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护用药理学》重点(按章节归纳)
本科护理学药理学重点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环磷鸟苷( )、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第4章-拟肾上腺素药和抗肾上腺素药
肾 (1+)α →收缩血管,通透性↓
血压 ↑
上1 腺
支气管粘膜水肿↓ 呼
素
吸
抗过 敏性 休克
✓心率加快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介质↓ 通
(+)β
畅
✓呼吸困难
松驰支气管平滑肌→支气管扩张
2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21
肾上腺素的总结图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22
肾上腺素药理作用顺口溜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1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2
肾上腺素 药理作用
1、兴奋心脏 4、松弛支气管 2、舒缩血管 3、 影响血压
5、促进代谢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3
解释舒张压(DBP)的变化
1.肾上腺素对血压的影响与用药剂量和给药浓度有关
低剂量 : β受体 占优势
临床 应用
4.局部应 用
仅用于急性发 作者及哮喘持
续状态
3.支气管哮 喘
与局麻药配伍,可延缓局麻 药的吸收,延长局麻药作用 时间;将浸有肾上腺素的纱 布或棉球(0.1%)用于鼻黏 膜或齿龈表面,可使血管收缩 而起到局部止血作用。
2019/3/6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8
1.【知识拓展】 心脏骤停及抢救药物
2019/3/6
由于此作用虽强,但短暂,
接着激动骨骼肌血管上的β2
受体,故而骨骼肌血管舒张
,血压下降——解释下降曲
线。
护用药理学(人卫版)
15
“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翻转”
如先给予α受体 阻断药,再给肾 上腺素,肾上腺 素的α型作用被 取消,仅表现为 对血管β2受体的 激动作用,升压 作用可被翻转为 降压作用,称之 为肾上腺素升压 作用的翻转
护用药理练习题 复习题 重点习题
4.药物效应动力学二、填空题1.药理学研究内容包括〔〕和〔〕。
2.处方的格式由〔〕、〔〕和〔〕组成。
3.普通处方印刷用纸为〔〕色,急诊处方印刷用纸为〔〕色,儿科处方印刷用纸为〔〕色,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色,第二类精神药品处方印刷用纸为〔〕色。
三、单项选择题1.药理学是〔〕A.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 B.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C.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D.研究药物临床应用的科学E.研究药物化学结构的科学2.药效动力学是研究〔〕A.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科学 B.药物作用原理的科学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 D.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规律和作用机制的科学E.药物的不良反响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一、名词解释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2.不良反响 3.副作用 4.毒性反响 5变态反响 6后遗效应 7停药反响8继发反响 9特异质反响药 10物依赖性 11受体冲动药 12受体拮抗药二、填空题1.药物根本作用包括〔〕和〔〕。
2.药物的作用方式〔〕和〔〕。
3.药物的不良反响包括〔〕、〔〕、〔〕、〔〕、〔〕和〔〕等类型4.三致反响指的是〔〕、〔〕和〔〕。
5.药物与与受体结合的条件是〔〕和〔〕。
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表现为兴奋作用的是A肌肉松弛B心率加快C腺体分泌减少D心率减慢E呼吸减慢2.以下表现为兴奋作用的是A肌肉松弛B心率减慢C腺体分泌减少D 肌肉收缩E呼吸减慢3.以下表现为抑制作用的是A肌肉收缩B心率加快C腺体分泌减少D腺体分泌增加E呼吸加快4.以下作用方式为吸收作用的是A局麻药的局部作用B口服阿司匹林产生的解热镇痛作用C酚妥拉明的扩血管作用产生的心脏兴奋作用D肾上腺素兴奋性心脏E以上都不是5以下作用方式为直接作用的是A局麻药的局部作用B口服阿司匹林产生的解热镇痛作用C酚妥拉明的扩血管作用产生的心脏兴奋作用D肾上腺素兴奋性心脏E以上都不是6以下作用方式为间接作用的是A局麻药的局部作用B口服阿司匹林产生的解热镇痛作用C酚妥拉明的扩血管作用产生的心脏兴奋作用D肾上腺素兴奋性心脏E以上都不是7. 以下作用方式为局部作用的是A局麻药的局部作用B口服阿司匹林产生的解热镇痛作用C酚妥拉明的扩血管作用产生的心脏兴奋作用D肾上腺素兴奋性心脏E以上都不是8. 过敏反响发生与〔〕有关A用药剂量B用药时间C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D遗传E致敏物质9. 特异质反响发生与〔〕有关A用药剂量B用药时间C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D遗传E致敏物质10. 药物的副作用是:A、指毒物产生的药理作用B、是一种变态反响 C、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响D、因用药量过大引起E、以上都不是11.注射青霉素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2. 阿托品治疗胃绞痛时引起的心率加快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3.阿托品用于麻醉前给药时引起的平滑肌松弛.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4.呋塞米治疗严重水肿引起的耳毒性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5.服用长效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晨仍有困倦、头晕、乏力等现象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6.长期应用普萘洛尔降血压,突然停药可出现血压骤升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停药反响17.长期服用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是A.副作用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8.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患者,应用新鲜的蚕豆时发生的溶血性贫血是A.特异质反响B.毒性反响C.后遗效应D.继发效应E.变态反响19.受体冲动药是〔〕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20. 受体阻断药是〔〕A.与受体亲和力强,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强C.与受体亲和力强,内在活性弱D.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弱E.与受体亲和力弱,内在活性强四、多项选择题1、产生药物作用选择性的根底是A药物分布不均匀B药物与组织亲和力不同C组织结构有差异D细胞代谢有差异E药物与组织亲和力相同2.