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fbf33c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c0.png)
基于RTFA法的中国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然而,不同地区的服务业生产效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对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RTFA(Relativ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pproach)法是评估经济单位生产效率的一种方法,利用它来分析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差异,可以为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以中国各省、直辖市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服务业生产效率展开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描述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差异;(2)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技术进步、企业规模等;(3)分析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RTFA法,具体如下:(1)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中国服务业总体生产函数,以不同地区服务业总产值为因变量,将服务业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等变量作为自变量,分解服务业的生产总要素生产率;(2)分析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包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企业规模等变量;(3)利用SPSS等统计软件进行模型的估计和结果的分析,得出各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
三、预期研究成果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成果:(1)得出各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并进行比较和分析;(2)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四、研究计划安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文献综述与理论考察阶段(2个月),主要是对国内外关于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RTFA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数据准备与处理阶段(2个月),主要是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清洗;(3)建模和分析阶段(4个月),主要是构建RTFA模型,实现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不同地区服务业生产效率的相对水平,并探究影响服务业生产效率的因素;(4)结果呈现与政策建议阶段(2个月),主要是对研究结果进行呈现和分析,并从政策层面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0dc86b00eff9aef8951e0600.png)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王恕立胡宗彪内容提要: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DEA-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测算了1990—2010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 )、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增长率。
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及细分行业的TFP 均处于上升通道,在上世纪90年代,服务业TFP 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技术效率改进,进入21世纪后,则主要是技术进步提高,且技术效率改进已开始由以纯技术效率为主转向以规模效率为主,但服务业发展的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
同时,中国服务业TFP 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与工业(制造业)行业对比,服务业TFP 增长是滞后的。
2010年与1991年相比,TFP 及技术效率增长的行业间异质程度有所下降,而技术进步却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
可能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服务业企业资源配置的异质影响,以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渐进式道路。
关键词: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变迁行业异质性序列DEA*王恕立、胡宗彪,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邮政编码:430070,电子信箱:wangsl@whut.edu.cn ,hzb2008@whut.edu.cn 。
作者感谢两位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中肯而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文责自负。
一、引言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自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中国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以及就业比重分别从1978年的23.9%和12.2%上升到2010年的43.1%和34.6%。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其发展仍存在三低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人均增加值均较低(程大中,2003);与国内制造业企业相比,服务业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效益也较差(刘培林、宋湛,200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事实及差异分析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事实及差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4f417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b.png)
Factu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者: 郝一帆[1];田卓景雯[2]
作者机构: [1]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6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4期
主题词: 集聚指标;变异系数;差异分析;增长水平;生产性服务业
摘要:规模增长和空间集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两个重要特征,深入剖析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性,以构建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指数和集聚指数为前提,从规模增长和空间集聚的双维度揭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事实特征及差异.以现有生产性服务业水平测算研究为基础,阐明生产性服务业构成及相关特征,并分别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部分细分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水平指数和集聚指数进行测算,通过产业增长和产业集聚的双重视角,揭示生产性服务业及其构成发展的事实特征、差异及变动状况,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提供事实和实证依据.。
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原因
![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cc2899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d2.png)
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原因引言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与制造业相比,我国服务业的生产率增长速度缓慢,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我国服务业生产率增长缓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市场结构我国服务业的市场结构相对分散,竞争程度较低,这对于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产生不利影响。
许多服务行业存在着官僚主义、行业垄断和不完善的市场机制等问题,导致了竞争力不足和生产率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更多私人资本进入服务业;完善市场监管,加强执法力度,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鼓励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教育和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然而我国服务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服务业生产率的提高。
首先,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结构偏向低技能、低薪酬的劳动力,人才流失问题突出。
其次,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化服务业的需求。
为应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对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并积极引导人才向服务领域就业。
此外,还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服务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水平。
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是提高服务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我国服务业中,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程度相对滞后,这导致了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问题。
一方面,服务业中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含量较低;另一方面,我国服务业中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需要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加自主创新投入,加强技术研发能力。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数字化转型,鼓励服务业应用先进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金融支持金融对于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我国服务业在融资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给服务业生产率带来了阻碍。
