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风化和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合集下载

第四纪复习题(学生)

第四纪复习题(学生)

第一章复习题二、填空1、地貌的属性可以从物质构成、几何形态、及时空尺度等几个方面进行界定。

2、地貌变化发展受岩性和地质构造、时间、营力三个因素的影响。

3、第四纪沉积物岩性有: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火山沉积物和人工堆积物。

4、砾石的磨圆程度一般野外定性分五级,即:棱角、次棱、次圆、圆和极圆。

5、引起第四纪地球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因是气候变化和地壳新运动,而人类活动加剧对现在和未来环境有重要影响。

三、论述1、第四纪地质历史的特点有哪些?(从气候、生物、沉积环境、构造运动等方面分析)(1)地质历史记录保留得比较完整(2)气候变化显著,有反复的温度降低和升高的过程。

(3)第四纪生物群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地理分布和组合方面,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种属灭绝,出现了新的种属。

在第四纪开放海和大洋中,海生生物群的变化很小。

在内陆海或封闭海盆中,例如黑海、波罗的海和地中海等,变化较为显著。

第四纪陆地生物群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比较显著,大多数都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过程中发生迁移、重新组合、灭绝、新生、变异。

(4)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基本特点大陆沉积环境:冰川环境、冰缘环境、非冰川环境(冷湿地区、干旱地区和湿热地区)海岸沉积环境:海滨及浅海堆积物和陆地堆积物互相交替海洋沉积环境:沉积记录往往是连续的且保存完整。

(5)第四纪构造活动剧烈,还伴有火山和地震活动。

与以前各纪比较,第四纪的地球表面的山岳是相对高大的。

(6)人类的出现和发展2、第四纪堆积物的基本特点(1)第四纪堆积物普遍覆盖于大陆地表,在大多数场合下,都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或假整合的关系。

在海洋和一些湖泊的底部,与下伏地层是连续的。

(2)由于第四纪时间短暂,第四纪堆积物所经受的剥蚀破坏和构造变形比较轻微,一般都保留了与地形密切相关的原始产状。

(3)第四纪堆积物的空间分布,与现代地形密切联系,在地势凹凸不平的山区,在水平方向上,第四纪堆积物是零散的,不连续的,或呈斑块状的。

工程地质第4章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工程地质第4章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概述 第四纪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山岭地貌 风化地貌 水成地貌
4.1 概述
一、地形与地貌 地形 :专指地表既有形态的某些外部特征,如 高低起伏、坡度大小和空间分布等,用地形等 高线表达。 地貌 :不仅包括地表形态的全部外部特征,还 要分析和研究这些形态的成因和发展 ,用地 貌图表达。
4.1 概述
三、地貌的成因分类 1.内力地貌:构造地貌、火山地貌 2.外力地貌:风化地貌、重力地貌、水成地貌、 冰川地貌、冻土地貌、风成地貌、 岩溶地貌、黄土地貌
4.3
山岭地貌
一、山岭地貌的类型与特征 山岭地貌具有山顶(山脊、垭口)、山坡、山脚等 明显的形态要素 。 1.山岭地貌的类型: 按地貌成因分构造变动形成的山岭(平顶山、单面 山、褶皱山、断块山、褶皱断块山 )、火山作用形成 的山岭、剥蚀作用形成的山岭。
第4章
第四纪地质与地貌
基本术语: • 1. 第四纪地质学——以第四纪沉积物为研究 对象,对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 划分对比、第四纪有机界的发展变化起着重要 作用。 • 2. 地貌学——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形态的 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学科。
第4章
• • • • • 4.1 4.2 4.3 4.4 4.5
二、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1.内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地壳表面的基本起伏,对地貌 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把由内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隆起部分 进行剥蚀破坏,同时把破坏所形成的碎屑物质搬运 堆积到由内力地质作用所造成的低地和海洋中去。
4.1 概述
4积物特征及沉积环境 4.海相沉积环境——近岸沉积物的特征 ① 从海岸到海底受波浪作用显著的水下岸坡部分。 ② 岩石海岸沉积带数十米, ③ 泥岸可达数十公里。 ④ 沉积物成分复杂,有砾石、砂、淤泥、泥碳和生 物贝壳等。 ⑤ 碎屑物主要来自陆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外力作用与地貌
1.侵蚀地貌
典型地貌:海蚀柱、海蚀崖、海 蚀穴、海蚀平台等
2.堆积地貌
典型地貌:海滩、沙嘴、离 岸堤、水下沙坝等
侵蚀堆积考点
时间越久,侵蚀时间越长,磨圆度越好,如河流下游鹅卵石。 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海浪堆积具有分选性。即颗粒大、比重大 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冰川堆积,重力崩塌堆积无分选性,堆积物杂乱。
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
物理风化、化学 风化、生物风化
作用:使岩石崩 解和破碎,为其 他外力作用创造 条件,形成风化

