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模型(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e7bcb90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2.png)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1.西方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失业的?失业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原因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主要有:(1)古典经济学失业理论以“萨伊定律”为核心,认为供给能够创造需求,不会出现生产过剩,且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是理性的,都会尽力扩大生产、销售,这样社会的生产、销售就能达到最高水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2)凯恩斯提出了“非自愿失业”理论,认为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构成的,它是决定社会总就业量的关键性因素。
当“有效需求”不足时充分就业就无法实现。
凯恩斯提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性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使得经济中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从而导致非自愿失业。
(3)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为前提,通过论证工资和价格黏性进而解释非自愿失业存在的原因,认为工资在短期内具有黏性,失业率并不会随劳动需求的变动做出充分调整。
对存在工资黏性的解释主要有劳动工资合同论、隐含合同论、“局内人-局外人”理论和效率工资理论。
(4)现代货币主义的失业理论可以简单归结为“自然失业率”假说,其否认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如果政府用增加货币量来刺激就业,而雇员没有预见到实际收入下降时,就愿意增加劳动供给。
但从长期看,不仅失业没有减少反而物价会持续上涨。
失业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一是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物质和精神的负面影响;二是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带来产出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经济的信心从而加重整个经济的不景气,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
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如何解释工资黏性的?【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对于工资黏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解释:(1)劳动工资合同论。
在一些行业中,由于工会的力量,往往可能签订较有利于雇员的工资合同。
这些合同通常附加工资随生活费上涨而增加,而当经济衰退时工资率并不随之削减的条款。
(2)隐含合同论。
西方经济学书后习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书后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92b6cf8a417866fb84a8e96.png)
导论1.如何界定西方经济学? 试述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界定。
(1)时间上,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理论;(2)地位:流行于西方国家学术界并影响着政府经济政策的理论;(3)立场上: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立的;(4)内容上: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5)理论来源:新古典经济学为主的微观经济学,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并立的宏观经济学;(6)方法上:主要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方法根据理性与自利假设展开演绎分析。
研究对象。
(1)研究由稀缺性所引起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
(2)具体问题有:微观层面的市场运行、价格决定和调节、资源配置问题,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宏观层面的收入与就业决定理论,也就是资源利用理论,包括:经济波动与增长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等。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根本研究方法:从方法论个人主义出发对个体行为展开研究,假设个体行为是理性的和自利的,通过研究最优化或均衡实现的条件和特征来对现实进行解释,对未来进行预测。
(2)具体研究技术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建立模型;利用数学工具。
(3)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而选择不同的技术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2.西方经济学是如何产生、发展和演变的?(1)西方经济学经历了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和当代西方经济学四个大的阶段;(2)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发展有关;(3)西方经济学的演变也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发展有关。
3. 为什么和如何了解和研究西方经济学?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1)西方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西方经济学中的有用成分有助于我们理解、解释和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西方经济学在分析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凯恩斯模型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凯恩斯模型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f5e5e1581b6bd97e19ea02.png)
凯恩斯模型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凯恩斯模型(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第十章凯恩斯模型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
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S=8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
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习题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cee62da69b6648d7c1c746fd.png)
西方经济学》下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对于GDP 的理解,以下几点要(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 —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 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⑷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
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 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 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
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丫表示GDP,贝卩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丫二C+I+G+NX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 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