药物的根本作用包括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抑制作用D兴奋作用E选择作用3.药物的作用方式包括A局部作用B吸收作用C直接作用D间接作用E以上都不是4.药物作用两重性指的是A预防作用B治疗作用C不良反响D直接作用E间接作用5.毒性反响发生的原因A用药剂量过大B用药时间过长C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D遗传E致敏物质6.副作用的特点A治疗量发生B与用药目的无关C固有作用D可预知E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性有关7.变态反响的特点A发生与否与用药剂量无关B反响程度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C与药物原有药理作用无关D一般不可预知E又称过敏反响五、简答题简述药物作用两重性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名词解释首关消除;肝药酶;血药稳态浓度;半衰期;生物利用度二、填空题1.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主要有〔〕和〔〕。
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试题和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最新《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1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 4 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一、填空题 1.强心苷类药物的正性肌力作用包括的三个特点是加快心肌收缩速度、增加衰竭心脏的 心排血量、降低衰竭心肌耗氧量 2.强心苷类治疗心房颤动是利用了本类药物对增强迷走神经张力和直接抑制房室结传导 的作用。
7.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剂量越大,血药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8.催眠药应在睡前服用,助消化药需在饭前或饭时服用。驱肠虫药宜在空腹或饭前时服
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用。
第 2 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二、填空题
1.合成“乙酰胆碱”的酶为胆碱乙酰化酶,水解“乙酰胆碱”的酶为胆碱酯酶 2.胃肠、膀胱平滑肌上分布的胆碱受体为 M 受体受体,骨骼肌运动终板的胆碱受体为
第 4 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 第 1 节 镇静催眠药 填空题
-2-
1.巴比妥类随剂量由小到大,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麻醉作用。 2.地西泮属于哪一类的抗焦虑镇静催眠药。
3.根据作用特点,巴比妥类分为长、中、短、和超短效四类。 第 2 节 抗癫痫药 一、填空题 1.苯妥英钠主要用于抗癫痫、外周神经痛 、抗过速心律失常。 2.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有地西泮 、苯妥英钠 、苯巴比妥 。
-3-
2.可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中枢兴奋药是咖啡因
第 5 章 心血管系统药 第 1 节 抗高血压药 一、填空题 1.卡托普利的降压作用机制包括抑制 ACE 和减少缓激肽的降解 2.特别适用于兼患溃疡病的高血压患者的抗高血压药物是可乐定
第 2 节 抗心绞痛药 一、填空题 1.抗心绞痛药物主要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心肌缺血区的供血供氧来发挥作用。 2.特别适用于兼患高血压的心绞痛患者的抗心绞痛药物是普萘洛尔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精选教育类应用文档,希望能帮助到你们!《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亲爱的考生们,由于考试即将临近,我呕心沥血总结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章绪论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
药理学: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治疗效果:也称疗效,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对因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对症治疗: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
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1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以效应强度为纵坐标,药物剂量或药物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可得量-效曲线。
最小有效量:最低有效浓度,即刚能引起效应的最小药量或最小药物浓度。
最大效应:随着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也增加,当效应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若继续增加药物浓度或剂量而效应不再继续增强,这一药理效应的极限称为最大效应,也称效能。
效价强度:能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质反应:药理效应不是随着药物剂量或浓度的增减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而表现为反应性质的变化。
治疗指数:LD50/ED50,治疗指数大的比小的药物安全。
受体: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2统,出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归纳一、药物分类1.按作用机制分类①激素类药物②抗生素类药物③抗炎类药物④解热镇痛类药物⑤抗过敏类药物⑥心血管系统用药⑦中枢神经系统用药2.按化学结构分类①酚类及其衍生物②氨基酸及其衍生物③脂肪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3.按途径分类口服、注射、外用、吸入等。
二、吸入治疗1.气溶胶剂型的选择原则:①治疗效果好;②不良反应小;③方便使用,患者接受度高。
2.吸入器的种类:雾化器、喷雾器、干粉吸入器。
3.吸入方法:a)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深呼吸数次,保持呼气慢而长。
b)间接呼吸法:将口唇贴紧雾化器喷嘴,同时配合使用咳嗽或深呼吸动作。
三、皮下注射1.皮下注射位置:腹部、上臂三角区、臀部外上象限。
2.注射器的选择:a)胰岛素注射器;b)1ml或2ml的普通注射器。
3.皮下注射技巧:a)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b)用手指捏起皮肤,使其紧张;c)将针头斜着插入皮下组织中;d)将药液缓慢注入皮下组织。
四、静脉注射1.静脉注射位置:前臂静脉、手背静脉等。
2.注射器的选择:a)5ml或10ml的普通注射器;b)20ml或50ml的大容量注射器。
3.静脉注射技巧:a)选择合适的静脉;b)用消毒酒精擦拭皮肤,取出针头保护套;c)拉紧皮肤,使其紧张;d)针头插入静脉内,见血后放开绷带,缓慢推进针管并缓慢推药液。
五、口服给药1.口服给药注意事项:a)药物剂量准确;b)药物与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c)服药时间的选择。
