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30年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湖北省统计局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改革开放30年,成就辉煌30年:湖北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不断上新台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为湖北经济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30年来,湖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1.经济总量不断跃上新台阶。
1978年,全省GDP仅为151亿元,1992年全省GDP首次突破1000亿元,1995年突破2000亿元,1998年突破3000亿元,2002年突破4000亿元,2004年突破5000亿元,2005年突破6000亿元,2006年突破7000亿元,2007年突破9000亿元,达到9230.68亿元。
2007年,湖北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居第12位。
2.国民经济实现10.4%的年均增长速度。
2007年与1978年比较,湖北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6.5倍,平均每年递增10.4%,不仅快于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的5.5%,也快于全国平均9.8%的年均增长速度。
分阶段看,1979—2000年湖北GDP年均递增10.1%,2001—2007年年均递增11.2%。
3.人均GDP增长近13倍。
1978年全省人均GDP为332元,人平每天不到1元,2007年全省人均GDP达到16206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12.87倍,平均每年递增9.5%。
按2007年官方汇率计算(1美元=7.11元人民币),2007年湖北人均GDP首次突破2000美元大关,为2279美元。
4.大中型工业企业不断增多。
197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只有200家,2007年全省大中型工业企业达到930家,净增730家。
武钢、东风公司、省电力公司、神龙公司、武石化、荆门石化、华中电网、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武烟、大冶有色、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东风本田汽车、新冶钢、鄂钢、江汉油田、冠捷科技、宜化集团等一批企业成为湖北工业的脊梁。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展望

1978 年, 中国共产 党 召 开 具 有 重 大 历 史 意 义 的 十 一 届 三 中 和实行政企分开五个阶段, 公司制逐步成为国有企业的主要实
全会, 清算了长期以来“左”的错误,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 现形式, 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确立了建立公共财政体系的目标。首先, 我们完成了财政与 金融的分离, 形成了独立的财政体系, 完成了投资型财政向分配 型财政的转变。1994 年, 我国调整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关系, 实 现 了“ 包 干 ”型 体 制 向“ 分 税 ”型 体 制 的 转 变 , 初 步 完 成 了 带 有 明显计划经济特征的税制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税制的重大转 变, 重塑和规范了政府 与 企 业 的 分 配 关 系 。2004 年 以 来 开 始 进 入以分步实施为特征的第三次税制改革。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 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由经济建设型财政向公共财 政的转型正在提速。
四、全方位开放的经济格局已经形成
事业在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蓬勃快速发展, 经济社会 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同步发展。
由建设经济特区到加入 WTO, 实现 了 由 封 闭 型 经 济 向 开 放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型经济的转变。1979~1980 年 开 始 建 立 深 圳 、珠 海 、汕 头 、厦 门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通过深化国
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经过 30 年的奋斗, 以建立市场
民营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
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和形成开放型经济为标志, 中国的经济体制 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体制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增添了新内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8年11月12日来源:统计局网站【字体:大中小】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
经济的快速增长使经济总量呈现加速扩张态势。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自197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也深刻地影响了全球。
以下将从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总结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成就。
经济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从封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被实施,例如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
这些改革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99.1万亿元,年均增长约9.5%。
同时,改革开放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教育方面。
改革开放使中国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体制改革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普及了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使中国基本消除了青少年文盲,大大提高了全民素质。
高等教育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得到创立,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因此得到提升,很多科研成果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科技方面。
改革开放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中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科技人才。
中国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特别是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的领导者之一。
例如,中国的5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领先,为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支持。
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保护和传承,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
文化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大力推进,中国的电影、音乐、艺术等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逐渐提升,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创新不断推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
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30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
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为我国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
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从1978年到202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217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对外投资大幅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
从1978年到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
我们依靠自己力量稳定解决了13亿人口吃饭问题。
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三大最突出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三大最突出的成就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得到长期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的排位也大幅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这三者密不可分。
其中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了农业,稳定了农村。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这盘活了国有资产,使国有企业重新焕发出了盎然生机,股份制改革的推进有催生了中国的证券市场。
这尽管还不完善,但它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并取得了成就。
民营企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繁荣了国民经济,大大充实了我国经济实力,并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要就业渠道,而且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也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民营企业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中。
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也还有尚未解决的问题。
主要是城乡二元体制基本没有触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加大,国有企业改革中行业垄断还没有消除,人民的住房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缓慢和贫富差距问题等等。
