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必修1第二章教材分析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
本章是在学习了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化学科学中重要的基础理论。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对连接初、高中化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学习高中化学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的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散系的分类是物质分类的具体运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所以,本章内容不仅在全书中承上启下,而且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本章共分三节,整个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物质的分类,具体包括简单分类方法及以应用,物质的分类,分散系的分类(胶体)三部分知识;第二部分:离子反应,具体内容包括电解质电离,酸、碱、盐的含义及其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定义,离子反应的实质、条件以及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第三部分:氧化还原反应,具体内容包括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和还原剂。
内容结构
本章内容理论性较强,概念较多,比较抽象。
初学者掌握的化学反应知识还较少,给学习带来一定难度。
如何突破本章知识难点、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是关键。
本章的重点是:物质记起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本章难点是:离子反应的实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
新教材必修一教材分析及建议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 阿伏加得罗定律及应用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验数据推导阿伏加得罗定律; 2.掌握阿伏加得罗定律的推论。 3.通过本部分学习培养学生演绎、归纳、推理 的能力;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阿伏加得罗定律及其推论 难点:阿伏加得罗定律及其推论 教学示例
初、高中知识衔接: 补充和完善水溶性表、酸溶性表;能熟练区分可溶性强பைடு நூலகம்解质。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二课时 认识离子反应的规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认识离子反应的规律,初步学会判断离子反应 能否发生、离子能否共存;(不要求水解离子、氧化还 原离子,只要求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 3、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 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难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返回
已知: 1、CaSO3 、BaSO3和CaCO3、BaCO3一样是一种不溶解于 水,可溶解于强酸的物质:SO2+Ca(OH)2=CaSO3↓+H2O CO2+Ca(OH)2=CaCO3↓+H2O 碳酸盐、碳酸氢盐+HCl/H2SO4/HNO3等强酸→对应盐 +CO2↑+H2O; 亚硫酸盐、亚硫酸氢盐+HCl/H2SO4等强酸→对应盐 +SO2↑+H2O 2、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返回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化合物分类、化学反应分类; 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第二课时:胶体及其主要性质。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建议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教学,涉及概念的知识较多,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概念。
1.引入首先,在教学的引入时,运用学生熟知的一些例子,如铜与氧气的反应、钢铁锈蚀、食物腐败、金属冶炼等,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课题。
让学生体会到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存在,激发探知的渴求。
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掌握化学反应中一些得氧、失氧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本节教学的目标是进一步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因此以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逐步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
2.得氧失氧化合价变化所以在用“金属的冶炼”引入课题后,继续利用“生铁的冶炼”视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学生不会感觉到枯燥无味,生铁的冶炼学生以前也略有了解,因此会觉得比较亲切。
当播放视频到“2O C +2CO ”时暂停,学生对这个反应已经很熟,并且知道它是个氧化反应,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可以发现在化学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使学生初步了解在氧化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变化;继续播放视频到“3O 2F e 3CO +23CO 2F e +”,学生在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知道这个反应是还原反应,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碳、氧和铁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学生可以看到,在这个反应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碳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又使学生认识到在还原反应中有化合价的变化。
此时进入新课概念的讲解,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原子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被氧化的物质化合价升高是还原剂,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被还原的物质化合价降低是氧化剂,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然后再次让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反应,在每一个化学反应中,都同时存在化合价升高和降低,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的。
举例说明某些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因此根据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其意义
反应物 H2SO4溶液与NaOH溶 液混合 KOH溶液与盐酸混合 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你的收获 离子反应方程式可 以表示同______ 的离子反应
Ba(OH)2溶液与H2SO4 溶液混合
同一溶液中有两个 离子反应用____ 个离子方程式表 示,并且要注意 按一定____反应。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广州五中 黄昆
1 3
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重视化学观念的建构
2
3
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准确把握教学难度
4