一方面,服务业企业在融资时往往面临较高的融资成本和较高的担保要求,缺乏融资渠道;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服务业的风险认识较强,对服务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不足。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e9a52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e.png)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近年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迅猛,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服务业的发展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产业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对生产率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我国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
在经济结构中,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制造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依赖于一系列服务支持。
例如,在产品研发阶段需要专门设计、咨询等专门性技术服务;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物流、仓储等后勤支持;在销售阶段需要市场推广、广告等销售辅助等等。
这些都是由服务行业提供的。
另一方面,农产品加工、旅游、餐饮等行为也依赖于大量从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近就地就便从事非农活动来提供各类劳动力资源和市场需求支持,并且这些活动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类商品和文化消费的机会。
这些都是服务业与农业之间的联系。
这种联系的存在使得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形成了互动合作的关系,相互促进,形成了产业链。
其次,服务业对生产率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服务业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产业,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支持服务,提升其他产业的生产效率。
例如,在制造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质量管理体系等技术手段,能够提高制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效率和质量水平。
另一方面,在消费过程中,服务行业能够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便捷化等优质消费体验,提升整体消费水平和满意度。
这些都能够促进整个经济系统更加高效地运行。
此外,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阶段。
传统制造型经济正面临着环境压力和资源约束等挑战,在此背景下发展服务型经济成为了必然选择。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有效地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改善劳动力结构,并且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要实现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c4cf8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4b.png)
我国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其生产率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关联和服务生产率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业进行研究,以期为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是指服务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以及服务业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产业关联反映了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
研究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
服务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服务业生产的附加值与投入的劳动力、资本等要素之比。
服务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提高服务生产率是提升服务业竞争力的关键途径,也是推动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对我国服务业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产业关联和服务生产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服务业的研究,可以为政府、企业和学术界提供有关服务业发展的有益参考,推动我国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服务业在各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服务业不仅为人们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服务,还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影响面广,其生产率提升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产业结构升级:过去几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传统制造业面临巨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对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力转移: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吸纳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
![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https://img.taocdn.com/s3/m/306f79ff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4.png)
DOI:10.13546/ki.t j y j c.2020.22.020 (----------—-------------------经济实证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李晓慧,刘满成(淮阴工学院商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基于2004—2017年服务业细分行业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分解,并对服务业T F P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T F P呈持续上升趋势,但服务业TFP 增长主要源自技术进步,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成为制约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同时,服务业内部各行业全 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而且生产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TFP增长高于消费服务业。
从影响因素看,起 点因素、资本密集度等是促进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2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487(2020)22-0091-04〇引言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互联网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服务业领域取得一系列新进 展和新突破,新兴服务行业和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业在优 化产业结构和推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尽管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就目前 而言,仍然存在着总量水平偏低、内部结构失衡、效率和生 产率低下等问题,如何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成为目前 和今后一段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在中国服务业 发展过程中,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增长和产出效率还存在 较明显的差异,行业增长的非均衡性是影响服务业持续健 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如何真 实衡量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效率,分析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生 产率的差异,找出驱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现有研究对认识和理解中国服务业发展效率的特征和趋势,对于更好地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也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1M21。
效率演进视角下中国服务业行业发展异质性分析
![效率演进视角下中国服务业行业发展异质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d16528a58da0116d1749f4.png)
Heterogeneity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ervice Industry from the Efficiency
Evolution Perspective
作者: 崔敏;魏修建
作者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出版物刊名: 商业经济与管理
页码: 66-78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11期
主题词: 服务业;超越对数生产函数;TFP分解;效率演进;行业异质性
摘要:文章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0—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TFP进行了详细分解,从效率演化的视角对各行业发展的异质性现象及其内在机制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技术效率受政府财政支出、市场化改革的影响显著,进出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在技术结构交互式影响下,显著水平有所提高。
服务业TFP增长的主导力量逐步由技术效率改进转变为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缓慢且技术效率水平低下,服务业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仍然明显。
由于体制性障碍以及深层次问题的存在,导致服务业各行业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改进水平低下,部分行业的规模效率呈现出持续恶化的现象。
信息化发展与服务业生产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
![信息化发展与服务业生产率——基于企业异质性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5808d134e518964bce847c66.png)
服务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鲍 莫尔成本病”进行了验证或批评。 有学者指出这一传统经 济学理论已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服务业。 互联网改 变了服务提供方式, 无论是传统服务业还是现代服务业 都有了新的商业模式,能够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 模提供服务,生产率得到普遍提高,有些甚至超出了现代 制造业的水平,“服务业生产率低”的判断已难以成立[2]。 作为消费者,我们确实能感受到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 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通过服务业不断改变 我们的生活。 “信息化”“数字化”似乎成了我们这个时代 的主题,但是从社会生产角度看,信息技术是否真的提高 了服务业的生产率呢? 是否仍然存在索洛在 1987 年就提 出来的“生产率悖论”②呢?
