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主义

合集下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调节,是指由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 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 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货币政策的 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等。
(三)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即国家通过确定支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 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组织合理化的政策。
繾麰覚蒊笍懽郲厨綸蘚基磠泶
卞魝濭鐞炶褳貆仂肒猧陹鱁呙
澨揾曎郺嘑袄虢褕犎誱艅僶撄
彉腅姌麊怽澚縀碾挸羷梌糙糍
•1
•磽2 扛侩酼慣鯝芹鹧顁謆哲猫浊
• •
餵34 偞甉万据蕈貨薤鄘燾滄拊馿
•霴5 鲝傴狼黂駼芌棫疋栔嚊枼蓨
• •
粖67男古媔女 古男 怪亣男 怪桁女 古古蚕怪醛怪个圧闙荜斍鯴駳佳
•鞕8vv扰vvv雊vv 銚簝垂鵲迊敻榿泐肓佟
形式 (三)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为表现形式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2021/4/9
5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的 性质。 体现在:
首先,国有企业从表面上看是“国有”即“公有”的,但其 实质仍然是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是为私人垄断资本服务的,为 垄断资本家总体服务。
其次,国私共有合营企业,其实质则是通过这种形式,可以 使私人垄断资本直接利用国家资本来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和竞争 能力,以利于它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再次,国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私人资本的再生产过程这种形 式,有利于私人垄断资本。
2021/4/9
6
第三节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一种经济制度,旨在描述市场上少数大型公司或机构掌控大部分经济资源和市场份额的情况。

在垄断资本主义中,这些垄断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来操纵价格、限制竞争和追求自身利益,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垄断资本主义一词由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于20世纪初提出。

在他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列宁将垄断资本主义描述为当时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形态。

他认为,由于市场竞争的减少和大公司的兼并,资本主义正走向集中和垄断的方向。

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存在少数大型公司或组织,它们通过控制市场渠道、资源和技术来限制竞争,并实施价格操纵。

这些公司通常通过兼并和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并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垄断地位。

通过垄断地位,它们能够控制市场价格,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还表现为对新进入市场的限制。

由于垄断者的市场支配地位,它们能够借助经济和法律手段来限制新竞争者的进入,并保持市场份额相对稳定。

这种垄断现象会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上的资源分配不公平,从而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负面影响。

垄断资本主义也常常导致消费者权益的削弱。

在垄断市场中,消费者往往只能选择由垄断者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而由于缺乏竞争,这些产品或服务可能质量低劣或价格过高。

不同于竞争性市场中的价格竞争,垄断市场的价格常常被垄断者自由把控,进一步导致价格上涨。

垄断资本主义还可能导致社会资本的集中。

由于垄断者掌握着大量的经济资源和市场份额,他们往往能够影响政府的政策和决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整个经济体系的发展方向。

这样的现象有助于巩固垄断者的地位,而其他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则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然而,垄断资本主义也有其一些积极的方面。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大公司往往能够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来吸引消费者,从而推动技术和创新的发展。

垄断者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多的经济资源,使他们能够承担更大的风险和投资更多的资本,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垄断资本主义概述

垄断资本主义概述

垄断资本主义概述导言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它特点是由少数大企业或大资本家垄断市场,限制竞争和资源分配的自由。

本文将对垄断资本主义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产生原因以及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定义垄断资本主义是指少数大企业或大资本家通过控制某个行业或市场,限制竞争和资源分配的自由,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制度。

在垄断资本主义下,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较低,市场价格和资源分配往往由垄断者决定。

特点垄断资本主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垄断:少数大企业或大资本家通过掌控某个行业或市场的关键资源,形成市场垄断。

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价格、决定供应量等手段来实现利润最大化。

2.利润追求:在垄断资本主义下,垄断者主要追求利润最大化。

他们通过控制市场价格和供应量,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

3.低竞争:由于垄断资本主义下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较小。

这导致垄断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创新的投入相对较少。

4.不公平分配:垄断资本主义下,资源分配往往由垄断者决定,容易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少数大企业或大资本家可以通过垄断地位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中小企业和普通劳动者则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产生原因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自由市场竞争的失败:在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应该会导致资源更有效的分配,但是在某些行业中,竞争可能被缺乏资金和技术的新进入者所限制。

少数大企业或大资本家通过垄断地位来摆脱竞争的约束,实现更高的利润。

2.巨大规模经济的优势:大企业通常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实现成本的降低,从而产生竞争优势。

