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版高数_物理类专用题目
四川大学大学物理学练习册上册习题答案
,m/s 6/(1):−==t x v ΔΔ解质点运动学(1)——答案一、选择题1.D2.B3.D4.D5.D 二、填空题 1. 23 m/s2. ()[]t t A t ωβωωωββsin 2cos e 22 +−−; ()ωπ/1221+n (n = 0, 1, 2,…) 3. 0.1 m/s 24. bt +0v ; 2402/)(b R bt ++v5. −g /2; ()g 3/322v 三、计算题1.2.3.(1)t A y tA x ωωsin cos 21==,消去t 得轨道方程为1222212=+A y A x (椭圆)(2)r j t A i t A dtvd j t A i t A dtrd 2221221sin cos a cos sin v ωωωωωωωωω−=−−==+−==a 与反向,故a 恒指向椭圆中心。
(3)当t=0时,x=A 1,y=0,质点位于ωπ2=t 时,2212sin,02cosA A y A x ====ππ。
质点位于图中的Q 点。
显然质点在椭圆形轨,910(2)2t t dx/dt v −==,/16(2)s v −=,1810t −=dt dv a /(3)=s2(2)m/26−=a vx 处的速度为解:设质点在dt dx dx dv dt dv a ⋅==dxdv v =x 263+=,)63(002dx x vdv v x∫∫+=)4(631/2x x v +=道上沿反时针方向运动。
在M 点,加速度a 的切向分量t a 如图所示。
可见在该点切向加速度t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反。
所以,质点在通过M 点速率减小。
4.5.所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解:先求质点的位置,s 2=t 225220×+×=s )(m)(60在大圆=dt ds v /=,1020t +=m/s40(2)=v 时s 2=t dt dv a t /=m/s10=R va n/2=。
四川大学《高等数学(理)》20春在线作业1_3.doc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蠕虫病毒的特征与防治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研究生课程论文(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蠕虫病毒的特征与防治摘要随着网络的发展,以网络传播的蠕虫病毒利用网络全球互联的优势和计算机系统及网络系统安全性上的漏洞,己经成为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一大的威胁。
采用网络传播的蠕虫病毒与传统的计算机病毒在很多方面都有许多不同的新特点。
本文对蠕虫病毒的特征和防御策略进行了研究,透彻分析了几个流行的蠕虫病毒的本质特征和传播手段,并提出了防治未知病毒以及变形病毒的解决方案与虚拟机相结合的基于攻击行为的着色判决PN机蠕虫检测方法。
关键词: 蠕虫,病毒特征,病毒防治1引言“蠕虫”这个生物学名词于1982年由Xerox PARC的John F. Shoeh等人最早引入计算机领域,并给出了计算机蠕虫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可以从一台计算机移动到另一台计算机”和“可以自我复制”。
最初,他们编写蠕虫的目的是做分布式计算的模型试验。
1988年Morris蠕虫爆发后,Eugene H. Spafford为了区分蠕虫和病毒,给出了蠕虫的技术角度的定义。
“计算机蠕虫可以独立运行,并能把自身的一个包含所有功能的版本传播到另外的计算机上。
”计算机蠕虫和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传染性和复制功能,这两个主要特性上的一致,导致二者之间是非常难区分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病毒采取了蠕虫技术来达到其在网络上迅速感染的目的。
因而,“蠕虫”本身只是“计算机病毒”利用的一种技术手段[1]。
2蠕虫病毒的特征及传播1、一般特征:(1)独立个体,单独运行;(2)大部分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3)传播方式多样;(4)造成网络拥塞,消耗系统资源;(5)制作技术与传统的病毒不同,与黑客技术相结合。
高等数学 第一册 四川大学第三版 物理类专业
f x f x , f x f x , 非奇非偶
8.证明 y ln x 1 x
2
为奇函数.
1 x 0 1 x 1 x 0 x 1或x 1 , x ,1 1, , 1 x 1 x 1 x f x ln ln 1 x ln 1 x ln 1 x ln 1 x ln f x , 1 x 1 x 奇函数 1 2x x 2 x 1 1 2x 2x 1 ⑻定义域 x R , x R , f x x 2 x f x , 2 1 1 2 1 2x 2x 1 2x 奇函数
x2 ,
x 与 x 1 . x
2
解:⑴ f x 定义域 x 0, x 0 , x 定义域 x 0 ,
定义域不同, 否
⑵ f x R, x 0 ,
值域不同, 否
⑶ f x 定义域 x 0 , x 定义域 x R ,
⑺
1
2x 1 1 解得 x 1. 1 x 3
⑻ ln x 0 x 1. ⑼ 2 x x 0 1 x 2.