收稿日期:2018-11-07 作者简介:何 婷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91 / 未来与发展 / 2019 / 第 3 期
企业发展
本文正是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 试图从微观层面 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信息化对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 同时, 为了深入研究信息化通过何种方式影响服务业生产率, 本文还基于企业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信息技术在服务企业 经营活动的不同环节中的运用对服务企业整体生产率的 影响。 关于信息化和服务业生产率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 宏观层面,利用跨国或者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另外, 受数据局限, 大部分研究并没有把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 作为服务业生产率的核心解释变量, 只是附带研究了信 息化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影响。 和以往相关研究相比,本文 的创新之处体现在:1) 首次利用世界银行企业问卷调查 数据从微观层面探究了服务企业信息化密度对其劳动生 产率的影响。 2)更加具体地研究了不同环节中信息技术 的运用对服务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 。 3)根据“测 量误差理论”,从产出而非投入的角度衡量企业信息化程 度,减弱因测量误差而导致“索洛悖论”出现的可能性。
2024年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4年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29a43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2.png)
2024年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2024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服务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为未来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二、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1. 服务业发展趋势在2024年,随着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服务业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的趋势。
各行业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重点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2. 服务业结构调整2024年,服务业结构愈发多元化,新兴服务业领域蓬勃发展,传统服务业不断优化升级。
服务业的结构调整将对整个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3. 服务业创新发展在2024年,服务业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推动服务模式、技术应用、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创新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1. 人才短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不足等问题,人才短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技术应用不足2024年,服务业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服务质量,但技术应用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仍是一大挑战。
3. 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服务业的价格战、服务质量恶性竞争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激烈竞争中确保高质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服务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 建设人才队伍加强服务业人才培养,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人才队伍,提升服务业整体素质。
3. 推动科技创新加大对服务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推动技术应用在服务业的广泛推广。
4. 提升服务质量服务业企业应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
五、结论2024年关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调研报告对我国服务业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提出了一些解决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的思路,为服务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140aae8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f.png)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型,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服务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然而,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我国服务业面临着提高效率、优化结构、增强创新能力的紧迫任务。
在此背景下,对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的变迁进行深入分析,并考察其异质性特征,对于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研究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的变迁轨迹,分析不同服务行业在生产率提升方面的异质性表现,并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文章首先回顾了服务业生产率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文献,为后续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接着,利用统计数据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服务业各行业生产率的变迁进行定量描述和对比分析,揭示各行业生产率的发展差异和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服务业生产率异质性的形成机理,包括行业特性、技术进步、市场化程度、政策支持等多方面的因素。