2.口服给药技巧:a)将药片放入舌根后,再用水送下;b)将药片放在舌尖上,再用水送下;c)将液体药物用饮料或果汁稀释后服用。
六、皮肤外用1.贴剂的使用方法:a)清洗患处;b)取下贴剂保护纸,粘贴在患处;c)按照说明书指示更换贴剂。
2.霜剂、乳膏、软膏的使用方法:a)清洗患处;b)取适量药膏涂于患处并轻轻按摩至吸收。
七、护理注意事项1.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安全保护。
2.坚持记录和观察。
3.随时观察并记录反应情况。
中职《护用药理学》第一章药理学基础绪论
4)特异质反应:是指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特别敏 感而产生的异常反应。多因先天遗传异常所致,反应严重度 与剂量成比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患者,在应 用伯氨喹等药物治疗时易发生溶血象。
1)预防作用:是指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如 接种疫苗等。
2)治疗作用:是指能改善或消除疾病或症状而产生的作用。 ①对症治疗:指缓解疾病症状或减轻患者痛苦的治疗,又称治标。 如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 ②对因治疗:指消除致病因子,从根本上治愈疾病,又称治本。 如异烟肼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治疗结核病。
最小有效量:是指呈现效应的最小用药剂量,又称阈剂量。
最大治疗量:是指呈现最大效应,且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用 药剂量,又称极量。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
治疗量:是指最小有效量到最大治疗量,即极量之间的量。
常用量:临床用药时,为了使疗效可靠又安全,常采用比最 小有效量大而比最大治疗量小的用药剂量,称为常用量。
给药的时间可视具体药物和病情需要而定,如催眠药应在睡前服 用;助消化药需在饭前或饭时服用:硝酸甘油抗心绞痛的作用早晨 强于午后;强心苷治疗心功能不全,夜间用药敏感:驱肠虫药宜空 腹或半空腹服用;有的药物如利福平等,因食物影响其吸收应特别 注明空腹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等。
此外,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表现为昼夜节律性变化,受生物节律影响的药物应顺 应人体生物节律的变化给药,以便更好发挥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如长期应 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者,可依据节律,采用隔日早晨8时一次给药,既保障 疗效,又可减轻对肾上腺皮质的负反馈抑制作用。
第一章 护用药理学基础
全国注册护士中的药理学复习重点
全国注册护士中的药理学复习重点药理学是护士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护士在实际工作中使用药物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高护士在药物管理上的能力和安全性,以下是全国注册护士中药理学的复习重点。
一、药理学基础知识1. 药物的分类:按作用机制分为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等;按化学结构分为酸碱性药物、天然药物、合成药物等。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
3. 药物的作用机制:掌握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如靶蛋白、受体等,并了解不同药物对机体的影响。
4.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学习合理使用药物的剂量和用法,包括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速度等。
二、临床用药1. 常用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掌握一些常见药物的主要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如何监测和处理这些副作用。
2. 药物相互作用: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同药物同时使用时出现不良反应。
3. 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学习药物过敏和不良反应的症状、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4. 药物的儿童和老年人用药:掌握儿童和老年人用药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三、药物安全管理1. 药物计算和配制:学习正确的药物计算方法和药物配制技巧,避免使用错误剂量的药物。
2. 药物标识和储存:掌握药物标识和储存的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存放不当的药物。
3. 药物注射和给药技巧:学习正确的药物注射和给药技巧,确保药物能够正确地达到目标部位。
4. 药物错误和不良事件的报告与预防:了解药物错误和不良事件的报告要求,并学习如何预防这些事件的发生。
四、法律和伦理问题1. 药物管理的法律规定和伦理要求:了解药物管理的法律和伦理要求,遵守相关规定,保护患者权益。
2. 患者知情同意:学习与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前的详细沟通,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3. 药品宣传和广告的规定:了解药品宣传和广告的规定,不参与虚假宣传和误导行为。
五、药物教育和健康促进1. 药物教育:学习向患者提供正确的药物教育,包括用药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等。
《护用药理学》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毛果芸香碱毛果芸香碱能直接激动M受体,产生M样作用,对眼和腺体的作用最为明显。
药理作用1.对眼的作用(1)缩瞳:毛果芸香碱能直接激动瞳孔括约肌上的M受体,使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2)降低眼内压:通过缩瞳作用(3)调节痉挛2. 对腺体的作用【临床应用】1治疗青光眼,对闭角型肯光眼疗效较佳;对开角型青光眼的早期也有一定疗效2.治注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应用,可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3.治疗M受体阻断药中毒以1~2mg皮下注射,可用于阿托品等药物中毒的解救。
新斯的明药理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胆碱酯酶,使乙酰胆碱蓄积而呈现M样及N样作用。
其作用具有选择性,②对心血管、腺体、眼和支气管等作用较弱,①对胃肠平滑肌和膀胱平滑肌兴奋作用较强。
因其除抑制胆碱酯酶外,还能直接激动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受体和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③故对骨骼肌的兴奋作用最强【临床应用】1治疗重症肌无力2治疗复气胀和尿潴留3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解救非除极化型肌松药史毒【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治疗量时不良反应较少,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心动过缓、呼吸困难、肌肉震颤等。
