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异象行为金融.doc

合集下载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摘要】现代证券投资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异象现象,如投资者情绪的波动、对风险和收益的不理性评估、羊群效应和投资者跟风行为等。

行为金融学通过研究这些异象,揭示了市场失灵的原因并提出了对证券市场的启示。

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市场有着重要影响,市场的不理性行为也导致了异象的产生。

前景行为金融学的引入为证券市场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于投资者和监管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行为金融学研究将继续深入,并为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有效建议,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行为金融学的持续研究和应用将成为证券投资市场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前景行为金融学、证券投资市场、异象、投资者情绪、风险和收益、羊群效应、市场失灵、行为金融学启示、应用前景、建议、持续重要性1. 引言1.1 前景行为金融学的介绍前景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心理因素与市场行为之间关系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类金融决策行为中的非理性因素。

相比传统金融学强调的理性决策,前景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们在面对风险时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

在投资领域中,前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发现了许多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特征,并试图解释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

前景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的行为受到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导致其决策不符合理性预期。

人们往往更加关注损失而非回报,这会导致在投资决策中避免风险。

投资者的行为往往受到群体效应和跟风现象的影响,造成市场交易出现过度波动。

前景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揭示了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

通过对投资者情绪、认知偏差和市场失灵等问题的研究,前景行为金融学为我们提供了改善投资决策的启示和建议,对于提高投资者收益和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2 异象的定义异象是指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基本面分析和市场效率理论的现象。

这些现象通常表现为价格波动的异常或不合理,投资者的行为出现偏离理性的情况。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

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在金融市场的广袤海洋中,存在着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它们违背了传统金融理论的预期,被称为市场异象。

这些市场异象犹如金融领域中的神秘岛屿,吸引着学者和投资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而行为金融学的出现,为我们理解这些市场异象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的工具。

传统金融理论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会充分考虑所有可用信息,并做出最优选择。

然而,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并非如此理想化。

投资者往往受到各种心理因素和认知偏差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出现异常现象。

让我们先来看看“规模效应”这一市场异象。

规模效应指的是小盘股的平均收益率往往高于大盘股。

按照传统理论,规模大小不应影响股票的收益率,因为公司的价值应该取决于其基本面和未来的盈利能力。

但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看,投资者往往对小盘股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存在过度风险厌恶。

当市场行情好时,小盘股的上涨潜力更大,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

“日历效应”也是一个常见的市场异象。

例如,在某些月份或特定的日期,股票市场的表现会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比如,有研究发现,一月份股票市场的平均收益率通常较高。

这可能是由于投资者在年底为了避税而抛售亏损股票,导致股价下跌,而在新的一年又重新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这种行为并非基于公司的基本面,而是受到税收政策和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再来说说“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

投资者有时会对新的信息过度反应,导致股票价格大幅波动,超出其应有的价值;而有时又对重要信息反应不足,使得股票价格未能及时反映公司的真实情况。

这种现象可以用投资者的心理偏差来解释,比如过度自信和保守主义。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对新信息反应过度;而保守主义的投资者则可能不愿意改变原有的看法,对新信息反应不足。

行为金融学认为,这些市场异象的产生与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情绪和有限理性密切相关。

认知偏差包括代表性偏差、易得性偏差和锚定效应等。

代表性偏差使投资者根据事物的表面特征进行判断,而忽略了其本质;易得性偏差导致投资者更依赖于容易获取的信息,而忽视了其他重要信息;锚定效应则让投资者在决策时过分依赖初始的参考点。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1. 引言1.1 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指的是一些不符合理性经济学假设、无法被传统金融理论完全解释的现象。

这些异象在市场中时有发生,给投资者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投资者难以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决策过程充满挑战。

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主要包括市场泡沫现象、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

市场泡沫是指资产价格出现明显超过其内在价值的情况,投资者在短时间内疯狂追逐热门资产,导致价格虚高。

投机行为则是指投资者出于投机目的进行短期买卖、频繁交易,而非基于价值投资的长期持有。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者之间信息水平不对称,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优势,导致市场不公平。

金融学解释证券投资市场的异象对于投资者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运行规律和参与决策,降低投资风险。

行为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的一个分支,从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的角度解释投资者的行为,揭示了市场异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和行为模式。

通过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投资者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投资偏见和错误决策,提高投资决策的理性性和准确性。

【内容结束】1.2 金融学解释的重要性金融学能够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中的异象。