结合国内外服务业发展的经验教训,文章提出了促进中国服务业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和发展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为企业家提供经营策略指导,为学术界提供研究交流的平台,共同推动中国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优化,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服务业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高质量化的趋势。
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但与此同时,新兴服务业如信息技术、金融、教育、医疗等快速发展,逐渐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新兴服务业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也提升了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率。
在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生产率也呈现出显著的异质性。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绿色生产率变迁与收敛性研究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绿色生产率变迁与收敛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cae2ec8bd63186bcebbc3c.png)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绿色生产率变迁与收敛性研究作者:王许亮门小璐胡宗彪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摘要:为了考察中国服务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变动及其趋同性,运用基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对2004—2014年中国服务业细分行业的绿色TFP进行估算,并对其收敛性进行实证研究。
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总体的绿色TFP呈现上升趋势,技术进步是其增长的源泉。
生活性服务业与新兴服务业具有较高的绿色TFP,生產性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的绿色TFP相对较低。
收敛分析发现,中国服务业绿色TFP存在β收敛但不存在σ收敛,且不同分组行业的收敛特征不尽相同。
另外,行业规模的扩大以及能源结构的优化显著提高了中国服务业绿色TFP,而行业结构的变动显著抑制了服务业绿色TFP增长,研发投入对服务业绿色TFP不存在显著作用。
关键词:服务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σ收敛;β收敛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8.03.0010收稿日期:20180210作者简介:王许亮(1993-),男,湖北黄梅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门小璐(1995-),女,湖北武汉人,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主要从事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胡宗彪(1984-),男,土家族,湖北巴东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对外开放与服务业发展研究。
*基金项目: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自由探索项目“对外开放的环境效应研究”(185215003);武汉理工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创新发展理念下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171315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双元创新驱动的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研究”(17BGL03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对外服务贸易成本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14YJC790046)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1卷第3期王许亮等: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绿色生产率变迁与收敛性研究自2008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CO2排放国以来,中国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等能源环境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及收敛性分析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异质性及收敛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546af9102de2bd96058873.png)
我 国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全 要 素生 产 率 的 异 质 性 及 收 敛 性 分 析
袁 丹 , 雷宏振 , 黄 雯 , 何 媛 ( 1 . 陕 西师 范大 学 国际 商学 院 , 西安 7 1 0 1 1 9; 2 . 西北政 法 大学 商 学院 , 西安 7 1 0 0 6 3 )
关 键词 : 生产性服务业 ; 全要素生产率 ; Ma l m q u i s t 生产率指数 ; 异质性 ; 收敛性
DOI : 1 0 . 1 3 9 5 6 / j . S S . 1 0 0 1 — 8 4 0 9 . 2 0 1 5 . 0 6 . 0 6
中图分类号 : F 7 1 9 ; F 2 6 4 . 1
t r i c t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a f e c t e d b y t e c h n o l o g y a d v a n c e me n t ma i n l y ,t h e t o t a l f a c t o r p od r u c t i v i t y i n C h i n e s e p r o d u c e r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8 4 0 9 ( 2 0 1 5 ) 0 6— 0 0 2 4— 0 4
Res ear ch on t he He t er ogenei t y and ConV er genc e of Tot al
Fac t or Pr oduc t i v i t y i n Chi nes e Pr oduc er Ser v i ce
