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330ec7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08.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幻灯片、投影仪、录像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两大原因的关系严重后果治理方案自然原因人类的破坏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2000年中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数据数千年前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后来含沙最大是长江68倍查资料原因气候变寒暴雨集中开垦放牧森林草原治理保护森林资源规划用地修筑水《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语文实践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三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5b8df7ff00bed5b8f31d68.png)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懂得要自觉地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
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发。
课时:1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了。
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后来黄河变了。
那么,它是怎么变化的呢?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怎样变化,变化原因,怎么治理。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查字典理解释: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
3.黄河是怎么变化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家的治理方案是什么?4.黄河的变化给人类的教训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三、解答疑问:1.黄河的变化: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很好。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后来黄河变得凶猛暴烈起来,经常决口、改道,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2.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是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两方面原因的关系:自然条件的变化导致水土流失,使得农作物减产;而农作物减产,人类就会多开垦荒地;开垦越多,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3.治理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四、小结: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这里曾经气候温暖,森林茂密。
可随着时间的变化,黄河发生了变化,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
自然环境的变化,造成水土流失和农作物减产,而人口的增长,使得人们更多地开发荒地,水土流失就更加严重了。
为了治理黄河,科学家制定了许多方案,保护森林、恢复植被、兴修水利、合理利用土地,黄河变好一定会成为现实。
五、板书设计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变化前: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5d6f4b6680203d8ce2f2475.png)
(一)导入课题,提出探究方向。
1.导入:2.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近黄河。
课件显示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配乐讲解:同学们,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
唐代诗人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齐读)3.师: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
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的变化和它是怎样产生这种变化的。
(师先板书:变化再板书:是怎样的) (生齐读课题)4.提出本节课探究的方向。
同学们,研究课题是学懂课文的方法之一。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探究哪几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两个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是怎样发生这种变化的?)(教师在变化和怎样的上面分别打上问号。
)(二)初读课文,探究问题1——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理解“摇篮”(1)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你的笔在书上划一划,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自由读文)(2)刚才我们已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大家交流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的黄河又成了什么?(教师板书:摇篮祸河)(3)让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原先黄河流域的句子。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那时侯,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引导体会:看到这句话,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说)——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美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的古人在看到黄河流域这美好的景象时就用自己的笔进行了描述。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笔下的黄河流域。
课件显示配乐的图和文字:“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孟子·滕文公上》(学生齐读)(5)正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6200d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c.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基本内容,了解黄河的历史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变化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基本内容,了解黄河的历史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分析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1)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启示。
(2)如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听说过黄河吗?黄河有什么特点?”(3)简介黄河的概况,引出本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河的历史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对黄河变化的感悟。
3. 分析讨论(1)教师提问:“黄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有什么影响?”(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讨论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启示。
4. 拓展延伸(1)学生展示与黄河变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内容。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珍惜资源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黄河的历史变化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爱护自然环境,珍惜资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8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4d8218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8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告诉人们要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先写了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的苦难,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但它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黄河含沙量的现状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写科学家设计了治理黄河的方案。
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条理清楚,材料确凿,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略读能力;二是使学生从中受到启示,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河流的只是有简单了解,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大部分学生有查阅资料的能力,初步掌握了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对说明文也不是很陌生。
但学生对黄河的历史以及现状不是很了解,环保意识仍然有待提高,还没意识到其实保卫黄河自己也可以出一份力。
在词汇量上,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上仍有待提高。
设计理念:《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
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
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
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和图片,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回顾前文,激趣导入师:咱们上节课学习了哪篇课文?生:自然之道。
