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第一轮考点复习 (22)力的概念三种性质力学习、解析 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三物理力知识点总结讲解

高三物理力知识点总结讲解

高三物理力知识点总结讲解高三是学生面临的重要阶段,对于物理这门科学来说,也是一个关键时期。

物理力知识点在高三阶段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力知识点进行总结讲解,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根据力的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力可以分为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力,弹力是弹性体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可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计算。

力的分解是指一个力被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分解力的大小根据三角法则进行计算。

三、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中的基本定律,共有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指出物体受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四、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力,动摩擦力是使物体在运动中不会无限加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物体之间的压力。

五、重力与万有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力,它是物体质量与地球质量之间的作用力。

万有引力是指物体之间由于质量引起的吸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六、力的做功和功率力的做功是指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作的功。

功的计算可以通过力与位移的乘积来进行。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计算公式为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系统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三物理总复习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高三物理总复习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力、重力、弹力、摩擦力【考点梳理】考点一:力的基本概念要点诠释: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的基本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物理学中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一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他力无关. 4.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按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向心力……按作用方式分⎧⎨⎩场力:万有引力、电磁力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5.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考点二:重力要点诠释: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实际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说明:①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③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①由G=mg计算,g=9.8 N/kg.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的大小.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纬度越高,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赤道受到的重力大.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他力的作用也无关系.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在地球表面和在地球附近某一高度的地方,一般认为同一物体受的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说明:①重力的方向沿铅垂线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但在两极和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4.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要点三、弹力要点诠释:1.弹力的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如图所示,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是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2.弹力的产生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3.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这就给弹力是否存在的判定带来了困难.通常用以下两种办法可以解决:(1)假设法:即假设接触处有弹力,看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与当前情况一致,若一致,则假设正确,接触处有弹力;若不一致,则假设错误,接触处无弹力.但是“假设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只对较简单的情况适用.我们深入思考弹力产生的原因可知,弹力是被动出现的,它属于被动力.弹力是否存在,是由主动力和运动状态决定的.(2)分析物体所受的主动力和运动状态,是判断弹力有或无的金钥匙.分析主动力,就是分析沿弹力所在的直线上,除弹力以外其他力的合力,看这些力的合力是否满足题目给定的状态,若满足,则不存在弹力;若不满足,则存在弹力.4.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形变量越小,产生的弹力越小.一般情况下,弹力的大小可以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计算出来;对于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5.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或者就是物体恢复原状的趋势的方向.弹力是接触力,不同的物体接触,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不同:例如,绳子只能产生拉力,物体受绳子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子指向其收缩的方向.桌面产生的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杆的弹力比较复杂,不一定沿杆也不一定垂直于杆,需根据受力情况或物体运动状态而定.要点四、摩擦力要点诠释:1.摩擦力的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3.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3)静摩擦力的特点:静摩擦力与外力有关,在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弹力一定的情况下,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两物体间实际的静摩擦力F 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即max 0F F <≤.4.滑动摩擦力(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用N F 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则有N F F μ=,其中μ是比例常数(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 要点五、关于摩擦力的几点说明 要点诠释:1.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确定方法判断物体间有无静摩擦力及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时常用的方法有三种:(1)根据“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来判断.关键是搞清“相对”的含义.在具体应用时,可先假定接触面光滑,如果这时物体与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可知物体与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即为假定光滑时物体相对接触面运动的方向. (2)根据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如平衡其他力、做动力、做阻力、提供向心力等来判断其方向;再根据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计算大小.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关键是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加速度方向),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ma =)确定合力的方向,然后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如图中物块A 和B 在外力F 作用下一起沿水平面向右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摩擦力使A 物体产生加速度,大小为ma ,方向水平向右.(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2.静摩擦力大小的确定静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无关,但其最大值与压力有关,静摩擦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大小使物体保持相对静止.其大小可以用下面两种方法判断:(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利用力的平衡条件来判断其大小;即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与之平衡的外力大小.(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摩擦力,则F ma =.例如匀速转动的圆盘上物块靠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若还受其他力,则F ma =合,先求合力再求摩擦力.这种与运动状态有关的特点,与滑动摩擦力不同. 3.对滑动摩擦力公式N F F μ=的进一步理解(1)μ叫动摩擦因数,它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μ无单位. (2)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小也无关.(3)公式N F F μ=中的N F 是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称为正压力(垂直于接触面的力),性质上属于弹力,它不是物体的重力,大小也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许多情况下需结合物体的平衡条件加以确定.要点六、常见三种性质的力的比较注意:压力与重力易混淆,误认为压力就是重力,或者知道压力和重力不是同一个力,但误认为二者总是等大,至少水平支撑面的压力与重力等大.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的,压力与重力等大的条件是物体要静止放在水平支撑面上(或与水平支撑面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不能受到在竖直方向有分力的其他力的作用.分清压力和重力十分重要,例如:滑动摩擦力公式中的N F 是正压力,不是重力.又如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弹簧秤反映的是其产生的弹力大小,欲让弹簧秤能测出重力,物体必须静止竖直悬挂在弹簧秤下.【典型例题】类型一、对力、重力、重心概念的理解例1、(2017 河北一模)下列关于常见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弹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都是按照性质命名的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就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 .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D .物体之间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答案】C【解析】解:A、支持力属于弹力,所以支持力的性质是弹力,故A错误;B、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才在其几何重心,故B错误;C、弹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挤压;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相互接触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可见,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故C 正确.D、接触不一定有弹力,还要相互挤压,故D错误.故选C【总结升华】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弹力和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以及它们的方向.知道有摩擦力,必有弹力;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举一反三【变式】关于物体重心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集中于一点,该点即为物体的重心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即是其几何中心C.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该物体上D.物体的形状不变,当它被举高或倾斜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不变【答案】ACD类型二、弹力的产生及方向例2、如图所示,小车上固定着一根弯成α角的曲杆,杆的另一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的球.试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杆对球的弹力方向:(1)小车处于静止状态;(2)小车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运动.【解析】(1)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可知,杆对球的弹力方向竖直向上,且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2)选小球为研究对象,假设小球所受杆的弹力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F ma F ==θθcos ,sin 两式相除得tan a gθ=. 【总结升华】杆对球的弹力方向与球的运动状态有关,并不一定沿杆的方向,这与轻绳所产生的弹力方向是有区别的.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各图中A 是否受弹力作用?若有,指明弹力方向,并作弹力的示意图.(图中各物体静止,①、②、③图中各接触面均光滑)【答案】类型三、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例3、如图所示,小球B 放在真空容器A 内,球B 的直径恰好等于正方体A 的边长.将它们以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不计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向下 B .若考虑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A 对B 的压力向下 C .若考虑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 对A 的压力向上 D .若不计空气阻力,下落过程中,B 对A 没有压力【答案】B 、D【解析】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 、B 整体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B 的加速度也等于重力加速度,因此A 对B 没有作用力,同理,B 对A 也没有作用力,故选项A 错,D 对;若考虑空气阻力,则上升过程中,A 、B 整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则B 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故A 对B 有向下的压力,选项B 对;在下降过程中,A 、B 整体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则B 的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故A 对B 有向上的压力,根据力的相互性,B 对A 有向下的压力,故选项C 错.应选B 、D.【总结升华】本题易误选A 、C.原因是没有正确判断物体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关系,从而导致不能正确判断A 、B 间相互作用力的情况. 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 b =5N 、F c =10N 分别作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则物体b 受力的个数为( )A. 3B. 4C. 5D. 6【答案】C【解析】以a 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b 对a 的静摩擦力大小F f1=0,否则a 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不为零,不能保持平衡,以ab 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到:F f2=F b =5N ,再以三个物体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F f3=F c ﹣F b =10N ﹣5N=5N ,方向水平向左,所以F f1=0,F f2=5N ,F f3=5N 。