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第一层次:分类认识以 第一层次:知道氧化还 必及多维度地分类认识熟 原反应的相关概念以及 修 悉的事物。 一 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第二层次:遇到新物质时 材 第二层次:遇到新物质 内能自觉地将其与头脑中已 时能自觉地从化合价的 容有的分类体系相联系,将 角度预测陌生物质性质 结新事物并入已有的认知图 构 分式中。预测陌生物质性质
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分子发生电离,大部分以分子形 式存在。
四、准确把握教学难度
局限于复分解反应, 第二节学业评价标准内容
不宜过早早涉及氧化还 2.根据实验提供的反应事实,能够从微观角度分 不宜过早涉及带条件的 原反应、络合反应、双 析实验现象,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如 水解反应。 进行的条件,并能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 涉及量不同离子方程式 3.能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参加反应的离子种类 不同的问题
四、准确把握教学难度
第三节学业评价标准内容
4.通过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反应、氧化还 原反应分类标准的比较,知道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 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而 有不同的反应规律。 5.能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 原剂。 6.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
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必修1)一、本章教材的编排特点和主线1、主要内容(1)认识“分类”这一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并根据分类标准掌握溶液、胶体和浊液的特点。
(3)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书写其电离方程式。
(4)以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及其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
(5)以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的变化为标准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识别氧化剂和还原剂。
旧教材中没有,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
主要内容:1、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3、掌握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
学习方法在高中学习中尤为重要。
在初在新教材中,三大科学方法:逻辑法、实验法、模型法,都有所介绍,在高中要有意识强化。
要指出高中化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学习中掌握科学的方法更为重要。
习题中涉及材料内容:将学生带来的材料制成标本作成展板展出,提高动手能力,并了解化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第一章分析:整体分析:本章内容属于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来看,教学难度较大,做好相应的复习及铺垫是至关重要的。
(一)氧化还原反应:1、初中知识较薄弱,且碳、氢气、一氧化碳三大还原剂示未做重点学习。
讲课前补充一下三大还原剂的内容。
介绍概念时应让学生知道概念的发展是分阶段的。
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很容易把氧化还原反应分开看。
应让学生知道氧化还原是同时存在对立统一的。
2、高中阶段的安排:高一:学生在初中基础上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高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高三:归纳总结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性的知识。
掌握好教学进度。
主要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分类:介绍一下分类法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从初中的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入手,并说明其局限性。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科书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教科书还是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常见的化学反应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了变化进行分类,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关系,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将氧化还原反应扩大到虽然没有得氧、失氧关系,但只要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第三部分主要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这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教科书以钠与氯气的反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为例,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子转移的关系,并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了一个更为本质的定义。
第三部分的最后安排了“学与问”,要求通过讨论,分析置换反应等基本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并要求学生用交叉分类示意图简要表示这种关系。
本节最后简介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会给人类带来危害等。
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参考资料
1.李南萍(广州市教育研究院)《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案例——必修1教学建议》 2.王磊教授(北师大)2012年广州讲座《化学课堂教学的发展》 3.黄昆老师(广雅)2013、2014教材分析发言 4.高一中心组集体备课意见 [1]周瑶,王磊,杜德娟,多丽君,于少华.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研究——以“物质的分类”授课为例[J]. 化学教 学,2015,08:28-33. [2]胡荣华. 立足课堂 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复习”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 化学教与学 ,2015,03:52-53+71. [3]黄威,张贤金,吴新建. 基于“物质分类”教学形成“分类观”的实践[J]. 化学教与学,2015,01:2-4. [4]支瑶,王磊,张荣慧,赵晓明. “物质的分类”促进高中生无机物性质学习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J]. 化 学教育,2012,04:28-35. [5]齐红涛,赵河林,王磊. 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及其教学分析[J]. 化学教育,2012,04:10-15. [6]何彩霞. 化学学科观念建构是单元教学的核心——“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思考[J]. 化学教育 ,2009,02:17-19+42. [7]顾晔. 谈“物质的分类”在新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J]. 化学教育,2008,02:21-23. [8]王磊,范晓琼,宋万琚,王卫平,刘沂珍. 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新世纪”课 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J]. 化学教育 ,2005,01:17-20+58.
