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让球动起来反思
中班科学教案让球动起来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幼儿园科学领域中让球动起来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让球在斜面上滚动、在水中浮动、在气流中飘动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球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 帮助幼儿理解球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观察和了解球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球的运动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斜面、水、气球、风扇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球。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每个幼儿拿着自己的球,在操场上自由玩耍,感受球的运动。
2. 讲解和演示:教师通过斜面、水、气球、风扇等教具,演示球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3. 实验和观察: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球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4. 讨论和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球的运动规律。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操场上,用自己的球来体验和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斜面球滚动水球浮动气球球飘动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用自己的球,尝试在其他介质中让球动起来,并观察和记录球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球在不同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
2.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自己的球,设计一个有趣的运动游戏,并拍照记录。
答案: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个有趣的运动游戏,并拍照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实验和观察环节,部分幼儿对球的运动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球在其他介质中的运动状态和运动规律,如在沙子、泥土中让球动起来。
也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体来代替球,进行实验和观察。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1)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怎样让球动起来”,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探索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让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斜面、气球、吹风机、小木棒、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气球、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组织幼儿玩“踢球”游戏,引导幼儿观察球的运动状态,并提出问题:“怎样让球动起来?”2. 例题讲解(1)用手推球(2)用脚踢球(3)用气球吹球(4)用绳子拉球同时,讲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
各组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让球动起来的方法,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怎样让球动起来?手推脚踢气球吹绳子拉2. 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探索,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球动起来?2. 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如用小木棒敲打、用吹风机吹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现象,探索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2)组织幼儿进行“小球运动会”,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幼儿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教学难点中引导幼儿运用不同方法让球动起来的实践操作。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
一、活动名称: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二、活动目标:1. 了解球的基本特性,观察球在不同表面上的滚动情况。
2.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让球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多个球类;平滑地面、斜坡等;2. 环境准备:宽敞的活动场地,安全的环境。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球类,引导幼儿观察球的特点,引发幼儿对球的好奇心。
2. 探索球的运动:教师带领幼儿在平滑地面上滚动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让幼儿体验球滚动的感觉。
3. 尝试让球动起来:教师提出挑战,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如踢球、推球、抛球等。
4. 实验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探索球在斜坡上的滚动情况,观察球的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探索活动;2. 环境创设:在教室角落设置“球类世界”,投放各种球类玩具,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玩耍;3. 教学活动:开展球类运动会,让幼儿通过游戏和比赛,进一步体验球的运动乐趣。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球的运动特性和规律。
七、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尝试,让幼儿亲身感受球的运动情况。
2.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让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发现,提高幼儿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八、安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教师要提醒幼儿不要用力过猛地踢球、推球,以免伤及自己和他人。
3.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要指导幼儿正确使用球类玩具,避免发生摔落、撞击等危险情况。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球的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让球动起来中班科学教案
