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心理学实验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实验心理学讲义

实验心理学讲义

绪论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实验心理学是以实验方法研究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19世纪以来,心理学家使用生理学、物理学和数学方法运用在心理学研究之中,使心理学走上了实验研究的科学之路。

•一些哲学家和生理学家赫尔姆霍茨、韦伯、费希纳和冯特等人率先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些感觉和知觉范围内的问题,他们的共同努力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形成。

•冯特奠定了心理学研究的实验基础之后,众多后来者采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进行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发展出了众多的心理学研究流派。

一、实验心理学的形成•(一)韦伯•韦伯(1795-1878)是德国解剖家、生理学家,感觉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他1795年6月24日生于萨克森的维登堡,1815年获莱比锡大学博士学位,两年后任该校医学院讲师,1818年任解剖学和生理学助力教授,1821年任教授。

主要从事血液循环和感觉,特别是触觉的研究工作。

代表著作有:《论触觉》(1834)、《触觉与一般感觉》(1846)等。

•韦伯对心理学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用实验系统证明了两点阈限的概念,二是发现了韦伯率。

•韦伯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和测量了两点阈限•阈限概念本来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但是缺乏实验的根据。

韦伯先用圆规的一个尖端同两个尖端交错着接触被试的各部分皮肤,然后一点点扩大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不用视觉的情况下,让他把从一点到两点的距离感觉报告出来。

韦伯把刚刚能辨别出皮肤上两个刺激点的最短距离称为两点阈限。

这一概念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至今仍在广泛的应用。

•韦伯提出了心理学上第一个定量的差别阈限定律即韦伯率•韦伯首先发现重量的最小可觉差异,确定两重物之间的最小可觉差异与标准之比是一个常数。

后来又推广到研究皮肤表面的两点阈,线的长度和音的高低,发现它们的比值也是一个常数。

据此,韦伯于1834年提出了韦伯率,即差别阈限的定律。

•刚能察觉出刺激有差别时,刺激得增量和原来刺激值的比是一个常数。

韦伯率用数学公式表示:△I / I = K•(I : 代表标准刺激的强度△I :代表刚能一起感觉的刺激曾量,亦即差别阈限 K :代表常数)•韦伯既打破了对阈限的哲学思辨,又超越了对感觉现象用经验检验的局限,在心理学史上他第一次对感觉与外在刺激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定量分析,用数学公式表示出人的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了心理学的第一个定量法则——韦伯率。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五章	心理物理法

第五章心理物理法含义阈限测量量表类型心理量表法心理量表的建立由来信号检测论基本原理三个测量指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1.阈限的含义(1)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值,是刚刚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量,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1)绝对阈限(absolute limen, A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2)差别阈限(different limen, DL)指刚刚引起差别感受的物理刺激量;操作定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那个刺激强度之差。

2.阈限的测量(1)极限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2)恒定刺激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3)平均差误法1)含义2)绝对阈限的计算3)差别阈限的计算4)误差(1)极限法1)含义:也叫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

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点,即阈限的位置。

2)绝对阈限的计算第一步,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的反应转折点处对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第二步,求出所有系列阈限的均值,这就是绝对阈限值。

3)差别阈限的计算第一步,计算各个刺激系列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并求出各个刺激系列上限和下限的平均值。

(L u , L l)第二步,这时上限和下限均值之间的距离叫做不肯定间距(记为Iu);第三步,不肯定间距的一半即为差别阈限差别阈限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上差别阈(DL U)=上限-标准刺激(S t)下差别阈(DL l)=标准刺激-下限差别阈限(DL)=(DL U+DL l)/2几个概念主观相等点(point of subjective equality):不肯定间距的中点就是主观相等点(PSE)常误(constant error):主观相等点理论上与标准刺激大小相等,实际却有一定差距,这个差距成为常误(CE)4)误差a.习惯误差:递增序列时使阈限升高,递减序列时使阈限降低。