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服务业生产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企业异质性、贸易成本与服务业生产率(《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2c56df05087632311212a9.png)
在 一 国经济增 长及 总生 产率增 长 中 的作 用将 日趋 重要 。然 而 ,中 国服务业 生产 率增 长相 比于
工业 ( 制造业 )行 业是 滞后 的 ,其 发展 还没 有真 正实 现 由粗 放 型 向集 约 型方式 的转 变 ( 王恕 立 和胡 宗彪 ,2 0 1 2 ) 。“ 十一 五”初 期 出 台的 《 国家 中长期科 学 与技术 发展 规划 纲要 ( 2 0 0 6  ̄
是 否 因行 业 部 门 ( 商 品和服务 )的不 同而不 同?对 中国而 言 ,在 加 入 WT O 后 ,国 内服 务业 将 进一 步对 外开放 ,但 这是 否能 够带来 服务 业生 产率 及其 增长率 的提高 ?鉴 于此 ,本 文 以异
质 性企 业 贸易理论 为基 础 ,基 于贸易成 本 的理论 视角 ,首 次采 用大 样本 数据 测度分 部 门 的国
・
6 8 ・
《 数 量 经 济技 术 经 济研 究 》 2 0 1 4年 第 7期
企 业 异 质 性 、 贸 易成 本 与服 务 业 生产 率①
胡 宗 彪
( 中南财经政 法大 学工商管理 学院应 用经济 学博 士后流动站 )
【 摘 要】 基 于异质 性 企业 的 内生技 术 选择视 角和世界 投入 产 出表 的 大样 本数 据 , 考察 了国际服 务 贸易成本 对服务 业 生产 率 的影响 。结 果表 明 ,更低 的 贸易成本 与更 高的 生产 率及 更快 的生产 率增 长相联 系,且 该效应 主要 体现 在 生产性 服务 部 门 ,但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分异及原因研究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分异及原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618731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a0.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分异及原因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剧,中国服务业的发展势头之猛烈丝毫不逊于工业领域。
然而,服务业在不同的地区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水平。
本文将从服务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服务业的区域分异及其原因。
一、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服务业是指为消费者、企业、政府等机构和个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常包括金融、旅游、娱乐、医疗、教育、科研、信息、通讯等领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4.5%。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注重整体规模,也更加关注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教育、健康、旅游、金融等细分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以金融服务业为例,2015年到2019年,全国银行网点数减少38.2万家,但是金融机构户均资产和利润显著提高。
然而,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例如,市场份额较小、监管缺失、服务体验不良等。
·部分地区的服务业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区域服务业发展的差异在中国,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地理区域中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极度不平衡。
以地区生产总值计算,2019年东部地区的服务业产值达到了31.8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68.32%。
而中西部地区的服务业总产值仅为8.85万亿元,占比为18.97%。
其中,西北地区尤为严重,服务业产值占比仅为5%。
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某些大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优势十分明显。
2019年,全国服务业总产值排名前五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和重庆。
如果将这些城市和周边地区的服务业产值视为一个地区,该地区的服务业产值将占全国总产值的45%。
三、区域分异的原因各省份的经济结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都对服务业发展产生了影响。
其中,以下三个因素可能是影响区域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8fd15a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6.png)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转型,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探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本文首先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定义、测量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阐述,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接着,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统计数据,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揭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潜力。
在影响因素方面,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深入研究。
宏观层面主要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结构、人口因素等;微观层面则关注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它们对服务业生产率的具体影响机制和程度。
本文将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中国服务业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和发展策略。
