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合集下载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己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己1)

面地分析问题,避免片面性。
系统性
02
联系的观点强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
系统性地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和内在性,有助于我们预测
问题的发展趋势,提前制定应对策略。
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创新性
通过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和关 联性,从而借鉴已有的解决方案,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把握事物的整体联系
整体联系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一个整体。要把 握事物的整体联系,需要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出发,了解 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在分析一个社会时,需要了解各个领域之间的整体 联系,如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只 有把握了整体的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规律。
在组织结构中,上下级之间的联 系是职责和权力的传递。维护良 好的上下级关系需要尊重彼此的 职权范围,有效沟通,以及共同
实现组织目标。
跨部门合作
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往往存在交 叉和依赖。实现跨部门的高效合 作需要建立良好的协调机制,共 享资源,以及共同解决跨部门的
问题。
学习中的联系
1 2
学科知识
不同学科的知识体系是相互联系的,通过比较和 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整体的理 解和掌握。
恋人关系
恋人之间的联系是情感和心灵的交融。建立健康的恋人关 系需要理解对方的情感需求,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独立 性,以及共同成长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工作中的联系
团队合作
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角色和职 责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效的团队 合作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明确分工,以及相互支持和信任。
上下级关系
04
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的观点来审视,并解决这些困扰我们的事情。

联系的观点强调事物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本文将介绍联系的观点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读者运用这种观点思维。

什么是联系的观点?联系的观点是一种思维模式,它强调从整体的角度分析问题,并将问题与外部因素进行联系。

它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能够对问题产生重要影响,并提倡将问题放在更大的背景下来考虑。

这种观点的出发点是,一个问题无法独立于其他事物来理解和解决,我们需要考虑外部因素和相关关系。

应用联系的观点来审视问题当我们遇到问题时,可以尝试使用联系的观点来审视,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方案。

1. 系统思考联系的观点鼓励我们采用系统思考的方式来理解问题。

系统思考是一种将问题视为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方法。

它要求我们考虑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问题的影响。

通过系统思考,我们可以看到问题的全貌,而不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2. 影响分析联系的观点还鼓励我们进行影响分析,将问题与其它因素联系起来。

我们可以思考问题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以及外部因素对问题的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问题,并为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的思考角度。

3. 相关性评估在使用联系的观点进行问题审视时,我们可以评估问题与其他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这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因素对解决问题是最重要的,并为我们制定解决方案提供指导。

4. 演绎思考联系的观点也可以通过演绎思考的方式来应用。

演绎思考是一种基于已有知识和经验来推断结果的思考方式。

通过将问题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我们可以预测和推测可能的结果,并在解决问题时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在运用联系的观点去解决问题时,有几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这种思维方式。

