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4大制度
高炉工艺装料制度
![高炉工艺装料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a786a69cfc789eb172dc8b9.png)
装料制度1.装料制度的概念炉料装入炉内的方式方法的有关规定,包括装入顺序、装入方法、旋转溜槽倾角、料线和批重等。
2.炉料装入炉内的设备钟式炉顶装料设备和无钟炉顶装料设备。
3.影响炉料分布的因素◆装料设备类型(主要分钟式炉顶和布料器,无钟炉顶)和结构尺寸(如大钟倾角、下降速度、边缘伸出料斗外长度,旋转溜槽长度等)。
大钟倾角愈大,炉料愈布向中心。
现在高炉大钟倾角多为50°~53°。
大钟下降速度和炉料滑落速度相等时,大钟行程大,布料有疏松边缘的趋势。
大钟下降进度大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的大小对布料无明显影响。
大钟下降速度小于炉料滑落速度时,大钟行程大有加重边缘的趋势。
大钟边缘伸出料斗外的长度愈大,炉料愈易布向炉墙。
◆炉喉间隙。
炉喉间隙愈大,炉料堆尖距炉墙越远;反之则愈近。
批重较大,炉喉间隙小的高炉,总是形成“V”形料面。
只有炉喉间隙较大,或采用可调炉喉板,方能形成“倒W”形料面。
◆炉料自身特性(粒度、堆角、堆密度、形状等)。
◆旋转溜槽倾角、转速、旋转角。
◆活动炉喉位置。
◆料线高度。
◆炉料装入顺序。
◆批重。
◆煤气流速。
4.钟式炉顶布料的特征◆矿石对焦炭的推挤作用。
矿石落入炉内时,对其下的焦炭层产生推挤作用,使焦炭产生径向迁移。
矿石落点附近的焦炭层厚度减薄,矿石层自身厚度则增厚;但炉喉中心区焦炭层却增厚,矿石层厚度随之减薄。
大型高炉炉喉直径大,推向中心的焦炭阻挡矿石布向中心的现象更为严重,以致中心出现无矿区。
◆不同装入顺序对气流分布的影响。
炉料落入炉内,从堆尖两侧按一定角度形成斜面。
堆尖位置与料线、批重、炉料粒度、密度和堆角以及煤气速度有关。
先装入矿石加重边缘,先加入焦炭则发展边缘。
5.无料钟布料无料钟布料特征◆焦炭平台:高炉通过旋转溜槽进行多环布料,易形成一个焦炭平台,即料面由平台和漏斗组成,通过平台形式调整中心焦炭和矿石量。
平台小,漏斗深,料面不稳定。
平台大,漏斗浅,中心气流受抑制。
高炉上料控制
![高炉上料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6f3aac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7.png)
备用的电机号 4 2 3 1
5、称量误差补正及称量显示
5.1、称量误差补正的控制
5.1.1、简要说明:各种原、燃料均设误差补正。 补正的方式 称量误差补正的原则是本称量漏斗的称量误差由该斗补, 与其它斗无关。设有两种补正方式: ⑴本次的称量误差待下次称量时补正。 ⑵累积误差补正即把每次的称量误差累计到一定量时进 行补正。最大累积误差值(可调)暂定如下: 矿石:200kg, 杂矿:150kg, 焦炭:100kg。
6、X-601及Y-601胶带机废铁检除装置
在X-601矿石胶带机和Y-601焦炭胶带机上各设一套废 铁检除装置。该装置为机电一体化,当废铁经过金属探测 器时,将信号发送给废铁检除装置,则废铁检除装置按预 先设定的程序自动将混入物料中的铁块检除。
7、设备的操作与联锁要求
矿槽系统电控设备约33种,75套设备。除电动葫 芦及传动室吊车不参与联锁外,其余设备在自动运转 时必须保持各设备之间的联锁关系,粉矿仓料位计及 碎焦仓仓下电动闸门参与返矿系统的联锁控制(粉矿 仓料位计及碎焦仓仓下电动闸门属返矿系统,其控制 要求见机械贮运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为防止误操 作及保护设备,手动操作时应保留必要的安全联锁,
6 炉顶探尺对炉内物料的跟踪、记录与监视 7). 装料系统装料制度、装入待的设定、料线设定、装料 循环周期的处理 8). 空焦装入方式及运转控制 9). 装料操作参数的设定、实际装入操作的数据收集、处 理 10). 装入系统设备的操作与监视 11). 装料系统设备故障处理
2.2、主工艺系统基本控制 2.2.1、炉顶压力选择 设有高压操作和常压操作选择。 2.2.2、控制选择 全自动→1批料(Charge)自动→ 1小批料
2、高炉装料制度
高炉的装料制度为: C↓O↓ C-焦炭 O-矿石(烧结矿、块矿及球团矿)
高炉值班室安全操作规程(4篇)
![高炉值班室安全操作规程(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0a3243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e0.png)
高炉值班室安全操作规程一、操作室进场安全规范1.1 操作人员进场前应穿着符合要求的劳动保护用品。
1.2 进入操作室前须经过专门人员的验身,确认身体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1.3 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室应依次拿好个人用具,不得随意乱放。
1.4 操作人员进入操作室后应尽快完成更衣及个人卫生。
二、值班室设备操作规范2.1 操作显示屏前,应先检查显示屏是否正常工作,如发现问题须立即报修处理。
2.2 在打开电脑前需确认电脑底座是否牢固,确保电脑操作过程中不会倾倒。
2.3 操作电脑时,应注意人员间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电脑前使人员感到不适。
2.4 使用打印机时,应保证墨盒和纸张是否充足,防止因此造成操作中断。
三、操作流程规范3.1 操作人员上岗前应仔细学习相关操作手册,并掌握各项操作指令的正确使用方法。
3.2 在操作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不得随意离开岗位,避免出现岗位空缺现象。
3.3 操作室内有多人工作时,应保持互相配合,及时沟通,避免因交流不畅引发的错误操作。
3.4 操作人员在进行异常操作时应立即停止并向主管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四、应急处理规范4.1 在值班室出现异味或烟雾时,应第一时间向安全人员报告,做好逃生准备。
4.2 在意外火灾发生时,应及时采取灭火器灭火,并报告火灾情况。
4.3 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操作,向主管报告,并配合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4.4 在突发情况下,应听从主管的命令,快速有序地撤离现场。
五、操作室清洁与卫生规范5.1 操作人员应按时完成操作室的清洁与卫生,保持操作室的整洁有序。
5.2 每日操作结束后,应将工作区域的桌面整理干净,不得留下杂物。
5.3 定期对操作室进行彻底清洁,如擦拭地板、桌面、设备等,去除尘垢。
5.4 操作室厨房应保持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垃圾,避免食品腐烂引起异味。
六、操作室保密规范6.1 操作人员应保护好操作室内的各项资料,不得私自外传、复制以及在未授权情况下移出操作室。
高炉炼铁简述PPT课件.ppt
