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设计:李庆忠审核:詹仲达姜华学习目标: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③凸透镜应用实例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难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实验探究1.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的成像情况,它们成什么性质的像?那么,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呢?2.猜想假设提示:我们使用照相机时镜头离拍摄物体相对较远,使用投影仪时镜头离投影片较近,而使用放大镜是放大镜离物体更近,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讨论一下考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实验注意事项:调整烛焰焰心、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保证像能成在光屏上)必须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只有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光屏所在的位置才是像的位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请按以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①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使物距u ﹥2f ,保持物距不变,调整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正以及物距、像距的大小,把观察结果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②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2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和记录。
③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在2f 和f 之间,即2f ﹥u ﹥f ,重复以上操作,进行观察记录。
④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f ,这时调整光屏,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
(思考为什么?) ⑤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使物距u ﹤f ,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取走光屏,从原光屏的一侧用眼睛直接通过凸透镜去观察蜡烛,把物距和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⑥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实像时,如果用手或其他不透明的物体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如果能成像,所成像的变化为 。
⑦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做记录。
5.分析论证各小组根据你们的数据,看能否总结出凸透镜的这些成像规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设计(学生版无答案)
※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班级: 学生姓名: 学习日期: 评价等级: 学习目标:1.会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知道凸透镜所成虚实、倒正、大小像所满足的条件。
3.掌握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学习难点: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法指导: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的方法1、请同学们自已作图画出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2、请同学们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总结焦距、物距和像距的概念;并以凸透镜成像为像画图做具体说明。
3、如何测定凸透镜焦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目的: 提出猜想: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作图探究:利用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u >2f结论:当u >2f 时,像距v ,成 的像。
2、u = 2fv ,成 的像。
3、f<u<2f 结论:当f<u<2f 时,像距v ,成 的像。
4、u=f课堂展示、合作学习课前热身、自主预习FFf FFf FFf FFfFFf结论:当u=f 时,像距v ,成 的像。
5、u <f结论:当u < f 时,像距v ,成 的像。
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演示,得到结论(填写表格):物距(u )像的性质应用倒立 或正立 放大 或缩小实像 或虚像像距 ( v )一束平行光 u > 2f u =2f f < u < 2fu =f u<f实验分析:1、 如何保证蜡烛的像始终能成在光屏上?2、在实验中,你能发现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3、在实验中,你能发现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在什么位置吗?4、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 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5、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6、用黑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在光屏上还能看到完整的像吗?光屏上的像左右是否相反的?1、(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光屏上呈现出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5.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武城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武城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武城县八年级物理上册5.3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一、知识要点:1、基本概念:焦距(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u):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像距(v):像到光心的距离.2、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器材摆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凸透镜居中),并且调节,使蜡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三心同高)。
(2)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始终不变,先移动蜡烛,确定物体的位置,再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3)实验中,在移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两个可能:①蜡焰中心、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解决方法: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蜡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②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决方法:用眼睛透过凸透镜看蜡烛,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 v=2f倒立等大实像———-—2f>u>f v〉2f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u=f————-不成像获得平行光V<0(物像同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u<f侧)4、两个特殊点:一倍焦距(f处)、二倍焦距(2f处)一倍焦距分虚实(正倒),二倍焦距分大小5、当物体移动时,像的像距、大小变化: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针对成实像时)二、基础题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时,应保证________在中间,实验前应先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P97—9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物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情况可知,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3、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系什么关系呢?【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讨论:在设计实验阶段,小组交流如下问题①如何测出物距与像距,如何判断像变大还是缩小了,如何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②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验中应该观察哪些现象和测量哪些数据?2、设计实验凸透镜在成像时与物距有关,所以研究物距变化时,可以以焦距为参照距离。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①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②根据P97—98实验以及教材P97图5.3—2,将蜡烛放在小组决定的位置,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烛在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与像距。
并将数据填入P98表格中。
②各小组共享实验数据,观察这些数据中像的虚实、正倒、大小、物距和像距,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分析与论证①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③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④总结上述三点可以发现,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位置非常特殊,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是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_是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