通过金融学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投资者可以对市场中出现的泡沫、投机行为、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行为,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稳健性。

金融学解释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影响。

金融学通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偏好、心理因素和决策方式,揭示了人们在投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认知和行为偏差,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了更科学的投资建议和决策依据。

金融学的重要性在于其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异象的深刻解释和理解,引导投资者制定更加理性和有效的投资策略。

通过学习和应用金融学的知识,投资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的脉搏,降低投资风险,实现投资目标。

2. 正文2.1 市场泡沫现象市场泡沫现象是指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种投资热情过度和投资价格脱离基本面的现象。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一些异象的现象,例如投资者情绪波动、价格异常波动、交易量集中波动等,这些异象不仅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还可能对市场稳定和运行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深刻分析和探究,以便更好地解释这些现象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

金融学认为,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主要源自于投资者的行为。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往往不仅考虑基本面和技术面等市场因素,还会受到自身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等影响。

其中,最为突出的心理因素包括投资者情绪、风险偏好、注意力偏差等。

投资者情绪波动表现为市场出现过度乐观或悲观情绪。

当市场表现好时,投资者情绪会变得非常乐观,认为市场将继续上涨,因此会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反之,如果市场表现不佳,投资者情绪会变得悲观,认为市场将持续下跌,也会导致投资者心理的崩盘,进一步加剧市场调整。

这种情绪波动主要源自于羊群效应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因此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理性,对市场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做出客观理性的投资决策。

风险偏好则表现为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和决策行为。

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更愿意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因此往往会选择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

相反,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则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策略,选择相对稳健、低风险的投资品种。

这种风险偏好的影响因素包括个人特质、经济条件、投资目标等,因此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科学的风险管理,设置合理的止损点和收益目标,避免过度追求高收益而导致风险加大。

注意力偏差则表现为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会受到一些无关因素的影响。

例如,某些投资者会过分关注媒体上的热点新闻,或者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这种注意力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错失了一些重要的市场信息,或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对投资者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应该保持冷静,避免受到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做出更为准确和科学的决策。

综上所述,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主要源自于投资者的行为。

行为金融学 中央财经大学 9 7金融市场的异象(一) (9.1.1) 7.1股票溢价之谜

行为金融学 中央财经大学 9  7金融市场的异象(一) (9.1.1)  7.1股票溢价之谜

上更好决策的现象。
——Benartzi & Thaler, 1995
15
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 loss aversion)
厌恶:个体对他们财富水平的减少比增加更敏感
价 值
v

z 收


短视:个体多久进行一次收益与损失的核算
16
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 loss aversion)
23
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 loss aversion)
对于该评估周期的投资者,怎样的股票和债券组合才能使预期效用最大化?
24
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 loss aversion)
如果评估周期延长,使股票和债券期望价值相等所隐含的股权溢价为多少?
25
短视的损失厌恶 (myopic loss aversion)
2
在美国市场中从1802年开始投资并持有某一类资产1$直到1997年
3
在美国市场中从1802年开始投资并持有某一类资产1$直到1997年 (剔除掉通胀的因素)
4
1802-1997年美国市场各类资产的平均收益率
5
国家 英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日本、德国和法国证券市场收益
时间
市场指数平均收益率 无风险证券平均收益率
Samuelson的实验
是否愿意接受以下赌博?
50%概率赢200$ 和 50%的概率输100美元
我不赌,是因为损失 100美元比得到200美 元让我感觉更深刻
17
参加一次赌博的价值
v(z)
=
z 2.5 z
z>0 z<0
E(v) = 0.5* 200 + 0.5* 2.5*(−100) = −25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了许多异象,这些异象对投资者和市场本身造成了许多影响和风险。

金融学能够解释这些异象的原因和根源。

首先是市场过度反应。

市场过度反应是指在短时间内,市场对某些重要事件或信息作出过度反应,导致股票价格波动剧烈,出现过分的上涨或下跌。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者情绪的激烈波动和信息获取的不完全。

情绪激烈波动的情况下,投资者容易陷入过度的乐观或悲观情绪,从而对市场作出不必要的反应,而信息获取不完全的情况下,投资者对于某些事件的判断和预测可能存在偏差,进而导致市场的过度反应。

其次是收益异象。

股票收益异象是指不同类型的股票,在不同时间段内的收益率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市场对于不同类型的股票具有不同的喜好和偏好,在某些时期下,某些股票能够迎来市场的追捧和抢购,而其他股票则可能被忽视或遗忘,这导致了市场收益的异象。