让球动起来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科学教育系列教材《让球动起来》。
该章节主要介绍球的不同运动形式,包括滚动、弹跳、抛接等,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球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球运动的欲望。
2. 帮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掌握球的基本运动形式。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球的不同运动形式。
难点:让幼儿理解球运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球、实验器材(如盆、桌子、滑轮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球,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的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不同的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引发幼儿对球的兴趣,并导入本课的主题。
2. 观察与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球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形式,如在平地上滚动、在桌子上弹跳等,让幼儿自由讨论球的运动特点。
3. 实验与探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实验,如将球放在盆中,观察球的滚动情况;将球抛向空中,观察球的弹跳高度等,让幼儿通过实验探究球的运动原理。
4. 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利用滑轮等器材,自己设计球的滚动和弹跳实验,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球的运动乐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球的不同运动形式板书设计:滚动弹跳平地空中七、作业设计1.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球类运动,记录球的运动形式和特点。
答案:家里的篮球在地面上滚动,学校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
2. 设计一个球的滚动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答案:将球放在桌子上,观察球的滚动速度和方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幼儿对球的不同运动形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幼儿对滑轮等器材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球类运动比赛,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运动中,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运动技能。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物体的运动》,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探索如何通过外力使球体产生运动,以及简单机械原理在球体运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并掌握让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物体运动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如何通过外力使球体产生运动的方法。
难点:使幼儿理解物体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斜面、小车、皮筋、气球、吹风机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斜面、小车、皮筋、气球、吹风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让球动起来。
2. 例题讲解:(1)通过推、拉、抛、踢等外力使球体产生运动。
(2)利用斜面、小车、皮筋等简单机械原理让球动起来。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使用不同方法让球动起来。
(2)观察并记录各种方法下球体运动的特点。
(2)讲解物体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如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等。
六、板书设计1. 《怎样让球动起来》2. 内容:(1)推、拉、抛、踢等外力方法(2)斜面、小车、皮筋等简单机械原理(3)物体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所学方法让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幼儿实践操作的结果,家长可协助记录并描述球体运动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幼儿对物体运动原理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探索背后的科学原理。
(2)组织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各种运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例题讲解中物体运动背后的科学原理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4. 作业设计中的家庭实践与记录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在制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中班科学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详细内容为让球动起来的不同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探索和了解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让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原理。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球类、小车、斜坡、绳子、扇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尺子、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球类,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球的运动状态。
邀请幼儿尝试让球动起来,观察和记录结果。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力的作用,展示如何用推、拉、拍、吹等方法让球动起来。
讲解简单机械原理,如斜坡、绳子等,让球动起来。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球和教具,尝试让球动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
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5. 课后实践(课后进行)布置作业,让幼儿和家长一起探索更多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怎样让球动起来2. 内容:力的作用:推、拉、拍、吹等。
简单机械原理:斜坡、绳子等。
记录表格:记录每组幼儿的探索过程和发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索更多让球动起来的方法,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方法一:用脚踢球,球会滚动。
