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0-2021年度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20-2021年度科研团队

培育项目申报指南

为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科研领军人物和学术骨干,集聚一批科技创新人才,提升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营造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推进科研创新团队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以“特色高校提升计划”为依托,以推动学科建设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导向,结合省市战略发展需求和重点领域支持方向,进一步凝练学术方向,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建成一批结构梯队合理、充满创新活力的科研群体和人才队伍,以支撑学校学科发展和高端科研平台建设,提升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学科水平。

二、资助方式

2020-2021年度科研团队培育项目按照先入库后资助的方式进行,入库后,学校将不定期组织实地考察,最后结合建设情况进行立项资助。

三、资助额度

每个团队培育项目拟资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其中理工科科研团队可另外申报不超过20万元的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费等。

四、政策扶持

获得入库培育及立项资助的科研团队将按照《关于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要求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

五、经费管理

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经费管理按照《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校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执行。

六、建设期限

科研团队的建设周期为3年,实施时间以正式入库公示时间为准。

七、申报条件

(1)科研团队人员要求

团队负责人:要求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研究生学历,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能力,近5年(2015年4月-2020年4月)至少主持过1项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项目;具有较高的战略眼光和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能够有效拓展校内外资源,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和成长机会。

团队成员:要求在建设期内至少具有5名以上稳定的核心科研骨干(不含学生),且有共同开展项目的经历;在年龄、职称、学历等方面呈现一定的梯队和层次;在专业结构、研究方向等方面聚焦某一领域,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组建团队,团队资助及管理以团队负责人所在二级单位为准。

(2)科研团队应有前期研发基础,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固定的科研平台场地支撑,研发设备、研究条件较为完善。

(3)科研团队应有长期固定的校外合作单位,并能提供长期的合作资源和条件。

(4)项目负责人和成员只能参与一个团队项目的申报,已在18-19年度第一批入库团队的人员原则上不能再次申报,已入库团队成员如有调整需履行相关审批手续。

八、申报时间

2020年4月7日—2020年5月7日

九、遴选程序

(1)申报:科研团队负责人应根据学校学科建设,结合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的建设规划,认真填写《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申请书》。

(2)评审:科研团队培育项目需由团队负责人所在二级部门初审推荐,科技与研究生处组织专家评审会,通过现场答辩,科研平台场地及科研团队工作情况考察,给出评审结果。

(3)公示:通过专家评审的科研团队培育项目,经公示无异议后入库立项。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技与研究生处

二〇二〇年四月七日

附件:

关于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

的若干意见(试行)

随着我校省市共建的深入推进,学科建设面临许多挑战,学科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科研团队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教师研究和开发能力有待提高。为建设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加快把我校建设成为以电子信息为特色、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学科水平,现根据“省市共建”和“冲补强”提升计划的目标、任务,结合我校实际,对推进我校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合理规划,重点发展,梯次推进,围绕学科建设,以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建设为抓手,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协调发展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二)明确建设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考核制度,瞄准产业需求,聚焦重点项目,通过凝练方向、汇集队伍、搭建平台等举措,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高显示度的科研平台,提升承担大项目的能力,实现“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

-3-

科研生态圈。

(三)通过3-5年的建设,重点建设3个以上特色鲜明、优势明显、水平较高的学科,在国内产生重要的影响力。

二、建设任务

(一)“搭平台、建团队”,加大科研资源整合力度

科研平台是聚集人才、争取项目、产出成果的重要阵地,是学校提升服务能力、展现服务水平、汇聚地方各类创新资源的综合性平台。各二级学院要围绕学科方向,有重点、有计划、有目标地建设科研平台,在学校内部打破院系、专业的界限,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实现跨学科协作,跨学院整合,将平台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依托科研平台,壮大科研团队,“激活存量、引进增量”,聚集校内人才优势,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人提升,发挥团队成员潜力,谋划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

(二)“练内功、育成果”,提升团队自主创新能力

着力加强科研团队、大项目、大成果的培育,各二级学院和科研团队要早布局、早谋划,形成强大合力,努力实现学校优势研究领域的集成创新和突破,力争在高水平课题申报方面实现量的突破,产出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高显示度的研究成果,实现高级别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的快速增长,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

-4-

(三)“请进来、走出去”,推进政校行企协同创新

各二级学院应根据自身学科特点,结合地方发展需求,与相关政府部门、园区、企业等合作单位共同推进协同创新,着力构建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加速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加强与总校、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联合创新资源,互补短板,协同合作等,推动学术共同体和科研团队的形成与建设。

三、建设措施

(一)明确责任意识,真抓实干,落实本学科建设任务

学科所在二级学院是学科建设的直接责任单位,二级学院院长是学科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学院负责人应按照学科建设目标,围绕重点平台、重点骨干、重点团队、重点项目、重点成果,以及重点企业(或政府部门)开展工作。抓好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和科研团队的组织建设;关心团队负责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根据科研平台及团队资源配置情况,主导制定科研团队及平台的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建立团队支持和服务体系,积极为团队解决现实困难问题;推进学科专业、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二)围绕建设学科,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

科研平台建设应以学科发展为导向,以功能整合为基础,以优化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和提高使用效益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