过量可引起胆碱能危象,出现肌无力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麻痹。
第七章阿托品【药理作用】阿托品为非选择性M受体阻断药,作用广泛,不同效应器上的M受体对阿托品的敏感性不同,随剂量增加作用依次如下:1.抑制腺体分泌抑制汗腺和唾液腺作用最强2.对眼的作用(1)扩瞳瞳孔括约肌松弛(2)升高眼内压: 前房角间隙变窄(3)调节麻痹3.松弛内脏平滑肌阻断内脏平脏平滑肌的M受体,松驰多种内脏平滑肌,对处于过度活动或痉挛状态的平滑肌作用尤为明显,对胃肠平滑肌松驰作用最强。
4.对心血管作用(1)加快心率(2)加快房室传导:(3)扩张血管:5.兴奋中枢治疗量(0.5~lmg)的阿托品对中枢作用不明显;1~2mg能兴奋延髓呼吸中枢:;3~5mg则可兴奋大脑皮质,出现烦躁不安、多言、谵妄等反应;中毒量(10mg以上)可产生幻觉、定向障碍、运动失调和惊厥等,严重时由兴奋转入抑制,出现昏迷及延髓麻痹而死亡。
护理药理学考试重点讲解学习
临床常见为精神分裂症、躁
氯丙嗪(冬眠灵)
临床应用]
.精神病 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止吐 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妊娠中毒、尿毒症、癌症、放射病等)和一些药物(吗啡、
.麻醉前用药 氯丙嗪能加强其它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人工冬眠 与哌替啶、异丙嗪等药配伍组成冬眠合剂。用于 “人工冬眠”疗法。可用于
M受体兴奋药
毛果芸香碱
毒扁豆碱、新斯的明、加兰他敏等
抗胆碱药
M受体阻断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哌仑西平
NN受体阻断药
美加明、六甲双铵、三甲硫吩、潘必定
受体阻断药
、β受体兴奋药
α受体兴奋药
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
β受体阻断药
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丁胺
.药理作用:
)抑制腺体分泌:以唾液腺、汗腺最敏感,其次泪腺、呼吸道腺体,对胃腺作用弱。
)眼的作用:①散瞳、②升高眼内压、③调节麻痹。
)缓解平滑肌痉挛:尤处于痉挛状态的胃肠平滑肌较突出。其次膀胱逼尿肌,对胆管、输
)对心血管作用:较大剂量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心率及传导加快。
.临床应用
有助于协助医生诊治疾病和合理用药,使药物治疗达到最佳效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的基本作用
可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肾上腺素收缩皮肤粘膜的血管
,而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血管(抑制)。兴奋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
.药物的选择作用
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的器官和
2)最小有效量:出现疗效的最小剂量。
3)治疗量:临床用药的剂量。
4)最小中毒量: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
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护理药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护理药理学是护理专业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涵盖了药物的作用、用途、副作用、给药途径等多个方面。
对于护士来说,熟悉药理学知识是提供安全有效护理服务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护理药理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帮助护士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个领域,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药物分类1. 根据药物的化学性质可以将药物分为有机合成药物、天然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2.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将药物分为激动型药物、抑制型药物和替代型药物等。
3. 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可以将药物分为口服药物、注射剂、外用药物等。
二、药物代谢与排泄1. 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过程,其中主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
2. 药物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肾排泄、肝排泄、肺排泄等。
3. 了解药物的代谢与排泄过程可以帮助护士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
三、常用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1. 抗生素: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及其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2. 镇痛药物:吗啡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3. 心血管药物:β受体阻断剂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4. 高血压药物:钙离子拮抗剂、利尿剂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5. 抗凝药物:华法林类药物的适应症、作用机制和常见副作用。
四、药物给药途径与操作注意事项1. 口服给药: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特点、给药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
2. 注射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外用药物:贴敷药物、涂抹药物的适应症、操作方法和监测要点。
结论:护理药理学知识对于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了解药物分类、代谢与排泄、作用与副作用以及给药途径与操作等关键知识点,有助于护士提高用药安全性和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应不断学习和更新认识,加强对药理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护理药理学知识点写手,我深感药理学知识对于护士的重要性。
护理药理学复习重点
药物得基本作用可分为兴奋与抑制,前者就是指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后者就是指机体原有功能减弱、药物具有双重性,即能预防疾病也能引起疾病、治疗作用有对因治疗与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庆大霉素引起得神经性耳聋,肼屈嗪造成得红斑狼疮)包括: 副反应;毒性反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后遗效应; 继发反应;三致反应、特异质反应,副反应:就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就是出现得与治疗目得无关得作用毒性反应:指药物在用要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得危害性反应。