侵蚀
搬运
风、流水、冰川、海 风、流水、冰川、
浪等
海浪等
作用:对地表岩石及 其风化物进行破坏, 形成碎屑物;使得风 化物等离开原地,并 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作用:使侵蚀碎 屑物离开原地, 为堆积地貌提供


1.是不是来自山顶?
海浪搬运 冰川搬运/
2.是不是来自本地风化?
重力作用
沙河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 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 表沙粒易启动。 风沙流沿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 后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 坡上。
3.是不是来自冲积平原?
√ 4.是不是来自冲积扇?
流水搬运 风力搬运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
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D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典例剖析
【例2】(2021年全国甲卷)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

沉积地貌类形成过程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精编资料推荐)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击物概念及区别

(精编资料推荐)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击物概念及区别

1、残积物(风化和重力地貌)残积物(eluvium):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破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称为残积物风化壳(weathered crust):具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由残积物所组成的覆盖于地壳表面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总体,称为风化壳(weathered crust)。

因此残积物是风化壳的一部分,而风化壳则是岩石圈的一部分(1)残积物岩性:原岩岩屑(岩块、角砾、粉砂级颗粒);风化残余矿物(抗风化能力:氧化物>硅酸盐>碳酸盐和硫酸盐>卤化物。

溶解度:食盐>石膏>方解石>橄榄石>辉石>角闪石>滑石>蛇纹石>绿帘石>正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和石英。

地表新生矿物,主要是粘土矿物和胶体矿物)(2)残积物(风化壳)结构构造:全风化带,半风化基岩带,未风化基岩带(3)残积物的特征: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切的联系;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④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4)残积物类型:岩屑型残积物,硅铝-碳酸盐(或硫酸盐)型残积物,硅铝粘土型残积物,铁铝型残积物(5)古风化壳(paleo-weathered crust):风化壳形成后,被后来的各种堆积物覆盖,而保留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在一定的地形构造条件下,可形成多层古风化壳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土壤是残积物的表层,经成土作用发育而成,即经有机酸对残积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使土质富含腐殖质而具有肥力。

残积物与土壤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不具有肥力。

其次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壳和残积物的形成快得多。

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一个完整的风化壳,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而在同样气候条件下,形成土壤剖面只需几十年或几百年2、堆积物(风化和重力地貌)崩塌堆积物: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二十七)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二十七)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二十七)综合题1、阅读图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图①景观为沿海地区的地貌,图②为(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2)图③所示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纬度地区,是(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有“峡湾国家”之称的是。

(3)图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此作用下,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

(4)图⑤为(填“××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地貌,简要说明其形成过程。

答案:(1)海蚀;风力沉积(2)高;冰川侵蚀;挪威(3)流水侵蚀;水土流失(4)流水沉积。

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地形坡度变缓,水流分散,泥沙沉积,形成扇状堆积体。

解析:(1)图①景观为海蚀崖,是沿海地区的海蚀地貌,图②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地貌。

(2)图③所示峡湾地貌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有“峡湾国家”之称的是挪威。

(3)图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象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此作用下,该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4)图⑤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地貌。

河流在流以山区时,落差大,水流急侵蚀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陡然变缓,水流速度下降,携带能力减弱,在水的散流作用下,形成扇状堆积体。

【小提示】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流水侵蚀地貌:V形谷(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石钟乳、石柱、石笋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丹霞地貌。

(2) 流水沉积地貌:山前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漫滩平原。

(3)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雅丹地貌。

(4)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

(5)冰川侵蚀地貌: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峡湾(挪威曲折的海岸线、北美五大湖——冰蚀湖)。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课后习题库

精品课程课后习题库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学2.第四纪地质学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地貌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2.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是什么?3.研究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4.简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相互关系。

5.论述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6.论述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简史。

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地貌2.地貌的形态3.地形线4.地形面5.地形点6.谷中谷7.地貌的基本形态8.地貌的形态组合9.地文期10.现代地貌11.古地貌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什么是地貌形态的基本要素?2.地貌形态测量包括哪几个方面?3.如何绘制地图割切程度图?4.为什么要对不同大小的地貌进行分级?共划分了几级?各级的地貌特征是什么?5.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6.进行地貌的成因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入手?7.什么是顺构造地形?什么是逆构造地形?8.为什么说地貌形成的动力是内外地质营力相互作用的结果?9.形成地貌的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哪几个方面?10.试述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在地貌发展中的意义。

11.影响地貌发展的因素是什么?12.什么是进行地貌基本形态分类的依据?13.划分地貌形态组合时要考虑哪些因素?14.为什么地貌具有分带性?15.何谓地貌的分带性?16.地貌有几种分带?17.温湿气候带地貌的特点?18.什么是地貌的年代?19.岩石和地质构造在地貌形成中有什么作用?20.地貌发育中有哪些重要特点?21.说明地貌学在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22.如何确定地貌的相对年代?23.确定地貌地质年代的方法?24.什么叫坡地?25.试述Davis的侵蚀旋回理论及地貌的发展。

