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 金属材料》的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金属材料》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高一年级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铝金属材料»,重点介绍了铝、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本节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活泼非金属氯、溴和活泼金属钠、镁的性质之后,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钠、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的差异,还会为后面学习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奠立基础。
而且,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的了解金属。
依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结合对教材的分析,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②认识铝及其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不同,并能列举铝合金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运用实验、分类等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自主探究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②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③利用从实验中得出的理论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常识性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学习化学的现实意义。
3、本节的重点、难点:
重点:铝的还原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难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二、教法分析
1.本节课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又采用联想、设疑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讲解步步深入,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奥秘。
2.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一些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从而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本节教材共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材料、实验所需的仪器、试剂。
让学生查资料了解铝在生产生活中对人类产生的利与弊。
1、创设问题情景 ,引入新课
学生已经知道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铝应该比铁活泼,设问:为什么单质铁在空气中易生锈,而铝却不易生锈?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自主实验,观察现象得出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分发铝条和砂纸,让学生观察打磨前后有何变化?展示铝制品图片。
此设计是引导学生从直观角度认识并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
3、活动与探究,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提问学生物质的化学性质主要与什么有关?让学生回忆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推测铝可能具有哪些性质。
(1)铝与非金属反应(由于学生对于金属与非金属反应比较熟悉,只要简单地介绍就可以了.)
(2)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铝与盐酸、氢氧化钠
进行学生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实验现象,推测实验结果,教师参与其中,及时进行评价。
最后共同完成课本118页的表格并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2Al+2NaOH+6H
2O=2Na[Al(OH)
4
]+3H
2
↑)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进一步认识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布置的探究活动与任务,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
【练习与巩固】
相同物质的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谁放出的氢气多?
拓展视野,铝制餐具为什么不能盛放酸性或碱性物质,咸菜为什么不宜久存在铝制品中?
(3)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多媒体播放:铝与氧化铁的反应。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玻璃漏斗?蒸发皿中的细砂有什么作用?铝与氧化铁反应的能量如何变化?
多媒体播放:铝热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对铝热反应进行拓展:用其他金属氧化物如Cr
2O
3
、MnO
2
、V
2
O
5
等代替氧化铁也可发生铝热反
应,并可用以冶炼铬、锰等金属请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知识巩固:利用学案相应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也便于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四、效果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从生活实际出发,讨论金属铝的物理性质,并通过生活实际结合化学实验探究了铝的化学性质。
重点介绍铝与非金属单质、酸碱溶液、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性质,以此使学生了解铝具有强还原性。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归纳和教师的启发、诱导,应能掌握本节的重点,加深对化学和实际生活联系的应用意识。
2、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对铝和碱的反应理解困难,以及对铝热反应方程式的书写难以掌握,对此本设计采取的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反应产物、书写方程式,进行类比及应用练习,以此来加深理解和巩固这两个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铝的性质
一、铝的物理性质
二、铝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2、与酸反应
与稀硫酸、稀盐酸反应:2Al+6H+═ 2Al3++3H
2
↑
3、与碱反应(氧化剂是H
2O):2Al+2NaOH+2H
2
O═2Na[Al(OH)
4
] +3H
2
↑
4、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
2Al+Fe
2O
2
O
3
第二课时
一、教学方法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演示、传统教学和实验探究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对比归纳能力,并适时应用板书加以强调相关知识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帮助学生梳理金属铝的化学性质,如要求学生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金属铝在空气中表面变色;②金属铝在空气中加热;③金属铝投入纯水中,然后再加热;④金属铝投入NaOH溶液中, 引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2.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铝土矿图片,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自然界的金属很多是以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的形式存在的,引发学生对金属氧化物的性质的思考。
3.新知识讲授
(1)氧化铝的性质
a.多媒体展示氧化铝及其用途的图片,学生总结氧化铝的物理性质:
白色难熔的物质,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较好的耐火材料。
天然的无色Al
2O
3
晶体俗称刚玉,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
b.组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Al
2O
3
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化学性质,并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高一学生已知Al
2O
3
是两性氧化物,通过实验来验证它的两性,可使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氢氧化铝的制备及两性
a.物理性质,由教师简单介绍。
b.化学性质
设问:难溶性氢氧化物均可脱水转化为氧化物,那么氢氧化铝受热将如何呢?写出化学方程式。
演示氢氧化铝受热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氢氧化物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Al(OH)
3与酸、碱的反应: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归纳得出Al(OH)
3
的两
性性质。
操作提示: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操作是否规范,适时予以纠正。
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基础操作的规范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捕捉信息能力。
c.Al(OH)
3
制备
设问:在实验室中通常用什么方法制备Al(OH)
3
?
能否用氧化铝与水反应或铝粉与水反应来制备,若不能,该用什么呢?
为什么常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能否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
由学生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的实验室制备Al(OH)
3
的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法,初步体验科学探究实验
d.氢氧化铝的用途:医学用途(如中和过多的胃酸)等,扩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三、效果分析
氢氧化铝的两性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通过“观察思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一性质,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预期可能差别较大,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他们对“两性”的理解。
此时学生还没有学习元素周期律,因此不要从这个角度进行引导,应注意对教学难度的把握,对定量计算不要涉及过深。
注意以上问题,相信本节课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板书设计
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难熔
(2)化学性质
与酸反应:Al
2O
3
+ 6 H+ ═ 2Al3+ + 3H
2
O
与碱反应:Al
2O
3
+ 2OH—+3H
2
O═ 2[Al(OH)
4
]—
2.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吸附力强(2)化学性质
加热反应:2Al(OH)
3═Al
2
O
3
+ 3H
2
O
与酸反应:Al(OH)
3+3HCl ═AlCl
3
+ 3H
2
O
与碱反应:Al(OH)
3+NaOH=Na[Al(OH)
4
]
(3)制备:Al
2(SO
4
)
3
+ 6NH
3
•H
2
O ═2Al(OH)
3
↓ + 3(NH
4
)
2
S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