动态的过程。
物质也是千变万化的,不能用简单的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来掌握。而
高一化学第二章教材分析
五、具体教法建议
(一)注意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使本章成为初、 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 (二)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正确定位教 学内容深广度。 (三)更新观念,关注核心概念的建构过程,发挥 概念的认识功能。 (四)整体把握知识结构,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教学。 (五)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 程式 有弱电解质生成
涉及弱电解质或氧 化还原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通过原电池、金属腐 蚀、电解,深化对氧 化还原反应的认识
离子反应发生条件 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
(三)更新观念,关注核心概念的建 构过程,发挥概念的认识功能。
本章概念知识的认识功能与指导作用
概念知识 认识功能与指导作用
将大量的物质进行整理。从物质的类别及 物质分类 通性角度对物质性质进行整理,为新物质 性质的预测提供思路。 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及 电解质与电离、 行为,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从微 离子反应 观角度认识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性 质,初步建立起研究水溶液系统的思路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 对化学反应分类的新视角,对物质分类的新 氧化剂与还原 视角,认识物质性质的新视角,利用氧化还 剂、氧化性与 原反应研究物质的性质。 还原性
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基础(3)
教学 内容 已有的知识 未有的知识 1.化合价的 概念和本质; 2.离子化合 物和共价化合 物; 3.氧化还原 反应。 高中新知识 1.氧化还原反应 的本质; 2.氧化剂、还原 剂。
1.得氧失氧 3.氧 角 度 的 氧 化 化还 反 应 和 还 原 原反 反应。 2.氧化性、 应 还原性。
例:山东科技版介绍了一种新的离子 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建议(第1课时)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氢气和氧化铜反应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看属于置换反应,该反应如果从另一角度看还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得氧或失氧关系提示: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1)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 的化学反应(2)反应物。
⎩⎪⎨⎪⎧氧化剂:在反应中 电子(或电子对 )的物质还原剂:在反应中 电子(或电子对 )的物质 (3)生成物。
⎩⎪⎨⎪⎧氧化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 反应得到的产物(4)物质性质。
⎩⎪⎨⎪⎧氧化性:氧化剂所表现出的 电子(或电子对 )的性质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的 电子(或电子对 ) 的性质2.特征一种或几种元素的______发生变化。
3.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____(即电子的____或____)。
思考感悟1:在一个化学反应中能否只存在氧化反应或只存在还原反应? 二、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电子得失型2Na +Cl 2=====点燃2NaCl 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得失:钠元素从0价升高到____价,一个钠原子____一个电子,钠元素被____。
氯元素从0价降低到____价,一个氯原子____一个电子,氯元素被____。
2.电子对偏移型H 2+Cl 2=====点燃2HCl 反应过程中发生了电子对的偏移:在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之间形成一个__________。
共用电子对____氢原子,使氢元素由____价升高到____价,被____,发生了____反应。
共用电子对____氯原子,使氯元素由____价降低到____价,被____,发生了____反应。
3.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 基本步骤(以H 2还原CuO 为例):思考感悟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和失电子的可以是同一种物质或元素吗?答案:一、1.(1)升高 降低 升降 (2)得到 偏向 失去 偏离 (3)氧化 还原(4)得 偏向 失 偏离 2.化合价3.转移 得失 偏移 思考感悟1提示:不可能。
高中化学必修1 第二章教材分析(ppt文件)(74张)
33
P25页“实践活动” 3、图2-3是对物质的一种分类方法,可以帮 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各类物 质之间的关系。请分别以钙和碳为例,用化 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关系。
Ca
CaO
Ca(OH)2
CaCO3
C
CO2
H2CO3
CaCO3
2、请从其它方面收集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
他们对于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9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盐 碳酸盐
30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非 金
金
酸碱
盐
氧 化
属
属
物
C、S、P Ca、Na H2CO3 NaOH CaCO3 CO2 H2SO4 Ca(OH)2 Na2CO3 CaO
2.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3.通过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相互依存关
系,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 观点。 4.通过课堂讨论活动,学习与人合作与交 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
13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2.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
• 认识分类法对化学学科的意义,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 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并以此通过个体认识整体的 性质。
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
化学物质
交叉分类法
溶液、胶体、浊液 化学反应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
4
教材结构
教学内容以分类为主要指导思想,贯穿一个观点和 两条主线: 1.微粒(分子、离子和原子)观 2.以混合物为主线的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3.以化学变化本质为主线的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高一化学教材分析--必修化学1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 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 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 关系。
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认
识
研究物质性质的
化
化学研究中的科学
基本方法和程序
学
思想方法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科
化学研究的其他方法 案例:
学
(假说、模型) 金属
钠和
氯气
定计量量第研三究节—化—学化中学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物的质量的量
本节教材主线
认识分子 创造新分子
化学—在原子、分 子水平上研究物质 的自然科学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 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 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 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 验方法。 ■ 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 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与现行课程相比,有什么变化? 按照什么样的体系结构将这些元素 化合物的内容组织起来?
