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生以及诗词风格转变

合集下载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惜花伤春常成为历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也总是孕育着作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整首词描写的是女主人公清晨起床后的一个生活片段。

前两句是回忆昨夜发生的事情――风声雨声,因为牵挂风雨中花儿的命运,无心睡眠,只好喝酒解愁。

一夜都在担忧此事,所以早早起来,尽管残酒还未消,就急忙问屋外的海棠花如何了,丫鬟说“海棠依旧”,原来自己的担心都是多余。

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

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

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李清照(1084年-约1151年)是一位中国古代著名的女词人、文学家。

她的一生经历了丰富多彩的人生,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词作,以及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风格和特点。

李清照出生在北宋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她的父亲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书法家。

从小她就被培养成了一位才情出众的女子,精通琴棋书画,诗文词曲无所不通。

她早年曾与著名文学家辛弃疾有过一段短暂的婚姻,但很快两人就离婚了。

李清照的词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情感真挚:李清照的词作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她善于通过描写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对爱情、家乡、岁月流转的思考和感悟。

她的词作中透露出的情感非常质朴和真实,打动着读者的心弦。

2.抒发离愁:李清照的词作常常表达了她对离愁别绪的抒发。

她经历过离婚、疾病、战乱等艰难的人生境遇,这些经历使得她对离别、别离的感受特别敏感。

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词句,表达了内心对家园故土与亲人的思念之情。

3.清新唯美:李清照的词作以清新唯美著称。

她的词曲流畅优雅,意境动人,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抒发对生活之美的追求和渴望。

她善于运用具象的笔法,以及形象生动的描写,将自然美和人文美完美结合在一起。

4.唱和写意:李清照的词作中常常运用唱和的手法,即把男女的对话放在词的结构中,使得词曲更加鲜活生动。

她还善于运用写意的手法,通过几个简洁明了的词句,把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以情感真挚、抒发离愁、清新唯美和唱和写意为主要特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尤其是她那自成一格的词作,最为后世人所称道,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

她的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语言清新自然、淳朴易懂。

李清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中,个人的心里历程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这表现在她的词作中,就是前后期词风的巨大差异。

其前期的词风表现为清新明快、活泼婉媚、真挚缠绵的特点;而后期的词风则表现为苍凉沉郁、凄咽悲楚、浓哀苦愁的特点。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创作1、婚前部分在北宋末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仕途稳步升迁的稳定家庭环境下,她的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逐渐被培养起来。

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天真少女的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

率真的心灵较少受到扭曲。

明辨这一点,方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

表现在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

在父母人格性格的潜移默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

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和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使得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性格洒脱、性情率真、超越尘俗,也同样铸就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卓尔不凡的文学修养。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阁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她少女时期写出来的词,语言欢乐明快,感情清新自然,具有天真烂漫的率真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作者以白描手法引出新意、用淳朴语言度入音律的脍炙人口的小令。

宋代才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与诗歌创作风格

宋代才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与诗歌创作风格

宋代才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与诗歌创作风格一、生平简介1.1 出生背景李清照(1084年- 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才女词人。

她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知名文学家。

1.2 教育与成长在家庭的熏陶下,李清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她喜欢读书、写字,并广泛涉猎古今诗文。

1.3 婚姻与家庭李清照16岁时嫁给了追求者中最有才华的俞明宪。

虽然他们之间存在感情纠葛,但也相伴共度了大部分人生。

1.4 故去与影响李清照享年72岁,在其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诗歌创作风格2.1 主题与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爱情、自然、家国等方面。

她倾注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使其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个人色彩。

2.2 唐诗继承与创新李清照受到唐代诗歌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杜牧和李商隐的作品。

她继承了他们对于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诗风。

2.3 对现实生活的观察与思考李清照以细腻入微、真实生动的笔触来描绘日常生活中琐碎而平凡的事物。

她通过对细节的把握,表达出对人性、社会现象以及时代变革等问题的思考。

2.4 写景艺术与意境营造李清照善于运用比喻和修辞手法来塑造鲜明而富有张力的意象,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她通过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使读者产生共鸣和内心共鸣。

