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了风险保障。
保险业务不断创新
保险业在传统的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等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责任
保险、信用保险等新型业务。
保险法规逐步完善
政府加强对保险业的监管,制定了一 系列法规,保障了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
04
金融业在近代化进程 中的作用与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 网金融迅速崛起,为金融业带 来了新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的应用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 领域的应用,提高了金融机构 的风险管理能力、客户服务水 平以及业务运营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探索 与实践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分布式账 本技术,在金融领域具有广阔 的应用前景,如数字货币、供 应链金融等。
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监管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金融市场乱象丛 生,金融风险不断累积。
金融机构的脆弱性
金融机构资本不足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资本不足的问题,难以抵御市 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危机,容易引发连锁反应。
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
近代中国金融机构管理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风 险管理水平较低,容易发生违规操作和风险事件。
01
银行业规模迅速扩 大
随着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兴起,银 行业得以快速发展,银行数量和 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02
银行业务不断创新
银行业在存款、贷款、汇兑等传 统业务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出 信托、投资等新型业务。
03
银行业法规逐步完 善
政府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制定 了一系列法规,保障了银行业的 健康发展。
证券市场的兴起与繁荣
中国近代经历过的12次银行业危机(目前最全)
中国近代经历过的12次银行业危机(目前最全)金融体系的发展总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金融危机,中国也不例外。
唐太宗曾有云,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因此,就让我们看看中国银行业到底发生过哪些危机吧。
1)1853—1856年银钱业恐慌在1853—1856年,中国金融市场受到了太平天国运动以及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猛烈冲击,在战局不稳的情况下,中国分布在京津、上海等地的票号、账局纷纷撤销账号,收缩信贷。
在此种情形下,不少钱庄、商号都出现了资金断裂和歇业的问题,国内整个银钱业都陷入了极度的恐慌。
2)1856—1860年银钱业恐慌在1856—1860年,英法等国为了转嫁自身的货币信用危机,同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期间,太平天国的战事依旧在持续,各战区内的票号、账局纷纷撤庄,大量钱铺、印子局以及工商企业纷纷歇业,形成了国内第二轮银钱业恐慌。
3)1866—1867年上海银钱业危机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国际棉花价格迅速下跌,全球发达国家的棉花投机商、企业、贷款银行都出现了巨大损失和倒闭。
在全球性危机的情况下,中国的丝绵出口受到了极大影响,许多商户亏损严重,银钱业也受到极大的牵连。
与此同时,上海的汇川、华利、利生、利、汇隆、呵加刺等6外资行因母公司棉花投机失败而倒闭。
上海地区银钱业一片人心惶惶,不少钱庄出现倒闭。
4)1873—1874年上海金融危机1873年,资本主义国家发生金融危机,且同期国际丝、茶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中国丝、茶产业受损严重。
贸易商的亏损波及到了放款银行,银行随之收紧了银根,使得市场的流动性不足。
同期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金本位改革,白银黄金比骤跌,中国的货币(白银)迅速贬值,使得国内钱庄、商号对外债务负担及支付压力加重,最终不少钱庄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
5)1878—1879年上海金融危机1878年,英国发生周期性经济危机并引发金融风暴。
受此影响,中国外贸逆差严重,且中国货币(白银)在持续贬值,中国企业的偿债压力空前巨大。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
近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简史一、起步阶段中国出现近代化的银行始于鸦片战争之后。
一般认为1847年在上海开设分行的英国丽如银行是中国近代最早的银行。
而19世纪后期在中国活跃的外国银行或中外合资银行有英国的汇丰银行、惠通银行、中华汇理银行,法国的法兰西银行、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
中国人自己开办的第一家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由清末实业家盛宣怀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利用他任督办的招商局和电报局投资,同时拉其他官僚包括李鸿章等人入股,其组织管理和营业规则均参照外商银行(主要是英国汇丰银行),设立董事会,在全国各地开设分行。
该行成立之初,就被清廷许可发行银两、银两两种货币,还获得代收库银、整理币制之权。
在官方的中央银行设立之后,该行才转为纯粹的商业银行。
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跟中国银行一起承担中央银行职责的还有交通银行。
交通银行的历史同样可以上翻到清朝末年。
1908年,由清政府邮传部牵头组建,为官商合股,初期目的是借款赎回被列强控制的铁路,故名交通银行。
中华民国成立之后,其地位进一步上升,与中国银行一起承担共同承担发行货币、调节币制、兑换外币和代理国库收支的中央银行职责。
二、第一个繁荣时代1927年至1928年,北伐军革了北洋军阀的命,历史进入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受江浙财团资助的蒋介石政府,也十分重视银行体系的建设。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另组建中央银行,授予其发行纸币、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
同时,将中国银行改组为国际外汇兑换专业银行,交通银行改组为辅助工农商矿的专职银行。
1935年,国民党政府又组建中国农民银行,作为供给农业信用、发展农村经济的专职银行。
至此,形成了以四大国有银行(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民银行)为基本骨架的银行体系。
国民党统治后期,形成了宋子文家族控制中国银行,孔祥熙家族控制交通银行,陈果夫家族控制农民银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控制国有金融业的局面。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开展和对外贸易的日益增多,金融市场逐渐兴起。
然而,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国的金融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相对滞后。
直到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的金融事业才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中国近代金融发展的历程中,不仅涉及到货币、银行、证券等基本金融领域的发展,也涉及到了外汇管理、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监管等重要方面。