这些建议旨在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服务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整体而言,本文力求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探讨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服务业发展概况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从服务业的总体规模、结构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概述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总体规模方面,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远超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同时,服务业就业人数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在结构特点上,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
传统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比重逐渐下降,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金融、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上升。
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9aeb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f.png)
中国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
至2024年,中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3.3%,特别是互联
网服务、绿色服务、共享服务等新型服务提供者的发展催生了新的增长点。
1.服务业迎来快速发展。
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发展,服务业呈现了
快速发展。
从2024年四季度至2024年三季度,服务业以8%的年均增速
迅速发展。
2024年,全国服务业同比增长8.2%,稳步上升,贡献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3.3%,连续7个季度保持在50%以上,其中,社会消
费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8.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上年增长8.2%,居民服务业比上年增长12.2%。
3.新趋势催生了新业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引 言
服 务 业 作 为 国 民 经 济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 促 进 经 济 增 长 和 社 会 就 业 等 方 面 占 据 重 要 地 位 ,是 衡 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现代化水 平 的 重 要 标 志 之 一。 自 改 革 开 放 特 别 是 1992 年 出 台《关 于 加 快 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以来,中国服务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以及就业比 重分别从 1978 年的 23. 9% 和 12. 2% 上升到 2010 年的 43. 1% 和 34. 6%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其 发展仍存在三低现象,即服务业增加 值 比 重、就 业 比 重 和 人 均 增 加 值 均 较 低 ( 程 大 中,2003 ) ; 与 国 内制造业企业相比,服务业企业的财务和经济效益也较差( 刘培林、宋湛,2007 ) 。因此,中共“十七 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依 靠 第 二 产 业带动向依靠第三产业的 协 调 发 展 转 变,大 力 发 展 现 代 服 务 业。 国 家“十 二 五 ”规 划 也 进 一 步 指 出 ,把 推 动 服 务 业 大 发 展 作 为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的 战 略 重 点 。 但 是 ,同 服 务 业 快 速 发 展 的 战 略 需 要 相比,服务业的增长质量更应引起 关 注,因 为 主 要 依 靠 要 素 投 入 而 非 效 率 提 升 ( 生 产 率 ) 所 引 发 的 经济增长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Krugman,1994) ,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才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 源泉。“十一五”初期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 学 与 技 术 发 展 规 划 ( 2006—2020 ) 》将 技 术 进 步 贡 献 指 标 列 为 中 国 经 济 的 发 展 目 标 ,已 经 凸 显 出 中 国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追 求 增 长 质 量 的 战 略 思 路 。 对 于 发展滞后的中国服务业而言,其发展除了依赖资本、劳动等传 统 生 产 要 素 的 投 入 外,更 离 不 开 技 术 进步和效率提升。鉴于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运用基于序列 DEA( sequential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的 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 法,采 用 中 国 1990—2010 年 的 服 务 业 细 分 行 业 面 板 数据,对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 变迁和行业异质性进行测算和分析。 我们认为,细分
2012 年第 4 期
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生产率变迁及异质性考察*
王恕立 胡宗彪
内容提要: 本文采用全国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引入“技术不会遗忘 ”假定,运 用序列 DEA-Malmquist 生 产 率 指 数 法 测 算 了 1990—2010 年 中 国 服 务 业 细 分 行 业 的 全 要 素生产率( TFP) 、技术进步、纯 技 术 效 率 与 规 模 效 率 增 长 率。结 果 表 明,中 国 服 务 业 总 体 及细分行业的 TFP 均处于上升通道,在上世纪 90 年代,服务业 TFP 增长的主导因素是技 术效率改进,进入 21 世纪后,则主要是技术进步提高,且技术效率改进已开始由以纯技术 效 率 为 主 转 向 以 规 模 效 率 为 主 ,但 服 务 业 发 展 的 粗 放 型 特 征 仍 然 明 显 。 同 时 ,中 国 服 务 业 TFP 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行业异质 性; 与 工 业 ( 制 造 业 ) 行 业 对 比,服 务 业 TFP 增 长 是 滞 后的。2010 年与 1991 年相比,TFP 及技术效率增 长 的 行 业 间 异 质 程 度 有 所 下 降,而 技 术 进步却有进一步拉大的迹象。可能的内在机制是现代信息技术对不同服务业企业资源配 置 的 异 质 影 响 ,以 及 中 国 服 务 业 体 制 改 革 的 渐 进 式 道 路 。