方法二:把球放在斜坡上,球会滚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中,幼儿对让球动起来的方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力的掌握不够准确。
今后教学中,应加强对幼儿操作能力的培养。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体进行探索,了解不同物体的运动规律。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举例:在讲解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小组讨论,让学生观察球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如轻推、重击)的运动变化,强调力的大小和方向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抽象化:对于中班学生来说,力的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力的无形和作用方式。
-实验操作技巧: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遇到操作上的困难,如如何准确地施加力、使用工具等。
首先,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与课程相关的事例,这说明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多地运用这种提问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孩子们对力的概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尽量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力的作用。但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简化语言,用更直观的方式展示力的作用,以便让他们更容易理解。
中班科学《公开课怎样让球动起来》教案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运动》章节,主要围绕“怎样让球动起来”的主题展开。内容包括:
1.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各种球类运动,了解球的运动特点。
2.探索让球动起来的不同方法,如用手抛、用脚踢、借助工具等。
3.学习力的概念,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尝试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孩子们自主思考、分析问题。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孩子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开热烈的讨论。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采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稿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怎样让小球动起来》说课稿1一、说教材及教学内容分析《怎样让小球动起来》河北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11课内容,是《力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它与前两课《推和拉》、《常见的力》前后呼应,是知识的延伸,也是下一课《让运动的物体停下来的》引子,在内容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力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重点,本课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与运动的关系,意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以由静止变为运动。
二、说学生特征分析通过《推和拉》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推和拉两种力的方向和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进而,学生又认识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力,并能正确的判断常见的力,科学说出不同力的名称。
这为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的确立一个好的目标就象黑夜的灯塔,可以照亮学生探究的道路。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把科学课程的目标真正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在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同时,应更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注重科学情感的培养,把探究有效地开展及深化。
为此,我在树立了开放的教学观点后,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拟订本课的目标为:(一)探究目标:1、能设想出多种让小球动起来的方案及改变小球运动方向的办法。
2、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方案是否正确。
3、能体验到力可以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二)情感目标:1、愿意动脑筋想出使物体运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能与其他小组交流假设和实验方法,并找出最好的办法。
(三)知识目标:1、能说出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静止转为运动。
2、能辨别出物体的运动主要使由哪种力(如风力、水力、重力、弹力等)作用的结果。
(四)STSE目标:能联系生活实际,举出更多的力使物体运动发生改变的例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含反思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习做观察记录方法,能积极尝试,创造性地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让球动起来》含反思教案吧。
1、能积极尝试,创造性地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2、能大胆地交流自己的想法,学习做观察记录方法。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刺猬球若干;辅助材料(盆子、报纸、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
1、引发兴趣。
(出示一只刺猬球。
)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圆圆的,像大西瓜,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像小鱼吐出来的泡泡,还像天上挂的月亮。
)2、猜测"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如果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刺猬球动起来呢?(1)幼儿猜测。
(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测、想法。
(我可以用嘴吹)我可以用头顶我想用手拍桌子我想用脚踢。
3、验证想法。
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的想法。
4、交流讨论。
请幼儿大胆地展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
(用拇指碰一下,用头,用手当扇子等)5、借助辅助材料探索"让球动起来',学习做观察记录。
"刚才小朋友都是借助身体的,现在借助其他的物品,你会怎么让你的球动起来呢?'6、展示观察记录,让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成功喜悦。