其中,国民政府时代的金融改革、新中国成立后的金融整顿、改革开放后的金融改革等都是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的进程表明,金融领域的健康发展需要政策和制度的支持。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金融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加强监管、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对外开放等方面,中国的金融体系将会不断完善,并逐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 1 -。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金融变局
CHINA FINANCIALYST FEB. 2012148难忘岁月NFORGETABLE ERA1912年12月3日,已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一篇通电,题为《钱币革命》。
电文中说道:“钱币之革命者何?……纸票者必将尽夺金银之用,而为未来之钱币,如金银之夺往昔之布帛刀贝之用,而为钱币也。
……今欲以人事速其进行,是谓之革命,此钱币革命之理也。
”简而言之,就是要改革货币制度,变清代以来的银铜复本位制为不可兑换的纸币本位制。
此时距武昌起义刚一年时间,革命的燎原之火已经遍及全国,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拥戴共和。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被迫退位,辛亥革命取得成功。
可是担任不到四个月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深知——革命尚未成功,至少在财政金融这两大直接关系到新政权安危的环节上,还有太多的难题没有解开。
民国初立,百废待兴,一举一动都要经费支持。
地方上金融恐慌,中央政府财政匮乏,让位于袁世凯之后,他专注发展实业和经济领域,亲自到全国各处考察实践,对现实经济状况的窘迫和弊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孙中山认为当时的金融恐慌和财政困难并非源于中国的贫穷,而是因为货币问题。
他认为,国内资源并没有减少,商品生产有所增加,但国家经济总量却没有提升,其原因在货币供给不足,希望通过改革币制来实现国家的富强,如果说辛亥革命只是完成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革命和部分政治革命,那么钱币革命可以视为社会革命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1908年,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写就《金主币救国议》一书,其目的同样是要改革币制挽救危局。
在他看来,中国最应当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度:“救国理财之方千万,他不及图。
今万国皆变金主币,而吾国不改,则银价日落,而吾民日困,租税生计法无定。
但此一事,国其破乎!”康有为的忧虑和孙中山主张钱币革命的缘由,源自于中国数百年来的传统货币制度。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逐渐进入了“银铜复本位制”时代,这种币制在封闭条件下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随着西方地理大发现和中西方贸易往来的日益繁荣,银、铜比价在世界范围内的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的货币体系。
中国近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
特征: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等多种成分并存。 ①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但到建国前仍占主导地位 ②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19世纪末(甲午):资本输出—19末20初控制中国经济命脉 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侵略,日本扩大投资,独霸地位 特点:封建性、官僚买办性、资本主义色彩 概 况 ③洋务企业 民用企业;甲午战后破产 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具有两面性 ④民族资本主义 情况 19世纪60 –70年代产生 19世纪90年代初步发展 1912—1919年“短暂春天” 1840—19世纪70年代:商品输出
试题三(01年上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时间 1820— 1849年 1850— 1879年 1880— 1909年 1910— 1939年
乡民迁出 迁至他乡 迁至乡镇做 出国从 总人数 种田人数 工或经营小 事工商 商业人数 业人数 29 29 0 0
中国近现代经济变化发展史的基本线索(续二) ①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时期 (49_56年) ③50年上半年合理调整工商业 ④53-56年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唯一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 制度) 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57-66年 曲折前进 的建设时 期 左倾错误蔓延至经济领域 也取得巨大成就
官僚资本主义
概念:是一种封建的、买办性质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依靠政 权、和英美等帝国主义的势力形成,带有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时代特征。在近代史的后期是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
形成及演变: 27——37年十年对峙时期,通过整顿税务、控制 金融、改革币制等措施,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 治;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 急剧膨胀;解放战时期,国民政府将大量社会财富消耗在战 场上,国统区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财政金融全面崩溃,农工 商纷纷破产,社会经济处于崩溃边缘;49—52年过渡时期, 没收官僚资本,直接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
中国金融发展历程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时期。
当时,周王朝开始发行青铜货币,建立了货币制度。
这是中国最早的金融活动之一,为后来的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善。
宋代时期,首次建立了银行业,形成了现代货币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
金融机构发展起来,政府借助金融业务进行财政调控,为了加强金融管理,同时也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开始发行利息债券。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近代,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中国的金融体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中国的金融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引进西方的金融机构,扩大金融业务范围。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金融机构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国家开始重视金融业,建立了具有现代化特色的金融机构。
1928年,中国建立了国家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发行货币并进行金融调控。
