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源,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过程、步骤、问题和答案等详细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空气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空气的成分: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空气的成分。

3. 讲解空气的成分: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理解空气的组成。

4. 练习与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空气成分的研究。

七、教学步骤1. 实验准备:介绍实验器材和试剂,演示实验操作步骤。

2.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空气的成分。

4. 知识讲解: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理解空气的组成。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学生相互讨论,解答问题。

八、问题与答案1. 问题:空气中有哪些成分?答案: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等成分。

2. 问题: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答案: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约为78%,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约为0.94%,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0.03%,水蒸气和杂质的体积分数约为0.03%。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化学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空气的概念,并掌握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2.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和组成。

2. 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的实验,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准备一个气球并充满空气,向学生展示气球的形状、轻重和呈现一种透明状态等现象,让学生思考气球内的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黑板或幻灯片向学生展示空气的来源和概念,并解释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 介绍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的性质、存在形式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三步: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1:空气中氧气的存在检验材料:蜡烛、透明玻璃杯、磁铁步骤:a.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置在透明玻璃杯内。

b. 将一只磁铁轻轻放在透明玻璃杯外。

c. 观察蜡烛燃烧是否熄灭。

2. 实验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检验材料: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溶液、盛有脱氧纸的试管步骤:a. 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倒入试管中。

b. 加入数滴酚酞指示剂溶液。

c. 吹气使试管中充满二氧化碳,观察试管中颜色变化。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1. 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理解空气的组成以及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存在形式和重要性。

第五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展示其他与空气有关的实例,如氧气的应用于呼吸器、氮气的应用于食品保鲜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污染以及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

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

2. 设计填空题或选择题进行小测验。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空气的概念和组成,特别是主要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重要性。

初中化学九年级《空气的成分》优秀详细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九年级《空气的成分》优秀详细教学设计
空气的成分
一、教学背景与定位
课型:空气的成分新授课
学生信息:学生通过小学科学课的学习及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空气中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成分,空气中的氧气可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光合作用,有些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也能及时了解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和当地空气质量状况,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了影响,为本节课探究空气的组成奠定了基础。
4.空气污染后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5.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减缓温室效应。
6.有很多物质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想了解的内容:
1.空气除了能供给动植物呼吸和植物光合作用,气的成分是哪里来的?
4.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改变?
5.空气成分的污染会不会引起人类的灭亡?
学生交流的对空气的已有认识:
1.空气中有很多种气体,比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可以供给人和动植物呼吸,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2.各地空气成分有差异,高山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少,所以登山要带氧气,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山区空气质量好。
3.人类进行的工农业生产,汽车尾气等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6.医院里用于急救病人的氧气是如何制得的?
[教师]你知道我们现在的大气层是如何形成的吗?
[展示课件]大气层的形成过程。
[问题]通过观看大气层的形成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交流]
1.大气成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始大气和现在的大气成分有很大的差异。
教学起点分析:在学生充分发表他们对空气的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分析如何用定量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了解众多科学家通过实验测定发现空气成分的过程。
二、教学资源与设备
课件:1大气的形成过程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1.2 教学内容:1.2.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杂质。

1.2.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水蒸气和杂质约占0.03%。

1.2.3 各成分的作用:氮气保护气、氧气供给呼吸、稀有气体用于光源、二氧化碳参与光合作用、水蒸气和杂质维持空气湿度。

1.3 教学活动:1.3.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1.3.2 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成分的图片和数据,详细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其作用。

1.3.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空气成分的作用。

1.3.4 练习:填写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的表格。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及防治2.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2.2.1 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燃煤、秸秆焚烧等。

2.2.2 空气污染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2.2.3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监管、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

2.3 教学活动:2.3.1 导入: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

2.3.2 讲解: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方法。

2.3.3 互动:学生讨论空气污染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空气污染的建议。

2.3.4 练习:列举生活中可以采取的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第三章:氧气的性质与制取3.1 学习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2 教学内容:3.2.1 氧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3.2.2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加热氯酸钾、加热高锰酸钾等。