GDP高低或人均GDP 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十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 收入—支出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016994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b.png)
第十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一、单选题1.在三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 )。
A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再加上政府购B 实际消费加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 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 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答案:A2.第十章主要介绍的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即凯恩斯主义的均衡国民收入原理)是( )。
A 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 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 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答案:B3.当总需求比产出更大时,有未计划到的( )。
A 存货积累B 存货减少C 储蓄D 消费答案:B4.当我们说投资和政府支出是自发性的时,意味着它们是( )。
A 外生变量B 内生变量C 自动稳定器D 以上均不是答案:A二、多选题1.投资的增加意味着( )。
A 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B 居民的收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C 储蓄的增加D 利率水平的提高E 国民收入的提高答案:ABE2.关于平均消费倾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B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为正数C 收入很低时,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1D 随着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费倾向的数值也不断增加E 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边际消费倾答案:ABC3.以凯恩斯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的市场包括( )。
A 投资品市场B 货币市场C 劳动市场D 产品市场E 国际市场答案:BCDE三、判断题1.自发性支出的增加对均衡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X)2.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会减少GDP。
((X))3.增加收入税会增加GDP。
(√)4.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增加边际消费倾向。
(√)。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a6cef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8c.png)
西方经济学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习题)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一、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利率效应潜在产量二、选择题1、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使()A.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B.减少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左移C.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LM曲线右移2、当()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更平缓B.支出乘数较小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大3、松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搭配能使总需求曲线()A. 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 不变D.难以确定4、扩张性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时()A.同一价格水平对应的总需求增加B.同一总需求水平对应的价格水平下降C.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提高,总需求减少5、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的原因是()A 工资提高B 需求C 技术进步 D价格提高6、在水平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产出增加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7、在垂直状的总供给曲线,决定价格的主导力量是()A 供给B 需求C 产出D 以上均正确8、总需求曲线是表明(A)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
()A、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B、商品市场与劳动市场;C、货币市场与劳动市场;D、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
9、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A、政府支出的减少;B、货币供给量的增加;C、私人投资减少;D、消费支出的减少。
10、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B)。
A、向左平行移动;B、向右平行移动;C、不变;D、向右旋转。
11、当价格水平不变,总供给可以增加的总供给曲线是:()。
A、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B、短期总供给曲线;C、长期总供给曲线;D、古典主义总供给曲线。
12、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A、经济中已经实现了充分就业;B、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D、总供给增加,价格不会有变化。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凯恩斯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a2b968871eb91a37f0115ce3.png)
家是合理的,可以促进资本循环,促进经
济发展。
3、还有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边际消费
倾向递减体现出经济制度的稳定性功
能。
经济衰退时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大的比例用于消费。
经济繁荣时人们收入水平较高,在增加的收入中
将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
这样,该规律在衰退时有利于扩大总需求,在繁
企业没有出售出去的产品,作为企业不想持有
的存货。
If y>AD,IU>0,y↓
If y<AD,IU<0,y↑
In Conclusion
• 总需求,即计划的总需求,决定了
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 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意愿存
货投资为0.
• 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
节来实现的.
2、总需求变动时的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定时期内产生的无法售出的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
IU=实际产出(收入)- 支出
变动的AE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二部门)
包含两个层次:
1、AE如何变动的?
2、变动的AE如何决定NI?
一、总支出AE是如何变动的?
(凯恩斯消费理论和非凯恩斯消费理论)
AE=C+I+G+NX
我们首先分析消费如何决定。
一、消费和储蓄(Consumption and
(总支出)
总需求
E
收=支
供=求
AE=c(y)+i
c=c(y)
y*
总供给(总收入)y