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就是原有得疾病没有得症状出现得现象变态反应得特点就是变态反应与药物固有得效应与剂量无关,一般不可预知。
耐受性:机体在连续多次用药后,对药物反应性降低,必须加大剂量到原有得疗效。
耐药性:指长期应用化学药物治疗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得敏感性降低治疗指数就是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得比值(LD50/ED50)受体得特点包括特异性,灵敏性,可逆性,饱与性与多样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得能力称为亲与力,内在活性就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药物产生效应得能力。
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得效应不同,将作用于受体得药物分为激动药,部分激动药与阻断药药物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口服给药就是最常用得给药途径。
首关消除:某些药物由口服药物由消化道给药,在胃肠道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进入体循环前被肠黏膜及肝脏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得有效药量减少,药效降低得现象。
结核性药物得特点:可逆性,暂时性,不能透过血管壁,饱与性,置换性。
代谢药物得器官主要就是肝脏。
药物主要通过肾排泄。
药酶诱导剂:就是指能使药酶活性增强者。
凡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药酶合成得药物药酶抑制剂:就是指能使药酶活性降低者。
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合成得药物半衰期:资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按恒比消除得药物,停药后约经过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基本消除。
每一种按恒比消除得药物,其半衰期都有固定值F=A/D×100%(A为进入体循环得药量,D为服药剂量)传出神经得相关受体根据与之结合得递质不同,主要分为胆碱受体(M受体、N受体、肾上腺素受体(α受体、β受体)、多巴胺受体。
护用药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言1、为什么护理要学习药理学?答:护理工作者是药物使用的直接实施者,是药物前后监测者,是不良反应的监测者。
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检查3、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用法时间,有效期4、非处方药:OTC5、处方颜色:普通白色;急诊淡黄色,标注急诊;儿科淡绿色,标注儿科;麻醉药品第一神经药品淡红色标记麻、精一;第二类神经药品白色标注精二。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兴奋和抑制2、药物作用的选择与结构有关3、药物作用的两重性:防治作用,不良反应防治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超敏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继发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4、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弱:亲和力+内在活性5、受体激动药:强亲和力,内在活性高受体拮抗剂:较强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部分激动剂:有一定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弱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吸收A ;分布B ;代谢M ;排泄E2、被动转运:顺浓度高到低,不耗能,不需载体简单扩散(是药物跨膜转运的最主要方式),滤过(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通过)易化扩散:需载体(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3、主动转运:逆浓度从低到高,需载体,需耗能4、口服:吸收慢,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小肠是口服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
单次口服:血药浓度逐渐上升,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
多次口服:血药浓度升高,稳态浓度形成波浪状上升曲线。
5、舌下给药: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迅速吸收,避免首过消除6、直肠给药适合小儿7、皮下注射量:1~2毫升8、肌内注射:1~5毫升9、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无吸收过程10、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快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低,吸收多,排泄少11、生物转化指进入其体内的药物,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代谢器官主要是肝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肾一级消除动力学⑴转运速率与浓度成正比⑵被动转运⑶特点:单位时间转动的药物百分比恒定⑷半衰期恒定。
护用药理学总论
学科性质 学习目的 学科任务
学科性质 桥梁学科 基础医学 学习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学科任务
• 阐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 • 提高疗效 • 新药的开发研制 • 探索细胞生理、生化病理过程
药理学的发展 交叉角度 基础药理学、临床药理学、分子药理学、生化 药理学、时间药理学
系统角度 神经精神药理学、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内分 泌药理学、化疗药理学、免疫药理学
药品的管理
应密封保存、应低温、应避光保存的药物以及药 品存放时间和特殊药品的管理
学习方法
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紧密结合基础知识 2.要紧密结合临床病例 3.重视药理实验 4.正确认识药物的双重性 5.弄清药理学内容的内在联系
思考题
用不同浓度药液配置所需浓 度药液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1.问题:记录病人的健康问题 2.处理:记录护理人员对问题的解决方法 3.结果:记录原有问题是否解决,以及再解决的方法
护理程序在药物治疗中的作用
护理评价 与药物治疗有关的评价内容主要是
1.疗效评价 2.安全评价 3.服药能力评价
药学基本知识
一 药物分类
1.按药物的自然状态 天然药、化学药、生物药 2.按药物的管理 普通药、特殊药 3.按药物的使用 处方药、非处方药(OTC) 4.按药物产地 国产药 进口药 5.按医疗保险 基本药 非基本药