从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来看,当前最要紧的是加快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大力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同时对人民关心的教育保障、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就业保障、住房保障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让广大城乡人民共同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同时,要加快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从教育体制、科技发明、创业过程等等各个环节推进国家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河南濮阳市中原油田第一中学童飞。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

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发生了根本性的历史转变,GDP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上升为世界第三位,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均提升到世界第一位,国际旅游出入境人数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和外汇储备步入世界前列,我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1979-2007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经历过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19年,年均增长9.2%;新加坡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0年,年均增长9.9%;中国香港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1年,年均增长8.7%;中国台湾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26年,年均增长9.5%;韩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期是30年,年均增长8.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持了长达29年的高速增长,因而我国的高速增长期至少与目前世界上高速增长期保持最长的韩国持平或更长,这不能不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1978-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率比较注:①为1989-2007年年平均增长率。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本文中国数据均来自于国际组织。
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1473亿美元,到2007年达到32801亿美元。
2000年,我国GDP超过意大利,位于世界第六位。
是美国GDP的12.3%,是日本GDP的25.7%,是德国GDP的63.1%,是英国GDP的83.1%,是法国GDP的90.2%。
2005年,我国GDP超过英国和法国,位于世界第四位,是美国GDP的18.1%,比2000年提高5.8个百分点;是日本GDP的49.3%,接近一半,比2000年提高了近一倍;是德国GDP的80.5%,比2000年提高17.4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30年主要成就

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 战略 2001年 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 组织 2003年神舟五号升天 2004年十届人大二次会 议 2006年 构建和谐社会 的决定 2008年 北京奥运会 2010年 上海世博会 2012年 神州九号发射
76年前,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式上第一次 出现中国选手的身影。一位名叫刘长春的23 岁中国短跑选手扛着一面国旗,向世界宣告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但由于长途跋涉、 疲惫不堪,在男子百米预赛中,曾在国内跑 出10秒8的刘长春,这次只跑了11秒1,最后 因体力透支过度,退出了400米预赛,遗憾 而返。
1980年 拨乱反正展开 1982年 中共十二大召开 1983年 首届春节联欢晚会 1987年 中共十三大召开 1989年 40周年国庆 1990年 11届亚运会在京 举行 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 1995年京九铁路全线铺通 1996年 外汇体制改革进展 1996年 董建华当选首任 港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 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 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 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 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 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沧桑巨变,30年的光辉历程, 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改革开放的30年,是 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30年!在这30多年的建设中我国 的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世界选择北京,中国拥抱世界。中国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赞誉,正如何振 梁所说,国际奥委会应当为选择北京感到自豪。 30年前,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30年后,中国将自己与世界的距离拉到最近, 并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的大门将永远向世界打开。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后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成就:1.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采取了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和技术,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国内出口和产业增长迅速,经济增长迅猛,从一个贫穷的农业社会转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出口大国。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也保持着高速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 脱贫攻坚:在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里,中国成功实施了大规模的脱贫计划。
通过推行农村改革政策、加强农业生产、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措施,中国成功解决了几亿人口的贫困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 教育发展:改革开放后,中国致力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普及率。
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这些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识字率和受教育人口比例大幅度增加。
4. 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建设了大量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和物流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一体化。
5. 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科技产业,并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
中国科学家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如航天技术、高速铁路技术、5G通信等。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研发国家之一。
6. 社会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政府建立了全国范围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并扩大了社会救助的范围。
这些措施提高了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减轻了人民的经济负担。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智慧。
随着中国继续深化改革和开放,相信中国的成就将继续增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19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
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19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
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据相关统计,截至2019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19年则达到了3629美元,2019年是1952年的30.5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年均增长6.4%,平均约12年翻一番。
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
就城镇居民而言,改革开放30年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07经济管理四班10号徐兴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实现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对外开放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粮棉产量稳步增加,跃居世界首位,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87年,产值已经超过农业总产值。
工业方面,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工程项目,如宝山钢铁公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和京九铁路,近年的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