这是中国金融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金融体系再次发生重大变革。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实行国家统一的金融管理控制。
金融业主要由国有企业掌控,国家主导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开始逐渐放开金融市场,开展金融改革。
1980年代,国家开始引入外资银行,同时设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城市信用合作社,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1990年代,中国开始全面推进银行改革,引入国际最先进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
1994年,中国成立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正式成立。
21世纪初,中国金融业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金融业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一部分。
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壮大,金融产品也日益丰富多样,从传统的银行业务到保险、证券、基金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飞速发展。
到了今天,中国金融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
中国的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科技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改革
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与改革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改革,这些改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从传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转变为现代化的金融体系,实现了从闭塞到开放、从落后到进步的跨越。
以下将重点探讨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首先,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金融体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清廷开始进行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金融体系和理念,如设立银行、发行货币、创立商会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金融体系改革打下了基础,也为后来中国金融体系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近代中国的金融改革还体现在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上。
随着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加快,金融制度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清末民初,东北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等银行相继建立,中国传统的票号制度逐渐消失,金本位制度逐渐建立。
同时,中国的货币制度也发生了变化,自然经济逐渐向货币经济转变,现代化金融市场初步形成。
第三,金融改革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随着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幅提升,国民经济水平明显改善。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逐渐向外界敞开,吸引了大量外资流入,促进了国内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金融改革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方式,帮助其实现了快速增长。
最后,近代中国的金融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金融市场的过度开放可能导致资本外流和金融风险增加,需要加强监管和风险控制。
此外,金融改革也可能会导致金融不平等现象的出现,需要政府加大金融包容力度,保障金融服务的普惠性。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的金融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和改革,这些改革对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金融体系改革,中国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中国还需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保障金融安全,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互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
目录、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二、.................................................................................. 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国家金融政策及其成效...................................................(一)明、清政府的重本轻末政策、..................... 觅商汇兑"政策、封建压榨政策(二)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政府对外商银行的退让与依附政策 ................(三)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实行有利于民族银行业自由发展的政策 ................(四)南京政府的金融垄断政策、对民族资本金融业的压制政策以及法币政策.....(五)革命根据地政府的独立自主的金融发展政策、审慎的货币发行政策以及严格的金融管理政策........................................................................三、.................................................................................. 近现代金融史发展的经验与其借鉴意义.....................................................中国近现代金融史及其政策发展摘要:“金融”一词产生于近代,但明朝中叶之后我国就已出现比较广泛的金融活动,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金融更是经历了动荡与混乱、统一与发展的历程。
回顾与总结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发展、金融政策及经验教训,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实施正确的金融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字:近现代;金融;发展史;政策;一、我国近现代史上金融发展进程的历史从明末到1949年这段时期,我国经历了封建社会的落日辉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混乱与动荡以及前赴后继的民族抗争,中国金融也经历了重大波折与艰难发展。
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
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近现代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承载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不断演变,适应了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经历了多次改革与变革。