![高炉炼铁简述PPT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a979a1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2.png)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构建高效率、低消耗、低成本、低排放生产体系
LOREM
高效IPS低U耗M
DOLOR
LOREM
节IP能S减UM排
DOLOR
L循O环RE经M IPS济UM
DOLOR
低碳冶炼
2.高炉本体及主要构成
密闭的高炉本体是冶炼生铁的主 体设备。它是由耐火材料砌筑成 竖式圆筒形,外有钢板炉壳加固 密封,内嵌冷却设备保护。
高炉内部工作空间的形状称为高 炉内型从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 身、炉腰、炉腹、炉缸五个部分 。该容积总和为它的有效容积, 反应高炉多具备的生产能力。
5
hf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9/27/2024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4号高炉炉容4350 m3 在4号高炉的设计过程 中,采用了41项新技 术。主要有:紧凑的 总图布局、旋转布料 器加固定料罐的串罐 中心卸料式无料钟、 炉缸高挂渣性能的热 压小炭砖耐材、冷却 壁与冷却壁板结合的 全炉身冷却型式、国 内集成的喷煤技术、 新英巴法转鼓水渣处 理工艺、环缝洗涤煤 气统、平坦化出铁场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高炉炼铁简述
![高炉炼铁简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fe12dcbb4cf7ec4afed0e3.png)
炉
h4
身
β D α
风 口 中心线
炉 腰 炉 腹 炉 缸
我国第一座超大型高炉是1985年9月15日建成 投产的宝钢1号高炉4063m3。到目前为止,我国 已经建成投产3200~4350m3超大型高炉近20座, 5000m3级超大型高炉有河北曹妃甸首钢京唐钢 铁公司的2座5500m3高炉、沙钢5860m3。一座 4000m3级高炉日产生铁量达到10000 以上。
热制度:根据冶炼条件和所炼生铁品种的需要,在争取最低焦比的前 提下,选择并控制均匀而热量充沛的炉温(通常包括生铁含硅量和渣 铁温度两方面含义)。
3.高炉的基本操作制度
冷却制度:冷却器结构一般是将钢管铸入生铁铸体中,或直接用铜或 生铁铸成腔室型的构件,冷却器内的钢管或腔室通过冷却介质水时,将 与其接触的炉衬砌体内的热量带出,达到冷却降温的作用。冷却器固定 在炉壳内,直接冷却炉衬的外表,使炉衬内表面温度降低,并形成渣皮, 用于保护炉衬或代替炉衬工作,使高炉长寿。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O3+3CO=2Fe+3CO2
Fe3O4+4CO=3Fe+4CO2 (反应条件——高温)等
1.我国高炉炼铁的简史
春秋时代
>
西汉时期
>
汉代
>
明代
>
2017
块炼铁
坩埚炼铁法
灌钢方法 焦炭冶炼生铁
高炉炼铁
5/23/2017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炉本体及主要构成
密闭的高炉本体是冶炼生铁的主 体设备。它是由耐火材料砌筑成 竖式圆筒形,外有钢板炉壳加固 密封,内嵌冷却设备保护。
5/23/2017
高炉休风不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的规定(四篇)
![高炉休风不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的规定(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9cec5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b.png)
高炉休风不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的规定高炉休风是指高炉停止进风、关闭煤气炉顶设备的状态,通常为进行设备维修和检查等工作所必需的操作。
然而,在进行高炉休风期间,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特别是在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方面。
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是高炉煤气发生炉中产生煤气焰后点燃煤气焰以保证其正常运行的过程。
该过程涉及到高温、高压和易燃气体,如果不正确操作,可能会导致火灾、爆炸或其他安全事故。
因此,在高炉休风期间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时,需要严格依照相关的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以下是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的一些规定:1.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培训和资质。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的人员才能参与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操作,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知识。
2. 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步骤。
在进行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操作之前,必须根据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步骤进行,确保每一步都符合安全要求。
3. 确保操作环境安全。
在进行动火操作之前,需要对操作环境进行检查,确保没有可燃物、易燃气体或其他安全隐患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如配备灭火器材等。
4. 严格控制火源。
煤气炉顶设备动火需要使用明火,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火源,防止火灾的发生。
火源必须符合安全要求,并且需要进行有效监测和控制,确保在操作中不会引起火灾。
5. 保持通风畅通。
在进行煤气炉顶设备动火过程中,必须保持通风系统畅通,以及时排除煤气炉顶释放的有害气体,防止积聚和扩散,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6. 压力监测和处理。
在进行煤气炉顶设备动火过程中,需要对压力进行监测和处理。
如果压力异常或超过设定阈值,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停止动火操作,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安全。