高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模考试知识点一、力与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2. 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力,m表示质量,a表示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和受到这个力相互作用的物体对它产生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简单机械1. 力的作用和机械优势(1) 力的作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和方向。

(2) 机械优势:机械优势可以增加力的作用效果,减小力的大小或者改变力的方向。

三、力学能与动能守恒定律1. 势能和动能(1)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力。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力。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了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可以表示为动能的变化等于外力所做的功。

四、力和变形1. 弹性力和变形(1) 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的力。

(2) 弹性变形:物体由原状发生形变后,去除外力后恢复原形状的变形。

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储存的能量。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流和电荷(1) 电流:一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

(2) 电荷:物体上带有的电的属性。

2. 电阻和电压(1)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2) 电压: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程度。

3.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描述了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六、电路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 串联电路:电流依次通过电路中的各个元件。

(2) 并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不同路径上分流通过各个元件。

2. KCL和KVL定律(1) KCL定律:串联电路中,电流节电与电流出电等于电流入电。

(2) KVL定律:并联电路中,电压之和等于电压相等。

高三物理01_重力、弹力、摩擦力 知识点解析、解题方法、考点突破、例题分析、达标测试

高三物理01_重力、弹力、摩擦力 知识点解析、解题方法、考点突破、例题分析、达标测试

【本讲主要内容】重力、弹力、摩擦力【知识掌握】【知识点精析】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注意要点:(1)一些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例如万有引力。

(2)任何一个力都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4)力的测量工具是测力计。

2. 重力:(1)定义:重力是物体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重力的大小G =m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4)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用悬挂法可以找薄板状物体的重心,重心由物体形状、质量分布两个因素决定。

3. 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要恢复形变,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且挤压。

(3)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切面)或沿绳的方向(又称张力),注意:杆受到的弹力不一定沿杆。