总结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的才女词人,她的生平和诗歌创作风格都是我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重要窗口。

她将自己的情感与对社会现实的观察相结合,创作出了优美动人且思想深邃的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李清照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文章来自同学精心研讨总结总结报告《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其诗词风格的影响》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李清照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放射出奇光异彩,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她的词将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交融一起,浑然一体,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¹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北宋,南宋两个王朝,饱受战乱之苦,以1127年的大变乱为界,李清照的前后期作品有显著的区别。

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诗词风格的变化。

少女时代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无比热爱生活的女子。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踏出重门深院划小船、荡秋千,与家人观花灯、逛街景,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陶冶情操,如写于早期的两首著名小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前一首小词写出了清秀的意境,是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图。

写作者的一次荡舟野游,天色已晚,一个醉酒的少女划着一叶孤舟误入到荷花丛中,在夜幕中激起一滩鸥鹭。

大自然的天光水色,鸟兽鱼虫与醉酒的少女巧妙地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画面。

从此词可看出李清照所流露出来发的那种欢快的情绪和投身大自然以及热爱大自然的童心和志趣。

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了一个天真浪漫,活泼热情,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女形象。

后一首词,李清照认为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

这种景物和季节的变化也触动了李清照敏感的心,引起了她心中的惆怅之情,这种惆怅之情充分地展现在作者短短的几句词中真可谓语浅意深。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李清照,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出生于宋朝末期。

她主要创作于南宋,以其独特的诗
风而闻名,因此又称为“宋派诗体”。

该诗风具有流畅、活泼、洒脱、气韵悠扬的特点,
抒情思路以并重对仗著称。

并且她的前期诗歌更多地抒发空灵浪漫的情怀,后期诗歌则多
以抒情的表达更加深入。

李清照的前期诗作主要体现了自我表达的情怀,以及浪漫歌颂的语言风格。

她追求心
灵的自由,主张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由行为,描述脱离现实世界,在理想世界里任心所欲,
强调情怀、内心的展现。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达的痴缠的思恋几乎可以感
受其不舍的心境。

李清照的后期诗作逐渐表达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整个生活当中的眼泪和欢乐,强调追
求爱情的真实性,表现的是一种沉重的感受。

它将情感和现实生活深深结合起来,描述出
弥留之情及小情小致的抒情效果。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把感情世界与现实世
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出思念、深情、牵挂的情愫。

和前期诗作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诗作更加抒情,表达的深情更甚,意境也更加沉重。

她借助比喻的手法,力求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从而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凝重、醉
人的感受。

《声声慢》以一种凄惨悲凉并又叹息不已的语调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绪,
表达出无情家国和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之间的矛盾。

总之,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表现了有着巨大变化的文体特点,也一直影响着现当今
中国文学发展。

在语言上,抒情型的语言更能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全面展示她的诗歌成就,给后世的文字创作带来灵感。

李清照的详细生平和诗词赏析

李清照的详细生平和诗词赏析

基本生平经历:李清照是南北宋交替时代的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

她生于神宗元丰七年二月初五日,卒于高宗绍兴二十五年四月初十日。

李清照现存诗文集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1卷,《漱玉集》5卷。

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

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

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后期多慨叹身世,怀乡忆旧,情调悲伤。

词作特点:李清照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也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这一点,在她的很多词作中,都可以或清晰或含蓄地表达出来。

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前后时期词作对比:前期:幼年到宋室南迁一、背景李清照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

并且受父亲李格非影响,善于诗词。

那是,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李格非在东京做官,清照作为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被封建礼教所禁锢,无法太多的接触到社会,但又不是非常的闭塞。

一直到她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并经历了幸福美满却短暂的婚姻生活。

后来夫妻二人分散,饱受相思之苦。

二、作品特点主要是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思夫之苦。

三、典型作品举例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

浅谈李清照的词作风格摘要李清照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作风格自然清新,后期词作风格哀婉沉重。