第三种是交易异象。

证券市场中的交易异象是指某些股票的成交量和交易频率异常,这种现象一般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或者与某些新闻或事件相关。

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投资者对于某些股票的情绪激烈波动,从而导致超出正常交易水平的交易量和频率。

第四种是市场失真。

市场失真是指市场价格与其基本面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偏差或失衡。

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市场信息获取不完全或错误,或是由于市场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的投资者失衡。

金融学认为,各种类别的异象都是市场无序的表现,其存在并不符合理所应当的市场机制。

在实践中,为了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和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行监管和规范,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保证市场信息的科学公正,减少投资者情绪的干扰,提高市场效率,减少市场风险。

有效市场检验、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异象

有效市场检验、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异象

有效市场检验、行为金融学与资本市场异象金 博(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及其检验同行为金融文献对有效市场这一命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并提供了认知市场与股价行为不同的思维逻辑。

面对两种理论(观点)由过去的分歧到当前的潜在融合,本文试图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传统金融难以解释的资本市场异常现象,审视人们对有效市场的证明和检验,并站在融合两者理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未来针对有效市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有效市场假说;行为金融;实证检验;资产定价模型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109(2021)3000505对有效市场(Efficient Market)的理论探索和实证检验贯穿于现代金融学理论发展的整个进程,这一问题的解答决定了人们对资本市场在经济领域内的定位,如资本市场是否具有风险分散、优化配置、引导投资决策的功能。

资本市场是否有效不仅决定了人们该以何种方式参与到市场活动中,同时也决定了人们参与市场活动的最终结果。

自Fama于1970年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后,众多学者在理论和实证角度对有效市场假说进行了广泛论证,其诞生到发展均在市场检验中得到了巨大支持,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势有效市场、强势有效市场三类有效市场均在不同学者的研究中得到相应的验证(Fama,1969;Jensen and Benninggton,1970)。

无论是不可预测市场检验还是不可战胜市场检验的文献都明确地指出,所有信息都已充分反映在股票价格中,任何基于信息的交易手段均不能使投资者获得非正常收益。

Jensen(1978)在总结以往对有效市场进行检验的文献时指出,从未有任何一个经济理论如“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一样获得数量众多的市场证据。

然而,在经历短暂的繁荣之后的八十年代后,用于实证研究的统计模型逐渐趋于成熟,与此同时,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与有效市场假说理论研究不符甚至难以现在经典金融理论进行解释的一些异常现象(Anomalies),即资本市场异象。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释义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释义

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释义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释义系别: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术诚信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均真实可靠。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论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签名:日期:目录摘要 (I)一、引言 (1)二、金融异象概念 (1)三、中国市场上的金融异象 (1)(一)噪音现象 (1)(二)羊群效应 (1)(三)处置效应 (2)(四)政策干预 (2)四、中国市场上金融出现异象的解释 (2)(一)噪声交易 (2)(二)从众心理 (3)(三)畸形投资理念 (4)(四)政策导向 (4)五、结语 (4)参考文献 (5)市场上存在的金融异象及释义2014级××专业姓名:XXX 指导老师:姓名职称(如:卫建国副教授)[摘要] 有效市场假说(EMH)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权威地位,已经伴随着积累起来的金融市场异象而晃动。

投资者常常会出现不理性的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不只是因为原本存在的认知偏颇,还有外界因素的干扰。

本文论述了中国市场上的存在的金融异象,如噪音现象、羊群效应、处置效应、政策干预,进而从金融学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释,并进行总结。

[关键词] 金融异象;中国市场;投资一、引言传统金融理论是在有效市场假说(EMH)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两大基础上建立的。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所有有关的信息都由市场价格精确且充分的体现出来,市场是有效的,只存在理性的交易者,可当有效市场假说遇到一些财务异常的情况时,就出现了问题与挑战。

传统金融理论对于交易者实存在的决策行为的分析存在忽略的地方。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1. 引言1.1 概述证券投资市场中存在一些奇特的现象和行为,这些现象和行为超出了传统金融理论的范畴,被称为“异象”。

这些异象可能给投资者带来风险和机会,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解释具有重要的意义。

前景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投资者决策行为的学科,它通过理解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以及其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心理偏差,来解释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不规律的现象。

本文将重点探讨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希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指导。