活动反思:活动目标的制定符合幼儿特点,活动内容的各环节均指向目标。
教师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介入,给幼儿充足的自我探索学习的空间,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自内心的胜任感、自信和满足。
这个活动基本完成了设定的目标,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球的基本特性,探索让球动起来的多种方法。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活动,发现球的运动规律,掌握让球动起来的方法。
难点: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球的运动过程,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类型的球若干个,实验材料(如滑轮、斜坡等),计时器,记录表等。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场地,便于幼儿自由操作和探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各种类型的球,引导幼儿说出球的特点,如圆形、弹性等。
2. 探索球的运动:让幼儿自由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如滚动、弹跳等。
3. 实验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球和一个实验材料(如滑轮、斜坡等),让球从高处滚下来,观察球的运动过程,并记录下来。
4. 分享与讨论:邀请各组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说出球的运动规律,如球从高处滚下来会越来越快等。
5. 总结与拓展:让幼儿总结让球动起来的方法,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造更多让球动起来的方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球的运动规律的理解。
2. 关注幼儿在分享与讨论环节中的表现,评估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搜集幼儿在课后创作的让球动起来的作品,评价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1. 家园共育: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实验活动,共同探索让球动起来的方法,增进亲子关系。
2. 科学角:在班级设立科学角,展示幼儿的实验成果和创作作品,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3.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球类运动会”,让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各种球类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竞技精神。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活动安全,提醒幼儿注意力的集中,避免发生意外。
2. 在活动中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如何让球动起来》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一、能踊跃尝试,制造性的想出多种让球动起来的方式。
二、能斗胆的交流自己的方式。
3、进展幼儿的观看、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养。
二、活动预备:刺猬球假设干;辅助材料(盆子、书、垫板、夹子、勺子、泡沫、小棒等)三、活动进程:一、引发爱好。
(出示一只刺猬。
)这只刺猬球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实录:A、圆圆的,像大西瓜。
B、有点像点心店里做的大馒头。
C、像一个圆圆的山洞。
D、像转动的汽车轮子。
E、像一只只蜂巢。
F、还像天挂的月亮。
评析:在幼儿的生活中,像球一样圆溜溜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因此,幼儿的想象空间专门大,他们想出了各类各样的东西,充分知足了他们想象表达、斗胆制造的愿望。
二、猜想"当球动起来"的方式。
引导语:这只小刺猬球一动也不动,若是不用手来帮忙,你有什么方法能够让刺猬球动起来呢?(1)幼儿猜想(2)幼儿交流自己的猜想、方式。
实录:幼1:我能够用嘴吹。
幼2:我能够用头顶。
幼3:我想用手拍桌子。
幼4:我想用脚踢。
……评析:尽管是猜想,幼儿的方式并非必然正确,但咱们关注的是发散幼儿的思维,让幼儿勇于想象,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式。
3、验证方式。
幼儿人手一只刺猬球,进行验证。
教师巡回观看、指导。
(1)观看每一个幼儿的实验操作情形。
(2)询问个别幼儿的方式。
4、交流讨论。
请幼儿斗胆的表示、交流自己的实验进程。
实录:幼1:我是用大拇指和食指弹了一下,球就动了。
幼2:我是用头来顶球的。
幼3:我是用一只大大的篮球打在刺猬球上它也会动的。
幼4:我是用手当扇子扇风,球有一点点动。
……评析:在探讨让球动起来的活动进程中,我发觉罗星的玩法不同凡响,他是用一只大大的皮球去碰撞刺猬球的,这一新颖的方式专门快的被其他小朋友效仿。
还有的小孩验证了自己的一种方式后还踊跃探讨其他的方式,可见,小孩"屈,教师.教,案,网"们探讨的欲望很强烈。
五、借助辅助材料探讨"让球动起来"的方式。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
2024年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物体与运动”,详细内容为让球动起来的各种方法与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使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 通过实践,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学会使球动起来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难点:让幼儿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各种形状的纸片、积木、小木棒、磁铁、皮筋、气球等。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纸片、积木、小木棒、磁铁、皮筋、气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小球,邀请几名幼儿尝试让小球动起来。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各种让球动起来的方法,讲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2)教师演示如何用磁铁、皮筋、气球等让球动起来,并引导幼儿观察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用各种方法让球动起来。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每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践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让球动起来2. 内容:(1)让球动起来的方法:拍、扔、吹、弹、滚动等。
(2)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力、能量、摩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回家后,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让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2)观察生活中其他物体的运动,尝试解释其运动原理。