对李清照前期和后期的词作风格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李清照南渡前后词作风格目录引言 (1)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 (1)1.1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 (1)1.2伤春惜春 (2)1.3对爱情的向往表白 (2)二李清照后期的词作风格 (3)2.1思念故乡怀念祖国 (3)2.2感叹自己身世 (4)2.3感伤国破家亡,人民疾苦 (4)结论 (5)参考文献 (5)引言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在屈指可数的女作家行列中,她是一位佼佼者,她的诗词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后人的好评,特别是她的词,达到了婉约派的高峰,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她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卒年不详,大约活了七十多岁,李清照才情极高,在宋代刊有《漱玉词》,现已失传,今辑录所得词仅七十余首。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生活从优裕走向苦难。

因此,她的词作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指的是: 公元1126 年的“靖康之变”,即是指靖康年间金朝灭亡北宋的历史事件。

李清照南渡前生活一度非常美好,她所关注的是一些关于自然青春爱情方面的话题,词作的风格是清新自然委婉细腻,后期因为丈夫的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凄婉哀痛忧虑深沉。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作风格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是靖康之变,南渡之前,她过着美好快乐的生活,只是偶尔有那么一点“闲愁”,所关注的是自然,青春和爱情。

因此她前期词的风格多为: 自然清新,色调明朗,细腻委婉。

前期词作内容都是欢快无忧的,充满着情趣的。

她的前期词共有三类: 一类是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 一类是伤春惜春; 一类是对爱情的向往表白。

1.1歌颂大自然和青春年华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很关注大自然和青春年华,从她的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前期词作的风格是清新自然的。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婚姻生活时期和南渡时期,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作品风格的变化
1、李清照少女时期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词作之间满溢着生活情趣,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2、新婚时期的李清照词作散发着一种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味道。

婚姻后期充满了离愁别绪,婉转缠绵,也充满了相思的愁苦。

3、南渡时期,李清照的词由青春活力迅速转变为了深愁惨痛,词风沉郁顿挫凄惨流离,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
与婚后时期的相思之愁不同,这一时期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不断影响着她的词风。

她不管是少女时的生动清丽,抑或婚后的缠
绵悠思,还是老年后的惨痛悲凉,都把古典的词作精髓连着一颗至真至纯的心揉进了作品中,纵使浪花淘尽,亦千年不朽。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浅析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且每个阶段其词作风格都各具特色,例如《如梦令》创作于少女时代,《一剪梅》创作于少妇时期,《声声慢》创作于南渡之后等等。

这些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了李清照在不同时期的人格与词风,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对词风的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作进一步了解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作为我国两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人生可谓波折坎坷,少女时代无忧无虑到少女时期的思情悠悠,再到南渡以后的颠沛流离,李清照体味了人生的变故无常,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清照的不同词风。

一、第一阶段:成婚南渡以前,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李清照自幼生长于文学世家,其父李格非身居士大夫之职,对古文颇有研究,其母也能诗会文才情了得。

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天资聪颖的李清照饱览群书才华出众,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她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成婚以后更是夫唱妇和,吟诗作对,幸福愉快。

此阶段李清照的作品清新自然,欢快爽朗,生活情趣溢满词作之间。

然而聪慧率真的李清照,并不拘泥于庭院生活之中,从那篇最为著名的《如梦令》便能知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忆昔之词,可见李清照早年的真实生活状况。

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极美的生活情趣图。

先指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作者同伙伴一起郊外“西亭”饮酒到日暮时分,到想回家时却忘记了归路,这不仅是因为喝多了,还有被大自然美景沉醉之缘故。

等尽兴晚上乘舟回家时,却又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

其行文自然流畅,并无斧凿之印迹,其忘情状态由此可见。

她们的闯入把栖息的水鸟惊动而起。

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呀。

一个自由活泼、浪漫天真、快乐幸福的少女形象立即呈现在眼前。

此时的李清照心境开阔思想单纯,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再看《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

李清照晚年词作背景及赏析

李清照晚年词作背景及赏析

李清照晚年词作背景及赏析摘要:一、李清照晚年生平简介二、李清照晚年词作特点三、李清照晚年词作赏析四、总结正文: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词中之冠”。

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北宋的繁荣与南宋的战乱,这些历史变迁为她的词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本文将重点分析李清照晚年的词作背景及赏析。

