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考试公式大全

合集下载

中级统计师考试-4会计基础知识笔记(私藏打印版)

中级统计师考试-4会计基础知识笔记(私藏打印版)

会计基础知识笔记第一章总论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会计按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1)财务会计(2)管理会计3、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2)监督4、会计核算从内容看包括:(1)记账、算账、报账(2)预测、分析、考核5、会计监督从时间看包括:(1)事前监督(2)事中监督(3)事后监督6、企业会计的目标:(1)向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7、三类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1)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2)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3)进行宏观管理的国家综合部门●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本运动。

●典型的现代会计是企业会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工业企业会计。

8、资本循环: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企业的资本从货币形态开始,依次经过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为储备资本、生产资本、成品资本等不同的存在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本形态,这种运动过程称为资本的循环。

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3)会计分期(4)货币计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如果判断企业不能持续经营下去,则持续经营前提就不再适用。

10、企业会计期间分为:(1)年度(2)中期11、会计可以采用的量度种类:(1)实物量度(2)劳动量度(3)货币量度●我国企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

●权责发生制也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

12、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1)可靠性 (2)相关性 (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7)谨慎性(8)及时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

13、可比性的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统计学概论计算公式汇总

统计学概论计算公式汇总

回归方程
统计指数
公式名称
抽样元素计算
公式
样本均值标准误差(S)与总体均值标准差()的关系
抽样平均误差
参数估计
数学公式
G N
N!
n!(N n)!
G N N n
2
x
不重置
抽样
重置
抽样
不重置
抽样
说明
G N :可抽取的样本数
N :样本元素
n :容量样本数
N!:代表(例如4个样本元素其代表的意思
就是4*3*2*1)
n!:代表(例如抽取样本容量为2的样本其
意思是2*1)
重置
抽样
前提是在样本均值x为正态分布
或样本容量足够大(即n 30)
u
x
不重置
抽样
平均数:
成数:U p
.p(1 p)
i1n
重置
抽样
1、不重置抽样比重置抽样多加个
(1 -),此项为修正系数。

N
2、抽样平均数为样本标准差,抽样
成数为样本成数*(1-样本成数)。

北京中级经济师公式

北京中级经济师公式

北京中级经济师公式
1. 经济学基本公式:
- 劳动生产率 = 总产出 / 总劳动力
- 边际效用(MU) = 变动总效用(ΔTU) / 变动消费量(ΔQ)
- 收入效应 = 价格变动后的总消费额 - 价格变动前的总消费额- 价格指数 = (现在年度价格水平 / 基期价格水平) × 100
2. 代数运算公式:
- 两点式直线方程:y - y1 = (y2 - y1) / (x2 - x1) × (x - x1)
- 二次方程根的公式:x = (-b ± √(b^2 - 4ac)) / (2a)
- 指数运算:a^m * a^n = a^(m+n)
3. 统计学公式:
- 方差:Var(X) = ∑(x - μ)^2 / N
- 标准差:SD(X) = √Var(X)
- 相关系数:r = Cov(X, Y) / (SD(X) * SD(Y))
4. 财务管理公式:
- 现金流量折现 = 现金流入 / (1 + 折现率)^n
- 净现值(NPV) = ∑(现金流量折现) - 初始投资
-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E(Ri) = Rf + βi × (E(Rm) - Rf)
这些公式仅为举例,并非全部,具体应根据考试大纲和教材内容确定。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1.描述性统计公式描述性统计是统计学中最基础和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于对数据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以下是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公式:- 平均数(Mean):指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其观测值的个数。

计算公式为:平均数 = 总和 / 观测值个数。

- 中位数(Median):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排列,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计算公式为:中位数 = (n + 1) / 2,其中n为观测值个数。

- 众数(Mode):指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对于连续数据,可通过分组频数表找出众数。

- 极差(Range):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

计算公式为:极差 = 最大值 - 最小值。

2.概率公式概率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以下是常用的概率公式:- 频率概率(Empirical Probability):指事件发生的频率。

计算公式为:频率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总试验次数。

- 独立事件的乘法公式(Multiplication Rule for Independent Events):指两个或多个事件相互独立时,它们共同发生的概率等于各事件发生的概率的乘积。

- 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指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条件概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条件出现次数。

- 贝叶斯公式(Bayes' Theorem):指用于计算在已知事件的条件下,另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计算公式为:P(A,B) = P(A) * P(B,A) /P(B),其中P(A)和P(B)分别为事件A和事件B独立发生的概率,P(B,A)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

3.假设检验公式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用于判断统计样本与总体之间关系的方法。

以下是常用的假设检验公式:- Z检验公式(Z-test):适用于大样本(样本容量大于30)的情况下,比较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差异。