3.3 教学活动:3.3.1 导入: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小学自然课学过的关于空气的知识。

(2)提问: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2.探究空气的成分(1)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的成分?(2)展示实验:将空气通过水银气压计收集,观察水银柱的变化。

(4)进一步实验:将空气通过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3.学习空气的组成(1)讲解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

(2)展示空气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占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气体占0.97%。

4.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分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展示实验:将燃烧的木条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4)讲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

5.课堂小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提问:如何保护空气质量?6.作业布置(1)整理课堂笔记,巩固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四、课后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呼吸的空气中,氧气占多大比例吗?学生:不知道,老师。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多少。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将燃烧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学生:木条熄灭了。

教师:对,木条熄灭说明集气瓶中的氧气已经被消耗完了。

那么,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来推测了。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什么吗?学生:氮气?教师:很好,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占78%。

那氧气呢?学生:氧气占21%。

教师:没错,氧气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它支持燃烧,也支持我们的呼吸。

初中化学空气中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中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中成分教案
教学内容: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3. 理解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在空气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

2. 氧气和氮气的性质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
PPT、实验器材、空气成分示意图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气球在空气中的膨胀现象,引出空气的成分,并让学生猜测一下空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 学习空气成分:通过PPT展示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简要讲解。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氧气和火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氧气的性质。

4. 学习氮气:介绍氮气的性质及应用,比较氮气与氧气的不同。

5. 探索其他气体:介绍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氩气等,让学生了解它们在空气中的分布。

6. 锻炼:设计一些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

五、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与空气成分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空气的成分》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之一,主要介绍了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以及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都在接触空气,但对空气的深入了解并不多。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掌握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操作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困难,需要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作用的认识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等。

2.实验药品:水、澄清石灰水、碘酒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空气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成分。

2.呈现(10分钟)介绍空气的成分,呈现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操练(15分钟)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

a.实验一:用集气瓶收集氧气,观察氧气的助燃性。

b.实验二: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观察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

c.实验三:用集气瓶收集氮气,观察氮气的惰性。

4.巩固(10分钟)提问学生,回顾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讨论空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空气质量。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组成教案
授课时间: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和性质。

3. 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内容: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 氮气和氧气的性质
3. 空气的制备方法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空气是什么,空气的组成是什么等问题。

2. 学习:讲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实验:进行实验,展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观察氧气的性质。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空气的制备方法。

5. 总结:在总结部分,教师与学生一起完成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的概念图,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资源:
1. 实验材料:玻璃瓶、蜡烛等。

2. 教学PPT:包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等内容。

教学反馈:
1. 利用课下作业或练习,检查学生对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是否掌握。

2. 在下节课开始前,让学生再次概括空气的组成成分及其性质,并进行小测验。

拓展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含量变化。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探讨空气的其他组成成分及其作用。

教学建议:
1. 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组成及性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

3. 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建立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实验探究空气成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讲解等方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水槽、烧杯、玻璃片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空气成分实验教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气体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空气的成分:介绍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掌握空气的基本组成。

3.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成分。

5.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练习1. 选择题:(1)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______。

(2) 下列气体中,能支持燃烧的是______。

2. 简答题:请简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八、课后作业1. 完成空气成分实验教程中的相关练习。

九、教学反思十、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实验操作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成果:批改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在调查空气污染现象、提出防治措施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学生综合素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涵盖空气成分的知识点,以及学生应具备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设计第一章:空气的组成1.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

掌握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

1.2 教学内容: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氮气的制备和性质。

1.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空气的重要性。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实验演示氧气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演示氮气的制备和性质。

1.4 作业与评估:完成空气中各成分的练习题。

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氧气的性质。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2.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掌握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2 教学内容: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空气污染的现状。