7. 定期检查和维护。
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是高炉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及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总之,处理煤气炉顶设备动火是高炉休风期间必须遵守的重要规定。
只有严格按照安全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一步都符合规定,才能有效预防火灾和其他安全事故的发生。
高炉炉长技术管理
![高炉炉长技术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30592329af45b307e871973c.png)
炉长技术管理炉长技术管理主要分为:炉型管理、原燃料监控管理、炉况顺行操作管理、炉前工作管理、设备监控管理五大方面。
一、炉型管理1 高炉炉体温度控制标准1.1四高炉炉体炉衬温度控制标准(℃)注:当砖衬温度高于或低于标准10℃,采取相应的措施将温度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1.2.四高炉水压控制标准1.3 四高炉风渣口水温差的控制标准2 炉体温度的管理制度及措施2.1、炉体温度(全部)每天记录一次;炉衬温度每4小时记录一次,炉底炭砖上表面温度及炉底水冷管上部温度每班记录一次。
2.2、炉身上、中、下、炉腰、炉腹温度局部下降,应考虑是否炉墙粘结;局部温度上升,则应考虑是否管道或崩料。
2.3、炉身上、中、下、炉腰、炉腹温度均下降,则应考虑是否边缘过于抑制;若均上升,则应考虑是否边缘过于发展。
2.4、炉底温度下降,则应考虑是否炉缸堆积;若上升,则应检查侵蚀情况;炉基温度上升,则应检查侵蚀情况。
3 水系统管理制度及措施3.1、高炉冷却水压和流量每班记录一次。
3.2、风口水温差每班系统测量一次。
3.3、冷却壁水温差每天系统测量一次。
3.4、个别冷却壁水温差低于标准1℃或高于标准5℃则视为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增加该冷却壁水温差测量频次到每班一次;连续三个班某块冷却壁水温差均异常偏低或偏高应对水量相应调整并做好记录。
3.5、局部连续几块冷却壁水温差同时异常偏高或偏低,应随即相应调整水量并做好记录。
3.6、坏冷却壁水温差控制在8~15℃,低于5℃或高于20℃视为异常随时进行调整并作好记录。
3.7、连续两天同块冷却壁同向调整水量或水量已调整至极限应主动向炉长汇报。
4 水温差异常处理4.1、首先检测水量,水压是否正常。
4.2、若水压低,联系提高水压并清洗过滤器;其次检查各部伐门、管道是否有堵塞现象,若堵塞,应设法疏通;4.3、检测热流强度是否超标,若超标,按热流强度控制办法处理;风渣口必须检查是否损坏,若损坏,按规程处理;4.4、最后需检查是否工艺操作问题,如是否边缘发展等。
高炉短期休风安全规定范本
![高炉短期休风安全规定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f54557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26.png)
高炉短期休风安全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高炉短期休风作业的安全和顺利进行,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标准,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炉短期休风是指在高炉正常产出状态下,为进行设备检修、维护保养、设备更替等工作需要,停止高炉铁水供应,对高炉进行停产作业的过程。
第三条高炉短期休风作业必须按照计划和程序进行,严格落实安全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第四条高炉短期休风作业必须由经过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应证照的人员进行操作,禁止未经培训或未持证人员进行相关作业。
第五条高炉短期休风期间,必须成立相应的应急救援小组,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第六条在高炉短期休风期间,必须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志,限制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第七条高炉短期休风期间,严禁吸烟、明火或进行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活动。
第八条高炉短期休风期间,禁止擅自改变工艺参数、操作设备或进行其他可能损害高炉安全的行为。
第九条对于意外事故和生产质量问题,必须进行及时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并进行相应的复查和整改。
第十条高炉短期休风作业结束后,必须按照规定检查设备安全状态,并进行必要的申报和报验。
第二章安全准备第十一条在高炉短期休风作业前,必须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在高炉短期休风作业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完好,不存在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在高炉短期休风作业前,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掌握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了解紧急情况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四条在高炉短期休风作业前,必须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和处置能力。
第三章安全操作第十五条在高炉短期休风时,必须按照作业方案和程序进行操作,严禁违反规定或擅自改变作业计划。
第十六条在高炉短期休风时,必须戴好个人防护装备,穿戴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对涉及化学品的操作必须做好防护措施。
第十七条在高炉短期休风时,必须随时检查设备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五章-高炉炼铁工艺(二)解析
![第五章-高炉炼铁工艺(二)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507856b52acfc789ebc9eb.png)
根据理论计算与生产经验数据不同炉容的合适的 鼓风动能如下:(P219,表6-4) 100m3左右的高炉,鼓风动能为20000-30000J/s; 255m3高炉,鼓风动能为30000-40000J/s; 500-1000m3高炉,鼓风动能为60000-70000J/s; 10000-1200 m3高炉,鼓风动能为70000-85000J/s。