中级统计师公式大全

中级统计师公式大全

统计学1、方差未分组的计算公式:()nx x ∑-=22σ分组的计算公式:()∑∑-=ffx x 22σ2、标准差未分组的计算公式:1)(2--=∑n x x s分组的计算公式:()∑∑--=12f fx x s标准差nx x ∑-=2)(σ3、总体数据的离散(标准差)系数:xσυσ=样本数据的离散系数:xss =υ4、标准分数(标准化值)sxx Z i i -=5、在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的方差为总体方差2σ的1/n ,即n2σ在不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的方差为122--=N nN n x σσ6、在重置抽样时, =n)1(ππ-在不重置抽样时, =1*)1(---N nN nππ7、样本均值的标准误nx σσ=8、样本比例的标准误np )1(ππσ-=9、标准正态分布为N (0,1)分布,将概率分布标准化的公式为:标准差均值观测值-=Z =nx /σμ-10、以68.73%的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推断总体参数μ的置信区间为(z=1)(nx nx σσ+-,)以95.45%的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推断总体参数μ的置信区间为(z=2)(nx nx σσ2,2+-)以99.73%的置信水平推断总体参数推断总体参数μ的置信区间为(z=3)(nx nx σσ3,3+-)11、总体均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一般性地表达为:(x -分为数值*x 的标准误差,x +分为数值*x 的标准误差)12、一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大样本的估计(n ≥30) 当总体方差2σ已知时,总体均值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2/nz x σα-,2/nz x σα+)当总体方差2σ未知时,上式中的2σ可以用样本方差2s 代替,总体均值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2/ns z x α-,2/ns z x α+)小样本的估计(n<30) 当总体方差2σ已知时,样本均值经过标准化后仍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此时总体均值μ在1-α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仍为(,2/nz x σα-,2/nz x σα+)如果总体方差2σ未知时,样本均值经过标准化后仍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即)1(~/--=n t ns x t μ。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常用公式汇总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一)第三章统计整理a) 组距=上限-下限b) 组中值=(上限+下限)÷2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第四章综合指标i. 相对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2.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ii.平均指标1.简单算术平均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或iii.变异指标1.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2.差: 简单σ= ;加权σ=3.差系数:第五章抽样估计1.平均误差:重复抽样:不重复抽样:2.抽样极限误差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4.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第七章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2.配合回归方程y=a+bx3.估计误:第八章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2)质量指标指数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3)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数变动分析:=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由时期数列计算②由时点数列计算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a.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

公式为:b.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

中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中级统计师考试辅导: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产法:⽣产法计算的增加值是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的余额,体现了增加值的形成过程。

其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称中间投⼊,是指在⽣产过程中作为投⼊所消耗的⾮耐⽤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其内容具体包括⽣产者在⽣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动⼒等货物,以及运输、邮电、仓储、修理、⾦融、保险、⼴告等服务。

总增加值(或⽑增加值):在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这样得到的增加值叫做增加值或⽑增加值;
净增加值:在计算增加值时不仅扣除中间消耗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所得结果就是净增加值。

2)收⼊法:增加值按照最初形式的收⼊流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劳动者报酬、⽣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其所在⽣产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的劳动收⼊。

⽣产税净额:是⽣产税与⽣产补贴的差额。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核算期内⽣产单位为补偿⽣产活动中所耗⽤的固定资产⽽提取的价值,它代表了固定资产在⽣产过程中磨损的价值。

营业盈余:是⽣产单位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劳动报酬、⽣产净税额和固定资产消耗以后的余额,相当于⽣产单位在⽣产环节上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润中⽀付给劳动者个⼈的部分。

统计学公式汇总

统计学公式汇总

统计学公式汇总(1) αβδμσνπρυt u F X s 2χ(2) 均数(mean ):nX nX X X X n∑=+⋅⋅⋅++=21 式中X 表示样本均数,X 1,X 2,X n 为各观察值。

(3) 几何均数(geometric mean, G ):)lg (lg )lg lg lg (lg 121121nX n X X X X X X G n nn ∑--=+⋅⋅⋅++=⋅⋅⋅•=式中G 表示几何均数,X 1,X 2,X n 为各观察值。

(4) 中位数(median, M )n 为奇数时,)21(+=n XM n 为偶数时,2/][)12()2(++=n n XX M式中n 为观察值的总个数。

(5) 百分位数 )%(L xx f x n f iL P ∑-⋅+= 式中L为Px 所在组段的下限,f x 为其频数,i 为其组距,L f ∑为小于L各组段的累计频数。

(6) 四分位数(quartile, Q ) 第25百分位数P 25,表示全部观察值中有25%(四分之一)的观察值比它小,为下四分位数,记作Q L ;第75百分位数P 75,表示全部观察值中有25%(四分之一)的观察值比它大,为上四分位数,记作Q U 。

(7) 四分位数间距 等于上、下四分位数之差。

(8) 总体方差 NX 22)(μσ-∑=(9) 总体标准差 NX 2)(μσ-∑=(10) 样本标准差 1/)(1)(222-∑-∑=--∑=n nX X n X X s (11)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 %100⨯=XsCV (12) 样本均数的标准误 理论值nX σσ=估计值ns s X =式中σ为总体标准差,s为样本标准差,n 为样本含量。