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讨论防治空气污染的方法。

2.4 作业与评估:完成空气污染的练习题。

编写一个关于防治空气污染的宣传稿。

第三章:气体的性质3.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掌握气体的测量方法。

3.2 教学内容:气体的基本性质:无色、无味、无臭。

气体的测量方法:体积、压力、温度。

3.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气体的特点。

讲解气体的基本性质。

实验演示气体的测量方法。

3.4 作业与评估:完成气体性质的练习题。

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气体的体积、压力和温度。

第四章:空气的应用4.1 学习目标: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空气在工业中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呼吸、空气净化。

空气在工业中的应用:焊接、切割、干燥。

4.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空气的应用。

讲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空气在工业中的应用。

4.4 作业与评估:完成空气应用的练习题。

调查空气中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含量。

第六章:气体的溶解度6.1 学习目标:了解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的关系。

掌握气体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6.2 教学内容: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气体溶解度的实验方法。

6.3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2.1空气空气的组成教学设计
6.撰写心得: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撰写一篇关于空气组成和环保的心得体会。要求同学们真实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以及对环保的认识和行动计划。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通过作业的完成,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气的组成,增强环保意识,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以加深对空气组成、体积分数、空气污染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家庭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实验,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要求同学们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4.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空气成分之间的转化,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5.掌握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空气组成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空气组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分析空气组成的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空气质量调查:分组进行一次家庭或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调查。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分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来源,并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4.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
a.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b.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请举例说明。
5.创意画报:以“保护空气,从我做起”为主题,制作一份创意画报。要求同学们充分发挥创意,结合所学知识,展示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3.实验演示:进行空气组成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空气组成的认识。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掌握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及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2. 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3. 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四、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计算2. 空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空气成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设置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吗?2. 讲解: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组成。

二、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10分钟)1. 讲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2. 互动: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只有21%呢?三、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10分钟)1. 讲解: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最多,它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 讲解:氧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它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和呼吸。

3. 讲解:稀有气体包括氦、氖、氩、氪、氙等,它们在空气中的含量很少,但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4. 讲解: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它对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措施(10分钟)1. 讲解:空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浓度超过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标准。

2. 展示:多媒体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4. 讲解: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保法规等措施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

空气的成分教案初中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探究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集气瓶、烧杯、水槽、玻璃片、蜡烛等。

2.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那么空气中有哪些成分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三、总结实验结果(10分钟)1.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2. 学生总结:氧气能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四、讲解空气的成分(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成分,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

2. 学生通过实验和讲解,理解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

五、课后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要保持平衡,否则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成分,知道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通过实验现象直观地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性质。

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在课后延伸环节,学生思考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掌握空气中主要气体的含量和性质。

2. 了解空气中不同气体的特点和用途。

3.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组分。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备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作用。

2.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并进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引入本课主题。

教师:“空气是什么?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我们平时都接触到哪些气体?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空气的成分。

”二、学习内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主要组分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

其中氮气占空气的78%,氧气占21%,二氧化碳占0.03%,其他稀有气体占0.97%。

2.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室制备方法氧气是维持生物呼吸和燃烧的必需气体,可通过加热氧化亚铜的方法制备。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通过发酵或加酸实验制备。

三、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操作。

1. 氧气的制备:用氧化亚铜粉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气体。

2. 二氧化碳的制备:用发酵或加酸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四、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空气的组分和主要气体,还进行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操作。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所学知识,加深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教学延伸】1. 可进行空气成分的分析实验,测量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

2. 可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探究它们的化学反应和应用。

【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空气成分的知识。

2. 完成空气成分的实验报告,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制备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

以上为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范本,供参考。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

《空气》初中化学教案精选13篇《空气》初中化学教案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有大致的印象。

能力培养:继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对化学现象的科学描述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空气成分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介绍人类认识空气的简史,使学生受对待任何事物必须有一个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科学方法:通过实验探讨空气的组成成分。

重点、难点:初步掌握空气的各组成成分,了解惰性气体的特殊性质和应用。

对空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空气,可是空气是一种什么样物质呢?在十八世纪70年代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物质。

直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认识空气中有一种能供给呼吸维持生命后,人类才揭开与自己生存有着重要意义的空气的面纱。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养气)和氮气(不可维持生命)组成的结论。