本文将从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相关政策与措施以及对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演变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在清朝末年,由于社会经济不稳定和政府金融管理不当等因素,中国的金融与货币体系饱受困扰。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国开始了实行货币改革的尝试,但一系列的政治和经济动荡阻碍了改革的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金融与货币体系也面临着重大的改革。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恢复和稳定国民经济,中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如发行人民币等。
然而,这些举措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任务逐渐变得紧迫。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中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与货币改革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1984年实行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中国的金融机构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发展,金融业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
此外,中国还进一步开放了金融市场,引入外资,推动国内金融与货币体系的国际化进程。
二、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为了推动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
首先,中国建立了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股票市场、证券市场等,为企业融资和个人投资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金融业的运行秩序,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效率。
此外,中国还逐步推进货币政策的市场化改革,加强了对货币供应和利率的调控,提高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灵活性。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正逐渐与国际接轨。
三、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对经济的影响近现代中国金融与货币体系的改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汇报人:2023-12-14•引言•中国近代经济起步与发展•经济发展特点与结构变化目录•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经济发展对近代社会的影响•结论与展望01引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是指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的转型,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型,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型。
同时,也面临着外来侵略、民族危机和社会动荡等重重困难。
主题介绍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伸向中国伸向中国边疆地区,方便的交通使列强在华牢牢地站稳了脚跟。
19世纪末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中国陷入深重的民族危机之中。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背景介绍02中国近代经济起步与发展洋务运动与近代工业起步洋务运动背景清朝末期,中国面临内忧外患,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富国强兵。
近代工业发展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建立了多个近代工业项目,如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等,涉及军事、民用等多个领域。
洋务运动的意义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为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渐兴起,民间资本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多个领域得到发展,如纺织、造纸、采矿等,涌现出一批民族企业家和品牌。
民族资本主义的意义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中国市场的开放,外国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于中国的近代工业。
外国资本的进入外国资本的竞争外国资本的影响外国资本的进入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对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冲击。
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
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在近代以来的几十年里,中国金融经历了急剧的转变和快速发展。
下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主要里程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并建立了银行体系,其中包括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
30年代的金融体系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农村地区缺乏金融服务。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放开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限制,这标志着中国金融改革的起点。
随着改革的推进,中国于1984年成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
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1990年代,出现了第一家商业银行招股上市,也就是中国工商银行。
随后,在1997年,深市与上市银行推出了股权分置试点,为中国A股市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一步进一步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开放。
随后几年,中国逐渐放宽了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限制,并引入了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
2004年,中国开展了债券市场改革,发行了第一批政府债券,并且放宽了企业债券的发行条件。
此外,中国也推出了创业板,以支持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2014年,中国推出了上海金融自由贸易区,试图打造全球金融中心。
随后,中国继续开放了债券市场,并推出了沪港通和深港通,允许境内外投资者在两地的股票市场上交易。
2018年,中国以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为目标,成立了金融科技中心,并推出了移动支付和数字货币等创新金融产品。