2. 答案:(1)略。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让球动起来的方法,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探索运动与力的关系。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发现物体在运动中的特点•探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学习简单的物理知识,如力、速度等•提高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教学准备•纸球•短杆或者手柄•一块平整的地面教学步骤第一步:观察物体运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让其中一人用力将球向其他同学传递,其他同学分别观察球的运动轨迹、速度、时间等。
观察完毕后可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发现球在运动中的特点。
第二步:探究球的运动规律让学生再次分组,每组分别用不同的力量传递球,观察球的运动情况。
可以让学生记录下传递的次数、时间和球的位置等数据,随后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让学生自己发现运动的规律,如运动速度、运动路线等。
第三步:学习力和速度的概念通过前面步骤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识,那么这一步骤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力和速度的概念。
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让学生用不同的力量传递球,同时记录下运动的速度,从而探究力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活动总结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了解力和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掌握知识点,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课程拓展可以通过学习其他实验和案例,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如引力、摩擦力和动能等。
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更加复杂的物理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本次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球动起来》旨在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规律和特点,同时学习力和速度的概念。
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怎样让‘球’动起来”。
通过学习,让幼儿探索和了解力的作用,以及不同方式让球体运动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力的概念,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运用不同方式让球体运动,并了解其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皮球、气球、吹风机、斜面、尺子、绳子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斜面、一个小球、一根尺子、一根绳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各种球类,邀请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球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让小球沿着斜面滚动,并解释力的概念及作用。
3. 动手操作(15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提供的材料,尝试让小球动起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回答并演示如何用不同方式让球体运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怎样让“球”动起来》2. 内容:(1)力的概念及作用(2)不同方式让球体运动滚动弹跳飘浮摆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让一个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用吹风机吹动气球,气球飘浮在空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力的概念及作用,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
2. 实践操作:尝试用不同方式让球体运动,并了解其原理。
3. 作业设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让球动起来,并记录下来。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
中班科学教案怎样让球动起来几个小朋友坐在小组桌子前专注地看着桌上的小球,他们正参与这一堂有趣的中班科学课。
老师为他们准备了一堂有关力和运动的教学内容,以引导他们亲身体验、探索和发现力与运动的关系。
孩子们首先环顾了教室,发现了许多球。
有足球,有篮球,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球。
老师引导他们一起探讨球的特点,他们相互分享了关于球的观察和认识。
有个小朋友说:“球都是圆的,可以滚动。
”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球很容易被推动。
”通过小组讨论,孩子们收集了有关球的一些基本特征。
接着,老师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他们手上拿着一个小球,站在教室的一端。
老师告诉他们要用手将球推向教室的另一端。
每个小组的任务是观察和记录推动球需要用到的力量大小。
孩子们开始尝试,有些小组用力很大,球却只滚动了一小段距离;而另一些小组用力较轻,却成功地将球推到了教室的另一端。
观察了这些现象后,孩子们开始思考:是什么决定了球被推动的距离?在继续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斜坡这一有趣的工具。
老师在教室里设置了几个不同高度的斜坡,并让孩子们在斜坡上推动球。
通过实验,他们发现当斜坡的角度较大时,球滚动的距离更远。
孩子们兴奋地尝试了很多次,记录了每次实验所使用的斜坡高度和球滚动的距离。
通过观察这些数据,孩子们发现了推动球的力与斜坡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探索精神逐渐被激发。
他们开始思考更加复杂的问题,例如“球在斜坡上会有多快?”“如果一点力也不用,球会不会自己滚动?”老师鼓励他们自行进行实验和探索,以寻找答案。
为了继续深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老师决定让孩子们在室外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活动。
他们来到了操场上,在一条长长的跑道上进行了一次比赛。
孩子们分成两组,每组站在起点,手里拿着一个充气球。
老师告诉他们要用力将球推向终点,并观察哪个球先到达终点。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亲身体验到了运动中力的作用,也感受到了比赛中的紧张和兴奋。
最后,在课程的总结环节,孩子们再次回到教室,和老师一起总结他们在这堂数堂课中的学到的内容。
如何在小学5年级时通过篮球运动培养灵活思维?
如何在小学5年级时通过篮球运动培养灵活思维?
在小学五年级阶段,通过篮球运动培养灵活思维
在小学五年级时,篮球运动不仅仅是一项体育活动,更是一种培养灵活思维的有效途径。
想象一下,篮球是你的老师,它教会你如何在快速变化的场景中做出决策。
首先,篮球要求你快速思考和行动,就像解决数学问题或者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
在比赛中,你需要时刻准备好调整自己的策略,因为局势可能随时改变。
这种灵活性帮助你在学术上和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变化和挑战。
其次,篮球教会你团队合作和沟通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你不是一个孤独的球员,而是一个团队中的一员。