(5)在提高冶炼强度时,不宜同时采用加重边沿的 措施,以免炉况不顺。
(6)控制布料器旋转角色度以向炉喉装偏料,可调 整圆周气流分布不均匀性。
二、送风制度
它是指在一定的冶炼条件下,保证适宜的鼓风数 量、质量和风口进风状态,以达到气流分布合理,炉 况顺行。因此,送风制度的稳定是煤气流稳定而均匀 的基础,是顺行和炉温稳定的必要条件。通常送风制 度包括的参数有:
(2)冶炼参数变化,如风温变化:湿度变化;富氧 量;顶压高低;喷吹量;炉喉煤气中CO2含量;透 气性指数变化等。 (3)设备条件变化,如冷却器漏水;布料器工作失 灵;亏料线作业;称量误差;阴雨天气;槽下过筛 情况变化。
五、基本操作制度之间的关系 以上四个基本操作制度,是保证高炉生产所必须
的。但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相制约的,决不能 孤立地或等同地看待这些制度。
四、热制度 热制度含义。(P220) 1 热制度表示参数
(1)铁水温度。1350-1500℃,以铁水温度表示, 又称为物理热。
(2)铁水[Si]含量。[Si]含量高表示温度高,又 称为化学热。
2 热制度选择的依据 确定高炉热制度时,一般要考虑以下诸因素与相
应的条件:
(1)冶炼生铁的品种。是冶炼铸造铁还是冶炼制钢铁。 (2)本厂的原料条件。所用矿石如果含Ti、V、F生铁, 一般选择低硅冶炼。
高炉全焦开炉方案
![高炉全焦开炉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98050f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9.png)
附录九4#高炉开炉方案4#高炉采用“全焦开炉”方式开炉,为使整个开炉生产过程安全顺利,计划10月23日18:08准时点火开炉,特制定开炉方案如下:一、开炉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工程师二、开炉应具备的条件1、软水系统安装完成、试水正常,高炉冷却水调试正常。
负责人()2、两场铁口分别安装煤气导出管和铁口预埋氧枪完成,高炉装料结束。
()3、高炉试漏结束(依试漏方案)。
()4、送风系统正常(鼓风机、三座热风炉具备长期送风条件,热风炉确保送风温度达到700℃以上)。
(负责人:)5、动力系统满足生产要求,各压力、流量、温度检测点数据正常、准确。
(负责人:)6、高炉、热风炉、煤气除尘系统氮气、压缩空气、氧气管路畅通,压力正常。
(负责人)7、所有设备单体和联动试车合格。
(负责人:)8、各液压站调试正常。
(负责人:)9、各辅助工段检修完毕,并单体及联动试车正常。
负责人()10、开炉用原燃料及炉前辅料准备充分。
(负责人:)11、开炉所用备件准备充足。
(负责人:)12、炉前三沟具备出铁条件。
(负责人:)13、提前将各矿槽按矿品种、数量备料,要求烧结矿提前1天备入槽内,焦炭提前3天备入槽内,烧结、球团、块矿、锰矿、硅石、萤石、白云石、蛇纹石提前3天备入槽内。
(负责人:)14.铸铁机提提前点检维护好铸铁机,确保开炉高硅铁能消耗完。
()15.调调室提前落实好热包,并确保开炉期间铁水包和其他高炉的炼钢铁充分混匀,杜绝贴铁水包结死(负责人:)以上各系统试车均按试车方案进行,设备科负责试车的全部组织工作,确保试车的人员及设备安全,确保各系统试车工作按节点完成。
三、开炉安全注意事项1、开炉安全工作由开炉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定专人指挥。
各工种的操作人员一定要坚守工作岗位,劳保用品穿戴齐全,认真执行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开炉方案。
2、开炉前各工种对所辖的设备进行详细检查、试车,发现问题及时联系处理。
整个高炉系统联动试车合格后才允许开炉。
高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高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ead1e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a.png)
高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高炉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维护员工身体健康,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高炉车间卫生管理制度适用于高炉车间各个岗位的员工。
第三条高炉车间的卫生管理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高炉车间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机构,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五条高炉车间应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和技能。
第六条高炉车间应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第七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将按照公司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章环境卫生管理第八条高炉车间应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对车间进行清洁、消毒和消毒。
第九条高炉车间应落实垃圾分类制度,确保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第十条高炉车间应定期检查和清洗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第十一条高炉车间应加强害虫防治工作,保持车间的清洁和整洁。
第十二条高炉车间应加强卫生防护措施,保障员工的卫生安全。
第三章个人卫生管理第十三条高炉车间应建立员工健康档案,及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
第十四条高炉车间应落实员工个人卫生责任制,加强个人卫生教育。
第十五条高炉车间应建立健康体检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
第十六条高炉车间应确保员工的饮食卫生,提供健康的餐饮环境。
第十七条高炉车间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教育,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保护意识。
第四章应急卫生管理第十八条高炉车间应建立应急卫生预案,规范应急卫生处置程序。
第十九条高炉车间应做好因突发事件导致的卫生问题的处理工作。
第二十条高炉车间应建立健全的急救体系,确保员工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奖惩措施第二十一条高炉车间应定期组织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二条对于不遵守卫生管理制度的员工,将按照公司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三条对于卫生工作表现突出的员工,将给予奖励。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解释权属于高炉车间卫生管理机构。
