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及其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学科分支,经历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大量的原理基础和理论概括,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另外,《教育心理学》也指导着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进行,具备了极其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兼修的专业课程,《教育心理学》长期作为高等师范院校的跨专业基础课,是心理学、学校教育、教育管理、电化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同时也是各级师资培训的必修科目,在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为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充分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原理和理论,形成结构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系统知识模块;指导学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现象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对教育心理学问题开展研究的能力。
因而,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必须注重理论原理探讨与实践活动探索的相互结合,为今后的教师职业发展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教学任务如下:1、引导学生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把握当前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思维,使其具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教育心理学研究、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
3、指导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计,熟练掌握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教育与教学技能。
二、选取教材的原则与依据本课程近几年主要采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莫雷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该教材是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操作性,反映了本学科发展的新动向与新成果,且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应用操作性。
由于本学科的研究发展迅速,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同时本课程采用了中英文双语教学,因此本课程的教材还采用了美国Anita Woolfolks主编的《Educational Psychology》(第十版)及其中译本(何先友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该教材被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是一部经典、权威的教育心理学教材,在同类教材中版次最高,堪称第一品牌。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中文):教育心理学(英文):Educationa1Psycho1ogy课程代码:14S2105B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课程学时:48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学前心理学选用教材: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参考书目:1•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建敏.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2.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2.二、课程价值(一)性质与地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结合学前专业特点,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须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的学习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本课程力求进一步拓展学生在发展心理学上的学术视野,掌握关于幼儿认知及情绪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具体范式;深入地了解个体认知及情绪的发生发展特点,进而从更深的层上了解人类基本心理过程的本质特性;同时为学生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奠定理论基础。
注:用、、分别代表高、中、低支撑度。
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目标1:通过教育心理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理解并掌握有关教育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能够理解学习的实质,掌握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四大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及对幼儿教育教学的启示。
【毕业要求1/2师德规范/职业道德】目标2:熟悉相关重要的教学原理和理念,能运用相关知识对教学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围绕特定的儿童发展目标进行相关教学设计。
能够掌握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及教育指导,掌握动作技能的含义及分类及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及教育指导,智力技能的含义,特点及分类,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智力技能学习的特点。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87309教学内容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87309《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的要求一、课程性质心理学是为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而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基础课。
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目的: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要求: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学习理论、知识的表征与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概念的获得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学习的策略与策略训练、学习的动机及其激发、品德的形成决定教学目标、了解学习准备、选择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教师心理与良好的教师行为等内容。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三部分教材与参考书使用教材:《学校教育心理学》主编路海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教育心理学》姚梅林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教与学的策略》张大均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美)Robert J.Sternberg 张厚粲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七版)(美)罗伯特·斯莱文姚梅林等译《现代心理学》张春兴著上海人民出版社编写者:卢红 2004年10月。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总学时:54学时6.总学分:3学分7.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修改稿)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学分:4分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第二节学习与脑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第三节学习的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第四章学习理论及其流派 (10学时) 第一节学习的联结理论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第二节学习的认知理论一、格式塔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符号学习论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第三节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必备项)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它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三年级学生。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课例录像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1。
课程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2。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3。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小学教育专业等。
4。
课程地位: 专业主干课程5。
总学时:54学时6。
总学分:3学分7。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测量二、课程目标(必备项)1.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通过学习理论的学习,探讨学习的实质、过程、条件因素以及动力等学习基本问题,为师范生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这两个与教学技能关系密切的问题,通过教学心理的探讨,以求提高师范生的实际教学能力,促进他们贯彻实施和灵活运用学习原理和培养教学策略。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必备项)(一)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主要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3。
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研究趋势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建立对教育心理学整体框架的认识。
课前学习要求:阅读教材与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献重点、难点:1.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结构。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3.教育心理学的简要发展历程和一般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般程序和主要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研究哪些主题?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教育心理学的可分为哪几个阶段?4.教育心理学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5.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的一般研究程序及所用研究方法.(二)第二章主要内容:1.认知发展与教育2.社会性发展与教育3.多元智能与教育4.不同学习风格与教育5.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要求:主动联系教育实际,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进行案例分析,设计促进发展的教育方案。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育心理学》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03231002(二)课程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三)开课对象:师范心理专业(四)课程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属于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研究学校教育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
它的前导课程是教育学、心理学。
(五)教学目的通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为其学好学习心理学和从事教育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德育心理、学习心理、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培养、教学设计、学生的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教学交往与课堂互动、教师心理等几个部分。
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达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
习题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予以重视。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学分(八)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德育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外主要的德育心理理论,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等概念,形成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能力。
1、掌握外国主要德育心理的研究成果。
2、掌握品德、品德态度的概念。
3、理解品德与品德态度之间的关系。
4、掌握学生过错行为的原因和纠正。
教学时数:6 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德育心理概述一、国传统的德育心理思想二、国外德育心理研究三、国内的研究第二节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一、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二、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三、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考核要求:1、德育心理概述1.1 皮亚洲杰儿童道德发展的阶段论(识记)1.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识记)2、品德及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2.1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概念(识记)2.2 品德与品德态度的关系(领会)2.3 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领会)2.4 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和纠正(应用)第二章学习心理教学要点: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有关学习思想,掌握学习动机、知识掌握、技能的形成的基本理论,形成运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学习中问题的能力。