一、瑞雪——舍勒英国——普利斯特里法国——拉瓦锡讨论,回答倾听设疑问创设情境。

拉瓦锡的钟罩实验在燃烧匙内放入红磷,在酒精灯外焰上点燃后伸入集气瓶内,塞紧瓶塞,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和钟罩内水面的变化情况。

观察后描述出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1.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2.为什么会出现水面上升的情况?为什么水面上升到瓶的容积约1/5处就再上升?回答:2 因为红磷只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认识钟罩实验的意义。

空气成分示意图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氮气占空气体积的78%二氧化碳占空气体积的0.03%惰性气体占空气体积的0.94%其它气体和杂质占空气体积的0.03%观察、讨论,是不是体积分数所占较小的气体的作用较少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空气污染的防治空气中有害物质分为:有害气体和粉尘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大气污染的主要防治方法:1.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法》。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中的主要气体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空气中各成分的能力。

3. 帮助学生理解空气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2. 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四、教学难点:1. 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的理解和记忆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章:引言1. 空气的重要性2. 空气的组成3. 空气的性质第二章:空气的成分1. 氮气2. 氧气3. 稀有气体4. 二氧化碳5. 其他气体和杂质第三章:实验探究空气中各成分1. 实验原理2. 实验步骤3. 实验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分析第四章:空气的体积分数1. 氮气的体积分数2. 氧气的体积分数3. 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4. 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5. 其他气体和杂质的体积分数第五章:空气的重要性及环保意识1. 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3. 环保意识的重要性4. 保护空气资源的措施5. 学生行动倡议六、实验演示:探究空气的成分1. 实验一:收集一瓶空气,用排水法收集,观察收集过程中水位的变化。

2. 实验二:用玻璃管分别插入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的瓶中,观察空气在不同气体中的溶解度。

3. 实验三:用火柴点燃蜡烛,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观察火焰熄灭的原因。

七、学生分组实验:验证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测定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实验结果,验证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

八、课堂讨论: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的意义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

初中化学《空气的成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究空气成分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

2. 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3. 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

三、教学重点:1.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

四、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和理解。

2. 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的概念和解释。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成分。

2.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空气成分的实验现象和数据。

3. 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4. 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空气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来源和组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1. 教师介绍空气的成分,引导学生了解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的存在。

2. 教师讲解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让学生掌握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的数据。

3. 教师通过实验或多媒体课件展示空气成分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

【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计算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空气成分的相对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练习题,加深对空气成分的理解。

六、课堂活动:1. 学生进行空气成分的实验,如用气球收集空气样本,并用化学试剂检测氮气、氧气等成分。

2.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的构成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空气的构成初中化学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构成和组成。

2、学习并理解氧气、氮气以及其他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3、了解空气的污染情况,引导学生明确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引入请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环境,提出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所起的作用。

2、讲述介绍空气的构成及成分。

空气的化学组成主要为氮气78%、氧气21%和其他气体1%。

其中,其他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氮氧化物、臭氧等。

氮气和氧气是空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气体,它们对人和动物的呼吸和燃烧过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述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汽和稀有气体的特性和用途。

3、案例分析通过一些案例来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应用及其必要性。

比如,空气中的氧气可以用来支持燃烧,也可以用来供人体细胞呼吸;空气中的氮气可以用来填充轮胎、保鲜食品等。

4、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氧气和氮气对燃烧和生命的重要作用,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

5、课堂练习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空气构成及成分的掌握程度。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讲述各种气体的性质和用途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实验和案例进行情景化的教学。

2、探究式教学在讲述完基础知识后,通过实验操作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氧气和氮气的作用机制。

3、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理解基础知识;课后进行复习巩固,真正掌握所学知识。

四、板书设计空气的构成及成分氮气 78%氧气 21%其他气体 1%包括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氮氧化物、臭氧等氧气:性质、用途氮气:性质、用途二氧化碳、水汽、稀有气体:性质、用途空气的污染情况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参与互动,是否积极思考等。