(4) 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遵循胡克定律f=kx,劲度系数k(N/m)。

4. 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有正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1)滑动摩擦力:①方向:和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②大小:F=μN。

(2)静摩擦力:①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大小:0~最大静摩擦力,常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和求解。

注意:最大静摩擦力稍大于滑动摩擦力,通常认为近似相等。

5. 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1)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在产生弹力的条件基础上,增加了接触面不光滑和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因此,若两物体间有弹力产生,不一定产生摩擦力,但若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产生,必有弹力产生。

(2)在同一接触面上产生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相互垂直。

(3)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压力)大小成正比:f=μN,而静摩擦力(除最大静摩擦力外)大小与压力无关。

【解题方法指导】例1. 如图所示,轻绳下端拴一质量为m的小球S,轻绳竖直,斜面光滑,分析小球与斜面间是否有弹力?解析:因绳竖直,故绳对小球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小球的重力竖直向下,若小球与斜面间存在弹力,则小球水平方向所受合力不为零,与小球静止相矛盾,故小球与斜面间无弹力。

高三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

高三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

高三物理力学基础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模块,学生需要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中力学基础知识点。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使物体发生位移或形状变化的原因。

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为牛顿(N)。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上时,可以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得合力。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斜面上时,可以通过力的三角法则将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

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合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计算公式:F = 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总是同时存在着有向的反作用力。

四、重力1. 重力概念:重力是由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2. 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重力加速度约为9.8 m/s²。

3. 重力计算:重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进行计算。

计算公式:F = mg,其中F为重力大小,m为物体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五、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趋向相对运动的力。

2. 静摩擦力与动摩擦力:物体静止时所受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称为动摩擦力。

3. 摩擦力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根据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和法向压力进行计算。

六、弹力1. 弹力的概念:弹力是指伸长或压缩弹性物体恢复原状时对物体的作用力。

2. 弹力与胡克定律:当弹簧伸长或压缩的长度与外力成正比时,可使用胡克定律进行计算。

备战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专题05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备战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专题05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专题05 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一、力1.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加速度。

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

(2)按作用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1)力的图示: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能粗略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能表示力的大小。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1)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4.弹力的大小、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①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

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知识点一、力和运动力和运动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力是引起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运动则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状态变化。

1. 力的定义和分类力是使物体产生形状变化或者改变运动状态的作用。

力的分类有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通过物体表面之间的接触传递的力,如摩擦力和压力。

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没有接触面而产生的力,如重力和电磁力。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运动定律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F=ma;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一个物体,它受到的力和它施加给其他物体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弹力和弹簧势能弹力是弹簧或者其他弹性物体由于被拉伸或者压缩而产生的力,其大小与形变的程度成正比。

弹簧势能则是由于形变而储存的能量,可以通过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计算。

4. 摩擦力摩擦力是接触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前者是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力,后者是使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减慢或者停止的力。

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二、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的运动能量和形变能量之和,描述了物体的能量状态。

1. 动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可以通过动能定理计算,即动能的变化等于作用力乘以物体位移的积。

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处在重力场中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高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重力势能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定理计算,即重力势能的变化等于物体高度的差乘以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的乘积。

3.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由于物体被拉伸或者压缩而储存的能量,与形变程度和弹簧系数有关。

弹性势能可以通过弹性势能定理计算,即弹性势能的变化等于弹簧度数的平方乘以形变的平方。

4. 机械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指出,在没有外力和摩擦损失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考物理力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部分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力部分的知识点总结在高考物理力部分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掌握。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分解等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总结和探讨。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包括物体的形状、速度和加速度等。

力的大小由物体受力的大小决定,方向则由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决定。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作用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接触而产生的力,比如摩擦力、弹力等。

非接触力是指物体之间通过距离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荷间的引力等。

3. 力的分解在物理力部分的题目中,经常涉及到力的分解问题。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对力的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以及力的大小和方向。

4.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将保持原有的状态,直到受到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力部分的重要定律之一。

它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到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一定律被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6.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律。

它表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另一个物体也会对它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一定律被表示为:F1=-F2。

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力的相互作用的对称性。

7.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之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指物体之间在相对运动前的阻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8. 弹力弹力是一种物体之间通过3-2弹簧或橡皮筋等弹性体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解析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解析力学在高考物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关键。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析一下高考物理中力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力的三要素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者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

在描述力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力的图示要求准确画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而力的示意图则只需要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其大小 G = mg ,方向竖直向下。

弹力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其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摩擦力则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与使物体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有关,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正压力有关,其公式为 f =μN 。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它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其表达式为 F = ma 。

这一定律在解决力学问题中经常用到,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力,进而求出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物体的运动情况。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高考中的一个重点。

其速度公式为 v = v₀+ at ,位移公式为 x = v₀t + 1/2at²,速度位移公式为 v² v₀²= 2ax 。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0 、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竖直上抛运动则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是自由落体运动。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力的概念 三个性质力