第一章 药理学总论 Chapter One General Principles
一、药理学概述 二、护用药理学概述 三、药学基本知识 四、学习方法 五、本章要点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生物
体(机体和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的 学科。
药物(drug) ➢ 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最新《护用药理学》重点(按章节归纳)
第一章护用药理学绪论1.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主要分为天然、人工合成、基因工程药物三类)。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1. 药物作用:是指始发于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的分子反应;2.药物效应: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机体功能及(或)形态的变化。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1.兴奋: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增强。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抑制: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减弱。
吗啡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
一种药物对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可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肾上腺素收缩皮肤粘膜的血管(兴奋),而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血管(抑制)。
兴奋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的兴奋如惊厥不止,可导致中枢衰竭甚至死亡。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的器官和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
) 临床意义: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少;而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如:洋地黄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利尿剂对肾小管的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比如阿托品。
临床根据药物选择性的作用规律,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药物的适应症取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三、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和全身作用)1.局部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表现的效应;2.吸收作用:指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所产生的作用;3.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4.间接作用: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引发的另一作用。
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预防作用:在疾病发生之前用药,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的作用。
大一护用药理学知识点
大一护用药理学知识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药物在疾病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了解药理学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为大一护理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药理学知识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
一、药物分类药物按其化学性质和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化学药物:由人工合成或化学反应获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2. 生物药物:由生物体(如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等)提取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获得的药物,如胰岛素、重组人生长激素等。
3. 中药:以天然药物为基础,经过炮制加工而成的药物,如人参、黄芪等。
4.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主要用于肿瘤治疗和诊断。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酶或其他分子相互作用来发挥药效。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作用机制:1. 激动剂作用: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活其功能,如肾上腺素类药物可激活肾上腺素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心率。
2. 拮抗剂作用:药物与受体结合后阻止其功能的发挥,如贝塞那普利可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降低血压。
3. 酶抑制剂作用:药物能抑制特定的酶的活性,如西咪替丁能抑制胃酸分泌,用于治疗胃溃疡。
4. 拮抗剂作用:药物能与另一药物或毒物结合形成复合物,降低其毒性或增强其疗效,如纳络酮可与吗啡结合,减轻吗啡中毒症状。
三、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会经历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1. 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内的过程。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外用等途径给药。
不同途径的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
2. 分布: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运输过程。
吸收后的药物会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各个部位,不同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会受到生理和药理因素的影响。
3. 代谢:药物在体内被生物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
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药物的代谢会影响其活性、毒性和持续时间。