1.2 研究意义证券投资市场中的一些异象现象一直是金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背后涉及到投资者行为、心理偏差、市场效率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于投资决策和市场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这些异象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市场的运行规律,提高投资效率,降低风险。

研究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现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的市场信息和决策依据,帮助他们更加理性地进行投资,避免因心理偏差而导致的投资失误。

深入研究这些异象现象还可以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参考,制定相应的监管政策,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

通过研究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现象,还可以促进金融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拓展前景行为金融学领域的研究范围,为金融学学科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对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异象现象及其定义异象现象是指在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些看似不合理、难以解释的现象或行为。

这些现象可能违背常规的投资理论,挑战传统的金融经济学假设,常常会导致投资者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异象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市场出现明显的泡沫和崩盘现象、某些股票或资产的价格与基本面脱离、投资者情绪的极端波动等。

这些现象往往表现为投资市场出现的异常波动、高波动率、非理性的投资者情绪等。

对于异象现象,前景理论提供了一种解释。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doc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doc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doc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
依据有效市场理论(EMH)假设,任何一种股票或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都该为零,但许多统计检验却出现了与之相冲突的股票价格异常现象,即被称之为证券市场异象。

本文拟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投资特性的相关性出发,对这些市场异象作出行为金融学(BF)角度的解释。

一、各种市场异象表现
对EMH的经验分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经验分析认为当影响资产价值的消息在市场中公布,价格应该速、正确地反应并将信息融入价格,即在最初的价格调整后不应再存在价格的趋势性变化或者价格的反转;第二类经验分析认为如果没有关于基础价值的信息,某种资产的供给和需求量的改变本身不能改变价格。

但自六七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不少与之相矛盾的统计异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异象(valueanomaly)。

三类价值型公司股票即“三低”股(低市净率股,低市价/帐面价格比股,低历史收益股)的表现都胜出于市场平均回报率及对应的三高股。

国外学者RichardThaler对1932—1977年NYSE上35只最好及最差表现的股票的研究也发现前期表现最好的股票接下来就表现平平,而前期表现不佳的股票反而后来产生明显高于NYSE指数的回报。

(二)时间效应(calendaranomalies),包括一月效应,每月之交效应,星。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

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前景行为金融学解释【摘要】证券投资市场中出现的一些异象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些现象在行为金融学领域得到了解释。

本文从定义与特点、前景理论、行为金融学角度、市场心理学因素和投资者心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这些异象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机制。

研究表明,市场波动往往受到投资者心态的影响,而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往往是市场异象产生的根源。

对此,我们需要警惕市场心理学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同时建议投资者理性分析市场,避免盲目跟风操作。

未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市场心理学因素的具体影响机制,为投资者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证券投资市场、异象现象、前景理论、行为金融学、市场心理学、投资者心态、市场波动、证券市场启示、未来研究方向、投资者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现象一直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看似异常的行为和现象,这些现象往往不受传统的金融理论所解释,给市场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带来了挑战。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证券投资市场中的异象现象愈加突出。

投资者在面对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时,往往展现出超出理性范围的行为,例如过度乐观或过度悲观、跟风效应、投资决策的情绪化等。

对证券投资市场中异象现象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揭示投资者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情绪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更科学的投资建议和决策依据。

通过对证券市场中一些异象现象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效益。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证券投资市场中一些异象的存在及其原因,通过前景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解释,分析这些异象对市场的影响。

我们将着重研究异象现象的定义与特点,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出发,揭示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异象时的行为,探讨市场心理学因素对投资者决策的影响,以及投资者心态对市场波动的影响。

金融市场中的异象理论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异象理论研究

金融市场中的异象理论研究金融市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市场,都有一定的规则和特点,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里面有很多不同的因素,比如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

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的行情往往很难预测,投资者就需要有一些特殊的理论和策略来进行投资。

异象理论就是一种适用于金融市场的理论,它对市场进行了独特的解读和分析,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行情。

一、异象理论的基本原理异象理论是由美国作家鲍伯·普雷克特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他通过研究历史市场数据总结出了一些定理,用来解释市场的运作规律。

核心原理是认为市场行情和心理是相互关联的,市场上的投资者会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市场的运行。

所以在市场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市场行情和投资者的心理状态来预测市场的走势,进而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