2 解得
⑽① x 0 时 x R ,结合前提: x 0, ② 0 x 1 时 x 0 ,结合前提: 0 x 1, ③ 1 x 2 时 x R ,结合前提: 1 x 2. 综合上诉:定义域为 x 0或0 x 2. 4.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⑴ y
习题 1.1
1.解下列不等式(用区间表示). ⑴ 2x 7 1 , ⑶ ⑵ x 2 1, ⑷ 2
川大版高数 物理类专用 第三册 答案#(精选.)
第一章 行列式1.()()[][][]23154110103631254=520010=8(1)3(1)321(1)(2)(3)2441(1)3214243(1)321012)4n 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1τ=++++=2τ+++++-τ-⋯=-+-+-+⋯+2+1+0===+τ-⋯=+=+τ-⋯=⋯()该数列为奇排列()该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12(1)13521)246(2)0123(1)244113521)246(2)424313521)246(2)012)2.(1)(2)(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i i i k n n n -τ⋯-⋯=++++⋯+-===+τ⋯-⋯=+=+τ⋯-⋯=⋯⋯-+-+(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解:已知排列的逆序数为,这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逆序数为()()111112(1)3)2(1)2x x x n x n x n n n n n n x i r i i i n x r i n x n n i i i i i i -+-+---+⋯+2+1+0=----τ⋯=-τ⋯个.设第数之后有个数比小,则倒排后的位置变为,其后个数比小,两者相加为故3 证明:.因为: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即一次变换后,奇排列改变为偶排列,偶排列改变为奇排列∴当n ≥2时,将所有偶排列变为奇排列,将所有奇排列变为偶排列 因为两个数列依然相等,即所有的情况不变。
∴偶排列与奇排列各占一半。
4 (1)13243341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4233142a a a a 是行列式的项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4321)=3+2+0+0=5为奇数,∴应带负号(2)5142332451a 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352413524a a a a a =1324354152a a a a a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34512)=2+2+2+0+0=6 为偶数∴应带正号。
川大版高数_物理类专用_第三册_答案
第一章 行列式1.()()[][][]23154110103631254=520010=8(1)3(1)321(1)(2)(3)2441(1)3214243(1)321012)4n 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1τ=++++=2τ+++++-τ-⋯=-+-+-+⋯+2+1+0===+τ-⋯=+=+τ-⋯=⋯()该数列为奇排列()该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12(1)13521)246(2)0123(1)244113521)246(2)424313521)246(2)012)2.(1)(2)(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i i i k n n n -τ⋯-⋯=++++⋯+-===+τ⋯-⋯=+=+τ⋯-⋯=⋯⋯-+-+(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解:已知排列的逆序数为,这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逆序数为()()111112(1)3)2(1)2x x x n x n x n n n n n n x i r i i i n x r i n x n n i i i i i i -+-+---+⋯+2+1+0=----τ⋯=-τ⋯个.设第数之后有个数比小,则倒排后的位置变为,其后个数比小,两者相加为故3 证明:.因为: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即一次变换后,奇排列改变为偶排列,偶排列改变为奇排列∴当n ≥2时,将所有偶排列变为奇排列,将所有奇排列变为偶排列 因为两个数列依然相等,即所有的情况不变。
∴偶排列与奇排列各占一半。
4 (1)13243341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4233142a a a a 是行列式的项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4321)=3+2+0+0=5为奇数,∴应带负号(2)5142332451a 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352413524a a a a a =1324354152a a a a a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34512)=2+2+2+0+0=6 为偶数∴应带正号。
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标准答案
川大版高数-物理类专用-第三册-答案————————————————————————————————作者:————————————————————————————————日期:第一章 行列式1.()()[][][]23154110103631254=520010=8(1)3(1)321(1)(2)(3)2441(1)3214243(1)321012)4n 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1τ=++++=2τ+++++-τ-⋯=-+-+-+⋯+2+1+0===+τ-⋯=+=+τ-⋯=⋯()该数列为奇排列()该排列为偶排列()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12(1)13521)246(2)0123(1)244113521)246(2)424313521)246(2)012)2.(1)(2)(n n n n n n n m n m n n n m n m n n m i i i k n n n -τ⋯-⋯=++++⋯+-===+τ⋯-⋯=+=+τ⋯-⋯=⋯⋯-+-+( 当或时,(为偶数,排列为偶排列当或时,(为奇数,排列为奇排列(其中,,解:已知排列的逆序数为,这个数按从大到小排列时逆序数为()()111112(1)3)2(1)2x x x n x n x n n n n n n x i r i i i n x r i n x n n i i i i i i -+-+---+⋯+2+1+0=----τ⋯=-τ⋯个.设第数之后有个数比小,则倒排后的位置变为,其后个数比小,两者相加为故3 证明:.因为:对换改变排列的奇偶性,即一次变换后,奇排列改变为偶排列,偶排列改变为奇排列∴当n ≥2时,将所有偶排列变为奇排列,将所有奇排列变为偶排列 因为两个数列依然相等,即所有的情况不变。
∴偶排列与奇排列各占一半。
4 (1)13243341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4233142a a a a 是行列式的项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4321)=3+2+0+0=5为奇数,∴应带负号(2)5142332451a a a a a 不是行列式的项 1352413524a a a a a =1324354152a a a a a 因为它的列排排列逆序列τ(34512)=2+2+2+0+0=6 为偶数∴应带正号。
川大《高等数学(理)》专科第一次作业答案
B.B
C.C
D.D
3.( B )A来自0B.1C.2
D.3
4.