总的来说,中国金融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并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壮大发展。
未来,中国金融将继续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代经济史
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与主要特点。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840--1894年:从整个国民经济看,虽然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但是由于外国侵略势力的掠夺,以与长期大规模战的破坏等外因素,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极其困难,国生产总值为负增长。
第二阶段为1895--1937年7月:中国国生产总值和人均国生产总值大致是缓慢上升趋势,虽然年均增长率与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相比仍然很低,但是毕竟是正值,经济在增长。
第三阶段为1937年7月--1949年:战争使中国出现了三种不同经济制度的互相较量的局面----日占区的殖民地型经济、国统区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加农村封建主义经济、抗日根据地的新主义经济。
这三种经济制度一方面都受战争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由于各自的本质区别决定了各自的前途。
总体来讲也是在增长。
1.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是明代万历时居正改革后明朝所实行的一项赋役制度。
15世纪中叶,明朝政府开始把江南田赋折征银两。
后来有的地区将田赋和徭役与杂税合并折银征收,在各地也逐渐施行,叫做一条鞭法。
把原来按照户、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照丁、粮派役,并与夏秋两税与其他杂税合编一条,无论税粮、差役合并且一律改为征银,差役由政府用银雇人充当代替民间自理。
一条鞭法是一种赋役制度历史上与地域上的发展。
款目简单,税额确定,征输利便,负担公平。
是我国古代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闭关制度闭关制度是明清尤其是清统治者采取一种限制、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一种制度!清统治者害怕东南沿海汉人武装和外国人以与抗清组织联系助长反清情绪;西方海盗商人入侵东南沿海,威胁其安定统治;同时思想观念旧,自认天朝上国。
因此,通过限制通商口岸、设立行商制度、限制进出口商品种类和数量、限制外商的居住和行动等等闭关措施以维护自身统治。
在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的时代,这种措施违背历史潮流,种种不合理的规定限制、妨碍了正常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对外贸易,压制了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六章 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
第六章中国金融业发展概况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心脏,银行则是其血液。
经济越发达,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更加重要。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到当前已经获得了很大发展,在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当前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个焦点。
股市的变幻、国有银行的改革、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这些问题,都成为人们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下面我们就从历史演变中寻找规律,为当前金融业的发展改革提供经验借鉴。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中心。
它涵括了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保险系统,及国际金融诸多方面存在,等等。
具体发展过程,基本集中在货币与信用上,下面就围绕上述方面展开论述。
1、货币的发展一般而言,按照标准化的思路,我们可以把货币发展分为五个阶段1:原始社会的多样化2,即物物交易、集中到一般等价物,如各种铸币、秦统一货币,形成影响很大的半两钱;明朝统一到白银,从而构成铜钱与白银并存的双本位制、到1935年统一到法币、建国后形成人民币,到现在甚至还出现了电子货币。
每一个阶段,货币发展形式都跟当时经济、社会等背景密切联系在一起,体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具体到近代以来,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化大致经过了如下几个时期:1)晚清的货币制度晚清的货币制度,简单而言,是一种“银钱双本位制”,即“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
具体而说,名称上全国都是使用如下几种货币:银两、银元、铜钱、纸币,但在实际操作中则相当复杂,全国各地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标准。
各地制造的货币单位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流通,越出制造地区则需要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兑换,否则无法使用。
同时,能够制造货币的机构也没有统一,具体到中央、地方官府、外国在华金融机构、本国1具体而言,货币的发展是围绕“多样化-一般等价物-金银-纸币-电子货币”的顺序演化的。
从中国货币的演化看,大致上是按照“物物交易和贝币时期——刀币时期——半两五铢时期[这之前大多以重量为单位演进的]——年号通宝时期[之后大多以年号和把重量为名称改组为宝为名称]——纸币时期——电子货币”进行的。
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续编
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续编上海市档案馆藏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续编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主题,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我特别研究了上海市档案馆藏的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撰写了本篇文章。
一、概述1.1 金融变迁的背景和意义金融变迁是指近代中国金融系统从传统封建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发展和演变。
这一过程对于中国的经济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中国金融变迁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轨迹提供重要的参考。
1.2 上海市档案馆藏的价值上海作为中国现代金融的重要中心,拥有丰富的金融史料资源。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大量的与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相关的档案资料,这些珍贵的史料为我们揭示了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实质和内在规律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的分类与整理2.1 金融机构档案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中的第一类是与金融机构相关的档案。
这些档案包括了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文件。
通过研究这些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中国的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经营情况以及金融政策的实施情况。