3、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I=S):
计划的投资等于储蓄
S、i
s=-α+(1-β)y
E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ec4087ddccda38366bafb2.png)
西方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总10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十二1.简释下列概念:均衡产出或收入答: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此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包括全体家庭和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或者说计划或意愿的投资正好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消费函数答:指关于消费和收入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其图形表示即消费曲线。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答: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答: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乘数答: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直接税答:是对财产和收入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就是负税人,无法转嫁税收负担。
间接税答:是对商品和劳务征税,其特点是纳税人并不是负税人,税收负担转嫁的方式包括向前转嫁和向后转嫁。
政府购买答: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政府转移支付答:是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它是一种货币性支出,政府在付出这些货币时并无相应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发生,因而是一种不以取得本年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
政府支出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转移支付乘数答: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答: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它测度着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所需要增加的总支出量。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9b3b2d1eb91a37f0115c1f.png)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三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
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1) 国民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3) 国民生产总值(4) 个人收入(5) 个人可支配收入(6) 个人储蓄单位:亿美元资本消耗补偿雇员酬金企业利息支付间接税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红利社会保险税个人所得税消费者支付的利息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个人消费支出356.41866.6264.9266.334.1164.8120.866.4253.9402.164.4105.1374.51991.9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总投资净投资消费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4800800300300096030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2)净出口(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4) 个人可支配收入(5)个人储蓄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4800-(800-300)=4300(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4800-(3000+800+960)=40(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960+30=990(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4300-990=3310(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2) 政府支出(3) 投资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2)因为:I+G+(X-M)=S+T所以:I=S+(T-G)-(X-M)=300-200-(-100)=200(3)政府支出G=1100第十四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然为零?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不一定为0,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则应该为0。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十二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35910ef12d2af90242e6ce.png)
第十二章通货膨胀和失业一、思考题1.怎样从需求、供给和结构角度分析通货膨胀?2.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3.简述西方学者对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
4.简述西方学者对失业种类与原因的论述。
5.简述新凯恩斯主义对工资粘性的论述。
6.试述停滞膨胀的原因与对策。
7.谈谈对西方学者关于通货膨胀和失业论述的看法,结合我国改革实践有哪些可参考与借鉴?二、计算题1.某国1999年的CPI为166.6%,2000年的CPI为172.2%,计算2000年的通货膨胀率。
2.有一国家,1992年GDP是63000亿美元,失业率是7.4%,自然失业率是6.0%,假如奥肯指数为2,求1992年潜在GDP与由于失业经济损失各是多少?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从需求的角度看,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大大超过总供给,由于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就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也称需求型通货膨胀。
关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凯恩斯有效需求原理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实际因素;二是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论述,强调影响社会总需求的货币因素。
从供给角度看,社会供给方面商品与劳务成本的提高,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称供给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也称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其理论基础是生产费用论,根据构成生产成本总额的各部分在引起一般物价水平上涨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有两种情况:一是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工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致使生产成本提高,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进一步发展为“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式通货膨胀”;二是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指垄断商品市场的大企业为追求更多利润,利用超过生产成本提高幅度的办法,来提高商品价格,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在开放经济中,从进出口的变化,影响国内生产成本的不同,引起国内一般物价水平上涨,可分为进口性通货膨胀和出口性通货膨胀。