一、李清照晚年生平简介李清照晚年时期,正值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金人南侵,北宋灭亡,民生凋敝。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离散,她独自流寓江南,饱尝战乱之苦。

这段经历使得她的词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早期的婉约、清丽、豪放变为晚年的沉郁、悲壮、抒怀。

二、李清照晚年词作特点1.主题方面:晚年李清照的词作主题以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为主,表达了对故国家园的思念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同情。

2.情感方面: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悲剧,她的词作情感变得更为深沉、悲壮。

在词中,她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痛、离散之苦,以及对逝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3.艺术风格:李清照晚年的词作,在意境、语言、音律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

她善于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词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三、李清照晚年词作赏析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这首词以“常记”开头,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生活的回忆。

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离散的思念之情。

2.《声声慢·寻寻觅觅》:这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悼亡词,词人运用“寻寻觅觅”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和自己的孤独寂寞。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词以怀古为主题,词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精神的赞颂。

四、总结李清照晚年的词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战乱时代一个女性词人的家国情怀。

她的词作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和词人,她的词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

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情感体验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从年少时的天真烂漫到中年时的世故和沧桑,随之她的词风也发生了转变。

2.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李清照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她的词风。

她的早年婚姻不幸,丈夫去世后,她经历了丧偶之痛,这种变故和不幸使她的词作表现出更多的忧伤和无奈情感。

此外,她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政治压力也对她的词风产生了影响。

3.创作技巧的改变:随着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李清照的词作技巧也发生了改变。

她从早年的模仿和跟随先辈的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她的词作风格趋向于清新、细腻,具有个人特色,并且更加注重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构建。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风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情感体验的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创作技巧的改变。

这些因素使得她的词作从一开始的少女情怀到后来的成熟和沧桑,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试述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的变化谈李清照词的风格变化

试述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的变化谈李清照词的风格变化

试述李清照词前后期风格的变化谈李清照词的风格变化一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作家,在诗、文、赋方面都很有成就,尤其是她自成一格的词作,更给历代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曾被前人推为“婉约之宗”。

尽管她总的创作风格是婉约的,但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使得她词的创作风格形成了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人正直,博学能文,有诗文四十五卷,被称为“后四学士”之一;母亲王氏是王拱辰状元的孙女,亦工藻翰。

这样的家庭氛围给童年的李清照以极好的影响,她博闻强识,谙金石,工书画,晓音律,诗词文赋无不擅长。

后遇赵明诚,两人感情甚笃。

赵明诚亦善诗文,好金石,曾作《金石录》。

良好的家庭教育,美满的婚姻保留和发展了李清照青年时期个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这一切都是李清照前期创作的生活基础。

李清照前期的词,从总体上看,表现的是词人南渡前的安定美好的生活,具体地说,主要包括三类内容。

(一)游兴、感时。

李清照前期的一些词叙写了出游的情景,歌咏了大自然的美丽,表现了美好的生活乐趣,更多的则是通过描写景物的繁衰和季节的更换,抒写对于美景易逝和生命短暂的感叹,表达词人对大自然和人生无比珍惜的情愫。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当一夜急风暴雨过后,女主人从深醉浓睡中醒来,非常关切地问侍女:院子里的花怎么样了?侍女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依旧。

”极有情趣的问话,得到的是极淡漠的回答。

女主人不由得愠怒,质问侍女:“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句质问,不仅描写了女主人对春色观察之细,喜爱之深,而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其惜花惜春的心情和对于红颜易老的感叹,由于词人对春色变化观察之敏感,描绘之细腻,怜爱之真切,成为历代称颂的名作。

(二)咏物、述志。

这类作品在李清照前期词中为数不少。

她最长的词《多丽》就是通过吟咏白菊,赞颂白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生丽质,表现了自己鄙视流俗、高洁自好的品格。

李清照生平 及诗词

李清照生平 及诗词

∙∙李清照(1084-约1151)∙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人。

∙她出生于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李格非,自幼受到熏陶,培养了她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