2.2 金融政策档案金融政策档案是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中的另一类重要资料。
这些档案包括了政府发布的有关金融政策和法规的文件以及相关的会议纪要。
通过研究这些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中国政府对金融发展的战略思考和政策调整。
2.3 金融商业档案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中的第三类是与金融商业相关的档案。
这些档案包括了商业企业、商品交易、外贸、金融交易等方面的文件。
通过研究这些档案,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代中国金融商业的发展动态和经济活动的特点。
三、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的价值与应用3.1 学术研究的意义近代中国金融变迁档案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档案可以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帮助他们揭示和分析近代中国金融变迁的法则和规律。
1840——1949年中国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钱庄业开始整体衰落并出现公司化的趋势。 ★民族银行业出现政府主导的银行合并活动。
●抗战时期金融发展的特征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经济和金融业受到 巨大的破坏。与此同时,国民政府重视战 时的金融建设,积极采取措施来构建后方 地区的金融网、健全金融机构、完善金融 制度,我国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洋务运动期间金融发展的特征
19世纪60~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逐渐近 代化,中外贸易规模扩大。经济发展内生 金融需求的扩大和多样化,推动了这个时 期金融业的创新和发展,金融结构继续变 迁。 一是银行业继续发展,从事货币兑换业务 的私营钱庄逐渐向传统银行演化; 二是保险市场结构变化,在外商保险业继 续发展的同时,民族保险业产生;
径。 ★中央银行等金融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金融发展政策的目标从追求量的增加转向 寻求质的改进。
★外资金融业因受战争的影响而走向衰落。 ★证券市场再度发生逆转,股市与债市此起
彼落。
●抗战胜利至新中国成立时期金融运行的特征
1946年国民政府发动内战,中国金融运行重新转入战时 金融体制; 随着内战的进行,国内爆发恶性通货膨胀,国统区的币制 和金融经济濒临崩溃; 新民主主义金融随着解放区面积的扩大及新民主主义经济 的发展而在中国大陆取得了胜利; 私营金融业走向衰败,公营金融对金融业的全面垄断加强; 金融机构的非经济性合并达到了近代的最高峰。
九是金融立法和金融监管制度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不过,此时的中国政治分裂,大小军阀割据地方, 战乱不断。北京政府对地方和民间的控制力很弱, 这使得该时期的金融发展具有以下的特点。
★民族新式银行业的整体资力首次超过外商 银行业。
★传统银行业走向衰落,票号被市场整体淘 汰。
1840——1949年中国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三是财政化的证券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公债结构 三是财政化的证券市场结构发生变化, 中的内债比重上升, 中的内债比重上升,地方债的发行开始受到中央 集权政府的限制; 集权政府的限制; 四是保险业获得新的发展, 四是保险业获得新的发展,民族保险业出现第一 次发展高潮; 次发展高潮; 五是民族信托业开始复苏,国营信托业产生。 五是民族信托业开始复苏,国营信托业产生。这 个时期的金融发展具有国家干预的浓重色彩和时 代的特征。 代的特征。
这个时期, 这个时期,中外银行业的兴衰交替日趋明 中央银行等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 朗,中央银行等制度建设取得了突破;民 族信托业发展到了近代的最高峰; 族信托业发展到了近代的最高峰;保险业 的发展形成两个中心, 的发展形成两个中心,保险分业经营制度 开始实施;债市衰落而股市复苏, 开始实施;债市衰落而股市复苏,证券市 场三级监管体制毁而重建。 场三级监管体制毁而重建。此时中国的金 融发展具有战时金融的若干特征。 融发展具有战时金融的若干特征。
★金融发展与商业的关系密切,商业金融的 金融发展与商业的关系密切, 色彩浓厚。 色彩浓厚。 ★信用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 信用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低。 ★金融业以传统的银钱业为主,新式金融业 金融业以传统的银钱业为主, 微弱。 微弱。 ★金融业还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力 量。
●鸦片战争时期金融发展的特点
总的说来, 总的说来,这个时期外商银行主要与洋行 争夺外商客户, 争夺外商客户,其与华商的业务往来尚不 如洋行与华商的关系密切, 如洋行与华商的关系密切,中外银行之间 基本上还没有形成业务上的合作或竞争关 系。此时外商新式金融业对中国金融市场 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还很弱。 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力还很弱。
★金融发展转入战时金融统制的轨道。 金融发展转入战时金融统制的轨道。 ★供给领先型金融上升为金融发展的主要路 径。 ★中央银行等金融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中央银行等金融制度建设取得新突破。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2)轮船招商局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办的? (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 招商局在促进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方面的积极 作用。(6分) (2)背景:工业革命后,西方公司的示范;洋 务运动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 输等方面的困难。 作用:引入股份制公司组织形式,有利于吸引 投资,促进了民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开创了 近代民族航运业,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民 族利益;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为近代工商业 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目的
性质 政治
中体西用,维护清统治
内 容
经济
没有触及旧制度的改革,没有 新制度的建立 创办民用工业
军事
文化
创办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①原因 没有经过手工工场阶段,没有 连续性,不是中国生产力发展 的结果; 没有机器的发明,直接从西方 ②途径: 引进机器、设备和技术; 特 点 ③过程: 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 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④内容: 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⑤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官僚资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 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 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 洋务派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 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 官僚资本的一部分。