三.填充、判断与选择:1.形成古地貌的气候条件是。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五)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五)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三十五)综合题1、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地间冲积扇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淮海平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2)简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3)描述黄河冲积扇堆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4)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5)分析山麓冲积扇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自然条件。

答案:(1)流水堆积作用(2)河流自山地流出山口;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形成冲积扇。

(3)自西向东堆积物颗粒逐渐变小,自西向东堆积厚度逐渐变小。

(4)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

(5)山麓冲积扇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地资源丰富,便于城市规划建设;冲积扇地下水量大且易于保存;结构较松散的堆积层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地下空间资源,便于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解析:(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成岩等五种形式。

解答本题要结合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及地理位置,结合地表形态形成相关知识解答。

读图,根据黄淮海平原位置可知,黄淮海平原为黄河、海河及淮河三条河流带来的泥沙堆积而形成的,为流水沉积作用。

(2)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分析冲积扇的形成过程要根据外力作用表现形式,从冲积扇位置,地势及河流流速变化等方面分析阐述。

山地地区的岩石受到风化和侵蚀作用有大块逐渐变成小块,逐渐变得破碎,在流水的搬运作用下随着水流流动,当到达山麓地带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从而形成冲积扇。

(3)描述黄河冲积扇沉积颗粒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要根据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颗粒物大小及重力沉降特点等方面考虑。

读图可知,图示黄河冲积扇的河流自西向东流,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大的重的先沉积,小的轻的后沉积,从而导致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

(4)冲积扇一般位于河流的出山口,而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

《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概论一、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基本概念1. 第四纪的定义第四纪是地质历史上最新的一个时期,开始于大约258万年前,一直持续到现在。

这个时期以全球性的气候波动、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哺乳动物的快速演化以及人类的出现和文明的发展为特征。

2. 第四纪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第四纪时期地质现象和过程的学科,包括冰川作用、海平面变化、沉积物特征、地壳运动、火山活动等。

3. 第四纪地貌学第四纪地貌学关注的是第四纪期间地表形态的形成、发展和变化,以及这些形态与地质构造、气候、水文和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

二、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意义1. 环境演变研究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环境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的演变过程,这对于预测未来环境变化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2. 资源开发第四纪沉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地下水、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床等。

研究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于资源勘探和开发至关重要。

3. 人类活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学研究为人类活动提供了背景信息,包括城市规划、灾害防治、农业布局、历史考古等。

三、地貌学的基本知识1. 地貌形态- 侵蚀地貌:由水流、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峡谷、峭壁、峰林。

- 堆积地貌:由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沙丘、三角洲、冲积扇。

- 构造地貌: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如褶皱山脉、断层崖。

- 火山地貌: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如火山锥、火山口。

- 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如冰川槽谷、冰斗、角峰。

2. 地貌成因与发展-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地球内部力量导致的地貌变化。

-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地球外部力量作用下的地貌形成。

- 生物作用:生物活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如植物根系侵蚀、动物挖掘等。

3. 地貌发育的地带性- 山地地貌: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  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
(二)海底地貌 海底地貌包括大陆架、大பைடு நூலகம்坡、海沟、深海平原、海岭等。
三、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作为活跃的地理环境组成要素之一,地貌对其他要素与地理环 境整体特征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导致地表热量的重新分配和温度分布状况复杂化 (二)改变降水量分布格局 (三)地貌对生物界产生影响 (四)地貌对自然地理界地域分异的影响 (五)地貌对土地类型分化的影响
颐和园里的昆明湖与万寿山
京杭大运河
二、地貌类型
世界上地貌种类繁多,而且大小不一,但它们之间都有着一定的成因关系。 因此可以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分类。按形态成因原则,可将各种地貌分为5级200种 (参见表6.20)。现将主要地貌类型简介如下:
(一)陆地地貌
1、山地
山地是具有尖锐的山顶、急陡的山坡(>25°)和低缓的山麓 的高地,不论高度和起伏变化都很大。高度在海拔500m以上 至8000多米。山地主要生成于地壳强烈隆起区,其中包括褶
欧 洲 某 一 平 原
7)海积平原:由海岸带的沙质海滩或淤泥质海滩演变而成。 前者多由沿岸堤、干渴湖及海岸沙丘等综合组成,地面起伏 较大。后者组成物质细小,地面低平,多洼地及沼泽。 8)珊瑚礁平原:由珊瑚礁破坏后的珊瑚砂、砾组成。如台湾 南端大板湾沿岸的平原,我国南海珊瑚岛(如东沙岛、永兴岛、 太平岛等等)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珊瑚岛上的平原。 珊瑚礁平原面积较小,四周较高(3-5m),中间低洼,如碟形。
洞 庭 湖 平 原
5)风积平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风沙堆积而成。平原上布满 了各种各样的沙丘,或者是平铺的沙地,如沙漠中的沙丘平原等。
沙丘平原
6)冰碛平原和冰水平原:主要分布在第四纪大陆冰川作用的地区, 如欧亚和北美洲北部。其中冰碛平原是由各种冰碛物组成,平原起 伏较大,平原上还有冰碛丘陵、蛇形丘、鼓丘、终碛垄等残留地貌, 如欧洲大平原,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包括德国、波兰和俄罗斯等 地。