所谓进口性通货膨胀是指进口产品价格上升,引起使用进口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国内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8c4361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1a.png)
(完整版)西⽅经济学第⼆版课后题答案1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篇概论⼀、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少有以下⼏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由放任的新⾃由主义与主张国家⼲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国的经济运⾏,只是研究⽅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法⽽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我这个⼈,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都是个体。
4. “经济⼈”都是利⼰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助⼈为乐,舍⼰救⼈?[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个⽅⾯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是对⼈性的⼀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
具体⼈多种多样,不⼀定都是利⼰的,但撇开⾮本质属性,“经济⼈”假定抽象⼈的本质属性是利⼰的。
(2)“经济⼈”追求的不仅仅是个⼈的利益,也包括个⼈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为我,我为⼈⼈”,对某些⼈来说,助⼈为乐,舍⼰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也可以利⼰。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324d0690c69ec3d5bb7596.png)
随堂练习西方经济学第一章导言一.填空题:1 .生产可能线又称(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它是一条表明在(资源)即定的条件下,社会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组合的曲线。
2 .选择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样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3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制度),一种是(计划经济制度)。
4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
5.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有(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国民经济),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7.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8.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经济学要与规范经济学的重要区别之一。
9.实证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
10.经济学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和(宏观);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1.一个完整的经济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12.理论的表述方式有(叙述法)、(列表法)、(图形法)、(模型法)。
二、选择题:1 .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 、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 、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 、即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2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B )A 、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由于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B 、相对于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 、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资源的绝对书数量很少3 .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B )A 、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B 、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C 、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4 .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C )A 、互相对立的B 、没有任何联系的C 、相互补充的5 .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 A )A 、资源配置B 、资源利用C 、单个经济单位如何实现最大化6.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B)A、市场出清B、市场失灵C、完全理性7.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B)A、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B、国民收入决定理论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8.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A)A、研究方法的不同B、研究对象的不同C、研究范围的不同9.在研究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时,内生变量是:( C)A政府政策的变动B人口的变动C收入的变化10.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系时,外生变量是:(B)A、利率的变动B、产量的变动C、政府政策的变动三.判断正误题:1 .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51e51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df.png)
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1、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哪些基本命题?(P7)答:(1)“萨伊定率":这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
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总是能够自己创造需求”的原理和教条。
该原理和教条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的需求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或者说,社会总供给总是等于社会总需求,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胜)的经济危机。
(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就是充分竞争可以自动达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条.(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
他可以引导人们自动的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了货币市场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他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也决定了劳动市场也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5)货币对于实体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
货币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是实际就业量和产量。
这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