4. 排泄: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护用药理学绪论1.药物: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以及计划生育的化学物质(主要分为天然、人工合成、基因工程药物三类)。
2.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1. 药物作用:是指始发于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的分子反应;2.药物效应:是指继发于药物作用之后的机体功能及(或)形态的变化。
二、药物的基本作用 (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两种基本类型)1.兴奋: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增强。
肾上腺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
2.抑制:使机体器官组织原有机能活动水平减弱。
吗啡产生镇痛和呼吸抑制。
一种药物对不同的器官或组织,可分别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肾上腺素收缩皮肤粘膜的血管(兴奋),而舒张骨骼肌血管和冠脉血管(抑制)。
兴奋和抑制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过渡的兴奋如惊厥不止,可导致中枢衰竭甚至死亡。
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药物对某一、两种器官或组织产生明显的药理作用,而对其它的器官和组织,作用很小甚至无作用。
) 临床意义: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少;而选择性低的药物针对性差,副作用多。
如:洋地黄对心肌的兴奋作用,利尿剂对肾小管的作用;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不良反应多。
比如阿托品。
临床根据药物选择性的作用规律,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药物的适应症取决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三、药物作用方式(局部和全身作用)1.局部作用:药物与机体接触后,药物在被吸收入血之前,在用药局部表现的效应;2.吸收作用:指药物吸收入血液循环后所产生的作用;3.直接作用: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效应;4.间接作用:指由药物的某一作用引发的另一作用。
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1.预防作用:在疾病发生之前用药,可以防止疾病的发生的作用。
2.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作用。
(1) 对因治疗(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2)对症治疗(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症状。
3.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给病人带来痛苦与危害的药物反应。
(1)副作用(可预知):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2)毒性反应(可预知):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药物对机体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特殊慢性毒性反应“三致反应”:致突变、致畸及致癌作用)反应,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掌握用药的计量和间隔时间,病针对所用药物的特定毒性反应症状密切观察,尽量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或者及早发现以便采取补救措施;(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4)后遗效应(宿醉反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最小有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5)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迅速重现或加剧的现象;(6)继发反应(治疗矛盾):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7)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病人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
若停药后仅表现为主观上的不适,没有客观上的体征表现,成为习惯性或精神依赖性;若用药时产生欣快感,而停药后不仅会出现主观上的不适,还会发生严重生理功能紊乱的戒断症状,称为成瘾性或生理依赖性;(8)特异质反应:少数患者因遗传异常而对某些药物所产生的异常反应。
(9)耐受反应:长期服用某一药物,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六、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产生作用的原理,研究药物如何与机体细胞结合而发挥作用)1.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结构特异性药物,主要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它们通过改变酶、离子通道、受体等的功能,从而诱发一系列生理、生化效应。
)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影响离子通道、物质转运、免疫功能、核酸代谢;受体学说:(1)受体激动药:与受体既有较强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2)受体阻断药(受体拮抗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
2.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主要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解离度、溶解度、表面张力等有关,通过酸碱反应、渗透压改变、络合作用等发挥疗效)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及其药物体内浓度的变化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等)一、被动转运简单扩散(脂溶扩散)——脂溶性药物、滤过(膜孔扩散)——水溶性药物、易化扩散(依赖生物膜上的特定载体)——需载体、不需能量、有竞争性抑制现象及饱和限速现象。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四个过程1.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速度: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快到慢)首关消除(首关代谢或首关效应):有些药物口服后,在从胃肠道内进入肠壁细胞和经门静脉系统首次通过肝脏时被部分代谢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
2.分布:指药物吸收后从血液循环到达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的过程。