实验心理学讲义10第10讲 情绪

实验心理学讲义10第10讲 情绪

第十章 情绪关键词习得性失助 耶克斯-道森定律 图片联想实验 归因理论 损失厌恶 心境形容词核对表 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维量等级量表 分化情绪量表 三维模式图 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 条件性情绪技术 双跑道程序 情绪诱导法 时间抽样技术课程讲义第一节 情绪的产生和获得一、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一)实验背景(1) 詹姆斯和兰格提出情绪发生依赖于能引起个体生理反应的刺激,即刺激引起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引起情绪,生理反应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

(2) 坎农进一步指出这种生理反应就是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向丘脑部位的传递。

巴德则验证了丘脑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

(3) 阿诺德提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评价是情绪产生的直接原因,认知-评估作用产生于有机体生理反应、情绪体验和采取某种行动之前。

(4) 伊扎德为代表的研究者认为情绪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发生的,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任一情绪体验的产生都可能是由环境中的不同因素引起的。

(5) 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思路在这样一种争论的背景下出台,他们希望在实验中分别对生理、认知和环境三因素进行控制,研究它们对情绪产生的综合作用。

(二)实验过程第一步:使所有被试的生理唤醒状态相同。

第二步:诱使三组被试对自己的生理状态作出不同的认知解释。

第三步:使被试处在不同的环境中。

实验者观察这两种环境下各组被试的情绪反应。

(三)实验结果被试的情绪反应受到认知、生理状态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其中认知因素对情绪的产生起关键作用。

二、情绪的先天获得——哈罗的实验(一)实验背景(1) 情绪的先天论者认为,爱是天生的需要;而行为主义者认为爱总是和解决饥饿、干渴和避免痛苦这些基本需要相联系,婴儿对母亲的爱不过是对食物需要的副产品。

(2) 哈罗设想,如果行为主义的情绪习得论是正确的,那么幼猴理应对满足其生理需要的事物产生依恋;而如果爱是先天的需要,那么幼猴的依恋对象就不一定是食物提供者。

(二)实验方法第一步: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其中木制母猴能够提供接触安慰,而铁丝母猴则不能够。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三章	实验的设计

第三章实验的设计概念实验设计内容与评价标准基本类型需考虑的方面评价标准非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按控制程度)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被试间设计实验设计(按被试分配)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一、基本类型1.根据实验处理中被试人数的多少:①大样本设计;②小样本设计。

2.根据实验中要操纵变量的多少:①单因素实验设计;②多因素实验设计。

3.根据对实验控制条件的严密程度的不同:①非实验设计;②准实验设计;③真实验设计。

4.根据在自变量及各处理水平中是否用相同被试:①被试间设计;②被试内设计;③混合设计。

二、被试间/内和混和设计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2.优缺点3.解决缺点的方法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2.优缺点3.克服缺点的方法三、混合设计1.含义2.如何计算实验处理数3.优缺点及克服方法两个技能:1.区分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混合设计2.在混合设计中,区分被试内因素和被试间因素(一)被试间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的处理,各自独立地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接受因变量的测量。

也被称为组间设计、独立组实验设计。

每个被试一个处理内和混和设计2.优缺点(1)优点12岁小学生40岁大叔80岁青光眼老爷爷一个处理方式不会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避免了顺序效应(练习、疲劳)(2)缺点1)被试差异对实验造成的影响难以控制;2)需要的被试数量比较大。

3.克服缺点的方法缺点是由于不同的被试有差异造成的!因此,解决方法就是减小被试间的差异如何减少不同被试组之间的差异?(1)匹配法:将被试按某一个或几个特征上水平的相同或相似加以配对,然后把每对中的被试随机分配到各组,使各组之间的被试同质。

步骤:第一步前测,第二步分数配对,第三步随机分组2)匹配法的问题:第一,特征太多,无法完全匹配第二,工作量大第三,在多个特征之间有交互作用时,可能混淆实验结果第四,可能出现回归假象(2)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组,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

随机化法的统计学前提:各随机被试组在未经过不同处理之前时相等的(差异在统计允许的限度内)(二)被试内设计1.含义:每个被试都会受到所有水平自变量的影响每个被试所有水平2.优缺点(1)优点1)节约被试人数2)排除了个体差异(2)缺点1)接受不同处理时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有偶然事件发生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课件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主要实验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六章	主要实验