显著变化
不再分“律前元素”和“律后元素”; 不再“跑族”;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 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 从单一的物质中心模式到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强调“元素观”、“分类观”、“转化观”
■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探究,了 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 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离子反应》教学建议
《离子反应》教学建议
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是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的关键。
教学时,在让学生了解电解质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2、做好演示实验,把实验和学生讨论密切结合起来。
本节实验是认识电解质的电离和离子反应本质的最好途径。
例如,通过[实验2-1]、[实验2-2]进行讨论,可顺利导出离子反应的本质和离子互换反应的发生条件,并对离子方程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这两部分内容是密切相关的,其核心是离子反应。
电解质的概念是离子反应的基础,离子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表示方法。
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掌握教科书内容的深广度。
例如,不要把电解质的分类扩大,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也仅限于复分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并不作要求。
4、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初中教科书附录“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引导学生记住难溶物像硫酸钡、卤化银、碳酸盐(钠盐、钾盐除外)等,同时可适当介绍常见的挥发性物质如氯化氢、氨气等。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
鲁科版化学必修1第2章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与地位功能: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纯净物的各类物质间的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反应关系;胶体的性质元素物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启始章,它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在复习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为化学必修课程其他章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二、教学目标及指导思想(一)、教学目标: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整体发展为目标。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
教育的任务是塑造人。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要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它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化学认识活动来达到能力的增长和知识、观念的更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入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的能力,是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关注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遵循认识发展的规律,从“重结果”转向“重过程”。
1、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广度必修1的概念知识和以往教材相比,在深广度上有了很大变化。
2.1必修1第一、二章教材分析
(一)内容的选择
本章主要包括的实验操作和技能有:
1、仪器的使用技能:容量瓶、分液漏 斗、冷凝管、托盘天平(有条件的 学校可以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 2、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称量、溶解、过 滤、蒸发(复习)、蒸馏、分液、萃取、 向容量瓶转移溶液(新)等
(二)、呈现方式特点:
1、重视初、高中知识和技能的衔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
教材分析
化学①(必修)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从实验学化学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接下来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位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 三、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四、内容结构
五、教学建议
感 性 认 识
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 计 算 )
微观
微观粒子数 (阿伏加德罗常数) 摩尔 粒子集体
(三)、关于第二节的安排
2、从应用出发介绍概念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一、地位和功能
化学1是把化学实验作为专题内容,
安排在整个高中化学的第一章,也就是说
从化学实践引入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这样验的重要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要让
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
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
其次, 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内容的核心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课程 的6个主题:
■认识化学科学
■化学实验基础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物质结构基础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一、地位和功能
实验是了解物质性质的最好方法,也是认识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离子反应》教材分析
《离子反应》教材分析
在介绍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前,需要介绍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因此,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已做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硝酸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熔化后能导电,这样很顺利地引出电解质的概念。
然后,通过介绍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和电离,引出NaCl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以及HCl、H2SO4、HNO3三种酸的电离方程式,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的定义。
最后安排“思考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
通过上面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后,即可很自然地转入到对离子反应的讨论。
教科书通过[实验2-1]现象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Cu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SO42-与Ba2+的反应,从而引出离子方程式。
然后,通过四组酸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得出中和反应的实质,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离子反应的本质。
最后通过[实验2-2]总结出溶液中离子互换型的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没有介绍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则侧重于对概念和发生条件的认识。