精品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word版
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我们来预习【学习目标解读】1.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生活中的物理】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镜头都是用凸透镜,但它们成的像为什么不同?它们的成像跟什么有关呢?2.动手做一做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用“太阳聚焦法”找出凸透镜的焦点,测出焦距。
然后,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火焰。
实验二:从左到右在水平桌面上放上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到凸透镜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光屏上呈现比烛焰小而清晰的像,用直尺量出蜡烛到凸透镜和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
实验三:重做上实验,但要使光屏上呈现比烛焰大而清晰的像。
动脑想一想a.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烛焰能否用光屏接收?它比实际的烛焰大还是小?此时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满足什么样的条件?b.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什么?成放大实像的条件是什么?【课前自主预习】1.物距就是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就是像也是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
2. 凸透镜成像规律:(1)物体在2倍的焦距之外时,成__________________像;(2)在2倍焦距处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像(3)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4)在焦点之内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像的大小变化:物体从大于二倍焦距的位置,向焦点逐渐靠近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将逐渐______________,像也___________________。
4.凸透镜成像特殊点:____________处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__________处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把物体放在_____________处不成像。
我们来学习【核心要点梳理】1.2.3.4.【知识要点突破】1.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图3-3-1中的a,b,c,d,e各点,并且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烛焰放在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大.(2)把烛焰放在点时,屏上所成的像最小.(3)把烛焰放在点时,无论怎样调整屏的位置都不能接收到像,眼睛也无论如何看不到像.(4) 把烛焰放在点时,可以用眼睛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解析:图3-3-12.有A、B、C三个凸透镜,用它们做成像实验时,烛焰与透镜的距离相同,得到的像分别为:A镜:倒立放大的像;B镜:倒立缩小的像;C镜:正立放大的像.则这三个凸透镜的焦距关系为()A.f A>f B>f C B.f C>f A>f B C.f A<f B<f C D.f B>f C>f A解析:【自主学习探究】1.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提供的器材有:凸透镜、蜡烛、刻度尺、火柴、光具座,还缺少.(2)要使凸透镜的中心、烛焰的中心和的中心在上,并在上,其目的是.(3)当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上端呈现时,为了使这个像移到光屏的中心,应该使凸透镜向移动;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则应该使蜡烛向移动.(4)当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的焦点移动的过程中,像变,像距变.解析:2. 在做“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第1组同学先把凸透镜固定起来,然后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置在凸透镜的两侧,如果他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第 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上数据,你能的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两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思维学法训练】1. 小芳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活动中,当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相对位置如图3-3-2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B.一定小于8㎝C.一定在10㎝到16㎝之间D .一定在8㎝到10㎝之间图3-3-2解析:2.将一只点燃的蜡烛立于凸透镜的一侧,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以在屏上得到一个烛焰的像,若用一不透光的物体挡住半个透镜,则光屏上()A.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B.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不变C.仍能成整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变暗解析: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体离凸透镜24㎝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清晰的像,由此可以判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A.小于12㎝ B.大于12㎝C.等于12㎝ D.在12㎝到24㎝之间解析:【自主学习总结】1.2.3.4.我们来练习【自主学习测评】【基础三星演练】1.完成下表(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移动)2.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物体只能在()A.小于1倍焦距的位置 B.大于1倍焦距的位置图3-3-3C .大于2倍焦距的位置D .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3.用一个焦距是10㎝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则蜡烛应该放在距离凸透镜多远的地方( ) A .20㎝ B .15㎝ C .23 ㎝ D .10㎝ 【提高四星演练】1. 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现在将凸透镜向光屏移近10㎝,并适当移动光屏的位置,则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A .倒立的、缩小的是实像B .倒立的、放大的是实像C .正立的、缩小的是虚像D .正立的、放大的是虚像2. 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应该怎样调节( )A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B .放映机离屏幕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C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D .放映机离屏幕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3.如图3-3-3,发光点A 通过凸透镜成的像A ˊ,其中OO ˊ是主光轴,则( ) A .物距大于2倍焦距B .物距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C .物距小于焦距D .物距等于焦距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这里要用阳光或很远的灯光的目的是.测得凸透镜到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2)凸透镜、蜡烛、光屏放的顺序是、、.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上.(3)将蜡烛放在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得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应当是、的像.(4)将蜡烛移到2倍焦距处,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在屏上成一个等大清晰的像,这时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5)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适当移动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这时光屏上得到一个、的像.(6)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的实像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它是立的,而得到虚像时,蜡烛与像是在同一侧,这个像是立的.【挑战五星演练】1. 当物体距离凸透镜8㎝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A.f<2㎝ B. 2㎝<f<4㎝ C. 4㎝<f<5㎝ D. 5㎝<f<8㎝。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预学案设计(无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预学案设计(无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预学案设计(无答案)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三、凸透镜成像规律(教材P97-P99)预学目标明确目标才能抓住重点哦!1.通过实验,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经历实验探究的几个重要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3.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材补充看看你能不能自己学会这些知识吗?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掌握)【衔接知识】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