( D )
A.-1
B.0
C.1
D.不存在
5.
( B )
A.有一条渐近线
B.有二条渐近线
C.有三条渐近线
D.无渐近线
6.
( C )
A.A
B.B
C.C
D.D
7.
( C )
A.A
B.B
C.C
D.D
8.
( C )
A.A
B.B
C.C
D.D
9.
( D )
《高等数学(理)》专科第一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100.0
完成日期:2013年12月03日 21点29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B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以上均不对
2.
( A )
A.A
B.B
C.C
D.D
10.
( C )
A.A
B.B
C.C
D.D
11.
( C )
A.A
B.B
C.C
D.D
12.
( B )
A.A
B.B
C.C
D.D
13.
( D )
A.A
B.B
C.C
D.D
14.
( D )
A.A
B.B
C.C
D.D
15.
( C )
A.A
B.B
川大《高等数学(理)》专科第一次作业答案
《高等数学〔理〕》专科第一次作业答案你的得分: 100.0完成日期:20##12月03日 21点29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 4.0 分,共10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B >A.奇函数B.偶函数C.非奇非偶函数D.以上均不对< A >E. AF. BG. CH. D< B >I.0J. 1K. 2L. 3< D >M.-1N.0O. 1P.不存在< B >Q.有一条渐近线R.有二条渐近线S.有三条渐近线T.无渐近线< C >U. AV. BX. D < C >Y. AZ. BAA.CBB.D < C >CC.ADD.BEE.CFF.D < D >GG.AHH.BII.CJJ.D < C >KK.ALL.BMM.CNN.D < C >OO.APP.BQQ.CRR.D < B >SS.ATT.BUU.CVV.D < D >XX.BYY.CZZ.D < D >AAA.ABBB.BCCC.CDDD.D < C >EEE.AFFF.BGGG.CHHH.D < B >III.AJJJ.BKKK.CLLL.D < B >MMM.ANNN.BOOO.CPPP.D < B >QQQ.0RRR.1SSS.2TTT.3 < D >UUU.AVVV.BWWW.C< C >YYY.AZZZ.BAAAA. CBBBB. D< B >CCCC. ADDDD. BEEEE. CFFFF. D< B >GGGG. AHHHH. BIIII. CJJJJ. D< C >KKKK. ALLLL. BMMMM. CNNNN. D< B >OOOO. APPPP. BQQQQ. CRRRR. D< C >SSSS. ATTTT. BUUUU. CVVVV. DCopyright2007 四川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所有。
四川大学2021年2月《高等数学(理)》在线作业2附参考答案
C.C
D.D
答案:B
40.题目见图{图}
A.2
B.1
C.0
D.-1
答案:C
A.A
B.B
C.C
D.D
答案:A
16.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D.D
答案:C
17.题目见图{图}
A.奇函数
B.偶函数
C.非奇非偶函数
D.以上均不对
答案:A
18.题目见图{图}
A.e-1
B.e
C.1
D.0
答案:B
19.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D.D
答案:B
20.题目见图{图}
A.A
B.B
D.重合
答案:A
34.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D.D
答案:B
35.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பைடு நூலகம்D.D
答案:A
36.题目见图{图}
A.-1
B.0
C.1
D.2
答案:B
37.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D.D
答案:B
38.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D.D
答案:D
39.题目见图{图}