4-第四章-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4-第四章-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滑坡的形成
必要条件(内因)
触发因素(外因)


















3、滑坡(Slide)
(4)滑坡发生旳过程(图) – A、蠕动变形
后部产生断续旳张裂缝(照片) 中部开始微微蠕动向前挤压,出现滑动 面位移。 – B、滑动 上下部同步滑动,后部与边部裂缝贯穿 – C、稳定阶段
一、斜坡重力作用及其分类
(2)斜坡块体运动
定义:斜坡上旳岩体或涣散旳土体(统称
块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斜坡往下运动旳过
程称块体运动。块体运动是引起斜坡不稳
定旳主要原因。
稳定性: K=
抗滑力 下滑力

K>1, 块体稳定; K<1, 块体不稳定
块体旳稳定性取决于:坡度、土体内摩擦力、土 体黏结力、和坡高等原因。
– 开挖边坡—边坡失稳并形成有效临空面、开荒—水 土流失、加载—下滑力加大。
(3)滑坡形成旳条件
A、地形条件
a.在地貌上要有一种有效临空面。 b.斜坡在25~45°易发生滑坡。 c.河流旳凹岸易发生滑坡。
(3)滑坡形成旳条件
B、地层岩性 a.第四纪黏土、黄土。 b.第三纪、白垩纪泥岩、页岩、砂岩、 红土。 c.老地层旳泥岩、页岩、煤系地层。 d.泥质类变质岩。 e.泥质夹层(滑动面)。
A、地层岩性 B、地质构造 C、地貌 D、水体 E、地震 F、人类活动
(2) 倒塌形成旳条件和影响原因
A、地层岩性
沉积岩:坚硬且脆性旳岩石、软硬相间旳 岩石(照片)
岩浆岩:垂直节剪发育旳或有后期岩脉、 岩墙穿插旳岩体。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资料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复习资料大纲

地貌学与第四季地质学重点复习大纲中国地质大学出版主编曹伯勋第一章绪论一、简答题1、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其与其他学科关系?答: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发展规律的学科。

第四纪地质学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发展历史规律的学科。

二者都以地表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其演变历史为研究对象,都是研究地表环境的重要科学,常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同一问题。

研究结果互相补充,关系十分密切。

本课程主要学科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都是从地质学和地理学发展起来的。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第二章第四纪、地貌和地球环境变化动因概述一.名词概念解释:1、第四纪:指约2.6Ma BP以来地球发展的最新阶段2、地貌: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称为地形3、夷平面: 是规模较大的残留地貌,它是在地壳处于长期相对稳定和气候比较湿润条件下,风化剥蚀作用的结果,致使岩性地质构造的地貌差异逐渐缩小,形成向海洋水准面趋近的平缓(或波状)地形二.问答题与讨论题:1、第四纪的特点?答:(1)急剧的寒暖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冰川活动在短暂的地质时期内多次发生( 2)人类及其物质文明的形成发展(3)显著的地壳运动(4)广泛堆积陆相沉积物和矿产资源(5)急剧和缓慢发生的各种灾害不断改变人类生存环境(6)人类活动的范围与强度与日俱增2、第四纪分期?答:按第四纪生物演变和气候变化,通常把第四纪分为4个时间尺度不等的时期:早更新世(Q1)、中更新世(Q2)、晚更新世(Q3)、全新世(Q4).相应的地层分别称为下更新统(Q1)、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3、第四纪沉积物基本特征?答:(1)岩性松散(2)成因多样(3)岩性岩相变化快(4)厚度差异大(5)不同程度地风化(6)含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4、第四纪沉积物成因分类?答:(1)沉积学标志:岩性、结构、构造、产状、沉积体形状(2)地貌学标志:①直接标志:河流——阶地、洪流——洪积扇②间接标志:相关沉积物(3)环境标志:①有机环境标志:海相化石、淡水化石、其他陆相生物化石②无机气候标志:a、黄土、岩盐、石膏——干旱b、红土风化壳——温暖、潮湿 c、粘土矿物5、地貌形态特征?答:地貌形态: 主要是由形状和坡度不同的地形面、地形线(地形面相交)和地形点等形态基本要素构成一定几何形态特征的地表高低起伏。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4第四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24第四章第二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2.根据岩石特点:岩浆岩中,花岗岩致密坚硬,玄武岩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或含有化石以及非金属矿产。
3.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
(1)岩浆:三进一出。
(2)岩浆岩:一进三出。
(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
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
课时质量评价(十七)
一、选择题
岩层和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证据。如果两组岩层之间出现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则称为地层不连续。读某山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页岩颗粒小于砾岩),完成1~2题。
1.该地一定经历了()
A.一次断层活动B.多次地壳升降
C.海侵海退现象D.明显变质作用
2.从页岩到砾岩的物质积累期,自然环境变迁情况最可能是()
如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第二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
2.表现形式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
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3.结果: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  第四章 2-地面流水地貌与堆积物