二、异象理论的具体内容异象理论包括三种不同的图形:头肩顶、倒楣顶和聚集矩形。

这三种图形都由一些线条组成,每种图形的线条配置和意义也不同。

头肩顶是市场走势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形态。

根据市场走势的特点,头肩顶被分为三部分:左肩、头和右肩。

头肩顶的左右肩高度大致相同,而头部比肩部更高。

在头肩顶形成后,市场通常会转向下降。

如果发现头肩顶表现在市场中,就意味着市场现在已经到达了顶部,投资者应该注意减仓或止损。

倒楣顶是市场走势的下降与上升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形态。

倒楣顶的形态和头肩顶相反,包含三部分:左洞、地基和右洞。

当市场的下跌趋势开始形成时,它可能会显现出倒楣顶的形态。

这时要警惕市场的继续下跌,可以进行卖出或者观望的操作。

聚集矩形是市场走势在相同的价格范围内波动的一种形态。

聚集矩形由两条平行的线条和两条垂直的线条组成。

聚集矩形最好在市场行情处于漫长的横盘时期时观察,往往可以指引投资者制定较为稳妥的投资策略。

三、异象理论的应用异象理论作为一种投资策略,其具有的细微的分析和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投资者在选择和辨识市场行情特征的同时更好地指导投资方向。

行为金融学课件3证券市场异象

行为金融学课件3证券市场异象

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Size effect):股票收益率与公司大小有 关,即股票收益率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减少。
对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1995年12月—2004年6月的股票交易数 据按照股票市值进行分组,发现存在非常显著的规模效应,见下表:
流通市值(百万$) 125.8
月平均收益率(%) 1.783
380.3
927.3 2702.1 30659.9
1.534
1.291 1.274 0.998
中国股票市场有小公司效应吗?章晓霞等(2005):
我国股票市场的1995年12月—2004年6月
流通市值(亿元人民币) 4.12 6.31 月平均收益率(%) 0.677 0.412
8.46
11.72 24.27
化,而不是每一个基金本身的管理或运作的特殊变
化。
封闭式基金月平均折价率(%)
0
-5
-10
-15
-20
-25
-30
-35
动量效应与反转效应
动量效应(momentum effect)是指在较短时间内表
现好的股票将会持续其好的表现,而表现不好的股票 也将会持续其不好的表现。 反转效应(reversal effect)是指在一段较长的时间 内,表现差的股票有强烈的趋势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
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波动
在其生命周期内呈现出四阶段特征:
溢价发行 折价交易 折价率大幅波动
折价缩小
第一,新基金上市时溢价交易,但很快在市场上折扣 交易。1985-1987年间,7%的佣金,在上市后最 初的20天中,美国封闭式基金股票平均以5%的溢 价在市场上交易,但上市120天后,平均折扣为 10%。则累计回报为-25.1% 第二,封闭式基金股票在市场上以大幅度低于它的资 产净值的价格进行交易。在1965-1985年间,美 国封闭式基金常常低于其资产净值10.1%的折扣 进行交易。

(金融保险)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金融保险)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金融保险)有效市场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下壹周的价格是前壹周的价格加上壹个随机数构成。

Roberts(1959)在价格独立性假设和同分布假设的基础上对股票市场研究和金融分析的结论的实际意义进行了分析,且得出结论认为,股价的波动符合布朗运动,价格变化存在某种不确定性规律,是完全随机的。

和Osborne得出的结论类似,Osboune (1959)年指出,类似于Bachelier假定的市场条件将导致价格的随机游走。

但在他的模型中,独立的连续价格变化得自这样壹个假定:投资者对于单个证券的选择独立于连续的交易。

这壹假定在经济模型中少见。

事实上,当研究的股价序列足够多的时候,在他们的假设基础上可知股价的变化就会成为正态分布。

Samuelson(1965)的研究指出如果市场上信息传递通畅,交易成本为0,则未来的价格变动和目前市场的价格是没有关系的,且在以前的研究基础上,对有效市场理论中的期望收益模型“公平博弈”的原则也作出了进壹步揭示,Mandelbrot(1966)也在对随机游走的经济证明中和实证研究中揭示了“公平博弈”方面相应的研究。

Fama是有效市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为该理论的最终形成和完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965年他率先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

1970年,Fama关于EMH的壹篇经典论文《有效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证研究回顾》不仅对过去有关EMH的研究作了系统的总结,仍提出了研究EMH的壹个完整的理论框架。

他提出的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arketHypothesis,简称EMH),将“有这种现象和EMH相悖,被称为市场异常现象。