当某个企业拥有巨大的规模经济优势时,其他竞争对手将很难与之竞争,进一步加强了垄断地位。

3.反竞争行为的存在:垄断资本主义还可能通过不正当手段来限制竞争。

例如,通过排斥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进行价格倾销或搭售等手段来巩固垄断地位。

经济和社会影响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市场失灵:垄断资本主义使市场竞争受限,导致资源分配不够有效。

垄断资本主义名词解释

垄断资本主义名词解释

垄断资本主义名词解释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

它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在生产和资本加速集中的过程中,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起来的。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到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

垄断是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而产生的资本社会化形式。

垄断取代自由竞争只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生产关系的阶段性调整。

垄断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又出现部分质的变化,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扩展资料】产生背景发生和发展于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

187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

19世纪最后30年发生的技术革命,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巨大发展,为实现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一期间,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为主导,诞生了托马斯炼钢法、蒸汽涡轮、内燃发动机、汽钻、裁截机、发电机、电动机、远距离输电、电灯、电车、电话、无线电以及从炼焦煤中提取氨、苯和人造染料等一系列新技术和新设备。

这些新技术、新设备的利用和普及,使原有的重工业部门(冶金、采煤、机器制造等)加速地发展起来,并引起了一系列新兴的重工业、化学工业部门(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和飞机制造等)的建立和兴起,促进了工业生产的迅速增长。

世界工业生产量,1850~1870年的20年间只增长了1倍,而1870~1900年的30年中增长了2.2倍,20世纪的头13年中又增长66%。

重工业的发展特别迅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9世纪末,美、英、德等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

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性和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使生产过剩经济危机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

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世界陆续爆发了1873、1882、1890、1900和1907年5次经济危机。

垄断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

垄断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

垄断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
垄断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财富分配形式。

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式,其中由少数大型企业控制着某一行业的许多资源,拥有绝对的市场力量,并依靠其足够强大的经济力量把其他经济体排除在市场之外从而控制市场价格,并与其他经济体进行垄断性的竞争。

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除了市场自然竞争外,还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如政府对大公司投资优惠政策,支持大型企业收购小企业等,从而使得大企业集团发挥了更大的影响力和能力,从而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

垄断资本主义的市场控制会加剧收入差距、经济结构失衡、全民收入降低、社会精英改革不平等等社会问题。

而且,垄断资本主义的市场也会影响到市场的功能性,垄断公司的劣势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而且垄断企业还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可能会因此失去相当一部分税收等影响。

因此,政府应该在运用相关政策上切实支持竞争性市场,监管垄断资本主义经济行为,加强对垄断企业集团的监管,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消除收入不平等等,以保障市场的正常运行,实现和改善财富分配和消费水平,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 围扩展的主要形式有:商品 输出、资本输出、跨国公司 的迅速发展。

商品输出: 这是资本主义进入垄断 阶段以前资本国际化的主要 形式。那时的国际分工,是 通过国际贸易形式发展起来 的。

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通过商品 输出向外扩张,一方面实现着使用价 值在国际上的交换,另一方面通过不 等价交换,不仅实现商品中包含的剩 余价值,而且进一步从落后国家榨取 更多的财富。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后,商品输出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很 大的发展。

(2)不发达国家要摆脱落后、 贫困和依附地位,就要走一条不同 的道路和经历不同的“阶段”,即 社会主义道路,为此必须割断与西 方社会的联系和交往。

因为不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 的关系越密切,交往越多,对发达 国家的依附就越强。这样,拒斥 与发达国家的交往,特别是经济 交往就成为了摆脱不发达或落后 国家依附地位的根本途径。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 ( 1)仍然是垄断,只不过垄断 主体发生了变化,由国家资本取代 了私人资本。但是,这并没有改变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度的经济基础。


( 2 )实现了国家与垄断资本 的融合,加剧了资本主义积累的规 模和进程。 ( 3 )是为少数大垄断资本家 服务的。
• •
对国家资本主义的分析: (1)加强了对国家垄断资本的 管理。 • (2)加强了对私人垄断资本的 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通过财政 政策-税收和信贷政策) • (3)实行经济计划化来调解社 会经济。

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使 银行和工业企业的关系发生了 根本变化,银行对工业企业的 渗透力和控制力空前提高,银 行由普通的信贷中介人变成了 万能的垄断者。这便是银行的 新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名词解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名词解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名词解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