在场上,你需要与队友协调行动,传递信息,制定战术。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仅适用于篮球比赛,还能够帮助你在课堂上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或者在家庭中与家人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篮球培养了你的坚韧和毅力。
想象一下,当你连续投篮未中时,你学会了不轻易放弃,而是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这种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新知识或者面对挑战时,将会成为你的强大支持。
最后,篮球让你学会接受失败和胜利。
想象一下,赢得一场比赛的喜悦,或者输掉比赛后的失落感。
这些经历教会了你如何在胜利时保持谦逊,在失败时保持坚强。
这种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对篮球场上有益,也对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小学五年级时通过篮球运动培养灵活思维,不仅是一种体育锻炼,更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
篮球教会了你快速思考和行动,团队合作与沟通,坚韧与毅力,以及接受失败和胜利的正确态度。
这些品质将伴随你成长,影响你在学业和生活中的每一个步骤。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怎样让球动起来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怎样让球动起来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球的特点,探究让球动起来的方式。
2.培养幼儿动手实验的能力,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3.建立幼儿园科学实验的课程内容,促进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
课程内容1. 引入为了能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球,老师可以拿来一些不同的球让孩子们观察和摸索。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例如:•这些球的外形和大小差异大吗?•这些球的质地分别是什么材料做的?•你们知道这些球的用途吗?这些问题旨在增强幼儿对球的认知和了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 重点内容让球动起来,我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初步实验老师先拿出一只小球,并向孩子们解释:“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小球动起来。
我们先来进行一个基础实验,你们看我把这只球往前推会发生什么呢?”老师推完球,然后让孩子们进行小组探究:每组拿一只小球,对着前方推一下,看看球会怎么样。
这个过程中,让孩子们记录下他们探究到的结果,包括:•推动球的方向是否对球的运动产生了影响?•球运动的速度快慢有什么区别?•球滚动的路线是否会因面对的障碍物而有所改变?2.2 变化实验完成了初步实验之后,老师会让孩子们思考:怎样才能让球运动得更远、更快?这时候,老师可以给每组小球添加一些小引导物、斜坡等障碍物,让孩子们探究加入障碍物对球运动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以下问题:•加入斜坡或障碍物在推球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积极记录下来。
•讨论:在利用障碍物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让球运动得更远、更快?•在探究完障碍物的情况下,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一个新的障碍物继续游戏下去。
3. 结语完成探究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们归纳总结一下,为他们清晰地认识球运动的过程提供保障。
同时,也在探究过程中给予鼓励和表扬,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动手实验的兴趣。
教学效果通过本次科学教案设计,幼儿们对球的认知和了解变得更加深刻,而且通过主动探究亲手动手操作,也培养了幼儿对于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让图形动起来》教学案例
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让图形动起来》教学案例赵芸
【期刊名称】《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年(卷),期】2012(000)012
【总页数】2页(P114-114,115)
【作者】赵芸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八叉巷小学 2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动起来,活起来——“图形与几何”总复习之我见
2.思维活起来,课堂动起来--书法课堂教学探索
3.让学生动起来让复习课活起来——《倍数与因数的整理与复习》教学案例
4.动起来,活起来——“图形与几何”总复习之我见
5.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案例与评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小球动起来让思维活起来
教材解读:flash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动画制作软件,目前运用到的领域越来越多,涉及到了学生在三、四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画图、文字的输入和编辑等计算机知识,是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为了拓展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发展学生特长,我对五年级部分学生开设了flash动画制作这门综合实践活动课。
课程的总体目标: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广泛兴趣爱好、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富有想象力的素质,本节课的分目标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的使用,体验动画制作的快乐,树立学习动画制作的信心。
我将《让图形动起来》一课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年龄特征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提出问题。
通过观看三个动画片断,让学生发现物体的三种运动方式,提出怎样让图形动起来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层:探索、解决问题。
让学生大胆思考,提出猜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实践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独立去解决问题,将学会的知识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第三层:体验成功。
进行成果展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生实态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flash动画制作基础,在学校生活中较多的接触过乒乓球运动,对球的动画制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一定的神秘感,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在flash中
绘制圆形、创建新元件的方法和制作逐帧动画、进行影片测试等。