本节内容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参考酸的定义,尝试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碱和盐的本质,以及对初中学过的中和反应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节教学重点和难点: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建议(第2课时)
最新⼈教版⾼⼀化学必修1第⼆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建议(第2课时)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2课时)你知道交警在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有什么绝招吗?提⽰:可将装有吸附了橙⾊K2Cr2O7的硅胶的呼吸罩靠在司机的⼝⿐处,看是否变成绿⾊就可判断司机是不是酒后驾车。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思考感悟1:⼀种物质若具有氧化性,则不具有还原性,反之亦然,这种观点是否正确?思考感悟2:某物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作氧化产物,则必然有另⼀物质作还原产物,反之亦然,该观点正确吗?思考感悟3: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属元素被还原⼀定得到⾦属单质吗?⾮⾦属元素被还原呢?⼆、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1.有利于⼈类⽣活和⽣产: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对⼈类⽣活和⽣产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Na、Mg Cl2、O2H2、C、CO H2SO4(浓)、KMnO4、HNO3、MnO2S2-、I-、Br-Fe3+、Cu2+、Ag+Fe2+思考感悟1 提⽰:不正确。
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与物质的性质有关,有些物质只具有氧化性,如F 2,有些物质只具有还原性,如K 、Ca 等,有些物质既具有氧化性⼜具有还原性,如SO 2在反应SO 2+2H 2S===3S ↓+2H 2O 中表现氧化性,⽽在反应2SO 2+O 2 ⼀定条件2SO 3中表现还原性。
思考感悟2 提⽰:不正确。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氧化产物,必然有还原产物,但两者可为不同物质,也可能为同⼀物质。
如SO 2+2H 2S===3S ↓+2H 2O ,在该反应中S 既作氧化产物,⼜作还原产物。
思考感悟3提⽰:均不⼀定,如Fe 3+被还原为Fe 2+、CO 2被C 还原为CO 等。
⼆、1.⾦属的冶炼电镀燃料的燃烧2.易燃物的⾃燃⾷物的腐败钢铁的锈蚀⼀、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程式进⾏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市第五中学黄昆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从必修1教材内容结构分析,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而第二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学科。
作为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2.本章内容分三个部分──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都属于化学基本概念范畴,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重要的理论工具,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变化的入门性知识,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内容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3.从化学基本观念体系分析,本章内容作为重要的化学基本概念知识,涉及对学生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和分类观的进一步形成和完善。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从本章内容结构框架图可以看出,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的是统领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纯净物的分类—→混合物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化学物质和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要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第一节内容主要是对物质进行分类,从已有经验体会“物质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从物质分类的实践中领悟“分类”方法的实质是分类标准的确定—→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中拓展“化学物质分类”的应用,体会“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类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拓展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的知识,认识胶体的性质”。
第二第三节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主要可以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多少、是否有离子参加和是否有电子转移三个标准进行分类,后两种分类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再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章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在知识的呈现和方法的学习中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通过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
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本章节内容,只有在必修模块有学习,但是其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却贯穿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是后续学习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反应原理重要的基础知识。
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教学内容的范围控制和教学难度的把握,不能因为重要就盲目扩大范围和加深难度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不能只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不注重方法的渗透。
本章知识作为重要的理论工具,就应该突出“工具”的作用,工具的使用效果取决于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熟练程度,所以本章知识的教学目标要求取决于后续学习内容对本章知识运用要求的程度,后续学习内容必须用到的或有利于学习和掌握后续学习的内容和方法则可以着重落实、进行拓展,对于后续学习要求不高的知识则严格控制在必修要求的范围,不能随意拓展。
以下为本章知识的学业评价标准。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同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分类的标准决定分类的结果。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了解各类物质的共同性质及不同类别物质之间的转化规律。
3.知道分散系是混合物,根据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对分散系进行分类。
4.知道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并知道如何通过实验区分它们。
5.知道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物质进行分类,建立同类物质性质相似的观念,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研究物质的共同性质,初步学习用分类的思维指导新物质的学习。
2.通过对溶液、胶体和浊液性质的学习及相关验证实验的观察与分析,体会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化学实证研究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质分类方法与意义的学习,感受化学知识的结构之美,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二节离子反应☆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都是电解质;会书写常见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并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知道有些酸和碱(醋酸、碳酸、一水合氨)的分子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分子发生电离,大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