2008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力的概念三个性质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2.掌握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3.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讲重点:1.弹力、摩擦力2.受力分析本讲难点:弹力、摩擦力的分析与计算考点点拨:1.弹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2.摩擦力方向的判断及大小计算3.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第一课时一、力的概念及三个常见的性质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

二者缺一不可。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

(4)力的表达:力的图示.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3)按产生条件分:场力(非接触力)、接触力。

3.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1)方向;总是竖直向下(2)大小:G=mg注意: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在两极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由于重力远大于向心力,一般情况下近似认为重力等于万有引力。

(3)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的分布有关。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4.弹力(1)弹力的产生条件:弹力的产生条件是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3)弹力的大小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对没有明显形变的物体,如桌面、绳子等物体,弹力大小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常见的三种力学案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常见的三种力学案

【高中物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常见的三种力学案为了帮助大家复习,物理网高考频道整理了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常见的三种力学案,供参考!知识提炼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1)实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影响,力的概念不能独立于物体而存在。

任何力都必须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施力的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的物体。

通过掌握力的物质特性,我们可以通过对图像对象的研究来理解力的抽象概念。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

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3)瞬间: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物理学之所以非常重视对力概念的研究,是因为物理学在某种意义上非常重视力的作用。

所谓力的瞬时特性是指力及其效应在同一时刻产生。

在力的概念研究中,把握力的瞬时特性,应该能够建立力与其作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强力的作用效果比直接理解抽象力更容易。

(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

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

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互动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力时,物体B也会对物体a施力。

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对总是满足相同的大小、相互方向和共线相互作用线,它们同时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具有相同的性质。

通过掌握力的相互特性,可以从施力对象灵活地了解力对象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① 按性质分类:重力、弹性、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根据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四类:长程相互作用包括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物理力知识点基础总结

物理力知识点基础总结

物理力知识点基础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力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停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方向。

二、力的性质1. 力是一种矢量量力有大小和方向,必须用矢量表示。

在力学中,力的大小用标量表示,力的方向用矢量表示。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1牛顿等于1千克物体受到的重力。

3. 力的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受到力的物体可能发生加速、减速或者停止。

4. 力的作用点力都是在作用点上产生的,力的作用点可能在物体的任何位置。

5. 力的作用对象力的作用对象是物体,力是由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三、力的分类根据力的性质,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类。

1. 接触力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并作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上的力,例如摩擦力、弹力等。

2. 非接触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重力、电磁力等。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力的合力作用,那么这个物体的加速度将由这两个力的合力决定。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加以计算。

2. 力的分解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作用,那么这个力可以被分解成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和一个水平方向的力。

这可以通过正余弦定理进行计算。

五、力的平衡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如果这些力的合力为零,则称这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这样的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六、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基本规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当一个物体受到合外力作用时,它将发生加速,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加速度与受力大小和方向之间的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示是F=ma,其中F是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加速度。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考第一轮复习物理】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力一、力的概念及力的三要素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力的表示符号、国际单位和测量: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力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

二、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2、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大小和方向)。

三、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力的图示:作图步骤:1、选定合适的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由力的大小和所选标度确定;3、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注上F=80N。

四、力的基本性质(1)、力的物质性(2)、相互性: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存在。

(3)、矢量性五、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分类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分子力②效果力:支持力、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重力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2、重力的大小:1)测量:用弹簧秤测重力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说明:1)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2)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跟质量分布及物体形状都有关3)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之外质量均匀分布、不规则薄板的重心位置用悬挂法确定四种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

2、电磁相互作用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3、强相互作用存在于原子核内。

4、弱相互作用存在于放射现象中特别说明:1. 力作用的属性。

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具有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

不具备三种属性的力是不存在的。

如没有施力物的力不存在;只受力而不施力的物体也是不存在的;一个物体的受力与施力是同时发生的,不会有先后之分。

2. 为了直观形象地表征力的作用,采用力的图示,有时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只作力的示意图。

3. 力的分类一种方法是按力的性质,即按产生力的原因分类。

高三力和运动的知识点

高三力和运动的知识点

高三力和运动的知识点力和运动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是我们理解物体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力和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原理。

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指物体间相互作用导致的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通常用矢量来表示。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符号为F。

力的方向由箭头表示,箭头指向力的作用方向。

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十分重要,不同的作用点会导致不同的力矩。

2.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基本的定律,总共有三个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描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量定律,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的关系。

可表示为F = 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彼此的物体上。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阻止物体开始运动的力,直到力的大小超过静摩擦力,物体才会开始运动。

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

4. 弹力弹力是指物体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

弹力是一种复合力,恢复力的大小与物体变形的程度成正比。

5. 重力重力是一种天然的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6. 物体的运动规律物体在受到作用力时会发生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改变时,将会产生加速度。

加速度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等。

7. 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牛顿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描述了天体间的引力相互作用。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201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力、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说明:定义中的物体是指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定义中的作用是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力的性质①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一谈到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找不到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一提到力一定要知道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好物理的功底。