行业层面的分析对于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服务业 TFP 增长的特点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 向; 对于认识中国服务业分行业 TFP 变 迁 的 历 史 轨 迹,探 讨 不 同 服 务 业 行 业 发 展 不 平 衡 背 后 的 原 因 及 动 态 演 变 态 势 ,促 进 服 务 业 各 行 业 的 协 调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
第三类文献是对中国服务业内部的单一行业进行研究,此 类 研 究 以 Malmquist 指 数 法 为 主,多 采用省际或企业面板数据。如 Matthews & Zhang( 2010) 对 1998—2007 年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 行和城市 商 业 银 行 的 研 究,吕 秀 萍 ( 2009 ) 对 1999—2006 年 保 险 公 司 的 研 究。 此 外,原 毅 军 等 ( 2009) 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表明,1997—2005 年 TFP 年均增长 - 4. 8% ,但下降速度在逐年 放缓,1997—2002 年导致 TFP 下降的原因为技术进步,2003—2005 年为技术效率。
16
2012 年第 4 期
的出现,①从而将技术进步对 TFP 增长的部分作用 归于技术效率改进。本文 引 入“技 术 不 会 遗 忘 ” 假定,运用序列 DEA 来构造最佳生产前沿,以避免现有文献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退步问题。
三 、研 究 方 法 与 数 据 处 理
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 DEA-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其有如下优点: ( 1) 可以弱化数据质量对结果的影响。
到现代科技不像传统手工艺有 失 传 的 可 能,我 们 借 鉴 林 毅 夫、刘 培 林 ( 2003 ) 的 思 路,引 入“过 去 掌
握的技术不会遗忘”假定,运用序列 DEA 来构造最佳实践生产前沿。④
假设在每一时期
t(
t
=
1 ,… ,T )
,第
k(
k
=
1 ,… ,K )
个行业使用
本文第二部分是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第三部分是对研究方法的介绍以及数据的处理说明; 第四 部分是对测算结果的时间维度与行 业 维 度 分 析,并 探 讨 了 服 务 业 TFP 行 业 异 质 性 的 内 在 机 制; 第 五部分是研究的主要结论。
二 、文 献 述 评
现有文献对中国 TFP 的研究主要 集 中 在 经 济 总 体、农 业 部 门 和 工 业 部 门,而 对 服 务 业 TFP 的 研究相对较少。根据不同的研究层次,我 们 将 中 国 服 务 业 TFP 的 相 关 文 献 分 为 三 类: 第 一 类 是 利 用服务业总体时间序列数据对整体层次的时间维度分析,以探究中国服务业 TFP 的演变趋势及其 动力源泉。郭克莎( 1992) 采 用 索 罗 余 值 法 的 研 究 表 明,1979—1990 年 中 国 服 务 业 TFP 年 均 增 长 2. 58% ,低 于 第 一 产 业 ( 3. 68% ) 和 第 二 产 业 ( 3. 67% ) 。 程 大 中 ( 2003 ) 使 用 总 量 生 产 函 数 对 1978—2000 年时序数据的分析显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的略微资本增强型 特征使得资本—产出比增长率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超过了 TFP 增长率的贡献。杨勇 ( 2008) 利用 C - D 生产函数的 分 析 表 明,TFP 对 服 务 业 产 出 的 贡 献 率 在 1980 年 前 波 动 较 大,1980 年后渐趋平稳,1981—1991 年服务业 TFP 年均增长率为 3. 26% ,1992—2006 年为 0. 11% 。
毫无疑问,既有研究对于认识和把握中国服务业发展的 绩 效 和 质 量 问 题 具 有 重 要 的 理 论 与 政 策含义。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拓展: ( 1) 现有文献大多是采 用 2004 和 2008 年 全 国经济普查前的常规统计数据,其存在服务业增加值的低估问题 ( 许宪春,2004; 江 小 涓,2011 ) ,并 且 2002 年前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也存在估算问题。本文采用两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可以修 正和完善现有文献的结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 ( 2) 现有文献基本上是从整体时序和省际差异 角度展开的研究,还鲜有文献是基于细分行业的差异性视角。 本 文 采 用 细 分 行 业 而 非 省 际 面 板 数 据对 1990—2010 年的服务业 TFP 进行测度,并对 TFP 的各构成因素展开讨论,既能反映出中国服 务业 TFP 的时间 维 度 变 化,又 能 透 视 出 各 行 业 TFP 的 异 质 性 问 题; ( 3 ) 现 有 文 献 在 采 用 DEAMalmquist 方法测算服务业 TFP 时都是运用当期数据确定当期生产前沿,这可能导致技术倒退结果
和政策含义更为丰富。在采用 DEA 确定最佳生产前沿时主要有当期 DEA 和序列 DEA 两种方法。
当期 DEA 是根据 t 期的投入产出数据来确定 t 期的最佳生产前沿; 序列 DEA 是根据 t 期及以前的
投入产出数据来确定 t 期的最佳生产 前 沿。② Timmer & Los( 2005 ) 指 出,序 列 DEA 在 如 下 方 面 要
优于当期 DEA: ( 1 ) 排除了技术退步的可能性,因为采用序列 DEA 构造生产前沿的连续性不 会 导
致其向内偏移; ( 2) 引入了“追 赶 ”思 想,即 后 来 者 ( latecomers) 可 以 通 过 模 仿 学 习 领 先 者 ( leaders)
所创造的知识技术来达到追赶目的; ( 3) 可以排除产出的短期波动影响生产前沿的可能 性。③ 考 虑
第二类文献是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服务业 TFP 的区域差异性进行研究,以讨论中国 服 务 业 TFP 在 区 域 间 的 分 布 状 况 及 其 成 因。 顾 乃 华、李 江 帆 ( 2006 ) 使 用 SFA 方 法 (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对中国 1992—2002 年省际面板数据 的 分 析 发 现,东 中 西 部 技 术 效 率 的 显 著 差 异 ( 主 因 是 市场化进程 和 劳 动 力 素 质 的 差 别 ) 是 造 成 服 务 业 生 产 率 区 域 失 衡 的 重 要 原 因。 杨 向 阳、徐 翔 ( 2006) 采用 Malmquist 指数对 1990—2003 年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表明,该期间服务业 TFP 年均增 长 0. 12% ,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提高; 技 术 水 平 的 不 同 导 致 东 中 西 部 地 区 之 间 和 地 区 内 部 TFP 增 长率存在显著差异。刘兴凯、张 诚 ( 2010 ) 的 分 析 显 示,1978—2007 年 中 国 服 务 业 技 术 效 率 和 技 术 进步增长率分别为 0. 7% 和 1. 8% ,且各省区市的 TFP 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