对外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也打开了新局面,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都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中国教育、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对外交流也日益增多。
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
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
“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
”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中国的证券市场在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后,已经步入正轨,在中国经济仍保持相当高增长率的情况下,证券市场也将向好的方向发展。
对于民营经济,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
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

改革开放30年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辉煌内容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八闽大地日新月异,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如今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姿,崛起在祖国的东南。
本文从经济发展、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基础建设、区域经济、民生状况、创新能力和社会事业八个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辉煌成就。
30年来,福建经济发展成就辉煌,对内改革成效显著,对外开放硕果累累,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民生状况极大改善,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社会事业日益进步。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改革开放30年来,福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几千万八闽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八闽大地日新月异。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山区,一排排新厂房拔地起,一个个大项目立标杆;出行方便了!公路突破瓶颈,形成“四小时交通经济圈”;用电充裕了!城市不再拉闸限电,农村也实现了户户通电;福建的整体实力提升了!GDP以年均12.8%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居全国的位次从1978年的第22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11位,人均GDP从居全国的第22位上升到第8位。
……八闽,在跨越式地发展着。
30年来,福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0年来,福建人民勇立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如今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磅礴的气势,壮丽的风姿,崛起在祖国的东南。
一、经济发展成就辉煌(一)经济实力迅速增强1.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
1979年至1984年,每年增量在10亿元以上;1984年至1990年,每年增量在20亿元以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建经济总量快速增加。
1993年和1995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越过1000亿元和2000亿元大关,之后各用3年的时间分别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和5000亿元的台阶,2005年跨越6000亿元,2006年跨越7000亿元,2007年跨过8000亿元跃上了9000亿元,生产总值达9249.13亿元,实现跨越式增长。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

改革开放30年重要成就成就一:中国社会和谐稳定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启动,象征着国家试图寻求更有活力的社会发展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社会逐步走向注重效率的活力发展的社会形态,通过经济发展和繁荣带动社会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和发展;200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以人本民生为主导,使各阶层各群体的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社会进入和谐稳定的新时期。
成就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经过努力,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逐步完善,资源配置由原来的行政分配逐步过渡到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所有制结构不断调整,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市场价格机制开始发挥基础性作用。
成就三: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645.2亿元,2007年上升到246619亿元,连续5年增速达到或超过10%。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重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前列,航天事业不断创新,体育事业蒸蒸日上。
成就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7年的13786元,增长了40.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5.8元提高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了30.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末的210亿元增加到2007年末的172534亿元。
1978年全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约有2.5亿,2006年农村贫困人口降低到2148万人。
联合国和国际有关组织认为,在消灭贫困方面,中国政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成就五:交通发展日新月异1980年以后,我国交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02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00多公里。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
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
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据相关统计,截至2008年4月末,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1.76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世界主要7大工业国(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简称G7)的总和。
尽管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
2008年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后中国政府快速而卓有成效的反应赢得了国内国际一致的尊重和认可,这里面体现了中国政府执政能力的高效,但是如果没有改革开放30年来所积累的巨大财富作后盾也是无法实现的。
另外,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州7号”的圆满发射,这背后都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
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就及其启示

浅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启示1978 年12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的历史新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明显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仅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而且对当今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巨大的成就1.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平均以9.7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 年的600 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07 年的24.66 万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8 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位;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 仍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的人均GDP 也由1978 年不足100 美元上升到2007 年的2 200 美元以上,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2]。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2008 年奥运的成功举办,都显示了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发展模式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2006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脱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 2.5 亿下降到2 148 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 年占农村总人口的30.7%下降到2007 年的1.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0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2008-12-11 22:07大改革大开放大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3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一、国民经济上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位居第10位。