说明:分析力,①首先要明确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作用对象)②对某一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③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总是同时成对出现.②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给予受力物体作用的同时必受受力物体的反作用.即力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我们把物体之间的作用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③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

④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同时受其它力作用无关。

⑤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可以用弹簧称测量⑥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SI制中:kgm/s2)意义: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1牛顿.⑦力的表示方法:三要素表示、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称为力的图示.要选择合适的比例(标度),要求严格。

说明:改变任一方面作用效果都改变。

力的示意图:若只要求正确地表示出物体的受力个数和受力的方向,按大致比例画出力的大小,称为力的示意图.示意图着重于受力个数和各力的方向画法,不要求作出标度.⑧力的作用效果①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形变),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②动力效果: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改变物体的速度)即是产生加速度第1课3、力的分类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受力分析时一定要分析的力)一定有施、受力物体。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下滑力、分力、合力、斥力、吸力、浮力等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复习高考物理掌握好这些力学知识点

复习高考物理掌握好这些力学知识点

复习高考物理掌握好这些力学知识点复习高考物理:掌握好这些力学知识点高考物理作为理科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力学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及运动规律的学科,掌握好力学知识点对于高考的顺利通过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备考。

一、力的概念和分类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者形状。

2. 力的分类: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弹簧的弹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通过场的作用产生的力,如重力和电磁力。

二、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变速度正比于作用力,反比于物体质量。

F = ma。

3. 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力的作用总是成对出现。

三、摩擦力1. 静摩擦力:物体静止时,阻碍物体开始运动的力。

2. 动摩擦力:物体在运动时,阻碍物体继续运动的力。

四、重力1.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

2. 自由落体:在只有重力作用下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

五、弹力1. 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当弹性体被拉伸或压缩时产生。

2. 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量成正比。

六、动力学1. 动量:物体运动的数量或程度,是物体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p = mv。

2. 动量定理:力使物体产生变化,力的作用时间越长,物体获得的动量变化越大。

七、机械能守恒定律1. 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仅有重力和弹力作用的物体。

2. 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当力非常大时,机械能并不守恒。

八、圆周运动1. 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物体沿着圆形轨道运动。

2.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是描述圆周运动的重要量。

3. 向心力:使物体保持圆周运动的力。

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角速度和半径都有关系。

以上是几个常见的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希望大家在备考中能够重点关注和掌握。

高三物理总复习 2.1力 常见三种性质的力课件 鲁科

高三物理总复习 2.1力 常见三种性质的力课件 鲁科
(2)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的位置在它的几何中心,如实心铅球的重心在球心. (3)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还跟物体质量的分布情况有关.悬挂物静止时,悬线所在的直线必过重心,两次悬挂找交点,交点即为重心的位置.如图2-1-2所示中的O点,即为木板的重心.
即时应用 3.如图2-1-6所示,物体A、B在力F作用下一起以相同速度沿F方向匀速运动,关于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1-6
A.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同 B.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受摩擦力,且方向均与F相反 C.甲、乙两图中物体A均不受摩擦力 D.甲图中物体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物体A受摩擦力,方向和F相同 解析:选D.用假设法分析:甲图中,假设A受摩擦力,与A做匀速运动在水平方向合力为零不符,所以A不受摩擦力;乙图中,假设A不受摩擦力,A将相对B沿斜面向下运动,从而A受沿F方向的摩擦力.正确选项是D.
二、弹力的方向及弹力有无的判定 1.几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
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簧两端 的弹力
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轻绳的弹力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或者接触面的切面)指向受力物体
球与面接触的弹力
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指向受力物体
经典题型探究
题型一
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2011年三明质检)如图2-1-7所示,将细线的一端系在右手中指上,另一端系上一个重为G的钩码.用一支很轻的铅笔的尾部顶在细线上的某一点,使细线的上段保持水平,笔的尖端置于右手掌心.铅笔与水平细线的夹011年泉州模拟)如图2-1-3所示,两辆车以不同的速度v1、v2做匀速运动,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你可以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图2-1-3

高三物理复习前两张知识点

高三物理复习前两张知识点

高三物理复习前两张知识点高三物理复习前两章知识点高三是一个决定学生未来道路的关键年份。

无论是参加高考还是其他考试,物理都是一门重要且难以逃避的科目。

为了在物理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高三学生需要提前进行复习,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复习的前两章知识点。

第一章: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以及与其相关的力和力的效果。

在高三物理的第一章力学中,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形状和结构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说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与物体对它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弹簧力和摩擦力:弹簧力是一种弹性形变产生的力,其大小与弹簧伸长或压缩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准备运动时摩擦面之间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利用矢量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将这些力进行合成或分解,进一步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分力。

第二章:运动的描述在高三物理的第二章运动的描述中,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知识点。