青年时代,词人与丈夫赵明诚过着宁静闲适的书斋生活,其词作多限于离情别绪、闺中生活、写景咏物,风格清丽俊朗。

靖康之难后,词人夫妇南下。

不久赵明诚染疾病逝。

从此,李清照漂泊在杭州、金华一带,在落寞中度过了悲苦孤独的晚年。

国破家亡,丧夫寡居,强烈的身世感使词人的创作发生了深刻变化,写出了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风格沉郁凄凉。

李清照是宋代知名的女作家,她兼擅诗、词、文,而词的成就最大,在词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

赵父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

婚后,她把整个身心都放在文学艺术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

她同赵明诚互相砥砺,进行词的创作,技法日臻成熟。

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

1102年(崇宁元年)夏五月,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轼等,籍为“元奸党”。

七月,李清照之父李格非,“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顺藤摸瓜,在劫难逃。

七月乙酉,定案“元奸党”十七人,李格非名列第五,罢官。

九月,宋徽宗御书奸党人名,凡百有二十,刻石京师端礼门,以示儆尤,李格非名列其中,充军广西象郡。

李清照生平及各时期诗歌风格,语文知识储备!

李清照生平及各时期诗歌风格,语文知识储备!

李清照⽣平及各时期诗歌风格,语⽂知识储备!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南宋杰出⼥⽂学家,出⽣于⼀个爱好⽂学艺术的⼠⼤夫家庭,章丘明⽔(今属济南)⼈。

以词著名,兼⼯诗⽂,并著有《词论》,在中国⽂学史上享有崇⾼声誉。

她是⼀位在诗、词、⽂、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

我们讲到李清照的时候不得不提到“愁”字,李清照是⼗分善于描写愁情的⼈,所谓“⼀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平”。

1.天真烂漫,⽆忧⽆虑的少⼥时期第⼀个时期是李清照的少⼥时代,当时的她事事如意:出⾝名门书⾹世家,其⽗李格⾮是北宋著名的散⽂家,官居吏部员外郎,对李清照也是极其的宠爱。

这个时期的李清照清丽脱俗,才⽓纵横,家风开明通达,这个时期的政治风⽓也清明和谐——少⼥时代的她⽆忧⽆虑,尽情欢乐,且把这欢乐形之于词。

代表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暮》,主要描写了⼀次愉快的郊游。

这⾸⼩令就如⼀扇窗,向我们洞开着这位传奇⼥⼦的⼈⽣⼀断⽚——活泼天真⼜任性洒脱的少⼥时期。

《如梦令·常记溪亭⽇暮》常记溪亭⽇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滩鸥鹭。

2. 情思悠悠,轻愁绵绵的少妇时期第⼆个时期是李清照婚后不久。

李清照18岁嫁给赵明诚,她与丈夫赵明诚门当户对,赵明诚⽗亲赵挺曾官⾄宰相之位,并且赵明诚本⼈也⼗分喜好诗词、古玩字画和鉴赏⾦⽯刻词,夫妻⼆⼈志趣相投,感情深厚,才⼦佳⼈⾃是神仙眷侣。

可是婚后丈夫为仕途奔波,夫妇聚少离多,离愁也多。

不过哪怕是离愁,也是甜蜜的忧愁,那⼼⼼相印、两情相悦的爱情,那“才下眉头却上⼼头”的绵绵相思,填满了这对年青夫妇的⼼⽥,也洋溢在李清照这个时段的诸多词章⾥。

这个时期的代表词作有《⼀剪梅》,词作⼀改少⼥时期的活泼俏⽪,展现了⼀位少妇思念丈夫的愁肠绵绵,情思悠悠。

《⼀剪梅》红藕⾹残⽟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

花⾃飘零⽔⾃流。

李清照简历、诗风及代表作品doc

李清照简历、诗风及代表作品doc

李清照的生平经历、词风及代表性诗词作品李清照简历:(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

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

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

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她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由于家庭的原因,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李清照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李清照的成长,与她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李清照幼年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如画,人文荟萃的家乡历城渡过的。

大约在她五六岁时,因父亲李格非作了京官,她便也随父母迁居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她是在东京长大的。