A.A
B.(1,-1)
C.(-1,1)
D.(-1,-1)
答案:A
5.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D.D
答案:D
6.题目见图{图}
A.A
B.B
C.C
高数3,川大,物理类,第2章答案
sin cos(n 1) cos sin( 1) n
所以假设成立。
1 (2) A 0 0
1 解: A2 0 0 1 3 A 0 0 1 4 A 0 0
1 1 0
1 1 0 2 1 0 3 1 0
1 a 0 0 1 a 0 0
0 1 a 0 0 1 a 0
0 a4 0 0 0 1 a 0 0 a5 0 0 0 1 a 0
4a 3 a4 0 0 5a 4 a5 0 0
6a 2 4a 3 a4 0 10a 3 5a 4 a5 0
4 3 4
2 E ,当n为偶数 n 2 ,证明 B B ,当n为奇数 3
1 2 证明: B 0 0
4 3 4
2 1 2 0 3 0
4 3 4
2 1 2 0 3 0
0
4. 计算下列矩阵乘积。 a11 a12 b1 x (6) ( x , y ,1) a21 a22 b2 y ; (a12 a21 ) b b2 c 1 1
(a11 x a21 y b1
a12 x a22 y b2
2a a2 0 0
1 2a a2 0 3a 2 a3 0 0
0 1 2a a2 3a 3a 2 a3 0 1 3a 3a 2 a3
0 a 1 0 2a 0 2 a 0
0 a3 0 0 0 1 a 0
a3 0 4 A 0 0 a4 0 5 A 0 0
3a 2 a3 0 0 4a 3 a4 0 0
四川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册解答
dq
1 R s 2 πrdr
x2 r 2 4 π0 0 x2 r 2
s x2 R2 x 2 0
第18页/共24页
7.如图,电荷面密度分别为+s和-s的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平行平面,分别与x轴垂
直相交于x1=b,x2=-b两点.设坐标原点O处电势为零,试求空间的电势分布表示式 并画出其曲线.
由电势的叠加原理有,
o i i
dq Q
4 0R 4 0R
A
o
qபைடு நூலகம்
E
dl
q
o
E
dl
qo
4 0R
Q RO
第12页/共24页
11.有三个点电荷Q1、Q2、Q3沿一条直线等间距分布,已知其中任一点电荷所受合力
均为零,且Q1=Q3=Q。在固定Q1、Q3的情况下,将Q2从Q1、Q3连线中点移至无穷远
x
解: M l F M l qE sin
q
2
M max qEl
M与正方向相反
0
A Md qElsind
F
pl F q
E
2
qEl cos 0 qEl 2 第23页/共24页
谢谢您的观看!
第24页/共24页
6.如图, 在x轴上的+a和-a位置上垂直放置两块“无限大”均匀带电的平行平板,电荷 面密度分别为+s和-s.设坐标原点O处电势为零,则在-a<x<+a区域的电势分布曲线 为[ ]
-s +s
0
-a O +a x
P E dl
E s 0
P
U
-a
O +a x
U
U
四川大学2019年大学物理试卷
四川大学2019年大学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x,y)的端点处,其速度大小为【】(A);(B);(C) ;(D)。
2.一个质点在几个力同时作用下的位移为:m,其中一个力为恒力,, 则这个力在该位移过程中所作的功为【】(A)67J ;(B) 91J;(C) 17J;(D) -67J 。
3.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椭圆轨道运动,卫星轨道近地点和远地点分别为A和B。
用L和E K分别表示卫星对地心的角动量及其动能的瞬时值,则应有【】(A)L A>L B,E KA>E KB;(B) L A=L B,E KA<E KB;(C)L A=L B,E KA>E KB;(D) L A<L B,E KA=E KB。
4.一物体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在时刻(T为周期),物体的加速度为【】(A);(B);(C);(D)。
5.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在某一瞬时媒质中某质元在负的最大位移处,此时它的能量是:【】(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B)动能为零,势能为零;(C)动能最大,势能最大;(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