7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计量技术的发展,大量新识别出的“异象”(Anomalies)使壹些金融学家开始怀疑EMH。

这些异象包括:Shiller(1981)和Pama&French(1988)发现的股票价格过度波动和可预测性;Debondt和Thaler(1985)以及Lakonishok,Shieifer和Vishney(1994)对反向策略的识别;Jegadeesh和Titman(1993)对惯性策略的研究宣称,投资者在壹定程度上能够依据股票过去的价格预测未来的走势,这提出了和弱有效市场形态相悖的实证证据;French(1980)、Gibbon和Hess(1981)以及Ariel(1980)研究发现了日历效应;Black和Fisher(1986)将股利(红利)政策视为“股利之谜”;Banz(1981)和Bamber(1987)发现了规模效应;Basu(1977)、Banz(1981)和Reiganum(1981)发现和实证了市盈率效应,这些研究表明,投资者能够利用时间、X公司基本面等公开信息预测股票价格,从而对半强有效市场形态提出了不利的证据。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美国股票市场中股票的市盈率常常会达到很高的水平。 例如,1998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达到32倍, 而过去几十年中股票的平均市盈率只有15倍左右。对 这种现象的一个标准解释是,投资者预期未来会有较 高的现金收入或资本利得。然而,历史数据显示,平 均来讲较高的市盈率并不伴随着较高的收益。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这种行为动机不能用组合重组,减少交易成本和反转预
期等理性的原因来解释。但是,奥丁发现出于避税考虑,
美国股票投资者在十二月份卖出的亏损股票较多,处置
效应在十二月份表现不明显。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11
3. 分散不足与随机分散
分散不足(insufficient diversification)
发现是,公司意外盈余高的股票在消息宣布之后的
一段时间内给股票投资者的收益也相对较高。
反应过度(overreaction)
–反应过度与反应充分准确相对,是指证券价格对新 信息的反应过头,一直会向同一方向有强烈的过头 反应,超过了其应该有的变化,之后在一个较长的 时间内证券价格再缓慢向相反的方向回复。譬如, 长期反转。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16
无信息反应
无信息反应(reaction to non-information)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3
一、整体市场中的异象
1. 股权溢价之谜 2. 波动率之谜 3. 预测能力之谜
第十二章 市场异象与行为金融
4
1. 股权溢价之谜
股权溢价之谜(equity premium puzzle)
– 是指股票市场的总体历史收益率水平高出无风险收 益率(同期国债收益率)的部分很难由基于消费者 的资产定价模型来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异象行为金融依据有效市场理论(EMH)假设,任何一种股票或其组合的平均超常收益都该为零,但许多统计检验却出现了与之相冲突的股票价格异常现象,即被称之为证券市场异象。

本文拟从投资者决策行为特征与市场投资特性的相关性出发,对这些市场异象作出行为金融学(BF)角度的解释。

一、各种市场异象表现对EMH的经验分析主要有两类,第一类经验分析认为当影响资产价值的消息在市场中公布,价格应该速、正确地反应并将信息融入价格,即在最初的价格调整后不应再存在价格的趋势性变化或者价格的反转;第二类经验分析认为如果没有关于基础价值的信息,某种资产的供给和需求量的改变本身不能改变价格。

但自六七十年代起,特别是进入八九十年代后对金融市场的研究结果就涌现出不少与之相矛盾的统计异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价值异象(valueanomaly)。

三类价值型公司股票即“三低”股(低市净率股,低市价/帐面价格比股,低历史收益股)的表现都胜出于市场平均回报率及对应的三高股。

国外学者RichardThaler对1932—1977年NYSE上35只最好及最差表现的股票的研究也发现前期表现最好的股票接下来就表现平平,而前期表现不佳的股票反而后来产生明显高于NYSE指数的回报。

(二)时间效应(calendaranomalies),包括一月效应,每月之交效应,星期一效应,年末尾数为5的效应等。

如证券市场的一月份和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及下一个月的前四天往往会带来异乎寻常的高收益,而星期一的回报则比一星期中其他任何一天都差。

DJIA则从未在年末尾数为5的那一年中市场出现疲软。

(三)规模效应(thesizeeffect)。

它表现为小公司常比市场平均水准表现得更好,即小公司股票回报优于大公司股票。

而小公司股票的收益又主要归功于那些微型公司。

(四)公告效应(announcementbasedeffect)。

在一项具有正面效应的公告公布后,公司股价倾向于上扬,而负面效应的公告则会带来股价的下挫。

但当某个公司有意外盈利时,市场或多或少又似乎都不能立即消化这一信息,会存在一定的时滞,然后又做出过度反应。

(五)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回购,内部交易异象(IPO’s,stockbuybacks,insidertransactions)。