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
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30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由弱变强的30年,是我国逐步摆脱低收入国家不断向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迈进的30年。
30年间经济实现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长速度。
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按照改革开放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三步走”的伟大战略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奋发图强,开拓进取,1987年提前3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的第一步战略目标,1995年实现再翻一番的第二步战略目标,提前5年进入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的发展阶段。
在实现“三步走”伟大战略目标的进程中,国民经济实现快速增长。
1979-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9.8%,不仅明显高于1953-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而且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平均增长3.0%的速度。
与日本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2%和韩国经济起飞阶段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不相上下。
经济总量连上几个大的标志性台阶。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东方古国正在崛起,中国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富强。
当下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巨型工程;青藏铁路,世界屋脊铺铁桥。
中华民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三十年。
我们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
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
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具体而言:一、是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业绩,也是上个世纪末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历史事件。
从回归祖国那一刻起,香港,澳门就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航程。
回归十几年来的一切充分证明,“一国两制”是历史遗留的香港,澳门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也是香港和澳门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推进“一国两制”事业,符合香港,澳门同胞利益和愿望,也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
在“一国两制”伟大实践中,香港,澳门这两颗璀璨的明珠将在祖国的南疆放射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也为祖国的最终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二、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统计表明,1978 年至2006 年的28 年间,中国的GDP 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 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1、经济建设成就斐然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4.66万亿元,居世界第四位;GDP约占世界的 5.5%,而1978年时中国GDP仅为世界的 1.8%,为中国有史以来最低(据着名经济学家A ngu s Mad iso n《中国长期经济运行》(1998年)一书,按照购买力平价(PP P)法计算:1820年中国GDP占世界的32.4%,居世界第一位,1890年降为13.2%,1919年降为9.1%,1952年降为5.2%,1978年降为5.0%,改革开放后1995年上升为11%)。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的份额不足1%,而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份额已经提高到8%以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的制造业大国(据《2007-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2007年,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如果加上税外收费,高达9 ̄10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 2.17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而1978年中国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1989年时也只有55.5亿美元。
中国的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2005年2月,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突破年产2亿吨钢铁的生产大国;中国的水泥产量和煤产量世界第一,超过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电视机、电冰箱、DV D、空调、摩托车、手机、钢琴、化肥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磷国、第一铜消费国、第一机床消费市场、第一家具出口国、第一电话用户与互联网用户国家、第一鞋类与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是世界第二大造船国,集装箱制造业占世界的70%;中国城市的高楼数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粮食、果蔬、肉类、棉花产量世界第一;中国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养羊大国。
中国在航天、高铁、水电站、核电站、运载火箭、核武器、高性能计算机、第三代移动通信、超级杂交水稻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实力快速成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体的重要成员。
中国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可和尊重。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前,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中国迈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步伐,在其后不算太长的时间里,这个东方文明古国发生了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2008年这个中国改革的“而立”之年,我们有必要驻足回眸,回顾一下这30年的历程。
本文拟从经济角度对这30年的成就做一总结。
一、经济实力快速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产业结构变动活跃,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30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在1978年~2007年度30年中,有16年超过10%,只有3年低于7%。
近30年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近14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GDP年均增长9.82%,平均7年多翻一番,约15年翻两番。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量居世界第三。
我国已提前完成现代化“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前两步,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初步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人均GDP而言,按可比价格计算,1952年中国的人均GDP是119美元,2007年则达到了3629美元,2007年是1952年的30.5倍。
如果按相同速度发展,年均增长6.4%,平均约12年翻一番。
在最近30年的时间里,我们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增长了6.7倍。
就城镇居民而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型步入了小康型阶段并逐步向富裕型过渡,消费质量明显提高,居民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构成发生明显变化。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元提高到2006年的11759元,居民收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就农村而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举,不仅促成了我国农业增长的“黄金时期”,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解决了上亿人的温饱问题,成为人类消除贫困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国农民的衣、食、住、行、用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农村最基本生活未能得到保障的贫民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6年的2148万人。
联合国在2003年发表了最新的减贫统计,世界减贫人数的90%是中国实现的。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开展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逐步推广;对外开放从兴办经济特区向开放沿海、沿江乃至内地推进。
在企业改革方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在财税体制方面,推行两步“利改税”,逐步推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改革。
在流通体制方面,废除了农副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逐步培育农产品市场。
四、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体系得到较大发展: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
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