师:从这篇课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联系你们的生活实际来谈一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cd851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9.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激发学生对黄河变化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黄河的基本情况:流经省份、全长、流域面积等。
黄河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黄河的图片,让学生对黄河有直观的认识。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变化的原因。
第二章:黄河的起源与演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分析黄河变化的特点。
2.2 教学内容黄河的起源:古黄河的形成。
黄河的演变过程:从古黄河到现代黄河。
2.3 教学方法视频播放:播放关于黄河起源和演变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讲解演示:教师讲解黄河演变的特点。
第三章:黄河的变迁与人类活动让学生了解黄河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分析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3.2 教学内容黄河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等。
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水土流失、污染等。
3.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人类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其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四章:黄河治理与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水土保持、河道疏浚等。
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4.3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教师讲解黄河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爱护环境,保护黄河。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黄河,维护生态环境。
回顾黄河的起源、演变、变迁以及治理与保护。
思考个人如何参与保护黄河的行动。
5.3 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黄河,分享自己的行动计划。
第六章: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18be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1.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域特点等基本知识。
2.掌握黄河的历史变迁、河道改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如查阅资料、分析问题、总结归纳等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黄河的历史变迁,包括河道漫改、决口泛滥、河床淤积等。
2.河道改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
2.黄河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黄河的视频,或向学生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域特点。
2.黄河漫改的原因和历史变迁。
3.黄河河道改道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第三步:讨论(20分钟)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如:1.为什么黄河流域受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侵袭?2.黄河的河道漫改对当时的中国会产生什么影响?3.黄河的河道改道对当地的居民有什么影响?通过讨论,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四步:实践(40分钟)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与黄河有关的话题,如“黄河的防洪措施”、“黄河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分组进行研究。
2.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或网络等资源,查找、整理、分析相关资料,撰写一篇有关该话题的报告。
3.要求学生在报告中总结和归纳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第五步: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黄河变迁的历史,提高他们的汇报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从中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加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和文化素养。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的讨论、报告以及考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方面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完成有关黄河的笔记。
2.带上上课所学,到家里或实地探访当地的河流,调查了解当地的水资源和治理现状,撰写一篇小论文。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acd8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学年级:四年级教学科目:语文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变化。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过程。
(2)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黄河的变化。
2. 小组合作法: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欣赏黄河的壮美。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课堂练习:(1)学生抄写生字词。
(2)学生回答有关课文的问题。
4. 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2)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过程的理解。
2. 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变化过程。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如何解决黄河变化带来的问题。
3.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学设计
![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0f1a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84.png)
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基本概况,包括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分析黄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探讨其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概况。
2.黄河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原因。
3.黄河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三、教学难点1.黄河历史时期的变化原因。
2.黄河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河吗?它有什么特点?2.黄河概况(1)介绍黄河的地理位置、流域面积、流经省份等。
(2)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位置,加深记忆。
3.黄河历史时期的变化(1)讲述黄河历史时期的变化,包括改道、泛滥、泥沙堆积等。
(2)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
(3)讨论黄河变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4.黄河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1)讲述黄河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资源减少等。
(2)引导学生关注黄河治理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5.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黄河,防止其进一步恶化?(2)每组选代表进行发言,分享保护黄河的方法。
6.课堂小结(2)强调保护黄河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7.课后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黄河治理的历程和成效。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对黄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保护黄河的方法,体现了环保意识。
3.课后作业的设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治理的实际情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了解他们对黄河概况、历史时期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的掌握程度。
2.观察学生在课堂互动环节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收集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概况(1)教师:同学们,谁能告诉我黄河的全长是多少?它发源于哪里?学生:黄河的全长是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
语文公开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
![语文公开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6faf73c524de518964b7dfa.png)
语文公开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语文公开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听录音导入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她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条河,她的名字叫黄河。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亿万中华儿女成长的.摇篮。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河,去看看她的过去、现在、未来吧!(课件)二现在的黄河1学习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171页。