1.收集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收集足够的信息来了解问题的背景和相关因素。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其子欲鸣请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
管人直,那管人死!”
哲学思考:这位医生犯了什么错误?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找最优目标, 我们在一切工作中都应该树立全局观念和整 体观念。
2、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C、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D、整体功能总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课堂练习:17世纪70年代以前,几何和代数都有了相 当的发展,但它们是相互分离的两个学科。笛卡儿对当 时的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它们各自 的优点和缺点,主张采取代数和几何中一切最好的东西。 他把代数运用于几何,使图形的几何关系在方程的性质 中表现出来,创立了解析几何这种研究几何问题的新方
第七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的
A 含义不同
➢ 整体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全过程;从数量上看 它是一。
➢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 上看它是多。
B 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整体
部分
主导地位
整体统率着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 备的功能
被支配地位 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一个和尚担水吃
两个和尚抬水吃 三个和尚没水吃
如今,有三座庙,离河边都比较远,但他们的观念变了,做法变 了:每座庙里水多得吃不完。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后把路分成三段,三个人接力挑水, 水缸就满了。
第二座庙,老和尚给三个小和尚制定新的规矩:谁挑的水最多, 晚上加一道菜;谁挑的水最少,菜减半甚至吃白饭,直到逐出寺 庙。于是,三个小和尚你追我赶,一会儿把水缸挑满了。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欣赏与感悟
请用心感受歌词的内容
一玉口中国, 一瓦顶成家; 都说国很大 ,其实一个家; 一心装满国 ,一手撑起家; 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 在世界的国 ,在天地的家; 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 国的家住在心里 ,家的国以和矗立; 国是荣誉的毅力 ,家是幸福的洋溢; 国的每一寸土地 ,家的每一个足迹; 国与家连在一起, 创造地球的奇迹。
咬文嚼字
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
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两对关系都是强调 整体性原则,都是互相依赖等,所以说,在一定意义 上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但这两对关系又是有区别的,不能完全等同, 系统和要素具备一些整体和部分所没有的特点。
(系统论中讲的层次性原则,整体与部分 关系中没有)
犯了什么错误?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小学四年级的数学题
• 用一只平底锅煎饼,每次能同时 煎2张饼.如果煎一张饼需要2分 钟(假定正,反面各需1分钟)问 煎3张饼最少需要几分钟?如何 做?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和要素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1)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 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 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这些名言、警句、成语、 俗语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整体
事物的全局及发展的全过程
静态
部分
动态
事物的局部及发展的各个阶段
生活中的整体与部分
(1)人体与其组成的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 (2)学校与其职能部门(如:教务处、政教 处、总务处、办公室、团委、各级部、 各班)
整体和部分的地位不同
•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 • 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 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 于整体。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的全局及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全局及发展的全过程 全局
部分
事物的局部及发展的各个阶段 事物的局部及发展的各个阶段 :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一个零 思考: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 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了什么? 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说明了什么?
整体与部分地位、 整体与部分地位、作用和功能不同 地位
2、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 整体性 B.有序性 有序性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 整体 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 和方向发生作用 发生作用。 和方向发生作用。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静态:整体是“全局” 部分是“局部” 静态:整体是“全局”,部分是“局部”
含义不同 区别 地位和功 能不同 相互依赖 联系 相互影响
动态:整体是“全过程” 部分是“ 动态:整体是“全过程”,部分是“各个 阶段” 整体是“ 部分是“ 阶段”(整体是“一”,部分是“多”)
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整体:主导地位,统率部分 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部分: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部分: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请从哲学角度, 请从哲学角度,分别分析三座庙里三个小和尚做法所蕴 含的哲理。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分工协作把水缸挑满,这说 第一座庙三个小和尚分工协作把水缸挑满, 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明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当部分 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 以合理、有序、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 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能就会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第二座庙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 第二座庙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促使三个小和尚 很快把水缸挑满,这说明适宜的规则 适宜的规则( 很快把水缸挑满,这说明适宜的规则(或正确的 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思想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引 第三座庙三个小和尚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水上山,说明改造世界要想取得成功, 水上山,说明改造世界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把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看待事物,培养其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普遍性:事事有联系,时时有联系。

3.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 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各不相同。

5.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教学难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联系”、“联系在生活中的体现”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联系观点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和对联系观点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联系与矛盾的关系:讲解联系与矛盾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理解在分析问题时要把握住主要矛盾。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范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观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看待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联系的定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 联系的多样性: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现象联系等。

3. 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出发,全面、深入地分析问题。

4. 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通过调整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定义、联系的多样性以及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联系的多样性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联系的定义、联系的多样性等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进行分析。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1. 第一课时:联系的定义及联系的多样性2. 第二课时: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3. 第三课时: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4. 第四课时:联系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六、教学内容:1. 联系的观点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

2. 联系的观点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 联系的观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联系的观点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将联系的观点灵活运用到具体问题中。