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的折射成像的。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为什么同样是凸透镜成像,成像特点却不相同呢?凸透镜成像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规律呢?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猜想与假设:照相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承接在底片上)到凸透镜的距离大;投影仪中物体(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承接在屏幕上)到凸透镜的距离小。
我们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
无论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物体所成的像都是实像,像和物体都在凸透镜的两侧,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一侧,看来凸透镜成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可能与物距有关,也可能与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有关。
设计实验、制订实验计划:(1)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或白色硬纸板)、火柴、光具座(带刻度尺)。
(2)实验步骤:①首先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所选的凸透镜的焦距最好在5~15 cm之间,太大或太小都不方便测量)。
②如图摆放实验器材,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排列在光具座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u>2f),调节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向前或向后移动像都模糊),如图所示,观察像的大小、正倒,分别测量物距和像距,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第五章 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无答案
主备人:宋彬课型:新授教研组长签名:准印:65份备课组长签名:宋彬班级:第小组姓名:八年级物理学科第五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学习目标】(2min)1.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复习、新课导入](2min)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照相机、投影仪、电影机、放大镜等成像元件都是。
但是,通过照相机所成的像是的,通过投影仪所成的像是的。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通过凸透镜能成缩小的像?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呢?[自主学习](个人独立完成,时间3min)阅读课本P97-99页以及回顾本章第一节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距:到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像距: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焦距:用表示。
2倍焦距:用表示。
2、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设计实验方案](个人独立完成,时间3min)1、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的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2、我的猜想与假设是:3、实验器材有:4、实验步骤见[合作、探究学习]环节5、实验数据表格如下:[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时间12min,每个任务2min,分工如下:组长完成其中两个任务,其他组员各完成一个,任务由组长协调分配到位,没有做实验组员注意观察,并且记录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依据各组成员在实验中的表现根据《实验探究评价表》进行评价记录,并指正错误。
)按照下面的提示依次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1、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从左至右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之上。
任务2、在“光具座”上标出透镜中心、透镜的焦点和二倍焦点所在位置。
任务3、如图2所示,将物体(蜡烛)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同时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将物距、像距以及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填入上面的表中。
然后再将蜡烛向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但不要超过2倍焦距处,再次观察和记录数据。
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规律学习目标: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一温故知新(1)镜片中间,边缘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2)透镜上两个通过球心的直线叫做,简称。
(3)在透镜中,凡是通过某一点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该点叫。
(4)完成光路图:注:1.焦距是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2、物距指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3、像距指到的距离,用符号表示。
4、实验需要的器材有、、、。
5、凸透镜要放在和之间,并使烛焰的中心、光屏中心、凸透镜中心在二、课堂实验探究1、本实验凸透镜焦距是。
2、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把成像情况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即蜡烛到凸透镜距离大于20厘米,可取25厘米、30厘米等)3、当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把成像情况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4、当物距小于焦距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把成像情况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5、当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把成像情况记录在书上。
6、当物距等于焦距时,移动光屏,光屏上有像吗?三、检测与提高1、在“研究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_____和_______,并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使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约在______.凸透镜焦距为5cm,通过调节,使光屏上出现缩小的烛焰清晰的像,这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是______.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3、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2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说出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重点) 2.记住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正倒、大小与物体及像的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科学探究方法 难点: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流程】 一、基础感知“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假设】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 有关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 。
2.认识:物距(u)﹑像距(v)3.确定凸透镜的【实验步骤】1.按上图顺序,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使他们的中心大致在 ,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距透镜二倍焦距之外(u>2f) 二倍焦距处(u=2f)、 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f<u<2f) 、一倍焦距处(u=f),同时移动光屏观察是否能在光屏上成最清晰的像。
将像距和观察到的像的性质(大小、正倒、虚实)填入下表中。
问题记录【数据记录】 焦距 f= cm 二、深入学习【分析论证并总结规律】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3.像的正倒: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的像?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的像?4.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少,像距是怎样变化的?成像大小是怎么变化的?【堂测堂练】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应满足()A.小于2倍焦距B.大于2倍焦距C.等于焦距D.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物体经凸透镜成的像不可能的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C.倒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3.一个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放在15cm处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像。