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国家垄断企业成为经济的核心,国家也通过政策和法规的优惠,确保国有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使其形成一种与私人资本主义有着很大不同的市场竞争格局。

那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将步步深入解释。

第一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核心是国有企业。

在这种经济形态下,国家拥有控制和监管国有企业的权力,并以此为基础来实现宏观经济调控。

这些国有企业往往处于某些关键性的、技术门槛较高的领域,如能源、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它们承担着生产、分配、调控的功能。

第二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来源多样。

国家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财政投入来获得资本,也可以通过国家垄断行业的独特地位,进行优惠融资,而这些资本往往可以获取更低的融资成本,同时,这也是私人资本难以跨越的门槛。

第三步,国家介入度非常高。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国家是重要的经济管理者和监管者,拥有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权,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准入规定、市场调节等工具来实现经济调控。

在这种经济形态下,私人企业需要遵循国家规定的法规,受到国家强制措施的制约。

第四步,市场竞争普遍存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中。

尽管国有企业在各自的领域处于垄断地位,但市场经济法则不容忽视,其他的企业仍然可以进行竞争,从而形成市场的竞争格局。

这也就是“国有主导,多元共生”的特点。

总的来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占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通过国家垄断行业的优惠融资、强制规定、政策指引等手段,实现国有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存在着市场竞争,体现市场经济法则的存在。

因此,研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必须从多角度、全方面来把握,才能更好地了解这种经济形态的内在运行机理,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垄断资本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我们已经学习六章,除了第一章绪论以外,其它五章都是对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分析。

然而,自由竞争必然形成垄断。

所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自由竞争垄断《资本论》《帝国主义论》马克思列宁第七章垄断资本主义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一、垄断的形成及其实质1、垄断的形成★总的说,垄断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是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发生作用的结果。

在自由竞争时期,由于生产力不断发展,生产越来越社会化,但生产的社会化却遇到了分散的资本关系的障碍,于是要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实际过程是:单个资本股份公司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具体说,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过程是,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而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形成垄断。

第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第二、生产高度集中使垄断具有可能性第三、生产高度集中使垄断成为现实性两种情况:一是势均力敌的大企业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不得不联合起来。

二是资本排他性加强,成立新企业困难。

2、垄断的实质★垄断是指那些掌握一个或几个生产部门大部分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少数大企业,通过某种协议联合起来,对生产和市场进行控制,其实质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垄断高额利润。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获取的大大高于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手段主要是规定垄断价格,即在垄断组织的操纵下保证垄断利润的一种市场价格,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垄断利润的主要来源:第一、本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二、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第三、其他国家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第四、通过再分配占有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垄断是通过各种各样的组织形式来实现的。

第十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十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十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第一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第二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与实质第三节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第四节国有垄断资本的其他形式第五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调节第六节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10.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必然结果。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一战前夕,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从一战后到二战结束初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稳定发展时期。

第三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入持续而迅速的发展时期。

§10.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与实质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和资本家私人所有制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结合的程度和方式不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分为国有垄断资本、国私共有垄断资本、国家与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三种基本形式。

(一)国有垄断资本1、是指资产阶级国家通过财政手段集中起来并投入价值增殖过程的垄断资本,即资产阶级国家掌握并直接经营的垄断资本。

2、表现形式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其组织形式是资本主义国有企业。

3、形成途径主要有:一是国家通过财政拨款直接投资创办国有企业。

它又分为完全国有和部分国有(即国家和私人合营)两种形式。

二是由国家对私人垄断企业实行国有化。

(二)国私共有垄断资本1、是由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相结合而形成的垄断资本,即由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资产阶级国家和同样作为资本所有者的私人垄断组织共同占有和经营的垄断资本。

2、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企业或国家参与制企业。

3、结合途径:一是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办新的企业;三是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企业。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垄断资本主义,这个词听起来好像很高端大气上档次,其实它就是指那些大公司或者大集团通过控制市场,让消费者只能买到他们的东西,从而赚取高额利润的一种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但是也有很多问题。

垄断资本主义会导致市场上的竞争减少。

如果只有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团在某个领域里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其他公司就很难进入这个领域,也就没有竞争力了。