八、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各个领域中的典型案例,展示联系的观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比较法:比较不同领域中联系观点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共性与个性。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联系的观点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t课件(共50张PPT)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t课件(共50张PPT)
主题目的
主题介绍
联系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特点
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
说明
联系存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不受人的主观意志影响。联系具有多种形式和条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联系的普遍性
02
总结词: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于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不存在孤立存在的事物。 详细描述:自然界中的生物、非生物以及自然现象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气候变化会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习性,而动植物的繁衍又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总结词: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自然界的联系性,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方式,以维护生态平衡。 详细描述:人类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破坏会导致生态失衡,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类需要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pt课件
引言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与主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联系与发展的关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引言
0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主题名称
探讨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来解决问题。
主题内容
帮助听众建立联系思维,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人们要基于事物的客观联系去改造世界。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主观性
人在联系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主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随意建立联系,人们必须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遵循客观规律,才能建立新的联系。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引言在解决问题或者面对挑战时,我们常常会通过理性思维和逻辑分析的方式进行思考。

然而,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独立思考和分析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即将问题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连接,从而得到更全面的理解和解决方案。

联系的观点是一种综合性的思考方式,它强调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全面的分析,将问题与相关的观点、概念和实践联系在一起。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中存在的隐含因素和相互影响,从而找到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本文将探讨使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问题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践技巧,帮助读者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更好地运用联系的观点思维。

为什么要使用联系的观点获取全面的信息使用联系的观点能够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当我们仅仅采用单一的观点进行分析时,很容易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忽略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而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融合起来,获得更广泛、更全面的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发现问题的本质有些问题可能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将问题与相关的观点和概念联系起来,揭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拓宽思维的边界联系的观点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维的边界,避免陷入固定思维模式中。

例如,当我们面对一个难题时,如果只采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很可能会得出相似的解决方案。

然而,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验或者不同的文化中寻找灵感,获取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思路,从而提升问题解决的独创性和创新性。

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思维多角度思考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并将这些角度进行联系。

例如,在解决一个团队内部的冲突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员工个体的情况,还应该考虑到整个团队的协作方式、内部规则和文化等因素。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 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
思考: 思考: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那是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否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
(或说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或说任何事物之间 都有联系 都有联系?
不是,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不是 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因为联系是具体的 只有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才会有联系. 只有当条件具备的时候才会有联系
3
3、联系具有客观性
A.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 联系是 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 可以 分为:自在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分为 自在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它们都是客观的
B、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 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随意性。 有的联系来把握事物,切忌随意性。(方法 论)
相互依赖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 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联 系 相互影响
分。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 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2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寻求最优目标 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全局观念 整体
要求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 处于主导地位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搞好局部 局部, ②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田忌赛马
田忌
齐威王 负 胜 胜
下等马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中等马
1. 田忌运用了什么哲学思维方法才取得赛马的胜利?
2. 在比赛中,田忌是怎样运用这一思维方法的?
二、系统优化的方法
田忌不在意一匹马的比赛结 果,而是统筹全局,注重整 体目标。 根据对方的部署,调整 马匹的出场次序 通过合理安排次序,使 系统结构出现优化调整
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得出以下结论:
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当部分以合 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就大于部分功能 之和,否则就会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 2
相互影响 影响
整体
整体的功能 状态及其变 化也会影响 部分。
部分
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变 化会影响整体的 功能,关键的部 分及其变化甚至 对整体的功能起 决定作用。
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
坐井观天; 盲人摸象;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 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 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3)整体和部分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 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性 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 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 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2)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 体的发展。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讨论问题时,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其中之一是联系的观点,即将问题和其它相关因素或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通过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更实用的解决方案。

联系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一个问题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相关因素密切相关。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们正面临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如果我们仅仅关注交通流量大、道路状况差等表面问题,就难以找到真正的解决办法。

而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考虑到城市规划、交通配套设施、公共交通系统等因素与交通拥堵紧密相关。

因此,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从而得出更全面有效的解决方案。

联系的观点还可以帮助我们形成系统化的思维。

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会引发其他问题的出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解决了一个公司的营销问题,我们可能会发现由于大量订单的涌入,生产能力跟不上,从而引发了物流配送问题。

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提前考虑到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避免问题的扩大化。

联系的观点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根源。

有时候,问题的表面现象可能并不是问题的真正原因。

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深入挖掘问题的背后因素,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举个例子,一家公司的销售额下滑,如果仅仅关注销售团队的表现和市场竞争,可能难以找到问题的本质。