1. 位移和位移和为空间中物体的位置变化量。

位移的大小是位移路径的长度,方向是位移路径所在直线的方向。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移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3. 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平均加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

瞬时加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加速度。

4. 运动图像的绘制:通过画运动图像,可以直观地展示物体的运动状态和速度变化。

5.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是指受重力作用下物体自由运动的状态。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 重力 弹力(解析版)

2022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核心素养  重力 弹力(解析版)

相互作用——力2.1 重力、弹力必备知识清单一、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注意: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竖直向下的一个分力.2.大小:G=mg,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注意:(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G 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不一定指向地心.4.重心:物体的每一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集中作用于一点即物体的重心.(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2)不规则薄板形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二、弹力1.弹性形变:撤去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2.弹力(1)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2)产生条件:①物体间直接接触.②接触处发生形变.(3)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3.胡克定律(1)内容:在弹性限度内,弹力和弹簧形变大小(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2)表达式:F=kx.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是牛顿每米,用符号N/m表示;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命题点精析(一)弹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2)弹力方向的判断①五种常见模型中弹力的方向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2.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一小车的表面由一光滑水平面和光滑斜面连接而成,其上放一球,球与水平面的接触点为a,与斜面的接触点为b.当小车和球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做直线运动时,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球在a、b两点处一定都受到支持力B.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一定不受支持力C.球在a点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D.球在a点处不一定受到支持力,在b点处也不一定受到支持力【答案】D【解析】若球与小车一起做水平匀速运动,则球在b处不受支持力作用;若球与小车一起做水平向左匀加速运动或向右的匀减速运动,则球在a处受到的支持力可能为零,选项D正确.练1匀速前进的车厢顶部用细线竖直悬挂一小球,如图所示,小球下方与一光滑斜面接触.关于小球的受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和细线对它的拉力B.重力、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C.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D.细线对它的拉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答案】A【解析】小球匀速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则水平方向不能有力的作用,否则细线不可能处于竖直状态,故选项A正确.练2如图所示,小车内一根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和一条与竖直方向成α角的细绳拴接一小球.当小车和小球相对静止,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细绳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B.轻弹簧一定对小球有弹力的作用C.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但是轻弹簧对小球一定有弹力D.细绳不一定对小球有拉力的作用,轻弹簧对小球也不一定有弹力【答案】D【解析】若小球与小车一起做匀速运动,则细绳对小球无拉力;若小球与小车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 α,则轻弹簧对小球无弹力,D正确.命题点精析(二)“四类模型”中的弹力1.轻绳、轻杆、弹性绳和轻弹簧的比较2.计算弹力大小的三种方法(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例2如图所示,固定在小车上的支架的斜杆与竖直杆间的夹角为θ,在斜杆的下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下列关于杆对球的作用力F的判断正确的是()A.小车静止时,F=mg sin θ,方向沿杆向上B.小车静止时,F=mg cos θ,方向垂直于杆向上C.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运动时,一定有F=masin θD.小车以向左的加速度a运动时,F=(ma)2+(mg)2,方向斜向左上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1满足tan θ1=ag【答案】D【解析】小车静止时,由物体的平衡条件知,此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等于球的重力mg ,A 、B 错误;小车以向右的加速度a 运动,设小球受杆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如图甲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sin θ1=ma ,F cos θ1=mg ,两式相除可得tan θ1=ag ,只有当小球的加速度a=g tan θ时,杆对小球的作用力才沿杆的方向,此时才有F =masin θ,沿杆的方向,此时才有F =masin θ,C 错误;小车以加速度a 向左加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所受到的重力mg 与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a ,方向水平向左,如图乙所示.