第二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六条本制度的修改、增补由高炉车间卫生管理机构负责。
高炉炉前安全操作规程(5篇范文)
![高炉炉前安全操作规程(5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a373894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a5.png)
高炉炉前安全操作规程(5篇范文)【第1篇】高炉炉前安全操作规程1出铁安全规程1.1出铁前必须穿戴好劳保用品。
1.2禁止潮铁口出铁,铁沟、铁罐必须干净,无潮物。
1.3炉前所用工具必须烤干,严禁用铁管捅铁口和铁水。
1.4出铁时禁止跨越主沟、撇渣器和渣沟。
1.5开口前要修好泥套,开口机、泥炮要试好,并设专人操作。
1.6出铁时,冲渣流嘴附近禁止站人。
1.8严禁使用氧气管捅铁口。
1.9人工开铁口需使用氧气时,氧气瓶必须离开明火10米以外,氧气瓶严禁正对铁口所用工具必须经脱脂,双脚不准站在铁沟内或正对铁口。
1.10保持炉前,平台上下清洁,不准有积水。
1.11液压系统出现问题及时通知维检人员处理,并通知高炉工长,不得随意对各类阀门、压力表进行调节。
2撇渣器安全规程1工作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检查设备及工作场地。
2开铁口前,检查撇渣器是否有凝盖,挡好砂坝。
3开始放下渣时,应视铁流情况分层落沙坝,不得落的过猛。
4堵铁口后,落砂坝应慢,严禁一下将砂坝推出,防止渣沟过铁。
5下渣沟流嘴应糊泥铺河沙。
3泥炮安全规程3.1装泥时,禁止往炮膛内打水,不准将手伸入装泥孔,不准使用冻泥、稀泥和混有杂物的炮泥。
3.2开动泥炮时,其活动半径内不许有人。
3.3带铁堵铁口时,要提前烤热炮嘴。
3.4开炮人必须熟悉炮性能。
设专人操作。
3.5出铁前应仔细检查泥炮各部位的工作是否灵活,正常。
3.6泥炮顶泥时炮嘴正前方严禁有人,炮嘴结焦应抠净,出泥要圆,抠炮嘴结焦硬泥时,不得正对炮泥操作。
4烧氧气安全规程4.1使用氧气烧铁口、风口,要保证人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
4.2氧气瓶必须放到可靠位置,不得正对铁口,不得接近热源、火源等。
4.3氧气瓶嘴、氧气带、搬手、手套不得有油污,开关时动作应缓慢。
4.4使用氧气时应专人指挥,使用统一的手势信号。
4.5如有跑气,应立即停送氧气。
4.6烧完氧气后,瓶嘴要关严,放回氧气存放点备用。
4.7运送氧气瓶时的规定:(1)禁止敲、碰、撞或从高往下扔。
高炉送风制度
![高炉送风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fea43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4.png)
高炉送风制度以下是一篇高炉送风制度的范本,供参考:一、目的本制度规定了高炉送风的程序、要求和标准,以确保高炉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高炉送风系统的操作和管理。
三、职责1.高炉工长负责根据高炉送风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送风计划,并监督执行。
2.操作人员负责按照高炉送风制度进行操作,确保送风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3.维修人员负责高炉送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制度内容1.高炉送风的程序:(1)检查送风设备是否正常,包括鼓风机、管道、阀门等;(2)打开送风管道的进口阀门,使鼓风机送出的风能够进入高炉;(3)启动鼓风机,调整送风量,使高炉内保持适当的压力;(4)观察高炉内的火焰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送风量;(5)当高炉内需要停止送风时,关闭鼓风机,并关闭送风管道的进口阀门。
2.高炉送风的要求:(1)送风前必须确保鼓风机及其管道无异常,确保安全运行;(2)送风时必须先打开进口阀门,再启动鼓风机,防止空气流通不畅;(3)送风时必须保持高炉内适当的压力,防止炉体受损或漏气;(4)送风时必须密切观察高炉内的火焰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5)送风后必须关闭鼓风机和进口阀门,确保设备安全。
3.高炉送风的标准:(1)鼓风机应按照高炉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选型和配置,确保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2)送风管道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确保空气流通顺畅;(3)高炉内的火焰应保持稳定,炉温控制在规定范围内;(4)高炉应保持适当的压力,防止炉体受损或漏气;(5)送风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炼铁高炉_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炼铁高炉_安全技术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89215278e53a580217fcfe33.png)
炼铁厂高炉安全技术操作规程1 目的规范职工安全操作行为,保证职工在生产工作过程中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第三炼铁车间高炉、发电站区域相关岗位。
3 通用安全管理制度3.1 安全生产通则3.1.1 进入生产现场必须按工种穿戴好一切劳动保护用品,衣服和袖口必须扣好,禁止戴围巾和穿长工作服保证工作服不应有可能被转动设备绞住的部分;生产(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1.2 新入厂员工,调岗人员、外来学习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教育并考试合格,特种作业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否则不准独立上岗。
3.1.3 班中坚持安全互检和自检,接受安全员的管理,不准脱岗、串岗、干私活。
值班调度、值班工长对本横班的安全生产负责。
3.1.4 未经允许,严禁带小孩和非本单位人员进入生产区。
非本车间工作人员须经工长签字或在本车间相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生产区,车间值班人员须对外来人员的工作情况做一详细记录。
3.1.5 新工艺、新设备投产前必须制定出安全规程和劳动保护措施,否则不准运行。