(13) 样本率的标准误 理论值np )1(ππσ-=估计值np p s p )1(-=式中π为总体率,p 为样本率,n 为样本含量。

(14) 总体率的估计:正态分布法,(n p p u p n p p u p /)1(,/)1(-⋅+-⋅-αα) 式中p 为样本均数,s 为样本标准差,n 为样本含量。

统计学重要公式考试必备

统计学重要公式考试必备

1.样本平均数:X2.总体平均数:3. 四分位差:Q D4. 方差:nXN IQR(1总体方差:(2) 样本方差:S27.标准分数分数8.样本协方差Cov9.皮尔逊相关系数XXXYYY Y i10. 加权平均数11. 分组数据样本平均数12. 分组数据样本方差13. 排列组合公式n !C mn m !2 Pm厂n m !C mn C n m n统计学重要公式5.标准差:(1总体标准差:X i~N2X i n 1X ,丫r XYY iY i(2)样本标准差:6•变异系数总体:CV样本:CVX i X"S-S XYS XYXY i22S S2100%100%标准差一100%平均数L XYL XX L YY2X iX i Y iI I1n 2Y i1nnY ii 114.事件补的概率 P(A) 1 P(A)15.加法公式 P(A B) P(A) P(B)-P(AB) 16.条件概率 P(A|B)P(A (B)B),P(A B)P(B)P(A) 17.乘法公式 P(A B) P(B) P(A|B) P(A) P(B|A)18.独立事件 P(A B)P(A)P(B)19.全概率公式P(B)nP(A i ) P(B|A i )i 120•贝叶斯公式P(A i |B)P(A)P(B|A i ).啥小叫)P(B)P(A j ) P(B|A j )j i33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2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 E(X)22.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方差 Var(X) 223. 二项分布的概率函数 p(x) C ;p xq24.二项分布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E (X )xxe e x!x!x n xC C 25.泊松分布p(x) 27.超几何分布p(x),x xp(x) 2x p(x)0,1,2,..., n,q 1 p np,Var(X) 2n p(1 p)28.正态概率密度函数 29.标准正态分布变换 X 2f (x) ^2— e2 2Zx30. X 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32估计 时的抽样误差:X E(X)有限总体时(1大样本且方差已知:X 无限总体时Xn31比例P 的数学期望和标准差 E(p)⑵大样本且方差未知:XZ2 —,' nZ 2 S, ■■ np,有限总体时无限总体时 Pp(1 p) n(3)总体正态,小样本,方差已知X Z 2n S(4)总体正态,小样本,方差未知X t 2 SZ 2234估计 时所需的样本容量:n 一岂一XN n N 11(3)小样本,正态X 1X 2t2SX 1 X 235.总体比率 P 的区间估计 36. p 的区间估计时所需的样本容量 nnZ22 P 21P)37.大样本总体均值的检验统计量方差已知:Z X ,/ jn方差未知:Z X - s/ vn38.小样本总体均值的检验统计量 39.总体比率检验统计量:ZX :t , df n 1S M/nP 0P o (1 P o )40. 总体均值的单侧检验中所需样本容量2Z Zn ------------------------------------- 20 141. 独立样本时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点估计量X 1X 2的期望值与标准差:2-,用Z 2代替Z 即为双侧检验的公式:X 1 X 2E(X 1 X 2)12,2212n ?42.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区间估计: (1)大样本(n 1, n , 30), 1, 2已知X1X2厶 2Z2 X 1 X 2X X 的点估计量为:S XX i X 2X i(2)大样本,XT X 21, 2未知 X 143. 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假设检验统计量Sd /J n44. 两个比率之差的点估计量P 2的期望值与标准差 P i45. 两个总体比率之差的区间估计 :大样本 n i P i , n i (i P i ),门2卩2, ^(i P 2)P2 Z S P i P 22(2)小样本t (1)大样本 Z S pin ii n 246. 两个总体比率之差的检验统计量 P 2 P iP 2总体比率合并估计 :Pn i P i n 2 n〔 n 2P iP 2时P i P 2的点估计量:S P i P 2P(i P)丄丄n 〔 n 2(3)相关样本2p ip2P i (i P i ) P 2(i P 2)n iP 2(i P 2)n ?(1i)p P 的点估计量 :Sp i p 22(i P 2)门 2n 1 S 247. 一个总体方差的区间估计 n 1 S 2------- 2(1 / 2)48. 一个总体方差的检验统计量49. 两个总体方差的检验统计量 50. 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 s ; s ;2ei——,dfe i51. 独立假设条件下列联表的期望频数 第i 行之和 RT i CT j n 独立性检验统计量 eij第j 列之和 样本容量 ij e ij2ej ,df52.检验 K 个均值的相等性 第j 个处理的样本均值 n jX •• iji 1n jn j第j 个处理的样本方差 X iji 1X ij总样本均值 处理均方 :MSTRn t 1 SSTR_1处理平方和 :SSTR误差均方 :MSEjSSE误差平方和 :SSEX t )2k 个均值相等检 总平方和 :SST验统计量MSTR MSEij平方和分解 多重比较方法 :SSTi 1SSTRSSEFisher LSD 的检验统计量 :tMSE54.随机化区组设计求平方和的另一种方法55.析因试验:a b r总平方和 :SSTi 1 j 1 k 1a因子A 平方和:SSA bri 1 b 因子B 平方和:SSB arj 1交互作用平方和:SSAB误差平方和 :SSE SST57.简单线性回归模型:y °1X简单线性回归方程:Ey °1 x估计的简单线性回归方程:2 b °b 1 x最小二乘法:min y i2i 2总平方和 :SS t2 ijX ij ak,df t ak1,处理平方和 :SS b2X ij 区组平方和 :SS r 误差平方和:SS ea2 XijkSS t SS b SS r , df eX ijak2Xijakk 1,df b ,df rk 1,a 1,总平方和 :SS t____ 2X ; ,df tn t 1,处理平方和区组平方和 误差平方和SS b aj 1 X .j X t ,df b k1,SS r ak i 1X i.X t2,df ra 1, SS e SS tSS b SS r , df ek1 a 1X jkX t,df tn t1——2X i. X t,df Aa 1,2X .jX t,df Bb 1,ab2rX ij X i.X . jX t,df ABa 1b 1 i 1j 1SSA SSBSSAB, df e abr abab(r 1)b 1j 1 i 21k___ 2估计的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x i y iX i y i -------------------------------------------n22X iX -------------------------------------nb°y b1 x平方和分解:SST SSR SSE 误差平方和:SSE总平方和:SST y i回归平方和:SSRy iX i Y iY iX i2判定系数(决定系数):R2样本相关系数:r xy均方误差(2的估计量估计量的标准误差X2^的估计的标准差:S b i2y ib2SSRSST2y iX i2t统计量:t 2回归均方:MSR F检验统计量:F 。