齐读第一自然段。
(生读)2.现在的黄河是什么样的,交流资料是呀,一查黄河近两千年来的“表现”,真是让人大吃一惊。
你查到黄河怎样变了。
哪儿让你大吃一惊了?请同学们交流你所收集到的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可以下座位)文字、图片、网站、书籍、音像(歌曲、黄河决堤)、等老师收集到一个音像资料,我想推荐给大家请同学们欣赏。
看到这么如此残酷的现实,你想说些什么吗?(生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感慨{说为什么会成这样,说黄河的制理})3.自学课本,用横线勾画出写黄河变化的原因的地方。
学生自学。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师巡视汇报学习结果。
(出示课件:自然原因、人为破坏)4.小记者采访:我们该怎样做。
因为人为的原因让我们的中华儿女的母亲河变得如此躁怒不安。
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江油人民的母亲河,她现在又是什么样呢?那我们又该怎样做呢?除了这些,你还想到什么想告诉同学们。
(环保渗透,教育学生保护环境)(找出恶性循环的的流程图、两大原因、泥沙重、能提出什么叫悬河)三.过去的现在的黄河4.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
我们怎样才能让她平静下来呢?科学家们是怎样想的?生讨论交流___汇报5.这样数管齐下,让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她变成什么样了呢?(生说)你认为黄河会成为什么样?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
(写诗,作文,画画,朗读)三结束语相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同学们的努力之下,在全中华儿女的努力之下一定会重见笑颜、重放光彩。
我们的地球也一定会充满生机与活力。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09a7bd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a.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3、怎样治理黄河?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板书:原来————摇篮现在————祸河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9d2abb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5.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案《黄河是如何样变化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缘故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处。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明白的词语。
3.学习课文,明白得作者是如何样积存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预备: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变化的缘故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
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处。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明白的词语。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模样?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
板书:黄河是如何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依照段意。
第一段:讲近2021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繁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顺,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育的地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步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中华民族的摇篮)2.但是,近20210年来,黄河的表现什么缘故叫人大吃一惊?3.课文是如何样说明那个问题的?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学习课文,明白得作者是如何样积存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什么缘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如何样描写的?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担忧,担忧是什么意思?2.黄河造成灾难的缘故是什么?(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教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fa365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9.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省份和注入的海洋。
(2)使学生掌握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以及黄河的变化原因。
(3)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了解黄河的变化。
(2)利用地图,分析黄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3)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了解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流经省份、地理位置和注入的海洋。
(2)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
(3)黄河变化的原因。
2. 教学难点:(1)黄河变化原因的分析。
(2)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黄河的变化。
(2)准备黄河流域地形地貌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3)准备讨论、探究的问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知识。
(2)收集有关黄河变化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听说过黄河吗?黄河是中国的哪条河流?(2)展示黄河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流经省份、地理位置和注入的海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
(2)学生分享收集到的黄河变化资料。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上游、中游、下游的特点。
(2)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重点讲解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黄河,减少黄河变化?(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2)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练习题。
3. 调查身边的水污染现象,提出防治措施,并进行实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2)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3)学生参与度如何?(4)是否存在不足之处?2. 学生反馈:(1)学生对黄河变化的理解程度。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
![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09d9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17.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及其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黄河的变化原因。
(2)学会用图表、数据等展示黄河变化的情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
(2)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黄河的变化过程及其原因。
2. 黄河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 相关资料(黄河变化的原因、影响等)。
3. 投影仪、课件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变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黄河变化的原因。
3. 课堂讲解(1)讲解黄河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原因。
(2)分析黄河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黄河变化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黄河变化过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对保护黄河、珍惜资源意识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
2.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3. 对教学策略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内容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河流的变化,比较黄河与其他河流的异同。
2. 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保护的政策措施,以及公民如何参与保护。
人教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及课后反思
![人教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及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e667ba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93.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黄河的基本情况,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2)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了解黄河的变化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黄河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过程。