土地、劳动力、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生产要素市场的构建也取得相当进展,如双向选择的企业用人制度已经建立、商业用地使用权转让实现了“招、拍、挂”、利率市场化取得重要进展、汇率弹性明显增强等。
五、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密不可分。
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外开放也在向深度和广度推进。
我国已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格局。
从1978年到2007年,对外贸易额从109亿美元增加到21738亿美元,增长约200倍。
对外贸易额在世界各国中的排名,也由第27位逐步攀升到第3位(2006年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国际贸易组织规则来协调、解决贸易争端,还可以通过参与制订世界贸易规则,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推动建立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新秩序。
六、在阶层分化方面,产生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和农民工阶层两大新的社会阶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回首30年前,每个中国人也许都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的国家在那一刻迈出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今天,也许每个中国人都有理由骄傲和自豪,因为中国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与成就。
然而,我们同时也必须保持清醒: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远未完成,中国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
在面对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时,也许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拿出一份清醒一份拼搏一份责任去期待这个国家更为美好的明天。
论改革开放的必然性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绝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结果,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要求。
一言以敝之,改革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改革开放是根除历史遗留的需要。
封建经济、殖民地经济的影响在人们思想中的遗留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开拓。
从明清至民国,“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封建经济理念;外国入侵掠夺、军阀混战蹂躏的动荡经济环境给中国人民形成了难以泯灭的历史遗留。
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封闭的适宜农耕的自然环境,三面环山,一面靠水。
这形成了长时间的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它封闭、落后、分散、脆弱,无需对外交往。
明中期以后,东南沿海遭受倭寇骚扰、荷兰入侵;晚清,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举入侵,瓜分中国,清政府丧权辱国;民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各派军阀,为争夺地盘而长时间混战,导致民不聊生。
这导致了中国人民的封闭性、排外性特别强烈。
回顾近200年来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我们看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先后在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上,开始了工业革命,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资产阶级革命为这些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准备好了制度条件。
而在当时,中国正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清王朝走完所谓“康乾”盛世,进入嘉庆年间而开始衰败的时候。
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这样,在当时的中国,没有能像西方国家那样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来解决反封建和工业化这两大历史任务。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国家继续推进工业化,又进入了电气革命时代。
当时,中国曾于1911年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但是,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未能使中国走上工业化的富国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进行过土地革命,实施过一系列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实行了计划经济,完成了三大改造,并且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经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思想中的历史遗留是漫长的历史渗透、历史凝结的结果,是根深蒂固的东西。
是需要慢慢地、深入思想深处去改变的,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从形式上变化就可以改变它的。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不断变化,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使改革开放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改革开放是抹平历史遗憾的需要。
国际斗争的需要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立场,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的道路,影响到国家对外的开放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乱摊子,经济形势相当严峻,百废待兴。
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却又受限于当时的国际局势。
在二战以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中,新中国被划入社会主义阵营,受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仇视,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包围相继而来。
中国只有紧跟苏联老大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斗争中立住脚,才有时间和精力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外交上对苏联“一边倒”的原因,经济发展道路也就仿效苏联,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逐渐恢复了国民经济。
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虽然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了,但计划经济的道路并没有因此改变,反而公有化程度越来越高。
受苏联这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体制不断僵化,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实际国情。
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我国首先实施的经济措施就是“没收官僚资本、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一切财产”,相对应的外交政策就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巩固政权方面的行为也就出现了“抗美援朝”。
这样,中美关系完全破裂,当然,中国与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也随之淡漠,这一封闭就到了70年代末。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中国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中苏关系也恶化了,中国的开放再一次受到了影响。
当然,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骨气,美国越仇视、越封锁;苏联越蔑视、越拆台,中国越要发展。
面临国际上的险恶斗争,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作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上探索、奋进。
这更加大了国家的封闭程度。
经济道路的偏差、经济体制的僵化以及国家的对外封闭,随着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形成,到70年代末,越来越不适应国家的发展需要。
改革开放势在必行。
三、改革开放是纠正历史错误的需要。
“左”倾错误的泛滥,加大了经济发展道路的偏差和体制僵化的程度,压抑了人民思想的活跃,阻碍了国家的对外开放。
从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中国的方针、路线就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左”倾错误开始延伸到经济领域。
紧接着,中国出现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和“一大二公”为特征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此,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中国的经济路线完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国情,完全违背了正常的经济发展规律。
“文革”的十年浩劫,经济更濒临崩溃的边缘。
同时,“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反右倾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一次接一次、一浪高过一浪。
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被打倒;一大批专家、教授、中小知识分子被批判、被改造;所有的所谓“地富反坏右”、所有的台属、港属、海外关系受监视。
当时,参军也好、上学也好、就工也好、必须“苗红根正”。
宣传的观念是“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狠斗私字一闪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中心,人们的身心都受束缚,不敢动、不敢说、也不敢想,不敢有疑问,更不敢有创新,不敢想自己、不敢想生活、不敢想金钱、不敢想买卖,更不敢想国外、海外(当时的国外、海外被宣传为万恶的资本主义、万恶的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