学生对于问题的认识是浅显的,他们看见了别人的制作成果,但是未必看到制作的过程和制作人所付出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只有注意观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才能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①情感与态度。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动画制作的快乐。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和信心,形成“动画制作并不神秘、我也能制作”的态度。
②行为与习惯。
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不明白就去思考、独立探索、大胆研究的行为习惯。
③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的使用,并且能够使用此命令制作出图形元件的直线运动、缩放运动和滚动三种动画效果。
教学结构:激趣导入一提出问题一探索、解决问题一灵活运用、大胆创新一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我校是一个乒乓特色学校,学生对乒乓球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以来,他们很想通过自己的制作让乒乓球动起来,这节课我就围绕着这一想法来教学“创建补间动画”命令。
首先,让学生欣赏两个乒乓小游戏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动画中的乒乓球是怎样运动的,在思考过后让他们欣赏另外的动画,从中发现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直线运动、缩放运动、滚动),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2.通过三种运动的制作方法,教学“创建补间动画”命令。
(1)直线运动。
通过直线运动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的使用。
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一个新的知识点,我采用的是教师演示的方法进行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创建一个名为“球”的图形元件和一个名为“直线运动”的影片剪辑元件,并在图形元件中绘制出球的基本图形,这部分的内容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应该可以独立完成。
接下来由我演示直线运动的制作过程,边演示边讲解。
接着我们确立插入关键帧的位置,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flash中默认的是每秒钟12帧,如果我们以动画运动时间2秒钟为例,就要在时间轴的第25帧上插入关键帧。
这时第25帧的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和第1帧中一样的图形,我们把这个图形拖动到图形运动的终止位置。
最后在两个关键帧之间的时间轴上右击鼠标,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创建补间动画”命令,这样一个直线运动过程就制作完成了。
只要我们确定好首尾两个关键帧上图形的属性,使用“创建补间动画”命令就可以自动创作出图形的运动过程,我们可以敲击回车来观看图形的运动过程。
教师演示操作之后让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当大部分学生制作完成后,指名学生进行演示。
(2)缩放运动。
在直线运动教学之后进行缩放运动的教学,学生在直线运动教学中掌握了“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的使用,并且在
之前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学会了将图形放大、缩小,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实践的操作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大部分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指名一人进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滚动。
把滚动放在新授部分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要在掌握了图形的直线运动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我先让学生观看图形滚动制作好之后的界面,再让学生去观察图形的直线运动制作好之后的界面,提醒学生重点看下面的属性面板,看看有什么不同,想想图形的滚动可以如何制作。
接着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如果有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让学生来演示操作,如果没有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由我来向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其实通过对两种运动的属性面板进行观察,我们不难发现旋转这一属性在直线运动中是“自动”,而在滚动中是“顺时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滚动就是在直线运动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图形的旋转属性,这样图形在从左到右的直线运动过程中同时进行一个顺时针的旋转,就形成了滚动的动画效果。
3.灵活运用、大胆创新。
在新授内容结束之后,我安排了一个让更多的图形动起来的拓展练习,让学生打开桌面上的“让更多的图形动起来”这个文件,在里面有我提供好了的各种图形以及一些背景,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创作,还可以自己绘制出一些图形,并且让
这些图形动起来。
4.成果展示、体验成功。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最出彩的一个环节,通过大量展示学生的创作,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动画制作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进入flash动画制作学习以来第一次进行动画制作的学习,在此之前学习的都是动画制作的理论知识和一些基本的操作,已经有一些厌学情绪和畏惧心理,为此这节课的设计我煞费苦心。
首先我将导入部分的设计与我校的乒乓特色紧密结合,利用学生对乒乓球有着浓厚兴趣这一有利因素,在导入部分激发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在新授部分,我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先进行图形“直线运动”的制作教学,因为这是最简单的图形运动方式。
在此环节下我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创建补间动画”命令的使用渗透下去。
这个环节也是我讲解最详细的地方,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创建补间动画”这一命令的奇妙之处,明确只要我们设置好首位两个关键帧的舞台中图形的属性,就可以利用这个命令自动创建出一个动画过程。
接下来的“缩放运动”我是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的,因为我在“直线运动”的教学中做了细致讲解,大多数学生都能自己探索出制作方法,这样就能让他们初次体验成功,树立学习的信心。
图形的“滚动”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但此时学生已经有了挑战问题的勇气,我使用边提点边让学生自己操作的方法进行教学,但
是从学生的练习中反馈给我的信息是只有少部分接受能力较高的学生掌握了图形“滚动“的制作过程,为此我在下一节课的教学中重新讲解了图形“滚动”的制作过程。
这节课让我触动最深的环节就是学生的作品展示,大部分学生利用我提供的素材或是用自己绘制的素材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图形的运动过程,其中有一个学生的作品让我眼前一亮。
他利用我提供的背景素材,自己绘制了一个太阳的图形元件,并且连续使用“直线运动”这一过程,制作了一个太阳升起又落下的过程。
学生的这些作品让我感受到他们的想象是如此丰富,他们的创作能力是多么强大的,我们在让小球动起来的同时,学生们的思维也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