2、学生的考试成绩通过数学运算达到的正确率和实验操作能力的稳定程度等。

3、教学效果评价综合学生们的表现,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氧气、氮气等气体的作用机制,加深学生的认识。

同时,也应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

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相关推荐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的成分》,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加深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理解。

2、掌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等,学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3、了解原始大气的成分及空气的发现史。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定量实验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空气成分的探究,了解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观察铜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从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家严谨求实、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进一步发展学习兴趣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气的组成测定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合作交流法、阅读了解法难点: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来设计教学,始终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的教学流程,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教具和媒体教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铜丝)、火柴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通过课前制作好的投影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

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二、导入新课:用谜语引入本节主题:有一种物质你摸不到、看不着、也抓不住,但是我们却时刻离不开它。

请问这种物质是什么呢?【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三、自学指导:5分钟同学们屏住呼吸30秒,谈谈你的感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的成分教学设计
二、教材内容选择
1、教材内容:鲁教版第四单元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一课时;
2、地位与作用: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三、主要知识点
1、现代大气的成分;
2、远古大气的成分;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空气成分的发现。

四、教学目标
1、追寻科学家研究空气成分的足迹,能设计实验并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实验过程中会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认真细心的习惯,精益求精的精神,开拓创新的视野。

五、仪器用品
1、仪器:硬质玻璃管(相同规格两支),橡胶塞(相同规格4个)量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气球、注射器,集气瓶,燃烧匙,导管,胶皮管,弹簧夹,烧杯。

2、药品:铜粉、红磷、水。

六、教学过程
⒈开心辞典:引入。

(一个谜语,两个小实验);
⒉百家讲坛:①现代大气的成分,
问1:课本第74页图示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其总和小于100%,怎么回事?
心语: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老师的严谨认真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问2:若标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那么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心语:通过计算,让学生明白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不一样,提升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②远古大气的成分,
⒊科学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1:用铜和氧气反应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红磷和氧气反应也能。

用木炭和氧气反应能吗?为什么?
问2:若测定的结果是大于21%或小于21%,其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心语:科学探究能力是老师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⒋百家讲坛:空气成分的发现;(1)、拉瓦锡(2)、瑞利
心语:空气成分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人做了许多的努力,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拉瓦锡和瑞利的故事特别感人,尤其是瑞利发现氩气的过程。

对这些故事的了解与运用能体现教师较好的化学学科素养,也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激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⒌答记者问:疑难解析;
⒍在线测试:(附测试题)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第1课时)
课堂练习:
1、(1)原始大气组成与现在大气组成不同,原始大气是以、、、
和等气体为主要成分。

经过数十亿年的变迁,形成了现在地球上以
和为主的大气层。

(2)现代大气成分及体积分数:完成下表
空气成分氧气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 0.94% 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第一个用天平对空气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的化学家是。

(2)你认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原理是。

(3)你还能设计出其它实验方案是。

(4)分析实验测得氧气体积含量偏小可能原因有。

3、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事实说明空气含有哪些成分?
(1)煤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2)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天然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3)石灰水露置空气中,过一段时间会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4)酥脆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

4、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

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
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
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 刻度处, 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 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⒎挑战自我:(相信你是最棒的!)
1、右图装置也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B 红磷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C 该实验可以用木炭、镁条等物质代替红磷
D 钟罩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液面上升 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清新、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不得离不开空气
C 、把空气中的其它成分都分离出去,只留下氧气,会更有益于生命活动
D 、空气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防止空气污染极其重要
3.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水 空气中氧气红磷的测定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5
B.实验结束后,在瓶中剩余气体中假如放一只活的小虫,小虫会很快死亡
C.该实验实验还能说明氮气不与红磷反应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4.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
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
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 1 0.9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人下表中:
实验步骤验证依据
(1)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两瓶呼出
的气体,另收集两瓶空气
(2)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CO2含量不同
(3)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O2含量不同
8.长话短说:小结。

9.作业布置:
10.结束课程。

音乐: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