统计师之中级统计相关知识考试重难点归纳

统计师之中级统计相关知识考试重难点归纳

统计师之中级统计相关知识考试重难点归纳1、某种产品的质量标准是直径为23厘米。

为检验自动生产线是否正常,质检人员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10件产品进行检测,测得产品的直径数据(单位:厘米)分别为23、18、22、21、27、25、19、21、24、17。

A.整群抽样B.非概率抽样C.方便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正确答案:D2、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3,表明该数据()。

A.比平均数高出3个标准差B.比平均数低3个标准差C.等于3倍的平均数D.等于3倍的标准差正确答案:B3、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5.6%、7.1%、8.5%、6.4%,则定基发展速度为()。

A.5.6%×7.1%×8.5%×6.4%B.(105.6%×107.1%×108.5%×106.4%)-100%C.(5.6%×7.1%×8.5%×6.4%)+100%D.105.6%×107.1%×108.5%×106.4%正确答案:D4、在下列货币中,其汇率实行的是直接标价法的是()。

A.美元B.英镑C.澳元D.欧元正确答案:A5、企业购入A材料500吨,每吨500元;B材料300吨,每吨300元。

企业以现金支付购入A材料和B材料的运费计1600元。

按两种材料的重量比例进行分配。

A.500元和300元B.1000元和600元C.300元和500元D.600元和1000元正确答案:B6、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时,将需求量与消费者收入联系起来的是( )。

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收入消费曲线D.恩格尔曲线正确答案:D7、如果国民收入为零,短期消费将( )。

A.为零B.为负C.为借贷消费D.为基本的消费支出正确答案:D8、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的经济状况A.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进口倾向C.开放程度D.国家的大小正确答案:D9、统计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分为()A.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C.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D.数量指数和质量指数正确答案:C10、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应该是( )。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笔记上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实务笔记上

统计实务笔记(上)第一章综述1、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统计是各级政府部门取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信息资料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统计资料包括:(1)原始调查资料(2)经过整理分析的综合统计资料3、统计资料的具体表现形式:(1)统计表(2)统计报告(3)电讯、磁介质(4)出版物●信息、咨询、监督是统计的三大职能。

信息职能是统计最基本的职能,咨询和监督职能是在信息职能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

4、全国性的大型普查有:(1)经济普查(2)农业普查(3)人口普查●经济普查每5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3、8的年份实施。

经济普查对象是在中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个体经营户。

经济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但对个体经营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6的年份实施。

●人口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在尾数逢0的年份实施。

●在抽样调查中,简单随机抽样一般是指不重复抽样。

在实际工作中,直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并不多。

5、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重点调查通常用于不定期的一次性调查,但有时也用于经常性的连续调查。

6、进行典型调查的目的:不在于取得社会经济现象的总体数值,而在于了解与有关数字相关的生动具体情况。

7、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机动灵活,具体深入,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缺点是在实际操作中选择真正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比较困难,可能导致调查结论有一定的倾向性,且结果不宜用以推算全面数字。

8、统计调查项目分为:(1)国家统计调查项目(2)部门统计调查项目(3)地方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的,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经过批准或备案的合法统计调查表的右上角需标明法定标识。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1. 平均值(算术平均数):平均值是指一组数据的数值求和后除以数据的个数。