而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能发现公司产品质量下降、客户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可能是销售额下滑的原因。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全面考虑多个相关因素,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制定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联系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它能够帮助我们全面认识问题,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并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

通过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并找到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因此,在面对问题时,我们应该积极运用联系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思考和行动中。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例子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例子

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例子
1. 你看那四季更替,春天万物复苏,夏天蓬勃生长,秋天收获满满,冬天收藏积蓄,周而复始,这难道不是联系和发展的体现吗?就像我们的生活,起起落落,但始终都在前进呀!
2. 想想人际关系,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一点点建立起联系,然后感情可能越来越好,也可能出现矛盾,但这不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嘛!这不就和树苗慢慢长成大树一样吗?
3. 你知道创业的过程吧,从一个点子开始,逐步去实施,遇到各种问题再解决,公司就慢慢发展起来了,这可真是联系和发展的生动例子呀!这多像盖房子,一砖一瓦往上垒呀!
4. 回忆一下自己学习的经历,从什么都不懂,到逐渐掌握知识,再到能够运用,这个过程就是不断联系和发展的呀!就好比搭积木,一块一块堆积起来!
5. 看看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着各个方面的变革,新的东西不断出现,这和历史的进程紧密相连,持续发展着呢!这难道不是像齿轮一样相互推动吗?
6. 想想身体的健康,好的生活习惯会带来好的身体状态,而不良习惯则会导致问题,这就是一种紧密的联系和发展呢!就跟车子保养一样重要呀!
7. 观察一下城市的变化,从破旧到崭新,从落后到发达,这些都是在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呀!不就像毛毛虫蜕变成蝴蝶一样神奇吗?
总之,生活中到处都是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例子呀,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体会,就能发现它们的存在和意义呢!。

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下载后可编辑可打印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人们强加的.具体讲:(1)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属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不是外加给事物的或主观臆造的联系.(2)任何联系都是具体的,现实的,而不是任意虚构和抽象的.(3)联系的根本原因在于客观的物质统一性,而不是由思维的结果和某种神秘力量的产物.(4)用主观臆造的联系代替客观事物本身联系,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第二,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周围的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各个要素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讲:(1)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2)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使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3)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第三,条件性.联系的条件是指,同某一事物相关联的、对它的存在和发展发生影响的诸要素的总和.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任何具体事物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又在一定条件下发展,趋于灭亡.第四,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整体联系和局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容和形式的联系、因果联系等等.总之联系是多种多样的.第五,因果性.任何事物都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这种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六,辩证性.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多样的,事物现象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这种联系构成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网,使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过渡,相互转化.认识联系的本质和特点,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坚持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所谓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就是在认识和把握事物时要善于看到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因果性、辩证性等等,反对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去看问题.此外,还要看到事物的横向联系、纵向联系和整体联系等等.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就在于,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和基本观点.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分析具体问题时,既要注意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也要注意这一事物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分析该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做到既着眼整体,顾全大局,又通观全局,重视局部.1。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训讲座课件PPT)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训讲座课件PPT)

案例一:某企业成功整合资源实现转型升级
企业背景
问题分析
介绍该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企业规模、 主营业务、市场地位等。
分析该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态势以 及内部资源状况,指出其转型升级的必要 性和紧迫性。
解决方案
实施效果
详细阐述该企业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整 合内外部资源,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 ,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训讲座课件 ppt
目 录
• 联系观点基本概念与意义 • 识别和分析问题中各种联系 • 建立系统化思维模式以应对复杂问题 • 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联系观点策略分享 • 案例分析:成功运用联系观点解决问题实例剖
析 • 总结反思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联系观点基本概念与意义
联系观点定义及内涵
分析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找出关键因素和潜在风险。
矩阵分析
对多个因素进行组合分析, 评估不同方案的优势和劣 势。
提升自身综合判断能力
积累知识和经验
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丰富自己 的知识储备和阅历。
培养敏锐洞察力
善于发现问题和机会,准确判断形 势和趋势。
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逻辑推理和演绎归纳等方法, 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综合判断。
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 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促进和谐发展。
本次培训目标与内容概述
目标
使学员掌握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内容
介绍联系观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意义;分析事物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和特 点;探讨如何运用联系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剖析 和讨论。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01
学员A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例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例