这种观点就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二分法”观点。
(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供给除外)采取自已偶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只要市场机制可以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下。
在这中情况下,经济中的任何经济波动和失衡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2、所谓“凯恩斯革命"是什么含义?其主要变革何在?(含义在P4)答:“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姚建文西方经济学 宏观:第四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e484884254b35effd346c.png)
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资本投资投资函数资本边际效率存款创造乘数凯恩斯交叉图IS曲线LM曲线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凯恩斯陷阱2.什么是IS-LM模型?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向?5.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均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6.作图说明收入和利率组合位于IS曲线左下方时产品市场的供求状况。
7.试用图形说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与IS-LM模型的异同?8.作图推导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并说明IS曲线的性质。
9.作图推导LM曲线,并说明LM曲线的性质。
10.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是3%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清单,每个项目都需花费100万美元,这些项目在回收期长短和回收数量上不同,第一个项目将在两年内回收120万美元;第二个醒目将在三年内回收125万美元;第三个项目将在四年内回收130万美元。
哪个项目值得投资?如果利率是5%,答案有变化吗?(假定价格稳定)11.假定每年通胀率是4%,上题中回收的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这些项目仍然值12得投资吗?12.若货币交易需求为Y .20L 1=,货币投机需求为r 5002000L 2-=。
(1)写出货币需求函数。
(2)当收入为10000,货币供给为2500时,均衡利率是多少?(注: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13.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O.8Y ,投资I=150-6r ,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 (单位都是亿美元)。
(1)求IS 和LM 曲线;(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14.假定:(1)消费函数0.8Y,+50=C 投资函数为;(2)消费函数为,0.8Y +50=C 投资函数;(3)消费函数,0.75Y +50=C 投资函数为10r -100=I (价格水平不变)。
(a )求(1)(2)(3)IS 曲线;(b )比较(1)(2)说明投资对利率更为敏感时,IS 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c )比较(2)(3)说明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 曲线斜率将发生什么变化。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cb7b19f18583d048645901.png)
选择题1. 一般认为,农产品的蛛网的形状是()A. 收敛型B. 发散型C. 封闭型D. 圆圈型2.关于均衡价格的正确说法是()A. 均衡价格是需求等于供给时的价格B. 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的价格C. 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交点上的价格D. 供给价格等于需求价格时的价格3.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均衡点的连线,称为()A. 需求曲线B. 价格——消费曲线C. 恩格尔曲线D. 收入——消费曲线4.所有产品的收入弹性()A. 都是负值B. 都是正值C. 绝对值总大于1D. 不一定5.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A. 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B. 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C. 需求量的减少D. 价格下降6.需求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右下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左上方7.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A. 都是由于一种原因引起的B. 需求的变动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而需求量的变动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C. 需求量的变动是由一种因素引起的,需求变动是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因素引起的D. 是一回事8.如果消费者消费15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0个效用单位,消费16个面包获得的总效用是106个效用单位,则第16个面包的边际效用是()A. 108个B. 100个C. 106个D. 6个9.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A. 消费X获得的总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总效用B. 消费X获得的边际效用等于消费Y获得的边际效用C.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D. 曲线上任两点对应的消费品组合所能带来的总效用相等10.根据基尼系数的大小,比较下列三个国家中哪一个国家的分配最为平均()A. 甲国的基尼系数为0.1B. 乙国的基尼系数为0.15C. 丙国的基尼系数为0.2D. 丁国的基尼系数为0.181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B. 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C. 为生产同等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D. 不管投入各种要素量如何,产量总是相等的12.消费者预期某种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的需求会()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难以确定13.需求完全无弹性可以用()A. 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表示B.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C. 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线表示D. 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表示14.反映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称作()A. 总成本曲线B. 生产函数C. 生产可能性曲线D. 成本函数15.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A. 越直B. 越弯曲C. 越小D. 越长16.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A. 0B. 负值C. 非弹性D. 弹性大小不一定17.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 洛伦兹曲线B. 菲利普斯曲线C. 契约线D. 工资曲线18.假定A为自变量,B为因变量,弹性的数学表达式为()A. E=(ΔB/ΔA)·(A/B)B. E=(ΔA/ΔB)·(B/A)C. E=(ΔB/B)·(ΔA/A)D. E=(B/ΔB)·(A/ΔA)19.供给曲线是一条倾斜的曲线,其倾斜的方向为()A. 右下方B. 右上方C. 左下方D. 左上方20.鸡蛋的供给量增加是指供给量由于()A. 鸡蛋的需求量增加而引起的增加B. 人们对鸡蛋偏好的增加C. 鸡蛋的价格提高而引起的增加D. 由于收入的增加而引起的增加1B2D3D4B5A6A7B8D9D10A11B12C13C14B15B16A17A18A19B20C理解重要的知识点:考填空(以下划线为主)、单选、判断1、稀缺性是指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资源有限性。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答案解析