2、泥石流(Debris flow)
泥石流是洪水夹带大量固体碎屑物质沿着陡峻的 山间沟谷下泻而成的特殊洪流。其中粘性泥石流 是高粘度、高密度和高速运动的重力流。
密度大,搬运力强,是洪流的5-50倍;爆发突然,来 势凶猛;破坏力极大,是山区主要地质灾害之一;
洪积物与坡积物的区别
① 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 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 有截然的界线
②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 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 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
③ 分选性差 ④ 磨圆度较低 ⑤ 层理不发育 ⑥ 在剖面上呈现多元结构
① 不具分带现象 ② 坡积物来自附近山坡,一
般比洪积物成分更单纯, 砾石少,碎屑多,而洪积 物砾石丰富 ③ 分选性比洪积物差 ④ 比洪积物的磨圆度低 ⑤ 坡积物略显层状 ⑥ 坡积物多分布于坡麓,构 成坡积裙,厚度小;而洪 积物分布于沟口形成洪积 扇,厚度较大
A、扇顶相:以巨砾、砾石等粗粒沉积物为主(槽洪
相),夹有细粒沉积透镜体,巨砾间为后续水流细粒 充填,发育急流交错层理。因为有短暂的后续水流, 使细粒物质被带走,因此孔隙度大。
B、过渡相:从砾石过渡到砂,以砂为主,为漫洪相
砂土夹槽洪相砂砾组成。
C、扇缘相:主要是亚粘土、亚砂土组成(漫洪相)
看起来象“纹泥”,透水性差。
沉积学标志
• 沉积结构--营力结构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叠瓦式
离散式 弥散式
充填式
非 流 动 营 力 结 构
洪积物的结构
槽洪相透镜体
漫洪相透镜体
“多元结构”:槽洪相粗粒沉积物成条状由扇顶伸入,剖面上呈 各种透镜状,常与细粒沉积物交互,呈现不连续层状,称“多 元结构”。砾石透镜体代表古河道位置,砾石ab面逆指上游。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生版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情分析】考点常见地貌类型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程标准 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3.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的地形、水文等地理特征,分析判断不同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及分布规律。

认识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及地貌景观差异。

2.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从要素综合和时空综合的角度分析地貌景观的形成原因与形成过程。

结合内外力作用分析其地区地貌的成因,并描述其形成过程。

3.地理实践力:运用视频或野外观察地貌景观,能够识别相关地貌并能描述其景观特点。

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观察学校所在地的地貌景观,并分析其成因。

考情分布2023海南卷、2023湖南卷、2023北京卷、2023浙江卷、2023全国甲卷、2023全国乙卷、2023新课标、2023福建卷、2022河北卷、2022上海卷、2022天津卷、2022福建卷、2022海南卷、2022辽宁卷、2022江苏卷、2022山东卷、2022湖南卷、2022广东卷、2022浙江6月、2022全国甲卷、2022全国乙卷、2022浙江1月、2021海南卷、2021福建卷、2021辽宁卷、2021天津卷、2021河北卷、2021全国甲卷、2021浙江6月、2021河北卷、2020海南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20山东卷、2020浙江7月、2020新课标Ⅰ、2020新课标Ⅰ、2020浙江1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及其地貌;2023浙江1月、2022重庆卷、2022上海卷、2022北京卷、2022江苏卷、2021天津卷、2021北京卷、2021浙江1月、2020北京卷、2020江苏卷、2020天津卷、2019北京卷: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考题趋势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及其地貌,一直是高考的高频热点,一般难度较大,今年针对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描述类综合题考查频率显著增加,称为近年高考的热点。

第四章-地貌

第四章-地貌

表4-1 大陆地貌的形态分类表
形态类型
绝对高度/m
相对高度/m
平均坡度 /°
举例
高山 >3500
>1000
>25 喜马拉雅山、天山
中山 3500~1000 1000~500 10~25 大别山、庐山 山地 低山 1000~500 500~200 5~10 川东平行岭谷、华蓥山
丘陵 <500
<200
闽东沿海丘陵
2021/6/7
单斜软弱层型垭口
三、垭口和山坡
2、剥蚀型垭口 是以外力强烈剥蚀为主导因素所形 成的垭口,其形态特征与山体地质结构无明显联系。 此类垭口的共同特点是松散覆盖层很薄,基岩多半裸 露。 3、剥蚀-堆积型垭口 是在山体地质结构的基础上, 以剥蚀和堆积作用为主导因素所形成的垭口。其开 挖后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堆积层的地质特征和水文 地质条件。
2021/6/7
4.1 概述
一、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二、地貌形态 三、地貌的分级与分类
2021/6/7
一、地貌的形成和发展
1. 地貌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促使地貌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动力,是内、外力地质 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地壳表面的基本起伏,对地貌 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根据其作用过程可分为风化、剥蚀、搬 运、堆积和成岩等作用,对内动力作用所形成的基本地 貌形态,不断的雕塑、加工、起改造作用。
2021/6/7
背斜张裂带型垭口
1、构造型垭口
3)单斜软弱层型垭口:这种垭口主要由页岩、千枚岩等
易于风化的软弱岩层构成。两侧边坡多不对称,一坡岩层 外倾可略陡一些。由于岩性软弱,风化严重,稳定性差, 故不宜深挖。若须采取深路堑,与岩层倾向一致的一侧边 坡的坡角应小于岩层的倾角,两侧坡面均要有防风化的措 施,必要时设置护壁或挡土墙。穿越这一类垭口,宜优先 考虑隧道方案,可以避免因风化带来的路基病害,还有利 于降低越岭线的标高,缩短展线工程量或提高公路线形标 准。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人教版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人教版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石等。