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举例1.联系具有客观性(非主观臆想)。

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坚持联系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

这个知识点本身的内容是客观的,重点是要熟悉和了解这个知识点,所以先用最普遍的方法去读和背这个知识点,建立一个基本的印象。

2.联系具有普遍性(内在结构、不孤立、成分环节、找中介)。

(1)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2)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3)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4)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来实现的。

所谓中介就是事物相互联系的媒介、环节或桥梁。

这个知识点可能涉及日常生活中出现但普遍问题,讲这个知识点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就会印象深刻很多,一想到这个知识点,就必须性到生活中的某件事,一想到生活中的某件事,就要想到这个知识点。

3.联系具有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知识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比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个人利益,每个角度都会有不同的结论。

4.联系具有条件性。

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

(1)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想想看是什么原因导致记不住这个知识点,制约了你对这个知识点的长期记忆,找到它,解决它。

(2)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想办法用各种办法技巧记住这个知识点。

(3)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记忆知识点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逻辑。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敏感度,增强学生的洞察力。

2. 培养学生积极面对问题的态度,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联系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

2. 相关案例材料。

3. 分组讨论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联系的概念:阐述联系的定义,解释联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讲解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从联系的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案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理解。

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联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

3. 开展小组竞赛,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运用联系观点的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深度和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合理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联系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7、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
部分 被支配地位 受整体的制约
主导地位 统率部分
具有部分不 具备的功能
服从于整体
整体 一 部分 多 思考
钟表是由各个零部件组成,但任何 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计时的功能,
钟表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但任何一个 零部件都不具备钟表的计时功能。 飞机的任何一个零件都不能自己飞上天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哲理? 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
知识疏理 原理
联系 的普 遍性 联系 的客 观性
原理内容
联系具有普遍性,联 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 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 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 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 新的联系。
联系是客观的, 是事物本身所固 有的,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
(2)、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二者密不可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 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 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 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内容〗:
•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 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 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1、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联系)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 (二)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2、系统的基本特征 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必须做到的四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课堂预设实录课前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歌曲,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导入新课:课前我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沉浸在优美旋律的同时,我们每个人都为祖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而深感自豪!铁路,将全国各地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而我——也是乘坐着风驰电掣的动车,仅用了两个小时,就从“京津门户,九达天衢”的德州,来到“国际风筝之都”潍坊和大家相见。

火车,与我们每个人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怎样才能更好地保证火车快捷、高效、舒适、安全的运行,从而更好的为人类造福呢?就让我们围绕着这一话题,一起走进本节课探讨的内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环节之一:整体、部分的含义在探讨如何使火车更加高效、快捷、安全运行前,我们先来了解火车的发展历史以及发生在火车身上的小故事。

一起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1、火车发展经历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和动车等阶段。

2、2011年7月23日,发展在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据初步调查,其原因之一就是火车上的一个部件——通信设备因雷击出现了故障。

请大家自主探究以下几个问题:1、火车发展全过程与各阶段相比,何为整体?何为部分?(注意关键词:全过程、各阶段)2、通信设备作为火车局部,一旦出现问题,却影响了火车运行的全局。

该部件与火车相比,何为整体?何为部分?(注意关键词局部、全局)3、一列火车由包括通信设备在内的许多部件组成。

这说明部分在数量上表现为什么?整体在数量上表现为什么?(关键词:一、多)4、由上述分析中,你能概括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吗?请同学们短暂思考。