4.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八年级物理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学会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重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自主学习】回顾上节内容,完成下表物距(u)像的特点(倒立或正立)像的大小(放大或缩小)实像或虚像照相机较投影仪较放大镜较通过比较可知,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是有关系的。
【合作探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活动1:依图安置好,物体(蜡烛)放在距凸透镜较远,然后逐渐移近,观察成像的情况。
重点观察物距(u)等于、大于或小于一倍焦距(f)、二倍焦距(2f)……时,物体的成像。
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填入下表。
像与物距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f= cm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物距u/cm像的性质像距v/cm 虚实大小正倒u>2f u=2f同一高度像距2f>u>fu=fu<f活动2:问题1: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时,u v(<,=,>);凸透镜成缩小的像时,u v(<,=,>);问题2:凸透镜(能或不能)成正立的实像;凸透镜(能或不能)成倒立的虚像;问题3: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是成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达标检测】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1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
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平面镜 B.照相机C.幻灯机 D.放大镜2、如图中,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正立放大的虚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是()A.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B. 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C.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D. 凸透镜是否能成像4、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一张图片,此时图片到透镜的距离应为()A. 大于10cm小于20cmB. 等于20cmC. 小于10cmD. 大于20cm5、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为使光屏上的像变大些,将蜡烛适当凸透镜,同时将光屏凸透镜。
重庆市江津第五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导学案(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能用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分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会利用三条特殊光线研究成像规律的方法。
3.建立生活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依据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勾画并思考本节的重点内容(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预习案部分,联系生活实际,尝试探究案问题,用红笔标出疑问,以备上课交流。
2. 结合上一节所学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总结凸透镜成像特点随物距变化的规律。
预习案1.完成下列光路图。
2.你知道实像与虚像有哪些不同?3.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思考比较三种光学仪器中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的大小。
我的疑问探究案探究实验1.提出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凸透镜,它们都是利用凸透镜使物体成像。
照相机所成的像比物体小,而投影仪所成的像比物体大;照相机、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的,而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那么,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2.进行猜想针对提出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实验装置:实验器材:(带有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4.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①拿着凸透镜在阳光下来回移动,找着最小、最亮的点,用刻度尺量出亮点与凸透镜的距离,这就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用此方法测量出透镜焦距②把透镜放在桌子中央,把蜡烛、光屏放在其两侧,刻度尺放在桌子上,如图1所示.③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④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
八年级物理上册3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3.3 凸面镜成像的规律一、学习目标:1、知道凸面镜成像规律。
2、知道物距和像距的观点。
3、知道实像与虚像的差别。
4、会运用凸面镜成像规律解说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学习要点:1、要点:凸面镜成像规律的研究过程。
2、难点:指引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凸面镜成像规律。
三、学习过程1、知识回首:(1)实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焦距:,用_____表示,则 2 倍焦距则表示为:______2、认识几个观点:(1)物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_____表示。
(2)像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 _____表示3、设计并进行实验:(1)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基本保持在一条直线上。
(2)进行实验:①把蜡烛放在较远处,即物距大于二倍焦距(u>2f )调理光屏的地点,使烛焰在屏上成清楚的像。
察看像的大小、倒正,测出物距u、像距 v, 记录在表格内。
②把蜡烛向凸面镜靠移近,使物距等于2f ,即 u=2f ,重复上边操作。
进行察看和测量。
③把蜡烛向凸面镜靠移近,使物距在 f 和 2f 之间,即 2f >u>f ,重复上边操作。
进行察看和丈量。
④持续移近蜡烛,使物距 u=f 。
在光屏上能获得蜡烛的像吗 ?为何?⑤持续移近蜡烛,使物距 u<f 。
在光屏上能获得蜡烛的像吗 ?如何才能察看到蜡烛像?是虚像仍是实像?察看像的大小和倒正。
测出物距和像距。
(3)剖析实验结论并将结论填在下表:物距与焦距关系像的性质实或虚放大或减小倒或正像距与焦距关系应用u>2fU=2f2f > u> fu=f 不能成像u<f从实验及上边的表格还能够得出以下规律:(1)________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________________是成放大像与减小像的分界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学案(无答案)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体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2.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其物距、像距变化,及其变化的规律。
3.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学习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及其过程。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学习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及其应用。
【学习过程】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呢?二、实验方案及步骤。
1.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两个物理名词(物距u、像距v)及实验前的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同一水平高度。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实验步骤。
①了解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组装实验装置,点燃蜡烛后,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直线、同一高度。
②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建议在40cm-50cm刻度之间),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轮廓最清)。
记录物距u和像距v,以及像的性质。
③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2f,仿照步骤②再做一次实验。
记录物距u 和像距v,以及像的性质。
(注意观察②、③两次成的像相比,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④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记录物距u和像距v,以及像的性质。
⑤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f<u<2f,仿照步骤④再做一次试验。
记录物距u和像距v,以及像的性质。
(注意观察④、⑤两次成的像相比,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⑥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观察此时在光屏上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再从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记录物距u,以及像的性质。
⑦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仍使u<f,观察此时在光屏上能不能得到蜡烛的像,再从光屏这一侧透过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记录物距u,以及像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习目标】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认识凸透镜成实像、虚像的条件。