这样一来,这个公司就可以随意提高价格,消费者的选择就会受到限制。

而且,由于缺乏竞争,这个公司也不太可能去改进产品质量或者提高服务水平。

垄断资本主义容易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由于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市场的话语权,所以他们可以通过控制价格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而这些利润大部分都会被他们自己赚走,而不是用来改善社会福利或者帮助穷人。

这样一来,社会的贫富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多。

垄断资本主义还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

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一个集团在某个领域里占据了主导地位,那么他们就有可能滥用自己的权力,比如通过不正当手段打压竞争对手、强制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产品等等。

这样一来,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还会破坏市场秩序。

垄断资本主义也有一些好处。

比如说,它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它可以让企业在竞争中不断进步和完善自己;它还可以为国家带来一定的税收收入等等。

但是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上的。

如果没有公平竞争的环境,那么垄断资本主义就会变成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

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经济模式。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它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它的优点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繁荣和进步!。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

第八章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经历了它自身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

从16世纪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

此后,自由竞争逐渐向垄断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随着资本主义私人垄断的发展,资本主义各种固有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尖锐化,又产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本章主要论述垄断的形成和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和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从而揭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

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基本特征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所谓生产集中,是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集中是资本集中的结果和表现,资本集中是生产集中的前提和条件。

它们是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公司是资本突破私人资本数量有限性的主要形式,它的形成和发展,使资本更加社会化。

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社会集中为前提的资本现在采取了联合起来的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单个的私人的资本相对立。

因而,它的产生,表现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迅速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大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以及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和统治。

二、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一)垄断的含义所谓垄断,又叫独占,是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操纵和控制某一部门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的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来源等,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成立的协定、同盟或者联合。

垄断是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的必然后果。

垄断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为标志的。

垄断组织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或几个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垄断组织拥有的资本叫做垄断资本。

(二)垄断组织从萌芽到在社会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发展,已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新特征。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2)国家和私人共有、合营的企业。

(3)国家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4)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府宏观调节的基本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政府对经济的调节:(1)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缓和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3)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3)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根本改变垄断主义的性质;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机器为其自身服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根本的局限性。

政治经济学之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之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这部分私人垄断资本可以直接利用国有资本来加
强自己的经济实力。 第三,这部分私人垄断资本受到国家的特殊照顾。
四、国家垄断资本对经济的调节和管理 (一)宏观经济调节的目标和机制
1、目标:
(1)维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
(2)维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3)实现充分就业 (4)维持国内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 2、机制: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资产阶级国家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进行
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以保证垄断
资产阶级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
4、经济计划化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是资产阶级国家通过
制定经济计划,主要是中长期计划来调节经济的方法。
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实质 (一)双重作用 1、积极作用 (1)部分地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局限。 (2)部分地克服了个别私人资本数量不足的局限。 (3)部分地克服了个别私人资本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的 局限。 (4)部分地克服了个别私人资本的盲目性。 2、消极作用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阻止经济危机的频 繁爆发。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陷入滞胀局 面。
(二)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
1、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垄断利润是指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 位而长期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形成垄断利润来源的渠道主要有: 第一,直接占有本企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第二,通过垄断价格转移并占有一部分非垄断企业工人 创造的剩余价值和一部分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 第三,垄断组织操纵国家机器,通过国家政权,进行有 利于垄断资本集团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第四,垄断组织通过资本输出和不等价交换,对发展中

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有

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表现有

垄断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自由竞争的必然产物。

因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结构的过渡。

垄断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表现:
第一,在生产高度集中的基础上产生垄断。

垄断的具体形式包括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清肺排毒。

第二,对原料产地的抢占,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工业部门,如煤炭工业和钢铁工业所需要的原料产地。

占有原料产地,大大加强了大资本的权力,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些暂时没有价值的土地明天就能变成宝贵的原料产地,这加剧了垄断和非垄断工业之间的竞争。

第三,银行垄断,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由此改变,由普通的中介企业变成了金融资本的垄断者。