6.已知氢气与氧气的温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分子的质量比氢气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压强一定大于氢气的压强;(B)氧气分子的质量比氢气分子大,所以,氧气的密度一定大于氢气的密度;(C)氧气分子的质量比氢气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速率一定大于氧分子的速率;(D)氧气分子的质量比氢气分子大,所以,氢分子的方均根速率一定比氧分子的方均根速率大。
7. 由热力学第二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摩擦生热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 在任何一个可逆过程中,工作物质净吸热等于对外作的功;(C)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使之全部变为有用的功;(D) 热量不可能从温度低的物体传到温度高的物体。
8. 理想气体经历如右图所示的abc准静态过程,则该系统对外作功A,从外界吸收热量Q 和内能的增量ΔE的正负情况为【】(A)ΔE>0, Q>0,A>0;(B)ΔE>0, Q>0,A<0;(C)ΔE>0, Q<0,A<0;(D)ΔE<0,Q<0,A>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则 , , ③
有 ≤ ③≤ .又
即有
习题三
15、⑴解: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
B=
则 无解
⑵解: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
B=
则 无解
⑶解: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课本第119页题目出错,应该为
B=
则 有唯一解。即唯一解为(3,2,1,)。
由方程组 解得:
(4)、解: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
AB=BA
充分性: AB=BA
(AB)’=B’A’=-BA
AB为反对称矩阵
综上所述:AB是反对称矩阵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BA。
26.解:设矩阵X为x=
则 =
Ax=o
=0
即 =0
对任意n 1矩阵都成立
A=0
27.证: : A为正交矩阵
=A
A = = =
又 正交矩阵为可逆矩阵
A =A
:
A = = =A
4.计算下列矩阵乘积
(1) = =
(2) = =
(3). (1,-1,2) =(1*2+(-1)*1+2*4,1*1+(-1)*1+2*2,1*0+(-1)*3+2*1=
(9,4,1)
(4)(x,y,1)
=(x,y,1)
=
(5)
=
=
5.设A= ,B= ,求
= =
= =
= =
= =
= =
6.
(1)A=
B=
则 <6只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先求它的一个特解,与阶梯形矩阵对应的方程组为
令上式中的 ,解得 。
于是得到特解:
导出组的方程为:
令 解得: .
令 解得:
令 。解得:
可求得导出组的基础解系: , ,
于是方程组的通解为:
其中 为任意常数.
16.(1)欲使方程有解,须使 =
其中A= B=
对B进行初等行变换,过程如下:
AB=
则可知AB为上三角形矩阵
同理,可得BA也为上三角形矩阵。
9、若AB=BA,AC=CA,证明:A、B、C为同阶矩阵,且A(B+C)=(B+C)A,A(BC)=BCA.
证:设A= ,B= ,C=
由题知AB、BA有意义,则可知必有m=s,又由于AB=BA,且AB为m×n阶矩阵,则可知m=n,所以A、B均为n阶矩阵。同理可知A、C均为n阶矩阵,故可得A、B、C为同阶矩阵
另外:C=
假设 = ,可设A的前r行线性无关且第(r+1)行可用前r行线性表出,那么对于第(r+1)行中的每一个值都有 。但B与A相比多了一列,有可能使得 (当然,这种关系也有可能满足)。
但当这种关系部满足时, ﹥ ,故 ≥ ,同理 ≥ 。
综上: ≥ ≥
由于 = ,故 = = ,方程有解。
18.解:首先明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方程应为Ax+By=C.