![西方经济学习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db5aacbe23482fb4da4cfc.png)
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
在考察一个民族(包括人力和非人力的)全部财富时,下列哪项不应包括进来[]A。
国家公路B。
海洋中的鱼C。
某一公司股票的所有权D。
一个大的发电机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2。
当在某一时期,产出没能全部消费时,国民财富将[ ]A.增加B.保持不变C.减少D.增加或减少E.以上说法均不准确3.在国民收入体系中,测度一定时期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量的是[ ]A.国民收入B。
国内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净值D。
可支配收入总和E。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4.下列哪一项不是要素收入[ ]A.业主收入B.雇员报酬C.公司转移支付D。
股息E.个人租金收入5。
下列哪一项不是公司间接税[ ]A。
销售税B.公司利润税C。
货物税D.公司财产税E。
以上各项都不是6.为从国民收入中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 ]A.社会保障金B.公债利息C.公司利润税D。
公司未分配利润E。
以上各项都不是7。
下列哪一项不是转移支付[]A.退伍军人津贴B。
失业救济金C。
贫困家庭补贴D.退休人员的退休金E.以上答案都不对8.1955年的GDP以当年价计算为3980亿元,1965年的GDP以当年价计算为6760亿元,相当的价格指数1955年为91,1965年为111,那么,1955年与1965年的GDP实际值[ ] A。
保持不变B.增长约40%C。
增长约70%D.增长约90%E。
增长约20%9。
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
国内生产净值B.个人收入C.个人可支配收入D。
国民收入E。
国内生产总值10。
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B。
购买40股股票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D.购买政府债券E。
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11.已知:消费额=6亿,投资额=1亿,间接税=1亿,政府用于商品和劳务的支出额=1.5亿,出口额=2亿,进口额=1。
8亿[ ]A。
NDP=8。
7亿B.GDP=7.7亿C。
GDP=8.7亿D.NDP=5亿E。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答案---11章-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043ddc41aaea998fcd220e41.png)
第十一章课后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投资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所有投资,即净投资加重置投资。
一般所说的投资指的是总投资。
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
重置投资是指用来补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即折旧,它是保证再生产所必需的条件。
净投资是指使资本总量发生变化的投资,即意味着原有资本存量的改变。
2.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得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算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
3.自发投资指的是利率为零时将会有的投资量,自发投资与利率无关。
自发投资受到货币供给量、市场容量、社会资源状况和产出水平等各方面的限制。
引致投资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有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4. IS曲线(IS Curve)表示的是投资等于储蓄(I = S)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或者说,IS曲线上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都会使产品市场均衡。
5.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某一时点上愿意并且能够以货币形式持有的资产数量。
对货币的需求,也被称为“流动性偏好”,指人们愿意牺牲利息等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交易需求是指由人们的交易动机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交易动机指人们持有货币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预防需求是指人们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量。
投机需求人们为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有利时机而持有货币,一般投机需求与利率反相关。
6. 凯恩斯指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降低了,也就是说证券的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跌,因而会将持有的所有证券换成货币,更不会去购买证券。
这种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在手中的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称“凯恩斯陷阱”。
7.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各种组合。
2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答案2011-09-29
![2简单的凯恩斯模型习题答案2011-09-29](https://img.taocdn.com/s3/m/a9817064caaedd3383c4d30b.png)
习题答案与分析一、名词解释5、有效需求凯恩斯把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的交点出的需求量称为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经济学中通常把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看作有效需求。
6、消费函数在决定人们消费的众多因素中,假定除收入外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人们的消费支出是其收入的函数,消费随收入变化而变化,记作:C=С(Y)7、消费倾向又称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人们的消费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消费倾向收入每增加每一单位,消费的增加量。
边际消费倾向数值为消费函数的斜率,通常记作MPC。
9、储蓄函数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中,假定其他影响储蓄的因素不发生变化,储蓄被视为是收入的函数,这就是储蓄函数。
10、平均储蓄倾向储蓄金额占收入的比重。
11、边际储蓄倾向收入每增加一单位,储蓄的增加量。
边际储蓄倾向表示为储蓄函数的斜率。
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又称为边际消费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提出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在凯恩斯看来,无论是从人的本质看还是根据日常观察到的通常的具体事实看,当人们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将增加消费,消费的增量小于收入的增量。
正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的作用,随着人们收入增加,储蓄的份额将加大,如果没有投资吸纳储蓄,则会出现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并存的有效需求不足。
13、凯恩斯定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与萨伊定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增长并实现充分就业,使供给(生产)增加。
简而言之就是需求可以自发地创造供给。
这被凯恩斯主义者称为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定律为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投资指增加实际资本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增加新的建筑物、耐用设备以及增加或减少存货等。