2024版《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目录•课程概述与目标•认知发展与教育•情感、动机与意志品质培养•学习过程与策略•智力、创造力与特殊才能培养•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01课程概述与目标教育心理学定义及研究领域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与心理发展之间关系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发展、情感与动机、个体差异、特殊教育需求、评估与测量、教师心理学等。
课程目标与要求知识目标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具备初步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习观和学生观。
参考书目《教育心理学导论》(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学习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教育心理学》(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年份:XXXX )。
教材及参考书目02认知发展与教育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认知发展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智力等方面种种功能的发展变化。
认知发展的研究包括发展的阶段、过程、条件、机制、个体差异等各个方面。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皮亚杰认为,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这些结构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强调了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我调节作用。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学习、教学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语言和文化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教学对象为上述专业的本科二年级学生,总学时要求为:3课时/周*20周=60课时。
该课程的活动主要由课堂讲演、课堂讨论、教例录象分析、课堂观摩以及探究学习等五部分构成。
一、教学目的与目标1.总体教学目标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并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
2.具体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框架结构、内容体系、发展历史与趋势、教育心理学的定量与质性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对于教学与课程改革的作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探究态度和技能、开放的思维方式。
2)使学生了解学习的联结、认知、人本、建构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把握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并能运用有关学习理论分析和解释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3)使学生掌握动机激发、知识建构、问题解决、学习策略培养、技能形成和规范获得的基本学习规律,并能运用有关学习规律自觉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4)使学生了解教学设计、教学测评、课堂管理和教师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并能明确这些策略与方法的学习理论与学习规律基础,并能初步设计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方案,提高教学的科学性。
二、教学要求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是一门应用学科。
因此,它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并对教育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了解。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较为扎实的普通心理、生理心理、发展心理和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较熟练地掌握基本的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并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
三、大纲依据1.依据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本科生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学分:4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等相关课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本科专业的专业核心课。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促使教师了解自己、了解学生、了解课堂,形成自己对学习、教学的看法,并升华出相应的教学设计技术。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研究方法,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应当结合专业特点,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努力克服死记硬背个别名词概念和条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上应贯彻少而精、启发式和形象化等原则,通过幻灯、录像等各种途径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授课教师除应吃透教材内容外,还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材料,注意本学科的发展,随时修改教材中已过时的内容,并适当介绍一些重要的新进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4学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任务与作用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初创时期二、发展时期三、成熟时期四、完善时期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步骤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6学时)第一节心理发的实质及其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二、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二、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三节语言获得和发展的理论与教育
一、强化说二、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理论三、皮亚杰的语言发展理论
第四节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二、爱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一般概述(6学时)第一节学习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一、什么是学习二、学习的一般过程三、学习的意义与作用四、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学习与脑
一、影响脑发展和机能的因素二、脑的结构与学习
三、学习、行为问题与脑四、脑科学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第三节学习的分类
一、加涅的学习分类二、布卢姆的学习分类三、奥苏贝尔的分类
第四章学习理论及其流派(10学时)第一节学习的联结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和华生的行为主义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第二节学习的认知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符号学习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四、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第三节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第四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二、罗杰斯的学习观
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新的建构主义哲学思潮
一、建构主义的不同倾向二、不同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分歧三、建构主义学习观是共同点第五章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情境因素(6学时)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
一、动机与学习动机二、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
三、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四、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二节学习动机理论
一、强化论二、需要层次论三、自我效能能四、成就动机论五、归因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二、外部条件
第四节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
一、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两个模型二、激发与维持学习动机的策略
第六章认知结构与迁移(3学时)第一节迁移的概述
一、迁移的定义二、迁移的分类三、迁移在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二节有关迁移的理论和研究
一、早期的迁移理论二、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研究三、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
第三节当代三种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教学含义二、产生式迁移及其教学含义三、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第四节影响迁移的因素
一、个人因素二、客观因素
第五节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
第七章知识的性质、分类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3学时) 第一节知识的性质
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二、陈述性知识的性质
第二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一、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结果二、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三、命题知识的同化过程和条件
第三节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一、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二、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第八章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学习策略 (3学时) 第一节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一、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二、技能的心理实质三、技能与程序性知识分类
第二节智慧技能的习得过程与条件
一、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二、三种基本智慧技能的习得与条件
第三节学习策略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一、学习策略概述二、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三、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第九章解决问题:三类知识的综合运用 (3学时) 第一节解决问题的研究综述
一、问题与问题解决的科学定义二、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不同类型的知识在学科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
一、奥苏贝尔问题解决模型中的知识类型二、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差异
第三节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本质二、创造性的评估
三、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4学时)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
一、态度的性质二、品德的性质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几种理论
一、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二、认知失调论
第三节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一、社会学习理论简介二、导致态度与品德形成与改变的两类学习
三、观察学习的效应四、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第十一章教师心理(2学时)第一节教师的角色
一、设计者二、指导者和信息源三、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四、伙伴
五、反思者和研究者
第二节教师的专业品质
一、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二、情感投入三、教师对教学与学习的基本理解
四、教师的教学能力五、教师的交互沟通能力六、教师的个性特征
第三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
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二、学生对教师的影响三、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教师的评定
一、教师评定的角度二、评定的方式
第五节教师的成长与培养
一、观摩与分析二、微型教学三、教学决策训练
四、教师通过反思来提高教学能力五、教师参与研究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应用心理学本科专业。
教学总时数原来为64学时,修订后改为48学时,所以这个学期在课时减少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
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
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教育概论、普通心理学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二学年下学期。
五、教学参考书
1、《教育心理学》,皮连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学》吴庆麟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4、《学与教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教育心理学》张春兴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6、《教育心理学》(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主编,龚浩然、刘华山等译,浙江教育出版
社
7、《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8、《发展心理学》林崇德人民教育出版社
9、《认知心理学研究》李维浙江人民出版社
10、《教育概论》叶澜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11、《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点》,[美] D.P.奥苏伯尔等著,佘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
版社,1994。
12、《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心理学原理》,冯忠良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