所以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大小F =(ma )2+(mg )2 ,方向斜向左上方,tan θ1=ag ,D 正确.练3(多选)如图所示,为一轻质弹簧的弹力大小和长度的关系,根据图象判断,正确的结论是( )A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 N/mB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 N/mC .弹簧的原长为6 cmD .弹簧伸长0.02 m 时,弹力的大小为4 N 【答案】BC【解析】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关系图象中,图象的斜率表示劲度系数,图象与横轴的交点(横轴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k =ΔF ΔL =22×10-2 N/m =100 N/m ,选项A 错误,B 正确;弹簧原长为6 cm ,选项C 正确;弹簧伸长2 cm ,即L =8 cm 时,弹力大小为2 N ,选项D 错误.练4如图所示,水平直杆OP右端固定于竖直墙上的O点,长为L=2 m的轻绳一端固定于直杆P点,另一端固定于墙上O点正下方的Q点,OP长为d=1.2 m,重为8 N的钩码用质量不计的光滑挂钩挂在轻绳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轻绳的弹力大小为()A.10 N B.8 N C.6 N D.5 N【答案】D【解析】设挂钩所在处为N点,延长PN交墙于M点,如图所示:同一条绳子拉力相等,根据对称性可知两边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相等,设为α,则根据几何关系可知∠NQM=∠NMQ=α,故NQ=MN,即PM等于绳长;根据几何关系可得:sin α=POPM=1.22=0.6,则cos α=0.8,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F T cos α=G,解得:F T=5 N,故D正确.核心素养大提升“死结”“活结”“动杆”“定杆”问题分析一、“动杆”和“定杆”问题1.动杆:若轻杆用转轴或铰链连接,当杆处于平衡时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一定沿着杆,否则会引起杆的转动.如图甲所示,若C为转轴,则轻杆在缓慢转动中,弹力方向始终沿杆的方向.2.定杆:若轻杆被固定不发生转动,则杆所受到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如图乙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一个小滑轮B,一轻绳的一端C固定于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m=10 kg的重物,∠CBA=30°.滑轮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应为图丙中两段绳中拉力F1和F2的合力,因为同一根绳子张力处处相等,都等于重物的重力,即F1=F2=G=mg=100 N.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可知合力F=100 N,所以滑轮受绳的作用力为100 N,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下,弹力的方向不沿杆.二、“活结”和“死结”问题1.活结:当绳绕过滑轮或挂钩时,由于滑轮或挂钩对绳无约束,因此绳上的力是相等的,即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不改变力的大小,例如图乙中,两段绳中的拉力大小都等于重物的重力.2.死结:若结点不是滑轮时,是固定点,称为“死结”结点,则两侧绳上的弹力不一定相等.例3如图所示,一不可伸长的轻绳左端固定于O点,右端跨过位于O′点的光滑定滑轮悬挂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OO′段水平,O、O′间的距离为1.6 m,绳上套一可沿绳自由滑动的轻环,现在轻环上悬挂一钩码(图中未画出),平衡后,物体上升0.4 m,物体未碰到定滑轮.则钩码的质量为()A.1.2 kg B.1.6 kg C. 2 kg D.22kg【答案】A【解析】重新平衡后,绳子形状如图所示:设钩码的质量为M,由几何关系知: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53°,根据平衡条件可得:2mg cos 53°=Mg,解得:M=1.2 kg,故A正确,B、C、D错误.练5如图所示,滑轮本身的质量可忽略不计,滑轮轴O安在一根轻杆B上,一根轻绳AC绕过滑轮,A端固定在墙上,且绳保持水平,C端挂一重物,BO 与竖直方向夹角θ=45°,系统保持平衡.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轻杆作用力大小变化情况是()A .只有角θ变小,作用力才变大B .只有角θ变大,作用力才变大C .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是变大D .不论角θ变大或变小,作用力都不变【答案】 D【解析】 由于两侧轻绳中拉力不变,若保持滑轮的位置不变,改变夹角θ的大小,则滑轮受到轻杆作用力大小等于两侧轻绳中拉力的合力,始终保持不变,故选项D 正确,A 、B 、C 错误.练6如图所示,一根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座山的A 、B 处,A 、B 两点水平距离BD =16 m ,竖直距离AD =2 m ,A 、B 间绳长为20 m .重力为120 N 的猴子抓住套在绳子上的光滑轻质滑环在 AB 间滑动,某时刻猴子在最低点C 处静止,则此时绳的张力大小为(绳处于拉直状态)( )A .75 NB .100 NC .150 ND .200 N【答案】 B【解析】 对猴子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拉力F T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由几何关系可得:cos θ=1620=45,解得θ=37°,又由平衡条件得:2F T sin θ=mg ,解得:F T =mg 2sin θ=1202×35N =100 N ,故A 、C 、D 错误,B 正确.例4如图为两种形式的吊车的示意图,OA 为可绕O 点转动的轻杆,轻杆的重力不计,AB 为缆绳,当它们吊起相同重物时,杆OA 在图(a)、(b)中的受力分别为F a 、 F b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F a=F b B.F a>F bC.F a<F b D.大小不确定【答案】A【解析】对题图中的A点受力分析,则由图甲可得F a=F a′=2mg cos 30°=3mg由图乙可得tan 30°=mgF b′则F b=F b′=3mg故F a=F b.练7如图甲所示,轻杆OB可绕B点自由转动,另一端O点用细绳OA拉住,固定在左侧墙壁上,质量为m的重物用细绳OC悬挂在轻杆的O点,OA与轻杆的夹角∠BOA=30°。