3.1.6 各类设施、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完好、灵敏、可靠,必须做到六有:3.1.6.1 有轮必有罩;3.1.6.2 有轴必有套;3.1.6.3 有台必有栏;3.1.6.4 有坑必有盖;3.1.6.5 电器设备必须有接地接零;3.1.6.6 压力容器必须安全附件齐全。
3.1.7 严禁擅自解除各类安全装置,严禁擅自挪动各种警告牌、指示牌及其它标志,不得损坏各种安全设施。
3.1.8 非本岗位人员管辖的机电设备不准乱动,机电设备失灵后,应通知专业人员修理。
3.1.9 工作场地不准堆放与本工作无关的物件,工具要摆放整齐,场地要保持清洁。
3.1.10 工作人员干任何一项工作,应首先熟悉掌握该项工作的安全规程,并认真执行。
3.1.11 电焊机一次线不得超过 2 米,严禁二次线横跨公路或将金属物件、机器壳体等作为二次线,必要时须采取安全措施。
高炉生产车间管理制度
![高炉生产车间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1a9769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0.png)
高炉生产车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高炉生产车间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坚决执行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顺应市场需求,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第四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能。
第五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树立安全生产理念,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并明确各级管理层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全面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计划、质量管理、安全生产、设备维护等。
第八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定期召开生产例会,及时沟通生产情况,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第九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员工考核和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
第十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管理,确保供应商、客户等参与方的合作顺利进行。
第三章生产管理第十一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任务。
第十二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确保生产过程中原料的合格率。
第十三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和稳定。
第十四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加强对生产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第十五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场所和设备的安全检查。
第十七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第十九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管理,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第二十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
第五章管理实施第二十一条高炉生产车间应当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及时对生产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高炉4大制度
![高炉4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813de1f4783e0912a2162aa1.png)
高炉操作高炉操作的任务高炉操作的任务是在已有原燃料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切操作手段,调整好炉内煤气流与炉料的相对运动,使炉料和煤气流分布合理,在保证高炉顺行的同时,加快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等过程,充分利用能量,获得合格生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最佳冶炼效果。
实践证明,虽然原燃料及技术装备水平是主要的,但是,在相似的原燃料和技术装备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冶炼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所以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实现高炉操作任务方法一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
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调节,保持炉况顺行。
实践证明,选择合理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操作制度高炉冶炼是逆流式连续过程。
炉料一进入炉子上部即逐渐受热并参与诸多化学反应。
在上部预热及反应的程度对下部工作状况有极大影响。
通过控制操作制度可维持操作的稳定,这是高炉高产、.优质与低耗的基础。
由于影响高炉运行状态的参数很多,其中有些极易波动又不易监控,如入炉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冶金特性的变化等。
故需人和计算机自动化地随时监视炉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维持运行状态的稳定。
高炉操作制度就是对炉况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系列工艺参数的集合。
包括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及热制度。
装料制度它是炉料装入炉内方式的总称。
它决定着炉料在炉内分布的状况。