表示为:X̄ = (x1 + x2 + ... + xn) / n其中,X̄表示平均值,x1, x2, ..., xn 为数据,n表示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是在计算平均值时,给不同数据设置不同的权重。

表示为:X̄ = (w1x1 + w2x2 + ... + wnxn) / (w1 + w2 + ... + wn)其中,X̄表示加权平均值,w1, w2, ..., wn表示权重,x1,x2, ..., xn表示数据。

3. 中位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照大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值。

表示为:Me=(n+1)/2其中,Me表示中位数,n表示数据的个数。

4. 众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表示为:Mo=x其中,Mo表示众数,x表示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

5. 方差:方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

表示为:σ^2 = Σ(xi - X̄)^2 / n其中,σ^2 表示方差,xi表示数据的值,X̄表示平均值,n表示数据的个数。

6. 标准差: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

表示为:σ = √(Σ(xi - X̄)^2 / n)其中,σ表示标准差,xi表示数据的值,X̄表示平均值,n表示数据的个数。

7. 协方差:协方差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弱。

表示为:Cov(X,Y) = Σ((xi - X̄)(yi - Ȳ)) / n其中,Cov(X,Y) 表示变量X和Y的协方差,xi, yi表示X和Y的数据值,X̄, Ȳ表示X和Y的平均值,n表示数据的个数。

8. 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用于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弱,并标准化为-1到1的区间。

表示为:ρ(X, Y) = Cov(X, Y) / (σX * σY)其中,ρ(X, Y)表示变量X和Y的相关系数,Cov(X, Y)表示变量X 和Y的协方差,σX, σY表示X和Y的标准差。

中级统计师相关公式

中级统计师相关公式

中级统计师相关公式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方差是一种衡量数据分散程度的指标。

未分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为:$\sigma^2 = \frac{\sum(x-x)^2}{n}$,而分组数据的方差计算公式为:$\sigma^2 = \frac{\sum(x-x)^2f}{\sum f}$。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未分组数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为:$s = \sqrt{\frac{\sum(x-x)^2}{n-1}}$,而分组数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为:$s = \sqrt{\frac{\sum(x-x)^2f}{\sumf-1}}$。

离散系数是衡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总体数据的离散系数为$\frac{\sigma}{x}$,而样本数据的离散系数为$\frac{s}{x}$。

标准分数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标准化值的过程,标准化值公式为$Z=\frac{x_i-x}{s}$。

在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的方差为$\frac{\sigma^2}{n}$,而在不重置抽样时,样本均值的方差为$\frac{\sigma^2N-n}{xn(N-1)}$。

在重置抽样时,比例的方差为$\frac{\pi(1-\pi)}{n}$,而在不重置抽样时,比例的方差为$\frac{\pi(1-\pi)}{N-n}\frac{n}{N-1}$。

样本均值的标准误为$\frac{\sigma}{\sqrt{n}}$,而样本比例的标准误为$\sqrt{\frac{\pi(1-\pi)}{n}}$。

标准正态分布是一种特殊的正态分布,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1.将观测值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公式为$Z=\frac{x-\mu}{\sigma/n}$。

置信区间是对总体参数的估计,其置信水平为1-α。

置信区间的一般表达式为$(x-分为数值*x的标准误差,x+分为数值*x的标准误差)$。

在大样本中,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为$(x-z_{\alpha/2}\frac{\sigma}{\sqrt{n}},x+z_{\alpha/2}\frac{\sigma} {\sqrt{n}})$,而在小样本中,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公式为$(x-t_{\alpha/2}\frac{s}{\sqrt{n}},x+t_{\alpha/2}\frac{s}{\sqrt{n}})$。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公式汇总

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公式汇总

1、组中值=(上限+下限)÷22、首组开口的下限=首组上限-邻组组距末组开口的上限=末组下限+邻组组距3、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首组上限-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末组下限+4、5、6、7、8、9、10、11、简单算术平均数=12、加权算术平均数==注: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在总体经过分组行成变量数列(包括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有变量值和次数的情况下,将各组变量值分别与其次数相乘后加总求得标志总量,再除以总体单位数(即次数总和)而求得的数值。

13、简单调和平均数H=适用于未分组资料或各组标志总量均相等的情况14、加权调和平均数H=适用于资料已分组,且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不相等的情况15、平均差(A·D)=由未分组的变量资料直接计算,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16、平均差(A·D)=由已分组的变量数列计算,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17、标准差未分组资料18、标准差已分组19、标准差系数20、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21、根据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未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可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法②、分组资料的连续时点数列22、根据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②、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23、平均增长量=24、定基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25、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定基发展速度了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26、年距增长速度=年距发展速度-127、===发展速度-128、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29、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30、销售量综合指数=q销售量p价格31、商品价格综合指数=32、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劳动生产率指数×工人占全员比重指数工业产值指数=产量指数×产品价格指数生产支出总额指数=成本指数×产品产量指数商品销售额指数=商品价格指数×商品销售量指数33、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①、重复抽样计算公式:②、不重复抽样计算公式:34、样本成数的抽样平均误差:①、重复抽样:②、不重复抽样:35、极限误差范围同概率度计抽样平均误差之间的关系:36、样本平均数的极限误差的计算:重复抽样:37、生产法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38、39、40、收入法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41、增加值率=(增加值÷总产出)×100%42、工业产品销售率=(现价工业销售产值÷现价工业总产出)×100%4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44、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45、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46、营业利润=主营业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47、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48、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49、上期期末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本期期末人数50、51、52、53、54、。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教学内容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教学内容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教学内容1.平均数平均数是统计学中最基本的指标之一,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求平均数的公式是:平均数=总和/数据个数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小明五门科目的成绩分别为80、90、85、75、95,求他的平均成绩。