第六章主要实验主要实验部分学习指南1.实验名称2.研究内容(目的)3.研究过程(自变量/因变量/设计方式等)4.实验结论5.部分实验需要了解研究者6.借机复习普心理论(一)感觉记忆的实验范式1.图像记忆的研究(1)全部报告法(受到记忆消退的影响)斯柏林提出,要求被试对呈现的记忆材料全部回忆。

结果表明,当呈现的字母(记忆材料)少于4个时,被试可以全部正确的报告,当字母数量大于5个以上时,被试报告出现错误,平均正确数在4.5个左右。

斯柏林认为感觉记忆的存在时间太短,以至于被试在回忆过程中遗忘了部分信息,全部报告法具有局限性。

(2)部分报告法(一定程度避免了感觉记忆消退的影响)斯柏林提出,要求被试对呈现的材料进行部分回忆斯柏林在很短的时间里(50ms)向被试呈现排列成矩阵(如3*4)的字母,每一行字母对应不同的声音,如要求听到高音报告第一行字母,听到中音报告第二行字母,听到低音报告第三行字母。

结果表明被试正确报告每行字母的数量为3.04个,则推算出被试脑中保存的数量约为3.04×3=9.12个。

(3)延迟部分报告法斯柏林提出,与部分报告法类似,不同点在于呈现记忆材料和回忆之间有一段延迟时间,一般在0~2s之间。

结果表明,没有延迟的时候,正确回忆率为80%,当延迟0.15s时,回忆率下降到60%,当延迟0.3s时,则降为55%,当延迟超过0.5s时,部分报告法的成绩和全部报告法的成绩基本相同。

说明在记忆的最初阶段,存在一个容量较大的感觉记忆来保存刺激的信息,但其中部分信息会在1s中内迅速消退。

2.声像记忆莫瑞等人模仿斯柏林的部分报告法设计了“四耳人”实验。

莫瑞等人在一个房间的四个角落里放了四个扬声器,被试可以听到四个声音。

实验时可同时通过2~4个声源同时呈现1~4个字母,刺激呈现完后,被试要根据视觉提示报告他听到的字母。

结果: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的小,平均只有5个左右;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较图像记忆长,可达到4s之久;(二)短时记忆的实验范式1.短时记忆的编码实验(1)康拉德听觉编码理论,认为短时记忆中只存在听觉编码。

实验心理学讲义07第7讲 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07第7讲 知觉
现象。大约有三种情况:纯音掩蔽、噪音掩蔽以及噪音与纯音对语言的掩蔽。 佛莱奇尔(Fletcher,1953)的实验结果如下:(1)掩蔽音强度提高,掩蔽效果随之增
加,而且掩蔽音愈强,它的影响范围也愈大。(2)掩蔽音对于频率相近声音的影响最大。(3) 低频对高频的掩蔽效果大于高频对低频的掩蔽。
2.听觉定位:指利用听觉器官判断发声体的空间方位。主要有三种双耳线索:强度差、 时间差和周相差。
140
120
100 强
度 80
60 分
40
20
0
20 40 100 200 400 1000 4000
20000
2000 10000


图 7-17 纯音等响曲线 (采自 Robinson 和 Dadson,1956)
3.等高线 音高与音频和音强有关,等高线表示音高、音频和音强间的关系,可通过调整法获得。 如图 7-13 所示。
完成。 2.视敏度 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视敏度可以
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到:V(视敏度)=
1 α(视角)
,医学界是用视力表测定视敏度的,图
7-7 列出了视力表常用的几种刺激项目。
C
E
觉察
再认
解象
定位
图 7-8 四种类型的视敏度测试材料 (采自 Riggs,1965c)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融合: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作用于我们眼睛时,会产生一种一亮一暗的闪烁 感觉,而当每分钟闪光的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感到是一个完全 稳定的或连续的光的现象。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简称 CFF):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 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指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 源前旋转来测定的。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1.运动错觉 主要指似动现象,即我们对实际上没有空间位移的物体所产生的运动知觉现象。如帕拉 托(Plateau,1833)制造的动景盘,图 7-8 就是一个动景盘的图案.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	心理实验的变量