由于不同炉料对煤气流阻力的差异,因此炉料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状况对煤气流在炉子上部的分布有重大影响,从而对炉料下降状况,煤气利用程度,乃至软熔带的位置和形状产生影响。
利用装料制度的变化以调节炉况被称为“上部调节”。
由于炉顶装料设备的密闭性,炉料在炉喉分布的实际情况是无法直观地见到的。
生产中是以炉喉处煤气中CO分布,或煤气温度2分布,或煤气流速分布作为上部调节的依据。
热风炉工考试题库
![热风炉工考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e12afcecc7931b764ce154f.png)
热风炉工(初级)考试题库一、填空1、高炉冶炼的副产品有(炉渣)、(炉尘)和(煤气)。
2、生铁与熟铁、钢一样,都是铁碳合金,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一般含碳(大于1.7%)的叫生铁,(0.2~1.7%)的叫钢。
3、生铁一般分为三大类:(炼钢铁)、(铸造铁)、(铁合金)。
4、我厂热风炉煤气压力不低于(5KPa )。
5、我厂热风炉炉顶温度<(1350℃ )、废气温度<(350 ℃ )、水温差<(15℃ )。
6、我厂热风炉有(热风阀)、(冷风均压阀)、(冷风阀)、(燃烧阀)、(放散阀)、(烟道阀)、(煤气切断阀)、(煤气调节阀)、(空气切断阀)、(空气调节阀)、(废气阀)。
7、我厂热风炉不参加正常换炉程序的设备有(混风切断阀)、(混风调节阀)、(倒流休风阀)。
8、正常情况下热风炉采用(二烧一送)工作制。
9、换炉时应保持风压波动<(6.5 KPa )。
10、炼铁生产工艺过程还包括(送风)、(煤气净化)、(渣铁处理)、(喷吹)、(高炉本体)等系统。
11、热风炉常用的余热能量利用装置有(回旋)式、(板)式、热煤)式和(热管)式四种,效果较好的是(热管)式的换热12、高炉原料是高炉冶炼的(基础)。
13、含铁原料包括(天然矿石)和人造富矿。
14、人造富矿包括烧结矿和(球团矿)。
15、(铁矿石)是高炉炼铁的主要原料。
16、菱铁矿理论含铁量为(48.2 )%。
17、氧化镁能改善炉渣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18、矿石的破碎和(筛分)是保证矿石粒度的关键。
19、矿石筛分的目的是将矿石(分级)和筛除粉末。
20、高炉产品是(生铁)。
21、高炉煤气一般含(20)%CO,少量H2 和NH 4,发热值一般在(2900~3800)kj/m 3。
22、对高炉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总要求是(高产)、(优质)、低耗、(长寿)。
23、高炉生产的主要原料:(铁矿石及其代用品)、(燃料)、熔剂、锰矿石。
24、高炉使用的熔剂有:(碱性熔剂)、酸性熔剂、(中性熔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炉操作高炉操作的任务高炉操作的任务是在已有原燃料和设备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一切操作手段,调整好炉内煤气流与炉料的相对运动,使炉料和煤气流分布合理,在保证高炉顺行的同时,加快炉料的加热、还原、熔化、造渣、脱硫、渗碳等过程,充分利用能量,获得合格生铁,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最佳冶炼效果。
实践证明,虽然原燃料及技术装备水平是主要的,但是,在相似的原燃料和技术装备的条件下,由于技术操作水平的差异,冶炼效果也会相差很大,所以不断提高操作水平、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潜力,是高炉工作者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
实现高炉操作任务方法一是掌握高炉冶炼的基本规律,选择合理的操作制度。
二是运用各种手段对炉况的进程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调节,保持炉况顺行。
实践证明,选择合理操作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基本任务,只有选择好合理的操作制度之后,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调节手段的作用。
高炉操作制度高炉冶炼是逆流式连续过程。
炉料一进入炉子上部即逐渐受热并参与诸多化学反应。
在上部预热及反应的程度对下部工作状况有极大影响。
通过控制操作制度可维持操作的稳定,这是高炉高产、优质与低耗的基础。
由于影响高炉运行状态的参数很多,其中有些极易波动又不易监控,如入炉原料的化学成分及冶金特性的变化等。
故需人和计算机自动化地随时监视炉况的变化并及时做出适当的调整,以维持运行状态的稳定。
高炉操作制度就是对炉况有决定性影响的一系列工艺参数的集合。
包括装料制度、送风制度、造渣制度及热制度。
装料制度它是炉料装入炉内方式的总称。
它决定着炉料在炉内分布的状况。
由于不同炉料对煤气流阻力的差异,因此炉料在横断面上的分布状况对煤气流在炉子上部的分布有重大影响,从而对炉料下降状况,煤气利用程度,乃至软熔带的位置和形状产生影响。
利用装料制度的变化以调节炉况被称为“上部调节”。
由于炉顶装料设备的密闭性,炉料在炉喉分布的实际情况是无法直观地见到的。
生产中是以炉喉处煤气中CO2分布,或煤气温度分布,或煤气流速分布作为上部调节的依据。
一般来说炉料分布少的区域,或炉料中透气性好的焦炭分布多的区域,煤气流就大,相对地煤气中CO2含量就较低,煤气温度就较高,煤气流速也较快,反之亦然。
因此在生产中只要有上述三个依据之一就可以判断。
从煤气利用角度出发,炉料和煤气分布在炉子横断面上分布均匀,煤气对炉料的加热和还原就充分。
但是从炉料下降,炉况顺行角度分析,则要求炉子边缘和中心气流适当发展。
边缘气流适当发展有利于降低固体料柱与炉墙间的摩擦力,使炉子顺行;适当发展中心是使炉缸中心活跃的重要手段,也是炉况顺行的重要措施。
在生产中由原燃料条件的差异和操作技术水平的不同,存在不同煤气分布情况。
生产者应根据各自的生产条件,选定适合于生产的煤气分布类型,然后应用炉料在炉喉分布规律,采用不同的装料制度来达到具体条件下的炉况顺行,煤气利用好的状态。
可供生产者选择的装料制度内容有以下几项:批重、装料顺序、料线、装料装置的布料功能变动(例如双钟马基式旋转布料器的工作制度,变径炉喉活动板工作制度,无钟炉顶布料溜槽工作制度)等来达到预定的目的。
送风制度送风制度是指通过风口向高炉内鼓送具有一定能量的风的各种控制参数的总称。
它包括风量、风温、风压、风中含氧、湿分、喷吹燃料以及风口直径、风口中心线与水平的倾角,风口端伸入炉内的长度等等。
由此确定两个重要的参数:风速和鼓风动能。
调节上述诸参数以及喷吹量常被称为“下部调节”,下部调节是通过上述诸参数的变动来控制风口燃烧带状况和煤气流的初始分布。
与上部调节相配合是控制炉况顺行、煤气流合分布和提高煤气利用的关键。
一般来说下部调节的效果较上部调节快。
因此它是生产者常用的调节手段。
生产实践表明,不同的燃料条件,不同的炉缸直径应达到相应的鼓风动能值,过小的鼓风动能使炉缸不活跃,初始煤气分布偏向边缘;而过大的鼓风动能则易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涡流造成风口下方堆积而使风口下端烧坏。
鼓风动能不仅与炉子容积和炉缸直径有关,而且还与原燃料条件和高炉冶炼强度等有关。
原燃料条件差的应保持较低的正,取表中的低值,而原燃料条件好的则需要较大的丑以维持合理的燃烧带,应取表中的高值。