师:哪位同学愿意谈一谈对第一个问题的认识?生:火车发展全过程是整体,发展的各阶段是部分。

师:那这就说明,从时间角度而言,整体就是指什么?部分又是指什么?生:整体是全过程,部分是各阶段。

师:哪位同学再来谈谈对第二个问题的认识?生:通信设备是部分,火车是整体。

师:你注意两个关键词了吗?这两个关键词是什么?生:局部、全局。

师:那这就说明那个,从空间的角度看,整体就是指什么?部分又是指什么?生:整体是全局,部分是局部。

师:哪位同学愿意再来谈谈对第三个问题的认识?老师提示一下,要抓住两个关键词:一列的“一”、许多的“多”。

生:整体在数量上表现为“一”,部分在数量上表现为“多”。

师:哪位同学在上述三名同学的分析中,简练概括一下什么是整体?什么是部分?生: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

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整体和部分的第一个区别。

(展示知识点)二、环节之二:整体和部分地位、作用、功能的不同及联系整体和部分的含义是不同的。

那么,整体和部分在地位、作用和功能上,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继续探讨。

很多同学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喜欢动画片《托马斯的小火车》,小火车快乐地唱着歌翻山越岭的场景,至今令我们难忘。

可是啊,有一天托马斯小火车和它的小伙伴——车轮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起来看看……展示大屏幕。

托马斯说:“只有我才能运送客人和货物,所以你们得服从我!”车轮不愿意了,就反驳说:“没有我和其他的弟兄们,就没有你火车!”托马斯还在自我标榜说:“我若生病,你的功能也受影响;而且没有我,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车轮当然不服气了,说:“关键时候,我也起决定作用,我若罢工,你会咋样?!”整体和部分到底谁更重要呢?你支持谁的观点?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的探讨也需要同学们的合作。

所以,我们来划分一下学习小组。

每两排前后座的四名同学为一个学习小组。

坐在教室走廊北侧的所有同学为一大组,你们作为甲方,支持托马斯的观点。

坐着教室走廊南侧的所有同学为一大组,你们作为乙方,支持车轮的思想。

讨论的过程中,注意以下两个要求:1、要结合教材相应段落和语句,体会托马斯和车轮每句话的合理性,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在讨论中获得优势。

2、在认真思考两者观点合理性给我们想问题、做事情带来的启发(即方法论意义)。

同学们明确要求了吗?好,我们的讨论现在开始,讨论时间为两分钟。

(两分钟后)讨论即将开始。

请大家首先明确:“你到底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说话?”,所以请大家在讨论的过程中,坚守住自己一方的立场,同时找到对方观点的片面之处和问题所在。

争论场上是对手,争论场下是朋友。

讨论结束后,我们当然可以相互接受对方观点的合理之处。

现在我们的讨论开始。

首先有请甲组同学发言。

哪位同学愿意来谈一谈?①“只有我才能运送客人和货物”表明(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分析:火车作为整体能够运送客人和货物,作为部分的车轮是不可能实现这一功能的,这表明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

佐证:一架钢琴能奏出优美的乐曲,但单独一根琴键是不可能的。

②“所以你们得服从我!”表明(整体居于主导和统帅的作用)。

分析:车轮是为火车服务的,可见整体处于主导和统帅的地位;与此同时,车轮作为部分当然要服务和服从于整体,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佐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③“我要是生病了,你的功能也会受到影响呀!”表明(整体功能影响部分功能。

)。

分析:火车作为整体出了问题,那车轮也只好等待车修好以后才能工作。

可见整体功能影响部分功能。

佐证:国破家亡、国盛家昌④“而且没有我,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表明(部分不能离开整体,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分析:没有了火车,车轮也知道闲置,也就不能成其为部分了。

当然,当部分离开整体,它仍具有其他意义上存在的价值,但毕竟不是原来意义上的部分了。

佐证:手不能离开身体正方同学有力地证明了整体的重要性。

反方同学有没有不同意见?哪位同学愿意来谈一谈?①“没有我和其他的弟兄们,就没有你火车!”表明(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离不开部分。

)。

分析:没有火车的各个部件,就不可能有火车存在,可见整体离不开部分。

佐证:水是由氧和氢两种成分组成的,离开了其中一个成分,水就不存在。

②“关键时候,我也起决定作用,我若罢工,你会咋样?!”表明(部分功能影响整体功能,关键的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