15、重置投资指用来补偿消耗掉的资本的投资,通常是以折旧的方式进行。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https://img.taocdn.com/s3/m/910efc0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49.png)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第十三章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解答: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一般不为零,而非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零.我们先看图1----45:AD45EIU>0IU<0iOyoy假设消费者函数C=a+byd,税收函数T=To+ty,AD=c+i+g=[a+i+ g+b(trC1=WL某YLWLcNL1;C2=某YLc;(gNL2ypydytptp2yy1000750250)–To)]+b(1-t)y,如图1----45所示.在图中,B线为没有计划投资i时的需要线,B[agb(trTo)]b(1t)yAD线和B线的纵向距离为i..图中的45线表示了收入恒等式.45线与B线之差称为实际投资,从图中显然可以看出,只有在E点实际投资等于计划投资,这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而计划存货投资是计划投资部分的一部分,一般不为零.除E点以外,实际投资和计划投资不等,村在非计划存货投资IU,如图所示;而在E点,产出等于需求,非计划存货投资为零。
2、解答:消费倾向就是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有称消费函数.消费支出和收入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考察,意识考察消费指出变动量和收入变动量关(MPCcc或MPC)yy,二是考察一定收入水平上消系,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c(APC)y。
边际消费倾向总费指出量和该收入量的关系,这就是平均消费倾向大于零而小于1.因为一般说来,消费者加收入后,既不会分文消费不增加(MPCcc0)(MPC1)yy,也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于增加消费,一般情yc况是一部分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用于增加储蓄,即,因此ccc1101yyy,只要y不等于1或0,就有y,所以y。
可是,平均消费倾向就不一定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是零时,也必须消费,哪怕借钱也要消费,这时,平均消费倾向就会大于1.例如,在图1----46中,当收入低于yo时,平均消费倾向就大于1.从图可见,当收入低于yo时,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相连的连线与横轴所形成的夹角总大于45,因c1而这时y。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凯恩斯模型一、思考题1.凯恩斯怎样批判了新古典经济学?2.说明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本内容。
3.简要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与消费函数理论的发展。
4.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5.简单凯恩斯模型中均衡收入是怎样被决定的?6.什么是乘数理论和加速原理?7.什么是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推导?8.IS—LM模型怎样说明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同时决定?如出现不均衡说明调整与达到均衡的过程。
9.IS曲线和LM曲线的移动如何影响均衡收入与利息率?10.简述开放的IS—LM模型及怎样同时达到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
11.对IS—LM模型的分析与借鉴。
二、计算题1.假定货币供给量为M,价格水平为P,货币需求L=ay-br,(1)求出LM 曲线的表达式;(2)试从表达式分析影响LM曲线斜率的因素。
2.假设一个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是C1=1000+0.8Y,I=500。
求出(1)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若实际为8500,非自愿存货如何变动?(3)若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4)若消费函数变成C2=1000+0.9Y,投资仍为500,收入、储蓄是多少?投资增加500,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3.假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四部门为:C=100+0.9(1-t)Y,I=200-500r,NX=100-0.12Y-500r,G=200,t=0.2,L=0.8Y-2000r,M S=800。
试求(1)IS曲线;(2)LM曲线;(3)双重均衡时r与Y;(4)双重均衡时,C、I和NX。
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通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认为传统理论不符合事实,只适用于特殊情况,只有他的宏观经济理论才是普遍适用的“一般理论”,强调《通论》中的“通”字。
凯恩斯指出:“如果正统经济学有错误的话,其病不会在其上层建筑,而在其前提之不够明白,不够普遍。
”凯恩斯批判了传统理论:首先,指出真实工资不等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负效用,因为在货币工资没有变动,真实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时,工人仍然愿意受雇而不退出劳动市场,这说明真实工资大于现行就业量的边际效用。
其次,传统理论认为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失业只有两种: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
摩擦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暂时或局部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导致的失业;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而导致的失业。
凯恩斯指出这与实际不符,新提出了另一种失业——不自愿失业,这种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仍然找不到就业机会而出现的失业。
这种失业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只要消除了不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这是凯恩斯充分就业概念的特殊含义。
最后,凯恩斯否定了萨伊定律,认为这是把物物交换的规则,或者把支配鲁宾逊经济的规则简单地搬用到现代经济生活。
按萨伊定律,传统的利息理论认为:储蓄代表货币资本供给,投资代表货币资本需求,由于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使储蓄永远等于投资。
凯恩斯否定这种观点,认为储蓄与投资是不同人分别作出的不同决策,不能简单地自动地联在一起,更不可能永远相等,所以萨伊定律不能成立。
因此,凯恩斯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就可能由于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总需求不足而出现不自愿失业,实现的均衡也不可能是充分就业的均衡,经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资本主义经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经济危机和失业。
2.答: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理论,他认为,失业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一般情况下,由于投资不足以弥补收入与消费的缺口,总需求决定的就业水平就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整个经济也就处于低于充分就业的状态。
凯恩斯就业理论要点可概括为如下定理:(1)总收入决定于总就业量。
(2)按照消费倾向,消费支出量决定于收入水准,从而决定于总就业量(根据上述第一条定理)。
(3)总就业量决定于有效需求(D),有效需求是由消费支出(D1)和投资支出(D2)两部分构成的(D=D1+D2)。
(4)在均衡时,总需求(D)等于总供给(Z)。
因此,总供给超过消费有效需求部分等于投资有效需求(D2=Z-D1)。
(5)在均衡时,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总需求决定于消费倾向与投资量。
因此,就业量决定于总供给函数、消费倾向和投资量。