2.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有序数据的中间值,它将数据分为两个等长的部分。

求中位数的公式是:若数据个数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数据;若数据个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n/2和第n/2+1个数据的平均值。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中位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班级30个学生的身高数据为160、158、165、170、155......,求他们的中位数。

3.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数值,可以有一个或多个。

求众数的公式通常没有固定的数学表达,需要统计分析工具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众数的统计方法和应用,如统计一组数据中的最常出现的年龄段。

4.标准差标准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小表示数据越集中,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

标准差的公式如下:标准差= sqrt( (∑(xi-平均值)^2) / (n-1)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标准差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如统计一个样本中学生的成绩的离散程度。

5.相关系数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随机变量之间关系强度的指标,取值范围为-1到1、相关系数的公式如下:相关系数 = cov(X,Y) / (std(X)*std(Y))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例如分析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6.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以上样本均值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的统计方法。

方差分析的公式和计算方法较为繁琐,通常使用统计软件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步骤和应用。

7.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通过构建回归模型来预测或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回归分析的公式如下:Y=α+βX+ε教学内容可以包括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拟合方法和模型评估等。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知识笔记:人口统计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知识笔记:人口统计

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知识笔记:人口统计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知识笔记:人口统计导语:人口统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调查搜集有关人口资料,整理、汇总人口数据,综合分析人口现状、变动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的整个工作过程。

●人口的自然属性表现为人口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过程;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人口作为社会生活主体所具有的特征。

1、人口总数:是在一定时间、区域、口径范围内的全部人口数。

2、平均人口数:是反映一定时期人口平均水平的指标。

●平均人口数是把每天(或每月、每季)的人数相加,除以日历日(月、季)数求得。

在人口变化均匀的前提下,还可以用年初人数和年末人数的算术平均数,或用年中人口数代替年平均人口数。

3、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本地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本地暂时外出的人口,不包括外地人暂时居住本地的人口。

4、现有人口: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的住于该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

●现有人口包括外来暂时人口,不包括本地暂时外出的人口。

5、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一般用‰表示。

●人口自然增加数是当期的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净额。

●平均年龄小,标志着低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大;平均年龄大,标志着高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大。

6、老年人口系数的计算公式: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总人口×100%7、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 岁人口的比例。

8、人口的性别比例:是以女性人数为100,计算男性与女性的比例,表示每100 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

9、总迁移率:是迁移的总人数占人口总数的千分比。

10、总迁移率的计算公式:总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11、出生率的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2、结婚(离婚)率的计算公式:结婚(离婚)率=一年内结婚(离婚)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3、人口普查表分为:(1)普查表短表 (2)普查表长表●普查表长表根据国家规定的办法,抽出10%的户填报;普查表短表由其余的户填报。

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私藏)

中级统计师考试-3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私藏)

2014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方法知识考试重点归纳第一章统计和数据●统计是用来处理数据的,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问。

1、统计学:是用以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由数据得出结论的一组概念、原则和方法。

2、统计分析数据的方法分为:(1)描述统计(2)推断统计3、描述统计:是研究数据搜集、处理和描述的统计学方法。

4、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学方法。

5、推断统计包括:(1)参数估计(2)假设检验6、定性变量的特点:只反映现象的属性特点,不能说明具体量的大小和差异。

●定性变量包括分类变量和顺序变量。

●只反映现象分类特征的变量称分类变量。

分类变量没有数值特征,所以不能对其数据进行数学运算。

●如果类别具有一定的顺序,这样的变量称为顺序变量。

顺序变量不仅能用来区分客观现象的不同类别,而且还可以表明现象之间的大小、高低、优劣关系。

7、定量变量的特点:可以用数值表示其观察结果,而且这些数值具有明确的数值含义,不仅能分类而且能测量出来具体大小和差异。

●数值型数据(定量数据)作为统计研究的主要资料,其特征在于它们都是以数值的形式出现的,有些数值型数据只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而有些数值型数据不仅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绝对差,还可以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对差。

其计量精度远远高于定性数据。

在统计学研究中,数值型数据有着最广泛的用途。

8、数据按获取的方法不同分为:(1)观测数据(2)实验数据9、观测数据:是对客观现象进行实地观测所取得的数据,在数据取得的过程中一般没有人为的控制和条件约束。

10、实验数据:一般是在科学实验环境下取得的数据。

11、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1)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原始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2)别人调查的间接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后公布的数据,这是数据的间接来源。