在合理的鼓风动能范围内,随着E的增大,燃烧带扩大,边缘气流减少,中心气流增强。
喷吹燃料以后,风口端的鼓风动能变得复杂,主要是喷吹的燃料在离开喷枪后在直吹管至风口端的距离内已部分燃烧,结果使原来的鼓风变成由部分燃料燃烧形成的煤气和余下的鼓风组成的混合气体,它的体积和温度都比原鼓风的增加较多,而到底有多少煤粉或其他喷吹燃料在这区间内燃烧是很难测得的。
所以精确计算喷吹燃料后的鼓风动能是困难的。
在生产中有的厂家根据经验,选定喷吹煤粉在直吹管内燃烧气化的分数,然后算出混合气体的数量、密度和温度。
再代入E的计算式中算出实际鼓风动能(计算过程可参阅成兰伯主编《高炉炼铁工艺及计算》)。
喷吹燃料后的鼓风动能由于上述原因高于全焦冶炼时的鼓风动能,因此喷吹燃料后,应相应地扩大风口,以维持合适的鼓风动能。
根据我国的喷煤实践,每增加10%喷煤量,风口面积应扩大8%左右。
造渣制度造渣制度包括造渣过程和终渣性能的控制。
造渣制度应根据冶炼条件、生铁品种确定。
炉渣性能作是选择造渣制度的依据。
为控制造渣过程,应对使用的原料的冶金性能作全面了解,特别是它们的软化开始温度,熔化开始温度,软熔区间温度差,熔化终了温度以及软熔过程中的压降等。
目前推广的合理炉料结构就是要将这些性能合理搭配,使软熔带宽度和位置合理,料柱透气性良好,煤气流分布合理。
终渣性能控制是使炉渣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以保证良好的炉缸热状态和合理的渣铁温度,以及控制好生铁成分,主要是生铁中的[Si]和[S]。
造渣制度应相对稳定,只有在改换冶炼产品品种或原料成分大变动造成有害杂质量增加或出现不合格产品,炉衬结厚需要洗炉,炉衬严重侵蚀需要护炉,排碱以及处理炉况失常等特殊情况下才调整造渣制度。
一经调整则应尽量维持其稳定。
热制度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高炉热状态是指炉子各部位具有足够相应温度的热量以满足冶炼过程中加热炉料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需要的热量,以及过热液态产品达到要求的温度。
通常用热量是否充沛、炉温是否稳定来衡量热状态。
人们特别重视炉缸热状态,因为决定高炉热量需求和吨铁燃料消耗的是高炉下部,所以用炉缸能说明热状态的一些参数来作为稳定热制度的调节依据。
例如直观地从窥视孔观察,出渣出铁时的观察,渣铁样的观察等。
但是后二种观察到的是热状态的结果,而不是实际热状态的瞬时反映。
现代高炉采用风口前的t理,燃烧带的炉热指数t c和保证炉缸正常工作的最低(临界)热贮量Q临来判断。
它们能及时反映炉缸热状态。
这里要强调的是炉缸热状态是由强度因素—高温和容量因素—热量两个因素合在一起来描绘的,它们合起来就是高温热量。
单有高温而无足够的热量,高温是维持不住的;单有热量而无足够高的温度,就无法保证高温反应的进行和液态产品的过热。
高温是由风口前焦炭和喷吹燃料燃烧所能达到的温度来衡量,现在一般用理论燃烧温度来说明。
热量是由燃料燃烧放出足够的热来保证,t c在某种程度上表征了这个热量,因为持续地保证t c稳定在所要求的温度,说明热量是充沛的,否则t c将下降。
高炉四大基本操作制度高炉四大基本操作制度的简单定义:(1)热制度,即炉缸应具有的温度与热量水平;(2)造渣制度,即根据原料条件,产品的品种质量及冶炼对炉渣性能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炉渣成分(重点是碱度)及软熔带结构和软熔造渣过程;(3)送风制度,即在一定冶炼条件下选择适宜的鼓风参数;(4)装料制度,即对装料顺序、料批大小和料线高低的合理规定。
高炉的强化程度、冶炼的生铁品种、原燃料质量、高炉炉型及设备状况等是选定各种合理操作制度的根据。
炉况判断和判断手段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高效益的必要条件。
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
在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产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能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
炉况判断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及顺行的趋向,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它们的影响程度如何等等。
判断炉况的手段基本是两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风口情况;二是利用高炉数以千、百计的检测点上测得的信息在仪表或计算机上显示重要数据或曲线,例如风量、风温、风压等鼓风参数,各部位的温度、静压力、料线变化、透气性指数变化,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炉热指数、炉顶煤气CO2曲线、测温曲线等。
在现代高炉上还装备有各种预测、控制模型和专家系统,及时给高炉操作者以炉况预报和操作建议,操作者必须结合多种手段,综合分析,正确判断炉况。
调节炉况的手段与原则调节炉况的目的是控制其波动,保持合理的热制度与顺行。
选择调节手段应根据对炉况影响的大小和经济效果排列,将对炉况影响小、经济效果好的排在前面,对炉况影响大,经济损失较大的排在后面。
它们的顺序是:喷吹燃料风温(湿度) 风量装料制度焦炭负荷净焦等。
调节炉况的原则,一、要尽早知道炉况波动的性质与幅度,以便对症下药;二、要早动少动,力争稳定多因素,调剂一个影响小的因素;三、要了解各种调剂手段集中发挥作用所需的时间,如喷吹煤粉,改变喷吹量需经3~4 h才能集中发挥作用(这是因为刚开始增加喷煤量时,有一个降低理论燃烧温度的过程,只有到因增加煤气量,逐步增加单位生铁的煤气而蓄积热量后才有提高炉温的作用),调节风温(湿度)、风量要快一些,一般为1.5~2 h,改变装料制度至少要装完炉内整个固体料段的时间,而减轻焦炭负荷与加净焦对料柱透气性的影响,随焦炭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对热制度的反映则属一个冶炼周期;四、当炉况波动大而发现晚时,要正确采取多种手段同时进行调节,以迅速控制波动的发展。
在采用多种手段时,应注意不要激化煤气量与透气性这一对矛盾,例如严重炉凉时,除增加喷煤、提高风温外,还要减风、减负荷。
即不能单靠增加喷煤、提高风温等增加炉缸煤气体积的方法提高炉温,还必须减少渣铁熔化量和单位时间煤气体积及减负荷改善透气性,起到既提高炉温又不激化煤气量与透气性的矛盾,以保持高炉顺行。
基本制度的选择热制度和表示热制度的指标热制度是指在工艺操作制度上控制高炉内热状态的方法的总称。
热状态是用热量是否充沛、炉温是否稳定来衡量,即是否有足够的热量以满足冶炼过程加热炉料和各种物理化学反应,渣铁的熔化和过热到要求的温度。
高炉生产操作者特别重视炉缸的热状态,因为决定高炉热量需求和燃料比的是高炉下部,所以常用说明炉缸热状态的一些参数作为热制度的指标。
传统的表示热制度的指标是两个。
一个是铁水温度,正常生产是在1350~1550 ℃之间波动,一般为1450 ℃左右,俗称“物理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