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

注:喀斯特一词源自克罗地亚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故此类地貌称“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和水的溶蚀力、流动性以及合适的温度条件,决定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如下表所示:2.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3.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喀斯特地貌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

1.河流地貌的概念河流地貌是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形态的总称。

包括”V”形河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

三、风沙地貌 1. 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又称风成地貌。

2. 类型:3. 风沙地貌的分布我国的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如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的丹娘沙丘。

四、海岸地貌1.概念:海岸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海岸地貌。

1.概念: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地面上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

2.类型: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常见的冰川侵蚀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角峰和刃脊等。

冰川堆积地貌主要有冰碛丘陵等,冰碛丘陵是冰川堆积后形成的波状起伏的地表形态。

(1)冰斗分布在雪线附近、呈围椅状的半圆形凹地。

(2)冰川槽谷:冰川过量下蚀和展宽形成的典型冰川谷,两壁陡立,谷底开阔,横剖面呈“U”形。

(3)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击物概念及区别

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和冲击物概念及区别

1、残积物(风化和重力地貌)残积物( eluvium):地表岩石经受风化作用发物理损坏和化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聚积物,称为残积物风化壳 (weathered crust):拥有多层结构的残积物剖面称风化壳由残积物所构成的覆盖于地壳表面的整个复杂剖面的整体,称为风化壳(weathered crust)。

所以残积物是风化壳的一部分,而风化壳则是岩石圈的一部分(1)残积物岩性:原岩岩屑(岩块、角砾、粉砂级颗粒);风化剩余矿物(抗风化能力:氧化物 >硅酸盐 >碳酸盐和硫酸盐 >卤化物。

溶解度:食盐 >石膏 >方解石 >橄榄石 >辉石>角闪石 >滑石 >蛇纹石 >绿帘石 >正长石 >黑云母 >白云母和石英。

地表重生矿物,主假如黏土矿物和胶体矿物)(2)残积物(风化壳)结构结构:全风化带,半风化基岩带,未风化基岩带(3)残积物的特色:① 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亲密的联系;② 是基岩风化破裂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③ 残积物经长久风化,所形成黏土矿物,常粘附在石英砂的表面;④ 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渐渐过渡;⑤ 由上而下风化程度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4)残积物种类:1 / 7岩屑型残积物,硅铝 -碳酸盐(或硫酸盐)型残积物,硅铝黏土型残积物,铁铝型残积物(5)古风化壳 (paleo-weathered crust):风化壳形成后,被以后的各样聚积物覆盖,而保存下来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在必定的地形结构条件下,可形成多层古风化壳土壤与残积物的差异:土壤是残积物的表层,经成土作用发育而成,即经有机酸对残积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使土质富含腐殖质而拥有肥力。

残积物与土壤最根本的差异是它不拥有肥力。

其次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壳和残积物的形成快得多。

在湿热天气条件下,形成一个完好的风化壳,需要几十万年到几百万年,而在相同天气条件下,形成土壤剖面只要几十年或几百年2、聚积物(风化和重力地貌)倒塌聚积物: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忽然发生急剧的迅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类现象称为倒塌。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四十一)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四十一)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四十一)综合题1、桌山是南非的平顶山,可俯瞰开普敦市,耸立于开普半岛北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脉之一,拥有2.6亿年的历史。

山上地貌千姿百态,怪石林立,山顶平展似一个巨大的桌面,平面长1500多米,宽200多米。

据学者实地考察发现,桌山上层为水平砂岩,下层多为花岗岩,山脚下发现海底生物的化石。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山顶终年云雾缭绕,虽水源不足但植被茂密,郁郁葱葱,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

(1)根据材料,推断桌山的形成过程。

(2)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分析桌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因。

(3)分析山顶植被大多低矮、叶质坚硬的原因。

答案:(1)受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砂岩;然后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再经外力侵蚀形成桌山。