12、数据的直接来源:(1)统计调查(2)实验法●通过统计调查得到的数据,一般称为观测数据。

●运用实验法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产生应当是随机的。

中级统计师考试辅导: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中级统计师考试辅导: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在⼀个⽣产单位,统计总产出的⼀般⽅法,是就当期各种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之乘积求和,即: 总产出=∑(产量×价格) 1)⼯业总产出:是⼯业⽣产活动总产出的加总求和。

在⼯业企业内,总产出统计通常采⽤“⼯⼚法”,即以作为⼀个整体计算⼯业⽣产活动成果,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业企业总产出=⼯业成品价值+⼯业⾃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存货变动价值 +⼯业性作业价值 2)农业总产出:通常采⽤“产品法”统计,即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产品的价值,然后将各种农产品价值加总。

3)建筑业总产出:是建筑安装⽣产单位和⾃营施⼯单位在⼀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价值,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程产值、设备安装⼯程产值、建筑物⼤修理产值、⾮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和装饰装修产值。

在⽅法上,建筑业总产出统计是按⾃⾏完成的⼯作量乘以单价计算的,即针对各建筑安装⽣产单位,分别计算上述⾃⾏完成的各项建筑产品总产出。

建筑业产品是固定的,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独⽴性,它是由建筑安装⽣产单位组织施⼯⽣产的。

4)服务部门总产出:是要计量各单位或部门当期完成的服务活动总价值。

它需要讨论营利性服务和⾮营利性服务。

营利性服务部门:由各种以盈利为⽬的⽽建⽴的企业性服务单位所组成,它们⾯向市场,提供效能运输、邮电通讯、贸易餐饮、旅游服务、信息咨询、居民服务等各⽅⾯的服务。

其总产出按照这样的思路计算:其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就是其核算期内所提供服务的全部价值,即它的总产出。

其中, ①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总产出按照当期这些业务活动总收⼊计算,包括公路、⽔运、航空、铁路、管道运输等业务收⼊和电报电话邮政业务总收⼊; ②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依据商品进货、保管、整理、分类、包装和销售等服务活动中的总收⼊计算,具体表现为贸易活动的附加值,即商品销售收⼊减去对应的商品进价; ③餐饮业总产出:直接按其营业收⼊计算; ④⾦融业总产出是各种⾦融中介服务活动产出和其他服务收⼊之和,前者表现为⾦融机构贷款或利息收⼊与存款利息⽀出之差额; ⑤保险业总产出计算⽐较复杂,总体来说,应该是保险服务产出与其他服务收⼊之和,保险服务产出表现为当期各种收⼊(包括保费收⼊、投资收⼊、利息收⼊等)与各种⽀出和提取(包括各种准备⾦提取、到期赔付、利息⽀出等)相减的差额; ⑥房地产业总产出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房地产管理活动总产出,按其经常性业务收⼊计算;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总产出,按商品房销售所得收⼊扣除开发建设过程的前期投⼊建设投⼊计算;居民⾃有住户虚拟服务总产出,是按住房原始价值和房屋折旧率计算的虚拟折旧。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

中级统计师统计业务知识公式统计法1.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广义的包含法律、法规。

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农业普查条例,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行政规章(统计违纪处分规定,调查证管理办法,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执法检查规定,)2.统计法基本原则:统一性3,独立性2,依法履行职责,信息社会共享,统计资料保密3.国际上统计体制:集中型,分散型*集中型优点:一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复调查,二易做到客观公正,三易建立统一的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标准体系*分散型优点:与主管部门结合密切,对客观情况的变化反应及时,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统计调查可以及时进行我国统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经费管理上基本是分级负责。

3-1统计行政处罚措施: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基本要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4.统计机构设置: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和部门统计机构5.统计调查项目分为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6.统计调查制度包括内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报送,公办7.统计的基本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咨询意见,实施统计监督统计调查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8.统计调查体系: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灭调查和重点调查,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重点调查的特点:投入少,调查速度快,所反映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比较准确。