首次公开发行总体上表现低于市场水准,一些首次在NYSE和AMEX发行上市的公司随后的表现都不好。

而那些宣布进行股票回购的公司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常具有长期异常收益。

公司执行官及董事长对自身公司股票进行的交易情况也与该股票的绩效表现出相关性。

(六)处置效应(dispositioneffect)。

证券市场的参与者表现出存在太长时间地持有亏损股票而太短时间地卖掉赢利股票的倾向。

(七)股权溢价之谜(equitypremiumpuzzle)。

股票市场投资与债券市场投资历史平均水平回报之间存在巨大的差额。

据美国学者Sigel的研究,美国自1926至1992年,公司股票的总收益与无风险收益之差约为6.1%,而同期公司长期债券的这一收益仅为1%。

(八)期权微笑(optionsmile)。

对股票期权的研究发现有利期权与无利期权的定价都显得相对高估了。

把各种执行价格的期权价格的波动性与Black—Scholes公式所得价格的偏差所形成的曲线在低协议价格与高协议价格处都比在中等范围协议价格的坐标点要高,就象是一个“微笑”。

除此之外,证券市场还存在其他一些异象,诸如加入S&amp;P指数使得股价上扬的标准普尔指数异象;网络股特别是在它们的首次公开发行时定价极不合理的触网泡沫;无基础价值改变时的股市崩溃;以及实际投资中股票投资组合分散化不足等等。

二、对市场异象的行为金融学探讨对上述市场异象,一些中外学者也试图给出解释。

如将“一月效应“归因于纳税行动,即将近年末时,表现不好的股票更有可能被卖掉以减轻税额,而表现较好的股票则被持有到第二年。

但很多并不以12月31作为年末纳税日的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存在这一异象。

又有人把“股权溢价之谜”归因为债券风险低,股票市场所承担的高风险需要相应的高收益来补偿。

但公司股票与长期债券之间风险程度的差异似乎也并不能完全解释二者风险报酬间如此大的差距。

实上局限于实验室里理性前提的理论都难以对实际金融市场表现出的异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生活中尤其是在涉及到关系着各主体经济利益的投资行为时,人们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

我们应该运用行为金融学,依据投资者在做出实际投资决策时相关的认知及情绪上的弱点来分析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从新的思路进行探讨。

但我国行为金融学性质的思考还只停留在股市羊群行为的论断,这对于投资者复杂的心理而言远不够完全,本文将从其他角度对上述各种市场异象作出行为金融的分析。

(一)投资者过分自信情结的影响无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往往是过分自信的,而且越是在处理棘手的问题或任务,如预测一家公司的将来或股价时,人们过分自信的程度就会越强。

且人们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而将失败归咎于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因素,使得过分自信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投资行为。

投资者的过分自信会导致他们夸大关于股票价值的私人信息的准确性,并总是力图寻求肯定的证据。

其直接影响是他们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轻视公司会计报表的信息。

间接影响则是他们在处理各种信息的时候,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反应过度,忽视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反应不足。

处置效应中投资者不愿意卖出已经发生亏损的股票,因为那等于是承认自己的决策失误,有损于他们的自信心。

(二)启发性思维的失误涉及到与统计有关的投资行为时,大量的行为学研究发现,人并不是良好的直觉统计处理器,人的心理状况可能会扭曲推理过程而犯下投资错误。

启发性思维的失误包括事件的典型性,抛锚性,显著性思维,选择性关注等。

人的大脑通常将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实质内容大相径庭的东西归为一类,即事件的典型性(Rep2resentativeness)思维,这会引起投资者对旧的信息的过度反应。

如网络股泡沫的成因是由于网络科技的兴起给一些网络公司带来非常高的收益回报,投资者就开始将那些只要名称与网络相关的公司都视作是很好的投资对象。

此外,人的大脑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往往会选择一个初始参考点,然后根据获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答案,即抛锚性(Anchoring)思维,它常使投资者对新的信息反应不足。

如一家公司突然宣布其收益有实质性上升,由于投资者对这家公司的潜在盈利能力的看法“抛锚”,投资者会认为收益的变化是暂时的,使得尽管这家公司的价值上升了,但股价并未相应上涨。