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专题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高考物理考点一遍过专题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专题05 力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一、力1.概念(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这一对力的性质相同。

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有力的作用,如重力、电磁力等。

(2)力是矢量,其作用效果由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决定。

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加速度。

2.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

(2)按作用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3)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3.力的图示和示意图(1)力的图示:力的图示中,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2)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只能粗略表示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能表示力的大小。

二、重力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g的特点(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g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2)g值随着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3)g值随着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4.方向:竖直向下。

5.重心(1)相关因素:物体的几何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

(2)位置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于形状不规则或者质量分布不均匀的薄板,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三、弹力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形变。

2.弹力(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胡克定律(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4.弹力的大小、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①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

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的概念 三种性质力(试题展示) 试题展示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地面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B.物体在自由下落时所受的重力小于物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大于物体在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
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
2.关于相互接触的两物体之间的弹力和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与弹力成正比
C.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D.弹力是动力,摩擦力是阻力
3.如图1—1—1所示,两根相同的轻弹簧S 1、S 2,劲度系数皆为k =4×102N/m ,
悬挂的重物的质量分别为m 1=2 kg 和m 2=4 kg.若不计弹簧质量,取g =10 m/s 2,
则平衡时弹簧S 1、S 2的伸长量分别为
A. 5 cm ,10 cm
B.10 cm ,5 cm
C.15 cm ,10 cm
D. 10 cm ,15
cm
4.(2002年高考江苏试题)如图1—1—2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为F b =5 N ,F c =10 N 分别作用于物
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以F f 1、F f 2、F f 3分别表示a 与b 、
b 与
c 、c 与桌面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F f 1=5 N, F f 2=0, F f 3=5 N
B. F f 1=5 N, F f 2=5 N, F f 3=0
C. F f 1=0, F f 2=5 N, F f 3=5 N
D. F f 1=0, F f 2=10 N, F f 3=5 N
5.一铁块m 被竖直悬挂着的磁性黑板紧紧吸住不动,如图所示,下列
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铁块受到四个力作用,其中有三个力的施力物体是黑板
B.铁块与黑板间在水平方向有两对相互作用力——互相吸引的磁力
和互相推斥的弹力
C.磁力和弹力是互相平衡的力
D.磁力大于弹力,黑板才能吸住铁块不动
6.(2001年3+X 理科综合试题)如图1—1—4所示,在
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木块1和2,中间
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结起来,木块与地面
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
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L +k μ
m 1g B.L +k μ
(m 1+m 2)g C.L +k μ
m 2g D.L +k μ
(2
121m m m m +)g 7.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工件置于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二者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 、B 的控制,工件只能沿水平
导槽运动,现在使钢板以速度v 1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 拉动工件(F 方向与导槽平行)使其以速度v 2沿导槽运动,则F 的大小为
A.等于μmg
B.大于μmg
C.小于μmg
D.不能确定
8.如图1—1—6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
分别为k 1和k 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
离为 A.11k g m B. 12k g m C. 21k g m D. 2
2k g m 二、填空题
9.有一批记者乘飞机从上海来到西藏旅游,他们托运的行李与在上海时比较,行李的质量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受的重力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用一根橡皮筋将一物块竖直悬挂,此时橡皮筋伸长了x 1,然后用同一根橡皮筋沿水平方向拉同一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橡皮筋伸长了x 2,那么此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
11.如图所示,一匀速转动的半径为R 的圆筒,角速度为ω,边缘固定一光滑的竖直杆(竖直杆不随圆筒转动).用力将质量为m 的滑块压在圆筒上让其沿杆匀速下滑,速度为v ,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支持力为_______.
12.如图所示,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斜面上,并沿斜面向上施加一个拉力T ,为了使物体能在斜面上保持静止,所加拉力T 的最小值为T 1,最大值为T 2,则物体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
三、计算题
13.质量为 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 cm ,当拉着物体前进时,弹簧伸长2 cm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200 N/m(g =10 N/kg),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
(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4.如图1—1—9所示,一劲度系数为k 1的弹簧,竖直地放在桌面上,上面
压一质量为m 的物体,另一劲度系数为k 2的弹簧竖直放在物体上面,其下端与
物体的上表面连接在一起,两个弹簧的质量都不计.要使下面弹簧的弹力减为原
来的3
2时,应将上面弹簧的上端A 竖直向上提高多少? 答案
一、1.D 2.A 3.C 4.C 5.D 6. A 7.C 8.C
二、9.不变;变小10.x 2/x 1 11.mg 2
22R v ω-/v ;mg ωR /v . 12.(T 2-T 1)/2 三、13.(1)根据胡克定律,F=kx ,当弹簧伸长3 cm 时,弹簧的拉力为6 N ;弹簧伸长2 cm 时,弹簧的拉力为4 N.再由平衡的知识,可得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
(2)滑动摩擦力为F f =4 N ,正压力F N =G =20 N ,所以动摩擦因数μ=F f /F N =0.2
14.弹簧最初的压缩量设为x 0则x 0=1
k mg
当下面的弹簧被压缩x 1时,上面的弹簧伸长了x 2,则x 1=1
3
2k mg
x 2=231k mg A 端上移的高度为x =(x 0-x 1)+x 2=)1
1
(312
1k k mg +
当下面的弹簧被拉长x 1时,上面的弹簧伸长了x 2,则
x 1′=x 1 x 2′=23
5k mg
A 端上移的高度为x ′=(x 0+x 1′)+x 2′=)
11(3
52
1k k m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