(2)黄河变化的原因及环保意识。
2. 教学难点:(1)黄河变化原因的分析。
(2)环保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黄河变化的原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案例分析: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黄河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案例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黄河。
(2)提问:“你们对黄河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根据教材,自主学习黄河的基本情况。
(2)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探究:(1)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变化过程,分组讨论变化原因。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展示黄河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变化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提出环保措施。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黄河变化的原因及环保意识。
6. 课后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1. 教学内容:(1)黄河的地理特征及其历史变迁。
(2)人类活动对黄河变化的影响。
(3)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与治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经典教学教辅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c33f37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a.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次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缘由,从中遭到启示,加强环保认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材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缘由,从中遭到启示。
教学工夫: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出示“材料”,引出课题1. 出示多媒体,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 听了“材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甚么?最想问甚么?3. 为甚么要“行动起来,解救黄河”呢?我们浏览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必然会明白的,而且也必然会发出一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1. 请大家谈一谈,你预备采用甚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浏览提示”读懂课文。
2. 先生自在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先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次要讲甚么?3. 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点。
浏览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发这些变化的缘由是甚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引导先生围绕提示的考虑成绩,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 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先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 黄河发生变化的缘由要重点理解“社会缘由”,即人的缘由,经过图示、图片、或小黑板,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再经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先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 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初一段及“材料袋”内容。
先放开让先生谈出本人遭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管理黄河的情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f4b90476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1.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黄河是怎么样变化的教案篇一1、认识本课8个生字。
2、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3、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录像、图片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一课时一、知识竞赛导入:1、课前轻松轻松,进行地理知识竞赛,顺势导入黄河的相关知识。
2、学生汇报课前了解的有关黄河的资料。
3、让我们一起走近黄河,了解她的过去、现在、共同设计她的未来。
学生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过渡:要了解黄河,有什么好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了解。
)阅读课文时先学习生字词:祸河、乃至、侵蚀、开垦、亩、经营、不折不扣。
1、齐读。
2、开火车读。
二、了解黄河的过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请同学们通过默读,了解黄河的过去。
2、学生汇报。
3、体会“摇篮”的含义,通过联想、与现实生活联系来理解。
4、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样的摇篮多么让人向往啊!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黄河边变了,她变成什么样子呢?三、学习黄河的现在。
(现状和原因)1、学习1、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黄河变成了什么样子?2、学生纷纷汇报。
(注意引导学生用课文的语句回答)3、是什么原因使我们的“摇篮”变成这样的呢?(请学生读第六自然段。
)4、同学汇报,教师注意引导归纳为自然原因和人为破坏。
5、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从无奈到愤怒)过渡:正因自然与人为的原因使得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愤怒了她咆哮了。
你们希望我们的黄河继续这样狂躁不安吗?你想她以后……四、共同设计黄河的未来。
(学习最后一段)1、要治理好黄河,关键是什么?2、为了治理好黄河,科学家们事怎样做的?3、我们还有什么好方法呢?(让学生各抒己见)五、环保拓展:争做环保小卫士。
1、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留意我们的周边环境,你们发现有什么环境问题,你平时是怎样保护环境?2、仅仅靠我们保护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我们社会上人人都行动起来,那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了,今天我们指导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让我们为环保出一份力,向社会个各人士发出我们的呼吁。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efacb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d4.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一、揭示课题1、(板书“河”)生齐读。
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
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
(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
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
同学们请看(播放链接1)这就是黄河。
(出示幻灯片2)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生答,师板书:前、后、原因)二、速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播放课文朗读),读完后能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了什么?2、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生答:原来——摇篮后来——忧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泥沙三、再次读文:师:现在请同学们默读阅读提示和课文,看一看还有哪些问题你不能解决?(学生默读)师:谁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原来的黄河是什么样的?)(预设: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师:你的问题提得很好,也很有价值,能够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来提问,还有问题吗?(预设:引起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师:你也很会学习,能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进行提问,还有吗?(预设:怎样才能治理黄河?)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知道保护环境,希望你能为治理黄河提出一点合理化的建议。
师:(出示幻灯片3)下面我们就以课文中这四方面的内容为主题,采用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来学习研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最新8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最新8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6a03f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b1.png)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案最新8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一、聚焦“摇篮”1、知道什么是摇篮吗?一提到摇篮,你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景象?给你什么感觉?[温馨、舒服、留恋……]2、曾经有人说,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板书],你想到些什么?3、齐读第3自然段,读出那摇篮一般的感觉。