(2)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信风,偏南风,偏东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盛行西风,偏西风,偏北风),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雾(3)纬度较低,热量充足;夏季降水较少,蒸发量大(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山顶(受流水侵蚀影响)土壤层较薄,较贫瘠;山顶多大风,不适宜乔木生长解析:(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桌山的砂岩属于沉积岩,山脚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是受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砂岩。

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

后经地壳抬升,地势变高。

经外力侵蚀形成桌山。

过程依次为沉积作用、岩浆侵入、地壳运动、外力侵蚀。

(2)桌山山顶终年云雾缭绕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和地形的角度进行分析。

开普敦位于非洲南端,受海洋影响大。

夏季盛行东南风,或偏南风,偏东风影响,风来自海洋。

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盛行西北风或偏西风,偏北风等,风来自海洋。

风从海洋带来较多水汽,受地形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云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化学风化
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 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的作用方式
(1)水化作用
(2)水解作用 (3)溶解作用 (4)氧化作用
(1)水化作用(hydration)

水与一些不含水的矿物结合,把水分子结 合到矿物的晶格中的作用。
水化作用
赤铁矿褐铁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岩浆岩: 酸性岩(花岗岩) > 基性岩(玄武岩)

变质岩:
浅变质 > 深变质
不同矿物抗风能力不同
单矿物岩石—— 抗物理风化能力强 复矿物岩石 —— 抗物理风化能力弱,
有利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对造岩矿物的相对稳定性
相对稳定性 极稳定 稳 定 石 英 造岩矿物
白云母,正长石,微斜长石,酸性斜石 普通角闪石,辉石类 基性斜长石,碱性角闪石,黑云母, 普通辉石,橄榄石,海绿石,方解石, 白云石,石膏
2、古土壤
地质时期形成的土壤称为古 土壤 研究对象:颜色、岩性、化 学成分、矿物组分、微结构、 孢粉组合、粘土矿物、磁化 率、磁组构等
古土壤与现代土壤的区别:
古土壤的剖面一般不完整,大多没有腐殖质层,即
使有也由于易遭分解而颜色变浅,或易遭炭化而染成黑 棕色。淋溶层下部与淀积层则为质地较粘的粘化层,因 铁的富集,颜色带红。淀积层下部为富含碳酸钙的淀积 层,常聚集形成钙结核或姜结石。
山区地形条件影响最为突出。 由山顶到山脚不同海拨及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分带
山顶:物理风化强烈。
山脚: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为主。
(二) 地形因素
• 陡: 风化碎屑物很快剥蚀掉,易于
物理风化的进行。


•缓:生物化学风化为主。
(三) 岩性因素
岩性影响
三大岩类抗风化的能力排序

沉积岩: 碎屑岩 > 化学岩、生物岩
60
61
(2)风化壳形成条件
①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 条件。 如高温多雨,温差大,岩石多节理、裂隙, 构造破裂等 ②有利于风化产物残留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 与地质条件。
如地势起伏和缓,地貌稳定,植被覆盖高, 地表流水侵蚀弱,地下水流动显著且地下水位低
(3)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①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 大,厚者可达100—200m,薄者不足1m;
在水中电离的矿物阴离子或阳离子与H2O 离解成的H+和OH-相互结合,形成难电离的 弱电解质的过程。
NaHCO3 NaOH Na2CO3 H 2O
Cu (OH)2 H 2 SO4 Cu2 SO4 2 H 2O
水解作用的实例
4K[AlSi3O8] +6H2OAl4[Si4O10](OH)8 +8SiO2+4K(OH)
钾长石
高岭石
蛋白石胶体
Al4[Si4O10](OH)8+nH2O2Al2O3+4SiO2+4H2O 高岭石 铝土矿
水解作用的结果
水解作用导致岩石和矿物的破坏。
水解时OH-离子与金属阳离子一 起进入海 洋,而H+则与铝硅酸络阴离子结合生成难溶 解的粘土矿物,残留在大陆。
(3)溶解作用(solution)
(2)冰劈作用——冻结风化(水的冻融)
花岗岩物理风化及冰楔
在冰岛南部的一块岩石因冻融风化而分解
(3)盐结晶作用或称为盐风化
由于岩石裂隙 中的盐类反复结晶、 潮解,使岩石崩解 的作用。 多发生在干旱 及半干旱地区。
盐结晶作用引起的蜂窝状风化
建筑物上的石头的盐风化
沙岩上的盐风化,位于阿塞拜疆上的科布斯坦
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
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
物理风化的作用方式
(1)温差风化
(2)冰劈作用
(3)盐类结晶 (4)其它
(1)温差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效应
由于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的影响造成岩石发生不 均匀的热胀冷缩而引起的。 岩石通常是由多种矿物组成的,不同的矿物具有 不同的膨胀系数,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导致岩石中矿 物之间的结合力减弱,最终松弛崩解。 即便是成分较为均一的岩石,由于存在着岩石的 各向异性,甚至是晶格结构的差异,也可以造成热胀 冷缩的差异,导致岩石的风化。 温度风化在温差大的地区最为强烈,特别是昼夜 温差大、空气干燥、缺少植被地地区,因此温度差异 沙漠地区最为盛行。
岩石中矿物溶解于水而产生分解的过程。卤化 物、硫酸盐、碳酸盐等矿物易溶于水,常见是碳 酸盐矿物溶于含CO2的水溶液中,发生碳酸盐化作 用。
如CaCO3(方解石)+H2O+CO2Ca(HCO3)2
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是化学风化过程的一种常见的形式。含有 CO2或者其 他酸性气体的水,可以使岩石发生溶解。对于一些蒸发盐类, 如石膏、岩盐等,水的溶解作用表现尤为明显。
(4)氧化作用(oxidation)
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反应, 生成氧化物的 过程。 4FeS2(黄铁矿)+19O2+mH2O2Fe2O3 •nH2O+8H2SO4
• 化学风化作用残留物的特点:
– 松散
– 出现富铁、铝、硅的化合物,如褐铁矿、铝土矿、 高岭土、蛋白石等。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一) 气候因素
(二) 地形因素 (三) 岩性因素
(四) 地质构造因素
(一) 气候因素
气温 降雨
生物活动
(一) 气候因素
气候影响 地表温度 降水量 干冷地区 低 少 温热地区 高 大
降水性质
水溶液性质 生物活动状况
固体
酸性少 少