2.根据实验提供的反应事实,能够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现象,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进行的条件,并能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
3.能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参加反应的离子种类和数量比例,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4.通过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知道离子反应方程式代表了一类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微观模型图等方式,对酸碱盐电离过程进行分析,了解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完善物质微粒观。
2.通过对离子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建立化学反应事实与化学用语之间的联系。
3.通过对离子反应本质的学习,体会分类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完善物质变化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常见元素原子结构的分析,知道元素化合价与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关系。
2.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其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3.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并能通过化合价的升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被氧化和被还原。
4.通过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分类标准的比较,知道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规律。
5.能够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列举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6.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学习,体会分类研究能够更好地掌握物质变化的规律,完善物质变化观。
2.通过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进一步感受微观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完善微粒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化学变化是有规律的,增强化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2.从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中,领悟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课时安排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2课时第二节离子反应 2 课时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测验讲评 2 课时总计 8学时五、教学建议1.重视化学观念的建构化学基本观念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再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
化学教学中实施“观念的建构”的教学,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高度重视分类观的建构和应用本章是始终贯穿分类意识,分类观的建构是需要一定的知识为载体的,本章主要以物质和化学反应为载体,特别是第一节的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是学生初步形成分类观的基础,学生利用分类观继续学习第二、第三节,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分类的标准和意义。
同时,利用分类手段学习后续元素化合物知识,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的常规性质,学生可通过将物质归类然后进行类比掌握物质的共同性质,是学生学习陌生物质性质重要抓手。
所以在第一节物质分类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分类观的建构,可以采用“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学生对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标准(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物质分类的意义是掌握同种物质性质相似——利用同种物质性质相似推测陌生物质的性质——归纳不同物质之间的转化方法”五个环节进行突破。
为后续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方法基础,遇到没有学过的新物质,敢于从组成上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从而形成学习和记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序。
案例1:物质分类的标准和意义(广州三中何露)第一部分:学会分类及分类的标准[引入] 在第一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的学习是离不开实验的,假设现在要做制取氢气的实验,用什么药品怎样才能快速地在实验室中找到我们所需要药品(投影实验准备室图片,暗示实验药品分类摆放)[学生回答] 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在放金属的柜子找锌,在酸柜子找稀硫酸。
[引入分类法] 我们之所以能很快找到所需的药品,是因为实验老师已经把药品进行了分类摆放。
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工作方法。
[投影]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超过3000万种,面对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讲述] 这节课我们学习并应用物质的分类方法。
[板书]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提问] 实验老师把药品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呢(提示物质分类一般按照其组成、性质或用途)[学生回答]组成[讲述] 在初中,我们就学过根据组成的不同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将化合物分为酸、碱、盐和氧化物。
[板书][讲述] 在书上P25也有这个图,这是一种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看上去像一棵树,我们称它为树状分类法。
[学生练习] 在图2-3上的方框内填上具体的化学物质。
填完后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的物质][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有意识书写以下物质,为后面埋下伏笔)单质 Ca C H2氧化物 CaO CO2 H2O酸 HCl H2CO3 H2SO4碱 Ca(OH)2 NaOH Ba(OH)2盐 CaCl2 Na2CO3 BaSO4混合物空气自来水[提问] 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将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的依据分别是什么(提示观察黑板所写的物质和各类物质的定义)[学生回答] 根据组成是否单一的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异同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根据组成的差异把化合物分成氧化物、酸、碱、盐。
[投影][提问] 观察黑板上所写的物质,若要你根据组成的不同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继续分类下去,可以怎样分?讲出分类的依据。
[学生回答] 单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一元酸、多元酸;含氧酸、无氧酸;强酸、弱酸);碱(一元碱、多元碱;可溶性碱、不溶性碱);盐(钠盐、钙盐、碳酸盐、硫酸盐)[总结] 当分类标准不同时,同一物质可归为不同的类别,就出现了交叉分类,如课本P24,图2-2。
所以我们在分类时一定要用分类的标准设定好。
混合物的分类我们在下一课时会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