第二章心理实验的变量实验范式心理学实验与理论实验逻辑(2013.36)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自变量及其操纵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因变量及其观测额外变量及其控制内部效度实验研究的效度外部效度构想效度统计结论效度一、心理学实验与理论(一)实验范式比较经典的实验设计,被有相同或类似目的的后人多次沿用,最终形成了一种实验范式。

即一种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1.双耳分听范式实验者:Broadbent实验流程: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呈现另外3个数字,如右耳呈现4,9,3;左耳呈现6,2,7.呈现速度:2个/秒;要求被试用以下两种方式回忆再现1.以左右耳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接收的信息。

2.以双耳同时接收信息,按顺序成对地再现结果: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65%,第二种20%。

(二)实验与理论的关系1.一方面,心理学实验需要理论的指导。

理论是研究问题和假设提出(实验的起点)的依据之一。

2.另一方面,心理学理论也需要实验的检验。

只有不断得到实验检验的理论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理论的可证伪性和操作主义1.可证伪原则只有当一个理论推导出的各种预测有被证明是错误的可能性时,这个理论才是有用的。

即有用的理论必须符合可证伪性原则。

2.操作主义科学研究不去定义一个概念,而是根据实验中操作这个概念的手段或者是测量这个概念的方法来定义它,这是概念的操作定义。

不对概念的本质刨根问底,而是通过操作定义来规定概念的思想被称为“操作主义”。

(四)实验的逻辑★★★1.实验目的:做因果判断,即有哪些原因导致了哪些结果2.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变化Y二、实验研究中的变量1.变量的含义: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变的事物的属性。

(1)数量变化:如,身高150-180(2)质量变化:如,性别找变量: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2007.40.部分题干)这道题里面提到了哪些变量?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2007.40.)自变量?因变量?实验逻辑:通过改变某些因素X→导致某些行为Y是不是一定能证明X与Y之间因果关系?一项实验拟考查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自变量:材料性质;因变量:识记程度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识记程度呢?年龄智力噪音识记顺序额外变量:(实验者控制)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实验心理学讲义(知觉)
第七章
知觉
章节内容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第四节 时间知觉 第五节 无觉察知觉
第一节 直接知觉和间接知觉
一、历史渊源 1、直接知觉论
认为知觉只具有直接性质,其过程是内在的或无意 识的,它可能很少受到人的各类观念的影响。 ——先 天的
由于直接知觉论过分地强调了知觉的刺激驱 动性,未注意到知觉也会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 因而受到很多的批评。
本节评价
一方面,正如视崖实验所揭示的那样,知觉确 实存在先天、直接的一面;而另一方面,错觉研究 等都无可辩驳地说明,知觉也绝不可能没有丝毫的 经验参与。因此,直接知觉论和间接知觉论都说出 了真相的一个侧面,两者的结合应是最合理的答案。
第二节 视知觉和听知觉
一、视知觉 (一)视觉研究中的基本实验(视适应、视敏度) 1.视适应
(一)视崖实验的背景 视崖实验(Gibson和Walk,1960)的研究对象是
深度知觉,它涉及人如何将网膜上的二维投影加工成三 维信息的奇特能力。
Gibson和Walk假设深度知觉是原始生物机制的一部 分,它是自动出现的,并非是经验的产物。因此,深度 知觉应当是直接的、先天的,即使是几乎没有什么后天 经验的被试也应该具备深度知觉。
影响视敏度的因素除物体大小和距离外,还有亮度、对比 度、网膜部位和练习等
3.闪光临界融合频率
闪光临界融合频率作为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的 指标,是指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的频率 (CFF)。
(二)视错觉
视错觉是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 验。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视错觉 :
当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
自下而上(bottom-top)加工:有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又 称数据驱动加工。