(6)总供给函数主要决定于供给的物质条件,它与消费倾向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就业波动主要与投资量有关。
(7)投资量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
(8)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与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
(9)利率决定于货币数量和流动偏好状态。
3.答:有很多因素都影响消费,如收入、价格、利率、资产、制度、风俗等,凯恩斯假定收入是决定消费支出的唯一因素。
消费函数是指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假定在影响消费的各种因素中,收入是唯一的决定因。
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在坐标图上,消费函数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消费曲线的斜率恒定不变。
凯恩斯的这种消费函数理论是研究消费者的消费按其收入的绝对水平变化的一种假说,称为绝对收入假说,其特点是APC>0,1>MPC>0,且APC>MPC。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了长期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在长期中不是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库兹涅茨的长期消费函数特点是:长期消费曲线为出自原点的直线,没有收入就没有消费;消费与收入保持固定比例K,即斜率不变;在纵坐标上截距为零,表示收入为零时,消费也为零;由于K为固定比例,因而MPC=APC。
库兹涅茨认为,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中,消费倾向也会发生变动。
一般地说,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高于繁荣时的平均消费倾向且低于危机时的平均消费倾向。
美国经济学家斯密西斯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为绝对消费函数。
认为长期消费函数是实际上发生的消费和收入的实现值。
由于短期消费曲线随时间向上移动,因而不能用一条短期消费曲线连接起来,只能用长期消费曲线连接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的短期消费函数,也称“相对收入假说”,消费决定于相对收入水平。
存在着一种消费的“示范效应”的情况下,随着收入的增加,边际消费倾向可能不是递减的,平均消费倾向是稳定的。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消费函数称为持久收入假说。
家庭或个人的收入和消费都包含两部分。
收入分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消费分为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
即Y=Yp+Yt ,C=Cp+Ct (下标p 表示持久,t 表示暂时)。
持久消费与持久收入具有固定比例。
即Cp=KYp 。
K 不依赖于持久收入的绝对水平,而取决于利息率等非收入因素。
在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持久消费与暂时消费、暂时消费与暂时收入之间不存在联系。
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用生命周期来论述的消费函数,称为生命周期假说。
他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所获得的收入和财产。
人们总是想把一生的全部收入作最佳分配,以获得一生消费的最大满足。
他假设人们的储蓄主要是为了老年消费的需要。
强调了人们在储蓄与现期满意的消费之间必须权衡选择。
4.答: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部分所占比例,也就是消费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即MPC=Y C ∆∆或b=Y C∆∆。
一般情况下,消费增量总是小于收入增量而又不会等于收入增量,这样,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而小于1,即0<MPC <1,即人们收入的增加必然要带来消费的增加。
但是消费的增加总是小于收入的增加,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这是由人们的心理本性决定的。
按照这个规律,在人们不断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例会越来越小,相反不消费即储蓄部分会越来越多。
这就意味着在社会生产和收入不断增加时,人们消费支出的增加量总是小于生产和收入的增加量。
如果储蓄不能全部转化为投资,增加的产品会有一部分不能销售,而且不能销售部分会越来越多,这样,就必然引起产品库存积压,价格降低,生产规模削减,给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凯恩斯认为,资本边际效率会随着社会投资的不断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
这是凯恩斯理论体系中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之一。
为什么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一是从供给价格看,社会经济活动中投资越多,对资本设备的需求越多,资本设备的价格越高,为资本设备而付出的成本就越高。
如果其他不变,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必将下降;二是从预期收益看,随着投资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的未来供给会越来越多,带来销售困难或者降价,引起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降低。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有着特殊意义: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削弱了投资的吸引力和私人投资的信心,会引起对资本品的需求不足,即投资不足。
私人投资不足必须由国家承担起投资的责任,维持一定的有效需求,解决经济危机与失业,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很好发展。
同时,凯恩斯对经济危机的论述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大幅度下降,引起社会投资需求的急剧减少。
他认为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资本家保持较高的投资获利的乐观情绪,往往带来过度的投资;在盲目乐观情绪造成的投资过多的错误被觉察后,反而会出现悲观情绪,投资大量缩减,这样,导致出现经济危机以及积累起来的经济衰退。
由于人们信心和情绪慢慢恢复,经济也会走向恢复。
这就是心理危机论。
5.答:局限于商品市场的简单凯恩斯模型分为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三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
两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社会经济中假设只存在家庭和厂商两部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部门。
两部门凯恩斯模型有两个行为方程:Y =C+I ,Y =C+S 。
其中Y 表示总支出或总收入,C 、S 表示家庭预期的消费、储蓄,I 表示厂商预期的投资。
均衡国民收入是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时的收入,所以,决定两部门均衡收入的条件是:C+I =C+S ,消去C ,则I =S ,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收入就是均衡国民收入。
三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在两部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则构成三部门凯恩斯模型。
在存在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和政府部门情况下,模型中总支出与总收入公式可分别写成:Y =C+I+G 、Y =C+S+T 。
这时,总支出(Y)由消费(C)、投资(I)和政府支出(G)三部分构成,总收入(Y)由消费(C)、储蓄(S)和政府税收(T)三部分构成。
三部门凯恩斯模型的均衡收入是总支出和总收入相等时的总收入。
均衡条件是:C+I+G =C+S+T 。
两边消去C ,得I+G =S+T 。
其经济含义是,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等于储蓄和税收的总和。
移项可变为:I-S =T-G 。
它的经济含义是投资与储蓄之差额等于政府支出与税收之差额。
四部门简单凯恩斯模型:引入对外经济关系,增加一个世界市场或国外部门。
模型中总支出和总收入公式扩展为:Y =C+I+G+X ,Y =C+S+T+M 。
式中X 、M 分别表示出口与进口。
总支出Y 分成四部分: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出口(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