银行与工业通过人事结合,相互渗透,使资产阶级社会中的经济机构和政治机构依附于垄断银行资本。

第四,垄断是从殖民政策中生长出来的。

殖民政策并非是帝国主义时期的新生事物,然而在帝国主义时代,对殖民地的争夺不仅有着新的动机,如争夺原料产地、争夺资本输出、争夺「势力范围」、争夺一般经济领土,而且变得异常激烈,其结果是非洲 9/10 的面积被占领,全世界已经被瓜分完毕,这使对殖民地占有的垄断由此产生,同时也使瓜分世界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变得特别尖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名词解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名词解释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名词解释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名词解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保证高额垄断利润的手段,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深的产物。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国家机器和垄断组织溶合在一起并服从于垄断组织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它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所以产生是垄断组织为了直接控制和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来全面干预国家的经济生活,以加强自己的统治,推行帝国主义扩张政策,从而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经济生活的手段和途径有:(1)通过建立国家所有制直接参与生产过程;(2)通过国家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3)通过国家参与经济活动来影响社会再生产过程;(4)通过实行“经济计划化”,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进行调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着两种完全相反的作用:第一,它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某种局限性,缓和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受剥削的加深,这就从根本上加剧了资本主义所存在的各种矛盾,加速了资本主义灭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准备了完备的物
质基础。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

关于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经济体系中,很多时候却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这种经济模式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消费选择,还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1.1 垄断的定义简单来说,垄断就是少数几家公司控制了一个市场。

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比如你打开手机,发现很多应用都是由几家大公司主导。

这些公司通过控制资源、价格和市场准入,压制了竞争对手的生存空间。

就像是一场足球比赛,球场上只有一两支球队在进攻,其他球队根本没有机会反击。

1.2 垄断的形成垄断并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往往是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不断兼并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往往选择吞并小公司。

就像某个大企业通过收购小企业,瞬间就掌握了某个新技术,这样一来,其他竞争者就被逼得无路可退,最终只能退出市场。

二、垄断的影响2.1 对消费者的影响首先,垄断对消费者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在一个垄断市场中,消费者的选择被大大限制。

比如,在某些城市,只有一家电信公司提供服务,消费者无从选择,只能接受它的定价和服务质量。

而这种现象在很多领域都有出现,导致了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2.2 对创新的影响其次,垄断还会抑制创新。

企业一旦掌握了市场,往往就没有了继续创新的动力。

为什么要去研发新产品,投入大量资金,冒着风险去竞争呢?这样一来,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就会停滞不前,最终伤害的还是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

2.3 对社会的影响最后,垄断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巨头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权力,进而影响政治和社会结构。

比如,它们可以通过游说制定者,改变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利益。

这种现象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普通民众的声音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被忽视。

三、应对垄断的方法3.1 监管与反垄断要应对垄断,首先需要加强监管和反垄断的实施。

相关部门应该严格审查企业的兼并与收购,防止其形成垄断地位。

同时,鼓励创新和竞争,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政治经济学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政治经济学第9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质的三种不同理论观点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权力干预 经济,属于上层建筑;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家,既属于上层建 筑,又是经济基础;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属于经济基础
11
11 /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第一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作用 •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 第三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
间的比例破坏和经济结构失调;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推行的福利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资
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以及贫富悬殊的状况;
(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力图通过从政治和经济上控制和剥削发展
中国家,并通过转移污染严重、能耗大的产业,妨碍这些国
家的经济发展,损害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切身利益。
10
10 / 12
国家垄断下的核工业和钢铁工业
15
15 / 12
二、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及作用
国有垄断资本的特点
1. 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由国家直接控制和管理的,企业的盈
7
7 / 12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总之,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结合,一方面没有改变资本主 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没有也不可能从 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 义的生产关系;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12
12 / 12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一、国有垄断资本 二、国私共有资本 三、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 结合
13
13 / 12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

第五章垄断资本主义
第五章 垄断资本主义
一、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1、自由竞争阶段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起始于16世纪,最终确立是在18世纪 中期至19世纪中后期。这个时期,以蒸汽机和纺织机的发明 和使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生产 由工场手工业转变为机器大工业,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 了物质技术基础。 为什么称这一时期为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所 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是,资本家独自经营的个体资本和企业 成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自由竞争充分展开的经济 基础。所以,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处在自由竞争阶段。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内容和实质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三种基本形式有一个共同的内容,即在社会资本 再生产过程中,资本主义国家与垄断资本互相结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本质无非是国家作为一个经济实体,直接参与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 为私人垄断资本追逐高额利润而服务的垄断资本主义。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2、生产集中 生产社会化和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一方面,现代分工制 度的发展,形成专业化生产和部门集中;另一方面,现代协 作制度的发展,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生产和跨部门集中。 此外,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也促进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三)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私人垄断阶段 1、资本社会化 第一,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推动了资本社会化以适应生 产社会化的发展。随着生产社会化的不断发展,生产社会化 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加剧,为了缓解资本主义基 本矛盾,资本家阶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切可能的限度内, 调整资本关系,使资本社会化,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 求。 第二, 后果:资本社会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资本社会化从两个方面促进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部门范围 内的资本社会化促进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全社会范围 内的资本社会化,促进跨部门资本集中和生产集中。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