王玉荣: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讲义

王玉荣:十个经典心理学实验讲义

十个心理学的经典实验之一:你是热型人还是冷型人每个月,我会收到一些邮件,或者当面和一些企业的经理人朋友做交流,他们会问到,“流程管理怎么在企业中推进呢”?我在回答这些问题、探讨推进的方式方法的时候,也会从字里行间和言谈举止中观察,提问的这位经理,是一位热型人还是一位冷型人呢?因为,我觉得,流程管理推进者本身的一些性格、特质,对流程管理的推进效果如何非常有关,流程管理绝不仅仅是“一把手支持”、“公司总体发展提出迫切需求”这样的“宏观”的事儿。

看一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希(S.E.Asch)在一项经典性的实验研究中(1946年),他给一组被试人员一张描写人性特征的形容词表,表上面列有7种品质“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坚决-实干-谨慎”。

给另一组被试人员的形容词表中,同样列出7种品质,除把“热情”换成“冷淡”外,其余两表均相同。

然后主试者要求两组被试人员根据表上的形容词来描写人物形象,结果两组被试所形成的印象完全不同,前者所描述的是一个热情、易于交往的热型人,后者则被描述为一个冷漠、自私的冷型人。

从这个心理学实验,我们值得引申思考的是:•作为一位流程管理的推进者、管理变革的推进者,你自我评价是冷型人多一些、还是热型人多一些?•哪怕你已经是“聪明-熟练-勤奋-坚决-实干-谨慎”,但你足够“热情”吗?业务部门的人员评价你,会用到“热情”还是“冷淡”这个词?•业务部门的各级经理和人员,当碰到棘手问题、烦心事、扯皮的争端要找人帮忙,甚至就是没有什么明确目标、就是要找个人倒倒苦水、喝个小酒发发牢骚的时候,你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人选吗?•当企业高层向业务部门征求意见,问他们对你这位企业管理部经理/骨干/流程专员的评价如何,你估计他们会说你的好话、还是坏话?有经理可能会说,搞变革、搞流程优化的推进,还是要看重专业实力,光和业务经理打成一片有什么用,最后还是要拿出过硬的方案才行啊。

我同意这种对专业能力的坚守,但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你专业与否,会让业务部门尊重你多一些或者少一些,但不会令业务部门更喜欢你,自然也就不会说你的好话更多一些。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心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的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心理学研究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等;2. 教学重点: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模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心理实验,引发学生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 例题讲解:分析一个具体的心理学实验案例,讲解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的心理学实验;5. 实验操作: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收集数据;6.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引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六、板书设计1. 实验心理学基本概念;2. 实验设计:实验变量、实验组与对照组;3. 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问卷调查、行为观察、实验数据;4. 实验结果统计处理: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七、作业设计2. 答案: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正确,实验报告结构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掌握程度;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心理学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推荐相关文献和资料。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实验心理学的多个方面,其中实验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等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验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实验的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心理学研究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过程的重要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心理学研究思维,符合实验心理学教学的要求。