影响分布的因素:(1)血浆结合率;(2)局部器官血流量,药物首先到达血流量大的组织器官如肝、肾、脑、肺等;(3)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4)体液pH值生理状态下细胞内液pH约为7.0,细胞外液pH约为7.4,弱酸性药物用NaHCO3碱化血液,弱碱性药物用NH4Cl酸化血液;(5)体内屏障(细胞屏障):血-脑脊液屏障,是位于血液与脑组织间、血液与脑脊液间、脑脊液与脑组织间三种隔膜的总称(前两者对于药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才能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小儿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
②胎盘屏障:指胎盘绒毛与子宫血窦之间的屏障,孕妇用药要特别慎重。
③血眼屏障:是血液与视网膜间、血液与房水间、血液与玻璃体间屏障的总称。
3.生物转化(代谢):是指进入机体内的药物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
代谢药物的器官主要是肝脏,其次是肠、肾、肺等组织(参与药物代谢最重要的器官是肝)。
(1)药物生物转化酶系: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绝大多数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体内催化药物代谢的酶被称为药物代谢酶,简称药酶。
①专一性酶:指催化作用选择性很高的酶。
②非专一性酶(肝药酶):一般指肝细胞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是促进药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其特点: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代谢,药物间可发生竞争;个体差异大,常因遗传、年龄、机体状态、营养状态、疾病的影响而产生明显的个体差异;活性可变,受某些化学物质及药物的影响而增强或减弱(大部分,例如可的松)(2)药酶诱导剂:凡能增强药酶活性或加速药酶合成的药物;药酶抑制剂: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药物。
4.排泄:药物原形及其代谢产物经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排除体外的过程(1)肾排泄:肾是药物排泄最重要的器官。
肾脏对药物的排泄方式为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
①肾小球滤过:肾脏对药物排泄的主要方式(主动排泄)②肾小管分泌:有些药物可由近曲小管细胞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自血浆分泌到肾小管内。
③肾小管重吸收:肾脏主要在远曲小管以简单扩散的方式对经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转运到肾小管内的药物进行重吸收。
脂溶性高的药物易被重吸收,在尿中排泄少且慢。
而且尿液的pH 值决定了药物的解离度,碱化尿液可增加弱酸性药物的解离,减少其重吸收,促进其排泄,亦可减少弱碱性药物的解离,增加其重吸收,延缓其排泄;反之,同理。
(2)胆汁排泄:许多药物和代谢物可从肝细胞转运到胆汁,有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然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有些药物随胆汁排入肠腔后可在肠腔内重新被吸收入血,即为肝肠循环或肠肝循环(胆汁→十二指肠壶腹→门静脉→肝脏→胆汁)使药物排泄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3)乳汁排泄(4)其他:肺、唾液、胃肠和汗腺等排泄。
三、基本概念和参数1.药物消除动力学:指药物经生物转化和排泄是药理活性消失的过程。
2.药物半衰期(血浆半衰期):一般是指药物消除半衰期(t 1/2)即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意义:①药物的分类依据(分为短效药、中效药、长效药);②确定给要间隔时间和用药剂量的依据;③预测达到血药稳态浓度的时间;④预测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
3.生物利用度:指血管外给药后能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程度和速度,可用F 来表示。
%100*DA F (A 为进入体循环的药量,D 为服药剂量) 4.血药稳态浓度:血浆中药物的浓度为血药浓度,通常药物作用与血药浓度成正比,监测血药浓度是保障临床用药有效、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常连续多次用药约经4~5个半衰期达到血药稳态浓度。
第四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药物剂量(1)量-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绝大多数药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的效应随药物剂量的增减而增减。
(2)量-效关系中的常用术语:①无效量:指由于用药剂量过小,不呈现任何治疗效应的剂量;②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指药物呈现治疗效应的最小剂量。
③最大治疗量(极量):指药物呈现最大治疗效应,且又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④常用量:临床用药时,为了使用药疗效可靠又安全,常采用比最小有效量大些而比最大治疗量小些的剂量;⑤最小中毒量:指药物引起中毒反应的最小剂量。
⑥致死量:指能引起死亡的剂量;⑦安全范围:指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范围或指95%有效量与5%致死量之间的距离;⑧半数致死量(LD50):指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指标;半数有效量(ED50):指使一半实验动物有效的剂量,衡量药效强弱的指标;⑨治疗指数(TI):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TI=LD50/ED50⑩效能:指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效价强度:指达到某一效应所需的剂量。
二、药物制剂三、给药途径(例硫酸镁,外用——消毒去肿;口服——强导泻;注射给药——抗惊厥和降低血压作用)四、给药时间五、疗程:给药持续时间六、联合用药(配伍用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或先后使用。
配伍禁忌:联合用药时出现疗效降低或变质等,通常是指体外配伍时直接发生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第六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一、传出神经系统的分类1.按解剖学分类:自主(植物)神经和运动神经2.按释放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二、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能够传递神经冲动的化学物质成为递质。
传出神经释放的递质主要有乙酰胆碱(Ach,可代谢灭活)、去甲肾上腺素(NA)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类型、分布及其生理效应1.胆碱受体与效应:能选择性的与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称为胆碱受体①毒蕈碱性受体(M受体):与毒蕈碱结合。
主要分布在胃壁细胞、心脏、血管内皮、腺体、内脏平滑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