用比对IIa因子的抑制作用强,对血小板的影响小;2.抗凝作用强,普通肝素常会受血小板因子4的抑制,而低分子肝素不会;3.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
其半衰期长为200到300分钟,是普通肝素的2到4倍;4.所引起的出血并发症少,一般无需监测抗凝活性。
我个人觉得最后一点最重要,最实用:我所在的肾内科应用低分子肝素的时候很多,比如透析插管,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防止插管部位血栓形成,同时又不用太担心出血的危险,所以只要病人经济允许(低分子肝素比普通肝素贵),就推荐使用海普宁、立迈青等低分子肝素制剂。
肝素是由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交联而成的粘多糖酯,分子量为O.5~3万。
由于其生物活性不一,仅低分子的1/3部分有较强的抗凝作用,高分子部分易致出血、血小板减少、脂质代谢异常等不良反应,临床范围应用受限。
为此,近年国内外致力于低分子肝素的开发,将肝素经化学或酶解聚后生成平均分子量在4000~6500间的肝素片段。
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在血栓形成中血小板释血的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极小,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而禁忌症少,因而倍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血液透析:普通肝素虽为透析时的常用抗凝剂,但抗凝效价欠稳定,易致血小板减少、出血危险性大,久用尚有骨质疏松和脂类代谢紊乱之虑。
近年尝试低分子肝素,发现该药抗凝血作用良好,不发生出血和脂代谢紊乱。
推荐为普通肝素的安全、有效替代品。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各制品之间,因分子量、血浆清除率、剂量、用法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各不相同,彼此间应视为明显不同的制剂,不可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