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
1.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①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②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③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⑤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2.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即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考点延伸】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对内通过“参与制”和“个人联合”谋求从经济到政治对整个国家的统治;对外运用经济的、政治的甚至战争的手段进行扩张,谋求对整个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控制。

二战以来,虽然列宁指出的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基本内容及其实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垄断价格制定方式:战前,“卡 特尔定价”是主要形式。战后, 垄断价格制定方式主要采取价格 领头制和目标利润定价法,以确 保高额垄断利润。这种制定方式 与市场竞争更相适应。
2、垄断利润及来源
概念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通过制定垄断价格
所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广义包括平 均利润及其超过部分
垄断价格是大大偏离商品价 值的一种市场价格。它包括 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
垄断价格是在垄断条件下垄断部门特殊的价格形 式。垄断企业通过对市场的控制、设置资本进入 壁垒、控制部门产量等手段维持垄断价格。垄断 企业的均衡产量仍由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所 确定,但低于竞争水平。同时,垄断企业占有较 高的市场份额,即使市场需求略有变化时,它也 不易变动价格。西方经济学家把垄断价格称之 “管理价格”。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生产率 上升时,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也会出现下降,但 相对垄断前的自由竞争时期,垄断企业产品价格 下降表现得较为缓慢和滞后。因此,垄断价格具 有相对稳定性。
第三节 资本输出
私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主义特征是资本 输出。
一、资本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
的政府、资本家或垄断组织,为 了获得高额利润和利息、并取得 其他经济利益而对国外进行的贷 款或投资。
二、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1.国内垄断资本大量过剩
第八章 垄断资本主义 的形成和发展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在理解垄断形成一般动因的基础上 ,认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过 渡的客观性,了解一般私人垄断的性质、特征及战 后的新变化;搞清垄断利润及其来源,以及在自由 竞争基础上形成的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垄断与竞 争并存的格局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掌握国家垄 断经济形成的一般机理,以及它的基本形式;认
垄断:就是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获取高额
垄断利润而联合起来,对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 产和销售市场的控制和独占。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 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 自然而然地形成垄断,这是市场经济运 行的一般规律和必然趋势。
二、垄断组织的形成过程与主要形式
1.形成过程 (1)萌芽时期(19世纪60—70年代) (2)发展时期(19世纪70---90年代) (3)确立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投资
合公司 分散、非长期化
经营 异类性
垄断组织形式的演变是一个适应
生产集中和生产社会化要求的发 展过程。垄断组织由单一产品或 部门联合发展为许多产品和部门 的联合,由“横向联合”发展为 “纵向联合”,其实质是确保垄断 统治和垄断利润。 视频:摩根垄断史
三、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1、垄断价格 2、垄断利润
来源
1、是垄断企业内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非 垄断企业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 3、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部分价值 4、国内劳动人民必要劳动创造的部分价值
途径:1、垄断高价和低价2、操纵和控制股市3、国
际垄断组织
客观性:垄断资本的市场结构和对市场价格的垄断
力量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所有权在经济 上实现的基本形式。从性质上看,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 而占有的稳定的高额利润。从数量 上看,垄断利润是超过平均利润以 上的超额利润。
1.自由竟争引起生产集中
自由竟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 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 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 断。原因在于:
第一,自由竟争的促使。
第二,科技革命的发展起到了促成 作用。
第三,经济危机的连续爆发,有力 地推动了生产集中。
•2.生产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第一,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实现价值增殖。 这就决定资本主体通过自由竞争排斥其他资本, 实现大资本的联合和勾结,同时,新企业面临越 来越大的最低投资额而难以与大企业竞争。大资 本的独占性必然走向垄断。
1、垄断价格
概念:是指垄断组织为了保证其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凭借其垄断地位所规定的价格。包括垄断高价 和垄断低价
形成途径:
1、价格领头制:是一个垄断企业率先确定一个价格, 其它垄断企业追随其后。
2、目标利润定价法:先确定标准产量,算出全部成本, 再加上一个预定利润幅度定出的价格
客观性:不是任意制定,而受客观条件限制
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 参与制 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 个人联合
战后金融资本的结构和统治形式发生了 变化,主要是(1)金融集团通过经济统 治,进一步扩大垄断统治范围。(2)金 融财团家族色彩淡化;金融资本股份法 人化和法人垄断化。(3)金融集团由传 统的金字塔式的垂直控制格局发展为以
银行资本为核心的现代金融资本网状式 联合控制。
2、垄断资本主义下竞争特点
垄断不会消除竞争
1、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的动因和基础 2、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垄断 3、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会突破垄断界限
特点
1、垄断竞争与非垄断竞争并存 2、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并存 3、国内竞争与国际竞争并存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a垄断与竞争并存
b垄断竞争与自由竞争的区别
1、竞争的目的不同 2、竞争的手段发生了新的变化 3、竞争的激烈程度和后果不同 4、竞争的范围不同
四.垄断和竞争
•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但存在着竞 争,而且竞争的主体、形式、内容 和激烈程度,都较之自由竟争资本 主义阶段有新的发展。
市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市场 竞争是经济主体在一定的市结构中的经 济行为。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以不同的 市场结构为前提。从亚当·斯密以来的古 典经济学家直至现代经济学家均对市场 竞争作过精湛的论述。
第二,资本积累的内在矛盾迫使资本从高度集中 走向垄断。这是因为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使利 润率下降;资本积累使生产与消费矛盾更加尖锐 ,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从而利润率下降;大 企业竞争加剧市场价格波动,使利润率下降。这 迫使大资本对生产和流通实行控制,力图减缓利 润率下降。
第三,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大资本在一定条件 下结盟既可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又可避免两 败俱伤。
识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垄断经济的实质,了解它
在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 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 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 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 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 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 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 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有这样 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使银行垄断资本和工 业垄断资本逐渐地融
合起来了。
金融资本及其形成
其主要途径:1 大银行通过向工业企 业投资或贷款来控制大工业企业。