【预习导学】阅读课本P97—98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物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情况可知,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3、提出问题: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关系什么关系呢?【合作探究】1、小组交流讨论:在设计实验阶段,小组交流如下问题①如何测出物距与像距,如何判断像变大还是缩小了,如何判断是实像还是虚像,你认为需要哪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②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实验中应该观察哪些现象和测量哪些数据?2、设计实验凸透镜在成像时与物距有关,所以研究物距变化时,可以以焦距为参照距离。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①测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②根据P97—98实验以及教材P97图5.3—2,将蜡烛放在小组决定的位置,调整光屏位置,使蜡烛在上成清晰的实像,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测出物距与像距。
并将数据填入P98表格中。
②各小组共享实验数据,观察这些数据中像的虚实、正倒、大小、物距和像距,总结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分析与论证①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②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③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④总结上述三点可以发现,凸透镜成像时,有两个位置非常特殊,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是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______是实像和虚像、正立像和倒立像的分界点。
⑤我们还有新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测评】一、基础题——初显身手1、一物体从距凸透镜6倍焦距向1.5倍焦距移动的过程中()A. 像的大小不变B. 像逐渐变大C. 像逐渐变小D. 像先变大后变小2、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发现,当蜡烛到透镜焦点的距离是10cm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放大的像,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透镜的焦距大于10cmB. 当该蜡烛距凸透镜10cm时,可成一放大的像C. 当物距是20cm时,可得一缩小的像D. 当物距是8cm时,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的像二、能力题——挑战自我5、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A.15cm<f<30cm B.f>15cmC.f<15cm D.f>30cm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
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______(填“甲”或“乙”)如果选用另一个透镜,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题——勇攀高峰7.小华利用家里的放大镜、蜡烛、火柴、光屏(白纸板),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实验前,他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移动凸透镜,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是15cm,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______cm。
(2)还需要添加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
(3)实验时,小华先在桌面上画一条直线,并从左至右依次放置蜡烛、_______和_______,再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和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___。
(4)当烛焰离透镜35cm时,光屏应在透镜的另一侧距透镜_______范围内移动,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
(5)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到某一位置,在光屏上会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的____像。
如果用黑布将透镜的上半部分遮住,这时光屏上的像与原来相比________(填:变大、变小、变亮、变暗、像消失、只有一半像)(6) 当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0 cm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____ (选填“会”或“不会”)呈现烛焰的像,这时应该移去______,透过_______向蜡烛观察,就能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像.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突出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这一环节。
二、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实例——分析——概括”。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
2.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单位及其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教学用具】气球,弹簧,磁铁,铁钉,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吹气球的小游戏,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气球会飞出去?”,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进行新课一、什么是力通过这几幅图“人推.车人拉.弹簧起重机提.重物压路机压.路面”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1)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2)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
(让学生举事例说明)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3.(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我们把)力的单位规定为: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
4.小常识: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速度大小改变②运动方向改变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我们就可以判断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
不同的力作用效果不同,那么它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二、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用弹簧演示实验,用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2.用弹簧演示实验,拉弹簧可使弹簧伸长,压弹簧可使弹簧缩短,同时结合生活中的例子。
归纳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3.推门实验,教师在门前,门边处推门,学生在门后靠近门轴处推门,都用全力,结果教师很容易就把门推开了。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还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这个力的作用位置在物理上叫做力的作用点。
老师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有关,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力的三要素。
生活中,打台球、高尔夫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四、力的示意图力看不见摸不着,那么怎样去表示力呢?1、在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有时还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例题加练习2、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找出作用点;3.找出受力方向 ;4.画出带箭头的线段;5.标出数值和单位;6.检查同一图若有两个及两个的力时,保证力越大,线段越长;五、力的相互作用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体验,当你手拍桌子时,手会疼,用船浆用力推岸,船就会离岸而去,在交通事故中,汽车撞断路边的栏杆的同时,车子本身也会“受伤”。
这说明了什么?手会疼,说明桌子对手施加了作用力;船会离岸而去,说明河岸对船桨施加了作用力;车子会“受伤”,说明车子受到了墙对它的作用力。
总结: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力时,乙物体对甲物体同时也施力。
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应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应用?师生共同列举:跑步、划船、游泳等;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②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④如何使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让学生回想气球游戏,找一位同学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来解释气球会飞出去的原因。
教师总结。
同时说明火箭发射升空、喷气式飞机飞行也是利用这一原理。
⏹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板书设计7.1 力一、力的概念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在物理学中,力的符号为F。
3.单位:牛顿,简称牛(N)二、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