那时候,北宋统治阶级享乐成风,东京表面上仍极繁荣。

李清照作为一个士大夫阶层的大家闺秀,由于封建礼教的禁锢,不可能像男子一样走出家门。

接触整个社会。

但她毕竟出身于城市,不像乡村地主家里的女子那样闭塞。

她不仅可以划着小船,嬉戏于藕花深处,而且可以跟着家人到东京街头,观赏奇巧的花灯和繁华的街景、这一切,陶冶了她的性情。

丰富了她的精神生活。

李清照爱好自然的性格和描摹的自然的能力,说明了她曾经受过故乡山东的涵育。

而她在爱情描写上的"毫无顾忌",显示了都市社会风气和文学气氛对她的熏染。

走近易安——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

走近易安——李清照人生经历及词作特点

(二)后期的清照
靖康之变后的孀居时期。 ——乱世沧桑
靖康之变后的孀居时期。
乱世沧桑
• 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5月,徽 、钦二帝被俘,北宋亡,北方大乱, 山河破碎,李清照南迁,时年43岁; • 建炎三年(1129年)8月,丈夫移 官湖州,因病去世,李清照时年45岁 ; • 绍兴二年(1132年)48岁的李清照 改嫁张汝舟,遇人不淑,旋即离异。
合作探讨:
用几个字概括以上六首词中所写花的共同点。 •1、花瘦人愁 •2、香浓品高
总结
• 作家郁达夫先生说“一粒沙里见世界, 半瓣花上说人情”。李清照词中的“花” 意象,折射出作者一生喜怒哀乐与酸甜苦 辣,承载着词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 分展示了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旷世才情。

因此,少女时她有“误入藕花深处”的欢乐 和愉快;新婚时她有“犹带彤霞晓露痕”鲜花般 的灿烂和清新;相思别离时她有“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孤独和凄清;屏居乡 里时她有“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的色淡香浓;老年时她有“良宵淡月,疏影尚风 流”的孤芳自赏。这些花儿都是她内心世界的渲 泄和衬托,是她人生每一阶段自我形象的写照。
旷世才女
李清照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号易安居 士,济南章丘明水镇人,宋代杰出的女词人。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 郞、京东路提点刑狱,精通经史,长于散文, 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孙女,知书善文。在 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出众,对 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 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
妩媚、娇憨、多情 充满了幸福与欢乐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 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的一生以及诗词风格转变

李清照的一生以及诗词风格转变

李清照历史评价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女作家。 其词构思尖巧,词句清新,早被公认为名家;其诗 虽存留甚少,而英风豪气,不让须眉,亦足令人心 折。 李清照其人如其词,自然而然地浸润其 中,直至内心最深处。 李清照的词中透出了 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风骨。
李清照的一生以及诗词风格转 变历程
研究内容
1、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2、李清照前后期代表诗作 3、李清照诗词风格转变原因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 南)人。以词著名, 兼工诗文,并著有 词论,在中国文学 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风格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 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 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 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 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诗词转变原因
1、政治因素 李清照在南方看到的是国破家亡,民众颠沛流离 的苦难,她以此写下许多不朽的词章。抒发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表达对投降派的谴责。 2、爱情因素 这个误嫁悲剧的解脱,既显现了李清照独立人格 的光辉,敢作敢为,聪明机智;也使一个女人心 中爱的火花永远的熄灭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历史评价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女作家。 其词构思尖巧,词句清新,早被公认为名家;其诗 虽存留甚少,而英风豪气,不让须眉,亦足令人心 折。 李清照其人如其词,自然而然地浸润其 中,直至内心最深处。 李清照的词中透出了 一种独特的魅力和风骨。
李清照的一生以及诗词风格转 变历程
研究内容
1、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2、李清照前后期代表诗作 3、李清照诗词风格转变原因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 南)人。以词著名, 兼工诗文,并著有 词论,在中国文学 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风格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 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 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 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 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诗词转变原因
1、政治因素 李清照在南方看到的是国破家亡,民众颠沛流离 的苦难,她以此写下许多不朽的词章。抒发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表达对投降派的谴责。 2、爱情因素 这个误嫁悲剧的解脱,既显现了李清照独立人格 的光辉,敢作敢为,聪明机智;也使一个女人心 中爱的火花永远的熄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