2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
透到银行中去。

3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
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
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
人互兼双方的要职。
正是通过上述三个途径, 使垄断的银行资本同垄断 的工业资本实现了完全的 融合,形成一种既控制了 生产,又控制了流通的万 能垄断资本--------金融资本
2.主要形式
垄断组织的形式由于垄断联合的程度和内 容不同而各异,最初的垄断组织较为简单 如短期售价协定形式,这种联合的时间短、 不稳定。以OPEC最为典型。发展到20世 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 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等各有自己 典型的特点和国家。20世纪后半叶,垄断 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 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竞争是市场经济极其重要的特有的规律和经济机 制。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 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是市场经济在不同发育程 度阶段上的竞争形式。
1、自由竞争和垄断竞争
自由竞争:是指这样一种市场结构中的主体行为 资本集中度低 资本进入堡垒低 产品同类同质 无差别 信息完备
垄断竞争:不同独家垄断和自由竟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资本集中度相对较高 产品有差异 存在一定 的资本进入堡垒
•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
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 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 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 际上的统治者。
金融资本是由银行垄断资 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生 成的一种新型资本。它适 应了生产高度集中高度社 会化的客观要求。
二、金融寡头在国内的统治
金融寡头及其统治 金融寡头:指那些掌握着金融资本,操 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 政权的少数最大的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 本家集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 第二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
一、垄断的形成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三、资本输出及战后新特点 四、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五、殖民地垄断与战后新殖民主义
一 垄断的形成
❖ 一、垄断的形成
❖ 19世纪最后30年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 义过渡的时期。这种过渡的中心内容是垄 断逐步代替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垄断是在自由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自由竞 争引起生产集中,在生产集中的基础上出 现股份公司。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 19世纪最后30年是股份公司大发展时期, 也是垄断组织形成的时期。二者的同步发 展说明,只有生产集中到一些大公司手里 时,它们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垄断。
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 作用形式的变化
垄断条件下利润率平均化规律并没有消 失,但是垄断资本及其统治使利润率平 均化规律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利润 率平均化规律分别在垄断部门和非垄断 部门两个层次范围发生作用,并形成两 种不同水平的平均利润率,即平均利润 二重化。
垄断部门之间形成利润率平均化趋势的客 观原因:
首先,银行与工业企业的信贷关系日 益固定,对工业企业进行监督,进而 决定它们的命运。 其次,银行与工业企业之间互相持有 对方的股票。 最后,双方实现人事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