二、检查预习,明确自学任务。
1、正音:某媲美繁衍侵蚀开垦某折腾不折不扣[多音字正音规则记少不记多。
]2、自由读课前连接语,提炼主要问题: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启示?实践活动。
三、提炼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谨严的思路。
1、呵呵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默读圈画,写感受2.1 自然段(1)数字背后,你仿佛看到怎样的黄河?()的黄河(2)每一次决口,多少房屋良田被毁,每一次改道,多少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又是怎样的黄河?(3)数字的背后藏着苦难啊!齐读。
3.5自然段(1)感受对比手法。
(2)想象:高出10米,几乎相当于3楼的高度,逐年升高的黄河,需要不断增高堤坝,对百姓来说,什么感觉?苦遇上决口,黄河两岸的百姓就更苦了,他们会怎么说?这就叫——叫苦不迭啊!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此时的黄河吗?板书——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发现这句话,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板书忧患:曾经令人心驰神往,此刻却让人心惊胆战小结:这样的总起句和过渡句,抓住了就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提炼出来。
4.67自然段(1)——黄河变化的原因与对策这两段也可以通过提炼关键句的方式说得更简练学生自读。
(2)提炼:自然原因人为原因科学家设计了多种方案治理黄河。
(3)结合板书4个关键句,说说课文浓缩文。
四、细读6自然段,感受启示。
1、曾经的黄河是美丽的摇篮,哪里温馨,温暖,可后来竟成了忧患,魔都圈画写出祸患严重的句子,读读,说说启示。
2、汇报:(1)对比“4000吨”“550万亩”与“许多吨”“许多亩”的区别,感受原文的准确,更好地写出黄河忧患的危害之大。
(2)“越”句式特点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课题,提出探究方向。
1.导入:
2.下面就让我们来走近黄河。
课件显示关于黄河的图片
教师配乐讲解:同学们,这就是黄河,她蜿蜒曲折、绵延万里;这就是黄河,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这就是黄河,她一泻千丈、气势磅礴。
唐代诗人曾赞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学生齐读)
3.师:黄河是这样的气势雄伟,令无数的诗人、作家为之赞叹。
今天,我们将从另一个角度来了解黄河,了解它的变化和它是怎样产生这种变化的。
(师先板书:变化再板书:是怎样的) (生齐读课题) 4.提出本节课探究的方向。
同学们,研究课题是学懂课文的方法之一。
看到这个课题,你们觉得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去探究哪几个问题呢?(学生交流——教师归纳总结出两个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黄河是怎样发生这种变化的?)(教师在变化和怎样的上面分别打上问号。
)
(二)初读课文,探究问题1——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理解“摇篮”
(1)这节课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去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你的笔在书上划一划,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学生自由读文)
(2)刚才我们已经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与课文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相信大家对这两个问题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哪位同学愿意来向大家交流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曾经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后来的黄河又成了什么?(教师板书:摇篮祸河)
(3)让生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原先黄河流域的句子。
(4)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那时侯,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引导体会:看到这句话,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学生说)——能用你的朗读把这美好的画面展现出来吗?(指名学生读)——我们的古人在看到黄河流域这美好的景象时就用自己的笔进行了描述。
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笔下的黄河流域。
课件显示配乐的图和文字: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
——《孟子·滕文公上》
(学生齐读)
(5)正因为当时的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课件显示: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在这里生息繁衍。
生齐读——板书:生息繁衍并理解“生息繁衍”(当学生说得不够完善时,师引导学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并告诉学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生息繁衍”这个词,但是有“生息”和“繁衍”这两个词。
“生息”的意思是:生活、生存。
繁衍的意思为:逐渐增多或增广。
)(6)师:同学们,是黄河流域给了我们的祖先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生息繁衍,才有了无数的炎黄子孙,有了中华民族,因此,作者说,(课件显示并读: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
2.理解“祸河”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人口的不断增多,黄河变了,她不再是原先的黄河了,它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学生回答)
(三)探究问题2——黄河是怎样产生这样的变化的?
1.提出探究方向:同学们,黄河为什么会成为忧患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黄河成为祸河的原因,也就是黄河是怎么样产生这种变化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6自然段,并在书上划一划、写一写。
在探究的过程中如果你自己不能解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学生默读,教师巡回)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1)下面让我们来交流探究的成果。
要讲清楚黄河变化的原因,这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为了能更清楚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请同学们先向你的同桌进行讲述,你在讲述的时候可以用书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同桌互说)
(2)学生汇报探究成果。
在第一位同学发言完毕后,教师可根据第一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进行引导:
①引导一:刚才这位同学告诉我们黄河发生变化,是因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了水土流失,但是,水土流失就水土流失吧,最多也就是耕地少了,土地不肥沃了。
为什么说因为水土流失黄河就成了祸河了呢?水土流失以后会造成黄河怎样的结果呢?哪位同学能给刚
才这位同学做一个补充?(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清黄河变化的原因与过程:自然的变化和人类的活动引起黄河流域水土流失——冲入黄河——其中有4吨左右沉积下来——使黄河的河床抬高,形成悬河——洪水来时,引起决口——祸河)(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自然人为→水土流失→悬河)
②引导二:刚才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与过程,但是其中有一点我还想请教大家,那就是“刚才他说到,每年有大量的泥沙进入黄河,到底有多少呢?能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吗?”(此时:课件显示: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被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写出了泥沙的多?——让我们来读出泥沙的多。
(生齐读)——这16亿吨泥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可以课件呈现资料:如果把这16亿吨的泥沙堆成一个高1米,宽1米的沙堆,它原来可以绕地球(27圈多)。
当地人有一种真实而形象的说法,那就是“一碗河水半碗沙。
”)(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感受泥沙的多,震撼学生的心灵。
)
③引导三:什么是“悬河”?有哪位同学在刚才探究的过程中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探究,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学生对于这一点探究得还不够清楚,可以让学生找到课文中介绍悬河的句子再去读一读。
——让学生介绍“悬河”——课件显示悬河的示意图,指名学生借助示意图做一个更清楚的讲解。
)(“悬河”是一个科学术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
)
(四)总结延伸。
1.写感受:同学们,身为炎黄子孙,当我们了解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后,一定有了自己的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赶紧把你最想说的一句或两句话写在你的书上吧。
(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名学生交流
2.为了拯救黄河,我们的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学生齐读)
3.同学们,只要人人都能明白书中所讲的道理,把黄河的泥沙管住,那么,同学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黄河一定会恢复《孟子.滕文公上》中所描述的那样:
课件显示,学生齐读:“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山林川谷美。
”
——《孟子·滕文公上》
4.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实,在课堂上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究。
关于黄河,同学们也可以继续探究,课件显示:
继续探究黄河:
1、一首关于黄河的古诗词。
2、一个关于黄河的传说。
3、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市和流域面积。
……
师:你可以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探究,你也可以探究你自己感兴趣的关于黄河的其它问题。
【板书设计】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摇篮生息繁衍
↓
祸河自然人为→水土流失→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