8.(1) 5 = 5 5
习题一
13(1)
根据“定义法”
(2)
根据“降阶法”
(3)
注:根据范达蒙行列式原式=
-1=
(4)
= =
14(1)证明:
(2)证明:
(3)
(4)“递推法”
15.(1) = +
=(ab+1)(cd+1)-[a(-d)]=(ab+1)(cd+1)+ad
(2) = =(4-6) (-1-15)=32
即 的秩﹤3
19.解:对方程组的增广矩阵施行初等行变换
B=
初等行变换 =
方程组有解的充要条件为 = = 4 ,则需 =0
解出 矩阵对应的方程组得:
令 =0得到方程组的特解
=( , , , ,0)
导出组的方程为
令 =1则得导出组的基础解系为 =(1,1,1,1,1)
则方程组通解为 =( , , , ,0)+k(1,1,1,1,1)
②
③
10、已知n阶矩阵A和B满足等式AB=BA,证明:
(1)
(2)
(3)
11、
12、证明
13、
14、
15、
当n=1时,
当n=2时,
当n=3时,
假设 =
当n=1时 =
假设n=k+1时
=
= 成立
综上当n为自然数时,
当A=2时
n=3时
n=4时
n=5时
假设n 时成立
当n=3时
假设n=k时成立
当n=k+1时
=
2.解:
得:
3、不一定。原式:
故仅可得到 线性无关
将每个向量任意拆分得到的新向量显然不一定仍然线性相关
例如向量成比例或含有零向量
例: 或 任一一个为零向量
4、不正确使两等式成立的两组系数一般来说是不相等的,所以不可以做那样的公式提取
即
5、提示:含有零向量就一定线性相关
极大线性相关组中每一向量都无法用其他组中向量给出,因此可用一极大线性无关组加零向量构成向量组
矩阵对应的方程组
令 代入解得
对应的解的向量为
令 代入解得
对应的解的向量为
, 是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
则方程组通解为 .其中 . 为任意的实数
(2)方程组的系数矩阵
矩阵 的秩 =2<4,基础解系由2个线性无关的解构成
对应的方程组为
令 可解得
对应的解向量为
令 可解得
对应的解向量为
是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
方程组的通解为
B= 交换⑴⑵行
-2 ⑴行+⑵行 -1 ⑴行+⑶行
⑵行+⑶行
显然, =5时, = =2
此时 取 ( 3, 4)
故
(2)同样地,欲使该方程有解,须使 =
其中A= B=
对B进行初等行变换,得
B= 交换⑴⑵行
- ·⑴行+⑵行 -1 ⑴行+⑶行
交换⑵⑶行
⑵行+⑶行
① =1时
B= 此时 = ,故方程有解。
且 解为
6.证:假设 线性相关,
由题意知,必存在一组使得
7.证:设
由于
6、证明:假设 线性相关,则 , 线性相关(部分相关则全体相关)
所以存在m+1个不完全为0的数满足
本来线性相关,故 可为0,可不为0
(1) 则 无法用 线性表出
(2)
而 线性相关,根据定义,至少有一个向量可用其他m-1个向量表出,我们不妨设
整理得
成立
所以
综上 =
16、(1)
解:设
由①②③④得:
得
(2)设
由①②③④,得:
得:
(3)设
由方程组,得:
得
(4)设
得
得:
(5)
设
得
得
19、
(1)
解:
方程组的解为:
(2)
方程组的解为:
(3)
方程组的解为:
(4)
有且仅有 或 时, 无意义;则其他情况
方程组的解为:
(4)
(5)
由
得
(6)
24.证: A为对称矩阵
那么
用矩阵表示,即为
若将A.B都看做自变量,将 看做系数,那么,增广矩阵即为
B=
由于列向量线向相关,故 =0
故 =0
若为n(n﹥3)点共线,则增广矩阵B'=
该矩阵中第3个列向量可用前两个线向表出,故 ﹤3。
考虑直线的特殊情形:
当该直线经过原点(0,0)时, =1;其余情形下, =2
故,n点共线的充要条件为 的秩﹤3
所以 ,从而B线性无关
反之:若B线性无关,考察
代入并整理得:
令
由上式可得:
由 线性无关,所以
若 ,则 有非0角
从而
由
故
考查:
即
将 代入上式得:
由于 线性无关, 也线性无关
故
而方程组 只有0解
而 线性无关 只有0解,故结论成立
14.记住一下常用矩阵秩的性质
(1)
(2)
(3)若 可逆,则
(4)
证法一:由上述性质(4)条,
A=A’
A A=A A’=E
A A’(A’) =E(A’)
A =(A’)
A为可逆对称矩阵
(A’) =(A )’
A =(A )’
可逆对称矩阵的逆矩阵也是对称矩阵。
25.证:(1)(A )’=(AA)’=A’A’
A为n阶对称矩阵
A’=A
(A )’=A
A 为对称矩阵
(B )’=(BB)’=B’B’
B是n阶反对称矩阵
n=1时A=
n=2时 =
=
n=3时 = A=
=
假设
(1当n =1时, =
(2假设当n 2时(n为自然数)成立,令n=k,则 = 成立;
当n=k+1时
= A=
=
= 成立
综上当n微自然数时
当n=1时,
当n=2时,
当n=3时,
假设 =
当n=1时 =
假设n=k+1时
=
= 成立
综上当n为自然数时,
当A=2时
n=3时
② =-2时
B= 由于 ≠ ,故方程无解。
③ ≠1且 ≠2时, = =3,方程有唯一解,且
故
(此处只考虑 =1及 =-2两种特殊情形,原因在于,当 =1或 =-2时会使得矩阵第二、三行的首先为零,从而引起 ≠ 情况的出现)
综上,① =1时,方程有无穷多解
② =-2时,方程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