主要作用在于反映调查总体的主要情况或基本趋势。

用于不定期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的连续调查*典型调查的优点在于调查范围小,调查单位少,灵活机动,具体深入节省人力物力,不易用于推算全面数字*抽样调查分类: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抽样调查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距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阶段抽样,双重抽样,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普查经普5年逢3.8,农业10年逢6,人口10年逢0国民经济核算9.核算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10.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样本的估计(n<30)
当总体方差 已知时,样本均值经过标准化后仍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此时总体均值 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仍为( )
如果总体方差 未知时,样本均值经过标准化后仍服从自由度为(n-1)的t分布,即 。T分布也是对称分布,只不过计算出来的t值对应的概率要查t分布概率表。总体均值 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
15、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
在重置抽样条件下,设E代表允许的估计误差,则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π如果不知道,取π=0.5
16、大样本(n≥30)检验:
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
当总体方差未知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
17、小样本(n<30)检验:
当总体方差已知时,总体均值检验的统计量为
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强烈,这类商品多为劳动密集型或易保管商品;
Es<1,表明供给量对价格的变化反应缓慢,这类商品多为资金或技术密集型或不易保管商品。
4、两部门:投资——储蓄恒等式I=S或S-I=0 即储蓄投资差等于0
5、三部门:C+(T-Tr)+S=C+I+G或NT+S=I+G(设(T-Tr)=NT)
11、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越大越好
1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60% 合理
13、产权比率(负债与权益比例、权益乘数)=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100%=1/(1-资产负债比率) 小好
14、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越大越好
30、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
31、政府购买、政府转移支付和税收乘数分别为:
、 和
税收是比例税时,对应乘数公式为 、 和
32、货币需求函数:L=kY-hi
式中k和h都是常数。其中k是L对Y的敏感系数,即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国民收入变动一个单位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h是L对i的敏感系数,即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表示利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的变动量。
18、企业意愿投资=实际投资-非意愿投资=实际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
19、企业投资=固定资本投资+存货投资
20、消费函数C=C0+cY
21、边际消费倾向
22、平均消费倾向
23、储蓄函数S=Y-C=Y-(C0+cY)或S=-C0+(1-c)Y
24、边际储蓄倾向
25、平均储蓄倾向
26、MPC+MPS=1, APC+APS=1
27、资产净利润(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x100%
28、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
29、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30、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x100%
31、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
最后:根据伴随概率进行判断:如果伴随概率(sig.值)小于我们事先确定的显著性水平 时,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解释变量x对y的线性效果显著。否则,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x对y的线性效果不显著。
25、回归方程的评价——拟合程度分析:
26.估计标准误差
估计标准误差是残差平方和的均方根,用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23、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利润总额-所得税/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
2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x100%
25、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6、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x100%
15、应收账款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净额=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退回、折扣与折让
16、平均应收账款余额=(应收账款年初数+应收账款年末数)/2
17、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18、存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国民收入净值NNI
NNI=N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11.国民可支配收入(NDI)
NDI=GNI+来自国外的无偿转移-付给国外的无偿转移
12、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收入恒等式)Y=AD=C+I+G+NX
AD为总需求,NX为来自国外的净需求,即净出口(X-M)。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和净出口NX
24、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t检验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x对因变量y的影响是否显著。
首先:提出假设。
原假设
备择假设
如果H0成立,则因变量y对解释变量x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线性关系,即x的变化对y并没有显著的线性影响。
其次:计算检验统计量t,并得出对应的概率值(伴随概率)。
检验统计量:
( 为回归系数的标准差)
11、总体均值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可一般性地表达为:
( -分为数值* 的标准误差, +分为数值* 的标准误差)
12、一个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大样本的估计(n ≥30)
当总体方差 已知时,总体均值 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
当总体方差 未知时,上式中的 可以用样本方差 代替,总体均值 在1- 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 )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以及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和都恒等于l。
27、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公式
均衡收入公式表明,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28、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
29、投资乘数 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或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投资乘数就越小,相反,边际消费倾向越高,或边际储蓄倾向越低,投资乘数就越大。
13、一个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在大样本(n ≥30)情况下,当总体比例 已知时,在1- 置信水平下,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为( , )
在大样本(n ≥30)情况下,当总体比例 未知时,在1- 置信水平下,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为( )
14、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在重置抽样条件下,设E代表允许的估计误差,则样本量计算公式为:
G=
经济增长率=
44、经济增长率
45、经济增长率为G,劳动增长率为ΔL/L,资本增长率为ΔK/K,技术进步率为A
46索罗余值
加速数
K为一个经济社会中的资本存量,Y为国民收入,V为资本-产出比
40、实际工资=名义工资(现价工资)/消费价格指数
会计学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债权人权益+投资者权益=权益
2、利润=收入-费用
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4、营业利润=主营收入+其它收入-主其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
19、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x360)/主营业务成本
20、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总额
17、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余额
21、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总额
22、销售(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 销售收入)×100%
35、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36、经常项目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储备资产差额
37购买力平价 38、进口函数M=M0+mY
其中,m为边际进口倾向,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进口量,0<m<1.
39、净出口函数:NX=X0-M0-mY、NX=X0-M0-mY+nR
其中,n表示汇率每变动一个百分点,净出口将会变动的数量。
6、四部门:C+(T-R)+S+M1=C+I+G+X-M2S+NT=I+G+(X-M)
7、从支出角度看GDP
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支出法)
GDP=∑最终产品=∑(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其中:净出口=出口-进口
8、
9、GDP缺口=实际GDP-潜在GDP 10、国民总收入(GNI或GNP)
5、利润总额(税前利润)=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6、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7、可分配利润=税后净利润+年初未分配利润
8、年末未分配利润=可分配利润-已分利润
9、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1比例最佳 越大越好
1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资产=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1:1比例最佳 越高越好
27、平均增长量
28、
29、
31、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
32、平均发展速度
33、季节比率=同季节平均数/总平均数*100%
34
35
36、
37、股票价格指数
38、通货膨胀率=报告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39、货币购买力指数=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33、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rd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e,为超额准备率,e,×D为超额准备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