最新实验心理学讲义7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实验心理学讲义7教学讲义ppt课件
(四)注意与其它心理过程的关系
注意的作用是对其它心理加工过程(感知、记 忆等)进行调控。
Zhou lu-ping,Hunan Normal
18
二.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 (一)注意的认知神经科学定义 注意是一个基于人体器官的系统,它
建立在各种细胞和组织组成的生理结构的 基础上;是大脑中的一组影响个体心理活 动及行动优先次序的神经网络。
❖ 自上而下的信号首先出现在前额叶,而自下 而上的信号则来自于顶叶感觉区域。
Zhou lu-ping,Hunan Normal
28
(四)注意的认知神经理论
❖ 3.反应期待和反应冲突
❖ 前额叶参与了自上而下的注意控制的反应期待, 以及对目标任务和表征的主动表达,而前扣带 回、顶部额叶和顶叶沟周围的皮质区域参与有 线索的任务执行和反应期待中的信息保持。此 外,前额叶和顶区还参与了反应期待中的持续 性注意。
Zhou lu-ping,Hunan Normal
32
注意分散任务的研究
❖ 威尔金森和李(Wilkinson和Lee,1972)发现, 追踪声音所诱发ERPs的P200成分振幅,远大于 非追踪声音所诱发ERPs的P200成分的振幅。
❖ 对目标刺激的注意,提高了ERP在P200到P300的 振幅,意味着大振幅ERPs的P200成分与注意分散 任务有关。
❖ 研究冲突效应的范式除stroop任务外,还有simon 任务,它主要用于研究刺激和反应不相容效应。 而Eriksen的侧翼效应、Navon的整体优势效应也 被用于探索和调查注意控制下的冲突解决机制。
Zhou lu-ping,Hunan Normal
15
侧翼任务范式
Zhou lu-ping,Hunan Norma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 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 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什么眼中就看到什么。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 你说佛印像坨屎,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伤痕实验
研究者向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 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作何反应,尤其是面 部有伤痕的人。
作业及期末考查说明
作业一:个人成长报告(第12周交) 作业二:给5年后自己的一封信(第15周交) 要求:字数不限,手写
期末考查:开放、应用性强的题目
经典心理学实验
1954年,加拿大科学家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 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躺在一张床上什么也不用做(除了吃饭和上 厕所),时间要尽可能的长,每天的报酬是20美元。当时大学 生打工一小时大约只能挣50美分,这让很多大学生都跃跃欲试, 认为利用这个机会可以好好睡一觉,或者考虑论文、课程计划。
后来的心理学家们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预 言”。
问题???
你看到了什么?
苏轼与佛印的故事
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 一起参禅、打坐。
一天, 两人又在一起打坐。苏轼问:你看 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苏 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 那儿像什么?像一坨屎。
苏轼洋洋得意,回家跟妹妹苏小妹炫耀这件 事。
结果
其实,测完后,他们并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 随机地选出20%的学生。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 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的学生成绩有了显 著提高,而且情感健康,性格更为活泼开朗, 好奇心、求知欲都很强,敢于在课堂上等公开 场合发表意见,与老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的到来吗?
“延迟满足&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 等实验者回来后再吃,就给吃两颗。
结果
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 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 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 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 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 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 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
他们说,实验开始,他们还能安静地睡着, 但后面,他们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地 寻找刺激,他们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 语,用两只手套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 索这间小屋,之后,更加变得焦躁不安, 老想活动,觉得很不舒服。
更为可怕的是,50%的人出现了幻觉。 在过后的几天里,他们注意力涣散,不能 进行明晰地思考,智力测试的成绩不理想 等。
答案是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 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那些被指定的
孩子确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 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给予他们更多的鼓 励,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 因而比其他80%的同学进步得更快。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你对他人的期望会间接 地产生多么巨大的效果。我们以积极的态度 期望别人,别人可能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改 进;相反,我们对他人的偏见也能产生消极 的结果,尤其对那些缺乏自知和自控能力的 未成年人。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 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 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 看!
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 么也没有不同。
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 样的眼光。
“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自信 尊重自己 爱自己
问题???
当你的注意有选择的时候,会发生什么?
选择性注意
“感觉剥夺”实验
实验中,要求志愿者安静地躺在 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如图。
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 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 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 吃喝都由心理学学家事先安排好 了,用不着心理实验者移动手脚。 总之,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 “剥夺”了。
结果
没过几天,志愿者纷纷退出……
这个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 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过于自闭,不与外 界交流,容易导致各种心理疾病。
要做个心理正常健康的人,就多与自然、社 会交流,不要限制、封锁自己的感觉。
问题???
面对诱惑,你还能保持淡定吗? 愿望不能立刻得到满足,你愿意等待吗? 为了实现目标,你能沉下心,等待最佳时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 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 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化完妆后,志愿 者用一面小镜子看看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 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 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 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 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 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 痕的反应。
问题???
你相信预言吗?
罗森塔尔实验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做了一个实 验:他们来到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所有学生进行智能 测验。然后把一份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告诉老师说这 些孩子在测验中得分很高,他们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 他学生更有出息。罗森塔尔反复叮咛老师不要将这些学生 的情况外传,只准老师自己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