酸性水 多
(一) 气候因素
潮湿炎热地区

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体分解 强烈。 该过程产生大量有机酸,以酸性作用为主。 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十分强烈,速度快,矿物分解 彻底。
4、干旱区(发育初期) 碱性风化壳(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很弱) 5、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残积粗岩屑型
第二节 土壤与古土壤
1、土壤 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化 学风化作用之后,再经过生物风 化作用,形成具有矿物质、腐殖 质、水和空气的松散堆积。
土 壤 残 积 层 风 化 壳
基 岩
Leached layer A
断层带两侧:节理裂隙
节理与风化
三、风化作用的阶段和产物 (一)风化作用的阶段


1、碎屑残积阶段 主要发生物理的机械破碎作用 2、钙质残积阶段 长石开始分解, 形成碳酸盐, 蛋白石和胶岭石 3、硅铝残积阶段 长石基本分解完成, 碳酸盐分解, 蛋白石形成, 高岭石形成 4、铁铝残积阶段 高岭石分解, 水铝石和蛋白石形成

(一) 气候因素
干冷地区:
物理风化为主,程度差,速度慢,产物 以岩石碎屑为主。 以碱性作用为主
已矗立于干燥的埃及3500多年,并 保持完好的克雷帕特拉石柱照片
克雷帕特拉石柱被搬移到空 气污染的纽约75年后的照片
(二) 地形因素
地形的高度、起伏程度及坡向,具体影响到气候、
风化产物的保存、日照、植被等条件。
一、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风化作用实质上表现为一系列崩解和分解
崩解: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渐变成细粒,
其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化学成分不发生变化
分解:岩石风化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
3、生物风化
(二)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
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
(二)风化作用的产物 1、残积物
(1)残积物:地表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发生物理破坏和化 学成分改变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残积物岩性: 原岩岩屑 风化残余矿物 地表新生矿物
(2)残积物的特征
①岩石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和下伏基岩有密 切的联系; ②是基岩风化破碎后留在原地的风化物质,未经搬 运磨圆,未经分选,不具层理; ③残积物经长期风化,所形成粘土矿物,常粘附在 石英砂的表面; ④残积物的结构等特征向下伏基岩逐渐过渡; ⑤由上而下风化程度逐渐减弱,颗粒由细变粗。
A00 A1 A2
A
Layers Illuvial
layer Parent material layer Rock
B
C R
土壤
不同类型土壤
Red soil
Yellow soil
Brown soil
Black soil
土壤与残积物的区别
残积物与土壤最根本的区别是它不
具有肥力。 土壤形成速度比风化壳和残积物的 形成快得多。
温差风化过程
温差大的地区,在白天当 太阳光直射时,岩石表层增温而 膨胀,而内部膨胀小甚至未发生
变化。
到了夜晚气温骤降,岩石表 面收缩。这样使其岩石表面与内 部产生应力差。 这种应力差就会使岩石破裂。
(2)冰劈作用——冻结风化(水的冻融)
水在冻结过程中由于密度降低,体积增大, 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当水进入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如果产生 冻结过程,其相应的膨胀力可以导致岩石发生 解体。 尤其是周期性的冻结作用,很容易把岩石 破坏成较小的块体,这种风化作用称为冻结风 化。 主要发生有高纬度及高山区
第一节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第二节 土壤与古土壤 第三节 重力地貌与堆积物
第一节 风化作用和残积物
一、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二、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三、风化作用的产物
一、风化作用及其类型
(一)风化作用的概念 风化作用是指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 石和矿物,由于受到气温、大气、水及生物 等因素的影响,使它们在原地发生分解和破 坏的过程。
不大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