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 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 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 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 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 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 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 义工商企业。
解体的 主因 解体的 程度 解体的 速度 解体的 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华资银行
银行仿于泰西,其大旨在 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 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 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利无 旁扰,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 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 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 推行来华,攘我大利。近年中 外士大夫灼见本末,亦多建开 银行之议,商务枢机所系。— —《请设银行片》
中国近代金融发展与变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一、中国传统金融业
(一)钱庄
❖ 钱庄的产生:钱庄的前身是钱铺(钱店、钱肆、钱桌),产生 于明朝中叶。清乾隆后期,钱庄有了长足的发展。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胡光墉(1823— 1885),幼名顺 官,字雪岩,安 徽徽州绩溪人, 中国近代著名红 顶商人,富可敌 国的晚清著名徽 商。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票号
票号的兴起:票号,又称票庄、汇兑庄。产生于19世纪20 年代初,开始票号多为山西人经营。继山西票号之后,有南 帮票号。票号的兴起主要源于长途商业资金调拨的需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三)典当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二、近代银行的兴起和发展
Hale Waihona Puke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滙丰银行大楼。在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2号,又名市府大楼, 1925年建造,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1924年横滨正金银行 (Yokohama Specie Bank,ltd。)在中国上海所 建的分行大楼。1945年后, 该楼改作中央银行行址,大 楼也易名为中央大楼。1949 年后又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华 东区行办公楼。1956年上海 市纺织工业局迁入大楼办公 。现为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 分行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除东北外,新设的外商银行有五家 。到1936年,外国在华银行共32家141处 其中英国7家27处、美国4家16处、日本 11家54处。外国银行资产在中国金融市 场上占极大的比重。1936年底全国169家 华商银行和储蓄银行的全部资产是14.3 亿元,而同年33家外国在华银行的资产
(一)外资银行在华的出现和发展
(二)华资银行的迅速发展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一)外资银行在华的出现和发展
1、晚清时期
1845年:第一家外资银 行——丽如银行
1950年代:汇隆银行、 呵加剌银行、有利银 行、麦加利银行
1865年:汇丰银行
1893年:横滨正金银行
1895年:华俄道胜银行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甲午战后(1895-1911年)在华营业的外资银行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2、北京政府时期
新设立有29家外商银行,其中以日、美资本居多。 另一特点是多中外合办银行,如中法实业银行、中 华汇业银行、中华懋业银行。分布范围十分广泛,深入 中国内地和边疆,势力已达极盛。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作用
1、控制进出口贸易,垄断外汇。 2、控制中国金融(发行纸币,开展存、放、汇等银行
业务、对华投资)。 3、投资中国政府公债,控制中国财政。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左宗棠“西征借款”一览表(单位:银两)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汇丰银行从清政府直接贷款的收益概况(单位:1000港元)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先生亲自批准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 行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中国银行首任监督吴鼎昌。中华民国成立后,吴鼎昌被委任为中国 银行监督,于1912年2月5日在上海主持了中国银行开业典礼。随后兼 任中行筹备处主任,负责筹划北京总行和各分行的开办。
行14家,至1927年共设立银行185家,1917-1923年7年中 共设立131家。 银行联营:北四行、南三行。 发展原因: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资金需求增加;从事政府 放款和公债投机。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江西裕民银行自行发行的 首张纸币
省财政厅长黄实邀集商界人士就金融问题 一再商讨。“裕国利民”之意创设江西裕民 银行。资本100万元,官商各半。最后实收 现金50万元即行开办。总行行址设在南昌市 。江西裕民银行于(1928年)1月7日正式开 始营业,初设分行2处,代理省金库。到 1946 年改组为江西省银行, 共存在 18 年 , 是民国时期江西经营得最好且影响最大的 地方银行。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大清银行股东联合会议记录。1912年1月28日,大清银行 商股联合会召开会议,传达孙中山先生指示,决定成立中 国银行。会议结束时,与会人员群呼“中国银行万岁”!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中国银行发行的股票。中国银行1915年12月发行的印有袁世凯头像的股票
。这是中国银行历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张嘉璈与伦敦经理处(1929年11月 4日开业)员工合影。
美国纽约经理处(1936年7月1日 开业)员工合影。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马来西亚槟榔屿经理处(1939年 11月20日开业)员工合影。
缅甸仰光办事处(1939年1月14日 开业)员工合影。
盛宣怀(1844-1916),江苏常州人,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清政府户部试办银行酌拟章程奏折。1904年,军机大臣奕劻提出由
户部筹集股本,试办银行。次年,中国第一家国家银行-户部银行
在北京成立,除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外,并有铸造货币、发行纸币、
经理公款等特权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1、晚清华资银行发展概况
国家银行:户部 银行(1905.8) ,1908年改名为 大清银行;交通 银行(1908)。
地方银行:天津 官银号、浙江官 银号、福建官钱 局。陆续改称银
团结 信赖 创造 挑战
2、北京政府时期
国家银行:中国银行(1912年)、交通银行。 地方银行:这一时期设立的地方金融机构有30家左右。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有很大发展。据统计,1912年设立的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