分析:如果车轮罢工,火车会怎么样?(不能运行)如果火车的飞驰的时候,车轮突然罢工,火车会怎样?(出现事故)。

可见部分功能影响整体功能,关键的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佐证: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木桶理论生:师:从同学们的分析中,可见,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请大家一起告诉我: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密不()的。

注: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同时啊,大家还需要注意:整体和部分的身份是一成不变的吗?哪位同学举个例子来说明。

生:比如每位同学相对于班级来说,都是部分。

但相对于我们的手、脚等器官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

师:非常好。

可见,当条件和范围发生变化时,整体和部分的身份也可能发生变化。

好,经过辩论,两组的同学们达成了共识,两者对很重要。

那么,既然整体如此重要,给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有何启发呢?请反方的同学来回答。

生: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注意:如学生提到:“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则提示学生: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但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吗?这个知识点,我们稍后探究并揭晓答案。

教师概括学生观念,适时展示大屏幕上的知识点。

继续探讨:既然部分也如此重要,那这给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有何启发呢?请反方的同学来回答。

生:要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推动整体发展。

教师概括学生观念,适时展示大屏幕上的知识点。

教师总结:我们要既要立足整体,也要重视局部,做到统筹兼顾,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在近来发生的温州特大动车追尾事故中,正是由于雷击损坏了控制设备和通信设备,才酿成了大祸。

此时,关键的部分对整体起到了决定作用。

当然,铁路系统的某些部门工作中的疏忽,没有做到统筹兼顾,也是引发事故的原意之一。

这个教训深刻地告诉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三、环节三:对系统论的探讨正如,刚才分析的,整体和部分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相对于整个铁路系统,则每一列动车就成了其中一个部分了。

有关专家指出,我们应该把铁路系统作为一个大的系统,而把运行在铁路线上的每列火车,都看做其中的一个要素,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专家提到了两个概念:系统和要素。

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典型表现形式。

那么,系统和要素是怎样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呢?这种典型表现形式是怎样能保证我们铁路的高效、快捷、舒适、安全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资料。

播放视频《性命攸关的列车运行图》。

观点提炼列车运行图就是一个系统,每列火车则是要素。

列车运行图保证了数以万计的火车像太空里的行星,按照各自的轨道,互不干扰,有序运行,从而做到优化配置,最大程度的发挥运力,完成营运目标。

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1、从《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性中,请体会系统的三个特点。

并思考才能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2、这对我们想问题、做事情有什么启发?请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2分钟之后:哪位同学愿意谈谈对第一个问题的认识?生:系统的基本特点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师:《列车运行图》的编制不从整体考虑,可以吗?——可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生:“整体性”的特点。

师:各列车不听指挥,各自为战,无序运行,可以吗?——可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生:“有序性”的特点。

师:通过《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和执行,“从而做到优化配置,最大程度的发挥运力,完成营运目标”,这体现了系统性的什么特点?——可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生:“内部结构优化”的特点。

适时展示大屏幕上的知识点。

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

发生在山东的列车相撞事故告诉我们,并不是每次整体功能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那么,如果每列火车都遵循了系统的那三个特点,会发生山东境内的那次撞车事故吗?哪位同学愿意来谈谈?生:只有遵循系统的三个特点,才能避免撞车。

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例如:田忌赛马的故事,就是遵循了系统的三个特点,才取得了胜利。

师:哦,也就是说,无论是火车运行,还是田忌赛马,都说明只有从整体出发,遵循有序性,并注意内部结构的优化,才能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也即是1+1>2。

哪位同学愿意总结一下,系统的特征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生预设一:(59页最后一自然段)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学会综合思维的方法。

师:哪具体讲,就是要求我们着眼什么?遵循什么?注重什么?生预设二:(59页第一自然段)……师:很好。

这位同学说,要着眼整体性,遵循有序性、注重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另外,还需要我们掌握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呢?生: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

非常好。

系统三个特征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如下方法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