人类心理学还表明,如果某些事件的发生概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影响很大,对于这种事件,人们通常会高估其发生的概率,即显著性(Saliency)思维。

公司破产是小概率事件,但如果媒体最近报道了一起破产事件,人们主观上认为的破产概率就大大提高了,从而影响了市场情绪。

而且不同于人脑会接收感官所有的输入信息这一假定,人们事实上只会关注于感兴趣的对象。

在资本市场中,对某一投资的追捧或冷落并由此导致的价格波动,甚至金融市场的崩溃就与这种受事物特征影响的选择性关注(SelectiveAttention)所造成的注意力反复无常的特性有关。

(三)投资者心理期望中价值与权重的赋值11价值的心理赋值。

依据国外行为金融学学者Kahneman和Tversky期望理论,价值函数实际依赖于财富的相对水平,在该函数曲线的拐点以上的财富水平价值函数曲线是凹的;在这一拐点以下的财富水平价值函数曲线则是凸的。

这说明投资者在损失的情况下通常是风险偏好的,而在赢利时则是风险规避的。

“股权溢价”就可能是由于回避投资损失的心理导致一单位投资损失的效用减少是同样一单位收益带来的效用增加的两倍,因此人们对股票投资要求了过高的投资回报,或对债券要求了过低的投资回报。

而“处置效应”中,因为赢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盈利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接受确定性结果,输者呈现给投资者的是损失前景,投资者此时倾向于冒险赌博。

于是,投资者持有输者更长时间,持有赢者更短时间。

21权重的心理赋值。

Kahneman和Tversky(1979)的下面这项实验证明人们的行为是与预期效用理论相矛盾的:依据预期效用理论,在这两次中实验者应该做出同样的选择,因为第二次实验只是将第一次中两种选择结果可能性的概率都乘以了一个相同的常数。

但这个实验的实际结果却表明了人们对肯定性的事件有更多的偏好。

据此行为金融学将不同选择可能产生结果的权重不由概率而由权值进行确定:赋予“极不可能”概率的权值为0,“极可能”概率的权值为1,而对“很不可能”赋予相对过高的权值,对“很可能”赋予了相对过低的权值。

“期权微笑”就因为人们常常会高估期权的执行价格不等于协议价格的小概率,而低估了股票价格维持原状的高概率。

它还可以解释微笑两边嘴角的下挂,因为权值函数的不连续性在两个极端点又变得相关了。

(四)心理帐户的关闭回避情绪与心理会计当有一只新的股票加入到股票组合中的时候,就相当于开了一个心理上的帐户,投资者对每一项投资的股票都会产生类似于人类情感的关系。

投资者抛出比买进股票的行为更为复杂就在于抛出一只股就象是人们要中断彼此关系一样,使得这种终止行为难以进行。

每只股票最终都会需要一个心理帐户的关闭也减少了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分散化。

另外,心理会计导致投资者心目中一个风险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取决于其评估风险状况的频繁程度。

投资者过分频繁地评估手中股票的价值,使股票投资的心理风险大大增加。

这也解释了“股权溢价”中股票必须带给投资者更多的回报。

(五)投资者思想中的心理分隔人们有种心理倾向就是依据特定事件的表面特征将它们分离开来储于各个思想的分隔室内,即不同于期望效用理论那样从整体来看待事物,而是各自独立地对单个决策做出判断。

在证券市场中投资者就会将自己的投资组合主观地分为:安全部分(远离股价下跌风险)和风险部分(冒险赢利)。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一支股票被加入到标准普尔指数中,就会引起这支股的股价上扬。

一月效应异象中,人们往往将新的一年视为一个新的开始,就有可能使他们在一年相交替的日子里作出不同的行为。

sp;同样,每月之交是现金(薪金,利息)流入的日子,人们可能会处于与其他日子不同的兴奋情绪状态中;星期五及假日之前人们情绪也较为高昂,而在星期一则情绪较为低落,这些都可能使投资者表现出不同的行为迹象。

(六)推理心理效应对前期信息的需要Tversky和Shafir(1992)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第一次赌的结果已知时,无论是赢是输,实验者都会选择再赌;而当第一次赌的结果未知时,大家都不愿再赌。

推理心理效应即为人们往往要等待有消息公布后才做出决定,即使这些消息可能对他们的这一决定并不真正紧要,甚至不管这些消息如何,他们还是会做出同样决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